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数学人教A版选修4-4优化课件:第一讲 二 第一课时 极坐标系的概念
人教A版数学【选修4-4】ppt课件:1-4第一讲-坐标系
3.点的空间坐标的互相转化公式 设空间一点 P 的直角坐标为(x,y,z),柱坐标为(ρ,θ,z),球 坐标为(r,φ,θ),则 空间直角坐标(x,y,z) x= y= z= x= y= z= 转换公式 , ,
柱坐标(ρ,θ,z)
球坐标(r,φ,θ)
, ,
1.(ρ,θ,z) 空间的点 自我 校对 2.正向 标系 逆时针 球坐标 ρsinθ z
(3)在极坐标中,方程 ρ=ρ0(ρ0 为不等于 0 的常数)表示圆心在 极点,半径为 ρ0 的圆,方程 θ=θ0(θ0 为常数)表示与极轴成 θ0 角的 射线.而在空间的柱坐标系中,方程 ρ=ρ0 表示中心轴为 z 轴,底 半径为 ρ0 的圆柱面, 它是上述圆周沿 z 轴方向平行移动而成的. 方 程 θ=θ0 表示与 Oxz 坐标面成 θ0 角的半平面.方程 z=z0 表示平行 于 Oxy 坐标面的平面. 常把上述的圆柱面、 半平面和平面称为柱坐 标系的三族坐标面.
π π 2,6,4,则点 M 的柱坐
)
π π 2,4, 6 B. 2,4, 6 π π 2,6,2 2 D. 2,6, 2
解析 因为点 M
的球坐标为2
π π π 2,6,4,即 r=2 2,φ= , 6
π θ= ,故点 M 的直角坐标为 4 π π x=rsinφcosθ=2 2sin cos =1, 6 4 π π y=rsinφsinθ=2 2sin sin =1, 6 4 π z=rcosφ=2 2cos = 6. 6
2.球坐标系与球坐标
一般地,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设 P 是空间任 意一点,连接 OP,记|OP|=r,OP 与 Oz 轴________所夹的角为 φ. 设 P 在 Oxy 平面上的射影为 Q,Ox 轴按________方向旋转到 OQ 时所转过的 ________ 为 θ. 这样点 P 的位置就可以用有序数组 ________表示.这样空间的点与有序数组(r,φ,θ)之间建立了一种 对应关系.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 ________(或空间极 坐标系),有序数组(r,φ,θ)叫做 P 的________,记作 P(r,φ,θ), 其中 r≥0,0≤φ≤π,0≤θ<2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1.4--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ppt课件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空间点 P 的直角坐标(x,y,z)与球坐标(r,φ 之间的变换关系为:____x_2_+__y2_+__z_2=__r_2,___.
x=rsin φcos θ , y=rsin φsin θ , z=rcos φ
预习 思考
(1,1,1)
1.设
P
点
柱
坐
标
为
2,π4,1 . 则 它 的 直 角 坐 标 为
____________.
2.设点 M 的球坐标为2,34π,34π,它的直角坐标为 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
(-1,1,- 2)
题型1 柱坐标、球坐标的确定
例1 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 ABCD-A1B1C1D1 的边长 AB 6 3,AD=6,AA1=12,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 A 为坐标原点 以射线 AB、AD、AA1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长方体顶点 C1 的空间直角坐标、柱 标、球坐标.
变式 训练
1.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柱坐标系,写出棱长为 1 的正方
各顶点的柱坐标.
变式 训练
变式 训练
题型2 柱、球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例2
已知点
M
的
柱
坐
标
为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选修4-1课件人教A版2.4弦切角的性质(共30张PPT)
������������ ∥ ������������⇒∠������������������ = ∠������������������ ������������切☉������于点������⇒∠������������������ = ∠������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反思感悟比例式(或乘积式)的证明方法 1.证明乘积式成立,往往与相似三角形有关.若存在切线,常要寻 找弦切角,确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创造条件. 2.直接证明比例式或乘积式有困难时,可考虑把它分解成两个比 例式的形式.
解析:∵PA是圆O的切线,∴∠BAP=∠BCA.
������������ 又∠BAC=∠APB,∴△BAP∽△BCA,∴������������
=
∴AB2=PB· CB=7×5=35,故 AB=√35.
答案:√35
������������ , ������������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2.与弦切角定理有关的结论 (1)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2)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3)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做一做2】 如图,正三角形ABC内接于圆O,CP是圆O的切线,则 ∠ACP=( )
A.90° B.30°C.60° D.75° 解析: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B=60°.又因为CP是圆O的切 线,所以∠ACP=∠B=60°. 答案:C
四
弦切角的性质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弦切角的概念. 2.掌握弦切角定理,并能运 用定理解决问题.
思 维 脉 络 弦切角的性质 概念 弦切角定理—应用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4-4 , 第2课时,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 课件
[规律方法]
2
将点的直角坐标(x,y)化为极坐标(ρ,θ)时,
2
y 运用公式 ρ= x +y ,tan θ=x(x≠0)即可.在[0,2π)范围内,由 y tan θ=x(x≠0)求 θ 时, 要根据直角坐标符号特征判断出点所在的 象限.如果允许 θ∈R,再根据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表示为 θ +2kπ(k∈Z)即可.
解析: (1)∵ρ=2,θ=0,
∴x=2cos θ=2,y=2sin θ=0, ∴将极坐标(2,0)化为直角坐标为(2,0). 0 (2)∵ρ= -2 +0 =2,tan θ= =0, -2
2 2
由于点(-2,0)在 x 轴的非正半轴上,所以 θ=π, ∴将直角坐标(-2,0)化为极坐标为(2,π).
(2)互化公式: 设 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 它的直角坐标是(x, y),极坐标是(ρ,θ)(ρ≥0), 于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表: 点M 互化 公式 直角坐标(x,y)
______ cos θ x=ρ sin θ ______ y=ρ
极坐标(ρ,θ)
x2+y2 ρ2=______
tan θ=-1,θ∈[0,2π), 3π 由于点(-1,1)在第二象限,所以 θ= 4 ,
∴直角坐标(-1,1)化为极坐标为
2 2
3π 2, 4 .
-1 3 (2)ρ= - 3 +-1 =2,tan θ= =3, - 3 7π 由于点(- 3,-1)在第三象限,所以 θ= 6 , ∴直角坐标(-
二 极坐标 第2课时 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课标定位
1.了解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联系.
2.掌握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人教A版数学【选修4-4】ppt课件:1-3第一讲-坐标系
2.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相转化 与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相转化一样,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原点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 长度单位.平面内的曲线(含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也 可以进行互相转化,设曲线上任意一点 M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 别为(x,y)和(ρ,θ),则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相转化公 式为:y=ρsinθ,x=ρcosθ,ρ2=x2+y2.
【例 3】
π 在极坐标系中,圆 ρ=4sinθ 的圆心到直线 θ=6(ρ
∈R)的距离是________.
【解析】
圆 ρ=4sinθ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2=4,其
π 圆心为 C(0,2),直线 l:θ= (ρ∈R)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 3y=0; 6 |0-2 3| 所以点 C 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d= = 3. 2
【例 1】
求圆心在
并把它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分析】 数形结合,先描绘圆的大致位置,找出圆上任一点 满足的几何条件.
【解】
如图,设 M(ρ,θ)为圆上除 O,B 外的任意一点,连
3 接 OM,MB,则有|OB|=4,|OM|=ρ,∠MOB=θ- π,∠BMO= 2 π 2.
从而△BOM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有|OM|=|OB|cos∠MOB. 即
与曲线 C 相交于 A,B,求|AB|.
【解】
x=ρcosθ, (1)因为 y=ρsinθ,
所以 ρ2=x2+y2,
由 ρ=2sinθ+4cosθ,得 ρ2=2ρsinθ+4ρcosθ, ∴x2+y2-4x-2y=0,即(x-2)2+(y-1)2=5. 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2+(y-1)2=5.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课件:第一讲二极坐标
4.写出下图中各点的极坐标: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4,0) 2,π4 3,π2
5.极坐标系中,与点3,-π3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 称的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
答案:3,π3
类型 1 极坐标系与点的极坐标(自主研析) [典例 1] (1)写出下图中各点的极坐标(ρ>0,0≤ θ<2π,且各线之间间距相等).
法二 将点 A 化为直角坐标为( 3,1),点 B 化为直 角坐标为( 3,-1).所以 A、B 两点间的距离
d= ( 3- 3)2+[1-(-1)]2=2. (2)如下图所示:
关于极轴的对称点为 B2,-π3.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 C2,23π. 关于极点 O 的对称点为 D2,-23π.
归纳升华 1.点(ρ,θ)关于极轴的对称点是(ρ,-θ)或(ρ,2π- θ),关于极点的对称点是(ρ,π+θ),关于过极点且垂直 于极轴的直线的对称点是(ρ,π-θ).
2.求极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应通过由这两点和极 点 O 构成的三角形求解,也可以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AB| = ρ21+ρ22-2ρ1ρ2cos(θ1-θ2)求解,其中 A(ρ1,θ1), B(ρ2,θ2).注意当 θ1+θ2=2kπ(k∈Z)时,|AB|=|ρ1-ρ2|; 当 θ1+θ2=2kπ+π(k∈Z)时,|AB|=|ρ1+ρ2|.
2.点的极坐标
一般地,极坐标(ρ,θ)与(ρ,θ+2kπ)(k∈Z)表示同一 个点.特别地,极点 O 的坐标为(0,θ)(θ∈R).和直角坐 标不同,平面内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方法.
如果规定 ρ>0,0≤θ<2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 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 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人教A版数学【选修4-4】ppt课件:第一讲《坐标系》小结
在△OMB 中,同理 → |MB|= ρ2+36-12ρcosθ. → → 由|MA|· |MB|=36,得 (ρ2+36)2-(12ρcosθ)2=362. 即 ρ4+72ρ2-144ρ2cos2θ=0. 即 ρ2=72(2cos2θ-1)=72cos2θ. 所以,点 M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ρ2=72cos2θ.
3.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1)柱坐标系
一般地,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设 P 是空间任意 一点,它在 Oxy 平面上的射影为 Q,用(ρ,θ)(ρ≥0,0≤θ<2π)表示 点 Q 在平面 Oxy 上的极坐标, 这时点 P 的位置可用有序数组(ρ, θ, z)(z∈R)表示,这样我们建立了空间的点与有序数组(ρ,θ,z)之间 的一种对应关系.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柱坐标系,有 序数组(ρ,θ,z),叫做 P 的柱坐标,空间点 P 的直角坐标与柱坐 x=ρcosθ, 标之间的变换公式为y=ρsinθ, z=z.
2ac (2)当 a≠c 时,方程可化为 x +y - x=0,其轨迹是以 a-c
2 2
ac ac 2ac ( ,0)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但不包括点(0,0)和( , a-c |a-c| a-c 0).
【例 2】
x′=2x, 在同一坐标系中, 经过伸缩变换 y′=2y
后,
曲线 C 变为曲线(x-5)2+(y+6)2=1,求曲线 C 的方程,并判 断是什么曲线.
高 考 真 题 【例 8】 在极坐标系中, 圆 ρ=2cosθ 的垂直于极轴的两条切 线方程分别为( )
A.θ=0(ρ∈R)和 ρcosθ=2 π B.θ=2(ρ∈R)和 ρcosθ=2 π C.θ=2(ρ∈R)和 ρcosθ= D.θ=0(ρ∈R)和 ρcosθ=1
第一讲 坐标系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4)
考情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新课标区高考试题的分析可知,高考对本 讲的考查集在考查极坐标方程、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等.预计今后的高考中,仍以考查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主.
返回
真题体验 1.(2012· 安徽高考)在极坐标系中,圆 ρ=4sin θ 的圆心到直 π 线 θ= (ρ∈R)的距离是________. 6 解析:将 ρ=4sin θ 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4y,即 x2
返回
解析:在直线 l 上任取点 P(ρ,θ),在△OPM 中,由正弦定 OM OP 2 ρ 理得 = ,即 = ,化简得 ρ π 5π sin∠OPM sin∠OMP sin -θ sin 6 6 1 1 = ,故 f(θ)= . π π sin -θ sin -θ 6 6
1 答案: π sin -θ 6
返回
[例 2]
x′=2x, y′=2y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 后, 曲线 C 变为曲线(x′-5)2+(y′+6)2=1,
求曲线 C 的方程,并判断其形状.
[解]
x′=2x, 将 y′=2y
代入(x′-5)2+(y′+6)2=1 中,
得(2x-5)2+(2y+6)2=1. 52 1 2 化简,得(x- ) +(y+3) = . 2 4 5 1 该曲线是以( ,-3)为圆心,半径为 的圆. 2 2
返回
返回
利用问题的几何特征,建立适当坐标系,主要就是兼
顾到它们的对称性,尽量使图形的对称轴(对称中心)正好
是坐标系中的x轴,y轴(坐标原点). 坐标系的建立,要尽量使我们研究的曲线的方程简 单.
返回
[例1]
已知圆的半径为6,圆内一定点P离圆心的距离
为4,A、B是圆上的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 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解] 如图,以圆心O为原点,OP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选修4-4课件 第1课时 圆的极坐标方程
当堂训练
1.极坐标方程分别为ρ=cos θ和ρ=sin θ的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A.3
B. 2
C.1
√D.
2 2
12345
答案
2.将极坐标方程ρ2cos θ-ρ=0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A.x2+y2=0或y=1 C.x2+y2=0或x=1
B.x=1 √
D.y=1
12345
答案
3.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 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
π 4
= 2cos θ+ 2sin θ,
∴ρ2= 2ρcos θ+ 2ρsin θ,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 2x- 2y=0.
解答
(3)ρcos(θ+π4)= 22; 解 ∵ρcos(θ+4π)= 22, ∴ρ(cos θ·cos π4-sin θ·sin π4)= 22, ∴ρcos θ-ρsin θ-1=0. 又ρcos θ=x,ρsin θ=y, ∴x-y-1=0.
解答
反思与感悟
在进行两种坐标方程间的互化时,要注意 (1)互化公式是有三个前提条件的,即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横轴的正半轴重合,两种坐标系的单位长度相同. (2)由直角坐标求极坐标时,理论上不是惟一的,但这里约定只在 0≤θ<2π范围内求值.
跟踪训练2 把下列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1)y2=4x; 解 将x=ρcos θ,y=ρsin θ代入y2=4x, 得(ρsin θ)2=4ρcos θ, 化简,得ρsin2θ=4cos θ. (2)x2+y2-2x-1=0. 解 将x=ρcos θ,y=ρsin θ代入x2+y2-2x-1=0, 得(ρcos θ)2+(ρsin θ)2-2ρcos θ-1=0, 化简,得ρ2-2ρcos θ-1=0.
人教A版数学【选修4-1】ppt课件:1-2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变式2
如图所示,DE∥BC,EF∥DC.
求证:AD2=AF· AB.
证明
在△ABC中,DE∥BC,
AD AE ∴ = . AB AC AF AE AD AF 在△ADC中,EF∥DC,∴ = ,∴ = . AD AC AB AD ∴AD2=AF· AB.
【例3】
如下图,平面α∥β∥γ,l1,l2是异面直线,l1交
思考探究3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
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提示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名师点拨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 直线l1∥l2∥l3,直线l交l1,l2,l3于A,B,C,l′交l1, AB DE l2,l3于D,E,F,则BC= EF . AB AB (2)教材中就 为有理数时给出了证明,实际上当 为无 BC BC 理数时定理也成立. (3)定理的条件是一组平行线(至少三条),且至少有两条直 线和这组平行线相交.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课前预习目标
课堂互动探究
课前预习目标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1.探索和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过程. 2.理解定理的推论. 3.能应用定理及推论解决相关的几何计算问题和证明问 题. 4.感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向空间的推广,探索并 证明空间形式的“平行面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课前预习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__________.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 得的__________.
答 案
「精品」高中数学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4_1
=
������������ ������������
=
������������ ������������
=
23.
又 DF=1,∴AF=2,AD=3.
又������������
������������
=
������������ ������������
=
23,故
AB=92.
探究一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求线段的长度及其比值
【例3】 如图,在△ABC中,DE∥BC,EF∥CD.若BC=3,DE=2, DF=1,求AB的长度.
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中的两组平行线得到线段比值相等,再结
合已知线段长度求出AB的长度.
解:∵DE∥BC,EF∥CD,BC=3,DE=2,
∴������������
=
������������ ������������
B.BD∥CE⇒������������������������
=
������������ ������������
C.BD∥CE⇒������������������������
=
������������ ������������
D.BD∥CE⇒������������������������
=
52,即������������������������
=
52.
答案:5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1.如图,l1∥l2∥l3,已知AB=6 cm,BC=3 cm,A1B1=4 cm,则B1C1的长为 ()
A.6 cm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4:第二讲 一 2. 圆的参数方程
2.圆的参数方程[对应学生用书P17]圆的参数方程(1)在t 时刻,圆周上某点M 转过的角度是θ,点M 的坐标是(x ,y ),那么θ=ωt (ω为角速度).设|OM |=r ,那么由三角函数定义,有cos ωt =x r ,sin ωt =yr ,即圆心在原点O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 =r cos ωty =r sin ωt (t 为参数).其中参数t 的物理意义是: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2)若取θ为参数,因为θ=ωt ,于是圆心在原点O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 =r cos θy =r sin θ(θ为参数).其中参数θ的几何意义是:OM 0(M 0为t =0时的位置)绕点O 逆时针旋转到OM 的位置时,OM 0转过的角度.(3)若圆心在点M 0(x 0,y 0),半径为R ,则圆的参数方程为⎩⎨⎧x =x 0+R cos θy =y 0+R sin θ(0≤θ<2π).[对应学生用书P17][例1] 圆(x -r )2+y 2=r 2(r >0),点M 在圆上,O 为原点,以∠MOx =φ为参数,求圆的参数方程.[思路点拨] 根据圆的特点,结合参数方程概念求解. [解] 如图所示,设圆心为O ′,连O ′M ,∵O ′为圆心, ∴∠MO ′x =2φ. ∴⎩⎪⎨⎪⎧x =r +r cos 2φ,y =r sin 2φ.(1)确定圆的参数方程,必须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如本题容易把参数方程写成⎩⎨⎧x =r +r cos φ,y =r sin φ.(2)由于选取的参数不同,圆有不同的参数方程.1.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2x ,写出它的参数方程. 解:x 2+y 2=2x 的标准方程为(x -1)2+y 2=1, 设x -1=cos θ,y =sin θ,则参数方程为⎩⎪⎨⎪⎧x =1+cos θ,y =sin θ(0≤θ<2π).2.已知点P (2,0),点Q 是圆⎩⎨⎧x =cos θy =sin θ上一动点,求PQ 中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解:设中点M (x ,y ).则⎩⎨⎧x =2+cos θ2,y =0+sin θ2,即⎩⎪⎨⎪⎧x =1+12cos θ,y =12sin θ,(θ为参数)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它是以(1,0)为圆心,以12为半径的圆.[例2] 若x ,y 满足(x -1)2+(y +2)2=4,求2x +y 的最值.[思路点拨] (x -1)2+(y +2)2=4表示圆,可考虑利用圆的参数方程将求2x +y 的最值转化为求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解] 令x -1=2cos θ,y +2=2sin θ,则有 x =2cos θ+1,y =2sin θ-2, 故2x +y =4cos θ+2+2sin θ-2. =4cos θ+2sin θ=25sin(θ+φ). ∴-25≤2x +y ≤2 5.即2x +y 的最大值为25,最小值为-2 5.圆的参数方程突出了工具性作用,应用时,把圆上的点的坐标设为参数方程形式,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3.已知圆C ⎩⎨⎧x =cos θ,y =-1+sin θ与直线x +y +a =0有公共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法一:∵⎩⎪⎨⎪⎧x =cos θ,y =-1+sin θ消去θ,得x 2+(y +1)2=1.∴圆C 的圆心为(0,-1),半径为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0-1+a |2≤1.解得1-2≤a ≤1+ 2.法二:将圆C 的方程代入直线方程,得 cos θ-1+sin θ+a =0,即a =1-(sin θ+cos θ)=1-2sin(θ+π4). ∵-1≤sin(θ+π4)≤1,∴1-2≤a ≤1+ 2.[对应学生用书P19]一、选择题1.圆的参数方程为:⎩⎨⎧x =2+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则圆的圆心坐标为( ) A .(0,2) B .(0,-2) C .(-2,0)D .(2,0)解析:将⎩⎪⎨⎪⎧x =2+2cos θ,y =2sin θ化为(x -2)2+y 2=4,其圆心坐标为(2,0).答案:D2.直线:x +y =1与曲线⎩⎨⎧x =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的公共点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将⎩⎪⎨⎪⎧x =2cos θ,y =2sin θ化为x 2+y 2=4,它表示以(0,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由于12=22<2=r ,故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答案:C3.直线:3x -4y -9=0与圆:⎩⎨⎧x =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离C .直线过圆心D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解析: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2,显然直线不过圆心,又圆心到直线距离d =95<2,故选D.答案:D4.P (x ,y )是曲线⎩⎨⎧x =2+cos α,y =sin α(α为参数)上任意一点,则(x -5)2+(y +4)2的最大值为( )A .36B .6C .26D .25解析:设P (2+cos α,sin α),代入得: (2+cos α-5)2+(sin α+4)2 =25+sin 2α+cos 2α-6cos α+8sin α =26+10sin(α-φ).∴最大值为36. 答案:A 二、填空题5.x =1与圆x 2+y 2=4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解析:圆x 2+y 2=4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θ,y =2sin θ,令2cos θ=1得cos θ=12,∴sin θ=±32. ∴交点坐标为(1,3)和(1,-3). 答案:(1,3);(1,-3)6.参数方程⎩⎨⎧x =3cos φ+4sin φ,y =4cos φ-3sin φ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_.解析:x 2+y 2=(3cos φ+4sin φ)2+(4cos φ-3sin φ)2=25.∴表示圆. 答案:圆7.设Q (x 1,y 1)是单位圆x 2+y 2=1上一个动点,则动点P (x 21-y 21,x 1y 1)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x 1=cos θ,y 1=sin θ,P (x ,y ).则⎩⎨⎧x =x 21-y 21=cos 2θ,y =x 1y 1=12sin 2θ.即⎩⎨⎧x =cos 2θ,y =12sin 2θ,为所求.答案:⎩⎪⎨⎪⎧x =cos 2θy =12sin 2θ三、解答题8.P 是以原点为圆心,r =2的圆上的任意一点,Q (6,0),M 是PQ 中点 ①画图并写出⊙O 的参数方程;②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解:①如图所示,⊙O 的参数方程⎩⎪⎨⎪⎧x =2cos θ,y =2sin θ.②设M (x ,y ),P (2cos θ,2sin θ), 因Q (6,0),∴M 的参数方程为⎩⎪⎨⎪⎧x =6+2cos θ2,y =2sin θ2,即⎩⎪⎨⎪⎧x =3+cos θ,y =sin θ.9.(新课标全国卷Ⅱ)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θ∈⎣⎢⎡⎦⎥⎤0,π2.(1)求C 的参数方程;(2)设点D 在C 上,C 在D 处的切线与直线l :y =3x +2垂直,根据(1)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 的坐标.解:(1)C 的普通方程为(x -1)2+y 2=1(0≤y ≤1).可得C 的参数方程为⎩⎪⎨⎪⎧x =1+cos t ,y =sin t(t 为参数,0≤t ≤π).(2)设D (1+cos t ,sin t ).由(1)知C 是以G (1,0)为圆心,1为半径的上半圆.因为C 在点D 处的切线与l 垂直,所以直线GD 与l 的斜率相同,tan t =3,t =π3.故D 的直角坐标为⎝ ⎛⎭⎪⎫1+cos π3,sin π3,即⎝ ⎛⎭⎪⎫32,32.10.已知直线C 1:⎩⎨⎧ x =1+t cos α,y =t sin α(t 为参数),圆C 2:⎩⎨⎧x =cos θ,y =sin θ(θ为参数).(1)当α=π3时,求C 1与C 2的交点坐标;(2)过坐标原点O 作C 1的垂线,垂足为A ,P 为OA 的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解:(1)当α=π3时,C 1的普通方程为y =3(x -1), C 2的普通方程为x 2+y 2=1. 联立方程组⎩⎪⎨⎪⎧y =3(x -1),x 2+y 2=1,解得C 1与C 2的交点为(1,0),⎝ ⎛⎭⎪⎫12,-32.(2)C 1的普通方程为x sin α-y cos α-sin α=0. A 点坐标为(sin 2α,-cos αsin α),故当α变化时,P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x =12sin 2α,y =-12sin αcos α,(α为参数).P 点轨迹的普通方程为⎝ ⎛⎭⎪⎫x -142+y 2=116.故P 点轨迹是圆心为⎝ ⎛⎭⎪⎫14,0,半径为14的圆.。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1-第一讲--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课件(共27张PPT)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初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进一步学习一组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以及两个推论.
2.培养化归思想,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体会数 学证明的必要性.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敢于结合以前所学知 识,推导出新的知识或性质,有利于深刻理解.
教学重难点
求证:B1B2=B2B3
分析
l l’
A1 A2 A3
B1
C2
B2 B3
C3
l1 l2
l3
“角角边”
B1C2//B2C3
△B1C2B2≌△B2C3B3
B1B2=B2B3
知识要 点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 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 相等.
小练习
已知:ΔABC,D是AB的中点,DE//BC
求证: AE=EC 证明: 因为AD=BD,DE//BC
A DE
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
B
C
AE=EC.
能推出
思
什么结论?
考
知识要 点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 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小练习
已知:梯形ABCD,E是AB的中点,
求证:CF=DF.
A
C
证明: 因为AE=BE,AC//BD E
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的应用
(1)把线段n等分. (2)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
A AD
?
EF
?
E
F
?
B B
CB
? C
随堂练习
1.判断题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5优化课件 (共17份打包)11
[双基自测]
1.否定“自然数 a,b,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假设为( ) A.a,b,c 都是奇数 B.a,b,c 都是偶数 C.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解析:恰有一个的否定是至少有两个或都是,故选 D. 答案:D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 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矛盾,故假 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 ③假设△ABC 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90°,∠B=90°.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 为________.
[证明] (1)f(1)+f(3)-2f(2) =(1+p+q)+(9+3p+q)-2(4+2p+q)=2. (2)假设|f(1)|,|f(2)|,|f(3)|都小于12. 则|f(1)|+2|f(2)|+|f(3)|<2, 而|f(1)|+2|f(2)|+|f(3)|≥f(1)+f(3)-2f(2)=2 矛盾, ∴|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
课时作业
[自主梳理] 一、反证法 先 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 ,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 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 明显成立的事实等) 矛盾 的结论,以说明 假设 不正确,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我们称这种证明问题的方法为反证法. 二、放缩法 证明不等式时,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 放大 或 缩小 ,简化不等式, 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探究二 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例 2] 设 Sn= 1×2+ 2×3+…+ nn+1, 求证:不等式nn2+1<Sn<n+2 12对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成立. [证明] ∵Sn> 12+ 22+…+ n2=1+2+…+n=nn2+1. 且 Sn<1+2 2+2+2 3+…+n+n2+1 =32+52+…+2n2+1 <12+32+52+…+2n2+1=n+2 12 ∴nn2+1<Sn<n+2 12.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参数方程第2节第1课时椭圆的参数方程课件新人教A版 选修4_4
sin φ-1 MB2 的方程:y-1= x, 2cos φ
2cos φ ∴|OQ|= 1-sin φ. 2cos φ 2cos φ ∴|OP|· |OQ|= × 1+sin φ 1-sin φ=4.
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求轨迹,其实质是用 θ 表示点的坐 标,再利用 sin2θ +cos2θ =1 进行消参,本题的解决方法体 现了椭圆的参数方程对于解决相关问题的优越性,运用参数 方程显得很简单,运算更简便.
x2 y2 2.设 F1、F2 分别为椭圆 C:a2+b2=1(a>b>0) 的左、右两个焦点. (1)若椭圆 C 上的点
3 A 1,2到
F 1, F2 的距离之பைடு நூலகம்等
于 4,写出椭圆 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点 P 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 F1P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1)由椭圆上点 A 到 F1,F2 的距离之和是 4,得 2a = 4, 3 2 (2) 3 1 即 a=2.又点 A(1,2)在椭圆上,因此4+ b2 =1,
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求函数(或代数式)最值的一般步 骤为: (1)求出椭圆的参数方程; (2)利用椭圆中的参数表示已知函数(或代数式); (3)借助三角函数的知识求最值.
x2 y2 1.已知实数 x,y 满足25+16=1,求目标函数 z=x-2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x=5cos φ, x2 y 2 解: 椭圆25+16=1 的参数方程为 (φ 为参数). y=4sin φ
2 x 得 b2=3,于是 c2=a2-b2=1,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
2.极坐标系中,集合{(ρ,θ)|ρ=1,θ∈R}表示的图形是( A.点 C.直线 B.射线 D.圆
)
解析:由于 ρ=1,θ∈R 表示到极点距离等于 1 的点的集合,即以极点为圆心, 半径为 1 的圆.
答案:D
3.极坐标系中,点 A. 1 C. 3
π M1,2 与
3π N1, 2 两点间的距离为(
π A2,3 ,直线
l 为过极点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分别求点 A 关于极轴,
直线 l,极点的对称点的极坐标(限定 ρ>0,-π<θ≤π).
解析:如图所示, 关于极轴的对称点为
π B2,-3 . 2 C2,3π. 2 D2,-3π.
π π π [解析] 在极坐标系中先作出 线,再在 线上截取|OA|=1,这样可得到点 A1,4 . 4 4
同样可作出点
3π π 19 3π B 2, 2 , C 3,-4 . 由于 π = + 4π ,故点 4 4
19 D 4, 4 π 可写成
4π 色警报,已知福州所在城市的极坐标为200, 3 .
(1)求台风中心的极坐标; (2)福州是否已发布台风蓝色警报?
课时作业
[自主梳理]
1.平面内点的位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用有序实数对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也可以用距离 和角度确定. 2.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 定点 O,叫作极点,自极点 O 引一条 射线 Ox,叫作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 正方向(通常取 逆时针 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
关于极点 O 的对称点为
四个点 A,B,C,D 都在以极点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上.
探究三
[例 3]
极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如图,以温州所在城市为极点,正东方向为极轴正方
向,建立极坐标系,今有某台风中心在东偏南 60° ,距离极点 800 千米处,假设当距离台风中心 700 千米时应当发布台风蓝
)
B.2 D. 4
π 3π 解析:M1,2 ,N1, 2 ,O(0,0)三点共线,故|MN|=|MO|+|NO|=1+1=2.
答案:B
探究一 [例 1] 在极坐标系中,画出点
由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π 3 π 19 A1,4 ,B2,2π,C3,-4 ,D4, 4 π.
解析:如图所示,A,B,C,D 四个点分别是唯一确定的.
探究二
求点的极坐标
[例 2] 已知点 Q(ρ,θ),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出点 P 的极坐标. (1)点 P 是点 Q 关于极点 O 的对称点; π (2)点 P 是点 Q 关于直线 θ= 的对称点. 2 [解析] (1)由于 P、Q 关于极点对称,得极径|OP|=|OQ|,极角相差(2k+1)π(k∈
[双基自测]
π 1.极坐标系中,与点3,6 相同的点是( 13π A.3, 6 17 C.3, 6 π
)
π B.3,-6 5π D.3,- 6
解析:因为极坐标(ρ,θ)与(ρ,θ+2kπ)(k∈Z)表示同一个点,故选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π D4, 4 ,如图位置.
怎样确定极坐标点的位置 由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常常首先由 θ 的值确定射线(方向),再由 ρ 的值确定 位置. 如果 θ 的值不在[0,2π)范围内, 先根据 θ=θ0+2kπ(k∈Z)确定出 θ0∈[0,2π) 的值再确定方向.
π π 7π 1.在极坐标系中,作出以下各点:A(4,0),B3,4 ,C2,2 ,D3, 4 .
3.极坐标 设 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 O 与点 M 的距离|OM|叫作点 M 的 极径 ,记为 ρ;以极
(ρ,θ) 轴 Ox 为始边, 射线 OM 为终边的角 xOM 叫作点 M 的 极角 , 记为 θ.有序数对_______
叫作点 M 的极坐标,记为 M(ρ,θ) . 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 ρ ≥ 0,θ 可取 任意实数 . 特别地,当点 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 (0,θ) ,θ 可以取 任意实数 .
Z).所以,点 P 的极坐标为(ρ,(2k+1)π+θ)或(-ρ,2kπ+θ)(k∈Z). π (2)由 P、Q 关于直线 θ= 对称, 2 得它们的极径|OP|=|OQ|, 点 P 的极角 θ′满足 θ′=π-θ+2kπ(k∈Z),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ρ,(2k+1)π-θ)或(-ρ,2kπ-θ)(k∈Z).
设点 M 的极坐标是(ρ,θ),则 M 点关于极点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ρ,θ) 或(ρ,θ+π);M 点关于极轴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ρ,-θ);M 点关于过极 点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ρ,π-θ)或(-ρ,-θ). 另外要注意,平面上的点与这一点的极坐标不是一一对应的.
2.设点
二
第一课时
极坐标系
极坐标系的概念
考 纲 定 位
重 难 突 破
1.理解极坐标系及其概念, 重点:极坐标系的概念与点 会求点的极坐标. 的极坐标的表示.
2.能建立极坐标系, 由点的 难点:极坐标系中点与极坐 极坐标确定位置. 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01 课前 自主梳理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课后 巩固提升
4.点与极坐标的关系
(ρ,θ+2kπ)(k∈Z) 表示同一个点.特别地,极点 O 的坐标为 一般地,极坐标(ρ,θ)与__________________
(0,θ)(θ∈R).和点的直角坐标的唯一性不同,平面内一个点的极坐标有 无数 种表示. 如果规定 ρ>0, 0≤θ<2π ,那么除 极点 外,平面内的点可用 唯一 的极坐标(ρ,θ) 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示的点也是唯一 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