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

合集下载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精选18篇)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精选18篇)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精选18篇)教育教学叙事案例篇1我与孩子同成长有人认为,后进生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像,落后面貌变不了样。

”班主任再怎么努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我却不这样看,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要想教育好后进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我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班有个学生叫覃乐洋。

上课时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和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常常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人头痛。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了我,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于是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进行思考:作为老师的我在纠正自己学生的错误时,我的心态是否会直接影响我所要采取的教育行为呢?我是否有一些过激言行呢?也许作为教育者的我有时是不经意的,也许是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发起气来呢?但是对学生覃乐洋的内心伤害来说是很深的,或许会让他一生都难以抹去.如果我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以正常的心态来处理学生的错误,我的教育行为就会成为教师行为使特出权利的变种,就会变成教师非正常情绪的宣泄.如果我只是图一时宣泄的痛快,出了事儿,没人给我担着啊.因为我的这种行为不受任何保护.甚至是违法的啊.我该怎么办? 这么多年来, 覃乐洋感觉在家庭或者班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为了汲引他人的关注,他可能就回下意识地制造一些小状况,以便引起他人特别注意,他给老师我们捣乱,最起码说明他从心里是喜欢这个老师的,只是他对喜欢老师的表达方式不对, 或且他不会表达. 覃乐洋是头脑聪明,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孩子.但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或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他,造成了他情感的缺失.在加上他家庭的教育也就走向了误区,只关注学生覃乐洋的成绩和分数,而教师有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被应试教育代替了,不仅没有到弥补家庭情感教育空缺. 而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需求也出现了漏洞.在我们老师眼里,学生们的思想,感情,心理,欲望,要求,想法统统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年级排名等等.因此孩子们只是我们老师完成任务的工具,是升学率上的一个数字,是光荣榜上的符号.而我们的孩子却成了孤家寡人了。

语文9下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案例一)

语文9下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案例一)

无言之美备课素材一内容解读1.话题导入。

第1—2段为第一部分,是话题导入。

作者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孔子是从“教育方面”探讨“无言”,朱光潜则想从“美术观点”方面去探究“无言”的意蕴。

2.提出问题。

第3—6段为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阶段。

文章首先阐述了通常意义上的言意关系:“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那么,作为一种“以言达意”的艺术形式,文学又讲求怎样的言意关系呢?作者从一般的认识出发,指出“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而“尽美尽善”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和自然逼真”。

那问题就来了: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而文学却要求尽美尽善,“和自然逼真”,不就做不到吗?退一步讲,假如言足以“传情达意”,“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即言和意)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的追求?前一个问题关乎“是否能够”,后一个问题关乎“是否必要”。

这是作者在分析了言意关系以及文学的特定要求后提出的两个问题,也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分析问题。

第7—12段为第三部分,是分析问题阶段。

作者首先对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做出回答:“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对一切的美术作品来说,文字语言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即使能够完全传达,也没有必要。

为什么呢?接下来,作者分别通过对图画、文学作品、音乐、雕刻这四类艺术形式的分析,来阐发其中的奥秘。

4.得出结论。

最后一段为第四部分,得出结论。

经过以上各种艺术实例的分析,作者归纳出一个公例:“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唯其如此,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才会更加深刻。

甚至,“说出来的越少”,无言之处、空白之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2024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

2024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
2024/1/28
提升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们不断提 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将思政 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收获成长
教师们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和方法,收获了成长和进 步的快乐。
23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4
本次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总结
2024/1/28
案例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 例
2024/1/28
1
目录
• 课程思政背景与意义 • 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学生参与与体验反馈 • 教师团队建设与成长 •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
01
课程思政背景与意义
2024/1/28
3
课程思政提出背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重要举措,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 教育教学全过程。
17
学生作业及成果展示评价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能 够按时提交,并且质量较高。
2024/1/28
学生的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包 括论文、报告、PPT等,内容 丰富、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通过作业和成果展示,学生不 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 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8
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持认同态度,认为思政课程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01
教学目标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
2024/1/28
02 03
教学内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主题,通过阅读理解、 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 表达方式。

国际法案例教学(1)

国际法案例教学(1)

国际法案例教学(一)案例1 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案情]1864年普鲁士政府派遣李斯福为驻华公使,4月间,李斯福乘坐兵舰“羚羊号”抵达中国天津大沽口海域,遭遇三艘丹麦商船。

当时普丹正在欧洲因领土问题交战,于是,普鲁士兵舰将三艘丹麦商船拿捕。

清政府根据惠顿《万国公法》第2卷第4章第6节:“各国所管海面,及澳港长矾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处,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归其辖也。

盖炮弹所及之处,国权亦及焉,凡此全属其管辖,他国不与也”,认为普舰在中国洋面拿捕丹麦商船,“显系夺中国之权”。

并与普鲁士公使进行了严正交涉,最终迫使普舰释放二艘丹麦商船,并对第三艘予以折款抵偿。

[问题]1.清朝政府据以行使主权的国际法依据是什么?2.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分析]1.在传统海洋法上,根据“大炮射程说”,领海的宽度为3海里,约合10华里,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大沽口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今这一标准已经过时,渤海湾也早为中国内海,对此无须多说。

2.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的意义在于,它使清朝政府认识到了国际法的有用之处,开始对国际法予以重视,从而促进了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

案例2 庇护权案[案情]1948年l0月3日,秘鲁发生了一起未遂的军事叛乱。

次日,秘鲁当局发布命令,指控美洲人民革命同盟组织指挥了这场叛乱,同时宣布将对该同盟领导人维克托·苏尔·哈雅·德·拉·托雷等进行审讯,自该日起至2月初,秘鲁一直处于戒严状态。

1949年1月3日,托雷前往哥伦比亚驻秘鲁使馆寻求庇护。

次日.哥伦比亚大使通知秘鲁政府它已对托雷给予庇护,同时请求秘鲁政府颁发他离开秘鲁所必需的通行许可证。

秘鲁对此提出异议.并拒绝向托雷颁发通行许可证。

两国随后就此事进行了外交接触,并于8月31日签署《利马协定》,同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10月15日,哥伦比亚政府向国际法院书记处提交了诉讼请求书。

双方的诉讼主张及理由:哥伦比亚请求国际法院判决并宣布;(1)根据1911年7月18日《玻利维亚引渡协议》、1928年2月20日《哈瓦那庇护公约》和美洲一般国际法,庇护国哥伦比亚有权为该项庇护的目的确定避难者被指控的罪行的性质;(2)领土所属国秘鲁有义务向避难者颁发通行许可证。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情景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情景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情景教学案例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园本课程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的情景教学案例,以此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1. 情景教学案例一:《小猫钓鱼》在这个情景教学案例中,老师利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和一些简单的道具,模拟出一个类似于垂钓的活动情境。

通过引入小猫和池塘的背景故事,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垂钓的乐趣,了解钓鱼的过程和技巧。

在这个情景教学中,幼儿不仅在玩中学,还在学中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情景教学案例二:《果蔬超市》通过模拟果蔬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体验购物的乐趣和交易的过程。

在这个情景教学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各种果蔬的名称和外观特征,还学会了购物和支付的基本技能。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幼儿不再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而是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更加自然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 情景教学案例三:《生活大冒险》在这个情景教学案例中,老师带领幼儿进行一次“生活大冒险”,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设置不同的情境,比如“消防员救火”、“护士给病人打针”等,让幼儿扮演相应的角色,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社会角色。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情景教学案例共享,我们可以看到,情景教学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深刻和灵活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园本课程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情景教学的魅力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合并同类项( 1 )》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苏科版版)《字母表示数》中的第四节内容的第一个课时。

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对乘法分配率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代数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合并同类项( 1)》。

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有关(同类项可以合并)体验后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比较分类的思想方法,运用于学习和生活,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联想到把一个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些项进行分类整理,能否简化运算呢?带着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领悟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3)经历得出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

(4)通过识别同类项,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数学思想;通过合并同类项,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够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运用。

3.教学难点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正确运用。

鉴于学生对代数式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教师出示一些摆放凌乱的水果)……。

情境1:想一想(1)5个苹果+8个苹果(2)5个橘子+8个橘子=(3)5个橘子+8个苹果=生(举手):……老师,第三小题中的苹果与橘子不是同一种水果,不能相加。

100个经典教学案例1

100个经典教学案例1

100个经典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并附有参考答案,敬供应聘的同仁参考。

[案例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教学原则案例

教学原则案例

教学原则案例教师举例分析、集体分析;学生人人提供案例,集体共同分析讨论。

实例1: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

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

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监禁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吕衣敏等,小石瞳小学改进自然教学,山东教育,1982 (2))(直)实例2 :上《植物的叶》一课,重点讲叶的光合作用,这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好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在太阳光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作用外,主要讲了:⑴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⑵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⑶有机养料和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⑷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⑸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学生从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虽然没有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但却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

(朱兴伟,常识课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浙江教育(小学版),1982 (1))(科思)实例3:有位教师讲《阿Q 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

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求作者。

小说很快被翻译介绍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

”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黄治中,“新课导入” 的几种方法,陕西教育,1981 (1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实例4:一位教师讲《祝福》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思考题:“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疑问的。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1)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1)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

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练习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注意练习中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新课内容。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优秀教学案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食物生产方式,如狩猎、农耕等,进行探讨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安排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通过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3.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和实践,了解我国现代食物生产方式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是一节生物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食物生产方式的演变,认识食物生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内容涉及食物采集、农业革命以及现代食物生产方式等方面。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食物消费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食物来源和生产方式。接着,我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食物采集和农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食物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生产方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我国现代食物生产方式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是如何来的吗?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关注食物来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始社会食物采集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食物采集的生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过渡语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类食物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了解食物生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食物采集、农业革命和现代食物生产方式的特点、优缺点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拼音z c s教学案例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拼音z c s教学案例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拼音z c s教学案例9篇拼音z c s教学案例 1一、教学要求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二、教材说明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

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

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

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配合学习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

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

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本课开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

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

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

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习。

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护理专业教学典型案例 (1)

护理专业教学典型案例 (1)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韩桂芬一、实施背景我校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初中的厌学生,他们在中学时就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厌倦,对学习不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爱溜号、比较喜欢动手操作。

根据职教学生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是我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改革教学模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为此,我们尝试在护理教学中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尝试在行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二、主要目标1.编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案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三、实施过程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它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衔接,按照护理工作程序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准备1.明确所运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首先以担任护理专业主干课教师为主,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明确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统称。

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大部分是各种疾病的护理,理论课采取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实训课采取任务引领、模拟教学为主,以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为辅。

2.编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以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以《妇产科护理学》为例,按照女性生育阶段设计了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炎症病人护理、肿瘤病人护理、月经失调等9大学习情境,共计26个工作任务。

在设计教案过程中,每个工作任务用一或两个案例贯穿,按照分析病例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拟定护理措施→评价,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按照上述护理程序学习相关知识,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案例中提出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教学难点: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2、你认识哪些花,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二、初读诗歌。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

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三、学习儿歌。

1、分句指名读儿歌。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

3、分组讨论。

4、指名回答。

四、全读儿歌。

五、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霜”。

1.1.1《感知数据》优秀教学案例

1.1.1《感知数据》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3.让学生了解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及录取情况的变化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国情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收集数据,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2.鼓励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及录取情况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展示真实的数据图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的变化趋势,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观念和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案例案例[1]

教学案例案例[1]

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

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

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

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

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答: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

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2.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

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答:不符合。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3.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答: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4.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

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答: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5.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

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答:不可以。

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6.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答: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通用一一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通用一一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通用一一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听懂并会说hi/hello,i’m_×.hi/hello,_×.2、并掌握单词:unclebooky,ken,ann,mocky.3、用刚学过的句子学会自我介绍,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4、听懂课堂用语standup,,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点:学会句型hi,i’m_×.hello,_×.三、教学难点:学习用句子hi,i’m_×.hello,_×.进行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教师面带笑容走进教室,先作自我介绍,用英语说i’m_×(教师自己的名字)然后用中文说我是_×。

接着再说一遍英文。

教师再说,从今天起我给你们上英语课,我们大家一起学。

2、学习课堂用语standup,。

教师说standup,please.然后伸出双手,掌心向上摆动,示意学生起立。

教师再说sitdown,please.掌心向下摆动,示意学生坐下。

教师走到学生当中,边说边示意。

全班学生做,小组做,最后抽查个别学生做。

接着,教师又站回讲台前,再慢速而准确地说一遍,让学生注意教师发音的口型。

3、学习单词uncle学习用句型hi,i’m_×.hello,_×.进行对话。

(1)教师在讲台前作示范,带表情和手势。

要求学生注意看教师发音的口型和表情。

(2)教师再说i’m_×(教师自己的名字)。

注意夸大口型发出i’m的音给学生听。

让学生模仿发音。

告诉学生意思是“我是”。

让学生在后面接上自己的姓和名,表示“我是_×。

”(3)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i’m的发音。

在基本掌握后,再带领学生操练这个句型,让学生在i’m后面说出自己的名字。

练习两遍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hi,i’m??这个句型,再教学生读hi,告诉他们是“喂”的意思。

(4)学生自由练习句型,教师巡视指导。

大象版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1)

大象版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1)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预设:小丑在走钢丝!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

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

案例教学1

案例教学1

一头驴的驴生态度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

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

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

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而事实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年轻,没有失败!看驴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人生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你去伤悲的事,你就当做踩在脚下的垃圾好了,让它成为你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案例一:期望值过高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县,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

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计数原理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两个计数原理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源于生活,融于专业,体现了数学的应用魅力。

计数原理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数数提升到方法提炼,它是加法和乘法运算的推广,也是概率统计初步的基础,学生对这两个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成为学好本章的一个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这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①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
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重点:
分类计数原理的应用理解
四、教学难点:
分类计数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
分类计数原理的特点:各类办法间相互独立,各类办法中的每种
办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一步到位).例1、例2及巩固性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类计数原理
六、教学方法:
问题式、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每周四次对“NBA”进行现场直播,并对参与节目交流的观众进行抽取幸运观众活动,奖品是“NBA”明星真品球衣或明星战靴,此节目深受广大篮球迷的喜欢。

已知在某次直播时,共收到手机号码2万个。

其中联通号码有0.8万个,移动号码有1万个,小灵通号码有0.2万个。

现抽取:
(1)一名幸运观众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抽法?
(2)从联通号码、移动号码和小灵通号码中各抽取一名幸运观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象这种计算所有情况的问题可称为计数问题,用来解决这种问题的一般方法或计算规律叫做计数原理,今天我们就来探求它们。

二.新课讲授
问题1.1:“两会”决定,下一次会议一定要有农民工代表参加.假如现在南方有农民工代表30人,北方有农民工代表20人,现在选举一名农民工代表共有多少种选法?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问题1.2: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三所大学各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数学生物学新闻学
化学会计学金融学
医学信息技术学人力资源学
物理学法学工程学
那么,这名同学从这些强项专业中任选一项共有多少种?
探究一:
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探究二: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案中有n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计数原理:
一般地,完成一件事,有n类方式.第1类方式有
k种方法,第2
1
类方式有
k种方法,……,第n类方式有n k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
2
的方法共有
12n N k k k =+++(种)
. (10.1) 上面的计数原理叫做分类计数原理.
三、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知识巩固】
例1 三个袋子里分别装有9个红色球,8个蓝色球和10个白色球.任取出一个球,共有多少种取法?
解 取出一个球,可能是红色球、蓝色球或白色球.
第一类:取红色球,从9个红色球中任意取出一个,有19k =种方法;
第二类:取蓝色球,从8个蓝色球中任意取出一个,有28k =种方法;
第三类:取白色球,从10个白色球中任意取出一个,有210k =种方法.
由分类计数原理知,不同的取法共有
981027N =++=(种)
. 四、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1.书架上有7本数学书,6本语文书,4本英语书.如果从书架上任取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2.某职业学校电子一班的同学分为三个小组,甲组有10人,乙组有11人,丙组有9人.现要选派1人参加学校的技能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整体建构
结论:分类计数原理的特点:各类办法间相互独立,各类办法中的每
种办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一步到位).
六、继续探索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教材
(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10.1 A组(必做);10.1 B组(选做)
(3)实践调查:用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分步计数原理实例
八、课堂反思,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