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模型弹射飞机调试方法

合集下载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下)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下)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下)
郭鹏旻
【期刊名称】《中学科技》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这一阶段的试飞调整主要关注两个内容:盘旋半径和爬升轨迹(模型的爬升路线)。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郭鹏旻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8.1
【相关文献】
1.负过载下某型弹射手柄材料偏硬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分析
2.飞行员弹射救生座椅轨迹测试系统研究
3.飞行器弹射特种车建模及动力学仿真
4.飞行器弹射参数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探析
5.直升机飞行员弹射逃生系统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弹射模型飞机飞行调整表

弹射模型飞机飞行调整表
1、向右倾斜不够。
2、弹射力太小。
1、弹射时增加向右倾侧角。
2、增加弹力。
成抛物线坠地或直线上升垂直下降
机翼与水平尾翼间有负的安装角差,即机翼安装角小于水平尾翼安装角。
可对水平尾翼尾部“呵气”加热,并将它向上扳一些,但一般情况下不能解决,应拆下尾翼纠正后重新粘合。
螺旋下坠
1、左右机翼安装角严重不等。
向垂直尾翼后缘“呵气”加热再将它向右扳一些。
2、垂直尾翼与机身中心线不相重合。不正确的部分应拆ຫໍສະໝຸດ 纠正后重新粘合。向右急盘旋下坠
起飞时向右倾侧太多。
减小起飞时向右倾侧,并可使模型右侧风。
正常地盘旋上升,但滑翔时直线飞行或很久才进入左转弯。
盘旋半径太大。
向垂直尾翼后缘“呵气”加热再将它向左扳一些。
起飞时还可增加一些右侧风。
向左盘旋下降
模型左转力矩太大。
弹射模型飞机飞行调整表
飞行情况
产生原因
调整方法
翻了一个筋斗,损失高度或撞坏
1、向右倾斜不够。
2、机翼与水平尾翼有正的安装角差,即机翼安装角大于水平尾翼安装角。
1、弹射时增加向右倾侧角。
2、可对水平尾翼后缘“呵气”加热,并将它向下扳一些,如还不解决,则应拆下尾翼纠正后重新粘合。
直线上升,但迅速下坠进入波状飞行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5)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5)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5)作者:来源:《航空模型》2012年第08期用定位工具在减震支架上做出定位标志。

定位工具也可用硬钢丝套入合适直径的硅胶管,配合印泥等颜料自制(图99、图100)。

需要特别注意,定位后的再次确认检查十分必要。

如果定位有误差而贸然加工减震支架,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无法安装或影响飞行性能。

图101就是一个因定位倾斜而产生误差的实例。

定位完成后,即可进行钻孔和攻丝。

比较正规的流程是:用定位冲在标志位置的中心打出圆锥形凹坑(样眼),以保证钻孔过程中不至于跑歪。

先用台钻预钻1.5mm左右通孔,随即更换3.2mm钻头扩孔。

再用机油润滑通孔和丝锥,在减震支架上攻M4规格内螺纹。

攻丝过程中,每进3~4格后丝锥需要后退一次,以将碎屑排出,不可直接攻到底,避免碎屑磨损螺纹(图102)。

将发动机试装在减震支架上进行检验(图103),如无问题即可装入发动机舱。

特别提醒初学者,因为发动机震动较大,所以应尽量将减震架上所有螺丝都涂覆螺丝胶后再行装配。

图104是装配后的发动机照片,其油路设置是前文提到的YS FZ系列发动机实用油路的一个例证。

接下来确认排气弯管安装角度和快拆消声器支架安装位置。

如果缺乏经验,可将快拆消声器支架的高度规格选得保守一些,并在下方衬垫合适高度的层板和碳纤维薄板,这样在调整高度的同时也能起到增加强度和缓冲震动的作用(图105)。

随后依次安装消声器、螺旋桨和桨罩,动力系统装配就完成了(图106)。

最后介绍一下安装主油针的经验。

不同于普及型特技模型飞机,因为有整体机头和独立可拆的下腹罩(或座舱罩),所以油针开孔的定位相对简便许多,使用钢丝将油针延长即可方便定位开孔位置(图107)。

油针延长杆应选用软钢丝(图108),以避免发动机震动导致开孔位置的扩大或损坏,而且在意外碰撞时也能起缓冲作用,保护昂贵的发动机。

另外,下腹罩开孔也因使用排气短管得以简化(图109、110)。

弹射飞机实验报告

弹射飞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弹射飞机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 掌握弹射飞机的基本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感知弹性的作用,了解弹性的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弹射飞机利用皮筋的弹性原理,在拉伸皮筋的过程中储存能量,当释放皮筋时,能量转化为飞机的动能,使飞机弹射出去。

在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皮筋拉伸得越长,弹力越大,飞机获得的动能也就越大,飞行得也就越快、越远。

三、实验材料1. 机身、机翼、尾翼、手柄支架、螺母、皮筋、固定贴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将螺母按入机身头部的圆孔中。

2. 将机翼插入机身中间的孔中,尾翼插入机身尾部的孔中,调整机翼和尾翼的位置,使其左右对称。

3. 将皮筋套在机身下端的凸起上并拉伸,使飞机紧贴皮筋。

4. 将飞机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确保飞机稳定。

5. 松开皮筋,观察飞机弹射出去的距离和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当皮筋被拉伸后,飞机能够被弹射出去,说明皮筋在拉伸过程中储存了能量,并在释放时转化为飞机的动能。

2. 实验中发现,皮筋拉伸得越长,飞机弹射出去的距离和速度越远。

这表明在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皮筋拉伸得越长,弹力越大,飞机获得的动能也就越大。

3. 在实验过程中,若皮筋拉伸过度,可能会导致皮筋断裂,影响实验效果。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皮筋的拉伸程度。

六、实验结论1. 弹射飞机实验成功展示了皮筋的弹性作用,使我们对弹性的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结果表明,在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皮筋拉伸得越长,弹力越大,飞机获得的动能也就越大,飞行得也就越快、越远。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弹射飞机的基本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为以后进行类似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皮筋进行实验,观察飞机弹射效果的变化。

2. 改变飞机的重量、形状等参数,探究对弹射效果的影响。

3. 利用弹射飞机原理,设计其他弹射玩具,如弹射汽车、弹射水球等。

弹射飞机调试(最新版修改)

弹射飞机调试(最新版修改)

弹射模型飞机的调整试飞一、弹射飞行原理弹射模型飞机是利用橡筋的弹性能量作为初始动力来放飞模型的。

当模型获得橡筋的弹性能量后就会被弹射出去,模型爬升到最高点后在重力作用下转为下滑,模型在下滑时由于机翼翼型的作用,可以产生一定的升力,因此,会慢慢地滑翔飞行,在滑翔过程中若遇到上升气流,则可获得较长的留空时间。

二、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4.尾力臂——机翼后缘到水平尾翼前缘的距离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三、模型飞机受力分析1.升力——由机翼产生的向上作用力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

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1)不对称的翼型;(2)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

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

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2.重力G——与升力相反的向下作用力3.拉力P——由发动机产生的向前作用力4.阻力Q——由空气阻力产生的向后作用力四、试飞前的检查组装完成后,检查重心的位置,两边上反角是否对称,机翼、水平尾翼是否扭曲。

垂直尾翼是否垂直,水平尾翼是否扭曲变形,机翼的安装角是否正确五、测定重心位置用两手指顶在两片机翼之间,找出能使飞机平衡的某点,再对照力学中重心位置。

(机翼后缘向前,在机翼的40%处左右)如发现飞机的重心不在规定的位置上,应该进行重心调整。

如果整机前(后)倾,应在机身尾部(头部)粘上电工胶布(配重)。

航模的调试与飞行

航模的调试与飞行

航模的调试与飞行一、航模的调试1、检查校正一架模型飞机制作装配完毕后都应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校正。

检查的内容是模型的几何尺寸和重心位置。

检查的方法一般为目测,为更精确起见,有些项目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目测法是从三视图的三个方向观察模型的几何尺寸是否准确。

正视方向主要看机翼两边上反角是否相等;机翼有无扭曲;尾翼是否偏斜或扭曲。

侧视方向主要看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安装角和它们的安装角差;拉力线上下倾角。

俯视方向主要看垂直尾翼有无偏斜;拉力线左右倾角情况;机翼、水平尾翼是否偏斜;各舵面工作是否正常等。

小模型一般用支点法检查重心,选一点支撑模型,当模型平稳时,该支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检查中如发现重大误差,应在试飞前纠正。

如误差较小,可以暂不纠正,但应心中有数,在试飞中进一步观察。

2、力矩平衡和调整调整模型不但要注意力的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力矩的平衡。

力矩是力的转动作用。

模型飞机在空中的转动中心是自身的重心,所以重力对模型不产生转动力矩。

其它的力只要不通重心,就对重心产生力矩。

为了便于对模型转动进行分析,把绕重心的转动分解为绕三根假想轴的转动,这三根轴互相垂直并交于重心。

贯穿模型前后的叫纵轴,绕纵轴的转动就是模型的滚转;贯穿模型上下的叫立轴,绕立轴的转动是模型的方向偏转;贯穿模型左右的叫横轴,绕横轴的转动是模型的俯仰。

对于调整模型来说,主要涉及四种力矩;这就是机翼的升力力矩,水平尾翼的升力力矩;发动机的拉力力矩;动力系统的反作用力矩。

机翼升力力矩与俯仰平衡有关。

决定机翼升力矩的主要因素有重心纵向位置、机翼安装角、机翼面积。

水平尾翼升力力矩也是俯仰力矩,它的大小取决于尾力臂、水平尾翼安装角和面积。

拉力线如果不通过重心就会形成俯仰力矩或方向力矩,拉力力矩的大小决定于拉力和拉力线偏离重心距离的大小。

发动机反作用力矩是横侧(滚转)力矩,它的方向和螺旋桨旋转方向相反,它的大小与动力和螺旋桨质量有关。

俯仰力矩平衡决定机翼的迎角:增大抬头力矩或减小低头力矩将增大迎角;反之将减小迎角。

航模特技机的设置和调整

航模特技机的设置和调整

特技机的设置和调整从正确的工具开始:对于设置和调整模型飞机来讲,最先要考虑的是一个测量控制舵面角度的量规,我使用CRC转角测量器。

你需要准确的测量舵面移动的距离,当然也可以使用直尺或量角器,但量规使得设置工作更容易。

为了完成全部的设置,你需要进行试飞,然后进行改变和调整,很重要的一点是每次只进行一处调整。

步骤1---- 开始设置飞机:对模型的设置实际上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下面是一个基本需求的核对表,你也可以把认为需要的项目加进去。

铰链:同一舵面的各个铰链的中心线应该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位于舵面的中心。

控制摇臂的转动点:控制摇臂的转动点应该与铰链的中心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舵机摇臂:舵机摇臂应该与铰链中心线平行,调整摇臂使得键槽与键齿相配合,尽量不要使用遥控器的中立位置调整功能来调整舵机的中心位置。

密封铰链连线:铰链连接应该密封使得空气无法通过,可以从其底部使用覆膜等材料进行密封。

使用带轴承的连接附件:使用高级的带轴承的连接附件和精密加工的铝制舵机摇臂,可以更好的完成设置。

合适的重量和平衡:在进行飞行调试前,模型飞机应该首先被正确的配平,可以尽量去利用其他人飞行同样模型的经验去确定重心的位置。

调试完成的最后仍然需要重新配重,在轻的机翼的尖端增加配重来进行修正。

步骤2---- 遥控设备:从新的存储空间开始:首先,我们要利用一个新的存储空间(或刷新当前的存储空间)开始以确保不受以前设置的影响。

设置正反向开关,使得各个通道得控制在正确的方向上,此时舵量的大小并不重要。

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基础设置,现在你需要确保各个通道的舵机工作在最大的转动范围,你可以选择ATV功能,并且设置各个通道在两个方向上的范围为150%,如果你使用多个副翼或多个升降舵舵机,不要忘记设置襟翼(FLAP)和AUX通道。

这项设置将各个通道的舵机设置在其最大转动范围,大多数现代的可编程遥控设备是1024型设备,意味着舵机在其可调整的范围内可以分成1024个步长,通过将A TV设置在最大,你可以利用全部的1024个步长来控制舵机。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基本知识1、飞机的平衡和稳定(1)平衡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等的重物,则这个天平就处于平衡状态。

在杠杆的支点两边,如果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则这个杠杆就平衡了, 飞机的重心就像杠杆上的支点,机翼和尾翼的升力,像杠杆上的力。

要想使飞机上的俯、仰力平衡,就必须使重心两端的力矩相等。

即: A・a=B・b。

我们在手投滑翔调整所做成的模型飞机时,有时增加或减少机头的配重,这就是在移动重心的位置(从而改变a、b的长度); 调整机翼或尾翼的角度,就是在改变机翼或尾翼的升力(即改变A或B的大小),最后达到A • a=B • b的结果。

(2)稳定。

模型飞机在飞行中会不断地受到来自各方而的干扰(如阵风和不稳定的气流等),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

如果在外来干扰消除后,模型飞机木身有能力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能力就叫做模型飞机的稳定性或安定性。

例如一个正立的不倒翁,外力使它偏离了中立位置后,只要你一放手,它就会自己重新立起来。

这就是具有稳定性的不倒翁。

如果把它倒立过来,只要稍有振动它就会倒下来,这就是不稳定的不倒翁。

飞机上的重心位置,机翼、尾翼的形状,机身的长度,以及机翼的上反角等都对飞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飞机的尾翼,有时就像箭羽一样在保持着飞机的'航向或俯、仰飞行姿态。

飞机的上反角也对飞机的横向稳定性有帮助作用。

影响模型飞机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还有重心的位置和翼型的形状。

概括地讲,重心在模型上的相对位置越靠前、越靠下,模型的稳定性越好。

翼型的前缘半径越大,中弧线弯曲越小,稳定性越好。

“S” 型翼型的稳定性也很好。

2、滑翔(1)在我们前面制作过的纸模型飞机、弹射模型飞机和手掷模型飞机等都是没有动力装置的模型飞机,这些没有动力装置的模型飞机也叫做滑翔机,它们在空中没有动力的飞行就叫滑翔。

有动力的飞机在发动机停止工作以后的无动力飞行也可叫滑翔。

(2)为什么模型飞机上没有动力,它却能在空中长时间地滑翔呢?观察从滑梯上下滑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动力装置,自己也没有用力,却从滑梯上很快地滑下来了。

模型飞机的弹射放飞(教案)

模型飞机的弹射放飞(教案)

模型飞机的弹射放飞(教案)九模型飞机的弹射放飞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通过模型飞机的弹射放飞,认识弹射放飞与其他航空模型放飞的区别。

2、通过观察他人放飞,交流放飞经验,了解放飞弹射飞机模型的关键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设计实验,能够初步学会放飞普通的弹射飞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航空模型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热爱人民空军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实验,了解放飞弹射飞机模型的关键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交流、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航空模型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种弹射飞机模型、部分学生带来弹射飞机,图片、视频。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各种各样的弹射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老师提供的弹射飞机模型,了解两种弹射飞机模型。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各种各样的弹射飞机模型。

活动器材:两种弹射飞机模型、图片等。

活动二:探究弹射方法。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了解弹射方法。

2、通过在教室里示范真实弹射,说明弹射比较手掷的出手速度要快得多。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空军和民航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航空器的能力。

活动器材:弹射飞机模型、图片、录像资料等。

活动三:设计实验动手放飞,到空模训练馆或者大操场进行飞行实验。

活动目标:1、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放飞弹射飞机模型的基本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让部分学生掌握放飞弹射飞机模型关键技巧,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器材:飞弹射飞机模型、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各种各样的弹射飞机模型。

活动二:探究弹射方法。

活动三:设计实验动手放飞,到空模训练馆或者大操场进行飞行实验。

如果时间比较紧张,活动三可作为课后拓展活动。

提高弹射模型滑翔机飞行成绩的几点措1

提高弹射模型滑翔机飞行成绩的几点措1

提高弹射模型滑翔机飞行成绩的几点措施
射模型滑翔机不太“听话”,不是弹射“拉翻”,就是改出掉高度,想要驯服它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射高度并不难,我习惯采用平尾下面安装三角木块的方法来克服弹射“拉翻”现象。

这种方法结构简单,调整起来不难,学生也容易掌握。

而且采用这个。

在模型飞机设计方面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模型飞机的综合性能才会更好:一是机翼与水平尾翼保持大约正2度的安装角差;二是尾力臂比较长;三是
翔时的盘旋,我认为采取尽可能小的半径为好。

这样不容易顺风直下,对吃气流也比较有利。

调整盘旋半径不宜用方向舵,最好采用水平尾翼倾斜的方法,水平尾翼就向右倾斜。

倾斜水平尾翼实质是机翼与水平尾翼夹角左右不一致。

模型飞机滑翔时会向夹角小的一侧盘旋(其他方面都对称的情况下)。

如果机翼的方法会更好。

施只解决模型飞机弹射高度和盘旋的问题,最难驯服的还是它的改出状态。

型飞机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其尺寸大小。

小学生力量小就应当使用小尺寸的模型飞机。

这样首先可以避免由于弹射力度不够造成的失速扎头。

为还应采用高翼台低重心、较大上反角、重心偏后的设计方案。

因为弹射模型滑翔机结束上升后大多是侧转改出,以上三个措施有利于实现这样的改出方式方法对调整改出也有很好的效果。

翼尖配重后适当增加一点迎角是必要的。

这样的“好扭"不仅有利于“吃气流”,而且抵消了由于重量、机翼与水平尾翼部分倾斜力矩,使模型飞机在滑翔状态不易发生小半径掉高度现象。

诸多的调整方法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恰当地把握量的大小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中)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中)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中)作者:郭鹏旻来源:《中学科技》2009年第10期高速爬升的调整对弹射模型飞机的爬升,初学者一般都采用大角度直线上升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学。

模型飞机爬得离,可以较好地“吃”到气流。

如果顺利,可以大大增加模型飞机的留空时问,提高飞行成绩。

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大的风险,也很容易发生摔机事故。

这是因为模型飞机在弹射时,出手速度很大,在快速上升之际,机翼会产生很大的升力,使模型飞机猛烈抬头,发生翻筋斗的现象,甚至会一个筋斗翻到地面,造成模型飞机损毁。

对此,我们可以试验一下边转弯、边上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遏止模型飞机的抬头,使模型飞机持续上升,争取最大高度。

当模型飞机到达最高点,由高速上升转为低速下滑时,由于模型飞机能自动转弯,在最高点很少出现失速现象,因此,模型飞机就可以顺利完成“高速爬升转为低速下滑”。

实践中,我们希望左转弯飞行的模型飞机保持右转弯弹射爬升轨迹(或者右转弯飞行的模型保持左转弯弹射爬升轨迹),这样飞行较为安全。

可是,本来是左转弯的模型,怎么让它在上升时向右转弯呢?这需要我们在向上弹射时,把模型飞机向右倾斜一定的角度。

模型飞机的倾斜与转弯是相互关联的,转弯能引起倾斜,倾斜同样能引起转弯。

模型飞机的倾斜角度越大,转弯的趋势也越大(即转弯半径越小)。

要使模型飞机顺利爬升,并在爬升到最高点后能平稳地转入盘旋飞行,还需要通过多次试飞来确定较为合适的弹射角和风向角。

弹射角是模型飞机弹射方向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风向角是模型飞机弹射方向与风向之间的夹角。

弹射模型飞机在弹射时的倾斜角、弹射角和风向角,相互之间是有牵连关系的,需要互相配合。

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大的弹射角。

在模型飞机不翻筋斗,能平稳地由高速爬升转入低速滑翔的情况下,弹射角越大,模型飞机爬升角度越陡,能够达到的高度就越大,飞行的时间也就越长。

弹射时,模型飞机的弹射角和倾斜角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弹射的力量也要相应地由小到大逐步增加。

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的调试和飞行

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的调试和飞行

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的调试和飞行作者:郭鹏旻来源:《中学科技》2013年第12期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作为“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航空模型竞赛“竞时”项目的机种之一,比赛的内容是留空时间。

虽然每过几年就会有新产品推出,组委会也会根据模型的实际飞行情况,对比赛用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的型号、外形、动力电池的要求作一些调整或改变,但竞赛规则基本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上期本刊介绍了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飞行前的两项重要工作——减重,电池的选择和充电,这些工作都有利于提高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的留空时间。

而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留空时间,提高比赛成绩,正确的调试和飞行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飞行前的检查模型飞机装配好以后要先做一次飞行前的检查:手拿模型飞机让其保持水平,从不同角度,观察机翼的两个上反角是否相等。

查看机翼是否平直,有无变形、弯曲现象。

检查机翼安装是否牢固,机翼加强片与机翼是否紧密结合。

检查水平尾翼安装是否平直、对称,有无扭曲变形。

检查垂直尾翼是否垂直牢固。

由于模型飞机的机头是注塑产品,一些飞机的机翼翼台出厂后就已有略微变形,或者在运输途中受到挤压而出现形变。

安装机翼后,机翼也会发生扭曲。

所以要注意观察和调整。

二、手掷试飞选择微风天气或者静气流环境,右手执机身(模型重心部位),高举过头,让模型保持平正,机头向前,逆风水平向下稍倾,沿机身方向以中等力度将模型直线掷出。

模型进入独立滑翔飞行状态,观察其滑行效果。

手掷试飞的目的是观察模型飞机的滑翔姿态。

为了保证模型飞机的安全,最好在草地上空进行。

手掷试飞要注意风向、风速,以确定出手方向和出手速度,最重要的还是观察模型飞机的滑翔效果,初步判断模型飞机是“头重”还是“头轻”,是“转弯”还是“直行”。

手掷试飞这项工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取消。

现在的模型飞机大多数是成品或者半成品,开发者(设计者)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运动员,或者模型飞机的发烧友,在设计开发产品的时候,都会特别重视模型飞机的重心位置,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弹射飞机讲解1

弹射飞机讲解1

弹射飞机讲解一一.制作方法:1.用砂纸将所有的零件毛边及突起打光。

将机身处v型槽的毛刺及不平处修整。

便于机翼和机身粘接。

2.将机翼的表面用砂纸按照平滑的翼型打的较为光滑,。

然后将机翼的一边放在平板上,另一边向上折起和水平面成36度左右的夹角。

中缝对齐,用胶水粘劳在一起。

3.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放在桌面上,按照图纸的样子垂直将两者粘在一起。

4.将机身和粘好的尾翼对称粘在一起,从前面看是否对称,要及时修正。

5.将机翼和粘好尾翼的机身粘在一起。

注意机翼的斜边向前,千万不要安装反。

将机翼的中缝粘在机身的槽里。

粘接之前先看看是否配合得当,配合不好的话先用砂纸修一下槽的形状,便于粘接。

可以先点稍许胶水,粘住不要粘牢。

将飞机反过来放在桌面上(垂尾和两个机翼的两端接触桌面。

这时从前面看是否对称,调整完全对称时用足量胶水将机翼粘牢,配上弹射勾就完成了制作。

二.试飞前的检查:1.按俯视图检查:模型必须左右对称2.按前视图检查:①水平尾翼,必须水平②垂直尾翼,必须垂直⑧左右上反角,必须相等。

3.按侧视图检查:重心位置在离前缘32mm处(前后相差3mm之内),较为理想。

若不平衡可在机头或在机尾加橡皮泥或图钉的方法配平。

检查时的技巧为:飞机机头向左,垂尾向上放置。

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在理想重心位置(离前缘32mm处)支撑,机头向下说明头重,机尾要配重,反之机头要配重。

三.小力量手掷(细调飞机的关键):l.方法:用手拿着模型飞机重心稍后的位置,手举过头,机头稍微向下5-10度左右,对着风将飞机向前水平掷出去,让模型自由滑翔,千万不要向上掷,或向下掷,在出手的瞬间,一定要水平才能正常滑翔。

2.侧视滑翔情况:飞行中调整头轻现象的方法。

头重——纠正方法:要把升平尾后缘向上抬起1—2毫米。

正常―――是平稳的一条弧线头轻——纠正方法:①要把平尾后缘向下弯1—2毫米。

②也可以在机头弹射勾前20毫米处加配重,效果很好。

3.俯视滑翔情况:向右滑――纠正方法:①把方向舵后缘向左偏1—2毫米。

弹射模型滑翔飞机的试飞调整方法

弹射模型滑翔飞机的试飞调整方法
出手时机壮举低得太厉害,同时出手时速度也较大。
出手时减少机壮举向下倾斜度,并注意以适当的手掷速度放出模型。
7、模型出手后急速向左右倾斜坠地。
机翼两边重量不等
在左右翼尖加配重
两边机翼的安装角不等
重装
两边机软向上扳或是重装
水平尾翼变形,垂尾的面积过小。
对垂直尾翼后缘“哈气”变软向左右扳或加大垂尾面积。
(2)水平尾翼有较大的负安装角
对尾翼“哈气”变软后向上扳。
4、模型出手后向下急降落地。
手掷速度太小,出手时机头朝下。
出手时,加大模型飞行速度,机头稍向下或成水平状态。
5、模型滑到接近地面处急剧下滑。
与类(1)(2)相同
参照三类方法进行调整,每次调整量应当很小。
6、模型先急速俯冲下滑接近地面时又转化为机头上翘,之后失速下坠。
弹射模型滑翔飞机的试飞调整方法
试飞
飞行现象
原因
调整纠正方法
手掷试飞
1、模型出手后向上急升,随即失速坠地。
1、机头过轻的机尾过重。
调整重心位置。如机头配重。
2、机翼和水平翼间有正负安装的差角。(1)机翼有正安装角。(2)水平尾翼有负安装角。
(1)对机翼后缘“哈气”让它吸潮变软过后,向上扳起。(2)对平尾后缘“哈气”让它吸潮变软过后,向下扳起。
3、手掷速度太大。
减少手掷速度。
4、手掷时机头抬得过高。
出手机头稍向下。
2、模型出手后呈波状飞行或滑翔至地面时出现微小波状。
与上面貌1、2种相同。
参考上面讲的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但每次调整量应当小得多
3、模型出手后很快俯冲到地上。
机头过重
减轻机头重量或机翼前移
(1)机翼有较大的负安装角
对尾翼“哈气”变软后向下扳。

弹射模型飞机培训课件

弹射模型飞机培训课件
Your site here
LOGO 七、犯规及处罚:
❖ 1、每轮比赛均须点名,一分钟内三次点名不到者, 视为弃权。
❖ 2、放飞口令发出后10秒,仍未放飞者该轮成绩为0 分。
❖ 3、借用他人的模型飞机参加比赛或代飞,将取消双 方学生的该轮比赛资格。
❖ 4、凡未使用本届大赛竞赛器材进行比赛,将取消该 轮参赛资格。
能重新看见,应连续计时,中间时间应包括在留空时 间内。 ❖ ⑷飞出裁判员的视线无法判断飞行时,应以模型飞出 裁判员视线时停止计时。 ❖ 6、模型着陆前学生身体任一部分接触模型应终止计 时。
Your site here
LOGO 六、成绩评定
❖ 1、比赛进行两轮,以两轮成绩之和为比赛最终成绩成绩。 ❖ 2、计时单位为秒,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创意弹射模型飞机留空计时竞赛, 包含现场制作、调试、彩绘,和留 空计时竞赛两个阶段。
Your site here
LOGO
二、竞赛器材
❖学生自备竞赛原装套材。赛前一律不 能拆封,违者不能参赛。
Your site here
LOGO 三、现场制作
❖ 1、制作时间为60分钟。 ❖ 2、参赛学生现场独立完成模型制作,否则作弃权处
❖ 5、不服从裁判指挥、不遵守赛场秩序、妨碍竞赛工 作正常有序进行者,以教育为主,视其情节轻重处以 减秒、取消该轮成绩,直至取消参赛资格。
Your site here
LOGO 八、申诉:
❖ 1、学生对裁判的裁决如有异议,允许提出口头申诉, 在得到裁判员的明确答复后,应服从裁判员的裁决, 不得多次抗争。
理。 ❖ 3、彩绘图案50%以上,每名学生可以制作1-2架飞
机模型。 ❖ 4、每架飞机只供参赛者本人使用,包含备用机、备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上)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上)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和飞行(上)下沉速度的调整在模型飞机弹射试飞之前,为了确保模型飞机的安全,我们应该先调整好模型飞机的滑翔飞行状态,通过小动力手掷滑翔试飞,把弹射模型飞机的下沉速度(每秒降低的高度)调整到最小。

因为弹射模型飞机的体积较小,重量很轻,抗风能力较差,这一步试飞调整需要在无风条件下进行。

具体操作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初步试飞调整首先采用垂直尾翼舵角调整法,调整模型作直线飞行。

然后,针对模型在试飞滑翔中出现的头重或头轻现象,用增减机头配重的方法进行粗略调整。

如果模型飞机下滑角较大(由飞机“头重”造成),应在机头里减少配重;如果模型飞机出现波状飞行(由飞机“头轻”造成),应在机头里适当增加配重。

如此反复调整,使模型飞机基本达到俯仰平衡。

2微调机头配重调整的方法是:在逐次减少机头配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模型的手掷滑翔试飞。

每次的配重减少量尽量微小,使模型下滑角逐渐变小,滑行距离逐渐增加。

当模型因为再减去一点配重而缩短滑行距离时,表明模型的下滑角已达最小。

在进行以上试飞时,必须手执模型飞机的重心部位,将模型飞机举过头顶,左右机翼保持水平,将模型沿机身轴线方向掷出(切勿爬升),仔细观察和牢记模型飞机的滑翔姿态。

每次掷出的起飞线位置、掷出高度、投出速度必须相同。

否则无法比较飞行结果。

3微调水平尾翼安装角由于模型滑行最远的时候,留空时间并不是最长。

因此,通过以上调整还没有达到最小下沉速度。

需要继续调整。

这时可测量一下模型的重心位置,按照模型重心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调整方法。

如果模型重心位置在设计范围之内,可继续采用减少配重方法对模型进行调整,方法与要求基本同上。

所不同的是,要用秒表测定模型每次试飞的留空时间。

由于机头配重的减少,模型滑行的距离会缩短一些,下滑角会增大一些。

但是,由于滑翔速度明显变小。

模型留空的时间反而增加。

当模型因为再减少一点机头配重而出现轻微波状飞行时,表明这架模型的下沉速度已经达到最小。

飞机模型的制作和调试以及放飞

飞机模型的制作和调试以及放飞

橡筋飞机模型的制作和调试以及放飞一、减轻重量以“迎春杯”空模为例:飞机模型重20克,2.8克的橡筋拿掉后,飞机模型重17.5克。

经过我去掉起落架,削减机身、翼台、机头等,将重量减少到10克以下。

这样一来,本来用四股普通橡筋驱动,现在,用两股普通橡筋也可以驱动了,本来用四股进口的橡筋驱动困难,现在,用四股进口的橡筋驱动足足有余。

具体的改进:1、机身要长而细。

原来的空模要加一个塑料尾翼连接件,有了细而长的机身,就能把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分别直接用双面胶黏糊在机身上。

2、将塑料挂钩去掉,用502胶水将钩状的轻而薄的木片粘在机身左侧。

在黏糊水平尾翼的机身上钻一个小孔,用一根极细的进口橡筋扣住挂钩出口,免得当空模在高空橡筋全部释放完毕的时候橡筋脱落,失去平衡而急速下滑。

缺点是挂钩不能够前后挪动,用来调节前后的重心,和调节橡筋的松紧度。

我们可以用挪动大机翼前后的位置和带好不同长度的橡筋来解决问题。

3、减轻翼台。

减小后,宽度从原来的30毫米,减少到12毫米,侧面形状由一个横卧的“日”字变成“n”字,重量不到原来的一半。

4、螺旋桨、桨轴和他们的连接件都可以削薄和剪短。

二、找正重心1、左右的重心。

如果空模是左旋的,为了保持左右平衡,左面的机翼可以向左侧多伸展一点点。

这个经验是从一种室内飞机模型的样子中获得的。

2、前后的重心。

空模主要是前后的重心难以掌握好,因此,在安装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调节。

比如:挂钩的位置决定了橡筋的长短,而橡筋并非越长越好,所以,挂钩也并非越后面越好。

我的经验是挂钩安装在垂直尾翼的末端比较好,大约30毫米处:既能有效地利用机身,悬挂足够的橡筋,同时又能尽量减少阻力。

如果橡筋有限制的话,可以适当地将挂钩安装在前面一点。

如果是限制2克的话,挂钩大约在26毫米处。

三、优化形状1、空模的形状一般指机翼、尾翼和螺旋桨的形状。

由于是套材,我们在制作空模的时候,主要是调整机翼的形状:不能为了增加升力弄得太弯,增加了空模的阻力;也不能为了减少阻力,弄得太平,弯度不适当,就不是一个好的空模。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原理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原理

模型飞机飞行调整原理摘编自《航空模型》1982年第三期P20-22原著谭楚雄一、俯仰力矩平衡从图1可以看出,模型飞机的各种力(以及这些力的延长线),只要不通过重心,就会产生使模型绕横轴转动的力矩。

使模型抬头的,叫抬头力矩;使模型低头的,叫低头力矩。

这一对力矩决定着模型的俯仰运动。

所谓俯仰平衡,就是抬头力矩和低头力矩相等而抵消。

这样模型才能正常飞行。

在飞行中,由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和起落架等部件的阻力而产生的俯仰力矩较小,而且均不发生变化或变化甚微,一般不作为调整的因素。

但由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升力而产生的力矩往往作为主要成份,而且又都随迎角不同而变化,是观察和调整俯仰平衡的主要因素,所以要着重研究它们(图1)。

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力矩平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来满足:一种是机翼升力通过重心,水平尾翼不产生升力,它们对重心的力矩都等于零(图2)。

第二是机翼压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机翼升力产生低头力矩。

水平尾翼产生负升力形成抬头力矩。

两个力矩也可以达到平衡(图2)。

第三是机翼压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机翼产生抬头力矩。

尾翼也产生升力,形成低头力矩。

两上力矩也可以达到平衡(图2)。

根据重心的位置可以估计是那一种平衡方式:重心在百分之三十弦长以前的,多半是第二种;重心在百分之四十弦长以后的,多半是第三种;在这中间的可能是第一种平衡方式。

竞时模型飞机都采用第三种平衡方式,这样可以利用水平尾翼的升力,提高模型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

下面进一步讨论这种平衡方式的条件。

对于采用第三种平衡方式的竞时模型飞机。

正常情况,机翼的抬头力矩等于机翼(Y机翼)乘以机翼压力中心到重心的距离(1)。

水平尾翼的低头力矩等于水平尾翼的升力(Y平尾)乘以尾力臂(L)(图2)。

俯仰平衡时必须使这两个力矩相等(如用相反符号,平衡条件是力矩之和等于零,我们不进行复杂计算,只考虑力矩的绝对值)。

即Y*l=Y*L 机翼平尾2 2分别代入升力公式后得:(1/2)CρS=1/2CρS y wing V^ wing ytailV^tail机翼、水平尾翼的速度粗略地当作相同(编者按:实际平尾当地速度约为机翼速度的0.8~0.95,根据尾翼相对机翼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今后将祥述)。

初级橡筋动力模型调试经验谈

初级橡筋动力模型调试经验谈

初级橡筋动力模型调试经验谈董洪峰2019年1月,昆山俊龙青少年科技社团组织了10多位科技教师,赴江西吉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技教师实践能力(航空模型)专项培训班。

除了航空模型理论学习外,还组织老师们进行了弹射和橡筋动力两款模型飞机的制作和调试。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广大基层学校开展航空模型普及教育时,因为长期使用套材,老师们对一些基础知识并没有了解和掌握,所以在模型的调整试飞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作为一项在学校开展得比较普及的航空模型项目,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在“飞北”等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中设有多个相关项目,深受广大基层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这些项目往往采用套材化的器材,在普及推广、降低制作难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过于成品化的器材,使老师和学生养成了“快餐式”的组装飞行习惯,减弱了学生对橡筋动力模型飞机飞行原理的学习效果,也让他们失去了探索调试模型的乐趣。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航空模型辅导工作的经历以及在基层指导橡筋动力模型飞机项目的体会,以“飞北”比赛中使用的几款模型为重点,分享初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调试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从事这项工作的老师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模型的分类和规定橡筋动力模型飞机是指由橡筋材料提供动力,通过空气动力作用为翼面(保持不变,不包括扑翼机)提供升力的一种航空模型。

即模型通过释放预先绕制的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产生动力向前运动,利用机翼在空气中运动时产生的升力在空中飞行,然后转入滑翔。

以模型留空时间的长短评判成绩。

按照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制定的比赛规则,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分为F1B(国际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P1B-2(二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P1B-1(一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P1B-0(零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等几个级别。

F1B国际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规定:升力面积17-19平方分米、不合橡筋的模型重量不小于200克、橡筋加润滑剂后的最大重量为30克,可以使用无线电操纵,但仅限于在迫降阶段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射模型飞机的调整试飞
一、弹射飞行原理
弹射模型飞机是利用橡筋的弹性能量作为初始动力来放飞模型的。

当模型获得橡筋的弹性能量后就会被弹射出去,模型爬升到最高点后在重力作用下转为下滑,模型在下滑时由于机翼翼型的作用,可以产生一定的升力,因此,会慢慢地滑翔飞行,在滑翔过程中若遇到上升气流,则可获得较长的留空时间。

二、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
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尾力臂——机翼后缘到水平尾翼前缘的距离
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三、模型飞机受力分析
1.升力——由机翼产生的向上作用力
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
大。

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1)不对称的翼型;
(2)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

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

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2.重力G——与升力相反的向下作用力
3.拉力P——由发动机产生的向前作用力
4.阻力Q——由空气阻力产生的向后作用力
四、试飞前的检查
组装完成后,检查重心的位置,两边上反角是否对称,机翼、水平尾翼是否扭曲。

垂直尾翼是否垂直,水平尾翼是否扭曲变形,机翼的安装角是否正确
五、测定重心位置
用两手指顶在两片机翼之间,找出能使飞机平衡的某点,再对照力学中重心位置。

(机翼后缘向前,在机翼的40%处左右)如发现飞机的重心不在规定的位置上,应该进行重心调整。

如果整机前(后)倾,应在机身尾部(头部)粘上电工胶布(配重)。

如果整机左(右)倾,应将左(右)翼磨削。

六、试飞、分两个步骤
1 手掷试飞:也就是手投模型飞机,方法是用两手指抓住机身上重心稍靠后的位置,机头稍低于水平线,逆风,沿机身方向,将模型轻轻掷出(注意手掷模型时手臂不能划弧线,而是沿机身方向的直线方向,轻轻掷出)
模型执掷出后,可能出现下面三种滑翔姿态
⑴模型波状飞行:属于不正常
飞行,调整的方法是将水平尾翼,
即用手将水平尾翼后缘向下弯。

⑵模型飞机向下栽属于飞机
头重,调整方法是将水平尾翼,即
用手将水平尾翼后缘向上弯。

也可将尾翼后缘向下或向上作微量弯曲变形调整再试飞
⑶飞机平稳下滑,属正常飞行,模型飞机正常飞行后要注意观察飞机是向左滑翔还是向右滑翔。

2 弹射试飞
弹射就是用橡筋作为动力将飞机弹射上空中,然后模型飞机进入滑翔飞行的过程。

开始试飞时,第一、二次弹射力量要小,待模型飞机调整正常后再加大力量。

弹射方法:1、两手必须伸直。

2、手掷试飞是左滑翔的模型飞机,应左手拿弹射棒,右手拿飞机,用两手指拿住水平尾翼后面的机身尾部处,模型飞机与地面成夹角倾斜,弹射棒向上,飞机与弹射棒成一条直线弹出。

3、手掷试飞是右滑翔的飞机,方法相反。

4、如果手拿弹射棒方法相反了,弹射出去后就会螺旋到地,损坏模型。

若模型被弹射到空中后,进入向下滑翔阶段可能会出现波状飞行或向下栽的现象,调整方法和前面手掷调整的方法一样。

弹射时,在同样的弹力下,模型与地面的夹角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但模型越是容易拉翻,或翻一个很大的筋斗而损失很多高度。

另外模型滑翔时,滑翔飞行时转弯半径不能过小否则会进入螺旋下坠,若半径过小,调整的方法是将垂直尾翼的后缘向相反方向扭一点
七、如何让模型弹射的更高
1、选着侧风弹射
2、模型飞机要迎风倾斜顶风射出。

道理简单,飞机右倾斜自然向右转,如是右侧的风自然顶着飞机跑直线,这样射的越高,留空时间越长。

八、风的影响
一般逆风弹射,风速增加相当于增大弹射力;顺风弹射相当于减少弹射力。

向上风侧拉翻现象会加剧,模型不易转弯;向下风侧俯冲现象加剧,易转入顺风飞行。

要根据风的作用改变弹射方法。

其实每种飞机模型你想最后飞得好,都是不断的调试出来的。

要想取得好成绩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与调整,才能掌握较好的弹射姿势,确保模型直线上升到较高位置,以较好的飞行姿态后改出盘旋降落或直线飞行的姿态,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注意:应在空旷的操场或广阔的地方弹射,否则容易跌落在建筑物、树木、河港中,甚至电线上造成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