遥感影像处理步骤
遥感影像处理具体操作步骤
目录01下载影像02波段组合03影像拼接04影像裁切05对裁切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06矢量化07修改图斑08注意*说明:按住Ctrl键点击以上超链接可以直接到达该步骤一、下载影像通过与全国矢量边界叠加检验影像是否下载完整,该操作在arcGIS中完成。
如下图:若想去掉背景值(影像周围黑色区域),只需选中对应影像——右键——properties在弹出对话框里选择去除按钮如图所示点击应用即可消除背景值。
二、波段组合打开ENVI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如下图:单击RGB Color(红线框)先后单击该影像的4、3、4、波段单击load RGB,在弹出窗口中选择File——Save image As——image File选择路径保存即可。
三、影像的拼接用ENVI将要拼接的影像全部打开操作步骤: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所有要拼接的影像。
(我们是分省拼接的)选择Map→Mosaicking→Georeferenced打开拼接窗口在弹出窗口选择Import→ImportFiles选中要拼接的影像如图所示:单击OK如下图,该操作并没有去掉背景值,有很多黑色的三角,要去掉背景值需选中要去除背景值的影像右键——Edit Entry弹出对话框如下图,在红色框位置输入0,即可消除背景值,因为遥感影像中背景值的对应数值就是0;另外Lower Image to bottom和Lower Image to position可调整影像层次关系,将云多或质量较差的影像放在底层。
点击File菜单下的Apply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choose选择输出路径完成镶嵌。
四、影像的裁切1、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拼接好的影像,与镶嵌相同。
2、单击file——Open Vector File 打开裁切影像的矢量边界,因为我们用的矢量边界是shape 文件,所以打开时注意选择显示的文件为*.sap3、在弹出窗口中选择Memory 再选择OK4、选中边界文件,File——Export layer to ROI;此处可以选择多个矢量边界一起转为ROI(右图),ENVI裁切的直接工具是ROI文件,选择多个矢量边界裁切出来的区域是边界之和裁切出的对应区域。
遥感影像快速处理与智能解译系统
遥感影像快速处理与智能解译系统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分析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然而,遥感影像的解析往往面临处理量大、处理速度慢以及解译精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遥感影像快速处理与智能解译系统。
一、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数据预处理、图像融合、图像分类和图像分割。
1、数据预处理:这个步骤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格式转换和噪声去除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图像融合:通过将多源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可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常用的图像融合方法包括基于波段融合、基于空间融合和基于光谱融合等。
3、图像分类:这个步骤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分类,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
4、图像分割: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更精细的处理,例如目标检测、边缘检测等,这时就需要用到图像分割技术。
二、智能解译系统智能解译系统是遥感影像解析的关键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特征提取、分类识别和结果输出。
1、特征提取: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用的特征是智能解译系统的第一步。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具体提取哪些特征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确定。
2、分类识别:在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之后,就需要利用这些特征来进行分类识别。
常用的分类识别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等。
3、结果输出:智能解译系统需要将分类识别的结果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输出,例如生成报告、绘制图表等。
三、总结遥感影像快速处理与智能解译系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可以大大提高遥感影像的处理速度和解译精度,从而为各领域的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支持。
虽然现有的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和解译精度,如何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等。
遥感影像处理具体操作步骤
目录01下载影像02波段组合03影像拼接04影像裁切05对裁切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06矢量化07修改图斑08注意*说明:按住Ctrl键点击以上超链接可以直接到达该步骤一、下载影像通过与全国矢量边界叠加检验影像是否下载完整,该操作在arcGIS中完成。
如下图:若想去掉背景值(影像周围黑色区域),只需选中对应影像——右键——properties在弹出对话框里选择去除按钮如图所示点击应用即可消除背景值。
二、波段组合打开ENVI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如下图:单击RGB Color(红线框)先后单击该影像的4、3、4、波段单击load RGB,在弹出窗口中选择File——Save image As——image File选择路径保存即可。
三、影像的拼接用ENVI将要拼接的影像全部打开操作步骤: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所有要拼接的影像。
(我们是分省拼接的)选择Map→Mosaicking→Georeferenced打开拼接窗口在弹出窗口选择Import→ImportFiles选中要拼接的影像如图所示:单击OK如下图,该操作并没有去掉背景值,有很多黑色的三角,要去掉背景值需选中要去除背景值的影像右键——Edit Entry弹出对话框如下图,在红色框位置输入0,即可消除背景值,因为遥感影像中背景值的对应数值就是0;另外Lower Image to bottom和Lower Image to position可调整影像层次关系,将云多或质量较差的影像放在底层。
点击File菜单下的Apply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choose选择输出路径完成镶嵌。
四、影像的裁切1、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拼接好的影像,与镶嵌相同。
2、单击file——Open Vector File 打开裁切影像的矢量边界,因为我们用的矢量边界是shape 文件,所以打开时注意选择显示的文件为*.sap3、在弹出窗口中选择Memory 再选择OK4、选中边界文件,File——Export layer to ROI;此处可以选择多个矢量边界一起转为ROI(右图),ENVI裁切的直接工具是ROI文件,选择多个矢量边界裁切出来的区域是边界之和裁切出的对应区域。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处理步骤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是遥感应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目前的技术也非常成熟,大多数的商业化软件都具备这方面的功能。
预处理的流程在各个行业、不同数据中有点差异,而且注重点也各有不同。
(一)几何精校正与影像配准引起影像几何变形一般分为两大类:系统性和非系统性。
系统性一般有传感器本身引起的,有规律可循和可预测性,可以用传感器模型来校正;非系统性几何变形是不规律的,它可以是传感器平台本身的高度、姿态等不稳定,也可以是地球曲率及空气折射的变化以及地形的变化等。
(二)影像融合将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的单波段影像重采样生成成一副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遥感的影像处理技术,使得处理后的影像既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特征。
(三)影像镶嵌与裁剪(1)镶嵌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影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影像拼接起来形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影像。
在进行影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影像,参考影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影像的基准,决定镶嵌影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影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
镶嵌得两幅或多幅影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影像的色调保持一致。
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用于变化信息提取时,相邻影像的色调不允许平滑,避免信息变异。
(2)裁剪影像裁剪的目的是将研究之外的区域去除,常用的是按照行政区划边界或自然区划边界进行影像的分幅裁剪。
(四)大气校正遥感影像在获取过程中,受到如大气吸收与散射、传感器定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且它们会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多时相遥感影像中,除了地物的变化会引起影像中辐射值的变化外,不变的地物在不同时相影像中的辐射值也会有差异。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来检测地物变化状况的动态监测,其重要前提是要消除不变地物的辐射值差异。
辐射校正是消除非地物变化所造成的影像辐射值改变的有效方法,按照校正后的结果可以分为2种,绝对辐射校正方法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方案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方案一、引言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
遥感影像处理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增强、特征提取等操作,实现目标识别、分类、定位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论述遥感影像处理的流程与方法,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预处理是后续处理的基础,主要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
1.辐射定标辐射定标是通过对传感器测量到的辐射强度进行标定,将原始影像转换为绝对辐射值。
辐射定标系数是关键参数,可通过传感器制造商提供的校准文件获取。
通过辐射定标,可消除传感器非线性响应的影响,提高影像的准确性。
2.大气校正大气校正主要是消除大气散射、吸收等因素对遥感影像的影响,还原地物真实反射强度。
常见的校正方法有经验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等。
经验模型法基于已知的地物反射率,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进行校正;物理模型法根据大气散射原理,建立大气层与地面反射的数学模型,对影像进行校正。
3.几何校正几何校正主要是消除遥感影像的几何变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等。
几何校正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通过校正公式对整个影像进行校正。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线性变换、多项式变换等。
几何校正可提高影像的定位精度,为后续的目标识别、分类等操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遥感影像增强遥感影像增强旨在提高影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等,以便更好地识别和提取目标信息。
常见的增强方法包括对比度增强、空间滤波、频率域滤波等。
1.对比度增强对比度增强通过拉伸像素强度分布范围,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常见的对比度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反锐化掩膜等。
直方图均衡化通过对像素强度分布进行均衡化处理,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反锐化掩膜通过增强高频信息,提高影像的细节表现。
2.空间滤波空间滤波通过在空间域对影像进行平滑或锐化处理,去除噪声或增强边缘信息。
常见的空间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一、影像获取遥感影像预处理的第一步是获取原始影像数据。
通过卫星、飞机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获得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
二、影像校正影像校正是为了消除由于影像获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提高影像质量。
主要包括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两个方面。
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影像进行几何变换,将其与真实地物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
这样可以消除由于视角、高程等因素引起的形变,使影像与实际地物一一对应。
辐射校正是为了消除由于大气、地表反射等因素引起的辐射差异。
通过对不同波段的辐射通量进行标定和校正,可以得到准确的辐射值。
三、影像配准影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对齐到同一坐标系统中。
通过对影像进行几何变换,使其在空间上一一对应。
这样可以实现影像的叠加和比较。
四、影像增强影像增强是为了提高影像的可视性和解译能力。
通过应用不同的滤波器、变换或增强算法,可以突出地物的特征,减少噪声和干扰,使影像更清晰、更易于分析。
五、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将影像像元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等。
六、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是将多源、多尺度或多波段的影像融合成一幅综合影像。
通过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影像的优势,提高地物提取和解译的精度。
七、影像制图影像制图是将处理后的影像转换为地图或图像产品。
通过对影像进行地理参考、投影变换和符号化处理,可以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和影像产品。
八、影像分析影像分析是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应用不同的遥感算法和模型,可以提取地物信息、监测变化和预测趋势。
九、结果验证结果验证是对影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通过与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可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遥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影像获取、校正、配准、增强、分类、融合、制图、分析和结果验证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提高影像质量和分析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影像处理具体操作步骤
遥感影像处理具体操作步骤遥感影像处理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下面是遥感影像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1. 数据预处理:- 影像获取:通过卫星、航空器或者无人机等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 影像校正: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消除影像中的几何畸变和辐射差异。
- 影像配准:将多个遥感影像进行配准,使其在同一坐标系下对齐,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 影像切割:根据需要,将遥感影像切割成小块,方便后续处理。
2. 影像增强:- 直方图均衡化:通过调整影像的像素灰度分布,增强影像的对照度和细节。
- 滤波处理:利用滤波算法对影像进行平滑或者锐化处理,以去除噪声或者增强细节。
- 波段合成:将多个波段的影像合成为一幅彩色影像,以显示不同特征或者信息。
3. 影像分类:- 监督分类:根据已知样本进行训练,利用分类算法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 无监督分类:根据像素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不需要事先提供训练样本。
4. 特征提取:- 纹理特征:通过计算影像中像素的纹理统计量,提取纹理特征,用于地物分类和识别。
- 形状特征:通过计算影像中像素的形状参数,如面积、周长、圆度等,提取形状特征,用于地物分类和识别。
- 光谱特征:利用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者辐射值,提取光谱特征,用于地物分类和识别。
5. 地物提取:- 目标检测:利用目标检测算法,自动提取遥感影像中的目标物体,如建造物、道路等。
- 变化检测: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检测地物的变化情况,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
6. 结果评估:- 精度评估:通过对照遥感影像处理结果与实地调查数据或者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对照,评估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 一致性检验:对处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处理结果的逻辑和合理性。
以上是遥感影像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算法,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在遥感领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后续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一、数据获取与预处理1.数据获取: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各种遥感卫星、航空遥感等,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源。
2.预处理:数据获取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等问题。
预处理方法包括去除噪声、裁剪、缩放等。
二、几何校正与图像配准1.几何校正:由于遥感影像在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传感器本身、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几何变形。
几何校正旨在消除这些变形,提高影像质量。
常见的方法有传感器模型校正、基于控制点的几何校正等。
2.图像配准:图像配准是将多幅遥感影像(如多光谱影像和单波段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空间对齐,使其在同一坐标系统下。
配准方法有基于像素的配准、基于变换的配准等。
三、图像融合1.图像融合是将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的遥感影像融合为高分辨率、多光谱的影像。
常见的图像融合方法有:(1)IHS变换融合:将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亮度进行直方图匹配,然后去掉亮度,用预处理的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代替。
与色度H、饱和度S一起,利用逆变换式变换至RGB系统,得到融合后的影像。
(2)小波变换融合:利用人眼对局部对比度变化敏感的特性,根据一定的融合规则,在多幅原图像中选择最显著的特征(如边缘、线段等),并将这些特征保留在融合后的图像中。
四、影像增强与分割1.影像增强: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参数,提高遥感影像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色彩空间转换等。
2.影像分割:将融合后的遥感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常见的分割方法有:基于阈值的分割、基于区域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等。
五、特征提取与分析1.特征提取: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如纹理、颜色、形状等。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局部二值模式(LBP)、HOG特征等。
高光谱遥感影像预处理流程
高光谱遥感影像预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高光谱遥感影像预处理流程。
1. 数据读取和格式转换。
读取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处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已成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
遥感影像处理是对遥感影像进行一系列技术操作,以提高影像质量、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提高学生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准备:获取实验所需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光学影像、红外影像等。
2. 影像预处理: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等处理。
3. 影像分割: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分割,提取感兴趣的目标区域。
4. 影像分类:对分割后的影像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
5. 结果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分类精度。
三、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 获取实验所需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光学影像、红外影像等。
- 确保影像数据具有较好的质量和分辨率。
2. 影像预处理- 辐射校正: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大气、传感器等因素对影像辐射强度的影响。
- 几何校正: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地形起伏、地球曲率等因素对影像几何形状的影响。
- 图像增强: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图像增强,提高影像对比度、清晰度等。
3. 影像分割- 选择合适的分割方法,如基于阈值分割、基于区域生长分割、基于边缘检测分割等。
- 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分割,提取感兴趣的目标区域。
4. 影像分类- 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
- 对分割后的影像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
5. 结果分析- 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分类精度。
- 分析分类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影像预处理结果- 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处理后,遥感影像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对比度、清晰度等指标明显改善。
2. 影像分割结果- 根据实验所采用的分割方法,成功提取了感兴趣的目标区域,分割效果较好。
3. 影像分类结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对分割后的影像进行分类,成功识别了不同的地物类型。
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详解
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详解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设备获取地球上的图像和数据,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遥感影像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输出,它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拍摄和记录,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提取出影像中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
1.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遥感影像在传输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标是去除噪声、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使得影像更适合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数字滤波、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
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遥感影像获取时可能会受到地球表面形变、传感器姿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出现几何失真。
几何校正的目标是将影像的几何特征恢复到真实地面情况下的状态,使得影像能够准确地反映地面特征。
常见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地面控制点的定位和影像配准等。
3. 遥感影像的分类遥感影像的分类是将影像中的像素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划分和归类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遥感影像的分类可以包括地物类别的划分、植被覆盖度的估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等。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等。
4.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是指比较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分析地表特征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
变化检测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城市扩张、森林砍伐等方面的变化。
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像素级变化检测和基于对象的变化检测等。
5. 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是将多源、多光谱或多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以提高遥感影像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
数据融合可以增强遥感影像的细节信息,改善遥感影像的可视化效果,提高遥感影像在各种应用中的精度和效果。
常见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等。
6. 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的过程。
简述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大概过程
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是指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后续的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
其大概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获取在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评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
在数据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波段数量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中,需要对原始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和去噪。
校正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去噪则是为了减少影像中的噪声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3. 影像配准影像配准是指将获取的多幅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配准,使得它们能够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分析。
这一步可以通过地面控制点配准、影像匹配等方法来实现。
4. 影像切割在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中,有时需要将大块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切割,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特定的分析需求。
影像切割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物类型、研究区域等进行划分。
5.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一步中,需要针对特定的分析目标提取出影像中的特征信息,如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
这一步可以通过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方法来实现。
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后续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可以更好地挖掘出影像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为地球观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本次文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大概过程,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影像配准、影像切割和特征提取等步骤。
这些步骤为后续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遥感数据分析需求。
希望通过本次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光学遥感影像预处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其重要性有所认识。
遥感影像处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处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遥感影像处理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地表进行监测、分析和解译,为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支持。
一、遥感影像的获取遥感影像的获取主要通过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载具进行,这些载具搭载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地表的各种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图像数据。
获取到的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多光谱、高分辨率和大范围等特点,为后续的影像处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遥感影像预处理在进行影像分析之前,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噪声去除、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提高影像质量,减少数据误差,并使得后续的影像处理更加有效和准确。
三、遥感影像分类遥感影像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划分出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有监督分类需要提前标注一部分样本数据,并利用这些样本数据进行分类;无监督分类则是通过计算机自动解析影像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分类。
遥感影像分类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地表特定地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为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提供定量依据。
四、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通过对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进行比较,来检测地表的变化情况。
变化检测可以用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自然灾害的评估等。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差异检测和基于对象的差异检测。
前者是通过对影像像素值的比较来判断变化的发生;后者是先提取出地物对象,然后对对象属性进行比较来判断变化。
变化检测的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五、遥感影像融合遥感影像融合是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融合,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常见的融合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融合和基于特征的融合。
基于像素的融合是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像素进行融合;基于特征的融合是将影像中的特征进行提取和融合。
遥感影像融合可以提高影像的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为用户提供更为细致准确的地表信息。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镶嵌
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 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图像。
在进行图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 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得两幅或 多幅图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 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用于变化信息提取时,相邻 图像的色调不允许平滑,避免信息变异。
1、GCP 在图像上有明显的、清晰的点位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点等; 2、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不随时间而变化。
GCP 均匀分布在整幅图像内,且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不同纠正模型对控制点个数的 需求不相同。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可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只需 9 个控制点即可; 对于有理多项式模型,一般每景要求不少于 30 个控制点,困难地区适当增加点位;几何 多项式模型将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它要求控制点个数多于上述几种模型,通常每景要求在 30-50 个左右,尤其对于山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
的辐射值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上一致,从而完成地物动态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图像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 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正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中的位置,对 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重新采样,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建立新的图像矩阵。常用的内插 方法包括: 1、最邻近法是将最邻近的像元值赋予新像元。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出图像仍然保持原 来的像元值,简单,处理速度快。但这种方法最大可产生半个像元的位置偏移,可能造成 输出图像中某些地物的不连贯。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的方法与实用技巧分享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的方法与实用技巧分享遥感技术在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是提取、分析和利用无人机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分享一些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的方法与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
一、预处理在进行任何影像分析之前,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影像融合等操作。
去除噪声:无人机采集的影像中常常存在噪声,例如大气湍流、云朵和图像传感器固有的噪声等。
可以使用滤波算法去除噪声,常见的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
几何校正:无人机在获取影像时可能会存在飞行姿态变化、摄像机姿态转换等问题,导致影像中存在畸变。
几何校正可以通过像点匹配和坐标转换等方法来修正这些畸变,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辐射校正:无人机影像的亮度值常常受到大气、地表和传感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辐射校正可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使得影像的亮度值具有相对一致性。
常见的辐射校正方法有直方图匹配、白板法和大气校正等。
影像融合:无人机可以搭载多个传感器,融合不同波段的影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影像融合可以通过像素级融合或特征级融合等方法来实现。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的关键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识别和提取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一下几种: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影像中的像素点分到不同的类别或地物类别中。
常见的图像分类方法有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等。
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也经常用于图像分类。
目标检测与提取:目标检测与提取是指从影像中识别和提取特定的目标或地物。
目标检测与提取可以基于区域的方法,例如基于视觉连通区域的方法和基于轮廓的方法等。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指在多幅不同时期的影像中检测和分析地物或目标的变化情况。
变化检测可以帮助监测土地利用变化、自然灾害损失和城市扩展等。
三、影像分析与应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地理信息分析和实际应用。
遥感影像处理步骤
323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目前世界上用于民用的卫星很多,最常用于作物长势监测的是美国发射的一系列陆地卫星。
本文使用的是2013年2月11 日,NASA发射的Lan dsat 8卫星数据,Landsat 8上携带有两个主要载荷:OLI (陆地成像仪)和TIRS (热红外传感器)。
OLI包括9个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米,其中包括一个15米的全色波段,成像宽幅为185X185 km。
OLI包括了ETM+传感器所有的波段,为了避免大气吸收特征,OLI对波段进行了重新调整,比较大的调整是OLI Band5(0.845- 0.885 0)排除了0.825 yn处水汽吸收特征;OLI全色波段Band8波段范围较窄,这种方式可以在全色图像上更好区分植被和无植被特征;此外,还有两个新增的波段:蓝色波段(band1: 0.433 - 0.453 主要应用海岸带观测,短波红外波段(band9: 1.360- 1.390 y m)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近红外band5和短波红外band9与MODIS对应的波段接近。
表3-2 Landsat8各波段的名称与用途Table 3-2 The n ame and purpose of each band of Lan dsat8(引自张玉君,国土资源遥感,2013)波段波段名称波长范围/nm 数据用途GSD地面辐射率/ SNRNo 采样距离(W- m-2sr-1u (典型)/nm m-1)典型1 NewDeep Blue 433-453 海岸区气溶胶30 40 1302 Blue 450-515 基色/散射/海岸30 40 1303 Gree n 525-600 基色/海岸30 30 1004 Red 630-680 基色/海岸30 22 905 NIR 845-885 植物/海岸30 14 906 SWIR2 1560-1660 植物30 4.0 1007 SWIR3 2100-2300 矿物/十草/无散射30 1.7 1008 PAN 500-680 图像锐化15 23 809 SWIR 1360-1390 卷云测定30 6.0 13010 TIR 10300-11300 地表温度10011 TIR 11500-12500 地表温度100本实验获取条带号和行编号为143/029,选取棉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内无云、质量较好的影像数据,过境时间分别为2013年6月25 日,8月5 日,8月29日。
遥感影像处理步骤
一.预处理1.降噪处理由于传感器得因素,一些获取得遥感图像中,会出现周期性得噪声,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弱方可使用。
(1)除周期性噪声与尖锐性噪声周期性噪声一般重叠在原图像上,成为周期性得干涉图形,具有不同得幅度、频率、与相位。
它形成一系列得尖峰或者亮斑,代表在某些空间频率位置最为突出。
一般可以用带通或者槽形滤波得方法来消除。
消除尖峰噪声,特别就是与扫描方向不平行得,一般用傅立叶变换进行滤波处理得方法比较方便。
(2)除坏线与条带去除遥感图像中得坏线。
遥感图像中通常会出现与扫描方向平行得条带,还有一些与辐射信号无关得条带噪声,一般称为坏线。
一般采用傅里叶变换与低通滤波进行消除或减弱。
2.薄云处理由于天气原因,对于有些遥感图形中出现得薄云可以进行减弱处理。
3.阴影处理由于太阳高度角得原因,有些图像会出现山体阴影,可以采用比值法对其进行消除。
二.几何纠正通常我们获取得遥感影像一般都就是Level2级产品,为使其定位准确,我们在使用遥感图像前,必须对其进行几何精纠正,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还必须对其进行正射纠正。
特殊情况下还须对遥感图像进行大气纠正,此处不做阐述。
1.图像配准为同一地区得两种数据源能在同一个地理坐标系中进行叠加显示与数学运算,必须先将其中一种数据源得地理坐标配准到另一种数据源得地理坐标上,这个过程叫做配准。
(1)影像对栅格图像得配准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相同地区另一幅影像或栅格地图中,使其在空间位置能重合叠加显示。
(2)影像对矢量图形得配准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相同地区一幅矢量图形中,使其在空间位置上能进行重合叠加显示。
2.几何粗纠正这种校正就是针对引起几何畸变得原因进行得,地面接收站在提供给用户资料前,已按常规处理方案与图像同时接收到得有关运行姿态、传感器性能指标、大气状态、太阳高度角对该幅图像几何畸变进行了校正、3.几何精纠正为准确对遥感数据进行地理定位,需要将遥感数据准确定位到特定得地理坐标系得,这个过程称为几何精纠正。
遥感影像处理步骤
一.预处理1.降噪处理由于传感器的因素,一些获取的遥感图像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噪声,我们必须对其进展消除或减弱方可使用。
〔1〕除周期性噪声和锋利性噪声周期性噪声一般重叠在原图像上,成为周期性的干预图形,具有不同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它形成一系列的尖峰或者亮斑,代表在*些空间频率位置最为突出。
一般可以用带通或者槽形滤波的方法来消除。
消除尖峰噪声,特别是与扫描方向不平行的,一般用傅立叶变换进展滤波处理的方法比拟方便。
〔2〕除坏线和条带去除遥感图像中的坏线。
遥感图像常会出现与扫描方向平行的条带,还有一些与辐射信号无关的条带噪声,一般称为坏线。
一般采用傅里叶变换和低通滤波进展消除或减弱。
2.薄云处理由于天气原因,对于有些遥感图形中出现的薄云可以进展减弱处理。
3.阴影处理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原因,有些图像会出现山体阴影,可以采用比值法对其进展消除。
二.几何纠正通常我们获取的遥感影像一般都是Level2级产品,为使其定位准确,我们在使用遥感图像前,必须对其进展几何精纠正,在地形起伏较区,还必须对其进展正射纠正。
特殊情况下还须对遥感图像进展大气纠正,此处不做阐述。
1.图像配准为同一地区的两种数据源能在同一个地理坐标系中进展叠加显示和数学运算,必须先将其中一种数据源的地理坐标配准到另一种数据源的地理坐标上,这个过程叫做配准。
〔1〕影像对栅格图像的配准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一样地区另一幅影像或栅格地图中,使其在空间位置能重合叠加显示。
〔2〕影像对矢量图形的配准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一样地区一幅矢量图形中,使其在空间位置上能进展重合叠加显示。
2.几何粗纠正这种校正是针对引起几何畸变的原因进展的,地面接收站在提供应用户资料前,已按常规处理方案与图像同时接收到的有关运行姿态、传感器性能指标、大气状态、太阳高度角对该幅图像几何畸变进展了校正.3.几何精纠正为准确对遥感数据进展地理定位,需要将遥感数据准确定位到特定的地理坐标系的,这个过程称为几何精纠正。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增强与处理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增强与处理遥感影像是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方式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由于拍摄条件、设备性能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遥感影像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图像模糊、噪声干扰等。
为了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增强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增强与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图像增强的目的和方法图像增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质量。
其目的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减少噪声,增强图像细节,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译。
1、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
它通过调整图像像素值的分布,使得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得到均衡。
具体步骤是:首先计算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然后根据直方图进行像素值的调整。
直方图均衡化能够有效地增强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使得图像更易于解译。
2、滤波器增强滤波器增强方法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类型的滤波器来抑制图像中的噪声和其他干扰。
常用的滤波器有均值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和锐化滤波器等。
均值滤波器可以平滑图像,中值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去除椒盐噪声,而锐化滤波器可以增强图像的边缘。
3、多尺度分析多尺度分析是一种结合不同尺度的信息来进行图像增强的方法。
通过分析图像在不同尺度上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的内容。
常用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有小波变换和特征金字塔等。
小波变换能够将图像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图像,从而提取出图像的细节信息。
特征金字塔则是一种层次化的图像表示方法,可以在不同尺度上检测出图像的边缘和纹理等特征。
二、图像分割和分类的方法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类是指将图像分配到不同的类别或标签中的过程。
图像分割和分类是遥感影像处理中重要的一步,它可以用于自动提取和识别图像中的目标或区域。
1、基于颜色和亮度的分割方法基于颜色和亮度的分割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图像分割方法。
它通过分析图像中像素的颜色和亮度信息,将图像分成不同的区域。
常用的方法有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和分水岭算法等。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遥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提取出影像中所需的信息并减少干扰因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清晰的数据基础。
下面将介绍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
1. 数据获取遥感影像预处理的第一步是获取原始遥感影像数据。
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或无人机遥感等方式获取。
获取到的原始数据可能包含噪声、失真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来提高数据质量。
2. 辐射校正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值受到辐射条件的影响,辐射校正是将像素值转换为能反映地物表面特征的物理量。
辐射校正的方法包括大气校正、辐射定标等,目的是消除大气、地表反射率等因素对影像的影响。
3.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像素与地理坐标系相对应,使得像素位置准确地对应于真实地物位置。
几何校正的主要工作包括影像配准、地面控制点获取和校正模型建立等过程。
4. 噪声去除遥感影像中常常存在各种噪声,如斑点噪声、椒盐噪声等。
噪声去除的方法包括滤波、插值等,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5. 影像增强影像增强是通过改变影像的对比度、亮度等参数,使得地物特征更加明显。
常用的影像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增强等。
6. 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是将多个不同波段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融合为一幅影像,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融合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级的融合和基于特征级的融合。
7. 尺度转换遥感影像通常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为了方便数据分析和应用,需要进行尺度转换。
常见的尺度转换方法有降尺度和升尺度等。
8. 数据裁剪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剪,提取感兴趣的区域或特定的地物信息。
9. 影像格式转换遥感影像通常有多种格式,如TIFF、JPEG、ENVI等,为了方便数据存储和共享,需要将影像格式进行转换。
10. 数据存储经过预处理的遥感影像需要进行数据存储,以备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包括数据获取、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噪声去除、影像增强、影像融合、尺度转换、数据裁剪、影像格式转换和数据存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预处理
1.降噪处理
由于传感器的因素,一些获取的遥感图像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噪声,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弱方可使用。
(1)除周期性噪声和尖锐性噪声
周期性噪声一般重叠在原图像上,成为周期性的干涉图形,具有不同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它形成一系列的尖峰或者亮斑,代表在某些空间频率位置最为突出。
一般可以用带通或者槽形滤波的方法来消除。
消除尖峰噪声,特别是与扫描方向不平行的,一般用傅立叶变换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比较方便。
(2)除坏线和条带
去除遥感图像中的坏线。
遥感图像中通常会出现与扫描方向平行的条带,还有一些与辐射信号无关的条带噪声,一般称为坏线。
一般采用傅里叶变换和低通滤波进行消除或减弱。
2.薄云处理
由于天气原因,对于有些遥感图形中出现的薄云可以进行减弱处理。
3.阴影处理
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原因,有些图像会出现山体阴影,可以采用比值法对其进行消除。
二.几何纠正
通常我们获取的遥感影像一般都是Level2级产品,为使其定位准确,我们在使用遥感图像前,必须对其进行几何精纠正,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还必须对其进行正射纠正。
特殊情况下还须对遥感图像进行大气纠正,此处不做阐述。
1.图像配准
为同一地区的两种数据源能在同一个地理坐标系中进行叠加显示和数学运算,必须先将其中一种数据源的地理坐标配准到另一种数据源的地理坐标上,这个过程叫做配准。
(1)影像对栅格图像的配准
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相同地区另一幅影像或栅格地图中,使其在空间位置能重合叠加显示。
(2)影像对矢量图形的配准
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相同地区一幅矢量图形中,使其在空间位置上能进行重合叠加显示。
2.几何粗纠正
这种校正是针对引起几何畸变的原因进行的,地面接收站在提供给用户资料前,已按常规处理方案与图像同时接收到的有关运行姿态、传感器性能指标、大气状态、太阳高度角对该幅图像几何畸变进行了校正.
3.几何精纠正
为准确对遥感数据进行地理定位,需要将遥感数据准确定位到特定的地理坐标系的,这个过程称为几何精纠正。
(1)图像对图像的纠正
利用已有准确地理坐标和投影信息的遥感影像,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纠正,使其具有准确的地理坐标和投影信息。
(2)图像对地图(栅格或矢量)
利用已有准确地理坐标和投影信息的扫描地形图或矢量地形图,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纠正,使其具有准确的地理坐标和投影信息。
(3)图像对已知坐标点(地面控制点)
利用已有准确地理坐标和投影信息的已知坐标点或地面控制点,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纠正,使其具有准确的地理坐标和投影信息。
4.正射纠正
利用已有地理参考数据(影像、地形图和控制点等)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GDEM),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纠正,可消除或减弱地形起伏带来的影像变形,使得遥感影像具有准确的地面坐标和投影信息。
三.图像增强
为使遥感图像所包含的地物信息可读性更强,感兴趣目标更突出,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1.彩色合成
为了充分利用色彩在遥感图像判读和信息提取中的优势,常常利用彩色合成的方法对多光谱图像进行处理,以得到彩色图像。
彩色图像可以分为真彩色图像和假彩色图像。
2.直方图变换
统计每幅图像的各亮度的像元数而得到的随机分布图,即为该幅图像的直方图。
一般来说,包含大量像元的图像,像元的亮度随机分布应是正态分布。
直方图为非正态分布,说明图像的亮度分布偏亮、偏暗或亮度过于集中,图像的对比度小,需要调整该直方图到正态分布,以改善图像的质量。
3.密度分割
将灰度图像按照像元的灰度值进行分级,再分级赋以不同的颜色,使原有灰度图像变成伪彩色图像,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4.灰度颠倒
灰度颠倒是将图像的灰度范围先拉伸到显示设备的动态范围(如0~255)到饱和状态,然后再进行颠倒,使正像和负像互换。
5.图像间运算
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图像,空间配准后可进行算术运算,实现图像的增强。
常见的有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比值运算和综合运算。
例如:
减法运算:可突现出两波段差值大的地物,如红外-红,可突现植被信息。
算:常用于计算植被指数、消除地形阴影等。
植被指数:NDVI=(IR-R)/(IR+R)
6.邻域增强
又叫滤波处理,是在被处理像元周围的像元参与下进行的运算处理,邻域的范围取决于滤波器的大小,如3×3或5×5等。
邻区法处理用于去噪声、图像平滑、锐化和相关运算。
7.主成分分析
也叫PCA变换,可以用来消除特征向量中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特征选择。
主成分分析算法还可以用来进行高光谱图像数据的压缩和信息融合。
例如:对LandsatTM 的6个波段的多光谱图像(热红外波段除外)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把得到的第1,2,3主分量图像进行彩色合成,可以获得信息量非常丰富的彩色图像。
8.K-T变换
即Kauth-Thomas变换,又称为“缨帽变换”。
这种变换着眼点在于农作物生长过程而区别于其他植被覆盖,力争抓住地面景物在多光谱空间中的特征。
目前对这个变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SS与TM两种遥感数据的应用分析方面。
9.图像融合
遥感图像信息融合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
不同的遥感数据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相分辨率,如果能将它们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可以弥息的不足,这样不仅扩大了各自信息的应用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遥感影像分析的精度。
四.图像裁剪
在日常遥感应用中,常常只对遥感影像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内的信息感兴趣,这就需要将遥感影像裁减成研究范围的大小。
1.按ROI裁剪
根据ROI(感兴趣区域)范围大小对被裁减影像进行裁剪。
2.按文件裁剪
按照指定影像文件的范围大小对被裁减影像进行裁剪。
3.按地图裁剪根据地图的地理坐标或经纬度的范围对被裁减影像进行裁剪。
五
1.图像镶嵌
也叫图像拼接,是将两幅或多幅数字影像(它们有可能是在不同的摄影条件下获取的)拼在一起,构成一幅整体图像的技术过程。
通常是先对每幅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将它们规划到统一的坐标系中,然后对它们进行裁剪,去掉重叠的部分,再将裁剪后的多幅影像装配起来形成一幅大幅面的影像。
2.影像匀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用来进行图像镶嵌的遥感影像,经常来源于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在做图象镶嵌时经常会出现色调不一致,这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整体协调性对参与镶嵌的影像进行匀色。
六.遥感信息提取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特征是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差异在遥感影像上的反映。
依据遥感图像上的地物特征,识别地物类型、性质、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过程即为遥感信息提取。
目前信息提取的方法有:目视判读法和计算机分类法。
其中目视判读是最常用的方法。
1.目视判读
也叫人工解译,即用人工的方法判读遥感影像,对遥感影像上目标地物的范围进行手工勾绘,达到信息提取的目的。
2.图像分类
是依据是地物的光谱特征,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将图像所有的像元按性质分为若干类别的过程。
(1)监督分类
在研究区域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亮度的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的分类特征来识别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2)非监督分类
没有先验的样本类别,根据像元间的相似度大小进行归类,将相似度大的归为一类的方法。
(3)其他分类方
包括神经网络分类、分形分类、模糊分类等分类方法,以及他数据挖掘方法如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在这里不做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