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深度分析(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深度分析(苏教版)目录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 (3)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2.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4)
3. 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 (5)
二、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结构体系 (6)
1. 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 (6)
2. 教材的微观结构体系 (8)
三、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内容与要求 (9)
四、必修教材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9)
1. 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关系 (19)
2.基础知识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20)
3.循序渐进和持续学习的关系 (21)
4.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的关系 (22)
综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不论是教材结构体系、内容主题还是呈现方式,无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应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实施教学过程?如何才能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这是广大中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困惑,本文从教材特点、教材体系和教学思路出发谈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给新进入课程实验的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这是依据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必修模块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化学1》、《化学2》的充分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其特点具体体现如下: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1》、《化学2》教材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教材通过对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教材不仅关注给学生提供多少知识,更重视过程与方法。借助“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产生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探究意义的理解,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另外,教材不惜笔墨,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产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中,辟出一个专题阐述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具体介绍了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学生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从20世纪以来,合成氨、合成尿素、合成抗生素等技术的相继发明到高分子的合成,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教材通过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的探讨,告诉学生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化学1》、《化学2》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要求学生借用调查、咨
询或小组讨论等手段,从多种媒体和其他场所获取知识,理解化学与科技、生活和环境的关系。在教材设置的栏目中,直接体现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调查研究”等。案例1是教材中“化学电源”内容的活动设计。
3. 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
我们认为,以“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模式编写的高中理科教材都各有局限,融合两者的优点,兼收并蓄,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又注意社会对人的培养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形成一个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活动为一体的教材体系。
必修教材涉及大量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编写时既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按照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依次介绍钠、镁、铝、铁和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又兼顾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先在《化学1》中介绍金属元素化合物、合金以及金属的腐蚀防护等基础知识,再在《化学2》中编排金属电镀、电解精练铜等化学原理。教材同时在知识呈现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一系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联系生活的栏目,如“易拉罐的主要成分”、“电路板的制作”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提升探究能力。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社会需求,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例如,新教材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锡、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年限(铝约200年前,铁约2500年前,锡约6000年前,铜约6000年前),要求学生根据数据
和化学知识,探讨金属活动性与人类开发、利用金属的时间的关系。此外,教材还新增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从过去“铝比黄金贵”到铝土矿电解铝工艺的发明直至今天新型铝合金研究和应用的线索,揭示了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结构体系
《化学1》、《化学2》教材结构体系,包括教材内容的构成及其组织,具体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1. 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
教材宏观结构是指教材各单元的内容构成及其编写顺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合理的知识体系编排应该把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考虑。因此必修模块教材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而更多考虑其知识内容的切入、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其专题主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无机元素化合物按周期表族和周期编排;化学理论由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各自形成体系;有机化学按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编排),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