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中医郁证和抑郁症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郁证医学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郁证医学PPT课件

26
.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甘草——甘润缓急; 小麦——补益心气; 大枣——益脾养血。
27
.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手足蠕动或抽搐: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
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10
.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1
.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虚火喉痹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 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 尚觉咽干、咽痒、灼热。 郁病中的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 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咽中梗塞的 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
12
.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 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 郁,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 出为特征。
5
.
【概说】
三、古代文献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 论述。治疗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 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6
.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溏腹泻;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8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
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 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郁, 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特征。
7 【概说】
二、证候特征 气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
等为主要表现。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
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 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肋痛,嘈杂吞
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
23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24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 胡 、 香 附 、 枳 壳 、 陈 皮 —— 疏 肝 解 郁 , 理气畅中;
朱丹溪还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 创立 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 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11 【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特征时可参 考本节辩证论治。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 郁 证来自13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易 哭,或伴胁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 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郁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中医治疗
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方式调理气血,疏 通郁结。
个体化的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效果更佳。
如何治疗郁证?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 症状。
药物治疗应注意副作用,并定期复查。
郁证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郁证? 2. 谁会得郁证? 3. 何时寻求帮助? 4. 如何预防郁证? 5. 如何治疗郁证?
什么是郁证?
什么是郁证?
定义
郁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症,主要指情绪抑郁 、气机郁结的状态。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
什么是郁证?
起因
郁证的产生与心理因素、生活压力、外界环境等 密切相关。
谢谢观看
何时寻求帮助?
影响生活
当郁证明显影响到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时,建 议咨询医生。
及时的专业指导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何时寻求帮助?
自我调节
在生活中出现较大压力或情绪波动时,也可寻求 心理咨询。
自我调节与专业帮助相结合,效果更佳。
如何预防郁证?
如何预防郁证?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可 以有效降低郁证的发生率。
情绪长期压抑是导致郁证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郁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气郁、血郁和痰郁等类型,症状表现 各有不同。
不同类型的郁证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
谁会得郁证?
谁会得郁证?
易感人群
郁证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但青少年和 中年人相对更为常见。
工作压力大、情感波动频繁的人群更易受到 影响。
谁会得郁证? 潜在因素

郁证--中医药大学课件

郁证--中医药大学课件

2021/3/14
9
鉴别诊断
❖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虽觉咽中如物梗塞,但无进食困难
及梗阻不下等表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 性居多,梗塞部位主要在胸骨后,伴吞咽困难, 甚则饮食难下,消瘦,作食管镜检查常有异常发 现。
2021/3/女性,可见神志恍惚、
定义
❖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 起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 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 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 证。
2021/3/14
1
历史沿革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 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郁, 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所以说,郁证是一个
3
病因
❖ 情志内伤 ❖ 体质因素
2021/3/14
4
病机
❖ 1.基本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
❖ 2.病位:主要在肝,但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 3.病理性质:初起多虚,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病 之初起,肝气郁结,以实证为主。日久损伤心脾, 出现气血两虚,耗伤心阴、肾阴,又以虚证为主。 还可以出现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之证。
哭笑无常等症状,每在精神刺激时发作,发作过 后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 率无明显差异,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 自行缓解。
2021/3/14
11
辨 证 论 治
2021/3/14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12
(一)辨证论治
1.辨脏腑与六郁
郁证的辨证,首先要抓主证,辨清虚实,辨明受病 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因肝气郁结,脾 失健运,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各有侧重。一般说 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津亏虚 所致的虚证,如心阴虚、肝阴虚、心脾两虚或阴虚火 旺,则分别与心、肝、脾有关。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不足之处
当前郁证护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护 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护理方案 不够个性化等,需要加强培训和规范 化管理。
挑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郁证护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 患者需求多样化、医学伦理问题等,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适应。
展望未来郁证护理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
未来郁证护理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的病因、病 理机制和护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 物,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3
CATALOGUE
郁证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 听其诉求,了解其心理状态,给
案例三:郁证患者的饮食调理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郁证症状,如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C以及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摄入,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加工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此 外,可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适当食用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楂等。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 生活质量。
饮食护理
均衡营养
药食同源

中医郁证ppt课件

中医郁证ppt课件
(三)范围
.
56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2.情志不调 3.嗜食辛辣
(二)病机
病位:卫表肌腠,与肺、心肾相关
总因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 郁蒸
.
57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有病因,有症状,除外其 它疾病 (二)类证鉴别
1.脱汗 2.战汗 3.黄汗
相关检查
.
58
(二)病机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位:肺、胃、肾
.
47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家族史 (二)病证鉴别
1.消渴与口渴症 2.消渴与瘿病
(三)相关检查
.
48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上、中、下 2.辨标本: 3.辨本症与并发症
(二)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
49
.
41
3.溢饮: 表寒里饮证
证机: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溢肢体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
.
42
4.支饮
1)寒饮伏肺 证机: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 证机: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泛心肺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合苓桎甘汤
.
25
3.咳血:肺
1)燥热伤肺 证机:澡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桑杏汤 2)肝火犯胃 证机:木火刑金,肺络受损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 证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
.
18
(二)病证鉴别
1.鼻衄:内科与外伤

中内科学之郁证PPT课件

中内科学之郁证PPT课件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中脘、三阴交穴,用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二、气郁化火
❖ [证候] 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 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 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合谷、侠溪、太溪、
太阳、足三里穴,用泻法。
❖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如有异物感等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 分为“气郁”、 “ 火郁”、“ 血郁”、 “ 湿郁”、“ 痰郁”、 “食郁”等。
❖ 主要病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 ❖ 与心、肝、脾关系密切。
第九节 郁证
❖ 肝气郁结 ❖ 脾失健运 ❖ 心失所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内科学之郁证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中医内科学——郁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郁病ppt课件

行业培训
24
【结语】
一、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 心、肝、脾有密切关系。
二、初病多实,以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 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 起心、脾、肝、肾气血阴精的亏损,而 成为虚证类型。临床上虚实互见的类型 亦较为多见。
三、郁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 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咽中如有异物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行业培训
13
2、辨别证候虚实 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 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 候则属虚。
行业培训
14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
2、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喜 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易哭,或咽中 如有炙脔为主症。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行业培训
8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2、脏躁与癫病 3、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行业培训
9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郁证
行业培训
1
【概述】
一、定义
•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 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 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
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广义:泛指外物滞塞和郁结.
郁怒不畅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滞血瘀

中医郁证ppt课件

中医郁证ppt课件

.
5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主症 2.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3.具有情志内伤史,易复发,复发与情志Biblioteka 激有关 4.除外器质性疾病.
6
(二)症侯特点
六郁,气郁基础 血郁:气郁+血瘀 食郁:气郁+食积 火郁:气郁+肝火 湿郁:气郁+湿滞 痰郁:气郁+痰结
.
7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2.梅核气与噎膈 3.脏躁与癫病
.
28
6.尿血:肾,膀胱
1)下焦湿热 证机:热伤阴络,血渗膀胱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 证机: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
.
29
3)脾不统血 证机: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 4)肾气不固 证机:肾虚不固,血失藏摄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
.
10
3.痰气郁结:(梅核气) 证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脏躁 证机: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
.
11
5.心脾两虚 证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 6.心肾阴虚 证机: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
26
4.吐血:胃
1)胃热壅盛 证机: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 证机: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 证机: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病因病机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
❖ 忧思郁怒 肝失疏泄 久化火 火郁;
气机郁结 日
❖ 气滞 血行不畅
血脉瘀阻 血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 忧愁思虑 耗伤脾气;或肝郁劳倦 伤
脾 水谷
食积不消
食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情志不遂
耗伤心血 心失所养,神
失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内科学之郁证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第九节 郁证
掌握与了解
❖ 掌握郁证的症状定义;掌握郁证的辨治要点。 ❖ 熟悉郁证发生的主要病机。 ❖ 了解郁证形成的病因病机;了解郁证的辨证
施治。
第九节 郁证
症状定义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气血津液病证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气血津液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 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而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的生 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及津液的滋 润和血液的濡养。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时,必然 会产生气血津液的病变;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 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脏腑功能减退,会造成气血津液生成不足,产生 虚劳、内伤发热等病证;气机运行受阻,可致郁 证;津液代谢失常,可造成汗证、痰饮、消渴; 血液运行失常,可导致血证;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气郁、痰阻、瘀血相互为患,可致癌病发生。
【诊 断】
(一)诊断要点
中医内科学
1.临床特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伴易怒善哭,或 咽中如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2.病史多数患者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史, 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波动。本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3.相关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有咽部症状时, 需做咽部的检查,食道X线钡餐或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 断。
中医内科学
病位主要在肝,其次涉及心、脾、肾。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 肝失疏泄,可致气机郁结而发为郁证;心藏神,心神失养或心神被 扰,均可致心神不宁而发为郁证;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致食 滞内积,或痰湿内生,可发为郁证;肾阴不足,无以上济于心,或 致阴虚火旺,亦可发为郁证。
中医内科学
其中气机郁滞是其病理基础。病理性质初起多实证,主要表现为气 滞,或兼夹痰、火、湿、食、瘀;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久郁伤脾, 气血不足,而致心神失养或心脾两虚证;或郁久化火,耗伤阴血, 心神失养,肾阴被耗,致心肾阴虚证。
气血津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 生命活动。血液和津液的生成和运行,需要依赖气的推动、 温煦和固摄作用;津液和血液又是气的载体,气随其而运 行全身,血还是产生气的物质基础,因而说“气为血之 帅”“血为气之母”。气不足,则可致血虚、阴虚、出血、 汗出、瘀血等情况;气不畅则可致痰饮、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血、出 汗可致气随血脱、气随津脱。津血同源、津血互化,故阴 虚可致血虚、血瘀,血虚可致阴虚、痰饮。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最新.课件
18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3.脏躁与癫病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4.与胁痛的鉴别
最新.课件
19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最新.课件
20
病 性别与年 病因 名龄
主症
检查
梅 多发于青 情志内伤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无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 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各系统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最新.课件
17
三、诊断与鉴别
(二)相关检查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幻 听,原发性妄想等。
郁证
中西医结合学院 常风云
最新.课件
1
“鬰” 病名释义:
① “郁”指病机:是气机郁滞的意思。 “郁”有积、滞、蕴结之义。《医经 溯洄集·五郁论》“郁者,滞而不通之 意。”
②“郁”指病因: 因郁而病的意思。是
指由情志抑郁所导致的多种病证的总
称。《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郁为七
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
最新.课件
31
加减:(1)应用时为了提高疗效,加郁金、 青皮、佛手。
(2)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 不舒者,加法半夏、生姜;若无效再用旋复 花、代赭石
(3)瘀血固定或刺痛加当归、丹参、郁金、 红花
(4)肝气乘脾,腹痛、腹泻可用痛泻要方。
(5)妇女出现乳房胀痛,橘叶、炒王不留行;

《中医治疗抑郁医院》课件

《中医治疗抑郁医院》课件

治疗效果
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情 绪明显改善,焦虑和自卑 感减轻,重新找回生活的 乐趣和信心。
成功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患 有慢性疾病,导致情绪低 落、悲观、失望等症状, 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
治疗过程
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包括 针灸、中药汤剂、按摩等 ,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和康 复训练。
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抑郁的方法通常副作用较小,如草药、针灸等,相对安全可 靠。
预防保健
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强调预防保健。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 质,预防抑郁的复发。
缺点
疗效缓慢
缺乏科学依据
相对于西医的快速缓解症状的方法,中医 治疗抑郁的疗效可能相对缓慢,需要较长 时间的治疗周期。
部分中医治疗方法缺乏现代科学依据,其 疗效难以被科学验证。
推拿按摩的方法包括全身推拿、头部按摩等,能够有效地 舒缓患者的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推拿按摩还 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和针灸等,增强治疗效果 。
中医治疗抑郁的案
03
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女性,长期工作压力大, 导致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 状,经过西医治疗无明显改善。
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 善,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生活 质量明显提升。
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 汤剂、推拿等,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成功案例二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因失恋 导致情绪低落、焦虑、自 卑等症状,经过西医治疗 效果不佳。
治疗过程
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包括 针灸、中药汤剂、拔罐等 ,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和家 庭疗法。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文稿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文稿
第39页,共54页。
• 舌紫暗
第40页,共54页。
第41页,共54页。
(三)分证论治
• 5.心神失养证(脏躁) • 主症: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
数欠伸。 • 兼心肝阴虚的症状:心烦不得卧,心悸,
坐卧不安。 •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证机概要:营血暗耗,心神失养。 • 治法:养心安神。 • 代表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味。
(2)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口苦,嘈杂吞 酸合用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和胃。
(3)肝火上炎,头痛,耳鸣,加菊花、钩 藤清热平肝;伤阴,舌红少苔,加生地、 麦冬
第35页,共54页。
(三)分证论治
• 3.痰气郁结证 •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
下 • 兼(肝郁气滞)症状:精神抑郁,胁肋胀满 •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 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解郁 •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一、概述
2.古今郁证的区别 (广义) •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古今郁证作了鉴别,
说:“邪不解散,即为之郁……今所辑者,七情之 郁居多,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是也。其原总由于 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矣。”
明代以前是广义的郁包括外感,明代以后是狭义的
郁,以情志之郁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第7页,共54页。
三、诊断与鉴别
(二)相关检查 •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幻 听,原发性妄想等。
第19页,共54页。
(三)鉴别诊断
•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 共同点:咽喉不适。 •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疾病。狭义的郁证:指情志抑悒忧郁的疾病。 2、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是平行的,并不存在从属关系。
明代家张景岳
《景岳全书·郁证》:“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
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
因郁而病也”。
在情志之郁的治疗上,张景岳认为不能以疏肝解 郁通治,指出:“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 实邪论治,不无失矣。兹予辨其三证,庶可无误。盖 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
“又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此多以 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受 郁之类。⋯⋯此其戚戚悠悠,⋯⋯神志不振,⋯⋯凡此 之是一种包括多种 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 病。
诊断标准(CCMD - 3)
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同时可能表现为:①兴趣丧失、 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 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 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 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 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三、指情志抑郁致病。
如《管子 内业》云:“忧郁生疾,病困乃死。”
古代医家有关郁证的论述可分为两类
一、指一切人体气血津液等瘀滞不通而生的疾病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 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丹溪心法·六郁》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 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并提出“六郁”学说,即气郁、 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
“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 意志消沉;
“六无”,即无趣、无助、无能、无 力、无望、无价值。
病因
暴露在混乱的家庭环境 、儿童期受到虐待 或者遭遇 重大精神创伤 、早年父母的分离等与成年后抑郁有着 紧密的关系。
结论
抑郁症不单纯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只能 说与因情志抑悒忧郁产生的“郁证”相近。另外 在“癫证”“百合病”“脏躁”“失眠”“健忘⋯” 等其他古代文献中亦有记载。所以,抑郁症的表 现形式可在多种中医病名的症状群中出现,抑郁 症与郁证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二、指情志抑悒忧郁的疾病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日:“百合病者⋯⋯意欲 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 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 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知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两种说法
1、二者是广义与狭义从属关系。 广义的郁证:指一切因人体气血津液等瘀滞不通而
古之以郁名者有三义
一、指天地间的闭塞状态。
故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国亦有郁。 主德不通,民欲不达,此国之郁也。国郁处久,则百恶并 起,而万灾丛至矣。————《吕氏春秋》
二、指人体内精气不畅通的病理。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肌肤欲其比也,血 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 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 精气郁也。 ————《吕氏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