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一种基于化学知识和数学计算的重要技能。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人们经常需要计算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我们制定了一份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下面将对教案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化学计算方法;2.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关系;3.能够计算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我们首先会向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
同时,也会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表示离子方程式,以及如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化学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化学计算方法,包括摩尔、摩尔质量和摩尔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根据已知物质的摩尔数量和反应方程式,计算产物的摩尔数量和质量。
3.化学计量关系在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化学计量关系,包括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质量比例和体积比例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根据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计算反应物或产物的数量和质量。
4.计算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将根据具体的实验案例或习题,让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配料比例、反应物量、产物量等问题的计算,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习题训练等。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进行讨论和互动,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方法:1.考试评测。
采用机考方式进行考试,检测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程度。
2.实验操作评测。
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结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化学方程式计算实践中的实际能力。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3. 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2. 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3. 分析实际问题,示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 学生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解题心得,讨论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2. 练习题:提供多种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2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4.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例分析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2. 利用示例,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和思路。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3. 示例: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视频或动画,用于演示化学反应过程。
4. 实验器材和试剂,用于进行化学实验验证。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2. 第3-4课时: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分析计算实例。
3. 第5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讲座,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化工企业,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高中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高中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计算。
3.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计算。
3.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生活中的化学方程式实例,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
2. 课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的课件。
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化学方程式实例。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组成。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案例。
2. 练习题:涉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
3. 小组讨论:分组名单。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组成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式,由反应物、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3. 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4. 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的物质或条件。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1.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及其系数相等的状态。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确认平衡化学方程式。
(2)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
(3)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三、实际问题中的化学方程式计算1. 题目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所给的信息,确定需要使用的化学方程式。
2. 列出化学方程式:根据题目信息,列出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3. 计算过程:按照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求解未知量。
4. 结果分析: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2. 案例二:计算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
3. 案例三: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五、小组讨论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2. 讨论主题: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和技巧。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质量比和体积比等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关问题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HCl+NaOH→NaCl+H2O问:100 mL 0.1 mol/L 的 HCl 和 100 mL 0.1 mol/L 的 NaOH 反应后,生成多少 mL 的 NaCl 和 H2O?求 NaCl 和 H2O 的摩尔比。
2.理论讲解a.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方程式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前的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状态,如(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aq)表示溶于水中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b.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推导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列出化学方程式,并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求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计算摩尔比。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质量比和体积比。
3.示范演示通过一个实例,示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例如:已知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
求这个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和质量比。
解:-铜的氧化物为CuO。
-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
-化学方程式为:Cu+2HNO3→Cu(NO3)2+NO↑+H2O-摩尔比:Cu:HNO3:Cu(NO3)2:NO:H2O=1:2:1:1:1-质量比:Cu:HNO3:Cu(NO3)2:NO:H2O=63.5:2x63.5+3x14+3x16:63.5+2x14+6x16:14+ 16:1+2x164.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学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2)运用比例、代数等数学方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2)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时化学方程式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3)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引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2)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比例、代数等)。
3. 实例演示:(1)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2)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讲解计算过程。
4. 练习与讨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分组讨论,互相讲解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模板5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模板5篇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问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化学方程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f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2)氢气还原氧化铜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2KClO3==2KCl+3O2↑245 149 96若()g ()g 48g同理: C+ O2 == CO212 32 44若()g ()g 22g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设:设未知量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答:说明:书写格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2KClO3 == 2KCl+3O2↑…………(2)方245 149 96…………(3)关5.8g y x…………(4)比x=2.3g y=3.5g …………(5)算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6)答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计算;3.能够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的实验器材、教学用的化学试剂、计算题库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例题引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解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的量关系、反应比例、质量关系等。
-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未知量、利用摩尔比例关系计算、转化成质量计算等。
-教师通过实验现象和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具体方法。
3.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应用。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4.计算题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进行拓展应用题的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重要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五.反思提高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适应,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2.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解答要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不能过于批评和指责。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局部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准备一些典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
3.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方程式。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解释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
4.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方法。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化学企业,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基础1.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和数字的关系。
1.2 化学方程式的组成:解释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元素的意义。
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介绍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解释平衡符号“↑”和“↓”的含义。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1 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以及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2.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讲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包括物质的量的计算、质量的计算等。
2.3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举例讲解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物的质量等。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的过量计算3.1 过量的概念:介绍过量反应物和过量物的概念。
3.2 过量计算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过量计算,包括反应物过量、物过量的情况。
3.3 过量计算的实际应用:举例讲解化学方程式在过量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过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过量物的质量等。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极限计算4.1 极限计算的概念:介绍极限计算的定义,解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4.2 极限计算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极限计算,包括反应物不足、物不足的情况。
4.3 极限计算的实际应用:举例讲解化学方程式在极限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反应物的极限物质的量、物的极限质量等。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5.1 综合计算的概念:介绍综合计算的定义,解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5.2 综合计算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综合计算,包括多个反应物和物的计算。
5.3 综合计算的实际应用:举例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综合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多个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个物的质量等。
第六章:化学方程式的比例计算6.1 比例计算的基础:介绍比例计算的概念,解释比例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6.2 比例计算的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比例计算,包括反应物与物的比例关系。
高中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高中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4.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5.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配平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
3.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践操作。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配平方法以及计算实例。
2. 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
3. 教学素材: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动画、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或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达方式。
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包括反应物、物、系数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包括观察法、交换法、系数调整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5. 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讲解,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计算,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七、课堂练习1. 给出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4.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5.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计算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实例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计算方法和步骤。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操作流程。
4. 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5. 开展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点和难点。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4.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用于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计算方法和步骤。
2.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程度。
3. 教学视频:用于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4. 学生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教学课件: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相关课件;3. 练习题:针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题;4.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2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包括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书写能力。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2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物质的量比例、计算未知物质的量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4 教学评估第三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
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平衡的原则。
3.2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平衡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平衡的原则,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和原则。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简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简化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简化进行计算。
4.2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简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化学方程式简化的方法,包括约分、合并同类项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简化的方法和步骤。
4.4 教学评估第五章: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综合性的练习题目,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问题。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题思路。
5.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 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练习3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 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投影:例一 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完成:
S + O2 点燃 SO2
32 32 64
每32份硫与32 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 64克
1.6克 3.2克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 克,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 克。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245 96
11.6 克 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245/11.6克=96/x
x=96 11.6克/2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