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衔接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摘要: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需求管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与危机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干预扩大有效需求可以使经济恢复均衡。
凯恩斯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凯恩斯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经济学面临着第一次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抛弃了统治西方经济学长达150年久的萨伊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方法及政策主张。
形成了凯恩斯主义,诞生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的基本思想是: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
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来自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16/10/18
16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2016/10/18
17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1)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做出的估 计。如企业决策要考虑当前收益率,还要对未来收益率做出预期。 (2)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采用“适应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适应已有情况而调整的。但对任一给定时期来说,他们对任一经济变量的未来情 况的预期值则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已有数值得加权平均数。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 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 相应增加。 (3)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 义:第一,作出经 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 一 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 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 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本章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 假说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 政策主张 基本假设 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 论和共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和经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含义 假设条件及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 名义黏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等,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具体理论。
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这一时期是指从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即从1929-1933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
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两个剑桥之争".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凯恩斯主义之后的宏观经济学理念
凯恩斯主义之后的宏观经济学理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指导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这为应用经济学家带们来了无可比拟的满足感。
凯恩斯主义原理在财政政策和经济活动之间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数量关系。
这种数量关系不仅在数量上通俗易懂,而且在经济的应用中给人们带来切身的好处。
就像应用化学或物理学一样,这种经济学允诺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实现经济扩张,虽存在对这种允诺抱有怀疑的人士,但肯尼迪-约翰逊总统时期的持续稳定繁荣局面显然打消了这些念头。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政府的巨额赤字和货币的快速增长终于导致了经济的“滞胀”。
尽管根据凯恩斯主义,承担通胀的风险可以降低失业率、实现经济增长。
我们不能说这些预测总是失准或者其所根据的学说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凯恩斯主义革命从其在美国取得的成功来看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
这场革命最重要的几个特征有:在宏观经济学向数量的、科学的学科进化;在对经济进行确切的数据描述方面的依赖;政府官员对技术性知识越来越强的依赖,以及在调控经济方面对数控理论的引入。
正是因为凯恩斯主义理论如此有利于明确计量模型的形成,它才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取得主导的科学地位。
从应用角度来看,宏观模型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重要的经济变量比如通货膨胀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在未来某一时期会怎样变化,这称为经济预测;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变量外生变化会对其它变量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称为经济分析。
所有凯恩斯模型都有一个共同要素,那就是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均衡: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产出越高(失业率越低)。
例如,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模型预测美国失业率将维持在4%,这与4%的年通货膨胀率相一致。
以这预测为基础,当时许多经济学家敦行实施有的通货膨胀政策。
然而众所周知,政策产生了30年代以来最高的失业率。
这是经济计量上的大规模失败。
在理论界,结构性模型也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
其中最著名的三个批评来自于:Lucas(1976)、Sims(1980)、Hendry(1985)。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目录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 生于1883年,逝世于1946年。凯 恩斯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并获得 学位,之后在英国财政部工作, 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 国财政部首席代表
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彻底改变了 传统经济学,他的理论被称为"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 经济活动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 好陷阱这三个心理规律的影响, 导致总需求不足,因此经济会出 现萧条。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通 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 推动经济增长。他的理论成为了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感谢观看
XXXXXXXXX
凯恩斯的著作包括《和平的经济 后果》、《货币论》和《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其中,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最 著名的著作之一,它系统地阐述 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对后 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现代 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 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经 济学的理解,从关注供给 转向关注需求,强调政府 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凯恩 斯主义成为了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基石,为后来的经 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学的影响,凯 恩斯的思想还对政治和社 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 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 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 凯恩斯的思想也影响了社 会思潮和价值观,鼓励人 们重新审视传统社会价值
观和道德观念
总的来说,约翰·梅纳 德·凯恩斯是一位伟大的 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他的 理论彻底改变了经济学和 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凯恩斯的思想不仅对现代 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对政治和社会领域产生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运用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运用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及其波动和变化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运用对于现代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
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欧洲的国家竞相扩张殖民地,商品贸易纷繁复杂。
当时的重商主义思想就被发扬光大,这种思想认为贸易顺差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可以增加黄金和银的储备量,从而加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重商主义政策存在短视的弊端,不能长期推动经济的复苏。
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逐渐兴起,自由贸易思想逐渐得到发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主张市场可以高效自主地调节经济,这样就形成了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需要政府干预。
然而,古典经济学并不能解释大萧条和经济危机这样的宏观经济现象。
20世纪初,凯恩斯和他的理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该理论认为,市场不是完美的,市场机制不足以调节失业和经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
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维持高就业率和物价稳定。
凯恩斯主义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不断改变、创新。
新古典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也陆续问世。
同时,现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议题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国际贸易、环境资源、社会福利等。
宏观经济学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应用,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运用。
政府决策者需要根据经济学分析和预测,制定出明智的经济政策。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采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逆周期调节等手段,引导经济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宏观经济学能够提供企业的商业策略、市场营销和产品定价等战略建议。
而在金融领域,宏观经济学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预警也相当重要。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目 录
• 引言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
较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该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 市场调节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强调价 格和工资的灵活调整,反对国家干预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市场调节是有效的,强调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认为经济 能够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实现均衡。然而,它忽略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 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有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市场调节可能 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更加全面和具体。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国 家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 经济,以稳定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实 践效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宏观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吸收并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完全性和 价格刚性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宏观经济理论。
主要观点和主张
1 2
强调市场不完全性和价格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并非完全竞争,价 格和工资具有刚性,不能迅速调整以适应供需变 化。
引入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和价 格刚性,非市场出清的情况可能长期存在。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6
三、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
居民户的储蓄比企业意愿投资要多,结果导致总支出减少。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 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和价格下降, 依然有可能销售原来在高需求和高价格水平上抽销售的同 样数量的商品。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 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 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7
1.2 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 阶段。
ִ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 20 60 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 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11
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 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 实现充分就业。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 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 便使之更加 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 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2011年6月15日10时49分 鞍山科技大学 2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置;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 世纪70年代至今)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难点重点归纳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 y =MV 和MV=PT ,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 Y=k P 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21r L y L r y L PM +== 式中L 为对货币的总需求;1L 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 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 为利息率;P 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学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和理论的影响。
一、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凯恩斯主义,他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地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并且在衰退期间会存在失业问题。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时期,市场无法自动实现复苏,因为企业和个人会缩减支出,导致需求不足。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即总需求中货币支出部分对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干预方面。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并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以提高总需求。
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凯恩斯认为,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提高总需求。
因此,中央银行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确保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此外,凯恩斯主义也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凯恩斯批评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供给决定需求,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他指出,需求不足是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供给不足。
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率增加”的概念,强调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演进脉络探析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演进脉络探析郭佩颖(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130051)摘要: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凯恩斯主义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严厉批判传统古典经济理论中的市场完美假说以及“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了政府干预对稳定经济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先后经历了萌芽、《通论》出版、正统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和第二代凯恩斯主义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系统归纳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了每个阶段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特征。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中图分类号:F83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20)04-0020—06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经济学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Keynes,1936),书中率先将宏观经济变量的行为、表现及结构特征整合到一起,试图从总量层面系统阐释经济短期大幅波动的潜在原因及应对举措,Blanchard(2000)认为,凯恩斯是第一个将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所需的实际变量和货币变量整合到一个单一正式框架的人。
这种将总体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论述的研究范式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至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演化出几个关键的理论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不同学派相互辩争,构建出大量卓有见识的经济模型,显著提升了宏观经济理论的现实解释力O在滞涨等历史时期,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推崇的政府干预思想被认为是导致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
诸如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都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击碎驳倒,在其后的较长时期里,凯恩斯主义思想陷入了发展低迷期,但在吸纳其他理论模型的优点后,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逐渐焕发了生命力,尤其在应用层面,凯恩斯主义思想对政府实行逆周期调节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力。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
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政府采取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
(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
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
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
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
但由于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
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在相互的碰撞与交融中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础之上。
它认为,个体是具有完全理性的,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这样的假设下,市场能够迅速地自我调节,实现供需的平衡,即市场出清。
从理论框架来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了经济中的微观基础。
它将个体的决策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通过对个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研究,来推导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
比如,在劳动市场上,工人会根据对未来工资和就业机会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企业会根据对未来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需求。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干预持怀疑态度。
它认为,由于人们具有理性预期,政府的政策往往会被公众提前预见到,从而无法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甚至,政府的一些不稳定的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承认个体的理性,但同时也指出,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全性,这些不完全性会阻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导致市场无法及时出清。
就拿劳动市场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并非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的弹性。
存在着诸如工资粘性、价格粘性等现象。
比如,由于劳动合同的存在,工资调整可能会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可能不会频繁地调整价格。
在经济波动的解释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外部冲击,如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变动等,会通过市场的不完全性放大和传播,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市场的不完全性,稳定经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对于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上。
他认为,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经济调控手段。
首先,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提高经济的总需求水平。
当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支出,来填补这个需求缺口,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可以对经济总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当经济不景气时,凯恩斯主张降低利率,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来提高经济总需求。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他主张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
此外,凯恩斯还关注就业问题。
他认为,稳定的就业是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他的理论中,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来减少失业率。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以应对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往往包括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实施就业计划等。
然而,凯恩斯主义理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夸大了政府干预的作用,过分依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此外,凯恩斯主义并未提出有效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等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如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仍然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上。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讨论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它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关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凯恩斯主义的概述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失业和经济波动的问题,而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决定供给,认为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1. 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是需求而不是供给,有效需求的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适度减少支出,以避免通货膨胀。
3. 货币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应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扩大信贷,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过热时,应适当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
四、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许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刺激政策,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提振经济。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争议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的简单代数式
• 假设:
–四部门 –变动税制
14
(1)模型:总支出=总收入
• Y= C+I+G+NX= C+I+G+X-M ;
• C、I、M 和 T是收入的增函数
• G, X是外生变量
15
(2)方程组:
• Y= C+I+G+X-M ;
• C=a+bYd ; Yd = Y- T ; T = T0+ tY
• Milton. Friedman(1912~2006)
24
一、长期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 自然率假说
– “在任何时点上都存在着某种水平的失业,这种 失业水平具有这样的性质:与实际工资比率结构 中的均衡点相一致。……‘自然失业率’是这样 一种失业水平:它可以通过繁杂的计算而由瓦尔 拉斯总均衡方程体系导出,条件是假定这些均衡 方程中蕴含着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实际的、 结构性的特征,包括市场的不完善性,需求与供 给方面的随机可变性,等等”。 ——弗里德曼,1968
r1
E1
IS
0
y* yf
y 10
流动性陷阱和货币政策
r
LM
E
r*
LM1
IS
0
y* yf
y 11
12
第二节 保罗 A. 萨缪尔森
• 197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说:你可以使一直鹦鹉 成为经济学家。你所要 做的是告诉它,关于需 求和供给的概念。
Paul A. Samuelson(1915~)
• I=I0 +zY • G=G0 • X=X0 • M=M0 +mY • 解得:
1 Y = 1 - b+ bt+ m- z (a- bT0 + I0 + G0 + X0 - M0 )
16
二、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 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 A.W.Phillips在《英国1861— 1957 年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动的关系》 一文中通过近100年的经验事实 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工人名义 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呈现反向变 动的替代关系。
• 1927,《经济周期理论》 • 1937,在哈佛大学的财政政策研讨
班中连续几年讨论凯恩斯的作品及 其宏观经济政策 • 1941,《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 • 1953,《凯恩斯入门》
5
一、 希克斯-汉森综合——IS—LM模型
• 希克斯,《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暗 含的解释》, 1937
– 凯恩斯:投资和国民收入决定于利率水平 – 希克斯:利率是流动性偏好的函数;流动性偏好
π PC
安全区域
4%
0
4% u
u%
20
凯恩斯主义者的PC
π
PC: = -ε(u -u*)
安全区域
4%
C:u=3%, =3%
B:u=4%, =2%
A:u=5%,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0
4% u*
21
22
三、其他贡献
• 比较静态分析 • 显示偏好理论 • 有效市场理论 •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 公共支出理论
r Ⅳ
Ⅰ LM
L2= -hr
r1
(r1,y1)
r2 (r2,y2)
L2
L22 L21
y1
y
L12
m=L1+L2
L11
L1=k y
Ⅲ
L1
Ⅱ
7
IS——LM均衡
r
Ⅰ
LM
Ⅳ
E
r*
Ⅱ
IS
Ⅲ
0
y*
y
8
财政政策移动IS曲线
r
LM
r1
E1
E r*
IS1
IS
0
y* yf
y 9
货币政策移动LM曲线
r
LM
LM1
E r*
货币主义者的PC
π SPC SPC’ SPC” LPC
π = e - ε(u - u* )
πe预期的方式: 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4%
cd
2%
a
b
0
4% u*
u
25
26
• 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只存在 暂时,而非持久的替代关系。
• “一个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 可能会降低失业率,但一个较 高的通货膨胀率则不会。”
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 利率决定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利率
• 汉森,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 1949; 《入门》,第7章, 1953。
• 发展为IS—LM模型
Ⅳ
i=e-dr
i
i2
i=s
Ⅲ
IS曲线
r
Ⅰ (r1,y1)
r1
(r2,y2)
r2
IS
i1
y1
y2
y
s1
s2
s= -α+(1-β)y
s
Ⅱ
6
LM曲线
当π,失业率u;当π ,失业率u
19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 如果u*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菲利普斯 曲线表示为:
π = -ε(u - u* )
▪ 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失业率和通胀
率的不同组合。
▪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一经提出,立刻
被纳入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成 为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
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节米尔顿·弗里德曼
• H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economics in 1976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onsumption analysis, monetary history and theory and for his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stabilization policy.”
27
二、货币规则 • 联储体系必须放弃相机抉择而是坚持货币规
则:每年按与生产力的长期增长速度大致相 应的一个稳定的比率来增加货币供给。因为:
• 1970’s New Classicalism:
– Friedman ,Lucas
– Kydland,Prescott
• 1980’s New Keynesianism
3
第一节 阿尔文 H. 汉森
• 美国的凯恩斯 • 萨缪尔森的好老师
Alvin Hansen (1887~1975)
4
著作和学术活动
PHILLIPS CURVE
gw
PC
gw:名义货币工资的增长率
(growth rate of wage )
u:实际失业率
0
u*
u
17
18
Keynes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扩展
• 用物价上涨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即
Δ P代 替Δ W
•
P
W
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π
Δ P
P
• 这样通胀率与失业率就有了如下关系:
第15章 凯恩斯主义 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衔接
新古典综合 新兴古典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1
2
近代西方经济学演进图
• 1890 Neo-classical Marshall • 1936 Keynes • 1948 Keynesianism
– Neo-classical Synthesis Smauelson – Post-Keynes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