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原子、分子、离子以及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原子和分子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电中性,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

2.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相对单位,以质子质量为参照,常用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

3.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4.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5.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能反映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6. 分子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不写则默认为1。

分子式的写法应尽量简化,且不同分子的化学式不能写在一起。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 常见元素有氢(H)、氧(O)、碳(C)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查阅元素性质和信息。

3.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它的元素种类、原子比例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5. 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变化构成,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合物的生成和消失过程。

三、离子和离子键1.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离子化。

2.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由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3.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4. 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良好的电导性能。

四、化学方程式和平衡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群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XXX化学反应)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或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两种办法常用来检验水蒸气和CO2)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别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

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量的多,若鸟瞰,则读数偏大,实际量的少。

常用在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中)(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1)注意:称量物别能直截了当放在托盘上。

普通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若称量易吸水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若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实际称量的质量偏少(若别适用游码,则无妨碍)(四)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歪,(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或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倒流,炸裂试管)(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别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020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考点梳理汇总

2020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考点梳理汇总

2020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考点梳理汇总从本单元开始,同学们将学到化学元素及周期表,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中考的重点。

考点1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

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

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相关原理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物质的分类、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中和等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步骤逐一介绍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的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根据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将混合物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其他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量也就越大。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化学式中的元素和比例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组成。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反应开始时存在,生成物是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新物质。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物理条件。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达反应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例关系,以及反应发生的方向和速率。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是一类可以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一类可以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与碱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的盐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水的生成。

通过以上四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初中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本质。

希望本文对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的学习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化学,发现科学的美妙!。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初中化学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个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必须平衡。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

2. 酸碱盐- 酸: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 碱:具有苦味和腐蚀性,能与酸中和。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大多数可溶于水。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易与酸反应。

- 非金属:不具有金属的特性,通常不易导电和导热。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过滤纸或过滤网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 蒸发: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留下不易挥发的固体。

- 蒸馏: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

三、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仪器的使用- 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2. 实验基本操作- 学会正确取用药品,了解“三不原则”(不品尝、不直接闻、不触摸)。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酸的性质和常见酸:1.酸的性质:酸有酸味、可以腐蚀金属、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醋酸等。

3.酸和水的关系:酸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酸有强酸和弱酸之分,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酸只有一部分离解。

4.酸的物质特征:酸有酸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二、碱的性质和常见碱:1.碱的性质:碱有碱味、可以腐蚀皮肤、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等。

3.碱和水的关系:碱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碱也有强碱和弱碱之分,强碱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碱只有一部分离解。

4.碱的物质特征:碱有碱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三、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离子方程式:酸和碱的反应中,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或者用来制备盐。

四、盐和盐的性质:1.盐的定义:盐是由酸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含氢离子的非金属离子替代而得到的化合物。

2.盐的物质特征:盐是晶体,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以溶于水而不断电解。

3.盐的命名和写式:盐的名称通常由金属离子的名称和非金属离子的根的名称组成。

4.盐的性质:盐有一些通用的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等。

五、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酸和碱在调味上的应用:醋、柠檬汁等属于酸性调味品,而苏打粉、食盐等属于碱性调味品。

2.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物质。

3.药品的酸性和碱性:药品通常根据其酸碱性质来作为药物的活性和药效。

4.煤气的净化: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以通过酸性氧化剂的中和反应来净化。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第三单元重点讲解了酸、碱和盐的性质、性质特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末的脚步渐渐来临,化学的学问点太多,不知如何记,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别担忧,以下是学习啦我共享给大家的初三化学重点学问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化学重点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转变: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转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转变。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转变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转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别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试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缘由: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缘由: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缘由: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别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转变)试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中化学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每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2. 实验操作: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等基本实验器具,掌握溶液配制、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

3. 实验观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报告:能够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三、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进行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

2.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四、化学反应与原理1. 化学反应: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形式可以转换,但总量守恒。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可用指示剂或pH试纸测定酸碱性。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常见于金属的生锈、燃烧等现象。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沉淀)的过程。

4. 气体的生成与收集: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并学会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等收集气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E C D EFG H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一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一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 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 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3.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1. 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 离子的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四章:空气与水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

3. 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O。

4. 水的性质: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第五章:常见的酸和碱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 常见的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和滑腻感,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等。

第六章:盐与化肥1. 盐的概念: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

3. 化肥的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4. 化肥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第七章:能源与材料1.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材料的分类: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

3.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的利用。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新的分子。

5、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填“变”或“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变(填“变”或“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原子实际质量单位为:kg。

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1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等于或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14、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5、离子符号的含义:(1)Na+:一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6、“3Mg2+”中的“3”表示三个镁离子;“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元素1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8、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19、(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的化学,其特点包括原料、条件、零排放和产品,核心在于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最明亮)和外焰(温度最高),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比较各火焰层温度,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

通过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来检验产物H2O,并通过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检验产物CO2.在熄灭后,我们观察到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通过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我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门捷列夫,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C、H。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在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其区别在于粒子电性,符号分别用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和阴离子符号表示。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 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完整版)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外焰加热(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H o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2CO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2O 2CO 2H O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微粒性: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5.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a.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之间有间隔;c.都在不停地运动;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的概念a.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会发生改变。

b.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7.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联系: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相似;④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1.原子的构成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2)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离子的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5.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a) 当质子数=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2) 当原子数≠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 3+4)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 2-- 6.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单位为1):=12/1 (某碳原子)(某原子)m m(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原子核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 、Fe 2+、Fe 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 、HF 、H 2O 、NH 3、CH 4。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如钠离子(Na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如氯离子(Cl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3)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4)离子符号的意义: 一个镁离子(镁离子)例如 Mg 2+ 一个镁离子带俩个单位的正电荷课题三 元素1、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2)元素之最 -------地壳:O 、Si 、Al 、Fe 生物细胞:O 、C 、H 、N海水中:O 、H 、Cl 、Na 空气中:N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非金属元素----固态有“石”字旁;液态“氵”字旁;气态“气”字头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2、元素符号元素符号采用的是拉丁文,书写的时候要一大二小。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有时还表示一种物质(如金属单质Fe-铁、稀有气体He-氦气、固态 非金属C-碳)例如 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8个(氦为2个)稀有气体元素易得到电子而达稳定结构一般多于4个非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稳定结构一般少于4个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最外层电子数第四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爱护水资源(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水量少。

(2)水污染A、定义:指的是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B、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

C、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课题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1)步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2)过滤: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滤纸破损;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仪器不干净等。

(3)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 蒸馏时,冷却管的水应下进上出,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蒸馏瓶中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出现液体暴沸。

E.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等。

课题三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父“亲”正“养”)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8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氢气(H2)A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B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4)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Fe,P,N2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O2,KMnO4等。

氧化物:由俩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O2,Fe2O3,P2O5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一、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含义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注:区别符号前面的数字和右下角的数字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可以改变,如2H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不能变动,H2O4、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银氟氢;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铜汞二价最常见。

(氧和氟显负价)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5、化合价规律(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价。

氢元素通常显+1价。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一些元素在不同种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6、计算: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