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五讲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由提供的键能数据可以看出Si-C键能 大于Si-Si键,大于Si-O键,大于Si-Cl键, 且SiO2为原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因 此它们的熔沸点高低是: SiC>Si,SiCl4<SiO2;
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kJ/mol
(3)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高温
SiCl4(g)+2H2(g) = Si(s)+4HCl(g) +236 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kJ/mol H=4×360+2×436-4×1/2×176-4×431
=+236kJ/mol
[在线探究]
应物) ② △H值
与书写形式有
稀的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为57.3kJ/mol ③Q放 =n× △H
SO2、H2O(l)、
P2O5等②Q放 =n× △H
备注
关 ③用键能表
示
比较的相对大小时要考虑其数值的“+”或“-”的问题
例:通常状况下,单斜硫和正交硫是硫的两种固态的同素 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S(s,单斜) + O2(g) → SO2 (g) ;△H= - 297.16kJ /
例1. (05 江苏) 氢气(H2)、一氧化碳(CO)、
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为:
H 2 (g ) CO ( g ) 1 2 1 2
C 8 H 18 ( 1 )
O 2 ( g ) H 2 O ( 1 ); O 2 ( g ) CO 2 ( 1 );
1-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⑸Δ H的计算方法
Δ H = E旧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 E新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
量
Δ H = E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 E生成物的键能之
和
Δ H = E生成物的总能量 - E反应物的总能
量
实验测得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 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 何解释184.6kJ?
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其焓H也不 相同。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之一,不能测量。
焓变: ⑴ 定义: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⑵ 符号: 物 ⑶单位: 影响因素:
Δ H = H生成物 - H反应
物质的量、温度、压强、状态..... ⑷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一般反应都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系统的 压力等于外界压力,即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 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我们常 用焓变Δ H来表示反应热。
2.中和热的测定
/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4795aa2956ef31d104f46fe
2.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 应的热效应。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 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 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步骤 思考1:为什么杯口相平?碎纸条的作用
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 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
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 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 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思考2:为什么不用环形铁搅拌棒? 铁与盐酸之间会发生反应,另外铁的导热性 好,这样都会造成热量的损失。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点一:焓变反应热一、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符号:△H,单位:一般采用kJ/mol。
2、产生的原因:⑴微观角度: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相等,使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
如下表实例一般规律理论值:△H=-183KJ/mol △H=实验值:△H=-184.6K J/mol理论推算:△H=E1-E2⑴吸热反应:ΔH为“____”或ΔH____0。
⑵放热反应:ΔH为“____”或ΔH____0。
计算:ΔH=E(反应物分子键能总和)-E(生成物分子键能总和)实验测定:在恒压条件测定⑵宏观角度: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反应,此时的ΔH<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0。
即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能量,ΔH0。
该过程能转化为能。
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0。
该过程能转化能。
⑶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分子内部的键能(或晶格能)越大,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填“低”或“高”下同);分子内部的键能(或晶格能)越小,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类型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宏观)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微观)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O△H=E(生成物)-E(反应物)△H>O△H=E(生成物)-E(反应物)图示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常见反应⑴大多数化合反应⑵所有的燃烧反应⑶酸碱中和反应⑷金属与酸的反应⑸缓慢氧化⑹铝热反应⑴大多数分解反应⑵盐的水解反应⑶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⑷C和CO2、C和H2O(g)的反应实例H2(g) + Cl2(g) =2HCl (g);△H=-184.6 KJ/mol C(s) + H2O(g) =CO(g) + H2(g);△H=+131.3KJ/mol从物质的角度: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的角度: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化学键角度: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从能量的角度:释放或储存能量的过程。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其中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衡量。
热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燃烧甲烷(CH4)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ΔH = -890.3 kJ/mol这里的ΔH = -890.3 kJ/mol表示每摩尔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890.3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基于ΔH的正负值,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时,ΔH为正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H2O(l) → H2O(g) ΔH = +40.7 kJ/mol这里的ΔH = +40.7 kJ/mol表示每摩尔水蒸发所需的热量为40.7千焦耳。
正号表示蒸发过程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时,ΔH为负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释放了能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能量。
放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这里的ΔH = -393.5 kJ/mol表示每摩尔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为393.5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除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还具有其他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吸附反应:当反应物从溶液或气体中吸附到固体表面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
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08
1.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常见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A.所有的燃烧,爆炸反应 B.中和反应 C.大多数化合反应 D.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 规律:能够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 一般为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
常见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B.
C.
C + CO2 = 2CO
C + H2O = CO + H2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问题] 1.什么是化石燃料?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燃料燃烧时,若空气不足或过量, 会造成什么后果?
4.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
5.煤直接燃烧有那些弊端?
天然气这些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 层下,在地壳中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1)适当过量的空气; 2、充分燃烧条件:
c
D)
D.水煤气
小结
§1-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 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 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
D.
Ba(OH)2. 8H2O 和 NH4Cl 反应
规律:需要持续加热的化学反应,一般 为吸热反应。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反应发生的原因,同时也是反应结果的展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情况。
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的热量,使得反应物的能量增加,产品的能量减少。
吸热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容器感觉到的温度会增加。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化学荧光棒的使用,当我们搓动荧光棒时,其中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吸热反应,会感觉到荧光棒变热。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使得反应物的能量减少,产品的能量增加。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的降低,反应容器感觉到的温度会下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火焰的燃烧,当我们点燃火焰时,其中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放热反应,可以感受到周围的温度上升。
二、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适用性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化学反应涉及的能量变化不会产生或消失,而是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
例如,当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以及光能。
这意味着,燃料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光亮的总和应该等于燃料本身所含有的化学能。
如果我们将燃烧反应放在一个绝缘容器中进行,那么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能量,我们将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同样,当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产物时,反应前后的能量总量应该保持不变。
如果反应物在反应前的总能量为X,而生成的产物在反应后的总能量为Y,那么X应该等于Y。
三、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的速率与能量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反应中,反应物需要克服能垒,即初始能量,才能发生化学变化。
吸热反应需要外界供给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反应物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它们解离并重新组合成产物。
七年级化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
七年级化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化学能(Chemical Energy)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储存的能量。
化学能不具体属于某一种物质,而是由于物质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而产生的一种能量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的转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
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之间经历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反应物被转化为产物,同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1.1. 反应物与产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指开始反应前存在的物质,产物是指化学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新物质。
以硫酸和钠碱为例,硫酸和钠碱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其中,硫酸和钠碱就是反应物,而硫酸钠和水就是产物。
1.2. 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情况。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
例如,燃烧反应就属于放热反应。
当木材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光能。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例如,溶解硫酸铵时,需耗费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这是因为溶解硫酸铵的过程是一吸热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体现为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时,反应会放热;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时,反应会吸热。
二、化学能的转化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是指反应物和产物之间化学能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一部分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光能等。
2.1. 化学反应释放能量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高于产物的化学能,因此反应时会释放出能量。
这样的反应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A +B →C +D + 热量热量代表着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例如,火柴点燃木材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得木材燃烧。
2.2. 化学反应吸收能量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低于产物的化学能,因此反应时会吸收能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重点难点提示】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1.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是指电子得失或者电子对的偏移。
2.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的物质。
记为:氧、降、得。
还原剂是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物质。
记为:还、升、失。
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指反应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例如:O2、Cl2等;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物质。
例如: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活泼金属单质,例如:Al、Zn、Fe等;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物质。
例如:C、H2、CO等。
2.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3.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还原剂发生的反应。
还原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即氧化剂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看起来截然相反的两个反应过程,却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不能孤立存在。
因此,氧化还原反应充分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4.概念之间的关系:具有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具有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1.表示方法要点(1)用两条(或多条)线桥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2)标明“得”、“失”电子及数目。
2Fe2O32.(1)体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客观规律。
(2)箭头不是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而是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过程。
四、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化合价的规律1.金属元素一般没有负化合价,除零价外只显正价。
因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H+ (aq)+OH- (aq)=H2O(l); △H=-57.3KJ/mol
中和热
1.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l),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 单位: KJ/mol
3. 注意
①必须是稀溶液,如浓硫酸稀释或NaOH固体溶解时放热;
②酸和碱反应
③标准:生成1molH2O(l)放出的热量.
吸热反应:体系 环境 体系能量升高, ∆H > 0,∆H为“ + ”
例 1:1mol C与 1mol H2O(g) 反应生成 lmol CO(g) 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 热为△H = +131.5 kJ/mol。
能量
6、焓变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宏观)
思考:
= =
679kJ/mol
862kJ/mol
H = 679kJ/mol - 862kJ/mol = -183kJ/mol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焓变与键能的关系(微观)
Δ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例 :拆开 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 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
4.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C ) A.H+H=H2 B.H+Cl=HCl C.I2→I+I D.S+O2=SO2
5.下列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是 ( C )。 A.2H2+O2 ==2H2O B.CaO+H2O ==Ca(OH)2 C.CaCO3 ==CaO+CO2↑ D.CH3CH2OH(酒精)+3O2 ===2CO2+3H2O 6.已知H—H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 436 kJ· mol-1,H—N键键能为391 kJ· 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 式:N2(g)+3H2(g) 2NH3(g) ΔH=-92.4 kJ· mol-1。则N≡N键的 键能是( B )。 A.431 kJ· mol-1 B.945.6 kJ· mol-1 C.649 kJ· mol-1 D.896 kJ· mol-1
化学中常见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想要化学复习好,归纳总结怎能少?2018高考复习已经开始,化学知识点那么多,有没有总是感觉乱乱的?来看看我们的归纳总结吧,给你的高考复习助力,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5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5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其符号表示为△H,单位为KJ/mol。
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2、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却是放热);3、浓硫酸稀释是放热的、铵盐溶于水是吸热的,但不是放热吸热反应,因为不是化学变化。
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概括如下:1、需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也不相同?中学化学所用的△H的数据,一般是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以不特别注明。
2、反应物、生成物的凝聚状态要注明,不用标↓和↑。
同一化学反应若物质的凝聚状态不同,反应热就不同。
3、反应热符号用△H表示,写在方程式的右边,放热用“―” ,吸热用“+”。
(如何记?与方程式间用“;”)4、反应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因为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
)5、△H的大小还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
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是57.3KJ/mol,但若说生成1mol水时的热效应则包括生成硫酸钡时所放出的热量。
则大于57.3KJ。
②、燃烧热、中和热无负值,△H有正负值。
③、可燃物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①②四、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化学反应的特点:1、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
2、反应中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相差不大,则热效应不明显。
4、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
5、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H)=生成物键能的总和-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五、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应用:间接测量某些难以控制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其中涉及了能量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键能会断裂或形成,从而引起能量的变化。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可以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一、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热量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物质温度的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放热反应,其中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可以用于加热、发电等实际应用中。
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能较高,反应产物的化学键能较低。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键能被破坏,而反应产物的键能则重新组合。
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差就是反应放出的热量。
放热反应的热量变化可以用反应热(ΔH)来表示,ΔH为负值。
二、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外界热量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物质温度的降低。
例如,溶解氨氯化物的过程是一种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使固体氨氯化物溶解于水中,而水的温度会因为吸热反应而下降。
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能较低,而反应产物的化学键能较高。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键能被破坏,而反应产物的键能则重新组合,这个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差就是反应吸收的热量。
吸热反应的热量变化同样可以用反应热(ΔH)来表示,ΔH为正值。
三、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始终成立。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的能量。
- 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的能量。
- 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放热或吸热的特性。
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着反应的速率和方向,还与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化学反应是指发生化学变化时原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结构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它关系到反应的速率、热效应等方面,同时还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化肥、药品等领域。
一、热效应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或者吸收热量的现象。
在各种化学反应中,热效应都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热量变化量。
热效应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外界输送热量才能完成化学变化的现象。
例如,制备氨水的反应:N2(g) + 3H2(g) → 2NH3(g),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
此外,吸热反应还有生物降解、溶解过程等。
(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可以放出热量的现象。
例如,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燃料燃烧。
此外,放热反应还有酸碱中和、硬化反应等。
二、活化能在化学反应中,活化能是指反应物转变成反应物质之前渡过的能垒。
例如,转化A→B + C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减小反应物的自由能,增加反应物的内能,就可以使反应发生。
化学反应需要受到否定的活化能影响,一方面活化能越小,化学反应就会越容易发生;另一方面,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就会越不容易发生。
因此,如何降低活化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可以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降低活化能,使得反应更有利于发生。
三、燃料燃料是指可以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通过其在氧气存在的环境下进行一系列放热反应来提供热量或产生机械能。
燃料按其物理状态可以分成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一)固体燃料固体燃料是指运用燃料的燃烧对结构固定的燃料进行燃烧,通常不易储存。
例如,木炭、木材、煤等。
(二)液体燃料液体燃料指液态的油类化合物,运用燃烧时分解产生的热量来驱动机器进行工作。
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形式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形式。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释放的热量可以使周围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明显的热效应。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燃烧、氧化等过程,是一种常见的能量释放形式。
例如,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
当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例如,火焰燃烧时,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得火焰升高,周围温度升高。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吸收的热量可以使周围温度降低,或者产生明显的冷效应。
吸热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溶解、融化等过程,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吸收形式。
例如,物质的融化是一种吸热反应。
当固体物质受热而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融化过程中,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需要吸收热量才能使固体转变为液体。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键能的变化所致。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使得反应物的化学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能量的转化。
1. 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的形成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离子。
化学键的形成是一种放出能量的过程,这是因为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反应物的内能降低,从而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例如,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时,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水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分子内能降低,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化学键的断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可以被断裂,从而使得反应物的内能增加。
化学键的断裂是一种吸收能量的过程,这是因为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克服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吸收一定的能量。
例如,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时,水分子中的氧气与氢气的化学键被断裂。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志远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理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反应(3)掌握离子反应的质,常见的离子反应以及离子共存问题(4)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掌握燃烧热的计算及中和热测定本单元误区警示:1.判断4种无机基本反应的类型时,要由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共同确定,如:(1)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也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2)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的受热分解.(3)生成物中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可例证.2.要熟悉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一些特例.如:K、 Ca、Na这些活泼金属置于某些不太活泼的金属盐溶液中主要是与水反应,而不是置换金属;金属与硝酸、浓硫酸反应不可能产生H2等.3.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是否正确的思维步骤(1)看是否符合电离原理酸、碱、盐是电解质,这三类物质才有可能写成离子形式,而不溶性的酸、碱、盐和弱酸、弱碱要写成化学式;单质、氧化物和气体必须写成化学式.如CaC03、BaS04、AgCl、H2Si03、 Cu(OH)2等不溶物要写成化学式,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化学式,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应写化学式等.(2)看是否符合实验事实如:2Fe+6H+=2Fe2++3H2↑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Cu+2H+=Cu2++H2↑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u2++H2= Cu+ 2H+也是错误的,因为H2不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对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硫酸、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3)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Ba2++SO42-=H2O+BaSO4↓应写成2H++20H-+Ba2++SO42-=2H20+ BaSO4↓ (4)看反应物的用量根据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能有影响.(5)看是否遗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如:B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既要考虑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考虑Cu2+与OH-的离子反应,即Ba2++20H- + Cu2++ SO42-=BaSO4↓+Cu(OH)2↓.(6)看电荷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如:Fe3++Cu=Fe2++Cu2+中电荷不守恒.(7)看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对于“=”、“”、“↑”、“↓”符号使用要恰当,如:单弱离子水解反应式中的应改用可逆号,因为水解是可逆的,水解是微弱的;而Fe3++3H 2O Fe(OH)3(胶体)+3H+中的可逆号应改为等号,因为在加热条件下水解进行得比较彻底.另外, Fe3+和A13+与弱酸根的促进水解反应应该用等号学以致用1.条件不同时,相同反应物间的离子反应可能不同(1)反应物的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HCO3-+OH-=H2O +CO32-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 2HCO3-+2OH-=CaCO3+2H2O +CO32-因为不过量的物质会完全反应,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过量的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计量数与其化学式中的计量数成比例.这是我们判断和书写此类离子方程式的依据.(2)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把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反应方程为A13++40H-=A102-+2H20.若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OH-=Al(OH)3↓ (3)反应条件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OH-=NH3·H20.若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加热,则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OH-NH3↑+H2O(4)微溶物状态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若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2.离子共存问题;(1)在溶液中,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如生成沉淀、弱电解质、气体的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2)注意隐性条件的限制,如颜色、溶液的酸碱环境、pH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加铝产生的气体只有H 2、水电离出的C(OH -)=1.0×10-10”等条件,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1课时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一、用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并指明氧化剂与还原剂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二、分析并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而化学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则是反应进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相关概念、热量的计量单位、能量转化的三种方式以及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
一、能量变化的概念能量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类型。
1.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得反应物的化学能降低,生成物的化学能增加。
吸热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升高、周围环境变冷的现象。
例如,石膏与水反应生成石膏石时就属于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热量,使得反应物的化学能增加,生成物的化学能降低。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降低、周围环境变热的现象。
例如,火柴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就属于放热反应。
二、热量的计量单位热量是衡量物体内部分子振动、转动和输运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
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常用的是焦耳和千焦(kJ)来计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能量转化的三种方式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方式主要有热能转化、电能转化和光能转化。
1.热能转化热能转化是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以热量的形式发生。
热能转化包括放热和吸热两种类型,通过热能转化可以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电能转化电能转化是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以电能的形式发生。
例如,电化学反应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水是一个常见的电能转化的例子。
3.光能转化光能转化是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以光能的形式发生。
例如,光合作用是植物中的一种重要反应,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
四、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类型较多,常见的有焓变化、化学能变化和键能变化。
1.焓变化(ΔH)焓变化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反应发生时系统的能量变化。
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化为正;如果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化为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消耗或释放现象。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介绍与能量变化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一、能量和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能量可以存在于物质的内部,也可以在物质之间传递。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变化、反应物质的数量变化以及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方式来表现。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类。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导致周围温度升高的反应。
吸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导致周围温度下降的反应。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热来描述。
反应热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单位摩尔反应物参与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反应热可以表示为ΔH,其中Δ代表变化。
ΔH为负值时,表示放热反应;ΔH为正值时,表示吸热反应。
三、内能和焓变内能是物质所具有的全部能量,包括分子振动、转动和平动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焓变来表示。
焓变(ΔH)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内能的差异。
焓变可以通过ΔH = H(产物) - H(反应物)来计算。
当焓变为负值时,说明反应物转变为产物时内能减少,即放热反应;当焓变为正值时,说明反应物转变为产物时内能增加,即吸热反应。
四、反应热与燃烧热反应热和燃烧热是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概念。
反应热是指在单位摩尔反应物参与反应时的能量变化,而燃烧热是指单位摩尔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变化。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明显的能量释放,例如燃烧木材会产生火焰和热量。
燃烧热可以通过测定燃烧反应的焓变来计算,它是衡量燃料的能量含量的指标,常用单位是焦耳/克或千焦/克。
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活化能是指引起反应发生所需的最小能量,也是反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能量参数。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首先需要克服活化能的障碍,才能转变为产物。
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
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过程,这些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与变化。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涉及到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了周围的热量。
这种反应常伴随着反应物分子之间的键能断裂,造成能量吸收,使系统的内能增加。
实际应用中,吸热反应常用于吸附剂和冷冻食品的制备。
例如,冷冻食品中的冷凝剂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食品保持冷冻状态。
3.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释放出热量。
这种反应常涉及到反应物分子之间的键能形成,使系统的内能减少。
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家用取暖系统中的燃烧反应就是一种放热反应。
燃烧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
4. 能量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变化来表示。
热变化是指在常压下,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根据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热变化的定义,可以使用热化学方程中的摩尔热计算反应的能量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并评估反应的可行性。
5. 应用案例: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电流产生的基础。
著名的锂离子电池就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通常由锂离子的插入和脱出反应组成。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电解质移动,反应时吸收或释放热量。
这种能量转化的应用使得化学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交通工具等领域。
6. 应用案例: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产生和利用也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例如,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燃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1.1 离子反应6.(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反应)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答案]D。
36.(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 2H2O+BaCl2(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2Fe3++Fe = 3Fe2+(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 = CaCO3↓+H2O(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Fe3++Cu = Fe2++Cu2+[答案]B。
1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离子反应)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H2O(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答案]A。
8.(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 AlO2-+H2↑(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2OH-+H2↑+Cl2↑(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2H+= 2Fe3++2H2O(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 BaSO4↓+2H2O [答案]C。
10.(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离子反应)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H+= CH3COOH+Na+(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 = Na++2OH-+H2↑(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SO42-+Ba2++2OH-= Cu(OH)2↓+BaSO4↓[答案]D。
8.(离子反应)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 CH3COOH+H2O(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 CaCO3↓+2H2O+CO32-(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CO2+H2O = C6H5OH+CO32-(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 3Fe3++2NO↑+4H2O[答案]B。
9.(2007年高考江苏卷,离子反应)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 SO32-+H2O(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 2Fe2++I2(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 2Mn2++5NO3-+3H2O(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 BaCO3↓+2H2O+CO32-[答案]C。
[提示](A)中SO2过量会形成HSO3-,(A)错;(B)中呈酸性,NO3-的氧化性大于Fe3+,应是HNO3先反应,(B)错;在Ba(OH)2过量时不会有CO32-存在,(D)错。
8.(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离子方程式)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 HSO3-(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 BaCO3↓+H2O(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 H2O(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 CO2↑+H2O[答案]B。
11.(20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 Zn2++Ag(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O3)2+2CH3COOH = Ca2++2CH3COO-+2CO2↑+2H2O(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Na+2H2O = Na++OH-+H2↑(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Cu(OH)2+2H+= Cu2++2H2O[答案]D。
8.(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
6. (2007年高考江苏卷,离子共存)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B)Al3+、H+、MnO4-(C)NH4+、Fe3+、SO42-(D)Ag+、Cu2+、NO3-[答案]A。
11.(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离子共存)在pH = 1时,可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Ca2+、CH3COOH、Br-、Na+(B)NO3-、Fe3+、Mg2+、SO42-(C)HClO、Ba2+、Na+、Cl-(D)K+、Cl-、Al3+、SO32-[答案]A。
(本人注:选项C中,HClO会不会大量存在?)7.(2007年理综北京卷,离子共存)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Cl-、NO3-、S2-;②K+、Fe2+、I-、SO42-;③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K+、Ba2+、Cl-、NO3-(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答案]B。
§1.2 氧化还原反应10.(氧化还原反应)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 3)2+24KI +12H 2SO 4 = 2CuI ↓+13I 2+12K 2SO 4+12H 2O其中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答案]B 。
11.(氧化还原反应)(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O +H 2O 高温CO 2+H 2(B)3NO 2+H 2O = 2HNO 3+NO(C)2Na 2O 2+2H 2O = 4NaOH +O 2↑(D)2F 2+2H 2O = 4HF +O 2[答案]A 。
§1.3 反应热16.(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反应热)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 、白)+2HCl(aq)=SnCl 2(aq)+H 2(g);∆H 1②Sn(s 、灰)+2HCl(aq)=SnCl 2(aq)+H 2(g);∆H 2③Sn(s 、灰)>13.2 ℃<Sn(s 、白);∆H 3=+2.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1>∆H 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答案]D 。
6.(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反应热)已知:(1)Zn(s)+1/2O 2(g) = ZnO(s);∆H =-348.3 kJ/mol(2)2Ag(s)+1/2O 2(g) = Ag 2O(s);∆H =-31.0 kJ/mol则Zn(s)+Ag 2O(s) = ZnO(s)+2Ag(s)的∆H 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C)-332.8 kJ/mol (D)317.3 kJ/mol[答案]A 。
7.(2007年高考江苏卷,反应热)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 = CO 2(g)+3H 2(g);∆H = + 49.0 kJ ·mol -1 ②CH 3OH(g)+1/2O 2(g) = CO 2(g)+2H 2(g);∆H =-192.9 kJ ·mol-1反应过程总能量总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 = CO2(g)+2H2(g)的∆H>-192.9 kJ·mol-1[答案]D。
14.(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反应热)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H =-2878 kJ(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H =-2869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答案]A。
9.(反应热)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 = 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答案]C。
13.(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反应热)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