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目前种植规模较少,商品化程度不高,也是影响粮农效益的重要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了农民基本平均分得一份土地的同时,也使土地耕种规模受到影响。分散的农户种粮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这些分散的农户,种粮主要是解决自己的口粮,粮食商品率低。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进城农民通过各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土地流转管理,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有利机械化、规模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虽然家住农村,但是这次实践让对农村生活我有了更深的了解,真心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够得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
作者简介:丁敏来(1989- ),男,浙江缙云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学生,
7.要从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粮食安全出发,完善粮食收购价格制度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粮食价格一般由最低收购价格支撑和稳定,市场粮价一直围绕在最低收购价格上下波动,对稳定市场粮价和稳定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个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价格制定后不能“一定几年不变”,应随着生产资料和市场工业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城市居民及工薪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每年应视情况确定相应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确保农民收入相对稳定和粮食安全。
3. 完善补贴政策
多年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食补贴政策,及时调整补贴方式,更有利促进粮食生产。
对现有补贴制度改进办法之一,是实行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最好能以卖给国家多少粮食进行补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有些类似几十年前的“大锅饭”,种多种少、种好种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因此国家按农民交粮量直补给粮农,农民交粮越多国家补贴越多,政府高价买进粮食之后再剥除种粮补贴部分平价供应给市场,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建议财政部门整合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综合考虑种粮成本、收购价以及市场物价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补助的数额,抓大放小,按投售的商品粮进行补贴,管理监督就容易得多,补贴操作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惠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惠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周批改[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的惠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政策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一些政策可能延缓务工经商者市民化进程,惠农政策农民受益有限。
要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和加大惠农力度,应把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三农政策的出发点,以离乡务工经商者的市民化为突破口力推“三农三化”,通过政府、非盈利组织、农民合理分权完善惠农政策机制,健全农民培训市场机制确保农民培训的选择权。
[关键词]:惠农政策;政府;非盈利组织;农民新时期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这些惠农政策对三农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但由于政策出台和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政策本身以及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政策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集中研究惠农政策中的问题(可能是很尖锐的问题),并非要否定这些政策的重要作用,更不是要取消这些政策,而是为了完善惠农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
一、惠农政策存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以来,惠农政策接踵而至、盛况空前,惠农面之广、惠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显示了我国对农业农民农村的高度重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的决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调查发现,农民普遍反映“现在农村政策真正好:作田的不要交农业税,还有补贴;作不了田的老人享低保,生活有保障”。
在农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但是,作为我国农村前所未有的新的政策措施,惠农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一些惠农政策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有的惠农政策却可能对农村发展的这个大趋势产生一定影响。
以取消农业税这一重大惠农政策为例。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
加大补贴力度促农民就业创业农民收入创新高增收面临新挑战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也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但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一些企业关闭和停工,导致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致使农民依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也趋于严峻。
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
【延伸阅读】2004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的第一次。
近5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
努力防止谷贱伤农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今年将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防止谷贱伤农。
67条!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
67条!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选编》,将2022年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全部汇总在了一起,总共4大类,67条措施。
因篇幅有限,小编把跟我们农业从业者息息相关的惠农政策放在这了,赶紧来看看你有没有享受到!0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其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覆盖2.2亿农户。
补贴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依据哪一种类型面积或哪几种类型面积,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定;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
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
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这部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
02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补贴旨在适当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支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释放支持粮食生产积极政策信号,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一次性补贴对象为实际种粮农民,具体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03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2022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坚持“农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加快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经营组织。
享受报废补贴的机具为达到报废条件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械,包括依法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水稻插秧机、机动植保机械、铡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等。
国家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的思考与建议
从国家推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开始,掀开了国家全面推进惠农政策的大幕,至2019年,国家对农村政策一共发布了21个一号文件,由此可见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视程度。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惠农政策,其中惠农补贴政策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重点,国家通过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一方面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通过惠农补贴资金刺激农民农业生产热情,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使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 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的重要意义落地落实惠民政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是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同时,落地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担当的体现。
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地落实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和基础作用,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落地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落地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体现,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政府履行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和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2 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分散导致补贴资金发放落实不及时不到位。
一方面,国家有关惠农补贴的政策涉及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而相应的惠农补贴资金的监管和发放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因此国家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要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民手中,需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协调,这就给补贴资金发放的时效性形成了一定的难度。
补贴资金管理部门多,补贴发放的配合工作时有不畅。
实行农机免费监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路 和 田 间场 院 的 农业 机 械 进 行 安 全 监 督 检 查 时 , 应 探 索 与 安 监 等 部 门联 合 执 法 ,通 过 开 展 农机 安 全 生 产 集 中整 治 的 方 式 ,全 面 排 查 农 机 安 全 事 故 隐患 ,把 农 机 事 故 消 灭在 萌 芽状 态 。只 有 采 取有 力 措 施 ,形 成 齐 抓 共 管 、综 合 治理 的局 面 ,才 能
1 实行农机免费监理的现实意义 1 1 实行 农机 免 费监 理 是 贯彻 落 实 国家支 农 惠 农 .
政 策 的重要 举措
近 年 来 , 国家 相 继 出台 了 一系 列 支 农 惠 农 政
策 , 如 取 消农 业 税 、对 农 民购 买 农业 机 械 进 行 补 贴 等 , 减 轻 了农 民 负担 ,让 农 民得 到 了真 正 的实 惠 。 免 收 农机 监 理 规 费 ,实 行 农 机 免 费监 理 是 农 机 监 理 部 门贯彻 落 实 国家 支 农 惠 农 政策 ,为 民办 好 事 、 办 实事 的具 体 体 现 ,不 仅 符 合科 学 发 展 的
监 理 规 费 收 入 进 行 工 作 运 转 的农 机 监 理 机 构 来 说 ,确 实是 个 很 大 的难 题 。 因此 ,地 方 财 政 应对
农 机 免 费监 理 政 策 的 实施 ,使 农 机 监 理 部 门
3 0 江 苏 农机 化 2 1 . 02 4
农 机 监 理 机 构 履 行 行政 管 理 职 能所 需 的工 作 经 费 予 以完 全 保 障 ,从 根本 上 保 证 农 机 监 理 机 构 的 稳 定 和 执 法 管 理 的 公 正性 、权 威 性 ,确 保 农 机 免 费 监 理政 策能 得到顺 利 落实 。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四集民为邦本内容简述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四集民为邦本内容简述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四集《民为邦本》讲述了中国改善民生的一系列社会建设。
人民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全面取消农业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民基本医保,种.种举措让中国人民享受到祖国发展的红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四集民为邦本内容简述。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四集民为邦本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一楼四号展厅,陈列着一件由普通农民铸造的青铜大鼎——“告别田赋”鼎。
它已经被南来北往的参观者摸出了光泽。
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正式废止。
河北省灵寿县的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用铸鼎刻铭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个亘古未有的大事件。
铭文中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
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如今,每双伸出的手,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对延续2600多年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告别,也是对年轻的共和国施惠于民的时代触摸。
全面取消农业税是中国政府在21世纪一项历史性举措,也是普惠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民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发展成果的分享者。
党和政府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同时,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回望时间的峰峦,总有些日子留下记忆的刻度。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简陋之居到舒适之屋,从出入不便到来去自如,从“小病靠扛,大病看天”到社会保障全覆盖,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跨入新世纪,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制定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惠农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解决路径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解决路径作者:曾海龙来源:《南北桥》2024年第15期[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
该战略的提出是为应对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农业产值增长缓慢、环境治理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塑造良好乡风、加强基层治理具有深远影响,是达成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的关键。
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解决路径[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作为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的福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能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經济向前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全面应对“三农”领域的挑战,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共富。
1 “三农”问题的时代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三农”问题经历了从单一的生产问题到多维度发展难题的转变,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迁。
在初期,国家面临的主要是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紧迫任务,该时期的“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上。
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但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有限的问题开始凸显。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初步增长,农村经济活力得到释放,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面临着劳动力外流、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三农”问题的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成为研究的重点。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在深入分析中国农村发展实际基础上,针对“三农”问题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战略布局,关注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强调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进步。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下面将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收入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农业发展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中重点关注农业发展,通过加大投入、改革制度、推动科技进步等多方面措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了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政府还采取了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这些政策助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农村建设除了农业发展,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还致力于农村建设。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了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乡村旅游、民宿等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
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文化保护也是政策重点,为农民提供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农民收入在农民收入方面,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力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政府通过增加农业补贴、调整农产品价格、扶持农民就业等方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些政策助力了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的来说,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和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聚焦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最为面试问题中的热点,今天就为大家举例说明如何在面试中回答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工作【政策解读】“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办法整体方向: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抓手,扎实推进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具体措施拓展:(1)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2)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2.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改革。
具体措施拓展:(1)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60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2)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3)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4)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5)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推进农电体制改革。
加快县级供销社体制改革。
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任务。
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一、背景“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体,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农民是国家的基本劳动力。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农”政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增收。
二、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性财政支持是实施“三农”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财政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优惠税收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这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具体举措1.农业补贴政策:政府通过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其中包括直接补贴、面向农业机械化和生产资料补贴等。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积极投入财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农业科技推广: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农村金融支持:政府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信贷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四、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效果1.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财政支持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
2.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财政投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供了更好的道路交通、供水和供电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农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支持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对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惠民好政策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好政策,旨在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有幸见证了这些政策的实施,亲身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政策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民生问题,如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好政策,如农村扶贫、教育改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政策实施成效1. 农村扶贫政策农村扶贫政策是我国惠民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政府通过加大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等措施,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例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入新家园,过上幸福生活。
2. 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改革政策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免除学杂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同时,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这些政策使广大农村孩子有了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医疗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是我国惠民好政策中的亮点。
政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此外,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这些政策使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得到了有效保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 住房保障政策住房保障政策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政府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这些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心得体会1. 感恩国家政策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知惠民好政策来之不易。
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我更加感恩国家,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谋福祉。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农惠农政策
强农惠农政策,是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在沙湾县的深入贯彻实施,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欢迎。
但是,在惠农政策具体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惠农资金投入不够,地方配套压力过大。
国家补助标准偏低,配套资金占比过大面,县财政落实困难。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惠农资金的投入增长较快但总量仍显不足,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偏低,农民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如:种粮农资综合补贴虽然力度在加大,但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弱化了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仍受影响;另一方面,大多数惠农政策均要求进行配套资金承诺,县财力有限,难以全额配套到位,从而影响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等惠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多头多次发放,造成部门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由于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如财政部门负责粮补、退耕还林、“家电下乡”等补贴,民政部门负责低保、救助补助,卫生部门负责医疗补贴等。
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补一发”,部门多头多次发放、农民多次领取的情况,这就带来了发放成本和领取成本高的问题。
而所有补贴的发放都要经过政策宣传、打表造册、数据录入、张贴公示、核拨划款等一系列环节,相关部门及乡镇、村队干部常年就在无休止的宣传、发放各种补贴中,基层干部负担较重。
与此同时,专项工作经费缺乏,多头管理带来的多头检查,又增加了基层的行政成本。
(三)部分惠农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部分惠农补贴标准过低,惠农效果不明显。
由于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涉及农户多、工作量大、时间紧,经常出现姓名不符、账号不对等情况,致使农民虽拿到“一折通”,但无法及时取款。
此外,按要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要在6月底发放到农民手中,但此时播种已经结束,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期,造成农民需要钱买生产资料时,补贴却没有下来。
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
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对口)1102班学号:0761110215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民、农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三位一体的问题。
我国“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效益差、竞争力弱,其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过于分散化,无法获得良好的专业化服务,因而导致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国家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是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家实施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以来,我国“三农”问题加重、升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但“三农”问题的运行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三农”问题仍很突出。
本文拟从国家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入手,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三农”问题财政支农政策发展治理一、“三农”问题的概述“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农业、农民和农村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党中央在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
中日农业问题的比较分析
中日农业问题的比较分析本篇文章将对中日农业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中日两国均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是两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两国面临的农业问题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一、农村人口结构中日两国的农村人口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但年轻人和劳动力正在逐渐流失,而老龄化严重,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与之相反,日本农村人口数量较少,但老龄化程度更高。
这也导致日本的农业生产方式更加机械化,采用自动化的技术更多,农业生产效率较高。
二、土地使用方式中日两国的土地使用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常常采用低效的耕作方式,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而在日本,尤其是近年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日本发展了一些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农业技术,采用了“精确农业”的理念,明智地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从全球范围内引入了先进的科技和理念使得其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农业经济模式在农业经济模式的比较上,中日两国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目前的农业经济模式仍然以小农户为主,农民个体经营困难、面临市场风险,对农民收入提升造成制约。
但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在日本,由于农村人口基数不大,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相比我国有较大的提升。
四、环保意识和技术应用在环保意识和技术应用方面,日本要明显优于中国。
日本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秉承的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成果显著。
因而其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运用状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而在我国,仍存在着一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污染、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
总体来说,中日农业问题存在很多差异性。
与日本农业经验相比,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随着中国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推进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涉农补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涉农补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近年来,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相继出台实施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政策。
据调查显示,涉农补贴政策及执行中仍存在着补贴依据不科学、补贴方法不完善、补贴标准相对较低、种粮大户补贴难保证等问题。
一、涉农补贴政策及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种粮收益低于种植经济作物,涉农补贴标准相对较低。
2023年,14市农民种植花生、大豆、露天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亩均纯收入分别为705.3、562.8、1571.5和1081.5元,种植小麦、玉米亩均纯收入分别为301.78和523.75元,明显低于种植经济作物。
14市小麦亩均总投入424.4元,比上年增加21.1元,增长5.23%;当年亩均涉农补贴72.84元,比上年增加2.65元,增长3.78%,占增加成本的12.56%。
玉米亩均投入326.02元,比上年增加15.34元,增长4.94%;当年亩均涉农补贴54.86元,比上年增加1.33元,增长2.48%,占增加成本的8.67%,其余增加种粮投入由农民自行负担。
由于种粮投入增加额高于涉农补贴额,种植收益远低于经济作物,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享受种粮补贴面积与实际种粮面积不符2004至2021年,以原农业税计税耕地面积为依据发放种粮补贴,2022年调整为以上年度实际种粮面积为依据发放种粮补贴,但享受补贴面积均与实际种粮面积不符。
一是享受补贴面积多于实际播种面积。
2019、2020和2021年,14市获得种麦直补面积分别为2678.6、2578.7和2553.6万亩,实际种麦面积分别为2661.5、2560和2531.5万亩,领取种粮直补未种麦面积分别为17.1、18.7和22.1万亩;2022和2023年,14市获得种麦直补面积分别为2541.1和2627.3万亩,2021、2022年实际种麦面积分别为2531.5和2611.7万亩,领取种粮直补未种麦面积分别为9.6和15.6万亩,主要是种麦成本高、收益低,改种其它作物。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为保护广大农民的种植粮食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业税全免、农机具定额补贴、土地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中央年年的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问题,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解决农村困难的决心。
然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却存在着农民不愿意种粮,种粮积极不高的现象。
一、原因在国家如此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农民为何还要丢弃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业呢?带着这一些疑问,笔者通过走访农民、与农民座谈等方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
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那一代视土地为“命根子”、“金旮旯”,认为只要自己勤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吃喝不愁,就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更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壮的体魄更快、更直接、更简捷、更省力的获取更大的收入来改善生活。
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粮失去了激情。
2、“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粮主力军锐减。
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到3000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2000元到2500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1200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800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
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3、农业技术人才匮缺,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就汉阴来看:由于受政策体制、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安排到乡镇工作的大多不是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是复退军人,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学过农业科技知识,更不懂农业技术,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业务指导。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政策背景 (3)1.2 政策目标 (3)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4)2.1 精准农业发展战略 (4)2.1.1 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1.2 推广精准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4)2.1.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4)2.1.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2.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4)2.2.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2.2.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抗逆能力。
(4)2.2.3 发展生物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4)2.2.4 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4)2.3 农业产业升级与优化 (4)2.3.1 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3.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4)2.3.3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3.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农业差异化发展。
(4)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3.1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5)3.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5)3.3 农村能源与信息化建设 (5)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4.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6)4.1.1 土地确权 (6)4.1.2 土地流转 (6)4.2 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6)4.2.1 土地整治 (6)4.2.2 节约集约利用 (7)4.3 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7)4.3.1 土地市场体系构建 (7)4.3.2 土地市场政策支持 (7)第五章农村金融创新 (7)5.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7)5.1.1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 (7)5.1.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8)5.1.3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8)5.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5.2.1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8)5.2.3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 (8)5.2.4 农村金融与其他领域融合 (8)5.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8)5.3.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8)5.3.2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5.3.3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9)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6.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9)6.1.1 制度目标 (9)6.1.2 制度内容 (9)6.1.3 制度实施 (9)6.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9)6.2.1 制度目标 (10)6.2.2 制度内容 (10)6.2.3 制度实施 (10)6.3 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 (10)6.3.1 制度目标 (10)6.3.2 制度内容 (10)6.3.3 制度实施 (10)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11)7.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1)7.1.1 交通基础设施 (11)7.1.2 水利基础设施 (11)7.1.3 能源基础设施 (11)7.2 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 (11)7.2.1 产业扶贫 (11)7.2.2 就业扶贫 (11)7.3 教育扶贫与卫生健康扶贫 (12)7.3.1 教育扶贫 (12)7.3.2 卫生健康扶贫 (12)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2)8.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8.1.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8.1.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2)8.1.3 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 (12)8.1.4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意识 (12)8.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13)8.2.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8.2.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3)8.2.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3)8.2.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3)8.3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 (13)8.3.1 循环农业模式 (13)8.3.3 生态观光农业模式 (13)8.3.4 精准农业模式 (13)第九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2 村民自治与民主管理 (14)9.3 农村风廉政建设 (14)第十章政策实施与保障措施 (15)10.1 政策宣传与培训 (15)10.2 政策监督与评估 (15)10.3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5)10.4 政策协调与协同推进 (15)第一章引言1.1 政策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国家惠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国家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针对三农问题从2004年开始,连续八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在我们陕县**乡,与大多数农民息息相关的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农业和林业。
涉及到农业的是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涉及到林业的是退耕还林补贴。
这些惠农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针对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简要地分析一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种粮补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位于***县城与***市区的中间。
我乡属于一个典型的山区丘岭村,全乡大部分耕地都是坡耕地。
享受种粮补贴的面积有19732亩,涉及农户近6000余户。
2004年以来,我们**乡共落实粮食补贴资金600余万元,全乡有19个行政村近6000余农户直接享受到直补政策带来的实惠。
1、我乡粮食直补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说实施种粮直补政策以来,给农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但是这中间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⑴.享受补贴面积与农户实际所耕种的面积不相符。
例如,我乡2010年享受补贴的面积为19732亩。
但在我们实际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农户的实际耕种面积比享受补贴的面积大的多。
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差距,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其一是由于我乡属于丘岭地形,土地存在级差,有几亩合一亩的打折田。
这样缴税同样多的农户,在享受补贴时,却有很大的差别。
其二是在土地二轮承包中,有些农户甚至有些村为了少交税而隐瞒实际耕地的现象,造成实际耕种土地面积与计税面积不实,在直补工作中都暴露了出来。
特别是2006年对种粮农民补贴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历史遗留的土地面积问题反映较多且呈上升趋势;(2)、不按种粮面积补贴。
国家实行种粮补贴的政策,是对种粮的农户进行补贴的。
但现在在各乡执行时都是按农户的计税面积进行补贴,无论有没有种粮,只要有地就能补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其中农业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
但是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政策效果却不显著。
农业是一个产业,要想让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维持农业的产业活性,单纯靠“补、免”的输血方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业政策制定的着眼点应该是建立良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农业自身的产业活性稳定农业。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农业流通方面的政策还没有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存在三个主要瓶颈,农业流通企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农业流通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和税收负担过重。
其中农业流通企业税收负担过重时制约农业流通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问题。
农业流通企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足。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表现:目前中国的农业流通领域中,知名企业还比较少,不仅在全国知名的企业凤毛麟角,即使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具有相当知名度度的企业也不多,一般的农业流通领域企业只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享有知名度,这种情况的不利于农产品全国大物流的形成,也不利于今后中国农产品以产业姿态的对外扩张;其次企业的资本普遍不足,不能有效抵御重大经营风险,不能兼顾多种农产品的经营,这也导致部分企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现象的产生。
农业流通企业发展专业化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除了一些依托出口盈利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农产平经营意识,尤其一些中小型企业,往往根据市场行情选择经营项目。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流通状况对于其未来的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农产品流通领域缺乏专业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对于平衡各种农产品(尤其是不易储备的农产品)的生产有很多不良影响。
居高不下的税收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反映最强烈问题的一个问题。
例如亚洲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年应缴各项税金达6000万元,占到企业总成本的24%。
税负率高是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瓶颈,造成经营负担过重,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像“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这样的大型企业抵御税收压力的能力较强,不至于出现严重的经营危机,但是依然还是觉得负税较重,对于一般的小企业来说,过高的赋税很容易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抗打击能力下
降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危机。
具体来说,农业流通税收方面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生产环节税收优惠相对较多,销售环节税收优惠相对甚少。
现行政策对纳税人生产粮、棉、油;农膜、化肥、农药;糠麸、酒糟大宗饲料等免征增值税;而销售初级农业产品,包括粮食、粮食复制品、蔬菜、烟叶、茶叶、园艺植物、油料植物、药用植物、纤维植物、糖料植物、其他植物、林业产品、水产品等,一般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农产品流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13%的农产品增值税对于农产品流通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严重制约了农产品企业的经营能力,不利于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
2)农业流通行业个体户税收仍相对较重。
目前国家为支持农村个体户经营发展,对于销售水产品、畜特产品、果品、粮食等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一律确定为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一律确定的每次(日)销售额200元。
这些固定税收,伴随着农产品的流通,还会产生一些动态税费,例如农产品运输、市场零售等环节,都可能产生税收。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出台,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经济人相继出现,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农村个体户的形式起步发展的,农产品流通行业也很需要这些人群来疏通经营通道。
但是5000元的税收起征点,对于一些农业产量高,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利于农产品的高效流通。
3)“农超对接”项目实施实际效果不显著。
按照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农业生产者的免税农产品,可开具农产品收购和销售发票,以13%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
同时还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和农民合作社收购农产品,可按13%的税率抵扣进项税额。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实际上很难拿到13%的税率抵扣。
由于农产流通行业的特殊性,农产品企业往往很难从“进货端”——农民手中拿到缴税凭证,因此13%的优惠税率也就很难享受。
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促进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
1、提高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
1)培育优秀龙头企业。
农产品流通企业也需要有龙头企业带动。
可以先以建立省内知名企业为目标,培育几个强势企业,其具体目标是,这些企业在省内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领域都饱有良好的信誉,可以有效的实现区域农业流通规划,支持农产品流通网络的构建。
2)推进农业信贷产业发展。
农业企业无法进行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资金的制约,农业流通领域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支持,农业但是农产品流通行业又是一个薄利的行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完全实现资本积累,因此发展农业信贷,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3)创建针对特定作物的专业化农业流通企业。
专业化的农业流通企业可以有效的引导农业产业的升级,可以抑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短期行为,对于农产品生产的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农产品流通领域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农产品领域行业健康发展。
1)增加对农产品流通领域企业的税收倾斜。
营造公平科学的税收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产业政策为指导,可考虑适当降低目前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附加值;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采取替代材料等可抵扣进项发票,增加增值税发票抵扣比重,逐步降低如木制工艺品行业等深加工行业的增值税税负,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2)减轻基本经营税收,将基本经营税收融入增值税管理。
基本农业经营税是对农业个体户经营限制较大的一个税收。
为了更加活跃农业产业领域,促进农业产业经济人的出现,我建议对农业个体经营户,实行最初第一年免征增值税,第二、三年缓征增值税,一帮助企业经营者完成资本积累,扩充企业实力,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
3)理顺税收环节,让“农超对接”切实运行。
针对农超对接在增值税环节出现的问题,一些省市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河南省就规定对财务管理比较规范、纳税信誉较好、收购业务量较大的企业收购发票实行灵活的发片管理方式。
具体包括:收购发票可在省内跨市、县开具;收购发票可汇总开具。
对同一个收购对象一个月内多次发生农产品收购业务,企业可按收购批次自行据实填制《河南省农产品收购业务清单》,并据此汇总开具收购发票。
虽然这个政策的惠及面还比较窄,只有大型企业,同时项目也比较单一,没有包含流通、销售的全部环节,但是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对于制定更为全年的农业流通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推动“农超对接”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4)对农产品流通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我国对软件行业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政策取得了比较好的政策效果,对推动我国软件行业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农产品流通行业与软件行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对流动资金依赖较多的行业,为了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我认为也可以比照此规定,制定相应的对农产品流通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5)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社会资本向农产品流通领域进入。
一是支持农产品大流通建设,梳理农产品流通的薄弱环节,加强税收倾斜;二是扶持农业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通过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增强农业流通产业的整体活力。
税收的职能是其所固有的功能,它可能发挥出好的作用、或是发挥不了作用、甚至会发挥负面的影响。
合理的运用税收政策杠杆,促进农业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农业流通业担当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作用。
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产业还没有形成,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缺乏专业化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种植环节,很少涉及流通环节等,有效打破这些瓶颈,对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