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1.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宗教信仰之一。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
儒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其价值观在政治、教育和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道家哲学提倡“道”为宇宙之根本原则,通过修炼和悟道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和谐。
道教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作用,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五大宗教之一。
佛教强调修行、悟道和解脱,通过禅定和般若智慧追求解脱和升华。
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二、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主张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品质,并提倡君主立国和礼制教育。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及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道和自然之道的追寻。
道家哲学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强调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权力运用,主张严明法纪和明确利益关系。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政治和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法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涉及到中国的医学、命理、风水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的传统宗教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摩尼教
祆教
犹太教
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
本教
东巴教
一、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公元1世纪 左右,相当于西汉末东汉初的时候传入中国。佛教 刚传入时,中国人只是把它看作神仙方术的一种, 信仰的人不多。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 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们饱受战争的痛苦, 需要寻求精神寄托,佛教为来生修行的教义正好符 合这一要求,使佛教的传播有了社会的基础;二是 此时流行的魏晋玄学认为现实世界是虚无的,和佛 教的出世思想产生共鸣,使佛教易于被人接受;三 是统治阶级对于佛教非常热衷。
道教最早的组织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公元184年, 太平道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参加者用黄巾包头, 史称“黄巾起义”。起义遭到统治者镇压后失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走上理论化、上层化的 道路。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撰写了 不少道教著作,使道教的宗教理论得以形成。
隋唐至宋元时期,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尊崇,发展 兴盛。道教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宗派,后来,各宗 派逐渐合流,形成“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宗 派,正一道主要流行于南方,全真道则流行于北方。
道教对民俗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间节日的许多活动与道教有关,
拿春节来说,贴春联、年画、门神,祭灶, 迎财神等许多节俗都有道教的因素。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日也有很 多展现道教风采的习俗。道教深刻影响民间 的信仰习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文昌帝 君、关帝圣君等许多道教神仙是民众普遍的 崇拜偶像,祭祀城隍、土地、关帝的城隍庙、 土地庙、关帝庙几乎遍及全国各个地区,民 众无论是否信仰道教,都对这些神灵有敬畏 和崇敬之情。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了众多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的宗教体系中,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
这些宗教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信仰方式,也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五大宗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佛教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强调解脱生死轮回、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与社会。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信仰。
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长生不老和精神的超脱。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智慧。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达到过巅峰,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也发展出了丰富的修行方式和仪式,如炼丹、养生和神仙信仰等。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教主张以仁爱、礼治和道德修养为基础,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经典是《论语》和《大学》,这两部经典都强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人类完善自身的目标。
儒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起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中国的西北边境传播。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独一主义,即“只有真主可崇拜”。
在中国,伊斯兰教的信徒主要分布在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法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斯兰教教派也在中国形成了多样化,如逊尼派和什叶派等。
基督教基督教是近现代传入中国的宗教之一,起源于1世纪的古代以色列地区。
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宗教中国三大宗教分别是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
尊孔子为先师,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
在中国古代,儒教(孔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个别皇帝或国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国家。
中国古代国家,从汉代开始,一直是把儒教(孔)教作为国家宗教。
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已有2500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中国宗教信仰顺序表(大全)
中国宗教信仰顺序表(大全)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中国宗教的详细信息。
下面是中国宗教的顺序表:1. 中国 (Taoism)- 简介: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要实践:祭祀、修炼、道家医学等。
2. 中国 (Buddhism)- 简介: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宗教,起源于印度。
强调人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 主要实践:念佛、坐禅、诵经等。
3. 中国 (Islam in China)- 简介: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由清真寺及其宗教活动组成。
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国文化中。
- 主要实践:五齐礼、斋戒月、朝觐等。
4. 中国教 (Christianity in China)- 简介: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有各种教派和教堂。
教的核心是和。
- 主要实践:礼拜、阅读、教堂聚会等。
5. 中国民间 (Chinese Folk Religion)- 简介:中国民间包括各种超自然的和俗。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
- 主要实践:拜神、祭祀、祈福等。
6. 中国其他宗教传统 (Other Chinese Religious Traditions)- 简介:此处列举了其他一些在中国流传的传统宗教,如儒家、道家、孔教等。
- 主要实践:儒家经典研究、养生、尊孔活动等。
请注意,上述顺序表仅为一般性参考,不代表宗教的重要性或权重。
中国宗教之间常有交融和共存的现象,实践也因地区和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
该顺序表旨在提供对中国宗教的基本了解。
如需详细了解每个宗教的具体信息,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请注意,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并不涉及对宗教的评价或推广。
鼓励尊重和包容各个宗教信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中国的主要宗教
中国的主要宗教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涵盖了多个主要宗教。
这些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信仰的方向。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宗教:儒教:儒教是中国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规范。
儒家经典《论语》和《大学》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道教倡导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内丹以达到永生的境界。
道教经典《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佛教在中国传入后深受人们的崇拜和追随。
佛教强调解脱和智慧的修行,提倡慈悲和无私的行为。
中国的佛教文化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如佛教寺庙、佛塔等。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之一,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真主和遵守《可兰经》的教义。
中国的伊斯兰教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的教义。
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了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国基督教的独特风格。
目前,基督教在中国仍然有广泛的信徒群体。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宗教,如天师道、回教、摩尼教等。
这些宗教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的主要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它们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信仰寄托。
这些宗教相互影响、互相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五大宗教
中国的五大宗教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国具有一定历史影响,形成中华民族风范,拥有一定规模性和区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别,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
中国人习惯上称之为中国五大宗教。
(注: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不是两个宗教,而是一个宗教的两个派别,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派别同属基督教(基督宗教),中国五大宗教所称的基督教并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别的基督教(基督宗教)总称,而是专指“新教”,这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1、佛教:在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鼎盛阶段,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汉传佛教,是我国佛教的主体。
按地域和语言划分,传入我国的佛教还有: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以及云南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属于南传佛教。
2、道教:道教是五大教中唯一一个本土宗教,是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等文化演化而成的。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等道教团体开始大量出现,最后由祖师张道陵正式成立教团组织,创立道教,张道陵被奉为“张天师”称号。
道教的经典很多,大都收藏在《道藏》之中。
道教在唐宋元时期,在帝王的尊崇和政府的扶植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从明清时代开始,逐渐进入相对衰落的时期。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道教又开始逐渐兴盛。
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由穆罕默德创建。
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西部麦加古来氏部落的一个成员,在四十岁时得到启示,开始传教。
伊斯兰教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在元朝时期达到鼎盛,风靡天山南北,在新疆全境占有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相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和养育者,是世界万物唯一的主宰,他们的根本经典是《古兰经》,穆斯林称为“天经”。
据统计,现在遍布全国的清真寺,大大小小有三万多座,教职人员大约四万余人。
4、天主教:就是罗马公教,我们中国人习惯叫天主教。
在明朝末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他在尊重中国传统信仰的基础上,把他们的宗教观念和中国的传统宗教观念相结合,把他们信奉的神,翻译为“上帝”、“天主”、“天”,最后由罗马教廷定名为“天主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宗教与信仰一直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是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1. 儒教——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教强调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通过“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儒教的信仰源自于尊崇先祖和思考人类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种信仰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佛教——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广泛,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佛教强调修行,通过正念和禅修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苦、集、灭、道”,即人们必须面对人生的苦难,了解苦难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八正道来达到解脱的道路。
佛教的信徒追求解脱和慈悲,并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戒律。
3. 道教——追寻自然与长生道教是中国特有的宗教与哲学,强调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们应该与自然亲近并融合于其中。
道教的信仰源自于“道”的概念,即大道至简、无为而治。
信徒通过修炼内丹、炼气养生和修习道德行为追求超凡入圣的境界。
道教也倡导个人修养、自我反省和内心的宁静,以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自由。
4. 神话与民间信仰——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和民间信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神话包括对山川河流的崇拜、对花草植物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和神明的敬仰。
人们通过祭祀和礼仪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并寻求神明的庇佑和保护。
此外,中国民间信仰也与传统医学、占卜和风水等实践密切相关,它们为中国人带来希望、信心和安慰。
综上所述,宗教与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教、佛教、道教以及神话和民间信仰等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
中国本土宗教
▪ 16c~17c欧洲宗教改革 ▪ 中东战争 ▪ 两伊战争
道教
▪ 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从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建立教 团组织算起已有1800多年历史。
▪ 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 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 经典。
▪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鲜明的民族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对我国古 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以及伦理道德、 社会习俗、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等,都产生 过深刻影响,至今仍在起作用。
同而不和
▪ 亚伯拉罕诸教(或亚伯拉罕宗教、沙漠一神诸教、神启宗 教)指信仰亚伯拉罕为始祖的三个世界性宗教:犹太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唯一真神,发 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 圣地。三教信仰其经典是神的话语,归顺其经典,才是遵 循正道。
▪ 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至1291年间,共进行了8次东征,最终遭到失 败)
▪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 故“道教” , 无始亦无终
太极八卦图
Yin yang symbol and the eight diagrams
儒教
▪ 儒教,或称孔教、名教、礼教或先王之教。 ▪ 以孔子为先师,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
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 ▪ 儒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古代官僚机
中国自古以来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自古以来的宗教与信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宗教与信仰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多样丰富,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
这些宗教与信仰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一、儒教: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石儒教是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与信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儒教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提倡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互助。
儒教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得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尊重长辈、重视社会秩序等。
二、道教: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道教是中国另一重要的宗教与信仰,强调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
道教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即道是无法言说和理解的,只能通过修炼和领悟来感悟。
道教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身体健康,倡导顺应自然、追求自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道教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广泛存在,如中国画中的山水、茶道的独特仪式等,都与道教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佛教:追求解脱与智慧的境界佛教是中国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追求解脱与智慧的境界,主张通过修行和觉悟来超越尘世的痛苦和束缚。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即苦、集、灭、道,通过正确认识苦、了解苦的原因、寻找解脱的路径,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
佛教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禅宗、佛教艺术等都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四、宗教与信仰的融合与共存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与共存的。
在中国,儒教、道教、佛教之间常常会相互影响和交融。
许多中国人同时信奉儒教、道教和佛教,他们从不同的宗教与信仰中寻求灵感和指导,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这种宗教与信仰的融合与共存,使得中国的宗教文化更加多元丰富,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宗教与信仰的开放与包容。
总结:中国自古以来的宗教与信仰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与仪式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与仪式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宗教体系,包括道教、儒教和中国民间信仰。
这些传统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从古至今,信仰与仪式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核心要素,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与仪式。
一、信仰1. 道教信仰道教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强调追求长寿和超越人世的境界。
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即宇宙之原始力量和规律。
道教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心性之道。
信徒常常参与道教寺庙或道观的活动,聆听道教经典,修炼内丹等。
道教的信仰子宜内心修炼,追求身心合一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 儒教信仰儒教,中国传统宗教的另一支柱,强调人伦道德和治理之道。
儒教的信仰围绕着尊孔、崇尚孔子的学说展开。
儒教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的提升,推崇忠、孝、仁、义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孔庙和孔子文化等都是传统儒教信仰的表现。
3. 中国民间信仰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融合了道教、儒教和其他一些宗教元素的信仰体系。
中国人对祖先崇拜、守护神、灵魂轮回等有着独特的信仰观念。
中国民间信仰包括祭祀、祈福、求神问卜、祭拜山川和自然灵物等仪式和习俗。
许多民间信仰的元素融入了农耕文化和自然崇拜,反映着中国人对神灵存在的敬畏和需求。
二、仪式1. 道教仪式道教的仪式充满神秘色彩,常常在道观或道教寺庙中进行。
道教仪式包括祈福仪式、道观的仪式活动、神仙庆典等,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比如道教界盛大的庆祝活动——“三月三”踏青节,信徒们会穿上盛装,燃烧香烛,祈求好运和福祉。
2. 儒教仪式儒教的仪式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中。
尊孔祭孔是儒家的代表性仪式,每年农历的第二十四日举行。
仪式中,供奉孔子的神像,燃香祭拜,奏乐舞蹈,共同缅怀孔子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
此外,还有祭拜祖先和先贤、先圣的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记忆。
3. 中国民间信仰仪式中国民间信仰的仪式多样而丰富。
比如,春节时举行的祭祖仪式,家人们聚在一起,烧香祭祀祖先,感恩祈福。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宗教信仰。
这些信仰既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一、道教信仰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核心信仰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修炼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强调自然主义思想,崇尚自然的力量和道德准则。
在道教中,人们会尊奉神明、求助仙佛,同时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
道教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信仰儒家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主要通过儒家经典来进行教育和道德指导。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崇尚仁爱、孝敬、忠诚等传统美德,并倡导君子之道。
儒家信仰注重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对于个人修养、社会道德建设以及国家治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佛教信仰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合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
佛教强调慈悲、舍己、禅修等思想,提倡摈弃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中国佛教发展出了多个宗派,如禅宗和净土宗等,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民间信仰除了上述宗教信仰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往往是基于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并且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
比如,中国的龙神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民间长期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民间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在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也对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宗教信仰使人们能够从精神层面获得安慰和力量,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它们通过不同的信仰体系,帮助人们寻求内心的净化和精神的满足。
这些传统信仰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第六章 中国传统宗教(道教)
• 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 经典,教人悔过奉道,以符箓咒法治 病。 • 张陵的子孙也沿用天师称号。
• 葛洪《神仙传》:
• 陵欲以廉耻治人,不喜施刑罚。乃立条制, 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已来所犯之事, 乃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复犯 法,当以身死为约。 • 于是百姓计念,邂逅疾病,辄当首过。一 则得愈,二使羞惭,不敢重犯,且畏天地 而改。 • 从此之后,所违犯者,皆改为善矣。
邱长春真人
道行便装像
• 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 翻开历史记载,自秦皇汉武海上求仙以 来,误于神仙方术者屡见不鲜。成吉思汗 呼丘长春为神仙,而且经过如此艰难的请 去,他应当传些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法 术了。 • 事实上,丘长春教给成吉思汗的却是中国 儒道两家忠孝仁义道理,尤其谆谆劝其戒 杀而治天下。
• 天地未生之前自然生就的大神,是道 的化身,居于‚上界‛,为众神之 尊、之祖、之师。
• 玉清元始天尊,手持‚圆珠‛ • 象征‚洪元‛。居于玉清境。
• 上清灵宝天尊,手持‚八卦图‛ • 象征‚混元‛。居于上清境。
• 太清道德天尊,手持宝扇 • 象征‚太初‛。居于太清境。
• 统御神
• 有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星、四方神 和各种守护神,有风神、雨神、雷神、电 母、土地神、灶君、门神、财神等功能神, 主管着阴阳调和、劫运气数、风雨雷电、 灾殃丰欠等自然现象及一切众生。
第 八 章 中 國 傳 統 宗 教
.
• 什么是宗教?
• 西方religion: • 1、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 起。 • 2、具有同一信仰信念的人,为了 坚持信仰,不畏生死。
• 中国传统文化:
• 宗:根本、宗旨 • 教:教育、教化 • 三教:儒、释、道
我国宗教文化传统
我国宗教文化传统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宗教文化传统的国家。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
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
佛教是中国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它的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深远的。
佛
教弘扬慈悲、舍己为人的精神,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中国人在生活中都会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他们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道教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它强调个体修行、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道教文化传统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尊崇自然、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伦道德、孝道忠诚、仁爱礼义。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在生活中会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社会责任。
在当代社会,我国宗教文化传统依然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尽管
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但中国人民对宗教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宗教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道德底线,它们为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我国宗教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宗教文化传统,让它们继续为我们的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中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中国历史中的宗教信仰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信奉和崇拜各种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信仰与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中的主要宗教信仰,包括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道教强调追求无为而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核心思想是道家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和“德”的概念上。
道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而个体生活应当追寻“德”的境界。
道教的重要经典包括《道德经》和《庄子》等。
佛教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迅速在中国发展壮大。
佛教信仰强调个体的修行和解脱,主张追求心灵的平静和释放。
佛教在中国发展了多个宗派,其中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是禅宗、净土宗和天台宗等。
佛教的重要经典有《般若心经》、《法华经》和《楞严经》等。
儒教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时期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和思想体系。
儒教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主张个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儒教的核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和信等,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结构。
儒教的重要经典有《论语》、《大学》和《中庸》等。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宗教信仰,中国还有其他一些较小规模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和土家族白鹳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中的主要宗教信仰有道教、佛教和儒教。
这些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密不可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这些宗教信仰都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一、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等。
下面将对这些宗教进行逐一介绍。
首先是儒教。
儒教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宗教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关系。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崇尚同心而达到和谐与和平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
其次是道教。
道教的主要思想基于老子的《道德经》,强调追求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和道的境界。
道教把“道”视为宇宙的根本,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生活的简单和自在。
在中国古代社会,道教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安慰作用,特别是在王朝更迭、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能够通过道教修行和修炼,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另外,佛教也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起源于印度,被中国人引入后逐渐融合到中国古代文化里。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解脱生死的苦难,追求涅槃的境界。
佛教崇尚菩萨和观音等像,强调慈悲为怀,对于个人修炼和社会和谐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成为一种重要的信仰和文化。
此外,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还有众多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多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巫术等有关,并在中国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宗教习俗和风俗。
民间信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虔诚和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尊重,这种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儒教、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并通过民间习俗和宗教仪式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也充实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为后代子孙们传承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十大 民族宗教
二十大民族宗教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二十大宗教:
一、佛教:佛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核心的宗教,以佛经为经典,以戒律为准则,以慈悲为根本,以智慧为目标,以解脱为最终目的。
二、道教: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是以祖师老子为核心的宗教,以道德经为经典,以道家学说为准则,以自然为根本,以调和为目标,以超越为最终目的。
三、儒家:儒家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是以孔子为核心的思想,以《论语》为经典,以礼仪为准则,以仁义为根本,以治学为目标,以和谐为最终目的。
四、法家:法家是中国最古老的法律思想,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是以商鞅为核心的思想,以《春秋》为经典,以礼法为准则,以公正为根本,以治国为目标,以统一为最终目的。
五、关帝教:关帝教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宗教,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是以关帝为核心的
宗教,以《关帝经》为经典,以信仰为准则,以保护为根本,以祈福为目标,以平安为最终目的。
六、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思想,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以《共产党宣言》为经典,以共产主义为准则,以平等为根本,以公平为目标,以社会主义为最终目的。
七、基督教:基督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外来宗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是以耶稣基督为核心
的宗教,以《圣经》为经典,以信仰为准则,以爱为根本,以救赎为目标,以天堂为最终
目的。
八、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外来宗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是以阿拉为核心
的宗教,以《古兰经》为经典,以信仰为准则,以敬畏为根本,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以天
堂为最终目的。
九、印度教:印度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译英: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本来就与文化难解难分,因为人类创造宗教的过程是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它与文化一样,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
所以,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宗教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的表现。
In the development ofhuman civilization ,Religionand culture have alreadybeen inextricably,Because theprocess that humancreate religion is a moreadvancedand complexprocess ofspiritual culture, and it is just like culture, providinga setof life style to human.So, broadly speaking, the history ofreligionisahumancultural history, religion is a socialand culturalphenomenon, theself-consciousnessof society, humanself-awareness,and the externalmanifestationof human nature.英译汉:Different religions, faiths and attitudes to spirituality stand as collective andhistorical creations which “reflect the diversity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the various ways people have of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promise, challenge and tragedy of human life”. They are cross-cultural and internally diverse, as they interact with other cultural practices and values.对于精神,不同宗教、信仰和态度作为集体和历史作品,它反映了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人们对承诺、挑战、悲剧的各种各样的妥协方式。
他们是跨文化和内部文化的多样化,因为他们与其他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的交互作用。
河南佛教学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学院,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四年制本科佛教高等院校。
位于佛道圣地桐柏县龙潭河景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10月竣工。
学院占地面积6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具有教学、办公、生活、教学实践等功能。
2011年3月正式招生,学院院长是释永信。
道教门神: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国寺。
后毁于战火。
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
次年,唐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继皇位,乘改年号为延和元年之际,赐以今名,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
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
清重建的相国寺规模远逊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即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碑楼、二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
寺前院东侧还建有钟楼。
整个建筑保持着清代风格。
建筑群,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拉卜楞寺,旧称扎西奇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佛教学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学院,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四年制本科佛教高等院校。
位于佛道圣地桐柏县龙潭河景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10月竣工。
学院占地面积6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具有教学、办公、生活、教学实践等功能。
2011年3月正式招生,学院院长是释永信。
佛教的特点:佛教信仰什么,信仰智慧,为什么要尊重佛陀、菩萨,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有智慧,在佛教中,没有惟一的真神,无论众生还是佛,都是平等的,而信仰的解释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这么看,佛教信仰的就是智慧,没有智慧,谁说也不好使,有智慧我就尊重。
道教的特点: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
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
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著名的佛教旅游景点: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
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佛教道教与儒教的区别联系以及他们对中国建筑的影响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
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
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
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佛教是心法,讲的无为法;儒教是礼法,讲的是有为法。
佛教讲的是人一生成长本来的心路历程,是过程;而儒教讲的社会和国家稳定,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是结果。
,导致两种文化经过历史检验后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佛教崇尚的人性,关心每个人成长过程;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哪怕削足适履也要每个人来适应宗法社会的纲常。
佛教讲究缘分,与佛有缘方可成佛,菩萨也只度有缘之人;儒教讲的是捆绑,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服从,否则就要从精神和肉体上加以毁灭。
这就是佛教与儒教的根本区别,也正因为此,随着历史的变迁,儒教已逐步沦为历史的古纸堆,而佛教依然在人世间溢显光彩。
但是无论是佛教还是儒教,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都为外相所困,为假相所围。
浩如烟海的经书子籍,让后来的人毕其一生也难以修读,正如桃子一样,真正的勃发出新生命的种子就是桃核中的一小仁,其余的都是包装或附添,而后人恰恰热衷于桃核、桃肉、桃花、桃枝、桃树、桃根,甚至是在与桃仁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上大做文章。
如果陷于其中,必不能自拨,而且会心神错乱,正如《射雕英雄传》的西毒欧阳峰一样,把经念歪了,以至于走火入魔,害人害己。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道释(佛),相对于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来讲,道家和佛教则是出世的(道家本质上是顺世)。
既然是出世,那自然对建筑的价值影响就很小,因此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价值观的影响,实际上主要是谈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仁、义、礼、智、信、中庸与和谐,讲究等级秩序。
对建筑的影响,突出体现在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上。
天人合一是儒学的最基本思想。
古代把《易》看作万经之首,而《易经》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组合而成,每个卦由三才组...建筑----主要为佛教寺塔。
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遗址,规模极为宏大。
东南亚诸国均有同类建筑。
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像,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发展起来的。
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结合中国传统的形式建筑的。
中国的佛教石窟为数甚多,其中敦煌、云冈、龙门尤为著名。
中国佛塔的建筑,起源甚早,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相传都是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
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钵状的圆坟形,上饰竿和伞,后发展成相轮(在塔顶竖一根金属刹,用七重或九重铁环套在刹身)。
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民族形式,大都建成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筑。
现存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二是另式扩要采取中国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为七至九层。
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和琉璃砖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