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3《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3《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会写“咆、哮”等8 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体会老支书的高尚品质,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三、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说”,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内容方面:本文讲述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肆虐时,为了保护村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的感人故事。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通过描写洪水的凶猛和村民们的惊慌失措,衬托出老支书的镇定自若和英勇无畏。

- 表达特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通过对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此外,环境描写也为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3 分钟)- 播放洪水爆发的视频片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的凶猛和破坏力。

- 提问:如果你身处这样的洪水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引出课题“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考这座“桥”在文中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桥》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桥》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在危难时刻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说中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领悟小说结尾的巧妙之处,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村支书的高尚品质,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领悟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讨论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桥的印象。

引出课题《桥》,提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

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洪水的凶猛和危急形势,为下文人物的表现做铺垫。

感悟人物形象。

分析村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他在危难时刻的冷静、果断和舍己为人。

如“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探讨结尾的巧妙。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体会结尾的意外和震撼,深化主题,展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4.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村支书的英雄事迹。

强调村支书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光辉。

5.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像村支书这样的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物。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结尾的巧妙之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村支书的高尚品质和小说的艺术魅力。

2023最新-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6篇】

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桥》教学反思篇一一、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成功之处1、情感渲染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

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统编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统编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三、合作学习11-23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和人们表现的句子,以及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联系情节和环境,四人小组内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2.交流反馈:14-16自然段,洪水蹿上来,一个“揪”字体现着老汉的以民为首、群众为先;17-23自然段,洪水越来越高,危急关头一个“推”字又体现了老汉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品读人物形象的学习经验,而本单元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单元篇章页指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与以往阅读叙事性文本不同,本单元聚焦小说文体,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小说文本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关键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单元统整,在利用鱼骨图梳理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扣响单元首篇课文的教学之门。
抓情节之冲突品人物形象。我以“找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和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感受到一位怎样的老汉?”为驱动型任务,引导学生扣准一“盯”、一“揪”、一“推”,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对比人物不同表现,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学”“研学”“合学”,充分展开,于不断冲突中让老汉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伟岸起来。
作为单元首篇课文的教学,我尝试以“情节”与“环境”为抓手,双线并行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统整教学提供范本,为后续的课文、单元习作以及快乐读书吧拓展阅读的教学做铺垫。
本课时的教学关注文体,明确单元目标,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
教学难点:
体会阅读小说的乐趣,感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反思

《桥》教学反思《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以“读”为主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渗透学习方法。

本课突出体现在引领学生学习人物时,注意让学生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在体会老汉的形象时,大家是通过对老汉的哪些描写感悟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的。

”2.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

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时,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

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

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话要说吗?”“很敬佩他。

”“真了不起。

”“请带着敬佩之情读,(学生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

他像一座山。

”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军,是群众的靠山。

教师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

他像一座山。

”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

3.读读写写: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写,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案含反思

第13课《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桥”的象征意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难点: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桥”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桥,激发他们对桥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

2. 呈现: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阅读障碍。

3. 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桥”的象征意义的阐述,让学生理解“桥”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象征。

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光辉。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一谈对“桥”的看法和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时代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配合板书,将讲解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连线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如“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演讲。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论文或口头演讲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第【1】篇〗在《桥》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和描写老支书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桥》的备课中,我把自己假设为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回答和提出问题。

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我怎样引入等。

总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

另外我还要找到课文中可以朗读表达感情的朗读点。

既要读还要读出新意读出效果,我设计了师生对读对话(7~13段)、换词读(把小伙子一词换成儿子14~23段)。

完成《桥》的教学后,觉得有些遗憾,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首先是结尾写法的好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显得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指导的作用,其次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

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第【2】篇〗《桥》在教学中我至少讲过两遍,但是每次讲完都觉得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生死关头的紧迫,学生们并没有体验过,无法理解危机情况;而父母尤其是内敛的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深沉的爱,有些需要细细品味才可见。

这些对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都产生了障碍。

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有了直观的理解。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第一课时一般是生字和课文大意,这篇文章两个课时同等重要。

第一课时我安排的是对于洪水的理解,借助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洪水到来时的猛烈,逐渐上涨的危险,作者特殊的写作表达手法。

这些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

当我把课文段落放在屏幕上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他们很快的找出来人们惊慌失措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狂嗥、嗟叹、祭奠”等。

【课件3】生字:XXX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搀扶祭奠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产生、发展、、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研究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3 桥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3 桥 精华版教案

13 桥【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老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语言运用:能通过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审美创造: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感受“留白”的意味。

【课前解析】关注故事情节:《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关注叙述特点:《桥》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

第二次冲突是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

第三次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写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则是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

关注语言形式: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句短句组成,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之感。

二是课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

三是小说的留白处很有意味,党员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

【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023最新-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5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5篇)

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这里的5篇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桥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桥》教学反思篇一《桥》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应该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所以题目“桥”有着深刻的含义。

也是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桥》是本组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不同于《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是通过典型事例来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桥》则是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体会思想感情的,领悟表达方法][的。

在教学时,我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

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

“他像一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

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说,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桥》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于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现力。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教学反思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教学反思

12桥[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桥》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桥》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桥》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文章讲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洪水暴发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跨越一座窄窄的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

课文以独特的视角,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品质,同时也展现了洪水的凶猛与无情,在生死抉择面前,老支书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如同一座不朽的桥梁,令人崇敬。

在整个单元中,本课文承担着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体会小说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这一重要任务。

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在特殊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人性美好的感悟能力。

1.1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对于小说这种文体,他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然而,这篇课文中老支书的形象非常复杂而深刻,学生可能在深入理解其舍己为人的精神境界以及体会文章结尾的深刻含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反复朗读关键语句,让学生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洪水的可怕和人物面临生死抉择时的艰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伟大精神。

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体会老支书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批注、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老支书在生死抉择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1.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例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第【1】篇〗对“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的讨论,让子们明白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多动脑”、“勤思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

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什么都不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的情绪。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普遍太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本人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应该继续加强,过渡语言、评价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

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第【2】篇〗《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时,为了挽救村民们的生命,结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赞美了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体会情势危急,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通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中去。

然后找出村民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老汉是怎么做的。

这样层层深入,一点一点解读文本。

作业部分,我安排了一个练笔,为老汉写一篇碑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老汉的敬佩之情。

课后反思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对课文朗读方面指导得不够到位,没能把学生引入到那种感人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没能得到很好的调动;二是给学生自主思考,讨论的时间较短,学生回答问题时很迷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2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党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统编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集体的智慧。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难点解析部分,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将难点讲透,或者举例不够恰当。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针对难点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同时增加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桥的基本概念。桥是一种连接两个地点的建筑物,它在交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描述的这座桥。这个案例展示了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它如何成为家乡的象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生字词运用和句子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文章结构方面,教师可以画出文章结构图,明确每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框架。
-对于主题思想的领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分享对家乡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走过特别的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桥的魅力和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句子品析能力。
4.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掌握文章的脉络和表达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部编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式,以及修辞手法来描述一个他们心中的桥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题:学生将围绕“桥梁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正确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式,注意在实际语境中的搭配和运用;
(3)区分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4)在讨论交流和想象写话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象力。
举例:
-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时,教师应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从而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桥》部编版,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桥》的阅读理解,重点词汇、句式解析,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涉及以下几部分:
1.课文《桥》的朗读与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掌握并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对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可通过例句展示、造句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掌握;
-分析修辞手法时,可挑选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其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效果;
-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提高其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涵;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听说过一些特别的桥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桥梁的奥秘。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桥》为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体会作者通过对老支书形象刻画的细腻笔触,展现出的人物品质和英雄气概;分析课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探讨这些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解读和感悟“桥”的象征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桥》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本文讲述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来临之际,如何英勇无畏地组织村民过桥,自己却牺牲在桥上的故事。这是对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老支书的言行举止,探讨他是如何在实际中展现出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的。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我看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还不够熟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练习和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我发现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桥》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和“桥”的象征意义。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责任担当,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状态。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理解老支书的英雄行为背后的精神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文章的主题。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达技巧。

《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编辑:指导:日期:《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桥》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课作为微小说,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巧妙的情节推进及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塑造了“老汉”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鲜活丰满的党员形象。

除此之外,本课在语言形式上很有特点,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形成了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时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感。

二是描写环境时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出了死亡步步紧逼的危机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在结构上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而且本课还是一篇极好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熏陶的素材。

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适度地渗透给学生。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学生运用已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创编故事,虽不至于真的达到小说的要求,但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是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读写结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一步步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无形中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

所以在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上我采用从课文形象拓展到现实中的英雄及普通党员,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文中人物——了解现实人物——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让语文课所承担的“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

【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引导点拨法、以读代讲法、联系实际法、读写结合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朗读感悟法、勾画批注法、实践练习法等。

13《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3《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知老支书的美好品质;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读写结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课题1.师生共读《英雄的黎明》,相机提问:这里“他”指的是谁?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支书,走进小小说《桥》。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端。

”师生有感情地共读一首与本课相关的小诗,引起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回顾课文,知情境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情节?(板书:情节)2.结合情境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顾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知新”打好基础。

)三、走进老汉,悟形象1.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批注在空白处。

(板书:人物)2.交流感悟,引读体会。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①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老汉?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沉着冷静;神态)②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沉着冷静的老汉。

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这座桥梁不仅是作为建筑物的桥,是村民逃生的桥,更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但学生对联系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想象还比较陌生。

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获得一定的阅读经验,在交流中进行梳理和提炼。

同时安排迁移运用,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进一步巩固学习经验。

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借助主要人物、关键情节,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感悟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主要人物、关键情节,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老支书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河南和安康洪灾视频教学过程:一、解读主题,兴趣导入1.了解主题。

简单介绍小说体裁文体知识。

(出示单元导语: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2.明确任务。

读读单元要求,明确阅读要求。

(指名交流,板书——读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写小说:发挥想象)3.兴趣导入。

《桥》这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

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桥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
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
(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
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
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
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
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
势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哪个词可以体现出来?(跳舞)
②此时的洪水跳的可不是优雅的舞蹈,而是——死亡之舞。

③像这样的拟人句,文中还有哪些?(学生交流)
3.师小结:是呀,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洪水的凶猛吧。

(齐读所有描写洪水的句子)
4.洪水迅猛地向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人们需要做的是什么?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情形?(逃生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此时,桥就是人们的希望,而这时的人们有什么表现呢?(自由读,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四、课后思考
最后乡亲们都得救了,对吗?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难点)
一、衔接导入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唯独谁例外?(老汉)老汉早已先群众一步站在了木桥前。

二、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7~27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批注对老支书的印象。

2.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对比村民的反应,体会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心系村民。

)(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看出老汉说话简短有力,为了能让群众快速地脱离洪水,老汉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局面,组织群众有序地撤离。

指导朗读:三个短句,读得坚定、干脆、有力。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这句话的意思是党员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老汉此时是什么心情?(焦急,恼火)
②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的儿子)你是从哪儿得知的?(课文最后)他像一座山一样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哪怕这个人是自己唯一的儿子。

(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父爱如山)
3.此时此刻,在你的心中,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归纳:临危不惧、坚定果断、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临危不惧、坚定果断的语气读出老支书先人后己、沉着冷静的气概吧!(学生齐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4.指名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配乐)
(1)课文为什么到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巧设悬念)
(2)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现在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三、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课文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

后来,这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时刻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教学板书]
12桥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冲上去揪出一个小伙子
痛苦呻吟用力推小伙子上桥轰地塌了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之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