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教案(全章)

合集下载

12章 简单机械 教案

12章 简单机械 教案

12章简单机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和应用;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 杠杆的原理和应用;3. 轮轴的原理和应用;4.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5. 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滑轮的原理;2. 分析和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3. 相关的实验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图片或者实物,引起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量。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常见的分类,如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对简单机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2 杠杆的原理和应用介绍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原理、杠杆的分类和应用等。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杠杆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2.3 轮轴的原理和应用讲解轮轴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轮轴的定义、轮轴原理、轮轴的分类和应用等。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轮轴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2.4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介绍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滑轮的定义、滑轮原理、滑轮的分类和应用等。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2.5 斜面的原理和应用讲解斜面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斜面的定义、斜面原理、斜面的分类和应用等。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斜面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30分钟)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实验器材,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复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知道滑轮组的特点。

(3)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理解并能计算机械效率。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进行分类。

2. 定滑轮和动滑轮概念及作用;滑轮组的特点。

3.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关系;机械效率。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2016•遂宁)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不变 B.变小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故选C.例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解析】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组成滑轮组,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与动滑轮的个数无关.且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是奇数时,并不能达到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所以A、B错误,C正确.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滑轮组使用时,一样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即D错误.故选C.例3、如图所示,小华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共用10s,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下降了6mB.动滑轮重为10N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D.提升的重物变成500N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小【解析】A、由图知,n=2,s=2h=2×2m=4m,故A错;B、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1/2(G+G轮),则动滑轮的重力G轮=2F-G=100N,故B错;C、有用功W有用=Gh=400N×2m=800J,总功W总=Fs=250N×4m=10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总×100%=80%,故C正确.D、提升的重物变成500N时,物重变大,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有用功变大,机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故选C.(四)归纳小结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同步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1课时授课教师XXX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归纳出杠杆的概念,明确杠杆五要素。

2.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授,掌握力臂的作图方法。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4.根据杠杆力臂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杠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

难点:力臂的画法、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使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开始,进而体会分析、认识什么是杠杆,抓住杠杆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现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力臂概念相当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安排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以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羊角锤、带钉子的木板、杠杆、支架、钩码、细线、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播放皮划艇的视频。

提出问题:船桨在皮划艇比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你知道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吗?过渡语:运动员使用的船桨,本质上是一个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杠杆实验演示:如图所示,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交流讨论:羊角锤比较硬,且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教师总结: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归纳总结:力臂的画法如图所示,请画出下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杠杆平衡条件。

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具准备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

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杠杆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

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答:不一样。

(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

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课时备课人闫永生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习题针对训练知识点1 杠杆1.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C、支点可以在杠杆上的任何位置;D、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杆长度。

2.如图甲,请画出撬石块时动力F的力臂L.知识点2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4.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想使杠杆平衡,A处钩码应挂()A.1个B.2个C.3个D.6个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小军将杠杆安置在铁架台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 (填“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如图所示,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则在____ (4或6)处挂____ (3或2)6.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评教师针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记录了甲、乙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表),他们的实验步骤中均因为存在错误而失分。

请你指出错误的步骤,并说明失分原因。

甲同学乙同学实验步骤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a所示2.在带有滑道的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后,杠杆的状态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1.调节杠杆在如图c所在的位置保持静止状态 2.在带有滑道的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d所示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实验装置2题图4题图5题图甲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乙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

知识点3 生活中的杠杆7.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使用杠杆一定省力 B省力杠杆的动力臂一定小于阻力臂C 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8.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9.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整合演练10. 如图所示是古代战争中的“大炮”——抛石机,用它把大石块抛出去,打击远处的敌人,它实际是一个()A.费力杠杆B.等臂杠杆C.省力杠杆D.斜面11. 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12. 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A.剪刀B.起子 8题图C. 镊子D.钢丝A.核桃夹子 B.食品夹子 9题图 C.餐盘夹子 D.夹饺子10题图 A B 11题图 C D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D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13. 瓶盖起子有如图甲、乙两种用法,A、B是开盖时起子和瓶盖接触的两点.在瓶盖和瓶口的接触点中,D和E分别是离手最远和最近的两点.开盖时手对起子施加的力F作用在G点,瓶口对瓶盖的阻力可以认为作用于瓶盖的中心C点(图中没有标出).如果瓶盖在打开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弯折,则()A.甲图支点是A,乙图支点是B,乙种用法更省力B.甲图支点是A,乙图支点是B,甲种用法更省力C.甲、乙两图支点都是B,乙种用法更省力D.甲、乙两图支点都是A,甲种用法更省力14.筷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用筷子夹菜时,筷子是杠杆,它的动力是 _______对 ___________的作用力,一般来说,筷子是动力臂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的______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15.如图是人抬起独轮车车把式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杠杆(填:“省力”或“费力”)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为1200N,抬起车把的力F为()N16.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扛着同样的包裹前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教案
小为 500N 的 拉力 F 作用下,滑轮 组将 800N 的重物提升了 lm。在此过程 中( ) B.做的总功是 800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A.做的有用功是 500 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62.5%
4.用如图 12-13 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 150N 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 6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当所吊重物为 300N 时,10s 内重物被匀速提高 2m 时,绳端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此时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图 12-11 图 12-10
图 12-12
2.如图 12-11 所示,重物 G=300N,动滑轮重 40N,要 使重物匀速上升 3m, 不计摩擦和绳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640N,并向上移动 6m C.F=340N,并向上移动 6m ( )
B.F=640N,并向上移动 1.5m D.F=150N,并向上移动 l.5
5.如图 12-14 所示,物体重 180 N,动 滑轮重 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 F 的 作用下,物体 正以 0.1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求: (1)拉力 F;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图 12-13 图 12-14
6.用如图 12-15 所 示 的滑轮组来匀速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的摩擦力 f 为 1200N,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物体速度为 1m/s. ①拉绳的速度是多少? ②拉绳的力 F 至少为多大? 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④如果想用 更小的力拉动钢锭,请你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图 12-1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教案
课 题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主备人 1.能熟练掌握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和应用。 教学目标 2.知道机械效率,能用机械效率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重 点 能熟练掌握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 轮组的使用特点和应用。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杠杆的定义:一根 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 转动,这根棒 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 、 、 、 、 。 3.杠杆平衡条件: 。 省力杠杆:l1 l2,F1 F2,举例: 。 杠杆 4.杠杆的分类 费力杠杆:l1 等臂力杠杆:l1 l2,F1 l2,F1 F2,举例: F2,举例: 。 。 难 点 知道机械效率, 能用机械效率知识 解决简单问题 个性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杠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想跟你一起跷跷板,但他的体重比你的体重小得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他能够和你一起玩跷跷板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76页至第7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点拨】(1)如图所示的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__力的作用__下能绕着固定点__转动__,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对照图来熟悉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__O__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F__;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G__;有时也用符号F2(或F阻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1__表示;有时也用符号l动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2__表示。

有时也用符号l阻表示。

(3)通常我们把杠杆的__支点__、__动力__、__阻力__、__动力臂__和__阻力臂__称作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阅读】课本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

【学生思考讨论】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教师点拨】(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如右图所示)。

(2)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__动力臂__=阻力×__阻力臂__(或写作F1l1=F2l2)。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公式表示为:,即.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A 处钩码应挂A .6个B .3个C .2个D .1个【例3】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水桶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 .乙图中水桶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水桶B 往前移动一点距离C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D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三)生活中的杠杆作用于OB中点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二、滑轮(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导入一:展示图片:一个人正在用一个巨大的杠杆撬动地球.提问: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能联想到什么?观察,交流感想,并踊跃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阿基米德的名言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会心地接受,体会到“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使用杠杆似乎是可以省力的”,急于了解有关杠杆的科学理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课题.导入二:下图的漫画是小兔和小猴分萝卜吃的情景,小兔认为自己胜利了,而小猴却认为小兔中计了.你认为小猴和小兔谁分到的萝卜重?导入三:趣味游戏激发悬念1.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钉子要拔出来,哪位同学愿意帮老师?学生参与游戏.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让同学试着去撬起来,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用螺丝刀撬,用羊角锤撬,其他学生观看后重复.[设计意图]从活动引入,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杠杆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人们工作的工具,实质上都是杠杆.同学们能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杠杆的实例吗?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羊角锤、起子等器材,让学生选择工具起出钉子、打开饮料.同学们课前也准备了不少相关的工具,请拿出来操作一下,互相讨论一下你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有什么共同特点?举出实例或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实物,踊跃地上讲台操作,其余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观察与思考后回答:工具在转动,可以省力,有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都像杠杆在撬动重石一样(投影片),可以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本身没有变形.观察投影片,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些特点的存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学习,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阿基米德要的那个支点,是指图中的哪个点?为什么这个点如此重要?明白“支点”对构成杠杆的重要性.[设计意图]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画出用杠杆撬动重物的示意图.观察黑板上教师所画示意图,在笔记本上画图,标出杠杆的五要素.着重从数学角度确定力臂的定义,回答:“点”“线”“距”的含义.观察、思考后举手回答.杠杆五要素:1.支点O.2.动力F1.3.阻力F2.4.动力臂L1.5.阻力臂L2.点拨:力臂可简称为“点线距”[知识拓展]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无论是动力还是阻力,作用在杠杆上的这两种力,其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的方向转动的力叫做阻力.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过渡语]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思路一(1)提出问题: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水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学生猜想如下:①F1+L1=F2+L2,②=,③F1-L1=F2-L2,④F1×L1=F2×L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些明显错误的猜想,如①F1+L1=F2+L2,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②=,④F1×L1=F2×L2.(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实验步骤:①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右沉左旋.②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次数F1/N L1/cm F2/N L2/cm123分析判断: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F1+L1=F2+L2的结论,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数据,找到出错的原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讨论、交流、合作.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知识拓展]正确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1)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多的,在很多情况下,杠杆是倾斜静止的,这是因为杠杆受到了几个力作用而平衡,所以说杠杆不论处于怎样的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状态.(2)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长,力就越小.(3)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思考二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直尺、铅笔、橡皮等文具,做一个杠杆水平平衡实验.我们可以用大物体平衡小物体,那么,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学生参与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亲自体验,可以加深记忆,在激起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后面设计实验的难度.将学生猜想写在黑板上,并鼓励有创意和科学思维的猜想.发放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刚才所发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探究.在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后,组织交流设计思想,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1)实验中动力和阻力是人为规定的.(2)“怎样确定力臂”是这个实验的难点,可以在实验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直接数出杆上的格子数就是力臂的大小.(3)设计一个好的表格对探究活动能否成功很重要.请同学们针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参照教材P77所示“实验”,设计好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动手进行实验.测量次数F1/N l1/cm F2/N l2/cm123456熟悉并清点器材,学生设计实验,确定需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通过交流回答:(1)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可以用钩码的重力和个数确定,或者用弹簧测力计测出.(2)力臂大小可以通过数格子数确定.(3)使杠杆水平静止是平衡,但在其他位置处于静止状态也是平衡.让完成情况较好的实验组报告实验结论,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板书中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过渡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杠杆,是不是使用杠杆都能省力呢?(1)探究活动:准备好一个书包、一根1.5米长的杆,请一位同学体验撬书包的方式和感觉.体验撬书包的感觉:书包离肩很近,感觉轻松;书包离肩很远,感到吃力.发现杠杆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省力,又可以费力.[设计意图]切身体验,加深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2)将杠杆按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杠杆的特点及功能做总结.杠杆分类力臂关系平衡时力的比较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力距撬棍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力距筷子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费距离托盘天平理解杠杆分类原理,结合实际记忆不同杠杆的特点及应用.[设计意图]分类总结,便于记忆.[知识拓展]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判定杠杆的种类,主要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判断,因此对于较复杂的杠杆,最好在图上找到支点、动力、阻力,然后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进行比较,对一些不容易判断力臂大小的我们也可以根据杠杆是省距离还是费距离的角度来分析,省距离的(如:用筷子吃饭)费力,费距离的(如:羊角锤)省力.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力臂画法:(1)找支点O.(2)画力的作用线.(3)画力臂(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标力臂.4.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地从杠杆上读出力臂.(3)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5.杠杆的分类及应用:(1)等臂杠杆:F1=F2,L1=L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例:托盘天平.(2)省力杠杆:F1<F2,L1>L2,省力费距离.例:羊角锤、开瓶器.(3)费力杠杆:F1>F2,L1<L2,费力省距离.例:钓鱼竿、筷子.1.如图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婴儿车可视为(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解析:当前轮遇到障碍物向下按扶把时,婴儿车绕后轮转动,所以后轮是支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向上抬起扶把时,婴儿车绕前轮转动,所以前轮是支点,这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答案】后轮省力2.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出施力空间,图钉作为杠杆,其支点是()A.A点B.B点C.C点D.O点解析:这个装置的目的是能把图钉拔出来,该图钉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用力向上撬图钉的A点,图钉绕着C点顺时针转动,使图钉被拔出.由此可知作用在A点使图钉顺时针转动的力是动力;作用在B点,阻碍图钉被拔出的力是阻力;C点是支点.故选C.3.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解析:羊角锤目的是拔出钉在木头中的钉子,通过费距离,省力,达到徒手不能达到的效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筷子是通过费力,节省距离,夹到距离身体较远的食物,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通过起瓶器开启瓶塞是通过费距离达到省力的目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独轮车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以省力搬动更多的重物,所以是省力杠杆.故选B.4.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仍保持平衡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确定解析:由于木棒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因OA=OC,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时,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仍相等,木棒仍平衡.故选C.5.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C.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解析: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阻力臂都等于动力臂的二分之一.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G.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故选D.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8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4题.第2节滑轮导入一:极具险绝奇观的天门山盘山公路——“通天大道”是天门山的一大景观,通天大道态势险绝,荡气回肠,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它全长不到11公里,海拔却从200米急剧提升至1200米,多达九十九弯,弯弯紧连,似玉带环绕,层层迭起,宛若飞龙盘旋,直通天际,使人惊奇,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得“曲曲折折”?导入二:展示照片,提出问题.展示滑轮组图,请学生观察图片中这种机械的结构.仔细观察,回答问题.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看图,思考并回答: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导入三: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的师生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走上升旗台,当一名光荣的“升旗手”是我们每一位同学梦寐以求的愿望.大家想不想做升旗手?让我们做一回模拟“升旗手”吧.你的实验桌上有铁架台、钩码、棉线,我们用铁架台代替旗杆,用钩码代替国旗,用棉线代替绳子,用升旗的方法把钩码升起来,能办到吗?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快速进入滑轮知识学习.观看了大家的“升旗”,发现有的小组直接向上拉绳子,把钩码位置升高;有的小组是把绳子绕过铁架台顶端的横杆,通过向下拉绳子把钩码位置升高.他们谁是合格的“升旗手”?思考:把绳子绕过铁架台顶端的横杆,来模拟升旗,这个“横杆”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横杆起着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模拟升旗时,绳子要在横杆上滑动,这样会产生摩擦力.拉动时会费力,怎样改进才能减小摩擦呢?(让横杆表面光滑些,用滚动代替滑动).与减小摩擦知识联系,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同时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的结构.用滚动代替滑动就是要在轴上套一个轮子,它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出示滑轮)看!这就是套在轴上的轮子,我们叫它滑轮.在你们实验桌的抽屉里都有两个滑轮,现在你们把它们拿出来,仔细观察滑轮的结构,试着画出滑轮的结构简图.[设计意图]学生画出滑轮结构简图.为进一步研究滑轮做好铺垫.一、定滑轮和动滑轮思路一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通过滑轮来提升钩码,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多?一会向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并画出示意图.学生进行实验.有了“升旗”的经验,很容易组装成定滑轮;有的同学还能够组装出动滑轮,甚至滑轮组,老师有意识地找出设计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同学,让他们展示设计的成果.[设计意图]创设任务情景,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图,请学生观察,看两种方法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在比较轴是否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学生讨论并回答:一个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另一个滑轮的轴随着上升.用力方向不同.思考:我们知道力有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能否改变力的大小?下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学生进行探究定滑轮特点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知识拓展](1)在不考虑定滑轮轴间摩擦和绳重等因素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与绳的自由端的拉力大小是相等的,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2)在不考虑悬绳伸缩等因素时,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与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如图甲所示.(3)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乙中F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乙中得到使重物G上升的力).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动滑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吗?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学生进行探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思考.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2)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大小关系.(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设计意图]这样学生可以理解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知识拓展](1)在不考虑动滑轮自身重力、绳重、绳与轴间摩擦等因素时,提升动滑轮的动力是被提升物重的,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2)在不考虑绳伸缩等因素时,被提升的物体每上升h,绳的自由端要上升2h,所以说使用动滑轮要费一倍距离(如图所示).[过渡语]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思路二给出定滑轮的定义:我们把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学生:结合刚才的图片尝试理解这一概念.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定滑轮实验,将数据填入表中.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离h/m拉力F/N拉力方向拉力移动距离s/m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学生讨论后回答:1.能改变动力的方向.2.不能省力.3.不能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讲授:给出动滑轮的定义:我们把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动滑轮实验,将数据填入表中.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离h/m拉力F/N拉力方向拉力移动距离s/m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动滑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吗?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学生讨论后回答:1.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2.可以省力.3.费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二、滑轮组学生思考归纳学生的发言: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定义: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提问:它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猜测一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大胆猜测.提问: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有哪些绕线的方法?可以画出绕线的示意图.[设计意图]画图更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绳子的起点.(2)拉力的方向.(3)拉力的大小.(4)移动的距离.讨论:如何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经过讨论得出:使用滑轮组时,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物体,则提起物体的力就是动滑轮重和物重的几分之一,且每段绳子中的力都相等.总结: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它既可以,还可以.2.滑轮组的特点:(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s=h.(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与物体上升的速度v物之间的关系v=v物.(3)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的关系F=G.[设计意图]及时总结,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知识拓展](1)在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摩擦等因素时,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n分之一,即F=G物.(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2)如果只是不考虑绳重及摩擦,而动滑轮的重不能忽略不计时,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与动滑轮重之和的n分之一,即F=(G物+G动).1.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400 N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此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N.解析:本题考查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因为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以F=G=×400 N=200 N.【答案】2002.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A.定滑轮,可省力B.动滑轮,可省力C.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解析:本题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由题图知,图中用的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故选C.3.小李的质量为50 kg,可以举起80 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 kg,可以举起60 kg 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A.小李把小胖拉起B.小胖把小李拉起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解析:人拉绳子施加的拉力与人举起杠铃施加的举力是不相同的.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小李和小胖虽然他们能举起的杠铃重力不一样,但向下拉动定滑轮上的绳子与他们的胳膊的施力无关,对绳子的拉力最大能达到自身的重力的大小,由于装置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所以绳子上的作用力最大等于小李的重力,小于小胖的重力,即小胖把小李拉起.故选B.4.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解析: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分析四个选项,A 图在地面上滑动,B图利用了定滑轮和滚动摩擦,C图既利用了动滑轮,又利用了滚动摩擦,D 图利用了滚动摩擦.故C图最省力,故选C.5.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12章 简单机械 教案

12章 简单机械 教案

根据理解画出下列杠杆的动力和动力臂请总结:画准力臂的要点请根据上述总结完成下列练习:如图12—1所示是起钉锤使用时的情况,请画出起钉锤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如图12—2所示,试画出缝纫机脚踏板所受动力、阻力的力臂。

.在图12—3所示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图12—1 图12—2 图12—3 思考: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学生猜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杠杆、钩码、 铁架台 学生自学实验,思考问题:实验前,怎样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 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至少要做三次实验,为什么? 得到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环节二:教师引导学生对学案进行指导性和补充性讲解,教师或师友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并对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或规律。

三、巩固练习环节一:针对本部分知识,教师出示对应的训练案。

师友独立完成。

1. 如果一个用杆秤卖水果的奸商,他要坑害消费者,常用的方法是 [ ].换重些的秤砣 B .把秤砣砸掉一块C .给秤杆上重新刻上刻度 D .把挂钩的位置换换有一根重200牛的木料AB ,水平放在地面上,一个人用50牛的力,就能抬起木料的A 端,这根木料是 [ ]A.端粗、B 端细B.要抬起B 端至少用250牛的力C.A 端细、B 端粗D. 要抬起B 端至少用150牛的力3. 一根重100牛顿的均匀直铁棒放在水平地面上,抬起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是 [ ].50牛顿. B .75牛顿. C .25牛顿. D .100牛顿.下列哪些应用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手握钢笔写字.B .汽水瓶起盖器的使用.C .用筷子夹菜.D .用大扫帚扫地环节二:教师出示答案,师友交换批阅或自批,师友互助过关。

教师依据反馈情况点拨。

四、系统总结环节一:师友交流本节知识点、研究方法、解题技巧和规律。

环节二:师友和教师进行点评,表扬表现优秀的师友,树立典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1.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4.现代科技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建议
1.采用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了解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掌握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难点解析:
(1)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学生对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需要教师细致指导,强调操作规范。
1.分析所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讨简单机械的优点与局限性。
3.讨论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判断题:判断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概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1)“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3)“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二、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等臂杠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三、机械效率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Gh.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W额=Fs=.斜面:W总=fL+Gh=FL.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斜面:η=定滑轮:η===动滑轮:η===滑轮组:η===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1)原理:η==.(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第1节杠杆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一、情境导入拔图钉:让班内力气最大的一名男生和班内力气最小的一名女生上台分别拔图钉. 男生:空手拔图钉,结果没拔出.女生:使用羊角锤拔图钉,结果图钉很容易拔出.二、新课教学讨论:下列工具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绕着固定点转动、硬棒.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即硬棒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提问:什么是力臂?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1)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答:不是.(2)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3)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画力臂的方法是:(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讨论:体重不同的两人能不能让跷跷板稳定下来?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F1l1=F2l2.(3)测量的物理量:力、力臂.(4)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5)实验操作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④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1)省力杠杆:由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F2这是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的特点:省力、费距离.生活中的省力杠杆(2)费力杠杆: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费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费力、省距离.生活中的费力杠杆(3)等臂杠杆的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等臂杠杆.(4)三类杠杆的对比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特点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实例撬棒、铡刀、瓶起子、镊子、理发剪刀天平【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1节杠杆一、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二、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生活中的杠杆四、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 )2.下列杠杆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均不计)( C )3.如图所示,在杠杆的a处悬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C )5.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小于b图中肩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小于b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 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2.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杠杆,在《墨经》中科学地叙述了其平衡原理,“相衡,则本短标长”.这里的“本”是指靠近支点一边的杆,“标”是指靠近重锤一边的杆.如果两边平衡,杠杆一定是水平的,被测重物一边杆短,重锤一边杆长.又说:“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就是说杠杆平衡后,两边加相等的重物,平衡会破坏,标这一边必然下降,这叫做“标得权”.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墨家用确切的语言阐述了不等臂杠杆的科学原理.第2节滑轮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变形的杠杆.一、新课导入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你见到过吗?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以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结构,如图所示.想想议议:(1)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2)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滑轮的分类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播放多媒体视频定滑轮特点:(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3)本质上,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1)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2)力的关系:F=.(3)距离关系:s=2h.(4)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思考1: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G吗?因为动力臂l1减小,所以动力F增大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思考2: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用以下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滑轮组呢?播放滑轮组实验视频展示滑轮组动画(1)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忽略绳重与摩擦)滑轮组小结:①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②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s=nh;③力的关系: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3)轮轴与斜面几种轮轴①井上的辘轳从右边看过去,可画成下图: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②汽车方向盘③水龙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4)其他轮轴轮轴:省力、费距离.(5)斜面也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省力、费距离.【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2节滑轮1.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2.动滑轮:转动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1.如图所示的是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的三种方法,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和F3,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C )1>F2>F31<F2<F31=F2=F32>F1>F32.如图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 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 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C )A.500 NB.250 NC.300 ND.800 N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C )4.小汉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B ) 实验次数物重G/N 拉力F/N123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辘轳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我国在公元前1100年以前就发明了辘轳,根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汽车起重机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汽车起重机的底盘性能等同于同样整车总重的载重汽车,符合公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因而可在各类公路上通行无阻.此种起重机一般备有上、下车两个操纵室,作业时必需伸出支腿保持稳定.起重量的X围很大,可从8吨~1 000吨,底盘的车轴数,可从2~10根.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起重机类型.在起重臂里面的下面有一个转动卷筒,上面绕钢丝绳,钢丝绳通过在下一节臂顶端上的滑轮,将上一节起重臂拉出去,依此类推.缩回时,卷筒倒转回收钢丝绳,起重臂在自重作用下回缩.这个转动卷筒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因此能看到两根油管,但不是油缸.第3节机械效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一、新课导入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二、新课教学实验演示: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甲)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甲=F甲s甲=2 N×h(乙)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乙=F乙s乙=1.2 N×2h所以W甲<W乙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做功反而多一些.这说明,使用动滑轮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多做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W额.思考一: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思考二: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捞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做的功是额外功.(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η==.讨论:W额>0,W总>W有,所以η<1.W额=0,W总=W有所以η=1(理想状态).注: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 N/kg.解析:重物的重力×103 kg×10 N/kg=5×103 N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Gh=5×103 N××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44%.答案:44%【巩固练习】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解析: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总功为W有=Gh=3 600 N××104JW总=W有+W额×104×104 J机械效率η===60%.×104×104 J 60%小资料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80%.【实验目的】(1)学习安装滑轮组.(2)学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实验原理】η==.讨论: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拉力通过的距离s.【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 m的细绳.播放测量滑轮组实验视频,播放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视频.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例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2)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例如动滑轮太重,使滑轮组机械效率很低,换用较轻滑轮就可提高其机械效率.(3)增加物重.【知识拓展】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测量小车的重量,记录数据.(2)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小车上升的高度h.(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注意事项要匀速拉动物体;拉力要与斜面平行;及时记录数据.记录表格斜面倾斜程度小车质量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较缓较陡很陡结论: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倾斜,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分析:当斜面长度、高度、物重都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总功越大,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越低.结论: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3节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上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列有关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2.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C )C.两种情况下,小文做的有用功一样多3.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word4.如图所示,X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则(g取10 N/kg)( B )A.推力的功率为40 W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C.推力做的总功300 J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 N5.一斜面长4.8 m、高1.2 m,把重为1 200 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的拉力为400 N,则总功为 1 920 J,有用功为 1 440 J,额外功为480 J.力(填“力”“功”或“距离”).用重为2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一个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若改用重为1.5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的联系和区别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是两个比较类同的概念,使用时稍不留心就要混淆.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1)机械效率是描写机械做功本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做功情况时引出;机械效益是描述机械省力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省力情况时引出.(2)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都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机械效率η总是小于1,而机械效益A可以小于1,也可以等于1或大于1.21 / 21。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设计这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我以《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复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套简单机械模型,以便操作和实践。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教具,引导他们发现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原理。

3. 动手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操作,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操作体会,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 活动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简单机械的知识,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并巩固简单机械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篇: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计划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计划本章教材分析本章隶属于课程标准第一层面总体设计中的“物质科学”领域,呈现了“转化和平衡”、“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主题的部分基本内容,主题下展现了“功”、“滑轮”、“机械效率”、“杠杆”、“等教学内容。

本章以功为主线,以斜面、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为载体,落实“转化和平衡”和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的目的。

本章教学目标1. 了解斜面,知道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和功的单位,能使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能使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会进行滑轮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3.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能区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4.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知道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2.力臂的概念,正确地在图上画出力臂或判断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本章教法学法建议1.功的概念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它贯穿全章,只有理解功的概念,才能理解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

机械效率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只有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等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一定要做额外功,才能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用功和能的观点来研究力学问题,概念较抽象,也能理解,但这些概念和规律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因此要逐渐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释现象。

2.在探究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时,能考虑到省力的因素(h/L)的实验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在不考虑摩擦力时拉力F=Gh /L。

而对劈和螺旋,只需要了解是斜面的变形,也能省力即可。

3.在学习滑轮时,采取实验的方法来了解滑轮的特点,而不是从杠杆的角度来认识滑轮,在以后学习杠杆时,对此要作一个注释。

第十二章 1简单机械全章学案

第十二章  1简单机械全章学案

AO F 1F 2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一、课堂精讲: 知识点一: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 1、杠杆概念:在 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的 叫杠杆;此硬棒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 的。

2、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________ ;用字母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 ;用字母 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用字母 表示 ④动力臂:___________;用字母 表示 ⑤阻力臂:___________;用字母 表示 知识点二:正确做出杠杆的力臂1、具体步骤:a 、找出支点Ob 、画出动力F 1和阻力F 2的作用线c 、过支点O 分别做动力和阻力作用线的 垂线(标出垂直符号)d 、用大括号括出垂线段就是力臂2、例题:(1)作出各图中的2个力臂杠杆的B 端挂一重物,在A 点施加多个方向的力,请做出动力臂最长的那个力。

二、当堂检测:1、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三、课后作业:一、请画出下列各图中的各力的力臂。

FG (1)(2)(3) F 2O F 1 AB(4)第1节杠杆(第2课时)一、课堂精讲知识点一:杠杆的平衡实验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____或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3、数据分析:(1)每次当杠杆达到平衡时,杠杆两边的力是否相等:;力臂又是否相等:;那么力与力臂又是否相等:(2)杠杆平衡时有两组数据为F1=2,L1=3,L2=5,F2=1,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力与力臂有何关系:相等或相等,但一次实验得到两个结论,说明单靠一次实验是能得出真正的规律;所以至少要对三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结论。

(3)经过三次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用公式表示为。

(4)杠杆的平衡公式还可以写成比例:,此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即力和力臂成____比,力臂越长,力就_______例1:用一根杠杆撬一块质量1t的石头,如动力臂是160cm,阻力臂是20cm,则至少要用______N的力才能把石头撬动例2:如右图,杠杆已经平衡,若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相等重力的钩码后,杠杆______保持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与概括的能力。2、把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确定动滑轮的支点,学生不容易想象;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判断绳子的股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所以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在分析时学生易出错,可设法化解,如:推圆轮(圆柱)上台阶,找出圆轮绕着转动的点不在圆心而在轮边缘。3、学生常将功率和效率混为一谈,应在习题教学时让学生加以辨析,使之明白两者为完全不冋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咼,两者无因果关系。
本章第一节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第二节滑轮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后面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第三节机械效率是对前面滑轮知识的综合、扩展和运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6、通过对做功的分析,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7、通过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咼效率的意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2)滑轮组
六、知

机械效率:(1)、有用功和额外功,(2)、机械效率
识结

七、其它补充
说明:因临近期末考试,单元检测由期末考试复习时的练习代替。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 1.理解力臂概念、画法。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三、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 F1、动力臂L1、阻力 F2、阻力臂L2(三)杠杆力臂的画法:杠杆力臂的画法在中考中都偶有出现,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明力臂画法。

首先从杠杆五要素中的力臂要素中找出力臂画法的关键字: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总结出力臂的画法:1、点(找到支点O)2、线(找到力的作用线并考虑延长或反向延长)3、垂直(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即为力臂)。

练习 1:羊角锤拔钉子收渔网天平(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 L2如何变化? 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 12.1-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 F2以及 L1、 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全章)【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五要素;2.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会判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4.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5.知道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滑轮组;6.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7.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计算,同时结合受力分析解决综合的力学问题。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杠杆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羊角锤。

2.力臂的画法:(1)明确支点,用O表示(2)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3)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用两头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写上相应的字母L1(或L2)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 F2L2;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2.杠杆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

但是实际工作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

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

(2)费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

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

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要点二、滑轮及滑轮组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4.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起来的,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费距离。

我们可以在知道或算出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的情况下组装滑轮组,可以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先确定绳子的一端是挂在动滑轮或定滑轮的钩上,再由里向外顺次绕线。

要点诠释:1.忽略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G GFn+=动物;2.物体上升的高度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的关系:s nh=;3.时间t内,物体上升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物体移动的速度hvt=物,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s nhvt t==自;所以物体上升的速度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v nv=自物。

要点三、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公式为:3.推导式:(1)竖直方向匀速提升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 G h G W FsnFη===有物物总,忽略绳重和摩擦,G G F n+=动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 G G W nFG G η===+有物物总动物。

(2)水平方向匀速拉物体时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 fh f W Fs nFη===有总。

(3)斜面的机械效率:W G h G hW Fl G h fl η===+有物物总物,要点诠释:1.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其大小是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的,在比较机械效率大小时,可采用控制变量法,W有相同时,W总越大,η越小;W总相同时,W有越大,η越大。

2.判断有用功和额外功,必须抓住工作的目的,为完成目的必须做的功就是有用功,而不得不做但对我们没有用的功就是额外功。

并要注意工作目的改变了,有用功和额外功也要发生变化。

3.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方法:改进机械结构,尽量减小机械自重,合理使用机械,按规定进行保养以减小摩擦。

4.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机械效率只有大小没有单位;(2)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3)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的物理量之一;机械效率越高,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就越大这个机械的做功性能就越好。

【典型例题】类型一、杠杆的分类1.(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以下几种杠杆类工具,在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筷子 B.笤帚 C.镊子 D.钢丝钳【答案】D【解析】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B、笤帚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是一人划行独木舟的情景。

手中的船桨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实质上是杠杆。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答案】费力类型二、杠杆的平衡条件2.如图是用羊角锤起钉子的过程,其中O点是支点。

请作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的力F,并完成杠杆示意图。

【思路点拨】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则动力越小;因此解答此题,只需找出最大的动力臂,然后作动力臂的垂线即可。

【答案与解析】1.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2.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即连接AO,得到最长的线段;3.经过动力作用点做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杠杆中最小的力的问题,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起来。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唐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答案与解析】在处理此类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支点和动力作用点;②过动力作用点做出与动力臂垂直的直线,即动力作用线。

3.假期里明明和他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

活动的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1)若明明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350N和700N,明明站在左侧离中央支点3m处,明明的爸爸应站在哪一侧?应离中央支点多远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2)若明明和他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明明的速度是0.4m/s ,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思路点拨】(1)知道明明对杠杆施加的动力(明明的重力)、爸爸对杠杆施加的阻力(爸爸的重力)、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阻力臂。

(2)明明和爸爸相向而行,动力、阻力不变,力臂同时减小,减小的量为vt ,再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爸爸的速度。

【答案与解析】(1)明明和爸爸对杠杆施加的力分别为F 1=350N ,F 2=700N ,F 1的力臂L 1=3m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即:350N×3m=700N×L 2, 所以,L 2=1.5m ,答:爸爸站在距离支点1.5m 的另一侧。

(2)设:明明和爸爸匀速行走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行走时间为t ,要保证杠杆水平平衡, 则有F 1(L 1-v 1t )=F 2(L 2-v 2t )350N (3m-0.4m/s×t)=700N (1.5m-v 2t ) 解得:v 2=0.2m/s 。

答:明明和爸爸匀速相向行走,明明的速度是0.4m/s ,爸爸的速度是0.2m/s 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杠杆平衡条件掌握和运用,难点在第二问,要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要相等,这是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个厚度均匀的薄木板长2m ,木块右端用一根绳子悬挂。

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N 。

一个大小不计的木块重40N ,它从木块左边的O 点开始以0.2m/s 的速度向木板右端匀速移动,求:木块运动多长时间绳子断裂?(木板重力不计)。

【答案与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得:12121020.540F NL L m m F N==⨯=; 由公式sv t=,可得:0.5 2.50.2/s m t s v m s ===。

类型三、滑轮4.如图所示,重为500N 的某人站在重为350N 的木板上,木板成水平状态,整个装置在空中保持静止,每个滑轮自重为50N ,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人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N 。

【答案】300N【解析】方法一:(1)对人、板、滑轮1受力分析图1:2F G G G =++人板轮,可得:F=450N ; (2)对滑轮1受力分析图2:12F T G =+轮,可得:14505020022F G F N NT N --====轮2; (3)对人受力分析图3:G T F =+人支,可得:500200300F G T N N N =-=-=人支; 因为人受到的支持力和人对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人对板的压力是300N 。

方法二:人的重力500N+木板的重力350N+下面的滑轮的重力50N=900N ,读图可知,这900N 都由最上面的滑轮承担,而且左右拉力相等。

因此,上面滑轮右侧的拉力为450N ,减去下面滑轮的自重50N ,等于400N .这400N 又由两段绳子平均分担,因此,人手处的拉力为200N 。

于是得出,人对木板的压力=人的重力500N-绳子拉人手的力200N=300N 。

【总结升华】认真读图,找出各力的分担关系,依次推理,最后就可以判断每一段绳子处的力的大小了。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作用在滑轮组上的力F=2N ,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为 N ,弹簧测力计B 的示数为 N 。

【答案】4;6类型四、机械效率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N 的重物提升到高处。

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 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 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m 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