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一、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的概念
-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 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集合:A={1,2,3,4,5}
二、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 集合的运算
- 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 学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集合的运算应用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运算
三、集合的性质和定理
1. 集合的性质
- 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互斥、重复、子集等
- 学习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2. 集合的定理
- 掌握集合的代数定理和逻辑定理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介绍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集合的运算和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等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等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个性化教学。

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数学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人教A版

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数学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人教A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 集合第一课时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3]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应用3 专家建议这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节课。

虽说在小学、初中都已渗透了这方面的内容,但集合这个概念还是很抽象。

在本节中,新的符号会比较多,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应让学生知道在某种意义上数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的科学,在第一堂课就对数学符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要适当穿插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数学要自己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自然、快乐、自觉地学习数学。

本节课要记的东西多,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网络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全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进行有机建构,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突破难点4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5 教学过程5.1 复习引入【师】我们初中学过的实数自然数都还记得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演/PPT】5.2 实例引入【师】我们来看下下面这些实例【板演/PPT】⑴ 1~20以内的所有整数;⑵我国从1991~2015的25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⑶某汽车厂2015年生产的所有汽车;⑷所有的正方形;⑸某中学2015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5.3 新知介绍[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师】我们试着总结下这些事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思考交流【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能构成集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通过以上分析,能给出集合的含义吗【板书\PPT】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师】如果用A表示我们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学生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才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的关系呢?【生】讨论交流【板书\PPT】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b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b属于集合A,记作b?A[3]集合的表示方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我们的集合呢【生】讨论与理解【师】归纳总结【板书/PPT】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个一个地写在一对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共有的,也只有该集合中元素才有的属性描述出来,已确定集合的方法【师】同学们请看题【板书\PPT】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 -4=0的解组成的集合{-2,2}或{x| -4=0}(2)大于3小于9的实数组成的集合{x|3<x<9,x∈R}(3)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y|y=2n-1,n∈Z}[4]集合元素的性质【师】我们观察一下实例中的数据它们能不能构成组合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生】理解与交流【师】总结【板书/PPT】(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能明确它是或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学设计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兼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基础为基础预备先导,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模块提供基础知识储备。

着重突出集合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过程和学习探究过程中的趣味性。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引言,使学生初步了解本章所研究的问题是集合的有关知识,并认识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集合的知识。

2.在小学与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并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从集合及其元素的概念出发,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教材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知识。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节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的知识。

2.1.1.1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3.这节课主要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节乃至本章的意义。

4.在初中几何中,点、直线、平面等概念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类似地,集合则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
4. 集合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 集合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集合的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示范法:通过示范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集合的运算。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什么是集合?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集合?”
2.讲解:介绍集合的概念及基本特性,教授集合的表示方法。

3.示范:通过几个例题,向学生演示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运算。

4.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上关于集合的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将集合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

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范例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范例
上面的例3-8也都能组成集合么?它们各自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在概括8个例子的基础上请大家归纳出集合的概念是什么?
感知集合元素中的确定性
请大家来思考例如“中国的直辖市”、“全国的小河流”能不能构成集合?思考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是集合?
请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判断是不是集合。
巩固提高
例题及对应练习
高中数学
《集合的概念》课时1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概念;
2.通过实例,体会类比思想的运用;
3.在交流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集合的概念
2.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设计
课堂引入
复习导入
在小学和初中学过哪些集合?
特点?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比较大的数
小结作业
谈收获,师总结,生课下实践
板书设计
集合的概念
1.概念练习
元素总体
2.特征小结:
确定性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难点)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重点)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重点、易混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集合的含义阅读教材P2~P3“思考”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中元素具有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两个集合是相等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山东新坐标书业有限公司的优秀员工可以组成集合.( )(2)分别由元素0,1,2和2,0,1组成的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 (3)由-1,1,1组成的集合中有3个元素.( )【解析】 (1)×.因为“优秀”没有明确的标准,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2)√.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知,两个集合相等.(3)×.因为集合中的元素要满足互异性,所以由-1,1,1组成的集合有2个元素-1,1.【答案】 (1)× (2)√ (3)× 教材整理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阅读教材P 3“思考”以下至“列举法”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与集合的表示(1)元素的表示: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用“∈”或“∉”填空: 12____N ;-3____Z ;2____Q ;0____N *;5____R. 【解析】 因为12不是自然数,所以12∉N ;-3是整数,所以-3∈Z;因为2不是有理数,所以2∉Q ;0不是非零自然数,所以0∉N *;因为5是实数,所以5∈R.【答案】 ∉ ∈ ∉ ∉ ∈[小组合作型]集合的含义下列所给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导学号:97030000】①所有的正三角形;②比较接近1的数的全体;③某校高一年级所有16岁以下的学生;④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原点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⑤所有参加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年轻足球运动员;⑥ 2的近似值的全体.【精彩点拨】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关键是看该组对象是否具有确定性.【自主解答】①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满足三条边相等;②不能构成集合,因为“比较接近1”的标准不明确,所以元素不确定,故不能构成集合;③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是“某校高一年级16岁以下的学生”;④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的点”;⑤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年轻”的标准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故不能构成集合;⑥不能构成集合,因为“2的近似值”未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不能断定一个数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答案】①③④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就看所给的对象是不是具有确定性,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的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再练一题]1.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佛岗中学高一班的全体男生B.佛岗中学全校学生家长的全体C.李明的所有家人D.王明的所有好朋友【解析】A中,佛岗中学高一班的全体男生,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故可以构成集合;B中,佛岗中学全校学生家长的全体,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故可以构成集合;C中,李明的所有家人,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故可以构成集合;D中,王明的所有好朋友,不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故不可以构成集合.故选D.【答案】 D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给出下列6个关系:①22∈R,②3∈Q,③0∉N,④4∈N,⑤π∈Q,⑥|-2|∉Z.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4 B.3C.2 D.1【精彩点拨】首先明确字母R,Q,N,Z表示的数集的意义,再判断所给的数与数集的关系是否正确.【自主解答】R,Q,N,Z分别表示实数集、有理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所以①④正确,因为0是自然数,3,π都是无理数,所以②③⑤⑥不正确.【答案】 C1.在求解时常因混淆数集Q,N,R及Z的含义致误.2.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某个集合中的元素,关键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性.[再练一题]2.用符号“∈”或“∉”填空.若A表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集合,则点(0,0)________A,(1,1)______A,(-1,1)______A.【解析】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集合可以用直线y=x表示,显然(0,0),(1,1)都在直线y=x上,(-1,1)不在直线上.∴(0,0)∈A,(1,1)∈A,(-1,1) ∉A.【答案】∈∈∉[探究共研型]探究1 “北京市的高楼”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北京市高于100米的楼”能否组成一个集合?【提示】“北京市的高楼”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高楼”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北京市高于100米的楼”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标准是确定的.探究2 “小于4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甲同学的答案是0,1,2,3;乙同学的答案是3,2,1,0,他们的回答都正确吗?由此说明什么?【提示】两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由此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先后顺序的,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探究2 若a和a2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提示】因为a和a2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所以a≠a2,即a≠0且a≠1.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1和a2,若a∈A,求实数a的值.【精彩点拨】按a=1或a=a2分两类分别求解实数a的值,注意验证集合A中元素的互异性.【自主解答】由题意可知,a=1或a2=a,(1)若a=1,则a2=1,这与a2=1相矛盾,故a≠1.(2)若a2=a,则a=0或a=1(舍去),又当a=0时,A中含有元素1和0,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0.1.本题按-3=a-3或-3=2a-1或-3=a2-4为标准分类,从而做到“不重不漏”;在解含字母的问题中,常常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和明确.2.本题在求解的过程中,常因忽视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导致产生增解-1.[再练一题]3.已知集合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则实数m为( ) 【导学号:97030001】A.2 B.3C.0或3 D.0,2,3均可【解析】由2∈A可知:若m=2,则m2-3m+2=0,这与m2-3m+2≠0相矛盾;若m2-3m+2=2,则m=0或m=3,当m=0时,与m≠0相矛盾,当m =3时,此时集合A的元素为0,3,2,符合题意.【答案】B1.下列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①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②所有的欧盟成员国;③空气中密度大的气体.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解析】研究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问题,首先要考查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①中的“著名”没有明确的界限;②中的研究对象显然符合确定性;③中“密度大”没有明确的界限.故选D.【答案】 D2.下列三个关系式:①5∈R;②14∉Q;③0∈Z.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0【解析】①正确;②因为14∈Q,错误;③0∈Z,正确.【答案】 B3.已知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1,若|b|∈A,则b等于( )【导学号:97030002】A.1 B.-1C.±1 D.0【解析】由题意可知|b|=1,∴b=±1.【答案】 C4.a,b,c,d为集合A的四个元素,那么以a,b,c,d为边长构成的四边形可能是( )A.矩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梯形【解析】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故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即组成四边形的四条边互不相等.【答案】 D5.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3和2a-1,若-3∈A,试求实数a的值.【解】∵-3∈A,∴-3=a-3或-3=2a-1,若-3=a-3,则a=0,此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若-3=2a-1,则a=-1,此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0或a=-1.。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1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B)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1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B)

集合的概念(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和性质.2、集合的元素特征.3、有关数的集合.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教学过程Ⅱ新课讲授:实例:⑴数组 1,3,5,7.⑵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⑶满足的全体实数3x-2> x+3.⑷所有直角三角形.⑸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⑹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⑺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⑻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⑼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⑽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1、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一般地来讲,用大括号表示集合.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问题及解释⑴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⑵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⑶A={2,2,4}表示是否准确?⑷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教师指导由此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⑴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其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⑵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⑶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可以交换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如A={2,4,8,16}4_____A 8______A 32________A.请同学们考虑:A={2,4},B={{1,2},{2,3},{2,4},{3,5}}.A与B的关系如何?虽然A本身是一个集合.但相对B来讲,A是B的一个元素.故A∈B.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或N+: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N内排除0的集合)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Ⅲ课堂练习:课本P51、(口答)说出下面集合中的元素.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平方等于1的数}⑶{15的正约数}2、用符号∈或∈填空1_____N 0______N -3_____N 0.5______N1_____Z 0______Z -3______Z 0.5_____Z1_____Q 0______Q -3______Q 0.5_____Q1_____R 0_______R -3______R 0.5______R。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部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部教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引入问题(I)提出问题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

(II)讲授新课通过以上实例,指出:(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集合【知识导图】知识讲解知识点1 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2.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⑵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⑶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需要考虑顺序的.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表示符号为∈和∉.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定义: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特例:空集:Ф.5.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列举法:把集合里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数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Venn 图,即韦恩图.定义: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用Venn 图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Venn 图法.知识点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点3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题解析【例题1】已知集合{|14}A x Z x =∈-≤≤, {}2,1,4,8,9B =--,设C A B =⋂,则集合C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A . 8B . 7C . 4D . 3 【答案】D【解析】集合{|14}A x Z x =∈-≤≤ {}=-101234,,,,,,{}=-1-24A B ⋂,,,故C = {}=-1-24A B ⋂,,,有3个元素. 故答案为D .【例题2】已知集合A ={–1,3,2m –1},集合B ={3,m 2}.若B ⊆A ,则实数m =____. 【答案】1.【解析】∵B ⊆A ,∴3∈A ,m 2∈A .∴m 2=-1(舍去)或m 2=2m -1.解得m =1.∴m =1. 提示: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例题3】若集合},1|{R x x x A ∈≤=,},|{2R x x y y B ∈==,则=B A () A .{}|11x x -≤≤ B . {}|0x x ≥C .{}|01x x ≤≤D .∅【答案】C .【解析】∵{|11}A x x =-≤≤,{|0}B y y =≥,∴AB={x|01}x ≤≤, 故选C .【例题4】已知集合}1|{2≤=x x P ,}{a M =,若P M P =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 B .1a ≥ C .11a -≤≤ D .1a ≤-或1a ≥ 【答案】C .【解析】∵P M P = ,即P M ⊆, 又∵}1|{2≤=x x P =111{x |a }a ≤≤-≥ ∴a 的取值范围是:11≤≤-a .【例题5】已知集合A ={(x ,y )|4x +y =6},B ={(x ,y )|3x +2y =7},C ={(x ,y )|6x +4y =14},D ={(x ,y )|4x +y =–1}.求:A ⋂B ,B ⋂C ,A ⋂D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46,1,2;327x y A B x y x y ⎧+=⎫⋂==⎨⎬+=⎩⎭()6414,;327x y C B x y B C x y ⎧+=⎫⋂===⎨⎬+=⎩⎭()46,41x y A D x y x y ⎧+=⎫⋂==∅⎨⎬+=-⎩⎭.课堂练习【基础】1.集合{}a A ,,20=,{}21B a =,,若{}164210,,,,=B A ,则a 的值为( )A .0B .1C .2D .4【答案】D【解析】由{}164210,,,,=B A ,知4=a .2.[2015·全国卷Ⅰ] 已知集合A ={x |x =3n +2,n ∈N },B ={6,8,10,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5B .4C .3D .2【答案】D【解析】集合A ={2,5,8,11,14,17,…},所以A ∩B ={8,14},所以A ∩B 中有2个元素. 3.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 ) A .{0} B .{1} C .{12}, D .{012},, 【答案】C【解析】 集合的运算,交集.4.设集合P ={x |0≤x ≤2},m =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mP B .mPC .m ∈PD .m ∉P 【答案】D【解析】集合的运算.5.已知集合{}0,1,2,8A =,{}=1,1,6,8B -,那么A B ⋂=( ) 【答案】{}1,8【解析】∵集合A 、B 中都含有元素1,8,∴ A B ⋂={}1,8【巩固】1.已知集合{}d a d a a A 2,,++=,{}2,,aq aq a B =,其中0≠a ,若B A =,求q 的值 【答案】21-【解析】BA = ()⎩⎨⎧=+=+I ∴22aq d a aq d a 或()⎩⎨⎧=+=+II 22aqd a aqd a由()I 得1=q ,由()II 得1=q 或21-=q 当1=q 时,B 中的元素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21-=∴q 2.集合A ={x | x =2n +1,n ∈Z },B ={x | x =4k ±1,k ∈Z },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BB .AB C .A =B D .以上结论都不对【答案】 C【解析】 方法一:∵2n +1(x ∈Z )表示奇数,对n 分类讨论.当n =2k (k ∈Z )时,2n +1=4k +1;当n =2k -1(k ∈Z )时,2n +1=4k -1.则A =B . 选C .方法二:取x 0∈A ,则x 0=2n +1(n ∈Z ).当n =2m (m ∈Z ) 时,x 0=4m +1∈B ;当n =2m -1(m ∈Z )时,x 0=4m -1∈B .∴A ⊆B .取x 1∈B ,则x 1=4k ±1.令n =2k ,则4k +1=2n +1∈A ;令n =2k -1,则4k -1=2n +1∈A .∴x 1∈A .∴B ⊆A .综上,有A =B ,选C .方法三:在数轴上,分别标出2n +1和4k ±1所表示的点,可以看出它们都对应数轴上的奇数,故A =B ,选C .方法四:按余数分类,被2除余1的整数是奇数2n +1(n ∈Z ),被4除余1或3(即-1)的整数也是全体奇数,∴选C .3.已知集合{}21a M ,=,{}a P --=,1,若P M 有三个元素,则=P M ( ) A .{}10, B .{}10-, C . {}0 D .{}1-【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a a -=2,解得0=a 或1-=a .①当0=a 时,{}01,=M ,{}01,-=P ,{}101,,-=P M ,满足条件,此时{}0=P M ; ②当1-=a 时,12=a ,与集合M 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故选C . 4.已知集合()(){}021≤-+=x x x A ,集合B 为整数集,则=B A ( )A .{}01,-B .{}01,C .{}2101--,,,D .{}2101,,,-【答案】D【解析】由二次不等式()()120x x +-≤的解得[]12A =-,,属于A 的整数只有-1,0,1,2,所以=B A{}2101,,,-,故选D .【拔高】1.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问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赞成A 的人数为50×=30,赞成B 的人数为30+3=33,如上图,记50名学生组成的集合为U ,赞成事件A 的学生全体为集合A ;赞成事件B 的学生全体为集合B .设对事件A 、B 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 ,则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为+1,赞成A 而不赞成B 的人数为30-x ,赞成B 而不赞成A 的人数为33-x . 依题意(30-x )+(33-x )+x +(+1)=50,解得x =21.所以对A 、B 都赞成的同学有21人,都不赞成的有8人.提示: 画出Venn 图,形象地表示出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2.已知集合{}13A x x =<<,集合{}21B x m x 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21,=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m (3)[)∞+,0【解析】(1)由B A ⊆,得⎪⎩⎪⎨⎧≥-≤>-311221m m mm得2-≤m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 (2)由()21,=B A 知⎩⎨⎧=-≤2112m m 1-=∴m .(3)由∅=B A ,得533x3x①若m m -≥12,即31≥m 时,∅=B ,符合题意; ②若m m -<12,即31<m 时,需⎪⎩⎪⎨⎧≤-<1131m m 或⎪⎩⎪⎨⎧≥<3231m m得310<≤m 或∅,即310<≤m . 综上知0≥m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 小结1.元素与集合(1)集合元素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①属于,记为______;②不属于,记为______. (3)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________和________.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集合的基本运算常用结论1.集合子集的个数: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有12-n个真子集、有12-n个非空子集、有22-n个非空真子集.2.并集的性质:A A =∅ ;A A A = ;A B B A =;A B A B A ⊆⇒= . 3.交集的性质:∅=∅ A ;A A A = ;A B B A =;B A A B A ⊆⇒= . 4.补集的性质:()U A C A U = ;()∅=A C A U ;()A A C C U U =;()()()U U U C A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课后练习【基础】1.已知集合A ={x 丨x <2},{}2,0,1,2B =-,则A B ⋂=A.{}0,1B.{}1,0,1-C.{}2,0,1,2-D.{}1,0,1,2- 【答案】A【解析】集合间的运算.A ={x |−2<x <2},B ={-2,0,1,2},A ∩B ={0,1}. 2.已知全集U ={1,2,3,4,5},A ={1,3},则U C A =A .ØB . {1,3}C . {2,4,5}D . {1,2,3,4,5} 【答案】C【解析】因为{1,2,3,4,5}U =,{1,3}A =,则U C A ={2,4,5},选C 3.设集合A ={x ,y ,x +y },B ={0,x 2,xy },若A =B ,则x +y =________.【解析】由A =B ,且0∈B ,得0∈A .若x =0,则集合B 中的元素有重复的,∴x ≠0,同理y ≠0,∴⎩⎪⎨⎪⎧x +y =0,x2=x ,xy =y 或⎩⎪⎨⎪⎧x +y =0,x2=y ,xy =x , 解得⎩⎪⎨⎪⎧x =1,y =-1 或⎩⎪⎨⎪⎧x =-1,y =1. 所以x +y =0. 4.已知集合A ={x |x −1≤0},B ={0,1,2},则A ∩B =A . {0}B .{0,1}C . {1,2}D . {0,1,2}【答案】B【解析】因为A ={x |x −1≤0},B ={0,1,2},所以AB ={0,1},故选B .【巩固】1.已知集合A ,B 均为全集{}1234U =,,,的子集,且(){}4U C A B =,{}12B =,,则()U AC B =()A .{}3B .{}4C .{}43,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123A B =,,,又{}12B =,,所以A 中必有元素3,没有元素4,{}34U C B =,,故()U AC B ={}3.2.设全集U ={小于9的正整数},A ={1,2,3},B ={3,4,5,6},则∁U (A ∪B )=________. 【答案】{7,8}【解析】因为A ∪B ={1,2,3,4,5,6},所以∁U (A ∪B )={7,8}. 3.已知集合A ={x│x 2−x −2≤0},则∁R A =A . {x│−1<x <2}B . {x│−1≤x ≤2}C . {x│x <−1}∪{x│x >2}D . {x│x ≤−1}∪{x│x ≥2} 【答案】C【解析】x 2−x −2≤0,则−1≤x ≤2或,所以∁R A ={x│x <−1}∪{x│x >2} ,故选C . 4.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3B .6C .8D .10 【答案】D【解析】∵B ={(x ,y )|x ∈A ,y ∈A ,x -y ∈A },A ={1,2,3,4,5},∴x =2,y =1;x =3,y =1,2;x =4,y =1,2,3;x =5,y =1,2,3,4.∴B ={(2,1),(3,1),(3,2),(4,1),(4,2),(4,3),(5,1),(5,2),(5,3),(5,4)},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10.1.设U R =,集合{}2320A x x x =-+=,(){}210B x x m x m =-++=.若()U C A B =∅,试求实数m 的值. 【答案】1或2【解析】易知{}21,=A . 由()∅=B A C U ,得A B ⊆.方程()012=++-m x m x 的判别式()()014122≥-=-+=∆m m m ,∅≠∴B .∴{}1=B 或{}2=B 或{}21,=B .①若{}1=B ,则1=m ; ②若{}2=B ,则()()014122=-=-+=∆m m m ,可得1=m ,这与①矛盾,{}2≠∴B ;③若{}21,=B ,则应有211+=+m ,且221=⨯=m ,由这两式得2=m . 经检验知1=m 和2=m 符合条件.1=∴m 或2.2.已知某校高一年级有10个班,集合(){}1A =某校高一班的学生,(){}1B =某校高一班的男生,D =()(){}110-某校高一年级班.(1)若A 为全集,求A CB ;(2)若D 为全集,能否求出D C B ?为什么?【答案】详见答案 【解析】(1)(){}1A C B =某校高一班的女生.(2)不能求出D C B ,因为D 的元素是某校高一年级各班,而B 的元素是学生,∴B 不是D 的子集.故无法求出D C B .。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11 新人教B版必修1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11 新人教B版必修1

第一课时集合-集合的概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说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X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X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在时称属于,即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不在时称,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在大括号内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个个列举出来,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具体又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元素个数少且有限时,全部列举;如{1,2,3}②元素个数多且有限时,可以列举部分,中间用省略号表示,列举几个元素,取决于能否普遍看出其规律,称中间省略列举。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概念》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概念》

教学计划:《集合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以及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集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应用集合的概念进行描述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如班级学生名单、水果分类等)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的共同特点,即“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从而引出集合的定义。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性质。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集合的定义:清晰阐述集合的定义,强调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具体使用这两种方法来表示集合。

●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详细讲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3. 案例分析(约10分钟)●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如班级学生集合、自然数集合等),分析这些实例中集合的构成和元素性质。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教师及时解答,促进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集合的基本特点和表示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 练习巩固(约15分钟)●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一数学集合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教学目标:I.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2)理解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II.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从现实意义上理解集合的作用。

II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重新审视数学的意义,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思维中,并初步理解集合论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I.重点:(1)理解集合的性质与分类。

(2)辨别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3)了解特殊集合(4)列举法表示集合。

(5)描述法表示集合。

(6)图示法思维方式。

II.难点:(1)集合与不等式知识点的混合题型。

(2)∅与{}∅不同,∅∈{}∅(3)无限集的描述。

(4)Venn图读图。

教学过程:I.复习引入:(1)回顾数学学习的历程:从数域拓展到算法拓展。

(2)自行定义范围——引入集合概念。

II.集合元素的性质:(1)集合的定义。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我们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d,……表示,这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通常用大些的拉丁字母A,B,C,D,……表示。

(2)确定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3)互异性。

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4)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1)小于10的质数是(2)中国的小河流否(3)“maths”中的字母是(4)所有的偶数是 (5)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是 (6)方程210x x ++=的实数解 是III . 集合的分类:(1)按元素类型分——数集,点集,直线集……(2)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1.1集合的概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1.1集合的概念

1.1.1集合的概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得出结论: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等等。

3、“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学生讨论得出:全体、一群、所有……4、请写出“小于6”的所有自然数.0,1,2,3,4,5,6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二)、建立模型1、集合的概念(先举例,后描述定义)(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例:设A={0,1,2},则1∈B,3∉B。

2、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如上:给出集合A,3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B={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例:集合{1,2}与集合{2,1}表示同一集合。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简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全体整数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Z;全体有理数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全体实数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高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高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建构 数学 知识
若元素 a 不在集合 A 中,记作 a A . 由此可知集合中元素具有的一个重要的特性:确定 性. 二.常见的数集及记法: 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正整数集,记作 N ; 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组成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 R.
用;
列举集合实例: 材料:引用上述一些结论,比如: 1.蓄水量在 700 亿 m3 以上的有:青海湖、纳木 错湖; 2.蓄水量在 100~070 亿 m3 的有:洞庭湖、鄱 阳湖、呼伦湖; 3. 蓄水量在 10~100 亿 m3 的有:博斯腾湖、 太湖、洪泽湖、南四湖. 一.集合的含义和元素的特性: 集合可描述为: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 3 比如, “蓄水量在 100~700 亿 m 的天然湖的全 体” 就构成一个集合. 其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在上述集合 中洞庭湖、鄱阳湖、呼伦湖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若元素 a 在集合 A 中,记作 a A ;
2
师:描述法(或称为集合的特征 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 A,可以 写为形如 A= {x∈I︱p(x)}的符 号语言,意思就是在集合 I 中, 属于集合 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具 有性质 p(x),而不属于集合 A 的 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p(x). 师生共同发现:用什么方法表 示集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列举法对于元素较少的集 合可以一目了然,方便快捷,但 元素较多时就不太方便了. 2.对于元素较多的集合或者 根本就不能一一列举的集合用描 述法来表示就显得简洁明了. 师生双边互动 师:指出在给定的集合中,元
巩固 练习
课本 P5 练习 1 集合的常用表示法 2 构成的 比如, “方程 x -5x=0 在实数内的解的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 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作N ,{} ,2,1,0=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3,2,1*=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三、练习题:1、教材P 5练习1、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2)好心的人 (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3、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b ba a+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4、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5、设集合G 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 +b 2(a ∈Z, b ∈Z )的数,求证:(1) 当x ∈N 时, x ∈G;(2) 若x ∈G ,y ∈G ,则x +y ∈G ,而x1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 +b 2(a ∈Z, b ∈Z )中,令a=x ∈N,b=0,则x= x +0*2= a +b 2∈G,即x ∈G证明(2):∵x ∈G ,y ∈G ,∴x= a +b 2(a ∈Z, b ∈Z ),y= c +d 2(c ∈Z, d ∈Z )∴x+y=( a +b 2)+( c +d 2)=(a+c)+(b+d)2∵a ∈Z, b ∈Z,c ∈Z, d ∈Z∴(a+c) ∈Z, (b+d) ∈Z∴x+y =(a+c)+(b+d)2 ∈G ,又∵211b a x +==2222222b a b b a a --+- 且22222,2ba b b a a ---不一定都是整数, ∴211b a x +==2222222b a b b a a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当时的数学家S .K .泊松为了理五、课后作业: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六、板书设计(略)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议科学院否定它年5月30日七、课后记: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 八、附录:康托尔简当时的数学家S .K .泊松为了理介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发疯了的数学家康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表明伽罗华托尔(Georg Cantor ,1845-1918)是德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国数学家,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集合论的创始者1845年3月3日生于圣彼得堡,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1918年1月6日病逝于哈雷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康托尔11岁时移居,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德国,在德国读中学1862年17岁时入瑞士苏黎世大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学,翌年入柏林大学,主修数学,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一学期年以数论方面的论文获博士学位1869年在哈雷大学通过讲师资格考试,后在该大学任讲师,1872年任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康托尔在研究函数论时产生了探索无穷集和超穷数的兴趣康托尔肯定了无穷数的存在,并对无穷问题进行了哲学的讨论,最终建立了较完善的集合理论,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作为实数理论,以至整个微积分理论体系的基础解决17世纪牛顿(I.Newton,1642-1727)与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创立微积分理论体系之后,在近一二百年时间里,微积分理论所缺乏的逻辑基础和从19世纪开始,柯西(A.L.Cauchy,1789-1857)、魏尔斯特拉斯(K.Weierstrass,1815-1897)等人进行的微积分理论严格化所建立的极限理论克隆尼克(L.Kronecker,1823-1891),康托尔的老师,对康托尔表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用各种用得上的尖刻语言,粗暴地、连续不断地攻击康托尔达十年之久他甚至在柏林大学的学生面前公开攻击康托尔横加阻挠康托尔在柏林得到一个薪金较高、声望更大的教授职位善其地位的任何努力都遭到挫折法国数学家彭加勒(H.Poi-ncare,1854-1912):我个人,而且还不只我一人,认为重要之点在于,切勿引进一些不能用有限个文字去完全定义好的东西集合论是一个有趣的“病理学的情形”,后一代将把(Cantor)集合论当作一种疾病,而人们已经从中恢复过来了德国数学家魏尔(C.H.Her-mann Wey1,1885-1955)认为,康托尔关于基数的等级观点是雾上之雾菲利克斯.克莱因(F.Klein,1849-1925)不赞成集合论的思想数学家H.A.施瓦兹,康托尔的好友,由于反对集合论而同康托尔断交从1884年春天起,康托尔患了严重的忧郁症,极度沮丧,神态不安,精神病时时发作,不得不经常住到精神病院的疗养所去变得很自卑,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可靠他请求哈勒大学当局把他的数学教授职位改为哲学教授职位健康状况逐渐恶化,1918年,他在哈勒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流星埃.伽罗华(E.Galois,1811-1832),法国数学家伽罗华17岁时,就着手研究数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一般π次方程求解问题许多数学家为之耗去许多精力,但都失败了直到1770年,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对上述问题的研伽罗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群论的他从拉格朗日那里学习和继承了问题转化的思想,即把预解式的构成同置换群联系起来,并在阿贝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把全部问题转化成或者归结为置换群及其子群结构的分析上同时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分支——群论,数学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1829年,他把关于群论研究所初步结果的第一批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科学院委托当时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柯西作为这些论文的鉴定人在1830年1月18日柯西曾计划对伽罗华的研究成果在科学院举行一次全面的意见听取会然而,第二周当柯西向科学院宣读他自己的一篇论文时,并未介绍伽罗华的著作1830年2月,伽罗华将他的研究成果比较详细地写成论文交上去了以参加科学院的数学大奖评选,论文寄给当时科学院终身秘书J.B.傅立叶,但傅立叶在当年5月就去世了,在他的遗物中未能发现伽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寻求确定方程的可解性这个问题上,又得到一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这篇论文是伽罗华关于群论的重要著作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解这篇论文绞尽了脑汁尽管借助于拉格朗日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所要证明的论断是正确的,但最后他还是建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临死的前一夜,他把他的重大科研成果匆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保存下来,从而使他的劳动结晶流传后世,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人间死因参加无意义的决斗受重伤1846年,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尔着手整理伽罗华的重大创作后,首次发表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