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实用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血栓形成的危害 血栓可能阻塞血管,导致局部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血栓形成的预防 和处理
预防包括保持血管通畅,避免过度操作;处理包括 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等。
05
动脉采血技术的 技巧和经验分享
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
准确选择动脉位置,确保穿刺针能 够顺利进入动脉。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和力度,避免 反复穿刺造成患者不适。
风险。
采集血液
04 一旦进入血管腔,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注意避
免空气进入。
采血后的处 理
01
压迫止血
采血完成后,用无菌棉球 或纱布压迫采血部位,持 续压迫5-10分钟,直到 不再出血。
02
样本处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立即送 检,避免因为延迟处理而 影响检测结果。
03
设备处理
清洁并消毒采血设备,按 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 一次性使用的采血器材。
儿造成过大伤害。
3
注意事项
新生儿动脉搏动较弱,定位困难,需要 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注意避免感
染。
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动脉采血
采血前的准 备
为严重血小板减少 症患者准备充足的 采血器材和止血药 物,确保操作安全。
选择合适的 采血部位
选择患者体表血管 明显、易于固定的 部位进行采血,以 减少采血难度和并 发症发生。
扩张剂。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采血后可能发生动脉血栓形 成,导致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处 理方法是立即停止采血,给予抗 凝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取
栓。
动脉破裂
动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动脉破 裂,导致大量出血。应立即停止 采血,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进
行手术修补。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原因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课件.ppt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课件.ppt
• 橡皮塞。 • AIIen,s试验(抽取桡动脉时)
穿刺步骤
• 选择合适的动脉,首选桡动脉,其次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 不建议选用颈动脉。
• 评估穿刺部位 是否有溃疡、红肿。
• 穿刺:桡动脉:30-40度 股静脉:90度
肱动脉:40-60度
足背动脉:15-20度
• 抽血量 :一般1-2ml ,
• 进针角度选择:一般为30-45°右手持穿刺针于搏动最强点进 针,然后缓缓回撤,直到见到回血,再向前少许推送穿刺 针,若第一针穿刺未见回血,将穿刺针回撤至皮下,改变方 向后进针,呈扇形穿刺,每次调整角度不宜过大,若仍未 成功,则应拔出穿刺针,按压4-5分钟以上。
股动脉穿刺
穿刺角度:90度 注意:压迫时间10分钟以 上
穿刺点: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 足背动脉,操作者左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 当脚向足底稍弯曲时最易刺入。
进针点 进针点
足背动脉穿刺
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
• • 名称
动脉血
静脉血
颜色
鲜红色
暗红色
见回血后
快速泵出(回血有搏 动)
缓慢回出
回抽中
不费劲
稍有用力
送检
• 填写完整的血气化验单 :包括T、氧流量、氧浓 度等。
5、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观念。
注意事项:
6、穿刺区皮肤如有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不能穿 刺取血
7、选择桡动脉应保证侧支血运好的情况下穿刺, 否则选择其他动脉。股动脉穿刺必须垂直进针, 斜刺宜穿入静脉或神经,在膀胱充盈时斜刺入过 深可造成出血感染。
8、标本采集成功后一只手用棉签重压取血部位 5~10分钟,另一只手迅速将针头刺入橡胶塞内, 以隔绝空气,并充分揉搓血样标本,使其与抗凝 剂混合并立即送检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ppt课件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ppt课件

(二)股


优点:脉管粗,易触及,成功率高;疼痛较轻, 病人不可见,易配合;
缺点:不易压迫,易形成血肿,易感染,易错抽 静脉血。
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 股动脉处,以搏动 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我院采用的血气针
❖ 2、塑料毛细管采血针:采血过程中不要弯曲
针头;不可使毛细管过度充盈;采样后立即送检 ,时间不超过5分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三、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 2.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股
癣等;
3.动脉炎或血栓形成者。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 (二)采血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动脉采血技术培训课件PPT

动脉采血技术培训课件PPT

采血部位的消毒
在采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对采 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 患者感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
采血部位的标记
医护人员可以在选择的采血部 位上做一个标记,以便更好地 定位穿刺点。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01 穿着防护服
医护人员需要穿着符合要求的防护服,以 防止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飞溅到身上。
02 佩戴防护眼镜
评估患者的状况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指标,以及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态等。
与患者进行沟通
在动脉采血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采血的 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采血器械的准备与检查。
采血器械
动脉采血需要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专门的采血器械,包括注射器、穿刺针、 持针器等,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这些必要的器械。
确认穿刺成功
医护人员需要观察针头的回血情况,以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如果针头回血良好 ,说明穿刺成功;如果针头没有回血或回血不畅,说明穿刺失败。
器械检查
在采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对采血器械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器 械的完整性、灵活性和清洁度等,以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
器械消毒
在采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对采血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 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采血部位的选择与消毒。
采血部位的选择
动脉采血可以选择的部位包括 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采血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采血部位。
03 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医护人员,特别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护士 和其他相关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脉采血技术的操作 方法和相关知识。
动脉采血
的重要性

动脉采血PPT幻灯片课件

动脉采血PPT幻灯片课件
22
23
8
因此术者在进行桡动脉穿刺前首先应准确判断桡 动脉的走行方向,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血管 走行较直的部位作为穿刺点,进针角度15~30度, 穿刺时沿桡动脉的向心方向进针,这样有利于提 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9
桡动脉穿刺争取一针成功,虽然实际工作中难免 多次穿刺,但是每次穿刺也应该有每次的收获, 以求寻找下一次穿刺的最佳方法。具体方法:确 定好穿刺点,穿刺针进入不成功,不要着急退出, 应明确穿刺针和桡动脉的位置关系,目的就是为 下次成功穿刺指明方向。
桡动脉在桡腕关节稍上方发出掌浅支入手掌与尺动脉末支吻合构成桡动脉穿刺要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除了与术者的穿刺经验有直接的关系外桡动脉自身的情况如桡动脉发育不良细小狭窄以及严重迂曲等也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动脉采血
1
动脉采血
动脉采血技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 之一,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判定是否缺氧及二 氧化碳潴留等的病情判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临 床上,动脉采血常用的动脉主要是股动脉、肱动 脉、足背动脉、桡动脉。桡动脉是临床上动脉采 血首选部位。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 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 <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19
5、氧饱和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 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 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 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 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 AB
20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 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ppt课件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ppt课件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送检:
填写完整的血气化验单:包括T、 FiO2等,立即送检。(病人吸氧时 采血,要记录给氧浓度)
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舒适体位
八、相关知识介绍
(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 (二)采血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一)血气分析化验单介绍
动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正常值
动脉血气指标 pH PCO2
病人吸氧时采血要记录给氧浓度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舒适体位八相关知识介绍八相关知识介绍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二采血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一血气分析化验单介绍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气正常值ph735745pco4560kpa3545mmhgpo1013kpa80100mmhghco33sao95100动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正常值动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正常值二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二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pao稳定参数的结果
常选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足背动脉。
(一)桡动脉(首选)
1、优点:.易于触及;部位表浅,易于 压 迫止血。
2、缺点:脉管较细,失败率高;较疼痛 ,且病人可见,影响抽血。
3、穿刺点:手掌横纹上1 cm~2 cm扪及 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4、选桡动脉穿刺时 应先做Allen试验。
(二)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
4、标本的存放的影响:
血液中含有可呼吸的活性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它们在 取样后仍然继续消耗氧气。因此抽血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标本 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超过15min。
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测定时,应放在含有冰水的容器中或冰箱内 ,但保存时间不超过2h。测定前要在室温下放置数分钟,因为温 度每下降1℃可使pH上升0.014,对PaO2 、PaCO2 也有影响 。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PPT课件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PPT课件

(四)足背动脉采血
足背动脉通过足背内外踝中点,为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 穿刺点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时将针头与皮肤成15-20
。角 4%-12%的正常人先天无法摸到足背动脉,而老年人动脉系统发
生生理性老化,血管走向畸形,6%的老年人无法摸到足背动脉 或搏动很微弱,大大降低了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 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病人。
6、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 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
(三)肱动脉采血
定位:上臂内侧下1/3,肱 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 处,肘部皮肤皱褶向上二横 指为最佳穿刺部位
前臂伸直并外展 肱动脉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
低 如果因其他原因(腕部外伤
、 静脉输液、 桡动脉搏动 弱等)不方便穿刺情况下, 肱动脉是很好的选择
(一)桡动脉采血
新生儿操作方法
固定患儿的前臂和手掌,使腕部伸展,在腕部近端第 二腕横纹侧用左手食指触摸桡动脉,用安尔碘消毒穿 刺部位。
取穿刺针与皮肤呈30°角,斜面向上缓慢进针直到 见血,轻轻抽吸采集到所需的血样。
拔出针头,用棉签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分钟。
--依据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
(二)股动脉脉采血
(二)股动脉采血
4、若穿刺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 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 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 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 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 即停止操作。
5、穿刺后时注意事项 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分钟 ,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5-10分 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 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 染。

动脉采血课件幻灯片课件

动脉采血课件幻灯片课件
动脉血采集和注意事项
1
一、血气分析正常值 二、动脉血采集和注意事项
2
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主要包括: pH、 PaCO 2 、PaO 2 仪器计算值: SO 2 、H2CO3 、 BE。
3
血气分析正常值
PH
7.35~7.45
PaCO 2 35~45mmHg
PaO 2 70~100mmHg
SO 2 95%~97.7%
13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做好保护措施,以防 传播疾病。
2、活动后喘憋明显的患者应先 休息15~30min,避免因患者紧 张、恐惧和活动影响结果的准 确性。
14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
3、患者吸氧时应尽量避免采用 末稍血,应采动脉血。因吸氧 时PaO2 大于空气中的氧分压, 标本一旦接触空气,血中氧可 迅速向空气中弥散,因而使测 得的PaO2 降低。采集标本要注 明“吸氧”。
15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
4、取动脉血液,禁止空气混入。 5、标本采集完后应立即送检或
置入4℃冰箱保存,但不宜超过 2 小时,室温不能超过1小时, 以免细胞代谢耗氧,使PaO2 及 pH 下降,PaCO2 升高。
16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
6、若发现针刺部位肿胀、疼痛, 应拔出注射器,避免反复穿刺, 以防触及神经。
17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
7、采集时血液流入注射器,即 可判断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流速快、鲜红色,是动脉血; 流速慢、暗红色,静脉血的可 能性大。
18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
8、SO 2 值在50%以下是静脉血的 数值,根据此数值即可判断是 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9、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 穿刺引起局部淤血。注射器费用高
肱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取 坐位或平卧位。

动脉采血PPT

动脉采血PPT

适用范围和限制
适用范围
动脉采血适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 等症状的诊断和监测。
限制
由于动脉采血是一种有创操作,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操 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出血、感染等。
操作流程简介
准备工作
进行动脉采血前需要做好充分 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病 史、确定采血部位、准备采血
教学
动脉采血是临床医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 掌握动脉采血技术,了解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自动化和智能化采血技术的趋势和前景
自动化采血技术
近年来,自动化采血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自动化采血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自动抽取动脉血液,同时完成 血气分析和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大大提高了采血效率和检测准确性。
采血
穿刺成功后,抽取所需血样,一般采血量为2~4ml。
拔针和止血
拔针
抽取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以防止血液外溢。
止血
立即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情况。
04
动脉采血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规程,防止医源性 感染。
采血前核对患者信 息,确保采血对象 正确。
对采血部位进行消 毒,并保持采血环 境清洁。
正确使用抗凝剂和药物
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抗凝 剂。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 反应的发生。
在采血前、中、后合理使用抗 凝剂和药物,确保血液样本的
质量。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的预防
采血前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脉搏。 注意采血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器材等。
采血步骤

《动脉采血技术》课件

《动脉采血技术》课件

动脉采血的价值
可以快速获取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血液样本,为 临床提供了及时、精确的数据信息。
总结
一项精细、安全的动脉采血技术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必须在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指导下进行。
1 动脉采血技术的重要 2 动脉采血注意事项的 3 动脉采血的应用前景

核心内容
在临床及科研领域中有着
动脉采血技术
本课件将对动脉采血技术进行详细介绍,让您全面了解这项重要且常用的操 作流程。
什么是动脉采血技术
1 动脉采血定义
采集体内动脉血样进行生化分析或血气分析。
2 动脉采血的目的
了解人体内部氧合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
动脉采血的常见方法
动脉穿刺方法
通过穿刺后插导管到达动脉 内进行采血操作。
皮肤切开法
在动脉区域用手不断夹压,然 后用手术刀将皮肤切开来接触 动脉,直接接采样针采血。
超声引导方法
在超声的帮助下定位到动脉, 进行穿刺操作。
动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动脉采血前准备
除去戒指,打结实的结扎在 上臂处,肘部低于心脏,用 酒精消毒。
动脉采血的操作步骤
在穿刺时要保证针头趋于平 行,一旦感觉到血液进入针 头就可以停止穿刺了。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有准备和后期的处理一样
重要的作用。
有力的参考。
重要。
动脉采血后处理
积累足量的血液后,要对伤 口进行消毒和包扎,并注意 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 应及时处理。
动脉采血的风险
1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
有血肿、血管痉挛、感染等风险。
2
如何避免副作用
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时给予抗菌物质预防感染。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PPT课件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PPT课件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
主要内容
❖目的 ❖ 部位选择 ❖ 采集方法及技巧 ❖ 注意事项
1
目的
目的
❖ 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 ❖ 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为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提供依

2
部位选择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桡动脉 股动脉
足背动脉
精品课件
肱动脉
6
3
采集方法及技巧
❖ 股动脉穿刺部位较深,有 出血不易立即发现,易逐 渐形成血肿;解剖位置较 深,容易造成感染
❖ 股动脉与股静脉相距仅 0.5cm,容易误穿静脉
❖ 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 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 病人
肱动脉穿刺技巧
❖ 定位:上臂内侧下1/3, 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 明显处,肘部皮肤皱褶向 上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
桡动脉
❖ 桡动脉自肱动脉分出,与 桡骨平行下降,其下部பைடு நூலகம் 置较浅,表面附以皮肤和 筋膜
❖ 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 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 据报道,股动脉穿刺强疼 痛率达72%,桡动脉穿刺 可减少到18.5%
桡动脉穿刺技巧
对照
传统:
1、以桡动脉搏动 最强处作为采集点 2、穿刺点位于掌 横纹上方1~2 cm 3、穿刺进针角度 与皮肤成45~60。 角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如果抗凝机制不好的病人 ,加压的时间要在十分钟 以上,并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出血迹象
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加压时间要顺应延长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 在密封前查看血样标本有 无气泡存在,如果有,要 立即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8
图片
ppt课件.
9
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技巧
体位:穿刺时外展上肢,掌心向上。 位置:在肘窝部肱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肌腱内侧可触及搏动
(测血压听诊处),肘部皮肤褶皱稍上方选择搏动最强除 为穿刺点。 方法:食指、中指固定在动脉两侧30-40°进针。
ppt课件.
10
图片
ppt课件.
11
优化采集:建议采集桡动脉和足背动脉
ppt课件.
14
总结
标本:采血后如有气泡应迅速排气并用双手揉搓或摇匀后 立即送检,一般在30分钟内,最多在4℃冰箱内可保存2小 时。
无论穿刺哪条动脉,进针幅度均不应过大,以免刺破对侧 动脉壁。
ppt课件.
15
谢谢
ppt课件.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同为末梢动脉,穿刺和观察简单方便 反复穿刺不易形成血管内壁瘢痕组织增生 利于冬季保暖 不易受静脉影响,检验结果可信度高
ppt课件.
12
采血部位按压方法
桡动脉按压方法:按压同时,将上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降低肢体动脉内压力。
肱动脉按压方法:同桡动脉。 股动脉按压方法:常规按压后,将病人体位改变至对侧卧
位。 足背动脉按压方法:同桡动脉。
ppt课件.
13
特殊病人的采集技巧
特殊病人指各种类型疾病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的病 人(+3床liuguangying) 摆体位:患者去枕后仰头偏向一侧,可见皮肤表面搏动点。 手法:左手食指轻触搏动点,右手持采血针从搏动点斜向 下进针,进血管后可有动脉搏动对针尖的冲击。(不建议 采集颈动脉) 按压方法:无禁忌床头抬高30度,按压力度适宜,按压过 程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通常选用下列几种动脉: ①桡动脉 ②股动脉 ③足背动脉 ④肱动脉 婴幼儿也可以选择头皮动脉,首选桡动脉。
ppt课.
3
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技巧
摆体位:操作肢体摆放为外展位,暴露操作区皮肤。 操作人员位置:以方便右手穿刺为准。 选进针点:定位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2cm,
此位置桡动脉搏动最明显,进针点在此位置远心方向 0.5cm。(基本在第二横纹)
手法:以示指和中指置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桡动脉固 定在两指缝之间。
ppt课件.
4
图片
ppt课件.
5
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技巧
摆体位:操作肢体摆放为外展位,暴露操作区皮肤。 操作人员位置:采血肢体同一侧。 手法:以示指和中指置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股动脉固
定在两指缝之间。 病人因素:肥胖病人股动脉在较深的位置,可能需要将采
血针完全刺入。
ppt课件.
6
图片
ppt课件.
7
足背动脉采集动脉血技巧
摆体位:暴露操作区皮肤。 操作人员位置:采血肢体同一侧。 手法:(以右足背动脉为例)左手手掌、大拇指、无名指
握住患者足背,以示指和中指置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将足背动脉固定在两指缝之间。 选进针点: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下方0.5-1cm处。
动脉采血的技巧
ppt课件.
1
动脉采血的目的
1、通过对抽取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应呼吸衰竭 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好方法。
2、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指导 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3、急救时动脉给药
ppt课件.
2
采集动脉血常选择部位
理论上讲全身任何部位动脉均可,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 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 的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