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ppt
宏观经济分析(PPT24页)
7-7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7-7-1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 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因素 参考教材:P43 ——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投资 参考教材:P48
7-7-2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 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1月上 午9时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1 1.2309: 17November 23,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月2 3日星 期一9时 17分39 秒09:1 7:3923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9 时17分 39秒上 午9时1 7分09: 17:3920 .11.23
2005040604:2004年12月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7-6-4 利率
利率是指借贷期内利息额与所贷本金额的比率。市 场化的利率波动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 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因为资金供不应求,所 以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会随 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当前市价>内在价值 (价值高估) 当前市价<内在价值 (价值低估)
(当前应)卖出 (当前应)买入
7-2 理论前提
内在价值假设 任何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投资者所有预期收益流量的现值
真值逼近假设 任何较大的价格偏差都会被市场纠正,即价值在考察期被低 估的金融资产,其未来价格会有较大幅度上升,反之亦反
宏观经济分析PPT模板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
3
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
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
与经济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各种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
任务
第 15 页
中国自加入WTO之后,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尽管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证券 市场相对独立,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 剧烈动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证券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宏观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作的政策规定。
(3) 公开市场业务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
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 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任务
第 14 页
(二)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紧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
任务
第9 页
(五)汇率和国际收支变动
2.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贸 易、非贸易及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的货币支 付,它是一国对外全部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国 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 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资本项目则集 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状况,反映着一国利 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当一国国际收支 恶化时,一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水平将下降;反之 ,证券市场价格水平将可能上涨。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PPT课件
2、央行数据 央行2011年6月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 融运行报告》,截至2010年年末,平台贷款规 模的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 3、银监会数据 银监会2011年调查显示,地方债务的规模 约为9.1万亿元。 4、穆迪认为,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大约在十万亿左右,加上相应的或有负债,我 国地方债规模大约在14万亿左右。
西方经济学第1章 18
第二节 地方债
1、审计署2011年6月审计地方债: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 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 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 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 16695.66亿元,占15.58%。其中,可以看出, 政府负有偿还或者担保责任占84.42%,比例 非常的高。其中,银行贷款84679.99亿元。
基本概念:
1、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
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
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分为制造业PMI和非
制造业PMI。我国制造业PMI主要分为生产量、新
订单、就业、供应商配送和库存五个指标。
3、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
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
西方经济学第1章 10
我国CPI走势
西方经济学第1章 11
GDP增速
西方经济学第1章 12
2010年和2011年我国经济的主要主题是控 制通货膨胀,尤其是2011年我国把控制通货膨 胀作为一个主要的和关键的环节进行管理。但 是通过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以 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进行,政策调控的效 果也显现出来。第一,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 CPI自2011年7月份达到三年峰值6.5%以来,已 经连续4个月下降,2011年11月份为4.2%,从 数据来看可以说对于CPI的调控效果已经显现, 但是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从2010年第 一季度连续增速出现7个季度的下滑,2011年第 三季度的增速为9.4%。
第六章 宏观经济预警系统
M t Tt Ct Ct Tt Tt
第三节
景气指数系统
• 一、概述: • 1、概念:是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指标体 系。处于扩张,称景气;处于收缩,称不 景气。是测定经济运行状况的一套指标体 系,用以指示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 • 2、依据:经济变量的波动。 • 3、特点:经济变量具有传递和扩散特征。
• t(4) t(5)萧条时期;
二)实际周期:
• 一般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大部分采用 月度和季度时间间隔,有四种因素合成: • 第一种:趋势性因素,T; • 第二种:季节性变动因素,S; • 第三种:周期性因素,C; • 第四种:偶然性因素,I;
二、直接法
Y ti CI ti Yti)i (
3、从企业环境约束角度选择先行 指标
• • • • • 1)能源方面。 2)主要原材料方面。 3)货物运输方面。 4)商业方面。 5)金融方面。
二、用先期指标法进行预测的 局限性
• 1、可预测行情的转折点,但至多只能指示未 来变动方向,对变化幅度难以揭示。 • 2、只是时态上的领先,只能成为行情上升或 下降的先兆,并不一定就是经济周期变动的信 号。还有许多非周期性的变化。 • 3、个别先期指标波动频繁,甚至会发生偏离, 使观察分析产生困难;另外,用何中办法编制 指数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分析所带来的任意性。
• 分子是第T年I月的经济变量数值; • 分母是第T-1年I月的经济变量值。
2、直接法的使用条件:
• 1)有较长的时间序列; • 2)序列趋势平稳无波动; • 3)时间序列基本符合指数增长。
三、剩余法:
• 又称残余法。假定时间序列分解为长期趋 势、季节变动、周期性波动和不规则变动 四部分。逐步去掉趋势、季节、不规则变 动因子,最后得出周期值以供研究。 • 两种类型: • 加法模型:Y=T+C+S+I • 乘法模型:Y=T*C*S*I
《宏观经济》课件
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持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是保持经济稳定,避免经 济波动对社会发展造成负 面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 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 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平衡供需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节总 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供求 关系,保持市场稳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非关税壁垒
指除关税以外的其他限制进口的措 施,如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壁 垒等。
05
宏观经济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两 大调控工具,二者的协调配合对于稳 定经济、促进增长至关重要。
在经济衰退时,财政政策应加大支出 ,增加公共投资和福利支出,而货币 政策应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消费。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征
总结词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详细描述
在扩张阶段,经济增长加速,企业盈利增加 ,消费者信心高涨;在高峰阶段,经济增长 达到顶峰,但物价开始上涨,通货膨胀压力 加大;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 利下滑,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在 谷底阶段,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政府和 央行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复苏。
在经济过热时,财政政策应适当收紧 ,控制支出和减税,而货币政策应提 高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需要综合 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国 际收支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政策组 合。
失业与就业问题
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的 重要挑战之一,政府需要采取
措施促进就业、减少失业。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发展 服务业、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 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保障失业人员的基
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落后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上个世纪 三十年代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的机制。在完 善的自我调节和平衡机制作用下,社会经济出现失衡能够通过供求和 价格机制自动矫正,无需政府干预与调节。
具体来说,人类的谋生活动之所以要对生产与消费活动进 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取尽可能 多的生存资料,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生存或改善生存状态。人类要生 存或改善生存状态,就必须获取特定的物质资料与服务。 而这些物质资料与服务必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创造出 来。
20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所谓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持有现金的习惯。 凯恩斯认为,人们喜欢持有现金主要出于三大基本动机,即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和投资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是指居民和厂商为进行现期交易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谨慎动机是指居民和厂商以备不测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而投资动机则是指居民和厂商为及时抓住投资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流动性偏好容易导致社会投资需求不足。 这是因为,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会造成利率刚性,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人类的资源投入与使用进行必 要的管理。
人类谋生活动管理的实质是合理配置与使用社会经济资源。 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小的资源 耗费获得最大化的效用。
8
一、经济的含义
资源投入管理是对人类谋生活动的过程要求,而谋求高投 入产出率则是人类谋生活动的目标。前者是手段,后者是 目的。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PPT课件
01
02
03
04
建立过程
简述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理 论依据、假设条件、数学表达
等。
模型选择
说明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 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
参数估计
介绍参数的估计方法、估计过 程和结果。
模型应用
阐述模型在政策分析、预测等 方面的应用。
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静态模型
描述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状态,不考虑时 间变化。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政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间经济 合作。
未来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应对策略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 化;深化国内改革,释放发展潜力;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 展机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国 内市场空间广阔等。
03 宏观经济模型分析
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构成
01
02
03
经济变量
模型中包含的宏观经济变 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失 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经济关系
描述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 互关系,如因果关系、相 关关系等。
参数与变量
模型中使用的参数和需要 估计的变量,以及它们的 经济含义和作用。
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动态模型
考虑时间变化和经济变量的相互影响,模拟 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
计量经济模型
基于历史数据,通过统计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预测未来经济走势。
结构模型
根据经济理论和假设,构建各经济变量之间 的结构关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预测、监测
(三)模拟、测定和评估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的实施 效果 宏观经济调控和国家政策是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 因素,而这种影响效果反过来也是评估宏观经济调控 和国家政策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宏观经济调控措施 和政策的可靠性,要在它们出台前对其实施过程和可 能发生的广泛影响进行模拟,选择效果好、负作用小 的方案;在某些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和政策出台后,要 紧密跟踪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及时反 馈信息,研究补充和配套办法,克服阻力,消除隐患;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还要定期地、全面地总结和评估 宏观经济调控和国家政策的实际效果。
经济统计不能代替经济监测,尽管二者 有相通之处。对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中各 指标的历史数据和现状量测结果进行科 学分析,借以对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作出 判断,尤其是对经济波动的转折点和幅 度作出预测,就是经济预警。从一定意 义上讲,这是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警报 器。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设计的基础
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工作任务就是政策设计, 包括制定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力度和出台时 机。而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来源于对宏观 经济形势和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后者正是宏 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建立宏观经济监 测预警系统是调控政策设计的基础,关于这一 点,在对监测预警系统有了了解之后就一目了 然了。另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设计者经常面 临多方案选择,选择的依据应该是方案实施后 带来的结果,在这里,宏观经济模型就大有用 武之地。
第三节 宏观经济监测
所谓宏观经济监测,是指国家或政府对 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过程进行监督、 测定、计量、分析和评估,它是宏观经 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测定、计量和分析国民经济系统总量指标 的运行轨迹和状态,研究实际运行与理想轨道 和期望状态的偏差及其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在 总体上把握国民经济运动的情况,为控制经济 运行提出调节措施。 2.监测和评估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 及其效果,督促各部门、各地区在制度和法律 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恰当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 并能相互配合,为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协调调控 措施,分析和测定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开展宏观调控和体制变革的利弊得失。
《宏观经济分析讲》课件
06
未来经济展望
技术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细描述
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提高 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创新技术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 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
总结词
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详细描述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物价指数则是衡量 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数值,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 价指数(PPI)。
失业率
总结词
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冷暖。
详细描述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活 动的冷暖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过高或过低的失业率都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的层次
包括总体经济活动和个体经济活动。总体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 体的活动,而个体经济活动是指单个企业、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活动。
03
宏观经济的度量
宏观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度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
、物价水平、就业率、国际收支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
动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收支平衡
总结词
反映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总体状况。
详细描述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它包括了该国的出口、进口 、投资收入、对外援助等经济活动,是衡量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指标。
202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ppt模板全新
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情况,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 理充裕。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金融 环境。
推动金融市发展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影响及应对措施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波动会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和收益, 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
加强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控 机制,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和政策风险,保障企业安 全运营。
07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报告主要内容
分析了2024年宏观经济 形势,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就业率、物价水平等重 要指标。
介绍了政府采取的一系列 应对措施,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
ABCD
探讨了当前经济面临的挑 战,如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
评估了这些措施的效果及 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01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预计2024年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 长。
02
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和防范风险。
03
未来几年,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将继续蓬勃发展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日本经济
复苏乏力,通缩压力持续,货 币政策宽松。
中国经济
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深入 推进,政策环境稳定。
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全球贸易增速放缓。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资本流动更加复杂。
国际投资环境不稳定,跨 国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加强 ,多边主义受到重视。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统计分析 共41页
7
划分先行、同步、滞后指标的标准
• 1.各个特殊循环的峰值比基准循环的峰值先行至少在3个月以上, 且这种先行关系比较稳定,不规则现象较少;
• 2.特殊循环与基准循环接近一一对应,且在最近的连续3次循环 运行中,至少有两次特殊循环的峰值保持先行,且先行时间在3 个月以上;
首先,"绿灯"区居中原则。"绿灯"区属常态区域,其落 点概率应在40%-60%之间。我们选定50% 。
其次,"红灯"区和"蓝灯"区属于极端区,经济含义为"过 热"和"过冷",概率一般定为10%左右。我们定"红灯"区和" 蓝灯"区的区域落点概率各为10%。
最后,"黄灯"区和"浅蓝灯"区为相对稳定区,即为可控区 域,表示经济的"偏热"和"偏冷",落点概率应比极端区为大, 我们确定这个区域的落点概率分别为15%。
历史综合指数composit index
• (1)求单个指标的对称变化率Ci(tC )i(t:)200 X Xii((tt)) X Xii((tt--1 1)) • 2)对Ci(t)进行标准化处理 • • (3)求标准化变化率的加权平均数R(t)
• (4) 标准化和累积指数
• (5)把标准化平均变化率V(t) 累积成初始指数
I(t
)I(t1)
200V(t) 20-0V(t)
综合指数
• (1)求单个指标的对称变化率 • (2)对Ci(t)进行标准化处理 • (3)求标准化变化率的加权平均数R(t) • (4) 标准化和累积指数 • (5)把标准化平均变化率V(t) 累积成初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济学的性经济资源优化配臵的科学。 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人类解决资源稀缺与需求无限性矛 盾的产物,是在研究经济资源的最优配臵过程中形成与发 展起来的。 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解释或解决经济问 题。例如, 为了解释与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病,马克思创立 自己的经济学说;、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p60,经济科学出 版社,1992年出版。
一、经济的含义
其四是指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经济、农业经 济、国民经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等,就是指人类 在不同领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们认为,经济的本质含义,是指人类的谋生活动或者说是人类的资 源配置活动。人类的谋生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行为。 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是资源利用的节约与节省,即以尽可能少的 资源投入或耗费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或效用。 人类在其谋生活动中,之所以必须谋求资源利用的节省或节约,主要 原因在于,人类的谋生活动始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即人类需求 的无限性与能够满足人类需求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尽管微观经济学的诞生时间较早,但是宏观经济学一直到1936年才正 式产生(以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为标志)。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落后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上个世纪 三十年代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的机制。在完 善的自我调节和平衡机制作用下,社会经济出现失衡能够通过供求和 价格机制自动矫正,无需政府干预与调节。 我们知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货币表现,而供求关系则是资源配臵状 态的市场反映。某类商品供大于求,表明社会经济资源在该种商品生 产上配臵过度。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则表明社会经济资源在该种商品 的生产上配臵不足。
二.经济学
为了解释与解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说; 为了防止经济波动与经济危机形成了阿尔文· 汉森的补偿性财政政策理 论; 为了解释与解决合理经济增长问题形成了詹姆斯· 托宾和约翰· 海勒的 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理论; 为了解释与解决经济滞胀,形成了现代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 供应经济学; 为了准确描述、度量与预测经济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经济学家们创 立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为了研究制度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影响,形成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 新制度经济学等等。
一、经济的含义
其三,是指节约和节省。即“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取得所 希望达到的目的的原理或方法”[1]。 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小吃、经济实惠、外在经济等,都 是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浪费与外在不经济,则是说花费大、收 获少的意思。或者说,没有收获却遭受了损失(如某些外 在不经济的受害者),或者说是成本高昂和收获甚微。
一、经济的含义
资源投入管理是对人类谋生活动的过程要求,而谋求高投 入产出率则是人类谋生活动的目标。前者是手段,后者是 目的。 具体来说,人类的谋生活动之所以要对生产与消费活动进 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取尽可能 多的生存资料,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生存或改善生存状态。人类要生 存或改善生存状态,就必须获取特定的物质资料与服务。 而这些物质资料与服务必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创造出 来。 由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是有 限性的,从而人类实现需求满足的最大化就必须从三个方 面入手:一是物尽其利,二是人尽其能,三是物尽其用。
一、经济的含义
其次,经济一词是指是社会经济管理。在中国古代汉 语中,经济一词的含义是“经世济民”。 所谓“经”,是指“经营”或“管理”; 所谓“世”,是指社会; 所谓“济”,具有帮助或救济的含义; 而“民”,则是指老百姓或民众。 将上述四个字的具体含义结合起来理解,所谓“经世 济民”,是指通过精心经营或管理社会与国家,使老 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显而易见,中国古汉语中的经济,基本含义是宏观经 济管理,所强调的是宏观经济资源的合理配臵。
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包明华
第一讲:经济与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经济,什么叫经 济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一、经济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经济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以下 四种解释: 首先,经济一词较早的含义是家政管理。在西方, “经济”一词最早产生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 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特别是指家庭收入的供应 和管理” 早期人们之所以将经济定位于“家政管理”,可能与 人类早期的生产方式有关。 人类早期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家庭在从事经济活 动时,不仅需要科学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 而且需要合理安排劳动成果的消费与使用。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所谓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持有现金的习惯。 凯恩斯认为,人们喜欢持有现金主要出于三大基本动机,即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和投资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是指居民和厂商为进行现期交易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谨慎动机是指居民和厂商以备不测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而投资动机则是指居民和厂商为及时抓住投资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流动性偏好容易导致社会投资需求不足。 这是因为,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会造成利率刚性,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的作用下,一旦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社会投资就会不再增加, 而投资停滞则会导致社会投资需求不足。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部分质变的产物。由于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本质变化。具体来说, 资 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垄断发展阶段。垄断的出现,破坏了供求和价格 调节机制,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丧失了自我调节与自动平衡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一旦失衡,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就无法自动 恢复均衡。 因此,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失衡及其政府经济干预的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经济的含义
所谓物尽其利,是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够创造人类生存资料 的物质资源。实际上,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断扩大资源利 用的广度。即不断变无用的资源为有用资源,不断扩大可利用资源的 数量与种类;二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即尽可能挖掘现有可用 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所谓人尽其力,是指在人类谋生活动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企 业能否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制度,二是人才 。要做到 人尽其力,关键是构筑一个能吸引人才、并能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 制度与机制。 所谓物尽其用,主要包括两层含意:一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 的生存资料;二是合理分配与使用已获得的生存资料,以尽可能少的 消费资料获得尽可能大的满足或效用。
二.经济学
总之,经济学的本质是致用之学,它不仅必须解释重大经济问题,而 且应当提供解决经济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不能解释或解决经济问题的 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至少不是现代经济学。 经济学对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揭示与利用经济规 律来实现的。 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所谓认识经济世界,主要是指揭示经济规律; 所谓改造世界,主要是指利用经济规律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臵。 揭示经济(或资源优化配臵)规律的经济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 理论经济学; 而研究利用经济(或优化资源配臵)规律技术与方法的经济学,则统 称为应用经济学。
二、经济学
不同的经济领域和经济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规律。不同的经济规 律需要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加以合理利用。 经济学的技术应用功能主要是由管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模拟 与实验经济学、经济预测学、经济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工程经济学、 投资估价学、财务管理学、以及应用经济软件等应用经济学来实现的。 从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微观经济学形成在先,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在 后;先有数理经济学的发展,然后才有计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 学的兴起。
二.经济学的性质
概括地说,经济学主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 一是度量与识别功能,即计量与识别经济资源配臵状态、发展趋势、 以及优劣程度的功能。如度量与识别经济是否过热、是否存在通货紧 缩、是否存在经营或市场风险,以及运用特定指标判别宏观经济运行 质量等等; 二是揭示与描述功能,即揭示与描述经济规律的功能。传统经济学主 要依靠逻辑推断来描述经济规律,现代经济学则主要通过统计、数理 和计量分析来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例如,著名的菲利 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工资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就是根据英国96 年(1861~195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线性方程[1],测算出来的。 三是应用功能。即指导经济资源优化配臵的功能。 [1] W=工资上涨率,1/un=失业率。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 (一)凯恩斯本人的经济学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本人的经济学说是一种危机经济学。凯恩斯 的经济理论是在解释和解决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过程中形成的。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大部分,即“诊断书”和“处 方”。所谓“诊断书”,是指凯恩斯对经济大危机产生原因和形成机 制的阐释;所谓“处方”,是指凯恩斯治理经济大危机的政策主张。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经济危机就是大量商品滞销积压。商品销售不出 去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去购买。人们不去购买商品是因为其支付能 力(有效需求)不足。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于三大基本经济规 律造成的。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规律为,流动性偏好、资 本边际效率下降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