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医药古籍
中医的古书籍
中医的古书籍
中医的古书籍包括:
1. 《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典籍中
唯一一部具有完整版权的医学著作。
2. 《伤寒杂病论》: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全面分析总结了汉代以
前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脉象变化,奠定了四诊理论基础。
3. 《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被誉为中药学
经典。
4. 《金匮要略》:该书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最后部分,主
要讨论一些内科杂病。
5. 《千金方》:该书是唐代孙思邈的代表作之一,是唐代以前医药学
发展的集大成之作。
6. 《医宗金鉴》:该书是清代御制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内容丰富,
切合实用。
7. 《温病条辨》:该书是清代吴鞠通的重要医学著作,是温病学的重
要文献之一。
此外,还有《本草纲目》、《濒湖脉诀》、《医学心悟》等中医古籍,也是中医古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书籍不仅对中医理论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及中药的性能、功效、用法等。
这些书籍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实践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古籍阅读基础
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板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研究中医药古籍的价值功用:1、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2、中医药教育的知识源泉3、中医药临床的重要指导4、中医药科研的资料宝库5、编撰论著与文献整理的重要凭据6、其它学科研究的参考材料3.晋唐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医学典籍整理开了先河2、官方编修医书初成规模3、本草文献研究加深细化4、经验方书编撰初见成果5、专科著作问世接踵而至。
4.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官方编撰医书尤重校勘2、民间编籑医书方兴未艾3、专科著作发展引人注目4、争鸣著作促进学术发展5、创编丛书有利保存文献5.明清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经典医籍研究深入发展2、本草方书成就达到高峰3、温病文献奠定学科基础4、专科著作特色渐趋明显5、医学书目编撰初露头角。
6.古籍的书体结构有外形结构与内涵结构两部分。
外形结构指书的外衣、书签、扉页、书首、书脑、书脊、包角及它的版式等外观形象,内涵结构指书的序、目次、凡例、卷首、卷端、卷末、附录、牌记、大题和小题、行款等。
7.书名的位置有在封面、扉页、书口、序跋首行、目录与正文之前,也有各卷正文首行或版心等处。
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
8.古籍的牌记,又称木记,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9.刻印者的内涵有刻印朝代,刻印者名号,刻印地点等。
在中医药古籍中,有相当多的书没有牌记或牌记中的款目不全,此时可查阅序跋等其他位置的记载以补充。
10.序:是书前由作者或其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与他序之别。
自序多为叙述家世活动和著述宗旨。
序的别称:引、小序、叙、牟言、绪言、落款。
11.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刻印情况的补充文字,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12.古医书的分卷方法有:1、不分卷法2、数位分卷法3、文字分卷法13.作者署名的位置主要见于书皮或扉页、函套书签之上、序跋题记末尾、正文之前、卷首或卷末等处,以正文之前的署名为准。
中医药古书典籍
中医药古书典籍中医药古书典籍是中国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经验,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中医药古书典籍》,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古书典籍》篇1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古书典籍的传承和记载。
中医药古书典籍是中国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经验,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中医药古书典籍的数量众多,其中代表性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面地介绍了中医理论和实践。
《难经》是《黄帝内经》的重要补充,主要讲述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难点和疑点。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书,主要介绍了伤寒和杂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大量中药的药性和功效。
中医药古书典籍的内容丰富,包括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中药学等方面。
其中中医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中医诊断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病情和病因。
中医治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实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大量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医药古书典籍的价值珍贵,不仅为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中医药古书典籍的传承和研究,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医药古书典籍》篇2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中医药古书典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药物知识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2.《神农本草经》: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中药学资料的本草著作,被誉为中药学的经典之作。
3.《雷公炮炙论》:是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编写的炮制专著,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4.《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所撰,是对《神农本草经》的重要补充和修订,对于中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重修政和本草》:宋徽宗时官修的药典,是在唐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增补修订的。
6.《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集大成之作,内容包括了大量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
7.《伤寒论》:张仲景所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8.《金匮要略方论》:也是张仲景所著,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
9.《巢氏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所著,是一部病因病理学巨著,记述了许多疾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原则。
10.《温疫论》:吴又可所著,专门研究瘟疫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11.《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以问答形式论述中医理论和临床问题的重要著作。
12.《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所著,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和技术。
13.《备急千金翼方》:也是孙思邈所著,与《千金要方》互为补充,进一步丰富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内容。
14.《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涵盖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15.《医宗金鉴》:清代吴谦等编撰,是清代官修的大型医学丛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6.《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对针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7.《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所著,是我国儿科医学的经典之作。
18.《外科正宗》:明代陈实功所著,是我国古代外科医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19.《本草求真》:清代赵学敏所著,是对《本草纲目》进行增补修订的一部中药学著作。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1.《黄帝内经》:又称《素问》,为中医学经典之一,包含基本理论、病症分类、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2.《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本书,包括了伤寒、温病、时行疫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金匮要略》:是唐代张仲景所著,收集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千金方》: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内容涉及方剂、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数千种草药,对中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6.《医宗金鉴》: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7.《景岳全书》:是清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诊断、治疗、调养等方面,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8.《医学启源》:是明代张介宾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9.《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温病的分类、病因、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中医学中温病方面的重要经典之一。
10.《难经》: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难点和疑难问题,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文献典籍为后世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常用的古文献典籍,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医学的精髓。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领域最重要的古文献之一。
它是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的“圣经”。
《黄帝内经》包含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素问》论述了人体的基本理论和调养方法,而《灵枢》则关注了人体的脏腑经络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这部古典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的理论思想。
除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也是中医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这部典籍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对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被视为中医药学中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手册,对后世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匮要略》是另一本重要的古代医书,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编纂而成。
此书主要收录了张仲景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心得,包括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的特点是较为简洁、明晰,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誉为“国粹中药方剂”。
另外,对于药物方面的研究,《本草纲目》是中医药领域的权威之作。
这部著作由明代的李时中编撰而成,收录了中草药的种类、功效、用法等详细描述,为后世的中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本草纲目》分为十六卷,包括了草药的分类、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内容。
这部典籍对草药的分类和运用打下了基础,对于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还有一本值得一提的古代医书是《千金方》。
这是南宋时期的孙思邈所编写的一部医学著作,内容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千金方》以其简洁明了的风格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参考书。
以上介绍的这些古文献典籍只是中医药学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其他的著作也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古籍
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古籍中国的中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制剂在中医药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中药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离不开古籍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古籍,探讨其在中药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草药学著作,被认为是中药学的起源。
该书记载了365种草药,其中不乏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成分。
例如,该经书中提到的人参、枸杞、黄芪等草药都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配方中。
《神农本草经》不仅为古代中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现代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编写的一部古代药物学巨著。
该书共分为16卷,将草药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了各种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功效、应用等。
其中收录了大量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草药成分及其制剂方法。
如附子、川乌、丹参等,都有详尽的记载。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草药学和中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为后世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是明代的另一部重要药物学著作,作者是杨士奇。
该书是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的,主要增加了一些新材料和新药物的记载。
《本草纲目拾遗》不仅给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参考,而且对于草药的性能、用量等方面也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四、《本草经疏》《本草经疏》是明代李时中的徒弟李渔所撰写的,主要对《本草纲目》进行了详细解释和注释。
该书是对前人著作的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对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除了对已有草药进行说明外,书中还包括了一些新发现的草药、药物鉴定方法等内容,增加了对中药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五、《岭南采药录》《岭南采药录》是明代冯应奎编写的一部重要草药学著作,主要记载南方地区的中草药资源。
该书对中国南方的中药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为中药制剂的研制提供了丰富的草药资源。
其中包括黄连、南丹等南方特有的草药,这些草药对于南方地区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药典籍(精)
一、传统中医药典籍1.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巢氏诸病源候论》、《温疫论》。
《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伤寒论》---张仲景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张仲景著《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巢元方著《温疫论》---第一部论瘟疫的专著,吴又可著。
2.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陶弘景著。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保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张存惠著。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李时珍著。
3.方书典籍:《肘后备急方》---属急症手册性质,葛洪著《备急千金要方》---对后世妇婴专科有很大影响,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孙思邈著,与《千金要方》合称《千金方》《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巨著《太平圣惠方》---宋代王怀隐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宋代官府颁行《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保存大量民间验方二、现代中医药信息1.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分三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收载生物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2.中医药期刊3.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中药大辞典》---既是辞书,又是综合性本草《中国医籍大辞典》---对中医药文献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堪称医籍辞书的巨著《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医大辞典》---全面反映中医学术的综合性辞书4.常用药品集和专著《临床用药须知》---药典配套丛书,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分2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中华本草》---民族药专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划时代巨著《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系统总结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成果《中国常用药品集》---一部常用药品信息的实用大型药学参考书《中国药品使用手册·中成药手册》---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鲜的特点《全国中草药汇编》---对第二次中药普查的大总结5.互联网资源课堂练习:A型题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典籍是A.《伤寒论》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神农本草经》参考答案:BX型题(多项选择题)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有A.药材及饮片B.成方制剂C.药用辅料D.单味制剂E.提取物参考答案:ABDE第十四章医疗器械基本知识第一节医疗器械概述一、医疗器械的概念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是指保存了中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疾病诊治经验和针灸、药物、方剂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对中医发展和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是中医古籍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
其中《素问》主要阐述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等,而《灵枢》则着重于讨论经络、脏腑、经脉、针灸等,这些内容都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伤寒论》是中医古籍中的又一经典之作,该书是汉代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和自身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
该书分为伤寒篇和金匮篇,主要介绍了中医治疗感冒、发热、腹痛等疾病的方剂和针灸治疗方法。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医学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为全面系统的中药学著作,涵盖了中药的各方面内容。
该书按照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来源、性质、应用及配伍等,对于中药研究和应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大成》是明代王一清所著的中医学著作,是中医针灸学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分为针灸学和针灸疗法两部分,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知识、方法和应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药经典之作,该书是中医方
剂学的著名著作,主要介绍了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对于中医方剂的研究和应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总之,中医古籍经典书目的丰富和完备性,为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挖掘要更加深入和广泛,让中医的传统优势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其中的理论和术语可能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对于人们的健康非常有益。
以下是一些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的相关参考内容。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药领域最重要的古籍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经。
这部古籍记录了中医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普通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病因病机等。
另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等,对于普通人的健康养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中所著,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部古籍详细地记载了上千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应用方法等。
普通人可以通过阅读《本草纲目》,了解到一些常用药物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如枸杞子、人参、黄芪等。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常见病症的药方,对于一些日常的小病小痛的自我调理有很大的帮助。
3. 《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这部古籍记载了大量的药方和治疗方法,涉及到多种疾病的治疗。
普通人可以通过阅读《千金方》,了解到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如感冒、消化不良等。
同时,书中还包含了一些草药的煎煮和使用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的中药使用有很大的帮助。
4.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明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是中医温病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古籍系统地记录了众多温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等。
普通人可以通过阅读《温病条辨》,了解到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如发热、咳嗽等。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对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中医药古籍虽然难以理解,但是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对于普通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通过阅读中医药古籍,普通人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药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此外,古籍中还包含了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对于普通人的健康养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药学名著
中药学名著
1.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为3卷,记载药物365种,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依然是临床的常用药物。
2.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著作,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在现代依旧是中国中医院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该书系统的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
3. 《难经》: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扁鹊。
4.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成书约在公元282年,一共12卷,128篇。
5. 《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此外,《千金方》、《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也是中药学名著。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研究人员。
400种中医药古籍目录
400种中医药古籍目录仁术便览本草发明本草发挥本草汇笺本草约言本草详节本草便本草真诠芷园臆草题药神农本草经校注药品化义山居本草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本草经疏辑要本草洞诠本草乘雅半偈本草通玄本草集要本草辑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医方丛话医方考绳愆鸡峰普济方法古录饲鹤亭集方济世碎金方药镜神农本草经经释类经证治本草药性纂要袖珍方悬袖便方揣摩有得集神农本草经会通集古良方(新刻)摄生总论摄生秘剖药理近考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本草纂要医方约说药症宜忌本草汇生草药性备要长沙药解本草正义(程氏)释方神农本草经赞本草权度圣济总录李氏医鉴乾坤生意(新刊京本)活人心法救急易方医方集论本草分经又名本草分经审治简易普济良方医便医方便览众妙仙方程氏易简方论医方大成论经方衍义思济堂方书临证经验方辨症良方内外验方秘传医镜艺林汇考饮食篇内科摘录外诊法医法征验录见心斋药录本草明览药鉴分类主治药性主治脉诀指掌病式图说舌鉴辨正备急灸法针灸素难要旨太乙神针心法推拿广意修龄要指养生四要食物本草卫生编上医本草本草二十四品脉微脉镜须知脉学注释汇参证治脉理存真察病指南明刻《食鉴本草》医学辑要《脉理宗经》脉学辑要重订诊家直诀脉理正义《四诊脉鉴大全》《药征续编》《分部本草妙用》图注脉诀辨真新刊药性要略大全本草经解要传悟灵济录删注脉诀规正山居四要神仙服饵炮炙全书分类草药性脉经直指本草求原寿世新编香奁润色养生类纂接骨全书鼎刻京板太医院校正分类青囊药性赋食品集紫虚崔真人脉诀秘旨脉诀刊误集解脉诀汇辨玉函经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本草纲目易知录药性真知益编饮食须知药征灵素节要浅注解围元薮内经评文素问内经评文灵枢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清儒《内经》校记五种医学辨正运气易览内经运气病释(附内经遗篇病释、内经运气表)脏腑性鉴伤寒尚论辨似订正仲景伤寒论释义伤寒论大方图解伤寒经注伤寒折衷伤寒源流全集医宗承启伤寒论集注伤寒论特解伤寒微旨论伤寒活人指掌图伤寒选录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普济内外全书(附:增补治痧全编)伤暑论汤液本草经雅正难经直解医经余论、诊家索隐医经津渡素问提要灵枢提要内经精要周慎斋医书二种(慎斋遗书、医学粹精)胡文焕医书三种(医学要数、应急良方、养生食忌)松菊堂医学溯源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并序)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汉阳叶氏丛刻医集二种(观身集、颐身集)眼科正宗原机启微清代御医笔记二种(北行日记、纪恩录)神灸经纶医学穷源集伤寒正医录伤寒论集注舒氏伤寒论集注伤寒点精罗太无口授三法养新堂医论读本运气商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内经博议素灵微蕴医学阶梯医学寻源妇科抄本三种(茅氏女科、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妇科秘兰全书)医案抄本三种(丁授堂先生医案、张梦庐先生医案、赖氏脉案)内经素问校证校注病机赋病机纂要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婴儿论》《祈嗣真诠》《孕育玄机》《广嗣须知》《济阴宝筏》《都春堂熊罴梦》《广生编》《幼科指归》《喉科杓指》又名《图注喉科指掌》《幼科折衷》《保婴撮要》《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仁寿镜》《易筋经》《妇科备考》《活幼心书》《保婴全方》《广嗣要语》《咽喉经验秘传》《种子心法》《咽喉秘集》《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螽斯集》《幼科医学指南》《活幼心法大全》《尊生要旨》《妇科指归》《活幼口议》《喉科枕秘》《广嗣全诀》《咽喉论》《生育指南》《节斋公胎产医案》《全幼心鉴》《喉科心法》《求嗣指源》《喉科秘钥》《厚生训纂》扁鹊心书医垒元戎医经小学医学碎金松厓医径丹溪心法附余世医通变要法医林绳墨大全医林绳墨丹台玉案方氏脉症正宗医方一盘珠全集医林纂要探源弄丸心法证治要义医级古今医诗医宗宝镜济众新编医宗备要医家四要坤元是保女科万金方女科撮要宋氏女科秘书邯郸遗稿女科百效全书妇科百辨妇科宝案秘传女科济阴近编女科指掌叶氏女科证治树蕙编妇科良方妇科玉尺宁坤秘籍彤园妇科坤中之要医林口谱六法秘书明代医案三种·芷园臆草存案明代医案三种·冰壑老人医案明代医案三种·易氏医按清代医案二种·旧德堂医案清代医案二种·李翁医记清代医论二种·胃气论清代医论二种·医论三十篇清代伤科二种·跌打大全清代伤科二种·伤科方书本草汇纂医宗撮精罗谦甫治验案程原仲医案陆氏三世医验养性轩临证医案沈氏医案周慎斋医案稿太医局诸科程文玉机辨证素仙简要吴门治验录医略十三篇古方汇精全身骨图考正两都医案琅嬛青囊要瞻山医案沈芊绿医案莲斋医意立斋案疏得心集医案临症医案笔记医案梦记脉义简摩林氏活人录汇编医寄伏阴论东皋草堂医案燥气总论证因通考医悟古今医家经论汇编祝茹穹先生医印心太平轩医案诊余举隅录医林类证集要医源经旨张卿子伤寒论伤寒正宗伤寒论辨证广注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伤寒溯源集伤寒论直解伤寒分经伤寒论纲目伤寒指归伤寒全生集新刊伤寒撮要伤寒六书纂要辨疑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伤寒论证辨伤寒大白伤寒指掌伤寒寻源伤寒论类方金匮要略直解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正义高注金匮要略温热论笺正温证指归温热病指南集瘟疫发源瘟疫条辨摘要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伤寒启蒙集稿外证医案汇编正骨范医学读书志心印绀珠经(新刊)医学集成杏苑生春医林正印医学汇函医学辨害宝命真诠医经允中嵩厓尊生书证治合参景岳全书发挥罗氏会约医镜医书汇参辑成医法青篇医钞类编寿身小补家藏蒙筌活人心法医学五则寿芝医略医学集成平法寓言元汇医镜脉药联珠合刻铁如意轩医书四种外科心法真验指掌大河外科枕藏外科外科秘授著要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谦益斋外科医案片石居疡科治法辑要外科真诠外科集验方外科明隐集疮疡经验全书眼科要旨眼科要方眼科集成明目神验方鸿飞集论眼科眼科启明医理折衷目科目经大成眼科开光易简秘本银海精微补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目科捷径证治准绳·眼科针灸全生幼科百效全书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针灸逢源小儿推拿秘诀杨敬斋针灸全书高氏医案藏腑图书症治要言合璧(又名《中西医粹》)。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传承中华医道精髓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是汇集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卓越医疗成就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中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是指在保存过程中得到特殊保障,能够保证文物的原貌、完整性以及优秀性的珍贵古籍,这些珍善本通过点校整理,保证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古籍珍善本可以为我们了解传统中医药的起源、发展、流变,挖掘历史上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传承中华医道精髓,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而中医药古籍珍善本则作为中华医学史上的重要遗址,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药珍善本,许多学者和专家对这些古籍进行了点校整理和重新注释,力图将其原貌原意地呈现给后人,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的点校丛书含盖历代医籍,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及实用性的经典名著,对于推进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与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诠释着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
通过对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的点校整理,不仅可以发现药性、特性、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
例如,《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诸多中医药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均有广泛应用。
而《伤寒杂病论》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以伤寒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著作,其中所述的阴阳、六经、气血、脏腑、经络等内容,诠释了中医药理论中独特的治疗思想和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的点校丛书中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
古中医书籍
以下是一些古中医பைடு நூலகம்籍:
1.《黄帝内经》:又称《素问》,是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为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2.《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另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为中医疾病诊治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3.《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对中草药的分类、名称、性味、功效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
8.《外台秘要》: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昆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对中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贡献。
9.《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医学家陈省身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对中草药的性味、功效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0.《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史上的经典之作,对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中医针灸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4.《丹溪心法》: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对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有着深刻的论述。
5.《千金要方》:是宋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医学著作,收录了许多有关中药治疗方法的方剂和治疗经验。
6.《医学入门》: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一部医学教材,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教材。
7.《景岳全书》: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著的一部医学巨著,对中医经典和医疗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中医古籍大全
中医古籍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和应用。
中医古籍作为中医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理解中医经典、掌握中医理论和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医古籍的内容和特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知识。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中医的“圣经”。
它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的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主要探讨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灵枢》则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等角度深入研究人体运行规律与疾病的形成。
《黄帝内经》的贡献在于系统地阐明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对于后世中医学家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写的中医临床经典,也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主要通过对伤寒病以及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详细阐述,为后世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以明确的辨证论治方法廣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千金方》收录了近千种方剂,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方药参考。
它详细介绍了每种方剂的组成、功效和应用范围,对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方剂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千金方》的编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疗效的深入研究,也为后世的方剂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名医别录》《名医别录》是宋代张介宾整理的一部医学著作,他在此书中收录了许多古代名医的治疗经验和医学见解。
该书以名医的传记为主线,介绍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对于后世医学家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名医别录》对于推广中医经验、普及中医知识和培养中医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是明代张景岳编纂的一部药物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药的分类、性味与功效,以及药物的配伍规律和应用方法。
《中华医藏》编纂启动 收录医药典籍2289种
《中华医藏》编纂启动收录医药典籍2289种8月24日,由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华医藏》编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启动了《中华医藏》编纂工作,明确和完善了《中华医藏》编纂工作架构和机制。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国强指出,中医药古籍不仅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最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
《中华医藏》编纂工作有利于完整保护与保存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对于充分挖掘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科学和人文精神,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向世界各国完整、真实地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医药学理论和技能的精髓;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发展交流,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
王国强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发挥古籍保护研究专家作用,高质量完成《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培育中华古籍保护人才;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建设,全力保障《中华医藏》编纂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要以《中华医藏》编纂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作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华医藏》编纂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为系统、收书最全的专科古籍文献原书影印出版项目,将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以及中医药文化大繁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在财政部、文化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保护与研究利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受到各地以及行业内外高度重视,全国各地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中医文献学科建设内涵不断丰富,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匮乏的状况已大为改观,中医药古籍普查编目、中医药古籍海外回归、中医药古籍孤本调研出版、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从中医古籍肝藏血、血舍魂理论中不寐的内涵
肝藏血
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体, 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正 “中焦受气 如《黄帝内经·灵枢 ·决气第三十》 曰:
[1]
通讯作者:张压西,武汉市汉口黎黄陂路49号武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邮编:430014,电话:027-82852235,传真:027-82835626 E-mail:2004wyjs@
Abstract: Blood is one of the basic substance constituting the body and maintaining its life activities, and i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to maintain normal sleep.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eory of several TCM ancient classics to select from the aspec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and sleep as ‘liver storing blood, blood housing mood’, ‘storing blood to calm mood’, et al.This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refore, this arof produced insomnia as disorder of function of ‘liver storing blood, blood housing mood’.
[15]
中亦云: “血乃水谷之精变成, 生化于脾, 生息于心, 藏于肝” 。 《景岳全书·臓象别论》[9]中有相同的记载 “血者水谷之精也, 源源而来, 而实生化於脾, 总统於 心, 藏受於肝” 。 另有的书籍记载肝脏不仅是一个储 血器官, 还是一个造血器官如 《素问· 六节藏象论》 “肝为血之府库” 。 方 · 妇人门崩漏论治》 中谈到 2. 肝调节血量 肝藏血功能并不是静止的, 可根 据人体动静情况的不同, 发挥动态调节作用, 表现在 调节脉管中的血液流量, 使脉中循环血液维持在一 个恒定水平上, 发挥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 《素 “故人卧, 血归于肝, 肝受血 问 · 五脏生成论篇》 谓: 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 摄” 则是很好的说明。 《医学入门 · 脏腑条分》 在注释 “肝藏血, 故名血海” 时说: “名血海而归于暮夜” 、 “人身动则血行于诸经, 静则血藏于肝脏, 故肝为血 海” 。 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古籍
名词解释
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刻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牌记:又称目记,类似于今人图书中的出版说明,它一般出现在靡页背面。
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3.同书异名:中医药古籍的说明大多比较固定,但因各种不同原因如早期传本不同,重刊改名等有些同一部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名称。
4.同名异书:由于古代社会的闭塞和信息互通的困难,中医药古籍书中出现书名相同而作者与内容全异,甚则有的同名医书竟多达十余种之多
5.序:是书前由作者或者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他序之别。
6.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印刻情况的文字补充,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7.凡例:发凡起例之缩语,意在揭示全书的要旨和体例,用于指引阅读是应遵循的规则。
8.目次:又称目录,是书前反映正文的卷,部,篇章,门类名称的文字,是全书的纲要。
9.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
10.丛书:或称汇刻书。
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字。
11.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数据的工具。
12.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及其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产生于我国目录学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13.类序:是古籍书目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
14.版本: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5.善本:曰“精本”。
在现代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数据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填空或选择题
中医药古籍产生于秦汉之前,形成于隋唐之际,发展与宋元之后,现存13455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最大的类书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中医药古籍书目。
《百川学海》——最小的丛书
《四库全书》——最大的一部丛书
1《新修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2《雷公炮制论》——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
3中医药古籍的内涵结构
书名的位置:记载书名的位置有在封面,靡页,书口,序跋首行,目录与正文之前,也有各卷正文首行或版心等处。
凡同一部书中不管其有多少书名,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
书名的内涵举例:《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其名称中有六项内涵:“王翰林”指书的作者姓氏官衔,“集注“指著作方式,”黄帝“指书的内容与黄帝有关,“八十一”表示书的内容数量,“难”对内容难度的表示,“经”指经典医籍。
4书名的命名:有摘字命名法和以义命名法。
5没有牌记的:有相当多的书是没有牌记或者牌记中的款目不全的,可查阅序跋等其他位置
的记载以补充。
6目录包括:纲目,总目,细目,全目,卷目,类目等。
7卷,篇,集:都是组成一部书的单元,它们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
研读中医药古籍应该掌握一部书的总卷书,因为卷数不同,版本就不一样。
故统计卷数要注意不遗漏,除正文所含几卷外,还必须包括卷首,卷末及附卷等。
8古医书的分卷方法:一,不分卷法二,数为分卷法三,文字分卷法。
9作者署名位置:主要见于书皮或靡页,函套书签之上,序跋题记末尾,正文之前,卷首或卷末等处。
按照我国古籍规则规定,以正文之前的署名为准。
10作者项的内涵:包括姓名,字号,籍贯,官衔,学衔,朝代和撰作方式。
举例“明太医院正文会稽痒生元台子马莳仲化”,明为朝代,太医院正文为官衔,会稽为籍贯,痒生为学衔,元台子为别名,马莳为姓名,仲化为字。
11署名还包括:原作者和次作者,排列时一般原作者在前,次作者在后。
12各代对帝王的称号:一般对隋朝以前的帝王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对唐宋元期的帝王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等。
对明清两朝的帝王多称年号,如明嘉靖帝,清乾隆帝。
13著作形式?:一撰作类:指作者在总结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炼成富有创新意义和独特见解的著作。
——经典类著作,撰作者,一般是原作者。
二论述类: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阐述,提炼和发挥,使原有的理论和知识更加精深和系统化。
——汉代以后的医籍。
三编纂类:是指将前人复杂的文献资料加以重新整理,汇编成书,,使其眉目清晰,检阅方便。
——大型的医学全书和方书。
四注疏类:是指对原句的字,词,、句,章节内容进行注释或解说类著作。
五校勘类:是指对原著的文字,内容加以勘误,修订或厘正的著作。
14卷首(首卷):在正卷之前非正式卷文的某些内容。
正卷分为:单卷本和多卷本。
卷后附录:古代有的医家在完成一部医著后,又觉言犹未尽,于是又补写而附于卷后。
15中医药古籍的文体:主要有散文体(为主)和韵文体两大类。
16中医药古籍的成书形式:一专著:专门建言立说的著作,按其内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为经典之作和各学科开创性著作。
二普通著作:泛指以编,辑,纂,述等形式,阐述某方面以已有的他人成果为主的知识信息,间有自己心得体会的著作。
三全书:包含三种:以是把某医家或家人的著述刻印在一起。
二是把专业某学科的知识内容汇述在一起。
三是记纂或择要论述中医药学知识。
17中医药古籍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六分法和四分法。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法。
包括(1)六艺略:主要为儒家经典著作如易书诗礼等(2)诸子略主要为古代各家学说儒家等(3)诗赋略:主要为各种文学作品如屈赋等(4)兵书略主要为军事专著(5)术书略:主要为天文,历法,占卜等方面的专著(6)方剂略:主要为医药专著
四分法:经,史,子,集。
18古籍目录基本结构包括:书名项,叙录,类序。
叙录相当于现代书目的内容提要,包括体叙录,传录体叙录和辑录体叙录。
简答题
一.研读中医药古籍的意义与作用1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
2是中医药教育的知识源泉。
3中医药临床的重要指导。
4中医药科研的资料宝库.5编撰论著与文献整理的重要凭据。
6其他学科研究的参考材料。
对中医药学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学科来说,古籍是它的本底资料。
本底资料发掘研
究不够,这个学科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就会逐渐失去它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药古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载体,是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萌发当代医药科学成就的一方过土。
二.类书的作用:1由于中医药类书将历代医者对某个问题的论述或对某种病症的处方用药依次辑录排列,使后人不但能了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渊源沿革,而且可掌握各家医学流派的临证经验,这对学习研究中医药学显然有很大裨益。
2中医药类书内容广博,,便于检查与引证,对于中医药文献整理中的辑佚与校勘,则帮助更大。
三.丛书的作用:丛书所收著作,大多为同代或上代医家的抄本,未刊本及篇幅较少的单刻本。
编辑,刊行丛书的医家也有书家,尽管他们冬季不一,但客观上都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保存了大量的宝贵文献,使他们得以流传至今,为我们挖掘与整理中医药学提供了信息资源。
四.分类知识在中医药古籍阅读中的应用:通过分类即揭示了每种图书的学科属性,又把相同与相近学科的图书聚集在一起,从而把所有图书组成一个有知识逻辑有源流关系的有机学术序同。
这就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图书的查找,选择与研读。
五.目录的功能与作用1读书治学的入门之途。
2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3提供古籍本身的研究资料
六.版本知识在中医药古籍阅读中的应用1帮助人们区别版本的真伪。
2帮助人们区别版本的全缺。
3帮助人们区别版本的精劣。
4帮助人们了解一本书的版本源流。
5帮助人们了解版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