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贵港市平南县同和中心小学李小艺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

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苦学”换成“乐学”;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愿学”、“喜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语文的动机强度不断增加。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

下面就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在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

为此,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组织课外写作活动、语文知识竞赛、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一分钟发言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2、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

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难易适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饰美好的挂图、文情并茂的课文、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恰倒好处的诙谐和幽默、余味无穷的结束语、扣人心弦的提问、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多样的练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可将学生喜欢游戏或听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有积极心态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困境,振作起来继续学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2.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素质,也是人生的重要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外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学生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得到的锻炼,而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合理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1.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与理念帮助学生调整处世心态,理解学习的意义,增强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面对挑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语文教学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加以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更有热情,对语文教学更有信心。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积极心理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开启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并且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4.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实现自身的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以积极心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向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一种重视个体潜能和积极情感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优点和潜力,提倡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学习态度。

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而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心态和情感体验,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能够鼓励学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不轻易放弃。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学习一定能取得进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要注意赞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热情。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的陶冶。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感受美好的事物,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歌、赏析散文等方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体验的积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会更加投入和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实践,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往往会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方法,比如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关注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方式、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心理学语文教学应用实践(3篇)

心理学语文教学应用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优化教学设计(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差异性。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2)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丰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的魅力。

(2)合作学习法。

心理学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心理辅导(1)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指导。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运用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成就感、竞争意识等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心理学原理,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内容应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成语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析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萍乡市湘东职业中专邬娟摘要: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

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

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

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而人们也将它的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特点。

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我已不记得你给我们上的那些课文内容了,但我还记得你给我们看的电影,记得你在草地上组织的讨论.记得你带我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我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这段话给我不少启示。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他们喜欢探索新的东西,希望尝试新的体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变换课堂形式,如讲述式、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影视欣赏式、报告会式。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而积极心理学正是注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可以通过积极情感、兴趣爱好来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提高他们娓娓道来的表达能力。

积极心理学还强调了“最优”的思维,即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价值观,并想方设法去实现它们”,这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科教学是一门需要发掘情感与体验的学科。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状态,对于学习受影响的重要因素。

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感受积极情感,提升自我体验和认知。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写作和朗诵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美好事物,引导他们发掘内心的情感,增强自我认知和体验。

最后,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养成。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满足需求上的心理满足感,会促进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发现与思考,并关注他们的兴趣与特长,以制定合理的学习方向。

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以探索,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学习。

总之,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尝试。

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素养的全面提高为目标,构建更有帮助的语文教学策略。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情感体验,通过多方面的尝试,推进积极心理学的落实,从而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理论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认知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认知、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负荷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采用分步引导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对于熟练者,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语文知识。

根据认知图式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的图式。

图式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用来组织和理解信息的一种心理结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样的语文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语文图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根据认知深度理论,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思维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还要教会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

只有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根据发展任务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各项发展任务。

发展任务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些重要任务,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完成这些发展任务,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根据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和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全文)

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全文)

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人的素养全面进展的关键,当前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XX,更要重视依靠广大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

而目前正轰轰烈烈进行着的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尤其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决定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做到与心理教育的融通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探究后,认为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心育因素,拓展语文的人文内涵;以心育理论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心育氛围;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是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融通的有效方法。

一、挖掘教材的心育因素,在拓展人文内涵的同时丰富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

在心理学上,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被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面临大量的关于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特定情境,面对这些情境个体能否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这依赖于个体是否具有知觉与体验到他人的某种情绪的能力,从而分享到对方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

而语文教材恰恰是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也是进行审美的优秀范本。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让丰富的道德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进而升华其道德价值取向。

如《屈原列传》中无论是屈原那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还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理性的沉痛,都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感情深沉志趣高远的文句,让学生理解尽管奸佞当道,报国无门,屈原只能“自投汨罗以死”,留下万古悲风,但他火热的报国之心仍在历史的时空里激越跳动,他正道直行的光辉品行,为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给后代ZG人树立了特立高标的道德价值取向,成为国人的道德源泉。

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心理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就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

文章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即构建和谐课堂。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教育;和谐课堂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95-01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我们要利用人性化的特点去设计我们的教学,下面就从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几个环节来分析: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确定心理教育目标。

语文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教育资源),它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

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可抓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什么?”这个问题,并把它转化为心理教育内容:如果你是杜十娘,你会怎么办。

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中关注心理教育。

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是依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一篇课文的心理教育因素很多,选择哪些作为重点也应视学生的心理现况和教材的特点而定。

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能实现心理教育:启发学生的想象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它能描绘的情景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让学生把内心的体会说出来,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心理教育。

例如,在《项链》一文中,设计这样的环节:当马蒂尔德告诉佛来思节夫人,自己用10年的青春和辛劳偿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佛来思节夫人却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的时候,马蒂尔德会怎么想,佛来思节夫人会怎么做。

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是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替人物去说去做,对课文人物现象进行再塑造。

角色扮演,既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使学生在表演时设身处地地实施文中人物的良好的或不良的行为,并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的心理素质。

浅谈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对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小学生心理学,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小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通过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1.2 介绍小学心理学对小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影响小学心理学对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小学心理学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心理学也研究了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学心理学还涉及到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和目标意识,促进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坚持学习。

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分析小学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小学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通过趣味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困难,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卑或焦虑而导致语文学习成绩下降,而通过心理辅导和鼓励,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提高学习效果。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然后,具体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论支持,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强调了师生沟通与信任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结尾总结了积极心理学在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方面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倡导。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积极心理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语文教学、理论支撑、学生积极心态、学习兴趣、师生沟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效果、未来应用。

1. 引言1.1 概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优势、积极情感和心理资源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潜能,追求人们的幸福、满意和成就感。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关注人如何变得更好而非纠正缺陷。

该理论认为,人们具有内在的积极天性和潜力,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势、美德、快乐和幸福感,而非心理问题和疾病。

它强调人的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鼓励个体积极应对挑战和困境,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沟通与信任、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积极心理学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和深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1.2 介绍语文教学中的挑战和问题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用,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和动力,难以主动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论文俗话说: 文史不分家,心理学和语文学科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全文如下:摘要: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期,面对好奇的世界,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会影响一生。

面对作为教育、发展主体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内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具体的语文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主动求知欲。

作者结合实习经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分别从教学和人格方面展开论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搭建教学内容,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知识的需求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

”[1]这表明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是必要的,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但是笔者在一所乡村小学实习,很大程度上连师资力量都不完备,教师往往是一身多职,更不用说顾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在这种境遇之中,笔者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为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教学,下面就教学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心理学知识渗透之教学(一)认知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表明:人们对那些已经非常熟悉的、习惯了的事物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对没有接触过的、新鲜的事物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敢于尝试创新,大胆突破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

例如: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针对《小英雄雨来》这一较长的课文,笔者决定让学生以小组结合表演的形式呈现,这样做有三个原因:一是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角色;二是文章太长,带领学生通读浪费时间,并且教学效果不显著,很难让学生掌握主要情节;三是小英雄的年纪和五年级学生的年纪相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角色中,更容易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可以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对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也能够为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为构建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首先是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对语文学习而言,学生的语言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都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不断加强。

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引言:在当代社会,语文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在语文教育中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深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为语文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应用1.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心理学研究发现,外在激励和内在动机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学习风格的了解与培养学习风格是指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偏好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测量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3. 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面临挫折和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对于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至关重要。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压力释放技巧,从而减轻学习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导言一、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学生的认知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比如在教学生字的阶段,对于处于感知运动期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感官途径让学生去感知字的形状和发音,而对于处于具体运算期的学生,老师则可以通过字母组合的规律性和词语拆分的方法来教学。

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于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流行心理学家迪锐克(Dweck)的成就动机理论,学生的兴趣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学校环境和老师的引导来激发和培养的。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趣味性的故事、音频和视频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研究发现,情绪稳定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完成学习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解决心理困惑,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个性化学习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克服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元认知能力自我认知和元认知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认知指学生对自己认知的理解,而元认知能力则是指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感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心理研究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心理研究表明,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息息相关,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于初学者,可以采用逐步引导、强化训练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深层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速读、慢读和复述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布置阅读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理解能力采取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心理研究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的应用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心理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它涉及到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个要素。

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策略,并且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意写作、绘画、朗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布置作业和课外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意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心理研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在教育领域。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的学科之一,也可以通过运用心理研究成果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策略。

通过心理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从而确定更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记忆方式,例如联想记忆、反复记忆和整体记忆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心理研究还发现了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多媒体学习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被用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心理研究可以通过测量学生的兴趣、动机和学习风格等方面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对于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课堂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学习风格较为多样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心理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在理解语文文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理解障碍、理解顺序混乱和思维方式单一等。

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供解释和思维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提高对语文文章的理解能力。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心理研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评估方法,例如考试、作业、测验和观察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过程,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认知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认知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 322 ·语文教育研究读写算2013年 第16期新课程标准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修改后更加完善合理,形成了《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新版课程标准保留了原有的三维教学目标,即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传统教学中已经能更关注知识与能力,但是从哪里作为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突破呢?向名家学习,模仿名家,对自己有了一些启发,但还是不能完全把握。

在阅读了有关的心理学著作后,对认知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理论的应用比如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简称ABC 理论,A 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信念是指人对A 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 代表结果即情绪症状(这里指负性情绪,人类当然还有正面情绪,人类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四种。

),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 直接引起情绪症状C ,A 与C 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 的认知、信念、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 。

这种理论的精髓是在人经历的事件中困扰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

一个小故事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种理论,有两个处在同样炎热难耐环境的人,都口渴难忍,但每个人只有半瓶水。

一位看到半瓶水后叹气地说:“唉,只有半瓶水,几口就喝光了,怎么熬啊?”他像热锅上的蚂蚁,水很快就喝光,最后渴死。

另一个人看到半瓶水后,高兴地说:“哇!真幸运,我还有半瓶水。

”他不急不躁,渴急了就喝一口润润嗓子,他渡过了难关,最后活了下来。

一样的水(A ),不一样的认识(B ),导致不一样的情绪结果(C )。

这种理论让人茅塞顿开,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三学段说: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这段话不就含有完整的ABC 理论吗?事件梗概是A ,作者的思想是B ,作者的感情是C 。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文理导航2014/12DAO HANG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城》一诗进行比较阅读。

其间,一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从《三峡》中描写的水势来看,《早发白帝城》记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象,因为只有夏天三峡的江水才那么迅疾,但是从‘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一句来看,又应该是秋天的景象,您说作者到底是在什么季节写的《早发白帝城》啊?”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时,我坦白地向这名学生致歉,并极力赞扬了该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

经过这次小小的风波,笔者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角度更为多元,视野更为开阔,心态更加平和、积极,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有一次我悄悄地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他们说更喜欢一个坦诚的人,一个赏识、尊重他们的老师。

是啊,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师道尊严”,更不是一味地肯定与赞美,而是赏识,是尊重。

二、斑斓的阅读世界,给学生一个瑰丽的梦想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

翻阅名人传记,我们发现无论是古时的文天祥、林则徐、陈平,还是近代周恩来、童第周、巴雷尼,无一不是在年少时期便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式的铮铮誓言。

放眼现在的初中生,如果你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十有八九只是傻傻地看着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或许才是当前多数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为此,笔者依托教材,从斑斓的阅读世界中启迪学生,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未来的生活很艰难,我们需要有一个瑰丽的梦想,脚踏实地,努力去追求、实现。

松鼠》一课时,在分析了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松鼠乖巧、驯良的特征以后,我和学生们话题与他们展开了交流。

一打开话匣子,学生们的个性显露无疑,有的学生说自己最喜欢小乌龟了好多年的“妞妞”因今年外出旅游在阳台上被情时眼角泪光闪闪;有的学生说自己最喜欢小鹦双成对,恩恩爱爱,叫声啁啾,可爱极了……在叙述之时,我给学生们介绍了诸如水族馆管犬训练师、动物栖息地探索者、动物行为研究者、等职业工作,还播放了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界》《动物星球》《探索·发现》等节目视频片段,张大了嘴巴,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心理研究对于语文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具体意义。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还处于操作思维阶段,思维能力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图片、教具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持久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研究工具,如兴趣测试、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点和需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策略,如目标设定、奖惩机制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

语文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面临识字困难、理解困难、表达困难等各种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研究工具,如智力测验、学习障碍筛查等,识别和评估学生的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心理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等,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

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和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研究工具和方法,如测验、观察、访谈等,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心理研究的数据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萍乡市湘东职业中专邬娟摘要: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

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

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

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而人们也将它的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特点。

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我已不记得你给我们上的那些课文内容了,但我还记得你给我们看的电影,记得你在草地上组织的讨论.记得你带我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我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这段话给我不少启示。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他们喜欢探索新的东西,希望尝试新的体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变换课堂形式,如讲述式、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影视欣赏式、报告会式。

吻合课文内容的课型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比如,我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根据所教班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标新立异这个特点,重新组合了教材,把授课的主题改为“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从“案发背景”、“现场勘察”、“人物档案”、“有关人士采访”四个方面去解读课文。

学生表现出的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事件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符合这个年龄学生心理的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

学生们了解电脑,他们渴望尝试体验电脑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电脑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

所以我每个学期都安排少量的多媒体教学课。

涉及的内容一般是朗诵、影视欣赏、作文互动等。

多媒体电脑教学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为学生喜闻乐见。

(二)鼓励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

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

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合作共同参加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成长愿望才能得到满足。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

教师应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生,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是一小点,也应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信心。

当他们学有疑难或者回答迟疑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耐心的启发,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疑难的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课堂上。

我经常使用饱含尊重鼓励的课堂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心理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一)培养观察能力,储备写作材料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兴趣越来越狭窄,学习越来越吃力,尤其是语文,在作文的写作方面素材缺乏甚至无从下手,即使上补习班也不见起色。

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文章的成熟,首先是思想的成熟,然后才是语言的成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熟悉了解的人物,却感到没有东西可写。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少发现。

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许多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分析研究,这就是观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

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

因此,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

老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给学生列出每个学期观察储备的重点。

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比如观察人物,要注意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观察事件,要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社会现象,主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然后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人身上发现优秀品质;从平凡小事中透视出不平凡的意义;从极常见的景物中发现可寄情之物,可象征之意。

观察得到的素材经过整理加工,提炼润色即可成文。

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像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永远常新。

(二)鼓励写个人博客,积淀思想和语言博客为学生的学习思想交流、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很符合高中学生封闭性与开放性兼俱的年龄特点。

尽管现在对高中学生使用博客有很多争议,但我认为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博客是有利于学生思想和学业上的成长的。

我要求学生上专门的学生博客网站,每个同学的博客都对全班同学开放,定期组织全班交流。

博客在学生练习文笔、锤炼思想、锻炼毅力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作用。

(三)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心理学认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所以有“愤怒出诗人”的说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和欲望的契机。

及时加以引导,促其构思成文。

有一次作文教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那时我带的班是一个住校班,在连续几周的周记里,我都读出了学生的思家情绪。

又恰逢“三八”节临近,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后,有的学生流泪了,有的在沉思,情绪被我调动起来了。

接着我布置学生写《母爱无言》这篇作文。

学生们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写出了心灵深处对母爱的感怀。

我是流着泪读完一篇篇作文的。

所以,深入了解,认真分析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心智特点加以科学引导。

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心理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给学生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课外阅读。

因此有必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我给高一学生定的课外阅读目标是:能阅读150万字以上的课外读物,阅读时间每天半小时左右,拥有家庭个人图书角(藏书量100册),掌握默读、朗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诗词。

事实证明,有明确目标导引的课外阅读是有效的。

2.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易而难地过渡,如由《读者》、《青年文摘》开始读。

再到一些畅销易懂的书,再过渡到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和中外名著,这样能引导学生远离那些文化垃圾。

老师还可根据高中三年的教材,有计划地推荐书目。

如放假时,可参考下学年的教材,列出涉及到的文学名著的书目。

例如,为了配合诸子散文的学习,我向学生推荐《论语》、《庄子》等;为了配合古典小说的学习,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其中的1-2部。

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适当推荐课内少有或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类文化精神。

如《音乐海》、《谈克隆技术》、《梵高传》、《文化苦旅》、《爱的教育》、《EQ情商》等人文书籍。

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又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和无序。

同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分为词语佳句荟萃、格言录、名家逸事、人物点评、点滴感受几个板块,让他们读写结合,边读边积累。

(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如果能抓住他们这一心理。

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热情定会高涨。

如果进行有组织的广播站、文学社、校园通讯站等团体活动,很快会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语文风气。

学校主办文学社,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出版成刊,然后发给学生,当个人文字变成铅字时,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探索的热情。

广播站可举行普通话比赛、主持人选拔赛等,让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另外,每个班选拔一、二名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组织校园通讯站,把班内的好人好事及时写成表扬稿,进行校内广播,对班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写出小评论,进行批评帮助。

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协调好德育工作。

(三)加强语文和学生世界的联系心理学上有一条“就近吸引”原则,是说人们容易对身边事情感兴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依仗语文为信息传递工具。

有生活就有语文,两者密不可分。

因此,我们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我要求学生每天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关心时事。

还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信息录入簿”,收集网络、书刊上查阅到的资料、信息,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市井俚语,积累课内外书刊上见到的好词佳句,定期打印出学生的摘录,供同学欣赏、借鉴,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乐趣。

同时,也让语文用于生活实践,创设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

我每学期都定出一个语文实践主题,如“家庭和语文”、“普通话与柳州话”、“市场上的语文”、“柳州奇石文化”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选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经验、丰富了积累。

总之,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心理学。

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

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谈了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当然,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