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双酶切连接(Double Digestion)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DNA分子上选择性地切割两个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它可以用于构建重组DNA,进行基因克隆,等等。
下面是一个全面的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攻略,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获得限制性内切酶:选择两个互不相容的限制性内切酶。
确保这两个酶能够在相同的反应缓冲液中活性工作。
2.准备DNA底物:获得需要连接的DNA片段。
可以通过PCR扩增,限制性消化或DNA合成等方法获得。
3.选择连接载体:选择合适的连接载体,如质粒。
确保载体具有想要插入的目标基因的适当特性,如选择性标记物(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启动子等。
4.验证限制酶位点: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检测DNA片段和连接载体中的限制酶位点。
这有助于确定两个限制酶是否能够溶解目标DNA片段。
实验步骤:1.提取DNA:从细菌培养基中提取所需的DNA片段。
可以使用商用试剂盒或自制提取方法。
2.酶切反应: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将需要连接的DNA片段和连接载体分别与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一起孵育。
反应条件包括酶的浓度,缓冲液的类型和pH值,反应温度和孵育时间。
3.酶停止反应:通过加入酶停止缓冲液或加热短暂孵育,停止酶切反应。
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消化和限制酶反应继续进行。
4.凝胶电泳:将切割后的DNA片段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这一步骤可以检测酶切效率和特异性。
将反应样品和相应的对照样品(未经酶切)加载到琼脂糖凝胶上,然后运行电泳以分离DNA片段。
5.库仑凝胶纯化:根据所选的DNA片段大小,可以选择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切片进行纯化。
将所需大小的DNA片段切割下来并进行库仑凝胶分离。
6.连接反应:将纯化的DNA片段与连接载体进行连接反应。
可以使用商业化的连接试剂盒,其中包含待连接DNA和连接载体之间的连接酶,以及其他必要的试剂。
7.转化:将连接后的DNA样品转化到合适的宿主细胞中。
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注意要点
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注意要点1.选择适当的酶切位点:在进行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酶切位点。
这些酶切位点应该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位点不应该在目标DNA序列中出现,以避免酶切产生剪切产物;-两种酶切位点应该在目标DNA序列中相对靠近,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酶切位点的序列应该被两种酶同时识别和切割。
2.协议的优化:双酶切连接反应的协议需要进行优化,以确定最适合的条件。
一些重要的实验条件包括反应缓冲液的成分和浓度、酶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对于每个反应参数,应该进行范围的优化实验,以确定最佳的条件。
3.应用正确的酶切酶:双酶切连接反应需要同时使用两种酶来进行切割。
这些酶应该是互相兼容的,并且能够在相同的反应缓冲液中活性。
此外,酶的纯度和活性也应该得到保证,以确保酶切的效果。
4.反应的时间和温度: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时间和温度都需要进行优化。
反应时间应该足够长,以确保两种酶都能充分切割目标DNA序列,并且不会出现过度切割的情况。
反应温度也应该适中,通常在酶的推荐温度范围内选择。
5.质量控制:在完成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后,应该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反应的成功。
常用的方法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连接产物的大小和纯度,并确认连接的正确性。
6.反应产物的处理:根据实验需要,对双酶切连接反应的产物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凝胶电泳分离: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不同大小的连接产物;-提取纯化:通过凝胶电泳或商业化学试剂盒,从琼脂糖凝胶中提取并纯化连接产物;-DNA测序:对连接产物进行测序,以确认连接的正确性。
总之,双酶切连接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但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一系列要点。
选择适当的酶切位点、优化实验条件、正确选择酶切酶、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以及进行质量控制和反应产物的处理,对于确保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些注意要点的遵守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连接转化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丁香园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upload/2006/08/13/31219184.pdf。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 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连接双酶切
连接双酶切连接双酶切PCR鉴定目的片段是否连接上表达载体可能的原因,1.表达载体双切不充分,载体量太大,而酶又加的太少,酶切时间短2.连接最好是12~16小时,因为你的目的片段和载体的浓度比,不是很合适3.回收胶的问题今天酶切时没有和空载体对比,TE,含有EDTA,会抑制连接酶的活性洗下来后要先确定一下浓度,浓度太低可定连不上1:在使用 Wash Buffer 洗涤前,在柱子中加入少量 (200ul) 溶胶液。
室温3-5 分钟后,离心。
再接标准洗涤及以后操作。
该操作针对胶块大的情况。
2:加入 Wash Buffer 后,静置 1-3 分钟后,再离心。
3:增加 Wash Buffer 的洗涤次数 (少量多次)。
胶的残留导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胶残留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溶胶液中盐的残留 - 这似乎对连接影响更大。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 1;当然,可能会导致得率的小量下降,但质量绝对好。
为了充分去除残留,总结,1.多加一步200ul溶胶液,2.加 Wash Buffer 前空柱离心 30 sec,3.Wash Buffer洗涤时静置及多次柱子允许胶通过的量是有限的,胶越多或是浓度太大,残留就会更明显,所以切胶时应该尽量要小,假如过大的话分到两个柱子里应该比较好,另外就是溶胶液宁可多加也不能少加首先要保证待测质粒的纯度,除PCR外,可以对重组质粒做两个双酶切反应:1.ECoR I与Xh0 I双酶切; 2.选一个插入片段中特异存在的切点酶和质粒ECoRI下游到Xba1间的合适位点酶(插入片段中没有的),进行双切,结果可以预测到.每个双切反应包括酶1单切,酶2单切,双切三个反应,别忘了以空载体做对照.试试看.如果没有得到重组质粒只好再连接反应了.酶是TAKARA的,方法就是按说明书上做的,酶各1微升,buffer 2微升,质粒5微升,20微升体系.遇到双酶切可是两个酶没有共用buffer时两种办法:一是低盐buffer的酶先切,然后乙醇沉淀回收,然后高盐buffer的酶再切,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
质粒双酶切构建经验!
质粒双酶切构建经验!大神教你做酶切!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连接反应
【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一般取前者,后者取。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μg,如载体是5380bp,则为××=µg。
双酶切
【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upload/2006/08/13/31219184.pdf。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upload/2006/08/13/31219184.pdf。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 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连接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2.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3.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4.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连接反应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全攻略一、实验材料和试剂准备1.DNA片段:需要连接的两个DNA片段,通常分别由PCR法或酶切法获得。
2. 双酶切酶:选择两种具有互补端切位点的酶,如常用的 EcoRI 和HindIII。
3.T4DNA连接酶或其他适用的连接酶。
4.DNA连接试剂盒:如T4DNA连接试剂盒等。
5.反应缓冲液:根据连接酶选择合适的反应缓冲液。
二、双酶切连接反应步骤1.酶切:将两个DNA片段用各自的切割酶酶切,生成互补的粘性末端。
注意,切割反应需要在适当的反应缓冲液和温度下进行,在所选择的酶切位点附近不得有其他酶切位点。
2.酶活化:将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热变性处理,加入适当的酶活化缓冲液,在65-80℃下进行5-10分钟的热处理,以去除酶切过程产生的内切酶的限制性影响。
3.连接反应:将酶活化处理后的DNA片段加入连接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连接酶和缓冲液,并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连接反应。
连接反应温度一般为16-20℃,反应时间根据试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2-4小时至过夜。
4.构建:将连接反应后的DNA取出,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DNA构建,如转化到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或进行其他分子生物学操作。
三、实验条件和注意事项1.酶切反应:根据所选择的切割酶的活性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缓冲液和酶切温度。
2.热变性处理:确保将酶切后的DNA片段充分变性,去除酶切产生的限制性影响,但同时避免过度变性导致DNA不可恢复的损伤。
3.连接反应:根据所选择的连接酶和试剂盒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缓冲液和温度选择。
4.连接效率:连接效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DNA片段的完整性、浓度、连接酶的活性和反应条件等。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调节影响连接效率的参数来优化实验结果。
5.阳性对照:在连接试验中可以设计阳性对照样品,即将两个DNA片段直接连接,并通过测序确认连接效果。
四、技巧和优化1.控制DNA片段的完整性:在连接前,确保DNA片段经过正确的PCR扩增或酶切,以获得理想的DNA片段完整性。
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注意要点
双酶切连接反应的注意要点双酶切:1、在双酶切载体时如果2个酶切位点靠得很近,必须注意酶切顺序。
因为有的限制性内切酶要求其识别序列的两端至少保留有若干个碱基才能保证酶的有效切割。
有的酶要求识别序列两端有多个碱基的,则必须先切,否则就可能造成酶切失败。
2、回收PCR产物: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g。
3、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一般酶切3个小时,对于PCR产物,可以过夜酶切,效果会很好。
酶切体系不宜过大,会影响质粒和酶的碰撞机会,效果降低;质粒量不应该超过酶切要求的最大量,否则酶切不完全,酶的用量控制在1U酶在15-20ul体系中酶解1ugDNA。
4、两种酶切的条件不同时,分别进行两次酶切,切完一个纯化后再切:温度要求不同,先酶切低温要求的,再酶切高温要求的;若盐浓度要求不同,先酶切低盐浓度要求的,再酶切高盐浓度要求的。
5、若质粒是在TE中保存的,TE 中的EDTA可能与酶的激活因子螯合,影响酶切效果,可放大酶切体积或重新浓缩质粒。
6、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7、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双酶切连接反应
双酶切连接反应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μ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 ×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μ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μg。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一、实验原理:1.首先,将待连接的两个DNA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生两个具有互补末端的DNA片段。
2.再利用DNA连接酶,以这些互补末端为引导,将两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
3.最后,通过热激励反应,将连接酶不活性化。
二、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根据待连接的两个DNA片段的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使得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末端具有互补性。
2.DNA酶切:将待连接的两个DNA片段与限制性内切酶一同反应,根据内切酶的适宜反应条件进行酶切反应。
3.酶切产物纯化:将酶切产物进行电泳分离,通过切胶取带的方式将目标片段分离出来,然后进行片段纯化。
4.连接反应:将纯化后的两个DNA片段与DNA连接酶一同反应,根据连接酶的适宜条件进行连接反应。
一般而言,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包含ATP供能和缓冲液等。
5.连接产物纯化:对连接反应的产物进行纯化,一般选择柱层析法(如凝胶过滤法、离心柱法等)或酸酶消化法(如酚氯仿法)等方法。
6.验证连接效果:通过DNA测序等方法验证连接效果,确保连接成功。
三、实验注意事项:1.引物设计要合理:引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和连接效率。
合理选择引物长度和碱基组成,避免引物之间产生非特异性连接。
2.内切酶酶切条件的选择:根据所使用的内切酶的反应条件和切割位点,合理选择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保内切酶可以有效切割DNA片段。
3.DNA连接酶的选择和反应条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DNA连接酶,考虑到连接效率和连接酶的活性等因素。
同时需要注意反应缓冲液的pH和温度等条件。
4.连接产物纯化: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确保连接产物的纯度和浓度。
同时注意纯化过程中的温度和pH等条件,避免产物降解或损失。
5.连接效果的验证:通过DNA测序方法验证连接效果,并且需要对连接的序列进行分析,确保连接正确。
四、实验应用:1.基因克隆:用于将外源基因克隆到载体上,以便于大规模扩增和表达。
双酶切连接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全攻略一、背景知识1.DNA序列:DNA是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组成的序列。
DNA的信息是以碱基的顺序编码的,其中两条互补的DNA链可以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2.酶切: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酶切是指通过酶的作用,将DNA序列切割成特定的片段。
3.限制性内切酶:也称为限制酶,是一类具有特异性的酶,可以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每种限制酶都有自己的切割位点,当DNA序列中出现与其切割位点相匹配的序列时,限制酶将在该位点切割DNA。
二、原理三、步骤1.设计引物:根据需要连接的两段DNA序列,设计引物使其能够加在两端。
引物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同时要确保引物与DNA序列的互补性和合适的长度。
2.DNA提取:从细胞中提取目标DNA序列,可以使用常见的DNA提取试剂盒或其他方法进行提取。
3.PCR扩增:使用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产生需要连接的两段DNA序列。
4.DNA酶切:根据已设计的引物,使用限制酶切割两段DNA序列。
注意选择限制酶与引物切割位点相互匹配的酶。
5.酶切后处理:将切割后的DNA片段进行凝胶电泳,用紫外线照射后可见DNA条带。
根据所需片段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片段进行提取。
6.连接反应:将两段DNA片段的黏性末端连接在一起。
可以使用商业化的连接试剂盒,也可以自行设计反应体系。
7.改造端:将连接后的DNA进行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处理,加入连接酶,使连接更加稳定。
8.转化:将连接后的DNA转化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例如大肠杆菌等。
9.鉴定:通过PCR扩增或其他方法对转化细胞进行检验,确认连接是否成功。
注意事项:1.引物设计要合理: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8-25个碱基,其中含有5'末端的限制酶切割位点。
引物之间应避免互相重叠或互相穿插。
2.限制酶选择要合适:根据所需连接的DNA序列,选择适合的限制酶,并确保其切割位点不会干扰彼此。
双酶切连接反应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全攻略一、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包括DNA片段、酶切酶、连接酶、缓冲液、ATP、dNTPs等。
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2.酶切反应。
将待连接的DNA片段用适当的酶切酶进行消化,生成所需的酶切位点。
注意控制酶切反应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反应过度,影响后续实验。
3.酶切产物纯化。
将酶切反应产物通过凝胶电泳或商用DNA纯化试剂盒等方法进行净化,去除杂质和未消化的DNA片段。
4.连接反应。
将纯化的酶切产物加入连接酶反应体系中,与连接酶和ATP一起进行连接反应。
注意控制连接反应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
5.连接产物纯化。
将连接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可通过凝胶电泳、商用DNA纯化试剂盒等方法除去杂质和未连接的DNA片段。
6.连接产物验证。
通过酶切酶切剖析或测序等方法验证连接产物的正确性。
确保所得到的连接产物与设计的预期一致。
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要无菌,采取合适的消毒措施,避免外源性DNA的污染。
2.实验中使用的酶切酶和连接酶要选择高纯度、高活性的产品,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3.实验设定对应的阴性对照组,用于排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结果。
4.在实验过程中,遵守所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对于有害和易燃易爆品的操作,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实验过程中,注意消耗品的浓度和保存,确保实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优化建议1.酶切反应时间和温度的优化:根据实验材料的不同,可以对酶切反应的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
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调节酶切反应的效率和特异性。
2.连接反应时间和酶浓度的优化:连接反应的时间和连接酶的浓度会影响连接产物的生成率和质量。
建议在实验中进行时间和浓度的优化,找到最适合的条件。
3.连接产物纯化方法的优化:连接反应产物的纯化方法对于后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不同的纯化方法,选择最适合实验需要的方法。
4.连接产物验证方法的优化:连接产物的验证方法可以采用酶切纯化、测序、PCR扩增等多种方法。
连接双酶切
连接双酶切连接双酶切PCR鉴定目的片段是否连接上表达载体可能的原因,1.表达载体双切不充分,载体量太大,而酶又加的太少,酶切时间短2.连接最好是12~16小时,因为你的目的片段和载体的浓度比,不是很合适3.回收胶的问题今天酶切时没有和空载体对比,TE,含有EDTA,会抑制连接酶的活性洗下来后要先确定一下浓度,浓度太低可定连不上1:在使用 Wash Buffer 洗涤前,在柱子中加入少量 (200ul) 溶胶液。
室温3-5 分钟后,离心。
再接标准洗涤及以后操作。
该操作针对胶块大的情况。
2:加入 Wash Buffer 后,静置 1-3 分钟后,再离心。
3:增加 Wash Buffer 的洗涤次数 (少量多次)。
胶的残留导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胶残留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溶胶液中盐的残留 - 这似乎对连接影响更大。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 1;当然,可能会导致得率的小量下降,但质量绝对好。
为了充分去除残留,总结,1.多加一步200ul溶胶液,2.加 Wash Buffer 前空柱离心 30 sec,3.Wash Buffer洗涤时静置及多次柱子允许胶通过的量是有限的,胶越多或是浓度太大,残留就会更明显,所以切胶时应该尽量要小,假如过大的话分到两个柱子里应该比较好,另外就是溶胶液宁可多加也不能少加首先要保证待测质粒的纯度,除PCR外,可以对重组质粒做两个双酶切反应:1.ECoR I与Xh0 I双酶切; 2.选一个插入片段中特异存在的切点酶和质粒ECoRI下游到Xba1间的合适位点酶(插入片段中没有的),进行双切,结果可以预测到.每个双切反应包括酶1单切,酶2单切,双切三个反应,别忘了以空载体做对照.试试看.如果没有得到重组质粒只好再连接反应了.酶是TAKARA的,方法就是按说明书上做的,酶各1微升,buffer 2微升,质粒5微升,20微升体系.遇到双酶切可是两个酶没有共用buffer时两种办法:一是低盐buffer的酶先切,然后乙醇沉淀回收,然后高盐buffer的酶再切,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
双酶切连接全攻略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丁香园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upload/2006/08/13/31219184.pdf。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 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连接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2.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3.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4.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连接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2.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3.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4.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 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 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 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 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 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 0.03×5.38×0.66=0.106524µg。
测DNA浓度: 可以在专用机子上测,注意OD值,一般约1.8-2.0.另外,如果嫌麻烦,也可用MARKER 进行估测,如MARKER2000,5微升的 MARKER每个条带约50ng。
连接反应:TAKARA的 连接酶上的 说明写的过夜,而其对连接酶单位的定义为:在20 μl的连接反应体系中,6 μg的λDNA-Hind III的分解物在16℃下反应30分钟时,有90%以上的DNA片段被连接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它的浓度为350 U/μl ,所以完全够用。
连接酶容易失活,注意低温操作,最好在冰上。
时间3个小时足已。
3、转化:a、全量(10 μl)加入至100 μl JM109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分钟。
b、42℃加热45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1分钟。
c、加入890 μl AMP阴性培养基,37℃振荡培养60分钟。
取100μl铺板。
也可离心后余100μl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 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2. 对含有AMP-RESISTENCE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
铺板前后注意用吹风机吹干3. 对照的设立:为验证双酶切是否成功,可做如下对照:酶切反应时加各单酶分别切,两管,用同一种BUFFER,跑胶,看单切的两管是否成线性.如两管均成线性可初步判断双酶切成功.做转化时,也要进行对照.设4个:A.即拿双酶切的质粒产物也进行连接反应,这个对照可进一步看双酶切是否成功,如果长出克隆,说明很有可能只进行了单酶切,如没长出克隆,则证明双酶切成功,当然要保证感受态,培基,连接酶都'正常'的情况下.B.酶切过的未进行连接反应的双酶切产物,进行转化,这一步可以证明是否有残留的未被任何酶切的原始质粒C.设原始质粒为对照,意为检测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误.D.AMP阴性板上用同一批感受态细胞铺板20微升足够,检测感受态状况.4.所有的试剂切记低温保存.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偷懒,图省事最后却更费事.注意设立对照。
经PCR鉴定,克隆90%-100%的阳性率,所以在后面的 挑克隆中,我只挑选4个就足够了。
然后双酶切鉴定,测序。
希望大家不断补充。
连接前最好将水、插入片段和载体混合好以后置于45度水浴5min,马上置于冰上冷却,再加入buffer和ligase。
分子克隆3的经典操作,个人认为主要目的如下:插入片段和载体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有部分粘性末端已经匹配,如果直接连接可能会有多重插入和多载体自连的情况,45度处理是其粘性末端打开。
由于片段与载体混合、预热后马上置于冰上,使得片段与载体最大限度匹配,从而提高连接效率。
刚才查了一下分子克隆3,只说了一句“以消除重新复性而导致的末端相互聚合”(中文版p71)。
下面简要的说一下对照的结果。
A 只长出了3个克隆,以100的基数计算,约为3%。
即双酶切反应中质粒只有3%进行了单酶切B 约有5个克隆,即质粒完全没被切动的约5%。
C 长了很多克隆,证明操作系统没有问题。
为系统控制指标。
D 长了很多克隆,证明感受态没有问题。
这些对照相辅相成,扬长避短。
万一什么都没作出来,也好分析原因。
To access your account, log inor register .shopping cart | log inRequest Technical SupportEnzyme Finder NEBcutter NEBuffer Chart Double Digest Finder Isoschizomers DNA Sequences and Maps REBASEHome > Technical Reference >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linearized vector)Linearized vectors were incubated with the indicated enzymes (10 units/µg) for 60 minutes at therecommende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NEBuffer for each enzyme. Following lig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leavage efficiencies were determined by dividing the number of transformants from the digestion reaction by the number obtained from religation of the linearized DNA (typically 100-500 colonies) and subtracting from 100%. "Base Pairs from End"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double-stranded base pairs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site and the terminus of the fragment; this number does not include the single-stranded overhang from the initial cut. Since it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whether these single-stranded nucleotides contribute to cleavage efficiency, 4 bases should be added to the indicated numbers when designing PCR primers. Average efficiencies were rounded to the nearest whole number; experimental variation was typically within 10%. The numbers in parentheses refer to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trials for each enzyme tested (from Moreira, R. and Noren, C. (1995), Biotechniques , 19, 56-59).Note: As a general rule, enzymes not listed below require 6 bases pairs on either side of their recognition site to cleave efficiently.| A | B | E | H | K | M | N | P | S | X |Enzyme Base pairs from End%Cleavage Efficiency Vector Initial CutAatII3 2 188 (2) 100 (2) 95 (2) LITMUS 29 LITMUS 28 LITMUS 29 NcoI NcoI PinAI Acc65I2 199 (2) 75 (3) LITMUS 29 pNEB193 SpeI SacI AflII 113 (2)LITMUS 29StuI AgeI1 1100 (1) 100 (2) LITMUS 29 LITMUS 29 XbaI AatII ApaI 2100 (1)LITMUS 38SpeI AscI 197 (2)pNEB193BamHI AvrII 1100 (2)LITMUS 29SacI BamHI 197 (2)LITMUS 29HindIII BglII 3100 (2)LITMUS 29NsiI BsiWI 2100 (2)LITMUS 29BssHII BspEI2 1100 (1) 8 (2) LITMUS 39 LITMUS 38 BsrGI BsrGI BsrGI2 199 (2) 88 (2) LITMUS 39 LITMUS 38 SphI BspEI BssHII 2100 (2)LITMUS 29BsiWI EagI 2100 (2)LITMUS 39NheI EcoRI1 1 1100 (1) 88 (1) 100 (1)LITMUS 29 LITMUS 29 LITMUS 39XhoI PstI NheIEcoRV1100 (2)LITMUS 29PstIHindIII 321 90 (2)91 (2)0 (2)LITMUS 29LITMUS 28LITMUS 29NcoINcoIBamHIKasI 21 97 (1)93 (1)LITMUS 38LITMUS 38NgoMIVHindIIIKpnI 221 100 (2)100 (2)99 (2)LITMUS 29LITMUS 29pNEB193SpeISacISacIMluI299 (2)LITMUS 39EagI MunI2100 (1)LITMUS 39NgoMIV NcoI2100 (1)LITMUS 28HindIII NgoMIV2100 (1)LITMUS 39MunINheI 12 100 (1)82 (1)LITMUS 39LITMUS 39EcoRIEagINotI741 100 (2)100 (1)98 (2)Bluescript SK-Bluescript SK-Bluescript SK-SpeIKspIXbaINsiI 332 100 (2)77 (4)95 (2)LITMUS 29LITMUS 29LITMUS 28BssHIIBglIIBssHIIPacI176 (3)pNEB193BamHI PmeI194 (2)pNEB193PstIPstI 321 98 (1)50 (5)37 (3)LITMUS 29LITMUS 39LITMUS 29EcoRVHindIIIEcoRISacI199 (2)LITMUS 29AvrIISalI 321 89 (2)23 (2)61 (3)LITMUS 39LITMUS 39LITMUS 38SpeISphISphISfiI941 81 (2)97 (2)93 (2)LITMUS 38LITMUS 38LITMUS 38BamHIMluIEcoRISpeI 22 100 (2)100 (2)LITMUS 29LITMUS 29Acc65IKpnISphI 221 99 (1)97 (1)92 (2)LITMUS 39LITMUS 39LITMUS 38SalIBsrGISalIXbaI 11 99 (2)94 (1)LITMUS 29LITMUS 29AgeIPinAIXhoI197 (2)LITMUS 29EcoRIXmaI 22 98 (1)92 (1)pNEB193pNEB193AscIBssHIITo access your account,log in or register .shopping cart | log inRequest Technical SupportEnzyme Finder NEBcutter NEBuffer Chart Double Digest Finder Isoschizomers DNA Sequences and Maps REBASEHome > Technical Reference >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oligonucleotides)To test the varying requirements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have for the number of bases flanking their recognition sequences, a series of short, doub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s that contain th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cognition sites (shown in red) were digested.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helpful when choosing the order of addition of two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for a double digest (a particular concern when cleaving sites close together in a polylinker), or when selecting enzymes most likely to cleave at the end of a DNA fragment.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s follows: 0.1 A 260 unit of oligonucleotide was phosphorylated using T4 polynucleotide kinase and γ-[32P] ATP. 1 µg of 5´ [32P]-labeled oligonucleotide was incubated at 20°C with 20 unit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in a buffer containing 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 2, 5 mM DTT and NaCl or KCl depending on the salt requirement of each particula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liquots were taken at 2 hours and 20 hours and analyzed by 20% PAGE (7 M urea). Percent cleavage was determined by visual estimate of autoradiographs.As a control, self-ligated oligonucleotides were cleaved efficiently. Decreased cleavage efficiency for some of the longer palindromic oligonucleotides may be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hairpin loops. | A | B | C | E | H | K | M | N | P | S | X |Enzyme Oligo SequenceChain Length% Cleavage 2 hr 20 hr AccI G GTCGAC C CG GTCGAC CG CCG GTCGAC CGG8 10 120 0 00 0 0AflIII C ACATGT G CC ACATGT GG CCC ACATGT GGG8 10 120 >90 >900 >90 >90AscI GGCGCGCC A GGCGCGCC T TT GGCGCGCC AA8 10 12>90 >90 >90>90 >90 >90AvaI C CCCGGG G CC CCCGGG GG TCC CCCGGG GGA8 10 1250 >90 >90>90 >90 >90BamHI C GGATCC G CG GGATCC CG CGC GGATCC GCG8 10 1210 >90 >9025 >90 >90BglII C AGATCT G GA AGATCT TC GGA AGATCT TCC8 10 120 75 250 >90 >90BssHII G GCGCGC C AG GCGCGC CT TTG GCGCGC CAA8 10 120 0 500 0 >90BstEII G GGT(A/T)ACC C9010BstXI AACTGCAGAA CCAATGCATTGGAAAACTGCAG CCAATGCATTGG AACTGCAGAA CCAATGCATTGG ATGCAT 222427252550>90ClaI C ATCGAT GG ATCGAT CCC ATCGAT GGCCC ATCGAT GGG881012>9050>9050EcoRI G GAATTC CCG GAATTC CGCCG GAATTC CGG81012>90>90>90>90>90>90HaeIII GG GGCC CCAGC GGCC GCTTTGC GGCC GCAA81012>90>90>90>90>90>90HindIII C AAGCTT GCC AAGCTT GGCCC AAGCTT GGG810121075KpnI G GGTACC CGG GGTACC CCCGG GGTACC CCG81012>90>90>90>90MluI G ACGCGT CCG ACGCGT CG8102550NcoI C CCATGG GCATG CCATGG CATG8145075NdeI C CATATG GCC CATATG GGCGC CATATG GCGGGGTTT CATATG AAACCCGGAATTC CATATG GAATTCCGGGAATTC CATATG GAATTCCC810121820227575>90>90NheI G GCTAGC CCG GCTAGC CGCTA GCTAGC TAG8101210102550NotI TT GCGGCCGC AAATTT GCGGCCGC TTTAAAATAT GCGGCCGC TATAAAATAAGAAT GCGGCCGC TAAACTATAAGGAAAAAA GCGGCCGC AAAAGGAAAA 121620242810102525101090>90NsiI TGC ATGCAT GCACCA ATGCAT TGGTTCTGCAGTT 122210>90>90>90PacI TTAATTAAG TTAATTAA CCC TTAATTAA GG8101225>90PmeI GTTTAAACG GTTTAAAC CGG GTTTAAAC CCAGCTTT GTTTAAAC GGCGCGCCGG8101224752550>90PstI G CTGCAG CTGCA CTGCAG TGCAAA CTGCAG AACCAATGCATTGGAAAA CTGCAG CCAATGCATTGGAACTGCAG AACCAATGCATTGGATGCAT81422242610>90>9010>90>90PvuI C CGATCG GAT CGATCG ATTCG CGATCG CGA81012102510SacI C GAGCTC G81010SacII G CCGCGG CTCC CCGCGG GGA81250>90SalI GTCGAC GTCAAAAGGCCATAGCGGCCGCGC GTCGAC GTCTTGGCCATAGCGGCCGCGGACGC GTCGAC GTCGGCCATAGCGGCCGCGGAA 28303210105075ScaI G AGTACT CAAA AGTACT TTT81210752575SmaI CCCGGGC CCCGGG GCC CCCGGG GGTCC CCCGGG GGA68101210>90101050>90SpeI G ACTAGT CGG ACTAGT CCCGG ACTAGT CCGCTAG ACTAGT CTAG81012141010>90>905050SphI G GCATGC CCAT GCATGC ATGACAT GCATGC ATGT81214102550StuI A AGGCCT TGA AGGCCT TCAAA AGGCCT TTT81012>90>90>90>90>90>90XbaI C TCTAGA GGC TCTAGA GCTGC TCTAGA GCACTAG TCTAGA CTAG8101214>907575>90>90>90XhoI C CTCGAG GCC CTCGAG GGCCG CTCGAG CGG8101210102575XmaI C CCCGGG GCC CCCGGG GGCCC CCCGGG GGGTCCC CCCGGG GGGA81012142550>9075>90>90产品价目表产品资料 订货说明各地代理NEB 新产品 技术资料NEBcutter HOME限制性内切酶技术资料综述怎样建立酶切反应质量控制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十字索引内切酶活性表内切酶37°C下的活性内切酶PCR反应中的活性内切酶的稀释兼容性双酶切反应内切酶在反应中的存活性内切酶的热失活星号活性甲基化酶改变内切酶识别性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线性载体近末端位点的酶切切割超螺旋DNA单链DNA的切割Dam、Dcm和CpG甲基化(新)CpG甲基化对内切酶的影响E.coli的dam/dcm甲基化酶切割后片段的平均长度创造新的酶切位点琼脂糖包埋法切割DNA位点优势效应大分子DNA图谱遗传标记NEB提供的菌株其他E.coli菌株基因型遗传密码表氨基酸结构DNA碱基对结构核酸数据同位素酸碱蛋白质数据常见质粒中的基因产物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oligonucleotides))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