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笔记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学中编-导论)导论0.1 复习笔记⼀、19世纪欧洲⽂学(⼀)19世纪欧洲⽂学的发展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与发展是⼈类历史上的⼀场变⾰,它改变了⼈的⽣存处境,促进了西⽅⽂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理的变化,从⽽也带来了⽂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具体表现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学思潮和流派,从⽽给近代欧洲⽂学带来了繁荣景象,也标志着欧洲⽂学的成熟。
(三)基本特征1.⼀⽅⾯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特别是⽂艺复兴以降欧洲⽂化与⽂学的传统,⽽且也悄悄地发⽣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2.另⼀⽅⾯使欧洲近代的⼈⽂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19世纪欧美⽂学⼈⽂观念的变化(⼀)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欧洲社会中⼈的⽣存处境发⽣了重⼤变化,⼈对⾃⾝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与⼈之间的关系。
1.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类⽂明的向前发展,它给⼈带来了⼀定程度的⾃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2.使⼈与⼈、⼈与社会、⼈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明给⼈带来了新的束缚,尤其是物对⼈的束缚,使⼈的⾃由得⽽复失。
(⼆)浪漫主义⽂学思潮1.浪漫主义⽂学思潮浪漫主义⽂学思潮流⾏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浪漫主义⽂学以艺术的⽅式描摹了这⼀特定时代⼈的激荡、亢奋⽽敏感、纤弱的⼼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我”。
2.浪漫主义⽂学思潮的发展概况(1)德国浪漫主义⽂学被勃兰兑斯称之为“精神病院”的德国浪漫派,是⼀些内⼼敏感善于体悟⼈的情绪与⼼理状态、热衷于描写离奇怪诞充满神秘⾊彩事物的作家。
他们对⼈的感性⾃我的关注远远胜过对理性⾃我的张扬;他们热衷于表现的怪诞、梦幻、疯狂、神秘、恐怖,等等,恰恰是⼈的理性的触⾓所难以指涉的感性内容。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流行时期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
2.产生背景(1)社会动因:法国大革命①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②《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促使一种社会心理产生,即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
(2)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①德国古典哲学a.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
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b.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②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解决社会矛盾。
(3)自身动因:人的心理的转变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资产者、小资产者不免失望、苦闷和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发展过程(1)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
(2)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漫的”一词。
(3)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4)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
(3)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4)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5)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5.艺术特点(1)主题上,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第3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理论基础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
(1)孔德的实证哲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不追究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2)吕卡斯的《自然遗传论》认为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与遗传有关,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可能影响整个家族。
(3)克洛德·贝尔纳的决定论认为在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时必须探讨实物的特性和环境。
2.理论主张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作家看来,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课题”,其理论主张具体体现在:(1)作家要从生理学、遗传学角度来研究人物行动和命运发展。
(2)创作要引入科学方法,进行扎实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调查研究。
(3)叙述要追求客观、中立的风格,“不要夸张,不要强调,只要事实”。
3.创作特征(1)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和客观性。
(2)通过描写一段历史时期来反映整个社会历史。
(3)从生理学、遗传学的观点去表现人,理解人行动的原因。
4.艺术特点(1)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3)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4)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异化的初步描写。
5.发展历程(1)产生: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①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他们自称是描绘当代生活的小说家,乐于描写下层阶级,偏爱于研究病理学的特殊病例,追求一种精细的“艺术文笔”,并打乱句法的逻辑因素。
②左拉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自然主义流派,核心为“梅塘集团”,莫泊桑是其中的重要作家。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世纪文学)
第2章中世纪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1)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①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②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基督教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基督教在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①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歌、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②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
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2.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
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外国文学史》考研郑克鲁版考研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考研郑克鲁版考研复习笔记上编欧美文学论导复习笔记0.1一、古希腊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个体自由、个体本位意识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象征着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
2.个体生命意志、欲望的放纵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这体现了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爱欲的描写突出体现了这种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
二、古罗马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对集权国家、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崇拜人的力量的文化个性表现为对政治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在文学上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责任观念古罗马文学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三、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文学地位欧洲文学的源头。
(二)创作特征1.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
2.宗教人本意识,即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
四、文艺复兴运动(一)形成原因中世纪晚期,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相互冲撞,促成西方文化的大转型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二)创作特征——人文主义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以人性取代神性、以人智取代神智,肯定人的价值和主体性。
这实质上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对立。
2.“人”的觉醒与解放文艺复兴调整了极端化的人与神、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推动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3.“人”的观念的创作在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代表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三)产生影响1.积极影响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2.消极影响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的混乱。
外国文学史上期末重点(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知识点】1.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2.古希腊文化的内质特点:“神—原欲—人”三位一体。
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影响:①特征:一是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二是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三是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许多故事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发人深思。
如金苹果的故事。
②影响:首先,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著名的荷马史诗是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大量美术、雕刻作品也是以它为素材的。
其次,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从政治、军事上征服了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又征服了古罗马,其中,希腊神话当居首位。
如奥维德的《变形记》几乎是对希腊神话的全面转述,只是神明和英雄的名字被改为罗马名字而已。
4.罗马文学特征:①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也具有更强的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天真与浪漫,相比之下显出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
②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的特征。
5.《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①规模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
②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夸张、烘托、明喻、暗喻、象征、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
③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④史诗无论是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还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显现了惊人的水平。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欧美文学上编导论0.1 复习笔记一、古希腊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个体自由、个体本位意识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象征着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
2.个体生命意志、欲望的放纵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这体现了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爱欲的描写突出体现了这种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
二、古罗马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对集权国家、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崇拜人的力量的文化个性表现为对政治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在文学上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责任观念古罗马文学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三、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文学地位欧洲文学的源头。
(二)创作特征1.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
2.宗教人本意识,即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
四、文艺复兴运动(一)形成原因中世纪晚期,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相互冲撞,促成西方文化的大转型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二)创作特征——人文主义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以人性取代神性、以人智取代神智,肯定人的价值和主体性。
这实质上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对立。
2.“人”的觉醒与解放文艺复兴调整了极端化的人与神、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推动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3.“人”的观念的创作在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代表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三)产生影响1.积极影响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2.消极影响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的混乱。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的多方面意义1.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2.历史概念的东方(1)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2)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3.有关东方文学的早期探索(1)英国学者威廉·琼斯最早确认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和波斯文之间的关系,并于1789年把《沙恭达罗》翻译成英语,第一次把印度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
(2)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
(3)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4.我国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1)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西方文学换称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换称为“亚非文学”。
(2)在国内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中,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内涵则基本一致。
故而,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5.世界文化的四大体系(1)当今较为流行的共识是把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
(2)欧洲及其相关的美洲、澳洲拥有统一的种族类型、基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和同一模式的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欧美澳三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有着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17世纪文学)
第4章17世纪文学4.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原因(1)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2)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
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场面,鼓励戏剧创作。
虽然他喜欢崇高壮丽的风格,但他同样欣赏莫里哀的滑稽讽刺,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
3.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勒内·笛卡儿的唯理主义观点。
(1)“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笛卡儿的《方法论》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也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著述。
笛卡儿提出要运用“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
他将人的思维分为4个阶段:通过直觉和推理揭示真理;运用分析,透过复杂的事物找到普遍的真理;从孤立的因素出发,重新构造出复杂的事物;运用验证以弥补可能遗忘的东西。
(2)“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认为“我思故我在”,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判明是非。
(3)万物之美全在于真他还认为万物之美全在于真,真存在于条理、秩序、统一、均匀、平衡、对称、明晰、简洁中,人凭理性才能认识这种真。
此外,他的《心灵情感论》(1649)主张意志可以直接改变人的情感。
4.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现代主义文学)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1)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2)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②德国哲学家尼采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对世界之本体的认识不能凭理性,只能靠直觉;理性分析只能围着对象转圈子,抓不住本质,而直觉却能打破空间设置在创作者和创作对象之间的界限,从而把握住智力所不能提供的东西。
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①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②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仅仅受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受文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和推动,因而它并非是脱离文学传统突然从一个历史断层中冒出来的,而是传统文学合规律的发展与延续。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第2章20世纪俄苏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20世纪上半期俄苏文学的基本面貌1.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同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现代社会哲学思潮开始传播,欧洲优秀的艺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了俄国,这为俄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并促成了新的文化高潮(所谓“白银时代”)的到来。
(2)文学成就①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除了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樱桃园》,1903)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他们的新作外,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决斗》,1905)、安德列耶夫(《红笑》,1905)和魏列萨耶夫等后起的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各种文学流派纷纷登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如巴尔蒙特、别雷(《彼得堡》,1916)、梅烈日可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者》三部曲,1896~1905)、梭罗古勃、勃洛克、洛扎诺夫、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赫列勃尼可夫等,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3)代表作家及作品①高尔基高尔基的主要作品发表在20世纪,他以自己优秀的作品承继传统,启迪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在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②蒲宁蒲宁的早期诗集《落叶》曾获普希金奖,后致力于小说创作,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说上。
a.前期小说创作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主题深刻、风格独特,较重要的作品有:《乡村》(1910)、《苏霍多尔》、《伊格纳特》和《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等。
b.1920年起,他侨居法国。
后期创作了200多篇中短篇小说,基本主题是死亡、爱情和大自然,艺术成就很高,较重要的有: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27~1938),以及短篇集《幽暗的林荫道》等。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古亚非文学)
第2章中古亚非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古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古亚非文化对中古亚非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1)中古亚非文学是在中古东方文化的自我演进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①中古前期,大体上包括公元1至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这一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形成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
此时中国出现了汉唐盛世。
印度正值古典时期,各种经书、法典及“往世书”问世。
阿拉伯人大规模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出现了8至9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
②中古中期,约10至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各国都在民族文化深沉厚积的基础上出现了普遍繁荣,众多的哲学派别、学术中心纷纷涌现,大量经典著作产生,并且出现了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如印度商羯罗的吠檀多哲学,西亚的阿维森纳哲学等,以此为核心,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标志着东方文化的发达和恢弘。
③中古后期,约15至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演变这种演变又有几种情况:a.东方文化出现模式化和定型化。
文化模式的形成虽然标志着文化的成熟和发达,但同时也容易形成定势,15世纪以后,东方各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文化僵化和停滞现象。
b.由于社会动乱,特别是一些生产方式和社会进程落后的游牧民族进攻和入主发达地区,一段时期内,生产力遭到破坏,文化也相应遭受破坏,从而出现衰落和停滞。
c.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开始出现文化转型,这是东方文化本身的自然演进现象。
这有的表现为启蒙思潮,如中国晚明出现的思想启蒙;有的表现为宗教改革,如印度教的虔诚运动以及阿克巴大帝对伊斯兰教的改革;有的表现为市民文化的上升,如日本江户时期出现的町人文化等。
d.西方文化的影响。
13世纪蒙古的侵袭和横扫,在客观上打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纷纷东来,带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形成早期的西学东渐。
16世纪后,欧洲列强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入侵,一些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文化也逐渐殖民化。
中古亚非文学正是中古东方文化发展演变的产物。
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特别是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表现了古希腊古罗马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含着它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已经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基本形成了以再现说和表现说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创作倾向,为后来的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文学(一)“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主要成就:神话和史诗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
英雄传说常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底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等。
尽管有人批评希腊神话是“古老的谎言”,但我们仍能透过深化形式科学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第一,从神话和生产力的关系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
第二,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第三,从神话和希腊宗教的关系看,它也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第四,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等。
二是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如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等。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编的上册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编的上册上篇第一章古代文学1、欧美文学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文学2、希腊神话艺术特征:故事性强,形象优美,系统性强,内涵深刻,世俗味浓3、古希腊悲剧代表人物、作品:1)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4、喜剧代表人物、作品:阿里斯托芬《鸟》第二章中世纪文学2、《神曲》:原名“喜剧”①它用意大利文写作没用官方语言拉丁语不很严肃②结局是幸福的③他喜欢的古希腊喜剧以政治讽刺见长3、为什么说但丁是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1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但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2 对爱情的双重态度。
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罪犯打入地狱。
3对待爱国主义者。
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4对教皇的双重性。
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人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但他对待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桎梏所以说他是4、《神曲》的艺术特色: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文艺复兴:1 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
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2、人文主义: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主要内容:(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期末重点总结资料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上编第一章古代文学(填空)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基本精神,也是后来欧洲文学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古希腊文学(重点)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称“英雄时代”、“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前两代神称“前俄林波斯时期”。
(表母权制社会生活)(神系表格另附)第三代称“俄林波斯时期”。
(表父权制社会生活)老辈神谱→(人神同形)司法女神【忒弥斯】普罗米修斯(兄)潘多拉的盒子提坦神族巨神【伊阿佩托斯】(厄比米修斯)(弟)(6儿6女)女神【瑞亚】天神【克洛诺斯】新辈神谱(接下)(第二代天神)(最小的儿子)迈达斯的驴耳朵(一个人身上不光彩的地方)/匠神【赫淮斯托斯】小爱神【赫尔墨斯】雷电神【宙斯】/智慧女神(天神)(第6个孩子)/美神【阿佛洛狄忒】天后【赫拉】新辈神谱→海洋神【波塞东】农神【得墨忒耳】冥王【哈得斯】【缪斯】(九个女神构成的一体)家神【赫斯提亚】英雄传说:起源与家族的祖先崇拜。
主题:讴歌远古劳动人民力量。
俄底浦斯弑父娶母常以某一个英雄为中心赫拉克勒斯十二件大功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奥德赛(奥德修斯)系列伊阿宋取金羊毛特洛伊战争希腊神话艺术特征:①想象力极强②故事性极强③哲理性极强成就最高的是荷马史诗。
【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文人史诗】(世界最早《吉尔伽美什》)包括两大史诗《伊利昂纪》(《伊利亚特》)战争史诗《奥德修纪》(《奥德赛》)海上冒险书P27 1.《伊利昂纪》(《伊利亚特》):阿喀琉斯的父亲珀琉斯和女神特提斯结婚唯独没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引起“不和的金苹果”之事,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洛狄忒之争,特洛伊王子巴里斯(美男子形象)把金苹果判给爱神,爱神助他拐走斯巴达王后海伦,引发特洛伊与希腊战争。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
第2章20世纪俄苏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20世纪上半期俄苏文学的基本面貌1.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同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现代社会哲学思潮开始传播,欧洲优秀的艺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了俄国,这为俄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并促成了新的文化高潮(所谓“白银时代”)的到来。
(2)文学成就①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除了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樱桃园》,1903)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他们的新作外,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决斗》,1905)、安德列耶夫(《红笑》,1905)和魏列萨耶夫等后起的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各种文学流派纷纷登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如巴尔蒙特、别雷(《彼得堡》,1916)、梅烈日可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者》三部曲,1896~1905)、梭罗古勃、勃洛克、洛扎诺夫、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赫列勃尼可夫等,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3)代表作家及作品①高尔基高尔基的主要作品发表在20世纪,他以自己优秀的作品承继传统,启迪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在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②蒲宁蒲宁的早期诗集《落叶》曾获普希金奖,后致力于小说创作,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说上。
a.前期小说创作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主题深刻、风格独特,较重要的作品有:《乡村》(1910)、《苏霍多尔》、《伊格纳特》和《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等。
b.1920年起,他侨居法国。
后期创作了200多篇中短篇小说,基本主题是死亡、爱情和大自然,艺术成就很高,较重要的有: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27~1938),以及短篇集《幽暗的林荫道》等。
蒲宁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1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的批判精神、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也接受新时期涌现的文学流派的新手法,以丰富传统的现实主义。
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趋势。
揭露性和批判性的消退,造成了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暂时衰落。
(3)大约从70年代开始,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又出现复兴的端倪,即回归现象。
及至80年代,有的现代派作家甚至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写作。
这种现象对现实主义本身无疑是一种激励。
(4)综观20世纪的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是强大的。
可是,如果抛弃了它的优良传统,即批判性、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广阔性、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手法等等,而过多地吸取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那就会造成自身的衰微,乃至不成其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相互影响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相互影响更为直接和频繁,现实主义文学也不例外。
(1)十月革命后出现的苏联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对欧美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苏联等国家陆续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世界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声誉,对于具有正义感和不满于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家来说,它们起到了示范作用。
由此在欧美出现了“红色的30年代”。
除了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还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和平主义、费边主义等各种各样社会思潮,但是他们的总体倾向是进步的。
与此相应,他们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起到了壮大现实主义潮流的作用。
3.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特点(1)从阶级观念或社会主义思想角度观察社会问题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看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特别是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表现了古希腊古罗马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含着它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已经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基本形成了以再现说和表现说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创作倾向,为后来的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文学(一)“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主要成就:神话和史诗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
英雄传说常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底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等。
尽管有人批评希腊神话是“古老的谎言”,但我们仍能透过深化形式科学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第一,从神话和生产力的关系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
第二,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第三,从神话和希腊宗教的关系看,它也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第四,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等。
二是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如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等。
三是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是古希腊先民劳动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凝聚,也是早期人类智慧和思考的结晶,许多故事都寓意颇丰,发人深思,成为后世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西绪福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选择人生道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的影响:首先,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其次,它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罗马从政治、军军事上政府了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又征服了古罗马,其中,希腊神话当居首位。
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从一开始就在创作方法和文字技巧方面达到成熟的水平,这说明荷马史诗的原始材料来自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口头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是在一个早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荷马史诗之后,在公元前8世纪末至公元前7世纪初,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叙事诗人赫西俄德,长篇叙事诗《工作与时日(又译《农作与日子》)和《神谱》。
(二)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主要成就:抒情诗和寓言。
抒情诗源于民歌,它是伴着音乐歌唱的。
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等,其中琴歌成就最大。
琴歌以竖琴为伴奏,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独唱体代表有萨福和阿那克里翁,合唱体代表有品达。
?萨福:是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称其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她的诗多半抒发个人感情的爱情诗,咏叹恋爱的痛苦与欢乐,也有歌颂崇高的母爱与缅怀友人情谊的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音乐性强。
?阿那克里翁:其实往往歌颂生活的乐趣,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以清新、优美、形式完整取胜。
这种诗后来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
?品达:主要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风格庄重凝练,具有崇高美,对后来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古典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
主要成就:戏剧、散文、文艺理论。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演说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模仿说,主要著作是《诗学》。
(四)“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主要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田园诗:忒奥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富于牺牲精神和责任理念。
这种民族与文化性格就使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也具有更强的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天真与烂漫,相比之下显示出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
与之相应,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的特征。
(一)共和时期(前240—前30)?利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
他翻译了荷马的《奥德修纪》。
还写过一部《布匿战争》,诗律上沿袭了《奥德修纪》的神农格,,布匿战争》为维吉尔写《埃涅阿斯纪》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参考。
?埃纽斯:罗马文学之父,代表作史诗《编年史》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音步长短短格。
?普劳图斯:行文泼辣、果敢,用词机警,形式多变,善用双关语,在对格律的把握上显示了功力。
(二)黄金时期(前100—17)?西塞罗是公元前1世纪首屈一指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利维乌斯是历史学家,但他们强调修辞的功效,注重突出作品的文采。
?卢克莱修的《论自然》是一部说教性的诗作,用六音步格写成,着重于阐述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从而间接地介绍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表述了物质不灭,凡人不必惧怕死亡的生活观。
卡图鲁斯仰慕萨福,写爱情。
?奥维德在他的六音步史诗型作品《变形记》里,用流行于西方和近东地区的神话及趣闻编写光怪陆离的故事。
奥维德还写过悲剧、爱情诗和“书信”等。
薄伽丘和乔叟等后世文人均曾广泛的得益于他的创作。
?贺拉斯:是奥古斯都时期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
早期作品:《讽刺诗集》和《长短句集》抒情诗《歌集》,他文学批评的代表作《诗艺》(在古典主义时期被视为经典)。
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他还主张创作要学习古典,形式要讲究完美。
?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他的重要代表作有牧歌10章,田园诗4卷和史诗《埃涅阿斯记》。
《埃涅阿斯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全诗12卷,约1万行,在艺术上,它没有荷马史诗的自然质朴的特点,缺少口头文学的活力;它的风格哀婉严肃,格律严整,在心理刻画上超过荷马史诗。
(三)白银时期(17—130):又称“白银拉丁时期”?卢肯:是那个时期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创作了继《埃涅阿斯记》之后最好的史诗《法萨利亚》,以共和派的笔调描写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马提阿利:写了1500多首短诗,其中不少体现了拉丁铭文诗的最高成就。
?尤维纳利斯:是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讽刺诗人,他选词节俭、精细,往往能用三言两语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形象。
散文方面,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人物刻画生动;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被看作是最早的长篇小说。
第二节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做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伊利昂纪》以战争前50天的战事为描写的重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主线,描写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及其盟军在城下、海滩边的喋血苦战。
它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巨著,它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
《奥德修纪》题名原意是“奥德修斯的战争”,它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荷马史诗的内容:《伊利亚特》全诗24卷,15693行,主要描写特洛伊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
它以希腊联军最英勇的主将阿喀琉斯的发怒与息怒为情节线索,歌颂作战双方英雄的威武和勇敢。
《奥德赛》是描写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争夺财富的斗争的史诗。
全诗24卷,12110行,描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返家途中10年漂泊的经历和夫妻团聚的故事,歌颂了奥德修斯的机智,勇敢和执着精神。
荷马史诗也被称为英雄史诗,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
阿喀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
赫克托尔是一个意识到自己光荣职责的氏族英雄形象。
奥德修斯的形象带有早期奴隶主有特点。
*荷马史诗思想内容:首先,史诗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转型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风尚习俗,道德伦理等各方面的情况。
其次,史诗通过塑造一系列英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
再次,史诗热情地赞美了人的价值,充分肯定了人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表现了人的乐观天性。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1)内容上的安排:结构严谨、采用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时间段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2)人物性格的刻画:鲜明的人物刻画。
(3)语言特点:口语化、明喻、明晰、快捷、生动和灵活中不失沉稳与庄严。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戏剧(一译“羊人剧”)和拟剧(一译“模拟剧”)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一、古希腊悲剧1、埃斯库罗斯:被后人尊称为“悲剧之父”他的悲剧传至今日的共7出,即《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气势磅礴,线条粗犷,手法大刀阔斧,纵横捭阖并不精雕细琢,而且布局豪放,充分利用三部曲的篇幅,以大容量的构思展现异常激烈的冲突。
2、索福克勒斯:代表作:《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拉基斯妇女》、《菲罗克忒忒斯》、《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俄狄浦斯王》因主要表现了人得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
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是其代表作,他的素材来源于希腊神话语言明晰流畅,说理性较强,重视话语的修辞效果,善于用文字塑造形象以便把观众引入审美意境。
二、古希腊喜剧古希腊戏剧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西西里喜剧,以厄庇卡耳摩斯的剧作为代表,可能没有乐队;另一种是阿提卡喜剧,配有由24人组成的歌队。
阿提卡喜剧的发展经历了旧喜剧、中喜剧和新喜剧三个阶段。
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阿里斯托芬:雅典旧喜剧诗人,代表作《鸟》在悲剧创作中,阿里斯托芬从前辈手中继承了两条:一是激烈的争执讽刺,二是狂欢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粗言俚语,旧喜剧诗人必须掌握用极不严肃的语言讨论严肃的政治问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