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合集下载

科举制的发展演变

科举制的发展演变

科举制的发展演变一、隋朝创立科举制1.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看重门第而不注重才能(实行九品中正制);②隋文帝时,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创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完善科举制1.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的政绩;2.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武举和殿试;3.唐玄宗时,注重文教,把诗赋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三、北宋发展科举制1.表现: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问之局面。

3.结果:形成了宋代重文轻武的局面四、明朝僵化科举制1.措施:明朝再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2.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3.表现: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文体格式必须是“八股文”。

4.影响:弊: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清朝恶化科举制1.措施:清朝在思想上实行文字狱2.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3.表现:康熙、雍正、乾隆三期最残酷,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4.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六、拓展1、启示:①完善用人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②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应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③要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2、对现代我国考试制度的认识: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才范围。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特点:①分科;②择优录取。

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促进了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

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

④看重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发展。

教学难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教学过程:(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

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由最初的注重考察人品到全凭门第出身。

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附解析教师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附解析教师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这种通过考试的制度()A. 诞生于隋文帝时期,唐朝进行了完善B. 改变了选官的目的,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 是诗歌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D. 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局面,使政治文化更具平民性【答案】 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进行了完善。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局面,使政治文化更具平民性,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诗歌文化繁荣。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制度,意义很深远,时间持续的也很久,在历史中是重要的教育制度。

2.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这一制度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因此,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

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制度考察类,考察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是常考的重点。

3.泉州市区有条状元街,与“状元”一词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考试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因此,与“状元”一词有关的制度是科举制。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科举制度2.每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倍受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察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为了改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而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的状况,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让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C项符合史实;A、B、D 都与材料无关;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隋唐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是什么?(2分)(2)隋朝时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谁?其突出成就是什么?(4分)(3)各民族平等友好是我国的那一项基本政策。

请举出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2分)(4)隋唐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分)【答案】(1)科举制度(2分)(2)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4分)(3)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者金城公主入吐蕃)(2分)(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

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一)基本内容。

(1) 隋朝创立科举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

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土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科举即分科取士之意。

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

(2)唐朝的科举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

明经考试的内容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

考帖经能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土难。

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

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授官。

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

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

制举不常举行,取人极少,在科举中不占重要地位。

武周时,还创立了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

(二)历史作用。

隋唐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科举制的产生,打破了数百年来世族]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能由此走上仕途。

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上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

(2)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3)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基础,有利于选拔出才能精干之士,加强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参考资料]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科举取士小知识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的城新新 大内科科 雁的进进 塔大士士 遥慈们要 望恩相在 长寺互曲 安。邀江 美他约聚 景们,会 ,登共。
上游聚 寺长会 内安后

雁塔题名
科举考试非常严格,考生入场时,官吏一一点名、 搜身,为防止夹带,除文具外只允许食物、饮水 和三根蜡烛进场,而且每个考生之间是分开的。
(一)、唐朝对科举制的发展
唐朝建立后,唐高宗开进士 科。高宗扩大进士科的规模。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为 判卷公正,唐朝时还创立了 “糊名”制度。
科 常 明经(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 举 科 进士(诗赋和时务策写作) 制 度 制 非常之人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是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 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 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 统一;
2、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 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 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3、是要参加科举就必须读书,所以刺激了教 育的发展;
4、是科举考试看中诗赋文章,刺激了唐代文 学的繁荣 。
课后作业:
1、讨论一下科举考试和现在考试的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2、你认为实施科举制度与唐朝的繁荣有什么 关系?
3、谈谈科举制度与现代考试的相似之处及其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明经科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 ( )。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题 3.在下列人物中,首创武举的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导学案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导学案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链接旧知识1、复习旧课知识,齐读第2课知识建构。

加油吧!2、忆一忆:隋朝创立了哪些新的制度?课前小热身初读课文,勾划关键词,并完成知识建构:创立: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逐步取代了三国到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特征:。

科举制常科明经:考对的记忆和理解。

度的创分类进士: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

立和发发展:唐朝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

展录用程序:初试→→吏部考察,量才任用。

作用(1)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转变为以公开公平的为主。

(2)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影响(1)对国内:我国沿用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2)对外国:对日本、朝鲜,西方文官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课堂进行时情景导入新课教学:一、科举制度的创立1、说一说:科举制度的创立过程。

(1)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2)时设置,标志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议一议: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正制?二、科举制度的发展1、找一找:唐朝科举制度发展的表现。

(1)地位:。

(2)基本特征:。

(3)内容:。

(4)录用程序:。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远法前代,得人为盛。

”材料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材料三唐太宗说:“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想一想:请回答:(1)上述几则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进士之科”是何时设立的?有何重大意义?(3)你是怎么理解材料二这句话的?(4)材料三说明了统治者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课堂小结填一填: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文帝()——隋炀帝()。

发展:唐朝。

课堂大练兵一、单项选择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唐摭言》)此句是对唐太宗时哪项政策的评价?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2.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隋朝科举制

隋朝科举制

隋朝科举制隋朝科举制科举制诞生于隋朝。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隋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作为的王朝。

它不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家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而且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加强了皇权。

据《旧唐书·杨绾传》载"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

《旧唐书·薛登传》也说"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

于是后生之徒,复相仿效。

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辑辍小文,名之策学。

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由此可见,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取士之时,科举制草创伊始,只是试策小文,还很不成熟。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曰: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

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能,收采幽滞。

……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

或节仪可称,或操屡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

强毅正直,执宽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

才堪将略,则拔之以衔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

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必举,与时无弃。

……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

有一于此,不必求备。

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该诏书已明确提出十科举人的项目和标准,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屡清洁、强毅正直、执宽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

选士的项目和标准皆较明确、具体。

其后,在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六月,再次下诏曰: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抑,四科举人。

该诏书把过去的十科举人改为四科举人,其分科举人的标准较前者更明确、更具体了,为唐代正式确立科举制奠定了基础。

隋朝统治者在选士制度方面废除九品中正制而实行科举制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发(1)

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发(1)

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发展及影响一、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缘起(一)科举制的缘起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在很早就将选举和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科举制度的雏形始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创造了一套以教育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他建立了老师进行授课,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学习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导,来培养士大夫。

汉武帝还建立了一套前所未有的选拔制度,被称为“察举制”,选出优秀的人才进入朝堂。

这些制度的产生让百姓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维持社会的发展的基础。

从“察举”到“科举”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溯源于汉武帝时的“察举”。

所谓“察举”,即山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称为举孝廉。

大约每20万人中举孝廉一人,被举之人试用一年,胜任者转为正式官员,不胜任者退回,推举之人要连带受罚。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官员一直是一个相当小的集团,在这样一个小集团内,推荐者常常能看到被推荐者的全部,包括文章、学问、德行、才干等,而且举荐不实还可能遭到惩戒,而举出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大才高才,于己则有真正长远的好处,不仅可以获得识才的美誉,更可有得力的门生故吏。

这一切使得察举制度在两汉有效地实行了几百年。

魏晋南北朝时,曹丕称帝后,制定“九品中正法”,即“九品官人法”,即由中央设中正官于郡、州,由中正官区别人物,定其高下。

中正官通过品评,将地方所荐之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上者称为圣上,上中者称为仁人,上下者称为智人。

若品评为下下,则称为愚人。

“九品中正法”取消了考试,取舍与否,取决于中正官的品评。

显然,品评需要制定通行于全国的标准。

当时制定的品评标准有72条之多,中正官根本记不住。

于是,72条标准形同一纸空文,剩下只有一条品评标准,即家世出身,结果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中正官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九品中正法”重家世、轻才德的弊端日益明显,受到世人抨击,渐渐废除。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

★孔颖达(574--648)唐朝经
学家 ,隋大业(605--616) 初,选为“明经”,唐代用 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唐太宗: (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4.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
进步性?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诞生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设殿试,开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影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 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材料: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 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 ★此材料反映 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 了科举制促进 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 了什么事业的 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 发展?使社会 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 上什么风气盛 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 行? 了做官的途径,
A、有利于选拔人才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 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原创版3篇)目录(篇1)I.科举制度的起源II.科举制度的发展III.科举制度的影响IV.科举制度的现代意义正文(篇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一、科举制度的起源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由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创立。

科举制度的诞生标志着封建王朝开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为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考试科目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唐高宗和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

而明朝的科举制度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实行了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过于死板,限制了人才的发挥。

清朝则开始逐步废除科举制度,转向培养八旗子弟的军事和政治能力。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门第限制,使得出身寒门的人才也有机会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

其次,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普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此外,科举制度还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都是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成长起来的。

四、科举制度的现代意义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已经废除多年,但其影响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有所体现。

例如,高考作为中国的“高考”,便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此外,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原则也被现代许多国家的选拔机制所借鉴。

总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仅是一种选官制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方式。

目录(篇2)I.科举制度的起源II.科举制度的发展III.科举制度的影响IV.科举制度的现代意义正文(篇2)一、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由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创立。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基本原则是“分科取士”,即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不同的人才,包括文官和武官。

科举制度的起源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对于提高官员素质、推动社会公平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英国大百科全书》记录,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朝选官制度的不同点。

材料二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描述的选官制度的名称,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该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则天在位时期是如何发展该制度的。

材料四白居易评价该制度“唯秉至公,以为取舍”。

孙中山认为该制度是“平民政治”,而且优过“民主政治”,是“极端平等政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该制度的确立对隋唐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看重门第。

隋朝时期选官注重学识,通过考试选官。

(2)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看重门第。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科举制度是我国隋朝时期由隋文帝建立体系,隋炀帝发展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设置了进士科,当时的科举制度的考核标准还不是很完善,主要分为秀才科、明经科和进士科,这里的进士科就是现在所说的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

公元605年,隋文帝第一次设置了进士科,跟随一起建立的还有秀才科和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察的是经学和时事实务政策,而进士科除了要考这两门之外还要考的还有诗词歌赋,也就是被选拔者的文化素养,也就是说在三科之中进士科的难度是最大的,所以一般考取的人也是最少的,但是一旦被选上就意味着自己的学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人选作进士科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原因。

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进士科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发展的。

隋唐时期的进士科特别受重视,尤其是在唐代的时候。

因为进士科的难度最大、选拔人数较少,所以被选上的人才是非常受重视的,进士科也就成为了三科之首。

到了宋朝的时候进士科演变成为了科举制度中唯一的一科,想要通过考试必须要通过由皇上主持的殿试,最终能否成为第一全凭皇上的判定,由此可见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进士科的发展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科举制的作用基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是有利的作用,另一个是有弊的作用。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这种方式使得中国原本的门阀制度被有效的遏制,在早前的门阀制度下官员一般都是由贵族子弟担任,所以他们不用费什么心力就能当官,文采水平也就相对较低,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难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科举制度施行之后这种人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既为皇权的巩固与加强做了贡献,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方面来讲科举制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兴衰启示录(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兴衰启示录(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兴衰启示录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选拨制度中延续最久的一项制度,被誉为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外的第五大发明,对后世影响甚大,其影响力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般地,人们认为近代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国,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为众多国家所学习。

甚至连当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是在参考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

事实上,英国的文官制度是在仿效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作为现代文官制度的鼻祖,究竟与现代文官制度有哪些不同呢?在研究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的对象是什么。

在谈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时,更需要我们在古代中国几千年发展史上沿用过的各种制度中,为科举制度下一个定义,作为我们谈论问题的主体。

在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定义这一问题上,尽管学界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普遍认为,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

“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为主要标准的选拨制度。

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立成为一项重要制度。

”①从此,中国的官僚制走上了通过考试补充人员的道路。

②这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帝国官僚政治制度是一项创举,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一项超前的创举。

在数千人的王朝历史中,我国人才选拨经历了世袭、荐举、选举、军功、游说、招贤、荫袭、科举等多种形式。

科举制度作是在这些选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也可以说科举制度是在克服过往人才选拨制度弊病的过程中发展巩固。

与过往人才选拨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作为一项人才选拨制度,科举制度极力克服人为因素对人才选拨任用的影响,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各种辅助机制,使其成为一项紧密完善的人才选拨制度,对中国古代上千年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统治中国上千年,把持中国政治的士人阶层。

形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了古代中国王朝的兴衰荣辱,甚至还将继续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隋朝创立科举制

隋朝创立科举制

隋朝创立科举制科举制是隋文帝杨坚时开始确立的。

隋文帝实行科举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北朝后期,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庶族地主对士族垄断政治日益不满。

由于士族的腐朽无能,担任政府、军队实际事务的多半已是庶族出身,出现了“将相出寒门”的局面。

这时分科考试、择优取士的方式已经开始出现,南朝梁、北朝齐就有明经科取士的办法出台,并且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隋文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开明政治家。

隋朝的建立,百端待举,急需大批人才帮他管理国家、出谋划策,于是,开创了选官用人的新局面。

公元587年,隋文帝发布诏令,中央设立“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两科取士,经过考试,择优录用。

“志行修谨”,就是思想品德修养很高和行为十分端正的人;“清平干济”就是做事清廉公平很有才干的人。

这两科,前者突出被举者的“德”,后者则侧重于应试者的“能”。

隋初开设这两科选拔人才,一是隋朝推行开科取士制度的开始,它将士族把持几百年的用人权收归皇帝手中,正式宣告士族选官用人权的废除。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继续推行开科取士的制度。

公元607年,隋炀帝诏设“进士科”,正式规定用定期统一考试的方法选取人才。

所谓“进士”,是指通过考试,择优向皇帝进贡,以备任用的人才。

选才方法是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大约每郡2人,然后由礼部组织考试,内容有对儒家经典的记忆、诗赋、时事政治等,以诗赋为主。

录取者再经宰相们复核,报送皇帝定夺,最后由吏部按皇帝意图授予官职。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度是封建国家根据需要而设立若干科目,举行公开、统一、集中的考试,择优选拔官吏的制度。

它体现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科举制根据国家的需要设立科目,选择官吏,有一定的计划性。

各级地方官推荐的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必须经过考试,优者才能中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被推荐的人才通过考试这种竞争形式,由国家直接掌握考试、录取、授官的大权,把选举、用人权集中到中央,防止了私人官吏集团的大规模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我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创立使得很多的底层社会有识之士有了可以做官的机会,那么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科举制度是我国隋朝时期由隋文帝建立体系,隋炀帝发展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设置了进士科,当时的科举制度的考核标准还不是很完善,主要分为秀才科、明经科和进士科,这里的进士科就是现在所说的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

公元605年,隋文帝第一次设置了进士科,跟随一起建立的还有秀才科和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察的是经学和时事实务政策,而进士科除了要考这两门之外还要考的还有诗词歌赋,也就是被选拔者的文化素养,也就是说在三科之中进士科的难度是最大的,所以一般考取的人也是最少的,但是一旦被选上就意味着自己的学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人选作进士科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原因。

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进士科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发展的。

隋唐时期的进士科特别受重视,尤其是在唐代的时候。

因为进士科的难度最大、选拔人数较少,所以被选上的人才是非常受重视的,进士科也就成为了三科之首。

到了宋朝的时候进士科演变成为了科举制度中唯一的一科,想要通过考
试必须要通过由皇上主持的殿试,最终能否成为第一全凭皇上的判定,由此可见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进士科的发展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科举制的作用基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是有利的作用,另一个是有弊的作用。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这种方式使得中国原本的门阀制度被有效的遏制,在早前的门阀制度下官员一般都是由贵族子弟担任,所以他们不用费什么心力就能当官,文采水平也就相对较低,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难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科举制度施行之后这种人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既为皇权的巩固与加强做了贡献,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方面来讲科举制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一种制度。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科举制发展到后期考试的范围逐渐缩减甚至仅仅局限于八股文,统治者的根本目的从选拔贤能逐渐转变成了巩固皇权,这种变化使得当时参加科举的人们的思想被八股文局限,眼界知识储备量都大不如前,所以这时候的科举制度已经违背了最初的创立目标。

科举制度已经不再是选拔才能的选官制度而变成了统治者加强皇权的一种手段,所以这个时期的科举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

科举制度废除时间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舞台上盘踞着
一千三百多年,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哪年呢?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科举制度废除时间是1905年,这是历史可以明确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科举制度是在20世纪初废除呢?因为科举制度为国家建设网罗了许多人才,而且存在一千三百多年,却在这个时期被废除,横向纵观世界历史比较,科举制在20世纪初被废除,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放眼看世界,十七八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再加之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传播,西方众多国家前后进行暴力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或者资本主义共和制,先进的统治阶级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改良后的蒸汽机的催化下,许多国家或多或少,或早或迟着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这些国家相继成为了世界霸主。

然而纵观这时候的中国,由于明朝末年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横行霸道,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安定,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因此清政府在成立初期就实习了闭关锁国政策,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严重落后于世界文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加八股取仕的科举制度,缺乏思考与创新,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种种原因导致19世纪40年代,国门被迫打开,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这时期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挽救国家,拯救民族,必须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因此,此时的科举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并最终在1905年,废除了在历史舞台中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
的科举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