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姓名:

学号:130703130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着

重称述了在发展历程中花道艺术和茶道艺术的发展联系,以及茶艺插花制

作的要求等。旨在通过对插花历史的研究,探究茶艺插花的发展。

关键词:插花历史、茶道、茶艺插花

爱花是人的天性,采花插花赏花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

统爱好。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审美表

达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真情表达。清代文

人涨潮在《幽梦影》里也曾写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靖和为知己;竹

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这些虽然说得并不是采花插花

之事,但也能看得出历代对于花卉的独特审美,道出了中国插花

艺术的真谛。

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宗教插画、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四个阶段。但是到了文人这里,插花的艺术才真正具有了自然、社会、思想、情趣四位一体的审美意义,经历了从雅到俗,从大俗到大雅的转变。在叙述茶艺插花之前,细数茶道和花道各自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历史发展上的交融。

中国的插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就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花树陶盆,也具有着插花的雏形。

中国的饮茶文化比插花文化早很多,但是初步形成雏形基本都是

在汉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图一:汉代花树陶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开始寻求政治之外的精神依托,沉迷于观赏草木。当时,佛教也相当盛行,民间的插花形式多于各种形式的佛事活动相结合,常见的就是佛前供花。《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而不萎。除了用于佛前供花的瓶花插花形式之外,文人还多用铜盘盛花,是为盘花。北周诗人梁庚就曾在诗中写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翠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诗人以金盘(即铜盘)盛放盛开的杏花,摆放在家中,当做宾客前来的装饰,当时人们对于插花的喜爱。

插花文化正式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饮茶文化也在此时趋于成熟。随着文人饮茶风气兴起,许多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逐渐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陆纳、桓温、齐武帝认为,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还有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

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再到隋唐五代,政治安定,国泰明安,文化艺术进入黄金时期,插花艺术也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人将赏花视若天下九福,并把农历二月二定为“花朝”节,举办大规模的赏花盛会。这一时期,也是插花从佛前供花和文人赏玩的高雅形式发展成雅俗共赏的宫廷赏花

和民间插花。据《清异录》记载:“李后主每逢春盛之时,梁楝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简,密插杂花,榜曰:景洞天”这是花艺史上第一个雅俗共赏的插画展览,为后人竞相效仿。

不但宫廷盛行插花,插花艺术在民间也普遍流行。在明代记述开元盛世的《尊生八笺》中就曾记述到,富贵人家每年逢春时赴各地寻求名花异卉,盛行用“移春槛”(花车的原始设计)集装游行。唐代的插花已经相当生活化,唐代仕女会把盘、碗等当做花器,以写实手法表现实景的插花。这从唐代插花学的代表作,也是后世插花写景与理论学的指南《春盘赋》的“多事佳人,假盘盂而做地,疏绮绣以为珍。丛林具秀,百卉争新,协陶甄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穷神”中可见一斑。

图二:簪花仕女图

隋唐代的插花艺术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对周边国家的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相传日本的插花艺术就是日本的使臣小野妹来中国考察佛教时,对佛前供花印象极深,于是将插花艺术带回日本。

在隋唐前,茶基本以药用功能为主,隋唐后,人们开始普遍饮茶。隋朝开始初步形成中国茶文化,公元780年,陆羽据此著《茶经》,把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了专有标志。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隋唐之际,茶道与花道第一次交融,饮茶文化和插花文化的兴起,基本上都是和佛事文化的兴起有关。所以两者之间提倡的文化理念都是相似的,以自然、禅心为主。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有人提出对话饮茶的思想,促生了茶艺插花的兴起。

到了宋代,赏花插花的风俗基本沿袭唐代,但是不像唐代那样追求富丽堂皇,二是以清雅素淡为美,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进入精雅期。宋代的插花艺术成就颇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花器的新发展、插花专学的出现、理念花的出现和插花成为社交礼仪活动。

继占景盘的出现之后,为了更好地固定花枝,宋人发明了三十一孔瓷花器、六孔花瓶和十九孔花插等。宋代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插花著作,包括:《范村梅谱》、《癸亥杂识》等。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加深了以花寓意、人伦教化的风尚。在

宋代流行着“四艺”的说法,即: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艺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

图三:十九孔花插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民间,茶文化也是更加生机勃勃。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宋代饮茶文化和插花文化的主要发展基本都是以从文人和上流人士向民间过渡,逐渐在民间也形成一种常规的礼仪。四艺”的说法,即: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就是在当时非常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

及至发展到明清时期,插花艺术更加成熟,插花的理论体系更系统完善。明代中期,文人思想解放,注意个人的修养,钟情于山水花竹,视插花为重要的休闲项目。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花材也清新脱俗,具有绘画和书法的美感,颇有文人的书画精神,是典型的中国文人花。当时,明清人多喜用谐音花型,依谐音主题的造型,多为祝福吉祥之意。谐音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型,在西方插花中极为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