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合集下载

老年人性格特点分析

老年人性格特点分析

老年人性格特点分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老年人性格特点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老年人性格特点是怎样的1、老年人...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老年人性格特点是怎样的1、老年人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

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

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

2、老年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

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老年人趋向保守,固执己见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

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

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

4、老年人易孤独和依赖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

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

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

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5、老年人易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

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当今社会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

当今社会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

当今社会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一、生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

老年人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特点。

以下是关于老年人生理特点的一些重要内容: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导致体脂肪增加,而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数量减少,脏器萎缩。

器官机能减退,特别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和循环功能减退。

这些生理特点会导致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智力、记忆力和感觉减退,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老年人的病程通常较长,康复较慢,并发症较多。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方面:1.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入,以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2.增加运动和活动量,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保持肌肉强度。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4.提供适当的药物管理,确保老年人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加强免疫系统的保护,通过疫苗接种等措施预防疾病。

除了生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互动,并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生活质量。

(一)、消化系统的改变关于老年人消化系统改变的信息。

以下是对您提到的各个方面的简要总结:牙齿问题:老年人可能因为牙周病、脱落或磨损等问题,影响到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1.味觉和嗅觉降低:老年人舌乳头上的味蕾数量减少,导致味觉和嗅觉的降低,从而影响食欲。

2.粘膜萎缩和运动功能减退:年逾60岁的人中,约50%可能发生胃粘膜萎缩性变化,胃粘膜变薄、肌纤维萎缩。

这会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特别是肠蠕动减弱易导致消化不良和便秘。

3.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

口腔腺体萎缩导致唾液分泌减少,胃液量和胃酸度下降。

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降低,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明显减退。

4.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

肝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多,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

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

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

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

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

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老年人心理特点 总结

老年人心理特点 总结

老年人心理特点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人生的晚年阶段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需求和矛盾也随之增多。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于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孤独感更加强烈。

在退休后,他们可能失去了与同事的交流和工作中的成就感,子女也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法经常陪伴在身边,这让老年人感到孑然一身,孤寂无助。

我们应该多陪伴老年人,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二、焦虑和抑郁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财务问题,也可能担心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这些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和勇气。

三、自我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我认同也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感到怀疑,觉得自己不再有用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应该帮助老年人重新树立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仍然有许多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和作用。

四、对未来的期待老年人对未来的期待可能不同于年轻人。

他们可能更注重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而不再追逐名利和财富。

他们可能更关注家庭、友情和健康,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和期待,帮助他们充实和享受晚年生活。

五、对生活的态度老年人可能对生活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已经历了许多风雨,对待人生已经有了更加宽容和豁达的心态。

他们可能更懂得珍惜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更知道如何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我们应该向老年人学习他们的态度,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爱和照顾老年人,帮助他们度过晚年的岁月。

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心怀感恩和尊重,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幸福和平静的生活。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老年心理保健的因素1.“动”,就是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

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

“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

”要“活到老,学到老”。

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

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第二章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第二章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8、老年人肺组织会出现弹性减低,肺泡扩大,加之胸廓前后径扩大活动受限,肺总量和肺活量下降,老年人易患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9、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牌匾延缓,出现老年性便秘,甚至出现国民性肠炎。
10、在生殖系统方面,老年人也出现明显变化的特征。老年男性精子的数量减少,活动能力减低,性欲也减退。多发病前列腺肥大常引起老年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排尿困难,甚至有猝死。老年女性年龄到45—49岁由于内分泌紊乱出现“更年综合症“。
11、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有机胶质成分减少,而无机胶质成分增多,可由年轻时50%增加到80%,易发折。
12、在五官、皮肤方面,老年人下眼睑囊状下垂,角膜度降低,结膜菲薄,球结膜下易出血,晶体的调节功能下降出现“老花眼”,甚至白内障。
二、老年人心理特点
1、衰老
(1)形态的老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年人易产生以下几种心理:
1、失落心理。
2、怀旧心理。
3、淡泊心理。
4、自卑心理。
老年人பைடு நூலகம்心理需求:
1、健康需求。
2、依存需求。
3、和睦需求。
4、安静需求。
5、支配需求。
6、尊重需求。
7、求偶需求。
养老护理员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提供生理护理的困难多、要求高
对于一般人来说非常容易解决的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难事。照护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老年人所面临的日常生活料理上的困难,使自己在照护中遇到困难、深感疲惫时,不烦躁、不退缩。
第二章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衰老是人类寿命中的一种自然规律,认得一生经历童年、青年、壮年而至老年,到一定年龄就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的衰老征象。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contents•老年人生理特点•老年人心理特点目录•老年人性格特征•老年人的行为特点•针对老年人的照顾策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肌肉力量和骨密度降低,导致行动能力减弱和容易受伤。

心肺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心肺系统逐渐减弱,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下降,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气喘、心悸等问题。

代谢率下降:老年人的代谢率降低,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引起肥胖和相关疾病。

身体机能下降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嗅觉和味觉下降0302010102情绪易波动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

焦虑和抑郁孤独感情绪波动大记忆力下降容易迷路学习能力减弱记忆力减退感到无用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社交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感到自己毫无用处。

自尊心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价值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变得消极。

对死亡的恐惧面对生命的逐渐消逝,老年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对死亡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恐惧。

自我价值感降低总结词详细描述保守(保守)老年人通常会仔细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并倾向于采取更加稳妥的行动,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谨慎(cautious)详细描述总结词总结词详细描述安详(tranquil)怀旧(nostalgic)01020304恋旧(Attached to the past)喜欢保持过去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依赖(Dependent)01020304坚持规律饮食提供营养餐保持适度运动提供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03提供阅读材料01开展心理咨询02组织娱乐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娱乐活动1 2 3组织社交活动建立支持群体提供志愿者服务提供社交活动和支持群体。

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老年人的外貌特征变化
• 皮肤与毛发的变化,皮肤生理功能减弱。 • 表皮变薄、皮肤松驰、皱纹增加、眼窝凹
陷 • 皮肤色素沉着(老年斑),皮脂腺及汗腺
防御和抵抗力下降 • 40岁毛发开始灰白,并有脱发
• 手掌及脚底皮肤过度角化,使皮茧变 厚指甲变形
• 老年人指甲生长较慢,并且变硬变脆
5)情绪特点
• 老年人脑细胞和内分泌组织细胞萎 缩减少,老年人的情绪反应不如青 年人猛烈。故老年人对事物多有客 观评价,思想淡薄,心境比较平和。
6)意志、气质与性格特点
• 由于精力、体力逐渐减退,大部分老年 人的意志不如青壮年人。
• 由于老年人神经过程抑制强、兴奋弱, 在行为和活动中表现为沉着、安静、迟 缓等气质。
5)循环系统的变化
• 老年人心肌出现退行性变化,心肌收 缩力减弱、心跳减慢,易出现早搏、 心房颤动及传导功能的变化。也常常 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栓、静 脉曲张发生。心包外脂肪增多,心内 膜增厚,心肌收缩力减弱。
5)循环系统的变化
•由于动脉硬化,造成动脉血管弹性 减弱,血管内管腔狭窄,使血管流动 的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由于静 脉血管弹性降低,静脉变软,静脉回 流困难,因而容易出现下肢肿胀和痔 疮。
• 更年期症状:易激动、失眠、焦虑、记忆减 退,心悸出汗、血压波动、肥胖、关节肌肉 疼痛,头晕,耳鸣眼花。
9)内分泌系统
• 在衰老过程中,甲状腺和促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使甲状腺 功能减退。
• 老年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明显降低, 易患糖尿病。
10)感觉系统
(1)视觉 自40-50岁起,眼部睫状肌调节功 能减退,出现老花眼。易发青光眼、白内障 等病变。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一.老年期生理特点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

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

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

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

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

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

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

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老年期生理特点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

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

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

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

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

量每年丧失0.8%,脑组织萎缩。 2、脑动脉硬化、脑供血减少,脑室增大、脑膜增厚, 脑软化。 3、半数65岁以上老人脑部可发现缺血性病灶。 4、健忘、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佳,精神 性格改变。 5、突触数量下降,发生退行性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反应迟钝,动作协调性下降。劳动能力下降。 6、触觉、本体觉、视觉、听觉敏锐性下降。味觉、嗅 觉阈值提高。 (六)内分泌与代谢 1、下丘脑—腺垂体—性腺活动减弱,甲状腺、肾上腺
进入老年阶段,机体处于退行性变,老年人不 同程度的伴有各种慢性病,对家人、亲情的需求会 更多,更依恋。养老护理员了解了老年人的生理心 理特点,走进老年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了老年人的 身体护理特点,就能给他们提供专业舒适的护理, 实现老有所养。
3、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减轻跑跳活动时对头部的震荡 4、老人脊柱纤维弹性下降,身体变矮 5、老年人骨质疏松变脆,极易发生骨折。 6、肌肉韧带萎缩、弹性降低,易疲劳,腰酸腿痛腰肌伤 7、关节韧带退行性变,关节囊结缔组织增生,关节僵硬 (八)感官变化 1、视觉 花眼,视物模糊。 易出现白内障 2、听觉迟钝 3、皮肤触觉下降 4、味觉、嗅觉敏感性降低
4、老年人膀胱松弛,前列腺增大,易出现泌尿系感染、 尿潴留等。 (四)消化系统 1、胃肠道血流量80岁时下降60%。 2、食管肌肉萎缩,吞咽功能欠佳,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食欲下降。 3、胰腺分泌功能减弱,二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高。 4、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肝功能下降。 5、肠蠕动减慢,常便秘。 (五)神经系统 1、随年龄增长,脑细胞数目减少。自20岁开始脑细胞数
(一)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群为服务对象,提供 护理服务的过程。 (二)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1、注意观察老人的细微行为和语言,满足其自尊需 要 2、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 (1)有耐心 ( 2)用心交流 (3)态度诚恳 ( 4)位置 近距离与老人交谈,让她感受到你的尊 重、重视。 ( 5)了解情况 了解老人脾气、喜好等。 (6)话题选择 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

老年人生理 心理特点 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 心理特点 性格特征

2
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 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情感支持和经济能力 等方面。
3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常见,例如孤独、抑 郁、焦虑等,这些问题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提供全面的医疗和社会支持
01
老年人需要全面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来维护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 量。
02
医疗支持应该包括定期身体检查、预防性医疗保健和治疗性医
情绪体验减弱
1 2
情感反应减弱
老年人的情感反应逐渐变得迟钝,对快乐、悲 伤等情绪的感受和表达变得不敏感。
情绪波动减少
老年人情绪波动较少,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降 低。
孤独感与抑郁情绪
3
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和动力。
人格特质变化
自尊心降低
老年人容易感到自己不再被社 会所需要,自我价值感降低。
免疫功能下降
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性下降,对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对外部 环境的感知能力减弱。
味觉和触觉等感觉也发生变化,如对温度、疼痛等的反应变 得迟钝。
运动功能减退
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和力量逐渐减少,运动能力下降。 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弱,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
皮肤护理
老年人皮肤干燥、敏感,容易出现瘙痒、褥疮等症状,应定期清洁皮肤、涂抹护肤霜等, 预防皮肤问题。
心理疏导和支持
01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困惑,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分享经历,帮助
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02
开展有益的社交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

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老年期生理特点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

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

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

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

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

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

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

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

人的性格,一般是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相应地成熟、固定下来的。

老年人由于经历复杂,经验更丰富,因此性格特点也就更加突出。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四种年龄标准,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地位年龄和人际关系年龄。

生理年龄在60岁左右就基本停止,而决定你是衰老者还是精干者,则取决于后面三种年龄标准。

从总体上讲,老年人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老化的时期,但是,心理的老化不一定和生理的老化平行发展,也就是说,其发生的迟早,依个人的心理能力而定。

心理老化的标准,不仅是个能力问题,还包括人生在态度.学习的欲望.欣赏、享受满足与愉快的能力.兴趣的广泛性以及人的意志能力等等。

在衰老的发展方面,个人的生活“动机”特别重要,一个人退休、卸下家务之后,如果不想求仪表、态度、生活方式的更新和追求,就可能较快衰老。

许多人心理早衰,并不是他们天赋差,而是他们未能尽量发挥生命的潜能。

这个对老年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明显地反映在“老年人格”的五种类型上。

自主型这类老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有智慧,富有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生活充满朝气,很愿为社会公益服务,或继续从事一些有技术的劳动。

理解自己与晚辈的关系,不苛求别人。

心理上能自我适应,不依赖别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问题与困难。

兴趣广泛,对未来并不感到苦恼,虽然与家庭环境不尽协调,但主观感受积极丰富,不怨天犹人。

这类老人为数并不多。

安乐型没有过多的个人追求,对家庭和环境的要求也不高,只求生活的清闲和安适,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悠然自得。

但实际上,家庭环境是这种人的庇护所,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在物质上,特别是在精神上依靠别人的援助。

如果家庭气氛比较协调,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

但这类老人没有强烈的个人兴趣,不欢喜工作,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

操劳型对闲暇持否定的看法,用不停的工作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担忧。

他们不轻易放弃对家庭生计的主持,希望掌管家庭大权,为家庭的各种事务操劳奔忙,对子女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控制欲。

希望用自己的献身劳作换得人间温暖。

但他们辛苦付出如果得不到感情的回报,就会变得嫉妒和不满。

愤恨型往往有不如意的生活经历,或者过去顺利,到了老年受到了承受不了的挫折,所以怨恨自己未达到人生目标。

这种自我不满继而转换成对亲人、眷属的敌意和苛求。

对人要求较多,好指责、埋怨别人;对人存有偏听,好追忆过去,个人又缺乏独立的个性,对未来表现得消极,抑郁。

常表现得执拗、固执、自我拒绝。

自暴自弃型它是愤恨的另一种表现。

这种人常把不满、愤懑压在心底,常责备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对一切事物都兴趣索然,消极悲观。

在行为上有极端退缩,深居简出,拒绝与人交往,整天形影相吊,孤独孑然。

这些人一旦有了疾病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容易轻易了此一生,走上绝路。

在老人社会中,前三种类型,可以说是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晚年的生活适应,能在各自选择的生活中得到欢乐的满足,而后两种是不适应晚年生活的老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软弱的老年人格,这两种人格类型的老人衰老异常迅速,更容易出现老年人的精神障碍。

社会和家人,应从各方面为这两种老人提供心理帮助和公益服务。

老人们的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其性格表现也千差万别在老年人经历的漫长岁月中,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其性格表现千差万别。

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表现分为以下类型:进取型:他们正视现实,克服体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他们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余热。

他们心胸宽广,不为小事苦闷、生气,因而能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健康。

安乐型:这类老人承认或接受现实的自我,对现在或将来没有计划,无所追求、只想悠闲自得地生活。

认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点清福了,他们养花种草,钓鱼下棋。

由于他们善于适应晚年生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获得满足,生活得逍遥自在。

抑郁型:他们较难适应离开工作岗位、社会地位或角色发生了变化的晚年生活。

他们常常留恋过去,对人对事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

由于生活单调、空虚、无聊,心理上更增加了寂寞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易怒型:这类老人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特别在家里动辄火冒三丈。

他们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已衰老的现实,把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对一切缺乏兴趣。

自责型:他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自身,常自责自罪,悲观失望;对别人漠不关心,十分孤独。

他们认为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解脱。

有的甚至用自杀来了却一生。

偏执型:这类老人习惯于以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固执偏激,情感不稳,也不愿接近亲友。

拘谨型:这类老人往往谨小慎微,缺乏勇气、进取精神和上进心。

这种心理状态往往降低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容易加速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的进程。

混合型:有些老人的性格不稳定,有时呈现抑郁型,有时却表现出自责型,或者偏执型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则老人性格也可以由原来内向型的沉默寡言,变成外向型的灵活开朗,好与人来往,喜欢社交等。

总之,老年人的性格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受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另外,遗传因素不仅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关,而且对性格的发展变化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其父母的性格特征,即使到了老年,这种父母性格的影响也依然存在,清晰可辨。

老年人的性格特征:1. 长者心态由于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教育者的姿态与人沟通,那样可增强他们的自尊;表现为啰嗦、爱“教训”人。

2 怀旧心理老年人都有将自己的记忆和经验与他人分享的的心理,只要别人对那些故事感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常见于对过去用过的物品、相册、信件等有特别的依恋情结,常在有人来是拿出来把玩介绍。

3 “自私”老年人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尤其表现在护“犊子”上,等等。

4 悲观厌世这种情况多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等因素。

5 “自闭”随着年龄增高,精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减退和欠灵活机敏,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情绪低落、焦虑等。

多表现为刻意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怒悲恶等情绪。

老年患者性格特征的成因除了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疾病影响外,很多外界因素亦可引起,如退休后社会交往少,生活方式单调,生病住院不适应环境,或因丧偶等致孤独、寂寞、情绪的低落、焦虑,使忧郁症、癌肿的发病率会相应地有所增高,老年人生病住院后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下降,经济不富裕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因长期体弱多病导致情绪焦虑、忧郁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

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

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

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