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重点
第一章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北的正确性。
答: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辫证统的关系。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同家和地区人均收入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答:第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第三,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又存在很多问题。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既要看到顺利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影响的一面3.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机证关系。
答: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其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第三,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另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4.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a)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b)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b)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c)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i. 不带任何偏见的、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揭示其客观规律;e)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它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且研究深刻;f)i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经受的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g)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7、简述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简述极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a)级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b)极差地租I与极差地租II,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极差地租II要以极差地租I为前提和基础9、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a)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b)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c)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0、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a)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第二次考a)这一划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资本家剥削的本质,它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b)这一划分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供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是剩余价值率.1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发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期的发展,劳动力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的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左翼和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iv.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1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政党;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e)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16、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反应,是指与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i.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ii.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1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a)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i.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ii.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iii.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iv.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v.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作用或称能动性1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重点考题a)价值规律的内容i.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b)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几方面的作用i.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ii.价值规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iii.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1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第二次考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如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0、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a)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与社会发展状态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b)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之一c)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更具多样性2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a)科学内涵i.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ii.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他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理论;iii.列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必须要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前仆后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iv.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体内在联系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b)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2、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a)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i.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ii.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2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a)真理绝对性的有两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的每一个真理的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真理的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从广度上来讲,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它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2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第二次考a)在工作日程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2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a)形成i.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的关系ii.货币的所有者总是竭力为手中闲置的货币寻找出路,以使其发挥资本的作用.而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确会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借贷关系.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贷出去时,就转化为了借贷资本b)本质i.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b)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7、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b)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c)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a)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c)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2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b)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c)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i.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i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a)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b)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3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彻底的评判精神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实践性为基础的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3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a)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b)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从广义上,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c)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连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b)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要作用和超前作用c)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3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a)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在社会各个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c)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a)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b)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内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36、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a)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运动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第二,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37、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b)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38、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具体表现为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3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a)在所有制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建立和发展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b)在劳资关系上,通过劳资共决制度,允许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善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c)在分配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4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a)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b)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出一系列主管和客观条件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a)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42、简述生产方式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作用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i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iii.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iv.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a)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b)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生产出来的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a)人类从自然界的怒一下解放出来.摆脱了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马原之简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核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决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要求前人为他们身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4.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马原简答论述题复习范围+答案
1.何为物质?物质与意识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物质:(1)恩格斯认为,物、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3)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4)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5)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谈谈对有用即是真理这个观点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原论述题集锦-马原论述题
四、论述题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19.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0. 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1.试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22.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一、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现在都160多年了,应该已经过时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要性。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评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观点。
答:观点错误。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人类社会也是一张联系之网,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有普遍联系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发展是由所有个人的力量结合得以推动的。
5.这种观点割裂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否定社会的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因而是错误的。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每个公民团结互助。
苦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顺利时,众人划桨开大船,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无不说明……是错误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整理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原论述题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1)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举例: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创新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故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的先导。
其内在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马克思是革命的,批判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日常的实践中。
马原11道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他的科学性体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原本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他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26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4、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P.29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马原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2/6经济学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二重性:(1)具体劳动: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理解: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另一种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答:依据: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答: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答: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
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有哪些?答:特点:①.竞争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②.竞争手段: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③.竞争范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政治政治和社会领域。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题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
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
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
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
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
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
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期末马原论述题
1.导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试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所以,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逐渐走向繁荣复兴,便是最好的证明。
2.第一章:试论唯物主义下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指明了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1.物质决定意识。
在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中,世界统一于它的物质性原则,所以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在世界的组成成分上,物质具有第一性,即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虽然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我们在意识的概念中学过,意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它可以通过指导实践来实现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和调整,同时,意识还可以反过来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来影响产生意识的主体,也就是人类的生理机能和行为活动,所以意识不仅可以反映物质,还可以改造影响客观物质,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积极的意识促进,落后的意识阻碍)3.第一章: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主观题一、结合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认识的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主观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因素(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斗争中,逐步走向党,并迫切渴望科学的指导理论;(3)思想渊源:三大现金思潮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四、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方法论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六、否定之否定规律及方法论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论述题复习
马原复习1.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
P4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4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6-28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
P26-27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马原论述题 80余道题目与答案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6.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4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3.(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精选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自考马原论述题整理
自考马原论述题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04一、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因为: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
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彼此较量。
两种相反力量的此消彼长,不但是质变的基础,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
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二、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意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请回答:(1)旧哲学对世界理解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答:旧哲学或者从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或者从主观去理解,但都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达不到对现实事物的正确理解。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人的活动,在实践中理解人和世界及其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质(3)为什么说“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旧哲学总是以追求“世界何以可能而解释世界”,马克思则以探索“解放何以可能而改变世界”。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理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主要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问题,揭露其矛盾;(3)人类一方面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达到对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问题,揭露其矛盾,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世界。
简答题1、简述辩证思维方法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区别。
(1)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
亦此亦彼。
它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看世界。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
非此即彼。
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 忘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看到了存在,忘了产生和消失,看到了运动,忘了静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观点上互相对立,在内容上又互相贯通、互相包含。
形而上学的内容作为因素包含在辩证法里,辩证法的内容,分别看来也没有不能为形而上学所采用的。
形而上学只为形而上学,只是在于它割断了对立着的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它们孤立起来变成绝对化的东西;同样辩证法只为辩证法只在于它对这些对立的概念始终坚持从对立统一的联系中理解它们。
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贯通,因此可以发生互相转化。
如果把对立的方面放到统一的联系中去理解,就可以消除片面性,走向辩证法;反过,如果把对立面之间的统一联系割断,使他们变成孤立僵死的存在,全面性就变成片面性,辩证法就变成形而上学。
(3)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常识领域是极其合理的。
但人是理想的存在、创造性的存在和超越性存在,形而上学本质上是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高超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在形而上学仅看到对立的地方发现统一,在形而上学仅看到肯定性的东西里发现否定,所以辩证法总是不合时宜的。
但它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它是超逻辑和反逻辑的,是人本质的思维方式表达。
辨析题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败是成功之母”都是经典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请用辩证法的科学原理分析其得失。
(1)朴素辩证法是笼统直观的结果,还没有掌握事物本质的辩证关系,还没有深入内部,并未反映出对立面之间的全部辩证内容,也未包括对立面转化的多种情形。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表达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事物内部的复杂联系具有多种发展趋势。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论述题1、试述主客体关系的实质及其内容,为什么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要点:(1)主客体关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反思,其实质实践关系,包括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2)客体是认识形成的基础,反映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主体是认识形成条件,反映具有创造性。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展现未来、无限逼近。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即思维能符合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与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划清界限;(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即真理是对对象反映,是绝对的,真理对存在的反映又是历史的;(3)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础是实践。
2、什么是价值观?请以“诚信”或“腐败”为题,论述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一方面,风气的败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广大人民锐意改革勇于探索,敬业奉献,建功立业。
(3)关键是用历史的眼光,实践地看待腐败问题(诚信问题)。
第四章唯物史观论述题1、试述“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命题的唯物史观依据,并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应如何实现之。
(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既是唯物史观,又是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每一个普通个人连续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
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依据,并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应如何实现之。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虚心的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既是唯物史观,又是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每一个普通个人连续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
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3)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简答题1、为什么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概括和总结。
(1)社会意识的特点:派生性、历史性和阶级性(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六七章论述题1、马克思经济学是如何理解价值的本质及其根源的。
答案要点:(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实体是劳动;(2)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物的性质,人的关系变成物的关系,价值的本质就是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其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于私人劳动采取价值、价值量货币等特殊形式引起的。
2、马克思如何分析资本的本质及其表现,来断言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前途。
答案要点:(1)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它是最高的、控制一切的社会力量;(2)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为了增值它要摧毁一切,包括它自己,这就预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超越资本个人所有制,实现资本社会占有,这就是共产主义的必然。
3、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分析货币的本质来揭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的存在方式。
(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从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物的关系,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金钱关系;(3)货币使社会权利转化为私人的权利,成为支配别人、社会的权利,人的关系被异化为金钱的关系,由此便形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的存在方式。
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现实历史”的存在。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同任何真理一样,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是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需要长期经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发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论述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生产力是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理论意义: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批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