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先地位在发生变化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S. B. 林德):需求变动是引起生产变动和生
产贸易的基础,收入变动又是引起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国家

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 波特):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
产业与国内竞争状态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 关键决定因素
2013-7-25
4
第一节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14世纪末至 18世纪)

劳 动 资 本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
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 李嘉图):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上的相
对差别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

H-O理论(赫克歇尔-俄林):各国倾向于集中生产并出口密集使




当一产品处于创新期时,知识和技术是该产品的优势 所在。( ) T
28
2013-7-25

5.当两国经济发展程度相近、资源禀赋相似、生产存在 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存在差异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型态将偏 向于产业间贸易。 F
6.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都属于产业间贸易。
F

7. 比较利益与规模经济等两项因素决定了两国在产业间贸 易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对比重。 T

1)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 G. Grubel )和劳埃德(P. J. Lloyd)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 了开创性、系统性研究,并著《产业内贸易》 2)格雷( Gray ) 和兰卡斯特( Lancaster )从产品异质性 角度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现象; 3)戴维斯( Des )和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953-)从 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2013-7-25
通常情况下: 0<IIT<1
13
IIT值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 IIT值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当X = 0 ,M≠0或 M = 0 ,X≠0时,IIT = 0, 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当X = M 时, IIT = 1, 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1. 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D
A. 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趋减弱 B. 解释了政府不愿意采取积极产业政策的原因 C. 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 D. 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差别化产品上

一、背景 产业领先地位的不断转移,即有些 产品曾经是由少数发达Baidu Nhomakorabea家生产和 出口,而战后却不得不从其他国家 进口。

2013-7-25
16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提出者
雷蒙德· 弗农( Raymond Vernon ) 1931出生,是美国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面最多产 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有着二十年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经历, 还在短期内从事过商业。从1959年开始,他在哈佛大学任教。
(一)产品的差异性
•1)专业化: •2)需求变化:
•3)产品零部件:

如,全世界有3500架现役波音飞机的重要零件和组件是在 中国制造的,占波音全球机队的三分之一 。07年底,波音与 中国航空工业又签订6亿美元零部件合同
2013-7-25
10
(二)不完全竞争
a.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同类不同质的产品: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
2013-7-25
生产区位 竞争优势 产品需求 生产中心 为发达国 家(创新 国) 生产中心 在其他发 达国家 生产中心 在发展中 国家 技术
贸易格局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国为生 国及其他 产和贸易中心, 发达国家 并向其他发达国 家少量出口 所有发达 技术创新国和其 国家及发 他发达国家为生 展中国家 产中心,并向发 展中国家出口 生活必需 发展中国家成为 品,全世 世界生产中心, 界都需要 并开始向国外市 场大量出口

产业间贸易指数=1-IIT
14
2013-7-25



假设美国在产品H、S 与U 之进、出口贸易情况 如下: 出口 进口 产品 H 40 0 产品 S 50 80 产品 U 10 20 总计 $100 $100

则美国何种产品之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大: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
(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P184
26

五、关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意义及其适用性
(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从需求的角度阐述 了部门内发贸易发展的原因,因而是对古典 贸易理论的补充。 (2)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于解释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间,特别是产 业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3-7-25
27
练习

一、判断:
24
2013-7-25
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提出
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 伯伦斯坦· 林德 (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出版《论贸易 和转变》(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更适合于 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原因的偏好相似理 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需 求重叠理论(The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 或代表性需求重复理论。
21
资本
劳动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评价
(一)贡献 1)从技术进步角度说明贸易发展,进一步解释了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动态描述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缺陷 作为贸易理论须进一步严密和充实,没有作为主 流理论
22
2013-7-25
第三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P191
弗农于1968年在他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 次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由此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013-7-25
17
三、技术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一)技术周期的变化

阶段 1: 创新 高技术; 研发成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 阶段 2: 技术扩散 技术的重要性下降– 标准化, 资本成本和熟练工 人: 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型产品 阶段3: 技术停滞 技术内臵于设备之中,操作变得简单,对工人的 技术水平要求也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阶段 1: 技术密集型产品 科技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比如美国 阶段 2: 资本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资本和熟练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日 本和德国 阶段 3: 劳动密集型产品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中国


2013-7-25
19
净出口

8. Linder 认为贸易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国间偏好的相似 T 性,而各国生产成本差异性则较不重要。
9. 需求重迭假说认为,若两国对产品的需求越相似,则两 国之间的贸易量也越大。 T 10. 若美国进口日本日立的计算机,而日本亦进口美国 T IBM 的计算机,则这两国之贸易型态属于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
(Theory of Intra-industry Trade) P159

背景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贸易模式差别的说明
产业内贸易指数
2013-7-25
5

一、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工业产品的贸易大 大增加,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增加,许多同一行业的产 品既进口又出口。
(四)偏好相似
2013-7-25 12
四、产业内贸易的测定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IIT)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 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Xi-Mi 计算公式: IITi = 1 - Xi + Mi
X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 M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进口值; i ——个别产业
1 -饮料和烟草 2 -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
3 -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
4 -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 5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不另说明 6 -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 7 -机械和运输设备 8 -杂项制品 9 -分类商品,而不是其他地方的 9 贸易标准分类交易
2013-7-25
三、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如, 汽车与小麦的交换。
2013-7-25
8
产业内的SITC界定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 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 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
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2006年的修订):
0食品和活畜
10大类(Section) 63章(Division) 223个组(Group) 786个分组(Subgroup) 1924个项目(Item)
1.偏好相似论是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 因。( )T 2.所谓产业间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发生产品交换活 动;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 交换。( ) F 3.尽管工业发达国家在国内消费需求的偏好相似程度 方面显得较低,由于发展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比较接 近,因此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量较大。( ) F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Moder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第四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013-7-25
2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梳理

重商主义(托马斯· 孟):研究怎样通过鼓励商品出口、限制进口来
增加货币的流入进而增加增加财富
用本国丰裕资源的产品,以换取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
新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经过验证发现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
他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使用的出口产品
H-O-S理论(萨缪尔森):探讨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美国 德国 中国
领先者
其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t2 t1
t3
t4
t5
时间
净进口
2013-7-25
第一阶段: 创新国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 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 发展中国家出口
20
技术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图
(三)总结:产品生命周期带来的动态变化
阶段 新产 品阶 段 成熟 产品 阶段 标准 化产 品阶 段

b. 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竞争,价格歧视(倾销) 拥有一定定价权力的厂商面对弹性不同的 各国市场,实行价格歧视以获得利润最大化

2013-7-25
11
(三)规模经济
•1) 厂商选择一种或几种款式而不是全部 品种时,才有可能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2) 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越可能生产 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产业内贸易量也越 大
论证了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的定理
3
2013-7-25
进 口 出 口

产业内贸易(克鲁格曼):同类产品之间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大
大增加。从产品差异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
当代国际贸 易理论 (二战后,即 20世纪50年 代至今)


产品生命周期(雷蒙德· 弗农):产业发生转移,世界主要出口国的
一、背景
决定需求的因素
实际需求 喜爱偏好 收入水平----恩格尔法则

H-O的局限:H-O假设两个国家偏好相同,对 国际贸易原因的探讨只考虑供给因素,得出要 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如,20世 纪50年代的南北贸易)。

但无法解释战后日益增多的要素禀赋差异不大 国家间(工业国家间)贸易发生的原因(如, 20世纪60年代,北北贸易;20世纪末:发达国 家之间的贸易接近全球贸易的50%。)
2013-7-25
25
三、主要理论观点
1) 两国经济发展程度越相近就越存在需求相似性 2) 两国的需求越相似贸易量就可能就越大 3)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即:两国经济发展程度越相近,人均收入越相近, 需求偏好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可能性就 越大。
2013-7-25
2013-7-25 6
二、产业内贸易的涵义
1)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的交换及中间产品的交流;也叫双向贸易 (Two-way Trade) 如,美国与日本互换电脑、德国与法国交换汽车等等 2)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