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产业政策争论资料
第六讲产业政策理论(纲要)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六讲:产业政策理论(纲要)一、产业政策的定义及要素(一)产业政策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仍然未能就产业政策的概念达成共识。
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英国经济学者阿格拉认为,产业政策是与产业有关的一切国家的法令和政策。
日本经济学家下河边淳和管家茂指出:“产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全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
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就是计划,产业政策主要是对各国政府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干预,以通过优化结构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观点在欧美经济学界相当流行,如美国社会学家阿密塔伊·艾特伊奥利认为,产业政策就是计划,无非是采用了一个“温和的、更加悦目的名词”。
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由国家采取的补救政策。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
强调“产业政策(狭义的)的中心课题,就是针对在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市场失效’而进行的政策性干预”。
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是后进国家振兴民族经济,赶超发达国家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如日本经济学家并木信义指出,产业政策就是当一国的产业处于比其他国家落后的状态,或者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时,为加强本国产业所采取的各种政策。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就是为了加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
如美国学者查默斯·约翰逊在他主编的<产业政策争论)中写道:“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取得在全球的竞争能力而打算在国内发展和限制各种产业的有关活动的总的概括。
作为一个政策体系,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三角形的第三条边,它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补充。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政府)系统设计的有关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总和。
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争论与评述
2 0 1 3年第 3期
产 业政策研究 : 进展 、 争论与评述 ※
( J o h n s o n , 1 9 8 2 ) 。 实际上 , 在名和太郎的定义中 , 产业
业政策的分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对产业政策类 别的划分大体上经 由 2 0 世纪 8 O ~ 9 0 年代 的结构化
细分 , 逐步 向宏观式的“ 功能性” 划分调整 : 产业政策
划分 的角度逐渐从便利政策制定与实施 , 转向便利政 策分析和效果探讨 。结构化类型划分 的典 型如王慧
力导向的产业政策 , 将其定义为“ 政府和私人部 门共 同‘ 参与 ’ ( 包括获得信息 、 决策和执行 ) 不断引导企业 和产业对变化 的环境作出适应性调整 。 从而推动产业 部门向有效的均衡收敛的一类政策” . 将产业政策的主
要功能理 解为激励私人部 门通过 企业创业 活动发 现和
、
产业政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念与分类
动工 业化 。 将其 定义 为在 工业 化进 程 中一 国政 府 为 了
太郎的定义中产业政策直接参与信息的发现和传递 , 而周叔莲等则认为信息的发现和传递主要依靠市场中 的企业来 进行 , 产业政 策仅仅起激励作 用 。
从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政策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的
推动工业部 门比重的迅速提高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 政策。We i s s ( 2 0 1 1 ) 将产业政策定义为设计用来对某
差异 . 但总体而言属于结构调整范畴 , 国内早期的研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浅析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浅析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创25年来最慢的增长率。
人民币全年贬值5%,创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从当前舆论可以明确看出,国内诸多学者及投行齐“唱多”并预测中国经济即将获得稳定;而国际投行及投资基金则是“唱空”中国。
国内学者的结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八年里不绝于耳,国际投行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中国经济究竟如何?经济新常态下究竟面临怎样复杂局面?李克强政府的改革政策如何解决当前经济问题? 一、数据回顾 1、中国GDP增幅创25年新低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中国经济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高点14.2%,总体下行八年增长幅度下降超过50%,也是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持续时间最久的经济增长减速。
2、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过半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三大产业增速均下滑。
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速下滑幅度最大仅增长6%;第三产业增长8.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这是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过半。
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551590亿元,同比增长10%,创15年新低。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6%,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此前社科院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9.4万亿元,增长14.7%。
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无法起到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大幅减弱。
4、贸易进出口总值大幅下降 2015年全年,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
自2009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时隔6年后的第一次双降。
同时,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
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
二、数据透视 1、金融业增加值贡献率高 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为57500亿元,同比增速15.9%,2014年同比增速仅为10.2%。
2016年行业分析
2016年行业分析2016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竞争。
以下是对2016年主要行业的简要分析。
首先是制造业。
2016年,制造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等问题。
国内经济放缓导致需求减弱,同时,全球经济低迷也影响到了企业的出口业务。
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创新能力,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其次是互联网行业。
2016年,互联网行业继续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火热发展。
在线支付、在线教育、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然而,互联网行业也面临着监管趋严、信息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自律和风险防范。
第三是房地产行业。
201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分化的现象。
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而二三线城市部分地区房价出现下跌。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
房地产企业需要关注调控政策的变化,加强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四是金融行业。
2016年,金融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和资产质量风险的双重挑战。
经济下行导致企业融资需求减少,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资产质量问题也成为金融行业的短板,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最后是服务业。
2016年,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服务业发展迅猛。
国内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服务业也面临着服务质量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2016年各行各业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
政府也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6产业大事件
2017年第1期 中国经济报告1.铁腕去产能。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任务,2016年的去产能行动大刀阔斧。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2.宝武合并。
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对全球都产生了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自上而下的整合。
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合并后的上市公司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
3.房地产调控升级。
自2015年初开始的中国楼市小周期在2016年继续上涨。
9月以来中国对20多个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进行了新一轮“最严厉的调控”,并明确提出“房价环比不增长,逐步有回落,努力回归到合理区间”的房价控制目标。
4.网约车新规引争议。
随着交通部出台网约车新规,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公布了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
从户籍到车型,条件严格、门槛偏高,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和争议。
5.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年,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有了重要突破,中国取消了主粮玉米的托市收购,并取消了玉米的临时收储制度。
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明确界定农民集体的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经营者的经营权。
6.电力体制改革。
自2015年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半。
2016年,输配电价改革、配售电侧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进一步展开,特别是售电侧改革对整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影响巨大。
7.新兴产业接续。
中国经济增长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传统产业去产能后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短期内难以补足。
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8.电信诈骗。
2016年12月,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处罚标准。
论产业政策之争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分歧
失败 的例 子 。支持 者认 为产 业 政策 失 败 的 原 因主 要 在于 : (1)产业政 策是 关于技术创新 产业 升级 的,必然是 有风 险的 ; (2)发展 中国家容易赶超 ,好心干坏事 ,想要在一 穷二 白的基 础上去发 展和发达 国家一样 先进 的产业 。这 是发 展中 国家失 败 的普遍 原因 ;(3)发达 国家产 业政 策经 常支 、应 该退出的产业 ,但 为 了就 业 、为 了社 会稳定 的 需要继续保护 补贴 ,比如美 国 、欧洲 的农 业 政策 。反 对 者认 为失败 的原 因在于 :(1)人类认 知 能力 的限制 和激励 机 制扭 曲;(2)创新不可预见 ,人 为地制定所谓符合经 济发展规 律 的 产业政策就 不叫做创新了 ,实现 创新 的唯一途径 是经济 试验 的 自由 ,这就是分散化决 策的优点 ;(3)产业 政策本 质上是 中 央集权计 划经济体 的集 中决策 ,风 险太 大 ;负 责制 定产 业政 策政 府官员并不具有企业 家 的警 觉性 和判 断力 ;(4)激 励机 制的扭曲导致企业家和政府官员 的寻租行 为。
三 、产业政 策是非争论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分歧 (一 )产业政策定义及理论依据 两种不 同的理论 依据 基础 导致 了争 论 中对产 业 政策 定 义的不 同。 支持者 以建立在 新古 典 主义经 济学 之上 的新 结 构经 济 学理论为基础 ,其认为 ,市 场是 一个资 源配置 的机制 ,研 究 的 是在政府给定 的资源 、偏好 和技 术 的情 况 下,如 何使 资 源得 到最佳位置 。所 以产业 政策 是指 :(1)中央政 府或 是地 方政 府为促进某 种产业对 该 国或者该 地 区 的发 展 而有 意识 地采 取一些政策 的措施 。 比如 对贸 易和关 税 的保 护 、税 收优 惠 、 各种补贴 和一些 对研 发研究的补助 。(2)有些 国家 为发展某 种产业 ,通过给产业垄 断权利 ,或是 进入这 个产业 的特许 ,来 限制竞 争让这个产业获取高利润 。(3)政府 对一些 新产业 的 产 品研 发进 行采购 。以实 现快 规模化 生产 ,提高竞 争力 ,降低 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 ,政 府 的钱 是有 限 的,不 可能 支 持所 有 的基础科研 ,所 以必 须有选择地使用资源 ,这就是产业政策 。 反对派信奉 的是米 塞斯 一哈 耶克 范式 ,认 为市 场是 一 个 认知机制 .本身就可 以发现 和传 递信 息 .不需 要 政策 驱使 就 可 以让每个人 的创造 力得 到充 分发 挥。所 以对 产业 政策 定 义相 比较而言较 为具 体 和狭窄 。认 为产 业政 策是 指 出于 经 济发展或是其他 目的政府在 私人 产 品领域 进行 的选 择性 干 预和不平等对待 ,私 人产 品和选 择性 干 预是 主要方 面 ,比如 在某些企业进 行税 收优 惠 以扶 植 。而 政府 在公 共 产 品上 的 投资 、统一的所得税 、专利保护 、普遍 性 的政策 和地 区政策 都 不属 于产业 政策。 (二 )比较优势理论 对 天然 和后天 比较优势 重要 程 度不 同导 致 对其 发挥作 用 的主体和途径差异 。
2016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政策
2016年12月刊环球聚氨酯 Polyurethane Monthly政策 Policy2016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政策10月起,近20个城市分别发布了新楼市调控政策,其中多以限购限贷为主。
在本地户籍、已缴社保年限、购房贷款记录、公积金与住房商业贷款比例等方面作出了诸多限制,比如“提首付降杠杆”等等。
11月起楼市调控政策再升级。
据悉,上月共有11个城市升级调控政策对楼市进行收紧,其中,上海超越北京、深圳,成为限购限贷举措最严厉的城市。
据了解,自11月29日起,上海居民家庭首次购房的商贷首付比例不低于35%;购买二套房(包括上海无房但有贷款记录者)商贷首付最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者,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尽管房价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是很难下降,但是对投资性购房会起到抑制作用,房价涨幅也会受到影响,不失为短期内限制房价上涨的好办法。
但若是要着眼于未来,此举可能只能治标不治本,将来政府势必得想出更根本的方式才有可能真正地控制房价失控的局面。
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后,10月和11月的房产交易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11月,全国54个主要城市合计网签量24.9万套,环比下调11%。
这说明政策对投资性购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使上半年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
从政策出台的角度来说,其目的无疑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是如此。
对于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来说,是否限购、限贷从长远来看并不是购房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房产新政:限购限贷1汽车新政: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准入规则2环保新政:2016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工信部于今年8月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业内人士判断,新规有望于2017年正式实施。
对于申请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修订征求意见稿》要求需要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并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产业政策思辨会——张维迎VS林毅夫
三、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
新结构经济学核心观点之一: 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由 他的要素结构决定的(低收入国家:传统的农业和低收入水平上,高收入 国家,资本密集产业,不同的产业就决定了劳动生产力水平不一样,收入 水平不一样)
影响机制: 要素结构
要素相对价格
优势成本
比较优势
资本禀赋提升
促 进
五、林毅夫理解产业政策的矛盾
产业政策一是迷糊了企业家的眼睛,如果要违反比较优势的话就需要产 业政策,这个意义上讲的经济学都是跟逻辑上一样的。所以我们举日本 的例子,日本的制定战略主要是收入弹性需求高的产业就支持,比如说 纺织业,虽然是比较优势,但是它不支持,它是支持汽车、钢铁。
林毅夫讲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唯一矛盾就是林毅夫讲的比较优势是他自己 理论上的比较优势,不是实际上的比较优势。他的理论比较优势是由要 素禀赋决定的,但是他又说要素禀赋和决定要素是由市场表现出来的。 你既要政府引导市场,又要市场跟着政府走。
家的进口产品
避免政府犯错或被 利益集团的寻租行
为绑架
考虑到隐性 知识
第二步
看看是否有些本国的私人企业已经在 这些行业中(已存在或在萌芽状态)。 找出限制其提高竞争力的因素和新企
业进入的门槛 ,并采取措施解决。
20
七、怎么样的产业政策是得当的
第三步
对于那些没有本国企业或出口企业很 少的产业,可以从第一步中选取的国 家里寻求外商投资,或者启动新企业
二、林毅夫的观点总结
●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下面,其实采用新古典的方法,是假定每个人都 是理性的,所谓理性就是追求自己的目标。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框架,政 府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能够给国家、社会带来进步、繁荣。在这 种状况之下,他个人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跟社会的利益跟大同的利益是 一致的,当然这个框架还是很初步的。
产业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产业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产业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林毅夫2016-09-14【最近,中国新能源车骗补事件吸引公众的关注,该事件之外,有关政府产业政策的争议再起。
8月,市场派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多个论坛上发表演讲,炮轰产业政策,并以光伏等行业为例称,“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并且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演讲文字9月8日发出后,一时间在微信上传播甚广。
9月13日,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发表文章,观点旗帜鲜明针锋相对,“至今还没有看见一个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达国际,不用产业政策的。
”“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都一概反对,而是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用产业政策时,减少失败,提高成功的概率。
”经林毅夫教授授权,观察者网为读者朋友们分享他的最新文章,供思考,同时附上张维迎教授的文章。
观察者网近期将继续就产业政策补贴话题展开讨论,敬请关注,对此话题有研究的读者朋友,也可以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林毅夫:没有产业政策国家必然不成功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失败,但是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于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
由于不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能使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什么可能的技术创新和什么可能的产业升级都提供帮助,因此只能策略性地使用其有限资源,优先帮助能对经济持续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产业。
这种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源帮助某些产业的企业家克服外部性和协调问题的措施就是产业政策。
由于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而许多产业政策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都一概反对,或是因为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而是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用产业政策时,减少失败,提高成功的概率。
林毅夫、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争论的核心问题
林毅夫、张维迎争论的核心问题林毅夫、张维迎,两个优秀的经济学家,同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今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初始创立者,20多年来亦敌亦友,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争锋相对的思考。
2016年11月9日,一场关于产业政策的思辨会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辩论中二人各具见解。
两人关于产业政策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产业政策?林毅夫认为,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研发工作中的科研补贴、垄断和特许、政府采购及强制规定等。
在他看来,产业政策将帮助企业解决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
张维迎表示,“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
”在他看来,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
2.产业政策是否该存在?林毅夫表示,“我没有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
”他认为,大多数成功的经济体正是因为积极有为的政府制定了产业政策,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的就放弃产业政策,而更应做到的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
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是披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坚决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功的例子凤毛麟角,对此他表示,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该投入的领域和不该投入的项目,所以中国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而不是产业政策的扶植。
3.产业政策为什么会无效?林毅夫认为,除了政府的执行能力存在问题之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急于赶超,过度支持先进的产业;而发达国家的失败则是为了就业而去支持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
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D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
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
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
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
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
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
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
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1]3、推动多边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
课题研究论文:关于我国产业政策问题的思考
130269 公共政策论文关于我国产业政策问题的思考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即是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问题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以前有竞争力的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而下一个阶段有竞争力的产业还在形成或者是尚未形成,中国的经济开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实现产业的升级、技术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形成新的支撑性产业对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持续开展非常关键。
而推动经济开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否需要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
一、什么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开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增强适应能力。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政府策略性地使用其有限的资源,优先帮助能对经济持续开展做出最大奉献的产业。
二、产业政策到底有没有作用?失败案例: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机,只搞组装,缺乏核心技术,产生的附加价值低,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进口彩电显像管生产线,结果生产线还没装配好,显像管技术就已经过时了;成功案例:我国改革开放期间有一项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开展的政策。
为了开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政府首先在南方开设了经济特区,对外国投资企业提供税收、资金、能源和土地方面的优惠,后来还一度把这样的政策推广到内资企业和全国各地。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在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已经到达四分之一。
在参加WTO之后,中国很快就变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
还有中国的邻国日本,我们暂且不管日本现在的经济开展状况,日本通产省的政府主导模式在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对于产业政策我们既不可全盘否认也不能全盘肯定。
产业政策问题的提出,最初是跟弥补“市场失?`〞问题有关的。
诸如创新本钱高、风险大,收益却无法完全内部化,所以开展新兴产业比拟难。
产业政策大辩论-林毅夫vs张维迎
100%原汁原味:林毅夫、张维迎“产业政策大辩论”实录澎湃新闻见习记者韩声江【写在前面】11月9日,初冬的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中,一场备受瞩目的辩论正在进行。
这场辩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的震动,至今仍未平复。
辩论的内容是中国是否应施行产业政策。
辩论的双方是林毅夫和张维迎,他们现同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国发院的前身正是林、张等六位经济学家于1994年一起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辩论过程中,林毅夫不断地强调此前媒体对他观点的误读,“很多东西在网上我看到说是我讲的话我都不相信是我说的”、“我郑重地说我是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
”他慢慢地铺陈着自己的“新结构经济学”、“六步增长甄别法”、“产业政策的五种分类”,试图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开出一剂追赶发达国家产业的药方。
“我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实现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张维迎则用自己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向林毅夫的理论体系发起进攻,“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逻辑矛盾”、“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等PPT标题一经抛出就让人嗅到了一丝火药味。
“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的扭曲。
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面对张维迎的质疑,林毅夫一再重申,“张维迎反对的那些产业政策我也反对”。
在林毅夫看来,他的理论中除了国防安全产业没有一种是需要补贴的。
除了国防安全产业,也没有产业是由政府选择的,都是企业家主动进入的。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在批我,还是在批我也在批评的产业政策”,“你老是批评我没说的事,把罪名加到我头上,我觉得我好冤枉。
”分歧的根源似乎在俩人对“产业政策”的不同定义,林毅夫一直强调政府按照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以及基础科研,而张维迎则将范围限定在政府“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
正如张维迎所说,他们二人此番争论的背后是新古典经济学与米塞斯-哈耶克经济学的范式之争。
产业政策的“去”与“留”
产业政策的“去”与“留”作者:于兴华来源:《财经界》2016年第12期取消不当的行业政策,减少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行为和力度,破除企业对市场的垄断,给予市场参与主体均等的机遇、权益、身份站在改革攻坚的十字路口,中国已经不得不做出选择。
产业政策作为一种政府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在历史转折期曾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市场意识已经普及的今天,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已经撑起中国经济半边天的今天,产业政策该“去”还是“留”?中国要如何打造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是保护着一亩三分地的固有利益,还是打破藩篱迎来更具活力的市场繁荣?论坛主题之二“市场公平竞争与反垄断高级国际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如何破除垄断、打造更具活力的中国市场经济发表了看法。
理想中的市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明确市场改革的方向。
在我国,计划经济的存在时间与改革开放的时间大概相等,计划经济时代的机制仍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和遗留,尤其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遗留下来很多弊端。
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产业政策自然为政府干预市场开了“口子”。
上世纪90年代,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占比在70%以上,财税政策尚未改革,民营经济还未达到一定的活跃程度,所以,在涉及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领域,国有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满足社会需求,扶持和发展国有企业是必然途径。
“九十年代中后期“政府主导、依托国企、产业政策、大规模投资”的组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国以较快的时间走过了经济发展的追赶期。
在计划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追赶的前期,产业政策的正面效应应当肯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表示。
现在,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但是,政府通过干预产业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的做法仍然存在,以致开始影响到经济的运行。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彭森指出,为了保持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根本手段,清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合理配置的体制障碍,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培育新的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2016年中国经济:产业经营者会继续感到困难
43212016年中国经济:产业经营者会继续感到困难View观点BBUSINESSMAN USINESS文/陈功 安邦集团创始合伙人 首席研究员空前复杂的形势2015年以来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是空前复杂。
历史上,中国曾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形势比较单纯,阵线分得清楚。
历史上的中国曾是地理封闭的国家,几条大山脉和沿海大陆架国家,将中国团团围住,导致世界很晚才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个国家存在。
改革开放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道德高地之上,整个国家充满希望,也有不少国家学习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在1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因素”影响到全世界。
然而此后多年,不但一些国家的改革走到了中国前面,而且由于“一带一路”的冲击,美国开始了“重返亚太”战略。
目前的中国,面临着软合围,这种合围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压力不小。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中国经济要转型是大势所趋。
由于上层建筑的基本建设较为薄弱,导致漏洞出现,这些漏洞表现在:腐败、债务、环境、成本、贫穷、社会稳定等各方面。
如何转型,不只是一个概念问题。
就像一部车子,过去一直向左开,现在让它猛然向右拐,家大业大,掉头很难,弄不好就会侧翻。
很多人以为靠发文件、靠中央权威就能解决转型问题,这是过分迷信集权意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除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战略上的预规划。
否则,资源耗尽、怨声载道的情况很容易出现。
经济好坏的评价标准评价经济是好是坏看什么?看年初自己定的数据,还是看基层的实际情况?国外确实有基金在“做空”,但没有办法,只要是开放经济体,投资行业有的是办法“做空”,不在中国“做空”,也有办法在离岸“做空”,在世界市场“做空”。
“做空”是防止不了的,而且会反过来影响利率和汇率形成金融风险,这是开放经济需要面对的挑战。
客观来看,政策失误是存在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多的“做空”机会,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
美元加息问题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复杂多变。
美国经济现在处于顶峰阶段,再后面就是走不走下坡路的问题了。
2016产业政策争论
张维迎的观点
产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业
政 策
创新是不可预见的 产业政策是豪赌
认知能力问题
注
定
不搞砸绝不罢手
激励机制问题
失
败
企业家要争取的是普遍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第22页,共30页。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阻碍着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追赶型产业
领先型产业 退出型产业 “弯道超车型”产业
战略型产业
第14页,共30页。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汽车 追赶型产业 高端装备
高端材料
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 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针对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
第15页,共30页。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白色家电
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第3页,共30页。
第4页,共30页。
目录
1.林张二人的观点 2.针锋相对的九个要点 3.外界评论
第5页,共30页。
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论证
第6页,共30页。
产业政策的定义(林毅夫)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者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 展而有意识的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 ——税收优惠
关于市场失灵 关于企业家精神
关于范式之争
第28页,共30页。
外界评论
国家发改委
外界将他们之间的交锋简化为“政 策派”与“市场派”的对垒。
坚决捍卫市场自由的张维迎被称之为“市场先生”,而强调“有为 政府”的林毅夫则被很多人指为“官方经济学家”。
换汤不换药的虚假争论
产业政策之争
产业政策之争广东海洋大学2016级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的意义在哪里?》,讨论:①两者的争论是不是科学争论?②如果是科学争论,解决的方式是什么?③张维迎与林毅夫论证方式有什么差别?④社会科学是科学吗?为什么?须结合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1、两者的争论是科学争论,且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之内。
就科学争论的定义而言,科学争论是一种持续的对抗性的针对涉及根本的科学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而这些科学问题是不能通过所涉及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的。
首先,张维迎与林毅夫之争,是一场在学术界纷扰良久的争议,满足科学争论的“持续的对抗性的”特征。
其次,双方都在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而正名,对于产业政策的存废各执一词,回到本质,这是一场关乎市场与政府的命题,也就是所谓的“涉及根本的学科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
最后,张维迎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分歧,其实是有关市场理论的两个不同范式的分歧。
张维迎信奉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
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是“演化范式”,新古典范式是“设计范式”。
因此,二人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是不能单单通过其各自所涉及的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
综上所述,两者的争论是科学争论。
2、科学争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解决依赖于多种复杂因素。
然而无论如何,经验证据、科学推理与修辞论证都是解决争论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首先,经验证据是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
离开了经验证据,任何争论都失去了解决的基础。
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证据构成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
而最具代表性的经验证据就是案例。
联系到张维迎与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前者显然能找到某些案例,证明产业政策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但后者也能同样找到其他反例,表明产业政策失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
生
经
收
产
济
入
率
发
的
水
展
不
平
的
断
的 提
有产为业的升政级本府 质
增 加
高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有效的市场
成本低 附加价值更高 最有竞争力 比较优势
合适的技术和产业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有为的政府
结构变迁过程 怎么吃螃蟹
必要的激励
产业环境
基础科学的发展
对资源有效的配置
为何多数产业政策失败?
事件回顾
9月13日,林毅夫教授发表文章,观点鲜明针锋相对,认为, 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为的政府”也必不可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 产业政策时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之外,究其原 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容易出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 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 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无止境的保护补贴来 生存。
执行能力问题 违反比较优势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追赶型产业 领先型产业 退出型产业 “弯道超车型”产业 战略型产业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汽车 追赶型产业 高端装备
高端材料
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 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针对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目录
1.林张二人的观点 2.针锋相对的九个要点 3.外界评论
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论证
产业政策的定义(林毅夫)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者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 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的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 ——税收优惠 ——各种补贴 ——工业园、出口加工区 ——R&D中的科研补助 ——垄断、特许 ——政府采购 ——强制规定
专家可能有硬知识,但没有创新所必 须的企业家的敏锐性和软知识
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创新通常 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
不搞砸绝不罢手(激励方面的问题)
政府官员的激励问题 企业家的激励问题 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
企业家要争取的是普遍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任何特权都是对他人的歧视,会扭曲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的观点
产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业
政 策
创新是不可预见的 产业政策是豪赌
认知能力问题
注
定
不搞砸绝不罢手
激励机制问题
失
败
企业家要争取的是普遍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钢铁 汽车
阻碍着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船舶 石化
纺织 轻工
有色金属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
物流业
创新是不可预见的(认知能力的限制)
不确定性 没有规定好的路径
没有办法对新产业、对创新做任何规 划,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 的自由,而不是通过所谓的产业政策 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
需要企业家的警觉、想象力、判断力
需要企业家不断试错
产业政策是豪赌(认知能力的限制)
政府官员对未来技术和 产业的判断不够敏锐
白色家电
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领先型产业 高铁 造船
自主研发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所需 “基础科研的突破”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退出型产业
丧失比较优 势的产业
产能有富余 的产业
产业升级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所需 “基础科研的突破”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弯道超车型 产业
人力资本需 求高
研发周期短
提供孵化基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风险投资
制定优惠的人才和税收政策
支持国内和国外的创新性人才创业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资本密集 战略型产业 研发周期长
投入巨大
补贴机制改革 促进军民融合
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论证
产业政策的定义(张维迎)
对产业政策定义较为狭窄和具体。 产业政策是指处于经济发展或有其他的目的政府在私人产 品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私人产品和选择 性干预是主要方面。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 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统一的所得税不 是产业政策。但是如果在某些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以扶植就 是产业政策。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问题,不属于产业政策, 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
2016年产业政策之争
XX学院 XX
事件回顾
8月25日,西安,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6年夏 季峰会上发表演讲,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张维 迎教授认为,产业政策仍遗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甚 至会扼杀企业家精神,滋生寻租土壤,于创新并无益处并 终将失败;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政府 不应该给任何企业、任何行业任何特殊的政策。产业政策 注定会失败。
林毅夫的观点
产
业
新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政结
策 构 为何多数产业政策失败?
必经
不 可
济 学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少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1.企业生存环境的协调需要政府来做。 2.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政府进行有效配置。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劳
国
人
动
有技效术的创市新民场
针锋相对的九个要点
产业政策的定义 产业政策的成效
推动技术进步的是企业 家还是政府?
关于创新发展
政府是否应当给予补贴鼓励? 比较优势如何发挥? 关于市场失灵 关于企业家精神 关于范式之争
外界评论
国家发改委
外界将他们之间的交锋简化为“政 策派”与“市场派”的对垒。
坚决捍卫市场自由的张维迎被称之为“市场先生”,而强调 “有为政府”的林毅夫则被很多人指为“官方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