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基本概念 (1)汇总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5236f7189eb172ded63b7c5.png)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或法律的定义: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一)法律的价值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
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一)法律的形式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
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ce57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7.png)
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存在与运作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就法律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指由国家或其他有法定权力的机构所制定的、规范公民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则。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具有普遍、强制的特点,它对公民具有约束力,违法者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2.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要求公正、公平、合理,确保社会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3. 法律的稳定性: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正式的程序,不能随意更改,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4. 法律的广泛性: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并且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二、法律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防止犯罪和社会混乱的发生。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为公民提供了法律权益的保护,确保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 规范行为准则:法律规范了公民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共利益。
4. 调解纠纷:法律可以作为一种公正中立的方式,用于解决各类争议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
三、法律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理解和应用法律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概念及其应用:1. 合同法:合同是民事法律中的重要概念,它规定了各方在订立合同时的权利和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理解合同的要素、成立和效力条件,以便在签订合同时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益。
2. 刑法:刑法是惩罚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
我们需要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保障,以及各类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
3. 劳动法: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平等和谐。
我们需要了解劳动法对雇佣关系、劳动合同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定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权渠道。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651f76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5.png)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对法律基本概念、法治原则、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规范。
它通过制定公正合理的规则,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行。
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属性、法律的特点和法律的来源等。
1. 法律的属性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强制力意味着法律规定的行为是必须的,违反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普遍适用性表示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等差别。
2. 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广泛性、稳定性和永久性的特点。
广泛性指法律应适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稳定性表示法律不随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永久性意味着法律的效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3.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习惯法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而制定的具体规范。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性法律,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
习惯法是社会实践中长期形成并得到广泛承认的行为规范。
二、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法律运行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公正、公平、公开的重要保证。
法治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正和合法权益保护等。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适用于每个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地域,所有人都应当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2. 法律公正法律公正是指法律应公平、公正地制定和执行,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应实现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3. 合法权益保护法治原则还包括对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律对公民的权益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有权利受到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具体含义
![法律的具体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aff38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5.png)
法律的具体含义法律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和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在一个社会中用于管理和调节人们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和解决争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具体含义可以从它所包含的基本原则中来理解。
首先,法律是公正和平等的基石。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平等地受到保护和对待。
其次,法律是稳定和可预测的。
好的法律应该是稳定的,意味着它应该持续适用并预测性地指导人们的行为。
此外,法律是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体现。
法律制定的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允许公众参与,并反映人们的普遍意愿和价值观。
法律的作用法律在社会中起着多种作用。
首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法规和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防止和解决冲突和纠纷,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其次,法律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确保每个人都有权享受基本的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财产权和人身安全。
法律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方式来保护和维护这些权益,使人们能够在社会中自由地生活和发展。
此外,法律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通过法律程序和司法系统,人们可以寻求公正和公正的解决方案,解决争议和冲突。
法律的具体范畴法律的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和方面。
其中,刑法是法律的一部分,涉及犯罪和刑事责任的规定。
刑法规定了不同的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民法是另一个重要领域,涉及个人和民事权益的保护。
民法规定了合同、财产、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则,以确保人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再者,行政法是指政府行为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保证政府行事透明、公正和合法。
此外,还有劳动法、商法、环境法等各种各样的法律范畴,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律如何在具体情况下发挥作用。
法律的适用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如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关的案例法和先例以及相关的法律原则。
第三章 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 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d514eebf61fb7360b4c65b1.png)
第三章法律法规知识第一节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
1.定义
法律指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特征
通过认识法律的特征,有助于理解法律的性质、作用,有助于认识法律的自身规律。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律出自于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4)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第三章法规知识第一节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
1定义
法律指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特征
通过认识立法机法律的特征,有助于理解法律性质、作用、有助于认识法律的自身规律。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的和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律出自于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基友国家一致性
3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月义务,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4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开展刑事民事行或和国家赔偿等各项审判工作调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序产生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
用在新时期人民法院要紧跟时代发展对行使的审判职权再认识认真思考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履职在树立好
形象确立司法权成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职权的内容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申判机关行
人民法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审判职权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职权是法治社会里重要的国家力它是法律生命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和
开展刑事民事行政和国家赔偿等各项审判工作调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人民法院要紧跟时代发展对行使的审判职权再认识认真。
民法基本概念大全
![民法基本概念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8f67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4.png)
民法基本概念大全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但不限于:
1.民事主体: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
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包括
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3.民事义务: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应当履行的义务。
4.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
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5.代理:指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或法律规定,以被代理
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6.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
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7.时效: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
果的法律制度。
以上是民法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法的具体规定和实践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bb4fd4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8.png)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一、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
它涵盖了法律体系、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二、法律义务1. 法律义务的基本概念法律义务是指在法律规范下,个人或组织必须遵守、履行或承担的责任或义务。
它是通过法律制度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义务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2. 法律义务的种类法律义务可以分为一般法律义务和特殊法律义务。
一般法律义务是指适用于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
特殊法律义务是指特定身份、地位或行业的人员需要承担的义务,如医生的医疗保密义务、律师的代理义务等。
3. 法律义务的内容法律义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如合同义务、财产义务、劳动义务、家庭义务等。
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订立时约定的、需要履行的义务;财产义务是指对财产进行管理、保护和合法使用的义务;劳动义务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之间产生的劳动关系中需要履行的义务;家庭义务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扶养、教育和关爱等义务。
三、法律责任1. 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时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它是法律体系通过强制措施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之一。
法律责任有正面的约束作用,可以通过强制手段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效力。
2. 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如侵权责任、合同责任等;行政责任是指在行政管理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如行政处罚、行政救济等;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需要承担相应的刑罚或制裁。
3. 法律责任的确定与追究法律责任的确定与追究是司法机关的职责。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d3ed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png)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准则。
它以其独特性质和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人们理解和应用法律的基础,也是保障公正、公平和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一种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责任义务。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并且具有强制力,任何人都要遵守。
法律包括宪法、法律法规、法令和司法解释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局部性、统一性和非自由意志性。
普遍性指的是法律适用于所有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种族等。
局部性指的是法律只适用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
统一性指的是法律是国家制定的,统一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民。
非自由意志性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法律是出于对法律威严的尊重和社会责任感的自觉行动,而非出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法律只有在依法设立的机关或程序下制定的才具有合法性。
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权力行使和作出的决定都是非法的。
2. 等级性原则:法律是有层次和等级的,上位法律具有优先适用和制约下位法律的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和解释。
3. 平等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在相同条件下应享有相同权利和承担相同责任。
禁止任何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4. 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正对待每个人,保证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做到公正无私,排除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5. 自由原则: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民有自由表达、结社、移动、信仰等权利。
6. 保护原则:法律对弱势群体和公民权益的保护是重要的职责。
法律要保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保护知识产权和劳动者的权益。
7. 诚信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和法人诚实守信,切实履行合同和承诺,维护社会的诚信秩序。
思修教材法律定义
![思修教材法律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2d73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7.png)
思修教材法律定义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实施和执行的规则、制度和标准,以确保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益的一种社会管理工具。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对国家和所有公民都具有强制执行力。
法律的基本特征1.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高形式,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它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组织,都必须遵守和执行。
法律没有任何特定的人或群体的例外,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法律。
2. 法律具有强制力法律规定了必须依从的行为标准和制度,对于违反法律的人或组织,国家有权利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制裁。
法律通过行政、刑事和民事手段执行,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法律保护公民权益法律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利自由等。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尊严。
4.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工具。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禁止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的和谐和安全。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侧重点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法律分类:1. 公法和私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私法是调整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法律,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2. 行政法和刑事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与公民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刑事法是调整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3. 立法法和法律实施法立法法是规定立法程序和法律的制定程序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立法法等。
法律实施法是规定法律如何实施、执行和推广的法律,如行政法、刑事法等。
4. 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国际公约、国际条约等。
国内法是调整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等。
法律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禁止犯罪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基本概念
![法律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ea49c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8.png)
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式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控。
法律的基本概念是人类社会基本规则的总称,它是一整套由国家权威机构制定、实施和解释的规则和准则。
这些规则和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公布并实施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的公民和法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或特定群体。
2.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力,对违法行为可以进行制裁。
3.公正性:法律要求公正和公平,对每个人都平等适用。
4.引导性:法律对社会行为产生引导作用,规范个人和团体的行为。
二、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五个方面: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民的基本权利。
2.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制定、通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法规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4.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对行政管理活动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5.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具有约束力。
三、法律的分类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范畴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1.刑法是国家对危害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给予制裁的法律。
2.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继承、合同等民事关系。
3.行政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等。
4.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的法律,包括公司法、劳动法、贸易法等。
四、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仅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还具有其他重要的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2.保护人民权益:法律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1fa8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c.png)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种制度性的规则和准则,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
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旨在维护社会公正、稳定和安全。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义务,也规定了违反这些准则的行为所面临的处罚或责任。
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人们渐渐认识到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需要制定一套普遍适用的规则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最早的法律可能是由领导者或者部落长老等权威人士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群的利益并解决争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由国家权威制定和执行。
国家法律通过立法程序来确定,并由专门的机构或法庭进行解释和执行。
法律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文件,如宪法、法典、行政法规等形式来确立权利和义务。
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多种功能,它们共同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首先,法律有规范行为的功能。
它确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规定了合法和非法行为。
法律的规范性使人们知道如何行动,同时也提供了对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
其次,法律具有调解争端的功能。
在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时,法律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解决争端。
通过法律程序和法庭审理,决策者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以达到争端调解的目的。
此外,法律还有约束权力的功能。
通过法律规定,政府的权力和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法律确保政府不会滥用权力,同时也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最后,法律还有塑造社会行为的功能。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它们通过规范和规定社会行为来塑造社会道德观念和公共意识。
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保护了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确保公民享有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安全、财产权等。
它们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并为个人和集体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
其次,法律帮助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提供了一种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机制,防止和解决争端和冲突。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7152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8.png)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法律是指国家或社会公认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手段。
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实施和适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通过法律人员的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在法律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或不行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法律对行为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后果。
3. 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其他法律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了法律的层级关系。
法律的层级关系表现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上位法包括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下位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上位法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下位法应当依据上位法而制定。
4. 法律的实施与适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社会中得以执行的过程。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法律的颁布、修改和废止等过程。
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适用哪一条法律以及如何操作的过程。
在法律的实施与适用中,常常需要借助法律机构的力量。
法律机构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各类案件,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5. 个人的法律责任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刑事责任是最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犯罪行为的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义务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1062ce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9.png)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义务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义务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包括法律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探讨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范和制度,用于管理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它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来源、形成和适用等方面。
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习惯法等。
这些法律文件确立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
法律的形成过程包括制定、修改和废止等环节。
它们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或专门机构负责进行的。
同时,法律的适用需要依赖于司法机关的裁判。
法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保护个人权益:法律确保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包括人权、财产权和合同权等。
3、处罚违法行为:法律设立了一套行为准则和处罚机制,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予以制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二、个人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这些责任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守法义务:每个人都有遵守法律和法律制定的义务。
这意味着个人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权威。
2、尊重他人权益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人权和合法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3、履行合同义务:当个人与他人签订合同时,有义务履行合同约定的权益和责任,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保护环境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不进行破坏环境的行为。
5、协助执法:每个人都有义务协助执法机关,配合法律和执法程序的进行。
三、社会的法律责任与义务除了个人之外,组织和社会也承担着法律责任和义务。
这些责任和义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应承担社会责任,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71080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b.png)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
在法律中,有许多基本概念需要我们了解,其中包括法律主体和法律关系。
本文将对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进行探讨与归纳。
一、法律主体1.法律主体的定义法律主体是指能够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自然人作为法律主体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即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自然人作为法律主体,可以享受许多法律权利,例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3.法人作为法律主体法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或团体,可以拥有财产和承担义务。
法人作为法律主体,可以依法享受和承担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例如,公司、社团等都可以作为法人主体。
4.其他组织作为法律主体除了自然人和法人外,一些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法律主体。
例如,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等。
二、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是指法律主体之间在特定法律规范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内容和法律效力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即法律关系中的参与者,客体指法律关系所涉及的具体对象,内容则是法律关系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关系的特点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强制性、平等性和保护性。
普遍性指法律关系适用于所有相关主体;强制性指法律规范对主体具有强制力;平等性指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地位;保护性指法律关系为维护参与主体的权益而存在。
4.法律关系的分类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民事关系、行政关系和刑事关系等。
民事关系涉及个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行政关系涉及政府与个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刑事关系涉及个体违反刑法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三、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的联系法律主体和法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法律关系则是法律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法律主体通过参与法律关系来实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而法律关系则通过规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社会的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861b06e48e9951e79b8927ff.png)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78c2e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3.png)
法律的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分类及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一、引言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我们需要了解法律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
本文将针对法律的分类进行探讨,并重点介绍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这三个主要法律领域的基本概念。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法律的形式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几个层次。
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和约束力。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对行政管理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司法解释则是司法机关对法律具体适用问题的解释。
2.按照法律的对象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每个法律领域都有其相应的规范对象和专门的法律规定。
3.按照法律的功能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国家法和国际法两大类。
国家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所适用的法律体系,而国际法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法律规范和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法律准则。
三、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个人和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领域。
刑法主要包括犯罪与刑罚、刑事责任、犯罪构成要件等基本概念。
1.犯罪与刑罚犯罪是指侵犯他人权益、触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刑罚则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的一种手段,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分子因犯罪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要对其犯罪行为负有刑事责任,并接受相应的刑罚或其他法律制裁。
3.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一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
比如,在刑法中,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非法侵入、占有他人财物和明知故意等。
四、民法的基本概念民法是国家制定的以调整市民间关系为目的的法律体系。
民法主要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合同法、侵权责任等基本概念。
初中法律知识点汇总
![初中法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e0a6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d.png)
初中法律知识点汇总法律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在初中阶段,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初中法律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 法律是指国家主权的行使机关根据公民的意志,通过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一般规范行为准则。
2. 法律的主要意义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矛盾等。
二、主要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义务,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指导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法律,规定了犯罪行为的构成、刑罚的种类和适用等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规定了驾驶证的申领、交通信号的使用、交通事故的处理等内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法是保护公民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法律,规定了消防安全的责任分工、火灾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三、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1. 未成年人是指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在某些方面会受到特殊的保护。
2. 未成年人的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教育权等。
未成年人拥有接受平等、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还应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3. 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和救助。
四、常见的法律纠纷和应对方式1. 邻里关系纠纷:邻里关系纠纷主要包括噪音扰民、物业矛盾等问题。
应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如无法解决,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2. 交通事故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发生时,应第一时间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初中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初中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1eab0e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2.png)
初中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法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并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权益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点的汇总。
1.宪法和法律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了解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平等权利等。
法律意识是指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益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生应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并尊重他人的权益。
2.刑法基本概念:初中学生应对刑法有一定的了解。
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和制定相应处罚的法律法规。
学生应了解一些基本的刑法定义,如犯罪、主体、客体、犯罪构成等。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一些常见的刑事犯罪,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以及对应的法律法规和刑罚。
3.习惯法和道德法:习惯法是国家法律之外形成并补充了国家法律规定的约定,即民间形成的一种惯例法律。
学生应了解习惯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道德法是指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通过对道德行为的规定和引导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学生应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法规,如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等。
4.合同法知识:合同法是规范当事人自愿订立、履行合同行为的法律法规。
学生应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和合同的形成、履行、变更和解除等相关规定。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一些与合同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品房销售管理条例》等。
5.交通安全法知识:交通安全法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和管理道路交通活动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学生应了解交通标识、交通信号的含义与作用,并且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常识,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乱扔垃圾等。
6.知识产权保护:学生应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知识产权是指著作权、发明专利、商标权等权益,保护了知识创造者的劳动成果和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的基本概念 (1)一、绪论研究法学的方法和研究别种科学是一样的。
先把那根本上的原理彻底悟会了,其他的枝叶问题就可不劳思索,迎刃而解。
比方代数、几何、物理、化学都有确定的公式和定例;学者根据那种公式和定例就可解释各种变化无定的问题。
要是没有那种公式和定例,就要觉得头绪纷纭,顿时无从着手,怎能造出一种科学的统系呢?但其间有一异点就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都属于自然科学;那自然境界上的现象如影随形,都有定理可以推测。
法律学并非自然科学,乃是一种精神界的科学,??乃是社会科学之一部分。
精神是一样活动的东西,吾人难以捉摸,其变化亦复神妙非常,与天然现象大不相同。
要在精神界的科学上作个公式下个定例,那个公式和定例断乎不能如八八六十四和H2 O=H2O的呆板且绝对。
何以故呢?因为人的精神是自由的,海阔天空没有人可以捉摸得到,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
那“想做什么”是个因,那“就要做什么”是个果;因既活动,果亦不免随了活动。
所以自然界只有现象,精神界则有事业。
自然科学的问题是“究是怎样?”其答案是个发明,其所证明的是“有因必有果”;精神界科学的问题是“应是怎样”?其答案是个创作,其所奉为信条的是“有志就成”。
万物的进化是在天演;人事的进化是在猛进。
宇宙间惟有人心是最灵活,既难束缚又难察量。
那自然的“光”“热”“电”虽然奇妙,然还可以用各种科学艺器来确定他的度数;人心的“光”“热”“电”(知、情、意)那是更属奇妙了,没有什么科学仪器可以用了来察量其度数。
照这样说,那人的心理果为一种不可研究的东西吗?人心既不能研究,精神界上的科学就没有什么公式和定例之可言了!那又不然的。
人心虽不能用有形的仪器来推察,却可用无形的仪器考查他一下。
在精神界上的科学,我们所用以察量短长,评判是非的仪器都是无形的;虽然无形,其真确和稳妥倒不让那有形的仪器。
法律学既是精神界科学之一部,自然亦有一种无形仪器??即是标准。
标准拿定了,就不难再造公式和定例。
二、法律的标准从前孔子曾经说过:“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现在我也要依样葫芦说句话:“法云法云!条文云乎哉?”玉帛是礼的用,非礼的体;钟鼓是乐的器,非乐的本;条文是法的骸,非法的魂。
所谓“体”所谓“本”所谓“魂”,都是标准之别名。
礼的标准可以用一“敬”来代表他;乐的标准可以用一“和”字来代表他;法的标准却用个“理”字来代表他。
所以“敬”、“和”、“理”是治礼、乐、法的人所用以察量短长,评判是非的利器;靠了那种利器,善恶真假即可一辨而知。
天下固有不敬的礼,不和的乐,不合理的法。
但便是礼其所礼,乐其所乐,法其所法,并不是我心目中的礼、乐、法了。
这种礼乐法,即使能够冒着礼乐法的名横行一世,那也不过是暂时的。
以历史的眼光看来,却是无足重轻,在不足挂齿之例。
现在休论礼乐,且先以法学讲来并与海内外学者讨论一下。
方才不说法的标准是个“理”字吗?这个理字先要讲得明明白白才可免得有隔靴搔痒的毛病。
中国宋明诸儒为了这个理字,质难辩论,曾用了一番苦工。
但其结果真理愈弄愈涩,门户之见亦愈弄愈多,说来亦觉可怜得很。
清代诸儒以为前车可鉴就起了一个大反动!这个反动在中国思想界至今尚占势力。
欧美十八、九世纪诸法家亦想专恃一个理字来解决一切法学上问题。
现在二十世纪的一般法学巨子新近也起了一个大反动。
全世界思想家正似不约而同对于这个理字大革命起来!我现在还有这样大胆来拥护他吗?但是诸君要晓得,二十世纪并不是无理的世纪,只是二十世纪的理,和中国宋明诸儒脑筋中的理,和欧美十八、九世纪诸法家所坚持的理不同罢了。
据我看来,宋明诸儒的理和欧美十八、九世纪的理是个照照灵灵不可捉摸的理,其流弊就像戴东原先生所说“启天下后世人人凭在己之意见而执之日理,以祸斯民。
”又如顾亭林先生所说:“置四海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二十世纪的理是个实事求是的理,??固非玄想中之理,又非书本中之理,却是社会日常行事中之理,东原先生所谓“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是了。
因为除开实事,就无是非之可言;除开人情,就无真理之可言。
情即是理,理即是情,情和理固属一而二,二而一的,万万不可分离而讲。
俗语所谓“人情人理”却是一句佳话,??能入情便能入理了。
俗语又说“王道不外乎入情”,真是千古不能改易的话。
三、法理的性质“法律的标准是理”这句话似极简单,但仔细想来倒发生了一个疑难问题,就是说:“这理还是天经地义,万劫不磨的呢?还是随地推移,随时变迁的呢?”换句话来说,这理还是绝对的呢?还是相对的呢?照我看来,理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怎么说呢?待我引几个法律格言明白的解释起来。
比方我们常常说:“法律应该是公平的”,从其抽象方面看来,这句话是永远不可改易的,因为法律如不公平,即失了法律的命意了;但从其实质方面看来,公平二个字的内容却随着时代思想变迁的。
比方中国古时以出妻为极公平的事,曾参的妻服事曾参的母亲稍稍不周到一些,曾参就把她驱逐出了。
当时曾参得意洋洋,以为做了一件极正当极公平的事。
照我们眼光看来,不觉为曾参的妻代抱不平,因为我们的脑筋中只有离婚的事,没有出妻的事。
再说句游戏的话,将来人人也许以出夫为公平也未可知的。
无论如何,我们可说公平的实质是没有一定的。
但我们须注意,那公平的实质虽然变化不测,然而公平的名目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形式上讲来,法律的标准却是绝对的。
再有个法律格言说:“公共幸福为无上之法”。
这句话又是形式上绝对的,实质上相对的。
幸福的定义不一而足,随吾人的人生观而变的。
伊壁鸠鲁以身心逸乐为幸福,庄子以逍遥世外为幸福,老子以无为为幸福,孔子以大同为幸福,杨朱以一毛不拔为幸福,耶稣以杀身救人为幸福,边沁以“最大多数的最大快乐”为公共幸福,汤武以“匹夫匹妇皆被其泽”才算公共幸福。
但以上所举都是个人幸福观的不同。
笼统而讲,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幸福观,和别的时代迥然不同。
既是这样,我们可说幸福的名目虽然不变,幸福的实质却是各时各别的。
再有一个法律格言说:“享受自己的权利,以不损害别人的权利为限。
”又是形式上绝对的,实质上相对的。
权利的名目不变,而权利的内容却是无定。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专制时代人民的权利的范围比在共和时代狭窄。
只是无论什么权利??即使我们现在所梦想不到的权利??也不可越出“不损害别人的权利”的限制,所以我说形式上这句格言是绝对的。
以上三个引证可使我们晓得抽象的理和实质的理??名和实??的辨别。
抽象和实质有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两方面须要并重;因为没有形式,内容就要捣乱了;没有内容,形式就成枯竭了。
抽象的理是天经地义,万劫不磨的。
实质的理却是随时推移,随地变迁的。
抽象的理可以求之于通常人的心中,比方我们所已经提起过的格言“公共幸福为无上之法”,即使五尺童子,也可用了他的良知良能来断定这话是对的。
但我们如果问他什么是公共幸福,他就一时不能回答了。
他也许回答道:“公共幸福就在个个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并且个个人也受教育。
”但是“衣”“食”“住”和“教育”不过是普通的名词。
从实质方面而讲,衣食住和教育仍是各时各别的。
太古的时候,“兽革木叶”,也算是衣;“茹毛饮血”,也算是食;“穴居野处”,也算是住;“钻木取火”,也算是教育。
那时候生活简单,人事省略,只用了结绳的政,俪皮的礼,日中的市,像刑的法,已足足可以应时势的需要了。
后来生活程度逐渐增高,文明也随之长进,直到现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文明??日上,所以法律也势必至于一天复杂一天。
法律的简单和复杂,随时势而变;但是万变之中,自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在里面。
《尚书•吕刑》所说“惟齐非齐,有伦有要”,意思就是说,天下没有常法,惟法律的精灵却是无始无终,和天地并存。
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复如是。
欧美法家所谓自然法和老子所谓常道,照我看来都是指示那宇宙间的一点精灵,他们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不可变,乃是说正为宇宙间有这个精灵,所以法律能够时时进步,时时生长。
凡研究法学的人不可不懂此理。
《商君书•更法篇》说得好:“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疆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又说:“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时而制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所谓“法之外”即法外意。
法外意就是自然法和常道的别名。
四、法律和文化注释: [1 ] [德]拉伦茨. 法学方法论[M] . 陈爱娥,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吴经熊. 法律的三度论[C] ∥. 法律哲学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7 - 18. [3 ] [美]庞德. 法理学(第二卷) [M] .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60. [4 ] [德]考夫曼. 法律哲学[M] . 刘幸义等,译.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1. [5 ]许章润. 法学家的品性与位置[ C] ∥. 法治论坛( 第十集) .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1. [6 ] [ 德]基尔希曼. 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1847 年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J ] . 赵阳,译. 比较法研究,2004 , (1) :138. [7 ]汪公文. 法律传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下的任务[ EBPOL ] . 中国法理网“中国传统法学研究”专题. http :PPwww. jus. cnPShowArticle. asp ?ArticleID = 1920. [8 ]季羡林. 季羡林说写作[M] . 北京:中国书店,2007 :11. [9 ]陈颐. 梅因历史法学方法论简述[J ]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 , (5) :128. [10 ]康宝奇. 裁判方法论[M] .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注释: [1 ] [德]拉伦茨. 法学方法论[M] . 陈爱娥,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吴经熊. 法律的三度论[C] ∥. 法律哲学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7 - 18. [3 ] [美]庞德. 法理学(第二卷) [M] .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60. [4 ] [德]考夫曼. 法律哲学[M] . 刘幸义等,译.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1. [5 ]许章润. 法学家的品性与位置[ C] ∥. 法治论坛( 第十集) .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1. [6 ] [ 德]基尔希曼. 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1847 年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J ] . 赵阳,译. 比较法研究,2004 , (1) :138. [7 ]汪公文. 法律传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下的任务[ EBPOL ] . 中国法理网“中国传统法学研究”专题. http :PPwww. jus.cnPShowArticle. asp ?ArticleID = 1920. [8 ]季羡林. 季羡林说写作[M] . 北京:中国书店,2007 :11. [9 ]陈颐. 梅因历史法学方法论简述[J ]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 , (5) :128. [10 ]康宝奇. 裁判方法论[M] .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