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课件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4a63e66fd0a79563d1e7246.png)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一)● 考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毒的感染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形态结构 1.大小和形状: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2.结构[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二)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异常增殖: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三)噬菌体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四)非寻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ab0bbdeb90d6c85ed3ac694.png)
采集各种器官时要分开使用器械和
容器。
最新课件
10
(二)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注意无菌、冷冻、保湿、 立即送检。
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要尽快送到实 验室处理和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可 在4℃冷藏数小时,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则 应 置 -70℃ 。 放 置 在 -20℃ , 病 毒 容 易 灭 活,冻存液中需加入甘油或二甲亚砜等 作保护,避免反复冻融使病毒灭活。
应部位采取标本,处理标本时要考虑病
毒的生物学特性。常见分离病毒标本的
选择见教材P64表4-2。
(1) 心脏疾病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 先天或新生儿感染
(4) 胃肠道疾病
(5) 呼吸道感染
最新课件
6
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血液:以无菌手续抽取抗凝血10ml, 抗凝剂可选用100u/ml肝素钠。为了血清 学检查的需要,应抽取另一管5ml血液, 不抗凝送检。
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恰当采样和处理,为了保 证标本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样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 或患者入院的当天进行,越早越好,最好在治 疗之前。疾病后期体内产生免疫力,病毒量减 少或消失。
最新课件
5
2.标本种类的选择
根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
料,判断可能感染病毒的种类,选择相
清学实验;后者主要是核酸杂交与PCR 及现代免疫学技术。
最新课件
3
病毒分离培养
病原学诊断 形态学检测
病 毒
分子生物学技术——病毒核酸
学
补体结合试验
检
中和试验
验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课件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1fa4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5.png)
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是否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病毒。抗体检测通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内出现阳性结果,可以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检测可以通过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优缺点:抗体检测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样本易获取。但是抗体检测不能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因为抗体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抗体检测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应用场景:抗体检测主要用于确诊病例的回顾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评估等场景。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7
CATALOGUE
目录
新冠病毒概述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新冠病毒检测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新冠病毒检测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新冠病毒检测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01
新冠病毒概述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经过后续调查,科学家们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
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
命名
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凸起的冠状结构。
形态
基因组
宿主范围
新冠病毒基因组为单链RNA,长度约为30,000个核苷酸。
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类,但也有可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
03
02
01
人对人传播
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
由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限制,可能会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
03
降低成本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检测试剂的成本,使其更易于在贫困地区和国家推广应用。
01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检测试剂
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和优化试剂配方,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缩短检测时间。
(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完整版)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16d963065ce05087632139e.png)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立即送检,其他所有采集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 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注意保存
2. 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
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二、 检验方法
查病原体:形态与结构检查 分离培养和鉴定
检测病原体成分(抗原和核酸)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代谢产物 (生化试验)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SARS冠状病毒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二)按疾病特征分类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
一般占人群的90%或以上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为临床感染
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感染部位及性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①菌血症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抗酸染色
培养在McCoy细胞的沙眼衣原体 吉姆萨染 色的McCoy细胞,含大衣原体包涵体,使 部分细胞核不清楚。(吉姆萨染色,放大
1000倍)
狂犬病毒可于细胞浆中 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新生隐球菌 墨汁负染
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革兰染色
2.不染色标本
1) 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2) 螺旋体由于不易着色并有形态特征
对某些病原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弧菌
常用方法 压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3. 直接电镜检测EM 免疫电镜技术IEM
HAV形态电镜图 粪便标本负染 X200000
HAV particles found in fecal extract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病毒病的常规实验室诊断
![病毒病的常规实验室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3e24ee481c758f5f61f6740.png)
胞现象也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故在病毒鉴定,特别是对
某些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常用红细胞吸附和吸附抑制试验 进行快速鉴定。
2.4 补体结合试验(CFT)
原理:CFT是根据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固定补体的特 性,用一定量的补体与致敏红细胞来检测抗原、抗体间有无特 异性结合的一类实验。 参与本实验的五种成分分为两个系统 ①待检系统:已知抗原(或抗体)和待检 抗体(或抗原细胞代谢的测定
病毒间的干扰现象
抗原的测定
电子显微镜观察
1.5 病毒感染力的测定—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 (TCID50)
Reed-Muench
内插法
Karber法
细胞病变孔:50%以上细胞发生病变才可算为细胞病变孔。
病毒种类 狂犬病病毒 接种途径 卵黄囊 ++ 绒毛尿囊膜 ++ 尿囊腔 养膜腔 脑内 +++ 病变 特征 鸡胚死亡 备注
流感病毒
新城疫病毒 痘病毒 蓝舍病病毒 传支 法氏囊 鹅细小
++++
++++ +++ +++ +++ ++ +++++ ++ ++++ ++++
2.9 单扩溶血试验
是在琼脂单扩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为被动溶血技术,主要用于流感 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体的测定。 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与同种抗体结合,再加上补体的作用,就会使 红细胞溶血,由于糠油抗体血清的稀释度与溶血圈直径或面积的大小成直 线关系,所以可对血清抗体进行定量测定。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合理运用PPT课件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合理运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cb231dec3a87c24128c45a.png)
EB病毒持续感染示意图
• 原发感染后, EBV 在人体B淋巴细胞建 立潜伏感染,只表 达潜伏抗原,受感 染者成为终生病毒 携带者
• EBV健康携带者咽 部不定时排毒
• 在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和某些因素触发 下 , 潜 伏 的 EBV 可 以被再激活,引起 病毒复制及临床症 状
Rev. Med. Virol. 2008; 18: 305–319
在罕见的病例中抗CA 抗体(IgM)会持续阳 性
20-30% 的EBV新近感染 抗 EA抗体(IgG)阴 性
抗EBNA抗体(IgG)阴 性
14
实验室指标四:EBV病毒核酸检测
• Real-time PCR是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量的方法,可以指导治 疗和判断疗效,如PTLD/EBV-HLH/CAEBV等
• 人群感染率高,终身潜伏感染, 具有感染-潜伏-活化的特性
• 肿瘤相关病毒,每年EBV相关 肿瘤死亡病例达15-20万
• 与很多疾病相关,几乎可引起 所有脏器和组织的相关疾病
• 细胞免疫非常重要
Khan G et al.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2014, 9:38.
6
临床实践诊断EBV感染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 是否感染EBV? • EBV感染的时相? • 是否EBV活动性感染? • 组织或器官中EBV感染的细胞定位如何?
7
EBV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 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50%(学龄以上儿童)
• 嗜异凝集抗体 • 异型淋巴细胞
非特异 性指标
• EBV特异性抗体
• 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核酸 • EBERs原位杂交实验:EBV感染受累的组织学证据
特异性 指标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dcb2c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2.png)
2.保湿送检
• 50%甘油盐水保存送检 • 病毒转运培养基(virus transport medium ,VTM)
含0.5%明胶或牛血清白蛋白的Hank’s液
3.无菌送检
• 抑制细菌生长 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 • 抑制真菌生长 2.5μg/ml二性霉素B 或40 μg/ml制霉
细胞变圆、融合、肿胀、细胞空 泡、核浓缩、形成嗜酸性或嗜碱 性包涵体等。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出现CPE
3.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当两种不同的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 其中一种病毒可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增殖,称为 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也可被相应特异性抗体抑制,称为干 扰抑制现象
绒毛尿囊膜表现有痘病毒的特异性损伤
优点 鸡胚来源充足,操作简便,有多种接种途径 病毒增殖快,可收获大量病毒
鸡胚本身是无菌的,对接种的病毒不产生抗 体
缺点
易感病毒少,目前主要用于流感病毒、腮腺 炎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类病毒的分离培养。
某些病毒在鸡胚内传代后,其毒力下降
3. 动物接种
常用动物 小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猴等。 不同病毒对动物的敏感性不同,根据病毒种类
一般比细菌强,耐甘油,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不 敏感,干扰素可抑制病毒复制。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 病毒分离培养 ✓ 显微镜检查 ✓ 抗原检测 ✓ 核酸检测
血清学诊断
✓ 抗体检测 IgM、IgG
一、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
(一)标本采集
➢ 采集时间:尽早采集(越早越好) ➢ 标本种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可能感染的病毒类
醚作用后,失去感染性 4. 耐酸试验 肠道病毒耐酸,在pH3的环境下稳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30af31b4daa58da0114a37.png)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 6
(三)按病原体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
7
三、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一般实验检测 WBC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CRP)
血清降钙素原(PCT)
器官功能改变的检测
.
8
(二)病原学实验诊断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明确感染病原体 指导治疗,预防,判断预后
.
9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常用病原学检测
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
51
第三节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
52
一、血流感染
(一)引起血流感染常见微生物与常见疾病
常见微生物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肠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 伯菌、沙门菌
真菌:
病毒:HBV、HCV
血流感染常见疾病
细菌: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真菌:真菌血症
.
47
2. 外毒素的测定
(1)体内毒力试验
若先给动物注射抗毒素,然后再注射外毒素,则动物
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被相应抗毒素中和, 不产生中毒症状。
.
48
(2)体外毒力试验
以细菌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血清为抗体与被检细菌外毒素(抗 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外毒素,从而鉴定细菌是否产生 该种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的Elek平板毒力测定 (3) 免疫学方法:如ELISA法
PNA-FISH PCR
Serological detection
Direc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First report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b6d7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2.png)
ABCD
诊断方法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实验 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治疗原则
病毒性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同时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真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概述
真菌性感染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诊断方法
通过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 测等实验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通过实验室检测,还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疫苗接种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数 据支持。
05 新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 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
局限性
通过分析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快速准 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为临床诊断 提供有力支持。
基因测序技术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 员操作,且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目 前尚未普及。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这些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 播,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流行病学是研究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 疾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3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法, 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方案。
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实验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中也具 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可以
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98d4787ce2f0066f53322eb.png)
(2) 组织培养的类型
A 器官培养:如气管、肠段。器官保存了原功
能,用于分离某些有器官特异性的病毒。
B 组织块培养:如肝组织块培养肝炎病毒。
C 细胞培养(单层细胞培养):现广泛使用的
组织培养技术。 医学ppt
14
(3)细胞培养的种类和方法
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性和传代次数的不 同可分为三类:
1. 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离体的新鲜组织或器官,机械处理
胰蛋白
洗涤
吹打
酶消化
加入营养液
单个细胞悬液
1-3次
细胞计数 、调整细胞浓度
分装在培养
生长
瓶内培养 形成单层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医学ppt
15
胰酶消化 转种新的培养瓶
形成单层
细胞,称为次代细胞培养
2. 二倍体细胞株
原代细胞多次连续传代后仍保持二倍体染 色体特性(即含23对染色体),称之为二倍体 细胞。传代细胞寿命一般为40~50代,大多数 为成纤维细胞,如人胚肺细胞。广泛用于病毒分 离和疫苗制备。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张德纯 教授 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医学ppt
1
病毒(Virus)是结构最简单、体积 最小的微生物。病毒感染十分常见,约 70%~80%的传染病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迄今已证实500多种病毒对人有致病性, 其中不少病毒危害极大,如最近流行的 SARS病毒。因此尽快获得病毒的实验诊 断,对控制病毒的传播、疾病的诊断和 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8~10ml运送液立即送检。
(5) 含漱液 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让患者含漱几
次取得,与运送液等量混合。
医学ppt
9
(6) 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的拭子采 取咽喉部表面,置运送液中,注意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2c88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6.png)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ea80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c.png)
➢ 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检 测(鉴别诊断)
➢ 疾病或治疗反应的监测
➢ 局部与全身性感染 ➢ 脓毒症的诊断和监测 ➢ 新生儿脓毒症的检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仪器和试剂
• BET-24A细菌内 毒素分析仪
• MB-80微生物快 速动态监测系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国外把 PCT作为最敏感的感染标志。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降钙素原 PCT : 分子结构
血清降钙素(CT)的前 肽物质
分子量:14.5 kDa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的糖蛋白质 无激素活性
11号染色体上
的单拷贝基因
转录
降钙素原前体内源多肽酶
甲状腺滤泡细胞
降钙素原 PCT
正常情况下
分解
降
细胞内特殊 钙
蛋白酶
素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随着患者对抗生素治 疗的响应,引起了 PCT血中浓度水平的 典型变化过程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 (2023)PPT课件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 (2023)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6635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9.png)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提高诊断意识和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和治疗。
加强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减少医源性传播风险;同时开 展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要点一
中和试验
通过检测血清中能够中和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判断感染 及免疫状况。
要点二
伪病毒中和试验
利用伪病毒系统进行中和抗体检测,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和 准确性。
免疫球蛋白M (IgM) 和G (IgG) 检测
IgM检测
感染后早期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早期诊 断。
VS
IgG检测
感染后较长时间出现的抗体,可用于病程 监测和预后评估。
06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要求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01
适用于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诊断和研究,确保实验室
内负压环境,有效隔离病原体。
实验室分区
02 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间应有明显的
标识,并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实验室门禁管理
03
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实行门禁卡和实验室负责人审批
抗病毒药物缺乏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患者治疗选择有限,病情易恶化。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
尽管已有多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尚未有疫苗获批用于预防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形 势严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诊断技术创新
随着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实 现更快速、更灵敏、更特异 的诊断方法,提高人呼吸道 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课件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d249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0.png)
定义
分类
可传染性与易感性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
传染病可以根据病原体类型、传
传染病的传播与人的免疫系统和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和
身体抵抗力密切相关。
归类。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评估
实验室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
使用实验室方法,如血液、尿
通过调查患者的接触史和行为,
1
微观世界的入侵者
病毒是一类微生物,依赖寄生于其他生命体内,并以它们的细胞和营养为生存条件。
2
传播途径多样
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等多种途径传播给宿主,并引起传染病。
3
疫苗的重要性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是制定有效疫苗和预防措施的基础,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
播。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
道样品,可以检测到呼吸道
染特定的病原体。
病毒。
传染病的病原体。
临床表现与体征
临床症状
皮疹和麻疹
体征检查
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包括发热、
某些传染病可以导致皮肤上的麻
通过听诊、触诊和观察,医生可
咳嗽、乏力等,不同的传染病可
疹、水疱或红斑等不同的皮疹。
以发现一些特定的体征,如肺部
能有不同的表现。
啰音、肿胀或淋巴结肿大。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个人卫生
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措
施。
2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
环境卫生
保持住宅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妥善处理废弃物,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动物微生物3.4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动物微生物3.4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208537a336c1eb91a375db6.png)
项目三病毒任务五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病毒的一般诊断程序(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用于分离病毒的标本应含有足够量的活病毒,因此必须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以及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来选择所需要采集标本的种类、确定最适采集时间和标本处理的方法。
标本采集必须无菌操作,如有细菌污染,可通过加抗菌素、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处理。
由于大多数病毒对热不稳定,所以标本经处理后一般应立即接种。
若需要运送或保存,数小时内可置于50%中性甘油内4℃保存,对需较长时间冻存的标本最好置于-20℃以下或干冰保存。
以感染病毒的动物病料采集为例,一般说来,应从病畜体内存在病毒最多的器官或组织采取病料。
例如上呼吸道疾病取鼻分泌物,脑炎取脑组织,痘症取患部皮肤。
采集病料的时间,以症状刚出现时为佳。
检查抗体时,则采取一个病畜的初期和恢复期的血清,以了解抗体滴度的变化。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与细菌不同,病毒是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因此分离培养病毒应采用寄主接种法、鸡胚培养法或细胞培养法,而且还必须根据不同病毒的要求进行选择,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寄主接种法分离的标本接种于实验寄主的种类和接种途径主要取决于病毒寄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同时还应考虑操作、培养及结果判定的简便。
噬菌体标本可接种于生长在培养液或培养基平板中的细菌培养物。
植物病毒标本可接种于敏感植物叶片,产生坏死斑或枯斑。
动物病毒标本可接种于敏感动物的特定部位,嗜神经病毒接种于动物脑内,嗜呼吸道病毒接种于动物鼻腔。
常用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地鼠、家兔和猴子等。
在兽医病毒学实践中,还常用本动物进行实验感染试验。
例如,应用健康马驹作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接种试验;应用健康猪、鸡分别作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接种试验等等。
接种病毒后,隔离饲养,每日观察动物发病情况,根据动物出现的症状,初步确定是否有病毒增殖。
2、鸡胚培养法不同的病毒可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不同的接种途径,如痘病毒接种于10~12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鸡新城疫病毒宜接种在10d尿囊腔和羊膜腔内,虫媒病毒宜接种于5d卵黄囊,继续培养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12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表现
(1)细胞代谢作用改变(培养液颜色变化) 正常细胞代谢: 培养液由红变黄 病毒增殖,抑制细胞代谢:培养液颜色不变或更红
学习交流PPT
13
(2)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使宿主的形态发 生不同程度改变,这种由病毒增殖引起 的细胞形态变化,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3
(二)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1.低温送检
• 4℃可保存数小时 •-70℃可长期保存 • -10 ~ -20℃下病毒易灭活,不可用于保存病毒标本 • 对冷冻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2.保湿送检
–50%甘油盐水保存送检 – 病毒转运培养基(virus transport medium ,VTM)含0.5%明胶或
组织培养的类型
(1)组织块培养
(2)器官培养 人胚气管-呼吸道病毒;人胚肠-肠道病毒
(3)细胞培养 最常用
• 原代和次代细Βιβλιοθήκη 培养 • 二倍体细胞培养 • 传代细胞培养
学习交流PPT
7
原代和次代培养细胞
动物新鲜组织(人胚肾等)→胰酶消化→营养液培养→单 层细胞(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胰酶消化→转种培养(次代培养细胞) 对病毒敏感,但制备费时费力,只能传2~3代。 • 二倍体细胞株 原代细胞反复传代(50~70代)仍保持二 倍体染色体特性。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的首选细胞株。 • 传代细胞系 来源于肿瘤细胞或突变的二倍体细胞,能在体 外无限增殖。增殖快,不易衰老,易于传代保存。常用于 病毒的分离鉴定,但不能用于制备疫苗。
• 细胞变圆、融合、肿胀、细胞空泡、核 浓缩、形成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等。
•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出现CPE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3)空斑现象
• 空斑(plaque)是指在单层细胞中,由活细胞包围的由病 毒感染引起的死细胞的区域。一个空斑由一个病毒颗粒感 染 所致,利用空斑可纯化病毒。
如果在培养瓶中加入相应 的血凝素抗血清,则不出现红 细胞吸附现象,即红细胞吸附 抑制试验阳性
学习交流PPT
18
(6)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含有血凝素的病毒能吸附一定种类的哺乳动物或禽类的 红细胞,使红细胞凝集。该现象可被相应的血凝素抗体抑制, 称为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分型。
学习交流PPT
19
病毒的理化性质测定
接种途径 按病毒侵袭部位选择相应的接种途径: • 乙型脑炎病毒及狂犬病毒 小鼠脑内接种 • 柯萨奇病毒 乳鼠腹腔接种 • 乙肝病毒 黑猩猩静脉注射 • 流感病毒 鼻腔滴种 用途
• 分离鉴定病毒,制备疫苗,制备抗血清
学习交流PPT
11
(三)病毒的鉴定
病毒的初步鉴定 • 动物感染范围及潜伏期 • 对鸡胚的敏感性 • 在细胞培养中的表现 • 理化性质的测定 最后鉴定 • 血清学鉴定: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
牛血清白蛋白的Hank’s液
3.无菌送检
• 抑制细菌生长 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 • 抑制真菌生长 2.5μg/ml二性霉素B 或40 μg/ml制霉菌素
学习交流PPT
4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分离和鉴定的一般程序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后接种
动物接种
组织培养
鸡胚接种
观察发病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病理检查
1. 活病毒 2. 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
学习交流PPT
23
中和试验的常用方法: • 固定V.,稀释血清,测定抗体效价 (常用) • 固定血清,稀释V.,求中和指数 中和试验的优缺点 • 特异,敏感,既可检测抗体,也可测定抗原(定属、定型)。 • 既可用细胞培养做,也可用动物或鸡胚接种,以细胞最常用。 • 检测IgG,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常用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学习交流PPT
20
病毒的血清学鉴定
•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
学习交流PPT
21
三、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单份血清IgM测定 早期诊断 双份血清IgG测定 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
学习交流PPT
22
病毒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
(一)中和试验
原理 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后,能够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V.+Ab → 失去感染易感细胞的能力 一定量抗体可中和一定量病毒。 中和试验的必要条件:
CPE EM
包涵体
空斑试验
红细胞吸附
中和试验
卵黄囊膜 尿囊液 羊膜腔液 绒毛尿囊膜
观察囊膜病变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学习交流PPT
5
(二)病毒的分离
• 组织培养 • 鸡胚培养 • 动物接种
学习交流PPT
6
1.组织培养
将人或动物离体的活组织或分散的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控制的 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的一种技术。
• 不同种类病毒形成 的空斑大小和形状不同,可用于鉴定病 毒。
学习交流PPT
16
(4) 干扰现象
当两种不同的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 病毒可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增殖,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学习交流PPT
17
(5)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
受感染的宿主细胞膜含病 毒抗原(血凝素),可吸附鸡、 豚鼠或猴红细胞
主要用于新发现病毒的鉴定 (1)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电镜直接观察 (2)核酸类型
5-溴-2-脱氧尿苷(BUDR)能抑制DNA复制,而不抑制 RNA病毒。 (3)乙醚敏感试验
有包膜病毒对乙醚敏感,经乙醚作用后,失去感染性 (4)耐酸试验
肠道病毒耐酸,在pH3的环境下稳定,鼻病毒不耐酸, 在pH3的环境下被灭活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学习交流PPT
1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病毒分离培养 ➢显微镜检查 ➢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血清学诊断
➢ 抗体检测 IgM、IgG
学习交流PPT
2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标本采集
➢采集时间:尽早采集(越早越好) ➢标本种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可能感染的病毒类型选择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8
2. 鸡胚培养
常用于粘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类病毒的分离培养
接种途径及方法
38~39℃
新鲜受精卵 7~13d
接种病毒
卵黄囊接种 羊膜腔接种 尿囊腔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学习交流PPT
9
绒毛尿囊膜表现有痘病毒的特异性损伤
学习交流PPT
10
3. 动物接种
常用动物 小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猴等。不同病对 动物的敏感性不同,根据病毒种类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