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一第一章1.唯物主义哲学是绝对正确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绝对错误的。
(错误)2.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是可知论者。
(错误)3.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错误)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精华,是真理,所以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办事就不会出错误。
(错误)第二章5.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错误)6.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错误)7.人的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错误)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
(错误)9.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二中也有)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人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错误)第三章11.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差别也是联系。
(错误)12.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
(错误)13.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
(错误)14.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
(正确)15.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错误)第四章16.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错误)17.我们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错误)18.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他创造历史的活动就不会受任何制约。
(错误)19.评价历史人物、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
(正确)第五章20.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误)(三P7)21.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错误)22.科学理论水平高低是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
(错误)23.是否承认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错误)(三P6)第七章24.人的本质是由人的世界观决定的,因此它是不会变的。
(错误)25.人类社会的历史没有进步只有循环。
(错误)二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辨析题(已整理)
1.清朝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回屯"是指回族的屯田。
(错:"回屯"是指新疆维吾尔族屯田。
)2.清朝时期,于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立了,别失八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纖(错:别失八里,阿辦河等处行尚书省建于元朝。
)3.世界上一切国家都是单一的民族国家.(错:世界有2 000多个民族,但只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单一民族国家仅占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一,大多数国家为多民族国家。
)4.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对:国家的四个要素是:国民、领土、政府、主权。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如果具备了前三个要索而没有主权, 只能是他国的殖民地或一个国家的地方行政单位,而不能成为一个国家。
因此主权是国家四个基本要素中最能反映国家本质特征的要素。
)5."新疆"一词从唐朝开始使用。
错:1884年新疆建省后,"新疆"取代"西域"成为地名。
6.在汉朝,汉文是西域当时通行的官方文字(对:在新疆出土的大量汉文木简,证明了这一史实。
7.西域都护府是东汉建立的心. 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1.回鹘人是在回纥人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对,回纥人是公元605 -788年这一历史时期生活在漠北草原,并建立了强大的回纥汗国,788年上书唐朝,改名回鹘。
)5.新疆佛教在鼎盛时期形成了于阗、敦煌、疏勒、髙昌等佛教中心。
(错。
新疆佛教在鼎盛时期形成了于阗、龟兹、疏勒、髙昌等佛教中心。
) 2.新疆多民族格局最终形成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
(对,在新疆历史上,经过长期不断的民族前迁徒,融合,到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新疆地区已形成了以维吾尔族、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塔吉克、满、锡伯、乌孜别克、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多种民族成分聚居的地区。
各种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新疆各良族。
)3.新疆世居民族I3个,他们是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满族、图瓦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萨满族。
辨析题
题一: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1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影响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
,故教育是有目的影响人的活动。
3.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除了教育之外,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发展,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
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4.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题二: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巍峨额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3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题三: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答:1此观点是不正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
3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因此,教育不可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辨析题
1、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2、“有些真理是绝对的,有些真理是相对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便是一个绝对真理。
3、经临床证明,口服青霉素总有效率高达98%。
据此,药品生产厂家可在其宣传材料上出现“服用前免做皮试”。
4、真理是客观的,因此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
1、答:错误。
(4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而不是物质的本身。
(4分)2、答:错误。
(4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不可分割的,是真理的两种属性。
(4分)3、答:错误。
(4分)。
事物除了具有其普遍性以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4分)4、答:错误。
(4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不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身。
(4分)61、简述矛盾的特殊性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61、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每一事物由它的特殊矛盾规定着它的特殊本质。
2)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63、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对立的主要表现63、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运动变化的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
3)承认内部矛盾和否认内部矛盾的对立。
1、“有些真理是绝对的,有些真理是相对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便是一个绝对真理。
5、答:错误。
(4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不可分割的,是真理的两种属性。
(4分)2、联系医药学专业实际谈谈坚持联系和发展观点的重要现实意义。
2、答:(1)联系普遍存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具有条件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12分)(2)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必然性。
(12分)(3)联系医药学专业实际。
(7分)3、“有用即真理”,因此,“真理是有用的”。
6、答:错误。
(4分)。
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是一个不能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
辨析题
辨析题1、定势总是妨碍对问题的解决。
答:这种说法错误。
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事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答:正确。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中要保持机制。
信息得到复述才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否则会很快消失,复述还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3、在感觉适应中,感受性总是降低的。
答:错误。
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程度不变),感受会随着实践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性。
4、复习知识要趁热打铁。
答:正确。
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错误的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遗忘的规律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在记忆以后积极回忆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所以复习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而趁热打铁是指及时复习,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所以复习要趁热打铁。
5、任何刺激作用于任何感觉器官都能引起感觉。
答:错误。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刺激物而是感觉器官,刺激物对有机体施加的影响称为刺激。
刺激物作用与人并非都能引起感觉,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感觉出来,其他具有一定能量但是强度不够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被称为阈下刺激,认得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感觉都能感觉出来,只有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刺激才能感觉出来。
6、人们对刺激的感受性是相同的。
答:错误。
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阈值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个人的绝对感受性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事物的范围不同,感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感受性都不同。
7、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答:错误。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脑的健全与否人都能产生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产生与脑的健全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辨析题整理——精选推荐
辨析题(5题,30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辩证地看问题)Part1*中国大同社会是社会主义?错社会主义思想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时代,代表无产阶级的思想。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人物也多是有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错。
空想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进程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具有一致性。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社会主义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是批评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早期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不成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进行不成熟斗争的理论表现。
*2.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
对。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3.空想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甜蜜补充。
错。
空想社会主义总的趋势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成份,增加现实主义因素的和科学成份的过程,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言,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对未来社会描写越来越合理。
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猛烈地、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4.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麻痹了无产阶级的斗志。
对。
当无产阶级成为自为阶级进行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后,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就从无产阶级退到小资产阶级方面,起着“反动或保守的社会主义”的作用。
*5.从十六世纪初至十九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日趋成熟,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越来越趋于消极和反动。
对。
因为他们不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宣扬阶级调和论,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6.没有空想社会主义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对。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的借鉴。
辨析题
辨析题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正确。
始终保持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其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根本理论品质,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到与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即做到与时俱进。
而要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就是因为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
2、真理的客观性也叫客观真理。
正确。
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这叫真理的客观性,也叫客观真理。
这是因为: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不依主观的意愿而定。
社会实践及其所揭示的客观事物本身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民众服务的。
不正确。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而推行的种种统治方式的总和。
他们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民主,是金钱操纵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平等。
4、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帆风顺、短时间内即可实现的。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帆风顺、短时间内即可实现的。
不正确。
这是因为: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从生产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尚需要长期的过程。
5、世界的本质在于客观实在。
对。
列宁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一观点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反对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通过强调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实在,粉碎了唯心主义的攻击.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只是在于它们一个联系的看问题,一个是孤立的看问题。
辨析题
辨析题1.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别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
错误。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观,上述的学习行为属于具体概念的学习。
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3.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错误。
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4.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错误。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5.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用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6.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正确。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
(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7.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不正确。
(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辨析题(专项)
辨析题(专项)(一)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的至高无上性,因此,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情况下,个人利益都要为其让路。
答案:错误。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同时也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因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不但与集体主义不矛盾,而且正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那种把集体主义看作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
事实上,正是集体主义对于培养人们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提供了道义保障。
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只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就可以了。
答案:错。
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要坚持四个统一。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3、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在道德功能系统中,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功能。
答案:错。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辨析题
综上所述,该题论断是不准确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答: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实用主义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综上所述,真理的确是有用的,但有“用即是真理”的论断是主观真理论,是错误的。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答:(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地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一致性。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因而真理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有巨大作用的,是有用的。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将其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辨析题——精选推荐
四、辨析题(60题,辨析对错并说明原因)1、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正确。
2、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包括遇到紧急情况,也必须先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错误。
党章第十六条规定:党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
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上级组织的意志,选举可以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
错误。
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4、党的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也可以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错误。
党章第十五条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
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
5、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协调发展,是对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的否定。
错误。
首先,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旨在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发展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在同一水平线上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此科学发展观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包含关系。
再次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协调的角度,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科学发展观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6、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
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即使是微弱多数,也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
错误。
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忽略少数人的意见。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必须认真考虑。
辨析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错误殖民主义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参考答案:错误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则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参考答案:这种表述不准确。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
4.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参考答案:错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错误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经济技术落后并不意味着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
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不仅仅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更由于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即社会制度腐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洋务派主张改变封建科举制度,以培养洋务人才。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好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辨析题
辨析题:A一、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1)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而诚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这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种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这是历史和现实已经和正在证明的趔。
(4)在当代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D一、邓小平理论的主主题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答:错误,这个命题混淆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称。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否则会重蹈覆辙,导致重大失误。
邓小平理论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体而展开的。
二、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正确。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征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辨析题
1.领导就是管理。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领导管理是指整个领导和指挥活动,包括决策在内。
狭义的领导管理是指在正确前提下的管理。
(1)领导管理同具体管理的对象不同。
具体管理是专业管理,它所管理的对象是具体的人、财、物等。
领导管理是高层次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不是具体的人、财、物,而是管理本身,是对各种具体管理工作的管理,是对整个事业的管理,它要为各行各业、各种具体管理规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原则和计划等。
因此,领导管理具有指导性。
(2)领导管理与具体管理的方法不同。
具体管理涉及的社会因素较少,它虽然也有大量的随机因素,但一般可以用常规方法、规范制度来解决,或者通过统计数学、模拟实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做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做出决定,予以实施。
领导管理则不同,它所进行的管理主要通过组织领导关系和行政手段,通过命令、指挥、协调等控制具体管理。
(3)领导是战略性管理。
领导侧重于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与事的统御,而管理偏重于执行政策以及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
(4)领导是超脱的管理。
在一般情况下,管理是琐碎的,而领导则要求超脱繁琐事务。
2.领导就是服务。
2.【答案要点】此观点是对的。
“领导是服务”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深刻概括。
服务观是无产阶级领导观的核心。
它不仅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观与一切剥削阶级领导观的本质区别,而且在现代社会主义领导观念体系中起着支配和决定的作用。
“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3.【答案要点】此观点是对的。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作为领导者,能否积极发掘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大量培养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干部决定一切”的道理。
这是因为任何决策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人才。
在领导工作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人才的作用,才能把物质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条件结合起来,作用于客观工作对象,形成领导效能,从而实现其决策的目标。
辨析题
一辨析:李明邀请同班几个同学准备制作一个航空飞机模型,李明的母亲因病住院,没有时间参加小组的活动。
这个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颁奖大会上,上台领奖的同学中没有李明,获奖证书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答:学校的做法是公平的,因为:1公平意味着参与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责任,又能得到利益。
2 公平体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人能得到应得的利益。
3 我们要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与统一,树立公平意识,尊重合作,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为将来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辨析:小强爱打抱不平,同学小王受到外班同学的欺负,他马上把那位同学痛打了一顿,为小王报了仇。
答:小强的做法错误的,因为:1 他的行为违反了校规校纪,是非正义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行为。
2 他没有按照正义标准做人做事,他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伤害了他人的身体。
3 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明辨是非,分清正确与错误。
4 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立志成才。
要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还要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为将来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辨析:小飞和小杰去书店买书,小杰趁营业员不注意偷拿了一本书,被小飞看到。
小飞不但没有制止,反而答应小杰他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
答:小飞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1 小飞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2 承诺意味着责任,在生活中要重视承诺、慎重承诺。
既然做了承诺,就要勇于承担责任。
3 在与他人合作中,承诺要慎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考虑自己的承诺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4 我们要从小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认清自己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辨析:小强上初三以来,除完成作业外,还要带队训练,参加市足球锦标赛。
课余时间,他还帮助照看附近在居住的一位老人。
虽然累点,但他感到很充实。
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99题)
辨析题75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正确。
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辨析题
辨析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答:正确。
这句名言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旧哲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实践是哲学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方式融入社会现实生活,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并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哲学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并实现自身价值。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辨析2、、科学技术的双刃效应。
对。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辨析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
答:正确。
此观点表明世界统一于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
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正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实现了包含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即使人的意识也是依赖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
辨析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辨析7、空想社会主义同历史发展成反比。
p10错。
空想社会主义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揭露了资本主义矛盾,但未能阐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一,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答:此观点存在一些偏差。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而此题干中只说明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此观点是片面的。
我们所强调的教学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活动,而绝非教师填鸭式的传授方式。
二,课程是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和。
答:对于课程的概念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要给课程下定义需要说明是广义和狭义的课程,在题干中课程是从一个狭义的角度来理解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
因此,本题干中没有说明课程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区分,另外,题干中也存在将课程和教学概念相混淆的问题。
题干中有明显的大课程小教学的倾向,这是存在争议的。
三,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答:该说法明确错误。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永远不出现充要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高的创造力需要一定智力的支持,但是这种智力是一般水平之上即可,不一定要达到超级高的水平,因此,高创造力需要基本智力水平的支持,高智力不一定会有高创造力,但是低智力一定没有高创造力。
简答:一,学校在培养学生起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有四个条件:(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只是外部条件,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即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实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学校教育自身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育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
但能否发挥这些物质条件的作用,还需要对这些物质资源进行时空上的规划。
教师的素质:教师是专职的教育者,其专业水平、事业心、责任感、知识技能等是决定教育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教育管理水平: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对起资源进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是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
(3)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学校的教育作用。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制约着儿童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的质量;家庭的经济状况制约着家长在儿童成长中精力和经济的投入程度;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儿童教育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家庭的人际氛围对教育影响的发挥有干扰和促进作用。
(4)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根据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和伦理学等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
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和审思。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有以下四个阶段: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或联想),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但也因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批评。
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本质和条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2)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为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
内部条件为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要有主动学习的倾向。
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
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
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新知识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发生联系。
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也就是使其具有个人的心理意义,把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上一页2四、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指导,既关心他们的文化和知识学习,同时对它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给以正确指点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
称之为“全人生指导”。
杨贤江认为,青年期是关键期,人生由此定型,青年期因为身心剧烈变化,造成心理复杂、易变、失衡。
青年身心特点极易导致青年问题,尤其是青年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最集中最尖锐的反应。
这些问题都是教育者的责任,然而历来学校教育,大都偏重课本,对青年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很少关心,如何完成指导其人生发展的职责?因此,要对青年全面关心、教育、引导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
杨贤江向青年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谋取个人幸福的人生观。
要求青年干预政治,投身革命。
青年还需学习新兴社会科学,掌握理论武器,并向社会学习,深入工农,与之共同奋斗。
他的青年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一带青年,也为人民共和国的青年教育、学生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条件。
(待补)论述一、关于教育和经济关系的一道看数据说明题。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生产技术;3.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5.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二)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改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三)人力资本理论。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
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保健等多种形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愈高,其工资收入愈高;对社会而言,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筛选假设理论。
针对人力资本论,伯格、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
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把教育的作用归于其筛选的功能。
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内涵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20世纪70年代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人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职业有保障、权利平等,有晋升机会等特点;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工资低、待遇差、要求苛刻、晋升机会少。
两个市场之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它们之间的人员很少相互流动。
因此,教育与个人收入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个人的生产力本身并不相关。
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从教育目标和改革措施上比较分析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维新的教育改革。
1.中国的洋务教育是由于清政府在开展洋务运动过程中,急需要大量洋务人才,尤其是外事翻译人员,因此,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清政府开设洋务学堂。
从根本上说,洋务教育的开始是为洋务运动服务,并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说是清政府为了保全自己的封建统治而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并非革命措施,因此,从教育目标来看,洋务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清政府需要的统治人才,是培养封建制度的庇护者。
而日本明治维新从根本上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因此,其维新教育革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这与中国的洋务教育培养人才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2. 日本的明治维新教育主要采取了:(1)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支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