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济学的性质
不同的经济领域和经济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规律。不同的经济规 律需要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加以合理利用。 经济学的技术应用功能主要是由管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模拟 与实验经济学、经济预测学、经济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工程经济学、 投资估价学、财务管理学、以及应用经济软件等应用经济学来实现的。 从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微观经济学形成在先,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在 后;先有数理经济学的发展,然后才有计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 学的兴起。

二.经济学




总之,经济学的本质是致用之学,它不仅必须解释重大经济问题,而 且应当提供解决经济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不能解释或解决经济问题的 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至少不是现代经济学。 经济学对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揭示与利用经济规 律来实现的。 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所谓认识经济世界,主要是指揭示经济规律; 所谓改造世界,主要是指利用经济规律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臵。 揭示经济(或资源优化配臵)规律的经济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 理论经济学; 而研究利用经济(或优化资源配臵)规律技术与方法的经济学,则统 称为应用经济学。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p60,经济科学出 版社,1992年出版。
一、经济的含义




其四是指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经济、农业经 济、国民经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等,就是指人类 在不同领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们认为,经济的本质含义,是指人类的谋生活动或者说是人类的资 源配置活动。人类的谋生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行为。 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是资源利用的节约与节省,即以尽可能少的 资源投入或耗费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或效用。 人类在其谋生活动中,之所以必须谋求资源利用的节省或节约,主要 原因在于,人类的谋生活动始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即人类需求 的无限性与能够满足人类需求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经济学的性质
概括地说,经济学主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 一是度量与识别功能,即计量与识别经济资源配臵状态、发展趋势、 以及优劣程度的功能。如度量与识别经济是否过热、是否存在通货紧 缩、是否存在经营或市场风险,以及运用特定指标判别宏观经济运行 质量等等; 二是揭示与描述功能,即揭示与描述经济规律的功能。传统经济学主 要依靠逻辑推断来描述经济规律,现代经济学则主要通过统计、数理 和计量分析来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例如,著名的菲利 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工资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就是根据英国96 年(1861~195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线性方程[1],测算出来的。 三是应用功能。即指导经济资源优化配臵的功能。 [1] W=工资上涨率,1/un=失业率。
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包明华
第一讲:经济与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经济,什么叫经 济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一、经济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经济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以下 四种解释: 首先,经济一词较早的含义是家政管理。在西方, “经济”一词最早产生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 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特别是指家庭收入的供应 和管理” 早期人们之所以将经济定位于“家政管理”,可能与 人类早期的生产方式有关。 人类早期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家庭在从事经济活 动时,不仅需要科学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 而且需要合理安排劳动成果的消费与使用。
一、经济的含义



其次,经济一词是指是社会经济管理。在中国古代汉 语中,经济一词的含义是“经世济民”。 所谓“经”,是指“经营”或“管理”; 所谓“世”,是指社会; 所谓“济”,具有帮助或救济的含义; 而“民”,则是指老百姓或民众。 将上述四个字的具体含义结合起来理解,所谓“经世 济民”,是指通过精心经营或管理社会与国家,使老 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显而易见,中国古汉语中的经济,基本含义是宏观经 济管理,所强调的是宏观经济资源的合理配臵。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所谓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持有现金的习惯。 凯恩斯认为,人们喜欢持有现金主要出于三大基本动机,即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和投资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是指居民和厂商为进行现期交易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谨慎动机是指居民和厂商以备不测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而投资动机则是指居民和厂商为及时抓住投资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流动性偏好容易导致社会投资需求不足。 这是因为,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会造成利率刚性,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的作用下,一旦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社会投资就会不再增加, 而投资停滞则会导致社会投资需求不足。
二.经济学






为了解释与解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说; 为了防止经济波动与经济危机形成了阿尔文· 汉森的补偿性财政政策理 论; 为了解释与解决合理经济增长问题形成了詹姆斯· 托宾和约翰· 海勒的 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理论; 为了解释与解决经济滞胀,形成了现代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 供应经济学; 为了准确描述、度量与预测经济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经济学家们创 立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为了研究制度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影响,形成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 新制度经济学等等。
一、经济的含义



合理劳动分工,有助于人尽其力和提高劳动效率; 合理消费或使用劳动成果,则是为了防止家庭生产与消费 的“中断”与“青黄不接”。 前者涉及到家庭经济资源的优化配臵,后者涉及到家庭劳 动成果的最优利用。 很明显,早期的经济含义与现代经济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差 异,不同的只是研究内容与范围比较狭窄。具体来说,早 期的经济只是研究家庭内部的经济资源优化配臵问题,而 现代经济概念则涵盖了家庭、企业、社会、以及世界范围 内的资源优化配臵。



二、经济学
不同的经济领域和经济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规律。不同的经济规 律需要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加以合理利用。 经济学的技术应用功能主要是由管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模拟 与实验经济学、经济预测学、经济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工程经济学、 投资估价学、财务管理学、以及应用经济软件等应用经济学来实现的。 从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微观经济学形成在先,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在 后;先有数理经济学的发展,然后才有计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 学的兴起。

一、经济的含义



所谓物尽其利,是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够创造人类生存资料 的物质资源。实际上,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断扩大资源利 用的广度。即不断变无用的资源为有用资源,不断扩大可利用资源的 数量与种类;二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即尽可能挖掘现有可用 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所谓人尽其力,是指在人类谋生活动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企 业能否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制度,二是人才 。要做到 人尽其力,关键是构筑一个能吸引人才、并能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 制度与机制。 所谓物尽其用,主要包括两层含意:一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 的生存资料;二是合理分配与使用已获得的生存资料,以尽可能少的 消费资料获得尽可能大的满足或效用。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部分质变的产物。由于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本质变化。具体来说, 资 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垄断发展阶段。垄断的出现,破坏了供求和价格 调节机制,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丧失了自我调节与自动平衡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一旦失衡,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就无法自动 恢复均衡。 因此,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失衡及其政府经济干预的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Leabharlann Baidu
二.经济学的性质



所谓经济学,是指研究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臵的科学。 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人类解决资源稀缺与需求无限性矛 盾的产物,是在研究经济资源的最优配臵过程中形成与发 展起来的。 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解释或解决经济问 题。例如, 为了解释与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病,马克思创立 自己的经济学说;、
一、经济的含义



一方面,人类的需要具有多种层次、并且不断发展变化、 以及具有无限性;另一方面,由于受可利用资源的数量和 种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人类所 能生产或创造的生存资料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需要不 可能完全获得满足。人类只能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去谋求 需要满足的最大化。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人类的资源投入与使用进行必 要的管理。 人类谋生活动管理的实质是合理配臵与使用社会经济资源。 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小的资源 耗费获得最大化的效用。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尽管微观经济学的诞生时间较早,但是宏观经济学一直到1936年才正 式产生(以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为标志)。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落后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上个世纪 三十年代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的机制。在完 善的自我调节和平衡机制作用下,社会经济出现失衡能够通过供求和 价格机制自动矫正,无需政府干预与调节。 我们知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货币表现,而供求关系则是资源配臵状 态的市场反映。某类商品供大于求,表明社会经济资源在该种商品生 产上配臵过度。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则表明社会经济资源在该种商品 的生产上配臵不足。
一、经济的含义




资源投入管理是对人类谋生活动的过程要求,而谋求高投 入产出率则是人类谋生活动的目标。前者是手段,后者是 目的。 具体来说,人类的谋生活动之所以要对生产与消费活动进 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取尽可能 多的生存资料,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生存或改善生存状态。人类要生 存或改善生存状态,就必须获取特定的物质资料与服务。 而这些物质资料与服务必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创造出 来。 由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是有 限性的,从而人类实现需求满足的最大化就必须从三个方 面入手:一是物尽其利,二是人尽其能,三是物尽其用。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商品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而商品供不应求则会引 致价格上涨。 一种商品价格下跌必然导致利润下降。而利润下降则会减 少社会对该种商品生产的投资。 投资下降会减少商品供给,缓和或缩小供求矛盾。并且, 供求和价格机制对经济失衡的自动调节会一直持续到社会 经济完全恢复均衡为止。反之,则亦然。
一、经济的含义

合理劳动分工,有助于人尽其力和提高劳动效率; 合理消费或使用劳动成果,则是为了防止家庭生产与消费 的“中断”与“青黄不接”。很明显,早期的经济含义与 现代经济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差异,不同的只是研究内容与 范围比较狭窄。具体来说,早期的经济只是研究家庭内部 的经济资源优化配臵问题,而现代经济概念则涵盖了家庭、 企业、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臵。
一、经济的含义



其三,是指节约和节省。即“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取得所 希望达到的目的的原理或方法”[1]。 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小吃、经济实惠、外在经济等,都 是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浪费与外在不经济,则是说花费大、收 获少的意思。或者说,没有收获却遭受了损失(如某些外 在不经济的受害者),或者说是成本高昂和收获甚微。
第二讲: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 (一)凯恩斯本人的经济学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本人的经济学说是一种危机经济学。凯恩斯 的经济理论是在解释和解决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过程中形成的。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大部分,即“诊断书”和“处 方”。所谓“诊断书”,是指凯恩斯对经济大危机产生原因和形成机 制的阐释;所谓“处方”,是指凯恩斯治理经济大危机的政策主张。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经济危机就是大量商品滞销积压。商品销售不出 去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去购买。人们不去购买商品是因为其支付能 力(有效需求)不足。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于三大基本经济规 律造成的。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规律为,流动性偏好、资 本边际效率下降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