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青海高原一株柳_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苏教版
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3.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如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文章的层次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高原的壮美和柳树的顽强生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高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青海高原的壮美和柳树的顽强生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我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了富有创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只有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我将灵活运用上述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2.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成果,归纳出柳树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串:将课文中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2.分析课文内容: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描述的青海高原的地理特征、柳树的生命力以及高原人民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恶劣环境”、“顽强生命力”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课文中的柳树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认为柳树的顽强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表现,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展示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和柳树的顽强生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激课文中提到的所有为高原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激发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动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3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3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3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锻铸”等10个词语。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知柳树的神奇与望而生畏。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三、[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来体会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走进高原,感受苍凉。

1、读课文:(提示)在你的印象中,青海高原是个怎样的地方?学生交流。

2、展示描写青海高原的一组词语:这是描写青海高原的一组词语,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能够读准确。

要是能够让同学听了你的朗读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试试?“广袤无垠”——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嶙峋”——看这张图,山石突兀高耸的样子就是青石嶙峋。

“深邃”——词典上解释为幽深。

在这里形容天空,说明什么?高远,没有任何飞鸟,一片死寂。

“凝滞”——“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云团滞留在天空中,一动也不动,死气沉沉的。

“悲壮和苍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身处这样的荒原,了无生气,内心的悲凉油然而生。

3、读了这些词语后,你能任选其中一两个词语来描述你眼中的青海高原吗?(在我眼中,青海高原是个怎样的地方,那里只有……)4、小结5、可就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这样一方壮观的独立的风景,那就是“一株柳”。

(板书:一株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走近柳树,感受神奇。

1、同学们,想亲眼目睹这株柳树吗?请你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5小节,边读边想象: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最好能用上自己的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版

教学内容青海高原一株柳[来源:ZXXK] 共几课时2 [来源:][来源:]课型新授[来源:] 第几课时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3.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资源幻灯片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

)重点指导“锻铸”:④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巍巍然写出树很高大。

)有感情朗读第五小节柳树这样的高大粗壮,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手掌用力就是撑。

它为什么要用力地努力地站着呢?因为它要去面对、忍受、克服如此恶劣环境所带给它的一切,如果不“撑”那1.看课文上的插图:这一株神奇之柳最吸引你目光的是哪一处?我们来读一读作者是如何来描述这株大树的,指名读第五小节。

2.自己再读一读,一定有些词语不但抓住你的眼球,更抓住你的心,圈划下来,围绕一两个词语,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3.交流。

师:知道“锻铸”的意思吗?锻,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之变形或改变物理性质;铸,是将熔化的金属倒进模子里冷却凝固。

每一块好钢好铁的诞生,非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铸不可!再读一读这句话,想想这里的“锻铸”是什么意思?从这个“锻铸”中么它将——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想象,感受一下这株柳树在高原上撑立的艰辛。

(出示)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从中感受到柳树遇到的困难之大,成长之艰辛)(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出示)这是一株()的柳树。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了解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朗读、复述、仿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特定地区(如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点了解有限。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描写,写一篇关于身边植物的作文。
2.学生现场完成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一对一指导。
4.实践活动,提升技能: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描写,写一篇关于身边植物的作文。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5.情感升华,价值引导:
-通过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态度,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树的生长环境,体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了解柳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培养观察、探究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课外资料,如图片、音频或视频等;3.课件制作。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等素材,浏览青海高原柳林的风景,引入今天的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Step 2 学习诗歌1.正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青海高原一株柳”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2.探究诗歌: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柳树站立在高原上,柳树为什么变成了上天的使者;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柳树的魅力,展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4.思维导图:每个小组就讨论结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总结。

Step 3 探究柳树1.导入探究:通过幻灯片等形式,介绍柳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柳树的分类、分布和特点等信息;2.查阅资料: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柳树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等方面;3.观察柳树:在校园或周边地区寻找柳树,引导学生作出柳树形态特征的描述,并对柳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认知;4.分享探究成果:让每个小组依次介绍各自的探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认知。

Step 4 创作环节1.选择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图画、小说、手抄报等形式中自由选择表现柳树的形象;2.材料准备:对学生提出的表现形式,进行材料准备和技巧指导;3.创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开始进行创作;4.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在班级中互动交流,共同欣赏青海高原柳林的壮美之情。

四、教学体会1.诗歌是激发学生语感和情感的良好工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探究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待探索的空间中去做自己的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知识变得有趣;3.创作环节是本课本人教授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许多学生可以通过创造以发展其兴趣爱好和自我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5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5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1)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二节。

2.还记得高原之柳的样子吗?出示PPT2齐读。

二、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2.这一株柳树是怎么生长起来的?自由读六节。

(要学会概括)3.本节两次出现“奇迹”一词,找出来练习句子想一想意思有什么不同。

4.交流:(1)第一个“奇迹”是什么?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指柳絮神奇地战胜了干旱。

(2)第二个“奇迹”是什么?口述想象的内容:“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出示PPT3朗读。

提问: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出示PPT4:5.从这两个奇迹中,你感觉到了什么?找出令你敬佩、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6.这株柳树还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自由读7节。

如果把作者的想象拍成电视片,可分为几个镜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出示PPT5.1:“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2)这株柳树受到了什么摧残?PPT5.2(3)在这些摧残中,柳树是怎样存活下来的?PPT5.3(4)这株柳树受到的摧残多吗?出示PPT6.1:从“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PPT6.2-3 。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PPT6.4 。

7.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在忍受了漫长的严冬酷暑,遭受一次次风沙雪暴、雷轰电击之后,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的顽强。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3、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的顽强。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这一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2、生自由说。

出示语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株柳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课直指课文中心,这棵柳树给予学生总的印象“神奇”,令人“望而生畏”这也是总领全文的句子,紧扣此句品析文本感悟树的神奇、令人敬畏的原因。

二、自主研读,交流共享。

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它画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巡视了解学情。

交流共享(一)环境恶劣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2、指名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出示句子:“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__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力量,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出示课件:小草顶开巨石、悬崖边上的树)课件旁白:柔弱的小草,为了生长竟能顶开身上的石块。

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竟长出了繁茂的大松树。

同学们那顽强的小草和松树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树,大家想熟悉它吗?请翻开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树吧。

(1)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1)出示词串: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2)读词语点名读齐读(5)(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

(认真预习,是学好课文的一个要害)(6)(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第一、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第四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生长环境(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10)b、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那么同学们,第一、二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作者看见柳树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学生回答引入“平常”与“神奇”并相机版书,同学们有的说这株柳是极其平常的,而有的说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师版书),照这么说的话,这株柳树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满了神奇的柳树喽?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假如这株柳树长在平原,长在水边那它就是一棵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假如它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非常的神奇》。

六年级语文上册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正确读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并通过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学习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精神。

3.借助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重点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生命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3.感悟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教学课时两课时1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2段导读:开篇点题,讲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❶在青海高原上。

段导读:话锋一转,讲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3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一株柳树令“我”望而生畏,因为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

1知识点详解☜2❶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3❷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❸深邃:深。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❷的山峰,深邃❸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4[①这一句主要写出了什么?]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②一个“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段导读:“我”在青海高原初见这株柳树时的惊讶。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zhě)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5[③作者再一次描写高原景观有什么用意?]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6[④这个疑问句有什么作用?]段导读:这株柳树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方壮观的风景。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诵读感悟,深入理解:采用集体诵读、个别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味,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如“高原”、“青海”、“株”、“柳”等,并理解这些词汇在文中的含义。同时,让学生了解课文所描绘的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本的分析、理解和感悟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学习应更具深度和广度。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究课文中的美好事物和深刻内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组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高原上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吗?”让学生积极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教材依据】《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推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通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坚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颂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个自然段。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形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专门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对话教学,唯有高扬主体之魂,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进展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直抵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领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奇异,进而能够明白得以坚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一辈子哲理。

2、借助语言材料,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埋怨命运、敢于与艰巨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把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

2、展开想象明白得文章语句及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画的情形,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能从课文中柳树的品行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决、坚强的品行。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奇异。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动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坚强生命力,去感悟不埋怨命运、以坚强毅力和韧劲与艰巨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教法选择】引导法、启发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预备】关于陈忠实的资料,依据教学过程做的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这株柳树在作者的眼中是一株()的柳树?师板书:奇异3、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株柳树长得十分——高大,细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直截了当描写柳树的那个段落,(出示投影5自然段)通过你们深情的朗读,让这株高大、细小的柳树巍巍然撑立在我们面前。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_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_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_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明白得部分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画的情形,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奇异”。

4.体会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想象描画情形,感悟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奇异”。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图片上是---柳树,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儿吹来,缠绵难舍的模样,因此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成为春天的象征,常被敏锐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

因此就有了这许多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古典诗歌描画的景色清新亮丽,柳树形象可谓“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

出示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3.青海高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点?老师补充资料:青海,自古以来便是边疆塞外,苦寒之地。

唐诗宋词中歌咏过许多在那个地点戍守边关的英雄将士。

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面对青海恶劣的天气,面对青海贫瘠的土地,承担着对江南水乡亲人的想念,他们默默地、坚决而执着地守卫着国之边境,引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挥毫赞扬,也为这片奇异的土地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奇异的青海高原,走进这奇异得令人望而生畏的-----一齐读题目《青海高原一株柳》!二、民主导学(一)、检查预习1)认识明白得字词:锻铸、虐杀、摧残、吟诵、困难卓绝、韧劲深邃、凝滞、萌发、一茬一茬、可怕、望而生畏大声朗读预习后你还有哪些词语不明白得?预设A“困难卓绝”卓绝:超出一样。

卓是超高的意思。

;“绝”的意思是到了极点、顶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6上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6上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内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2.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出示,师念: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3.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4.【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

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这一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画的情形,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3.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行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决、坚强的品行。

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坚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资源幻灯片预习设计1.“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期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这句话仅仅在写柳树吗?你由柳树还联想到了哪些人?他们具有柳树的哪些品行?2.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什么缘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3.作者写柳,什么缘故一再强调高原的环境?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导入、齐读一、回忆环境导入指名读、交流 ①两合抱粗(动作演示),百十余平方米(结合教室面积感知) ②生铁铁锭的色泽:见过铁锭吗?(体积大的铁块,颜色黯然,摸上去专门硬)这种色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坚硬,经历了种种磨难)③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专门锻铸。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

)重点指导“锻铸”: ④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巍巍然写出树专门高大。

) 有感情朗读第五小节柳树如此的高大细小,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手掌用力确实是撑。

它什么缘故要用力地努力地站着呢?因为它要去面对、忍耐、克服如此恶劣环境所带给它的一切,假如不“撑”那么它将——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想象,感受一下这株柳树在高原上撑立的艰辛。

(出示)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洪涝,却躲只是更为严酷的冰冷。

洪涝和冰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洪涝和严酷的冰冷。

从中感受到柳树遇到的困难之大,成长之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青海高原的环境是专门的苍茫、恶劣,难道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是一株( )的柳树 (出示)齐读:这是一株奇异的柳树,奇异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站立在青海高原上。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课设计第一课时教课要求: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5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课要点: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教课难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课准备:课前部署回想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课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要点1、回想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知识(1)贺知章的《咏柳》(2)联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议论(1)本文能不可以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够?(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虑: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觉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沟通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以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勒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议论理解字词,依旧不可以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疏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谈谈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掌握,成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要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现评论四、部署作业1、读熟课文2、抄录课文生字 2 遍。

第二课时教课要求: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依靠详细的语言资料,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形,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窘境是所表现出的强盛的生命力。

教课要点: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窘境是所表现出的强盛的生命力。

教课点:依靠详细的言资料,想象文描的情形,感悟青海高原上的株柳身窘境是所表出的大的生命力。

教课程:一、入新,指名文二、频频文,理解柳的特色1、学第一部分(1)默文一到二,思虑:什么要写第一内容?理解:奇特、望而却步、立(2)指朗两重音:奇特、望而却步、立(3)3、4A“在青海高原,⋯⋯ 悲壮和凉”,想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的是什么?心洋溢着的又是怎的感情?回一、两首描绘塞生活的古,理解凉和悲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ﻪﻭ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ﻪﻭ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ﻪﻭﻭ三、学习写字ﻭﻪﻪ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ﻭﻪﻭ2、展示评议ﻭ四、布置作业ﻭﻪﻭ2、抄写课文生字2遍。

ﻭﻭ1、读熟课文ﻭ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ﻭﻪﻪ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ﻭﻭﻪﻭ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ﻭﻪ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ﻭﻪﻭ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ﻭﻪﻪ1、学习第一部分ﻪﻭﻭ(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ﻪﻭ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ﻭﻭ(3)ﻪ(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ﻪﻭﻭﻪﻭ3、4节ﻪ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ﻪﻭ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ﻭﻭﻪﻭ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ﻭﻭ2、学习第二部分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ﻭﻭﻭﻪ(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ﻭﻪﻭ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ﻭﻪﻪB朗读第五节ﻭﻪﻭ(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ﻪﻭﻪ六、七两节ﻪ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ﻪﻪ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ﻪﻭﻪ(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ﻪﻭﻪﻭ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ﻪ(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学会本课8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进而品味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2.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一、揭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展示贺知章的《咏柳》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强化双基训练1检查生字读法2出示词串:广袤无垠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3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

三、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思考一下这词串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组写了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

——恶劣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独特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顽强的毅力与韧劲2、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环境恶劣(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3、指名分小节朗读谁带我们进入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读3-4)谁给我们描述这独特的高原之柳?(读第5小节)谁让我们感悟这高原之柳的生命伟力?(读6-9小节)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读1-2小节)四、初见柳树,走进青海高原。

1、咱们来看看这株柳树是什么样的?(出示:第五节)2、谁来读?(指名读)3、就是这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因为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让咱们走进青海高原吧!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细细地读,将文字读成画面。

4、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青海高原古时候就是边塞战场,诗人们经常将青海高原的荒凉写于诗中。

羌笛的哀婉,长云的凝重,无不让青海高原笼罩在苍凉的氛围中,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你看见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从哪里读出来的?在这异常苍茫的青海高原,作者却惊见了一株柳树。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

出示:第五节你们再读读,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觉?难怪作者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惊讶,(引读------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5、小练笔: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想写什么?“哦!_______”五、总结谈话,提升学生能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高原之柳所经历的磨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为什么会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15青海高原一株柳平凡神奇环境恶劣外形独特精神顽强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进一步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青海高原一颗柳(齐读课题)出示词语:(自由读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异常苍茫。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词语描写的是哪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同学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那里的环境,这样就能读出意境。

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这株柳树就生长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

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株神奇的柳树?二、聚焦重点深入悟读(一)聚焦神奇读出形象出示片段:(自由读读这段话)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挑自己拿手的展示一下。

1.“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那你觉得这株柳树的树干和树枝跟咱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有一个词叫“柔柳”,而这柳树怎么会有这么粗实和坚硬的树干和树枝呢?太神奇了)2.“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叶子是什么样的?师:是嫩绿的翠绿的草绿的鲜绿的。

哪里是绿成这样的,柳树的叶子也很神奇。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3.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读着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的形象如何?(高大粗壮)4.“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高大粗壮。

(你们看,它的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上课的教室大概是六十多平方米,也就是说相当于二个教室那么大的一片树阴,可见树冠的大。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高大粗壮来。

)咱们连起来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它高大粗壮的样子。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而粗壮,所以在这里它说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板书:撑立)(二)聚焦重点语段,体会不易。

师:这样一株柳树竟能在如此苍凉的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成就高原一方壮丽的风景,真是奇迹啊!然而在这奇迹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磨难呢?咱们来读书。

这回请你快速地读读描写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6、7二个自然段,读了之后啊,我相信你对这株柳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

开始读,快速读。

师:读下来之后你感觉到这株柳树它要在这高原上生存下来容易吗?你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了它的不容易?赶紧看看,把这些语句语段划下来。

师: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生读6,7自然段师:你们查过资料了,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干旱的时候连续二个季节都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是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你们看,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生存下来。

容易吗?太不容易了,好,还有吗?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们像无情的杀手在摧毁这株柳树,你能想象柳树在遭受摧毁时无助可怜的样子吗?你仿佛看到它——像这样的苦难只有一次吗?从哪里看出?(点击变红: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你们看这里用了几个“多少”?(点击变红)谁能读好几个带“多少”的短句。

尽管高原上的风雪雷电是这样的凶狠残暴,柳树害怕了吗?师:他在拼命地熬啊,挺啊,坚持啊。

谁再读?师:是啊,同学们。

让我们不防也像作者那样发挥我们的想象,我们想,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雷电风雪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师:柳树抱怨了吗?读最后一段这里边最后一句话当中有二个数字不知道有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一个是—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师:尽管生存的希望是这样的渺小,但柳树放弃了吗?再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读到这,谁来说说,这株柳树是凭着怎样的一种精神撑出了高原上一道独立的、壮丽的风景的?(坚强不屈地,不屈不挠地,勇敢地,顽强地,)难怪作者开头要这样说: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这个地方,说它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你理解这个伫立吗?是的,这株柳树它已经在高原上撑立了很久很久了,如今它已经是根深叶茂了。

我们相信,它还会继续天长日久地撑立下去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再来欣赏这株柳树。

再读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是啊,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竟然是一株柳树,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你们说,是谁创造了这个可思议的奇迹。

就是它这种“顽强、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它创造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真了不起,因为你们通过读懂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老师希望这株柳树的形象、精神能够永久地伫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