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合集下载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可以说,“对话”已经成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一阅读理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交流的关系。

然而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要教会学生掌握与文本对话的本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对话的能力。

一、鼓励自主体验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所以情感成了文章的内核。

小学课文大多饱含深情,这些课文就像一首首或优美或雄壮的歌曲,一打开书本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读出声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课文的词语丛林中完成自主体验,鼓励学生与课文深入对话,找准并撞击学生与课文情感的触发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索的兴趣,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课文的表达之中,走近作者,与课文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初读课文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创造平等的对话环境。

只有教师从容地教,学生才能从容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作出自主的解读,他们才能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初步培养起自己的语感,这就像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学生的自主阅读正好能够冲撞课文中那些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对语言情境的感受也更加具体,更加真切,与课文作者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其实,学生阅读课文是一个课文语言、意义与自己内心体验互动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自主体验后,教师可以从学生交流的众多词语中拎出一个可以打开课文密码的词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把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巧妙地引向纵深处。

如苏教版课文《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关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思考

关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思考
关 于 “ 导 学 生 与 文 本 对 话 "的 思 考 引
屠 国 强
( 州 市 塘栖 中 学 , 江 杭 州 杭 浙 3 00 ) 10 0
按 照 专 家们 的解 释 , 科 书 的 重 要 特 点 是 “ 线 两结 合 ” 教 j , “ 线 ” 活 动 、 体 和 语 体 , 两 结 合 ” 活 动 与 阅 读 、 作 与 三 是 文 “ 指 写 口语 的 结 合 , 指 归 就 是 : 近 文 本 , 其 亲 自主 学 习 。这 是 对 新课 标 的很 好 诠 释 。下 面结 合 教 学 实践 , 谈 谈 自己 的一 些 思 考 。 我 引导 学 生 亲 近 文本 . 自主 学 习 ( ) 一 重视 对 文章 的 初 步 感 受 这 一过 程 旨在 实 现 对 课 文 语 言 文 字 、 容 、 感 等 方 面 的 内 情 整 体认 识 . 的做 法 是在 课 前 完成 . 学 生 自 己的 读 书 笔 记 中 我 在 呈 现 。 可分 几 方 面 来 进 行 。 1寻 找 关 键 词 或 句 . 我们 可 以借 鉴 撰 写 论 文 的 方 式 ,让 学 生 尝 试 提 取 课 文 中 涉 及 内容 或 情 感 方 面 的 若 干 个 词 语 ,以 便 更 快 地 把 握 文 章 的 主 旨。 时 只有 学 生 通 过 对语 言文 字 的仔 细 体 察 , 能 准 确 地 这 才 筛 选 出他 所 需 要 的 词语 。 如 学 习 《 土 情 结 》 学 生 初 读 以后 , 乡 , 从 文 中找 出 了 “ 土 ” 褪 色 ” 烙 印 ” 乡土 的 梦 ” 追 随 ” 不 会 乡 “ “ “ “ “ 消 失 ” 祖 国” “ 等词 语 , 步 了解 了 文 章 的 大 意 。 初 2整 体感 受 . 通 过 阅 读 ,形 成 整 体 直 觉 ,主要 是在 对 文 章 的 浏览 过 程 中, 形成 对 文 章 写 什 么 、 怎样 写 的认 识 。如 抓 住 具 有 结构 意 义 的语 句 ,从 分 析思 路 人 手 把 握 文 章 的结 构 。如 从 情 感 过 程 上 看 , 荷 塘 月 色 》 不 平静 到求 静 , 得 静 , 到 出 静 , 现 了作 《 从 到 再 体 者 心 路 历 程 的几 个 阶段 ; 写 景 上 看 , 者 先 是 想 起 荷 塘 . 从 作 然 后 写 到荷 塘周 边 及 荷 塘 月 色 ,后 又 联 想 到 了 《 莲 赋 》 西 洲 采 《 曲》 于 是 又惦 记 到 了江 南 。 , ( ) 出对文 章 的 品 味探 究 二 突 这 一过 程 是 体 现 新 课 标 精 神 的重 要 环 节 。品 味 探 究 时 要 突 出 源 于文 本 、 回归 文 本 的特 点 , 体 操 作 时 可 以让 学 生 对 文 具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语文教育 >>120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杨绍辰河北省巨鹿县何寨校区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但是有效对话却不容易做到。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独白占据主要地位,同时辅之以问答式的教学。

实施新课改以后,出现了对话这一新名词。

对话,其实就是交往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

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一、明确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一)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留足学生阅读时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一种对话。

教师想要让学生有效地去探究文本,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从快速浏览课文到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发表见解,往往不过是十几分钟乃至几分钟的事。

这种学生快速阅读的背后,文本应有的障碍被消除了,应有的深度被搁浅了,应有的感悟时间被缩短了,应有的鲜活真切被风干了,应有的审美愉悦被稀释得索然寡味,最终,营养丰富的文本便成了方便省时的快餐。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重视直觉解读。

如今的学生几乎都有配套的参考资料,一学习新课文,相应的资料总紧随其后,久而久之,这势必让学生已养成依赖资料的习惯,丧失阅读时自我的理解与体验。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最好开始不要依靠教参等解读资料,让学生与文本有个本真接触,这样的感悟更为真切,更精彩,更个性化,以后再逐步做到知人论世。

再次,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历,阅历与心境去细心体验与感知文本内容,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必要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精神,提升审美意趣。

使学生对文本就有了尽可能充分的理解,使语文走进生活,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活水。

(二)组织生生之间的对话,力求提高对话效率学生与学生对话是生生之间思维的相撞和激活,知识的相融与吸收,能力的相提与共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而知 . 这 种“ 蜻蜓 点水” 式 的课 文 阅 读 . 其 对 话 只 能 是 浅 层 次
的。

创 设情 境 。 激 发 兴趣
阅读教学是对话 的过程 , 应通过创设多 种多样的对话情 境, 激发他们的对话欲望 和热情 , 从而积极参与 。教师要做好
“ 对话” 的组织者 、 引导者和促进者 , 营造有 利于 阅读 文本的

誓 |i | : | : | | | |
; 钠
。 。 . I I
| 。
2 0 i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孟凡 霞
( 临 西县 老 官 寨校 区 。 河 北 临 西 0 5 4 9 0 0 )
摘 要: 阅读教 学效率的高低 , 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教 学中应该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创设对话情景, 引导学
阅读首先应是学生与文本 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 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专注地倾听文本 教师必须给学生充 分 的时 间、 空 间展 开阅读 。让 学生通过 朗读 , 默读 , 精读 , 评
情绪化 的氛 围, 引发学生对文本产 生“ 阅读期待 ” 或“ 阅读 冲 动” 。让学生在迫不及待、 跃跃欲试 的心态下进人阅读。在 阅
编者和作者 , 而不只是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对话 。多元对话 的 基点应该是教师 、 学生和文本之间 的对话 , 它是进行生 生、 师 生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 一切忽视文本 的对话 都是虚浮 的。阅 读教学效率的高低 , 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 的有效程度。因此 . 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和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地、 有创意地理解 内容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 , 每个 人所获取 的 信息丰富多彩 。 体验各具特色 , 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要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
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研究任务
分析当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 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对话策略和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策略和方法的有效 性;
总结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 理论和实践支持。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02
有效性
阅读理解与文本对话
01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预习、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兴 趣和已有知识,为深入阅 读做好准备。
理解学生观点
教师应该努力理解学生的观点,站 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 的独特性。
鼓励提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 疑惑,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困难。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
讨论与辩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 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共同进步与成长
目标设定
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这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 进计划。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文本选择对对话有
05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 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
汇报人:XXX 2024-01-24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 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有效性 • 学生与学生对话的有效性 • 文本选择对对话有效性的影响 • 提高对话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背景与意义
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第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师生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本身还没有深入走进文本时,就照着教参讲课。

教师让学生抄写文章的中心和段意。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鸭子听雷……新课程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才能实现心灵的对话,学生才能发现自我的价值、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一、教师潜心钻研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潜心钻研文本,首先走进作者的情感、思想、心灵,充分和作者对话,让“文本”感动你、让“人物”感动你、让“作者的心灵”感动你……只有你被“文本”感动了,你才能成为引导“感动学生”的桥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点拨、拓展,才能更有利于课堂资源的生成。

记得我第一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时,内心并没有被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感染,相反我倒觉得他的穷困潦倒是由于他的“愚”所导致的。

由于我不能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果在课堂上我机械的按照教参进行讲解,针对考试出了几道常见的问答题,我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匠”,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学生们也成了忠实的“听记”者。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2o。 :.
7 —8
你 会 画出一 幅怎样 的梅 花 图? 通 过 阅 读 想 象 , 生 将 文 章 抽 象概 括 的 文 字 变 得 具体 学
形象:
分散, 文本 本身 的感染 力被 淡 。 中 比如 《 卡罗纳》 一课 , 的老 师找来大量描 写爱心 的文章 , 有
大段 朗读 , 以期掀 起课 堂情 感高 潮。其 实课 文 中就有许 多表达
声。 因如此 ,“ 山流水 ” 被引为知音 的象征 , 正 高 才 千古传 颂 , 并 非 “ 烟 ” 类可以 同 日 语。 着去 仿 写, 炊 之 而 忙 看似 丰富 了孩 子 的 感受, 而实际上 是让他们 的理 解狭 隘化 了 。
与空间, 还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 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如 《 梅花魂 》 一课对外公的一段语言描写, 表达出他心
福州市群 众路 小学 . . 林文锋
早 在 上 个 世 纪 初 , 圣 陶 就 提 出 阅读 教 学 要 “ 心会 本 叶 潜 文” 。用现 代 阅读 教学 理念 来看 ,“ 潜心 会本 文 ” 是学 生直 面 就 文本 , 和文本对 话。“ 潜心会本 文” 的目的不仅 是理 解课文 , 还在 于提 高学生与文本 对话的 能力。因此 , 师不光在课前要深入钻 教
生 1 我 会 画在 一 个 滴水 成 冰 的 冬 夜 , 峭 的悬 崖绝 壁 : 陡 之 上 , 一片 雪 白的梅 花 盛 开 着 , 越 大 , 有 风 它开 得越 灿 烂 , 越
迷人。
情感 的精 彩 语 句 , 其另起 炉灶 , 与 不如 创造机 会 让学生再 次走
进文本 , 欣赏与品味语言, 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感受并习得表
因 此在教 学 中 , 们 应 该 引导 孩 子 们 聚 焦 关键 词 句 “ 我 泰 山” “ ” 除了要读懂字面的意思 , 江河 , 还要引导他们反复诵读 ,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

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

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

一、批读思考“对话”路教师与课文之间的对话可以称为“备课阅读”,它不同于一般阅读:首先,它有特定的目的和对象——教师阅读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所以他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为教学对象——无处不在的学生思考;第二,它是可重构的——需要从阅读指导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即将自己的阅读观念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观念;把你的阅读行为变成课堂上的阅读指导。

这种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与文本“对话”活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批量阅读,明确重点,把握特点,思考学习方式,理解学习意义,整合学习环境,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1、明重点。

即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段落、词语、人物、细节......做到对文本了然于胸,烂熟于心,教学“对话”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抓特点。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特点,认真批阅,细心体会,教学对话中才能出新意,有主意。

3.思考和学习。

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

与文本对话的目的是为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服务。

因此,在与课文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意思,整合他们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学习”的问题,找出学习的方法,或直奔要点,或先总结,然后分清,或者掌握关键句子的分解,等等。

如何促进学习,如何制定教学对话的路线图。

2、理性阅读决定“对话”的方式所谓理读,就是在品读、批注的基础上掩卷而思,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思路。

理读要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确立教学对话的支撑点,找准教学对话的切入点,突破对话重难点,理出对话连接点。

谈如何选择时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谈如何选择时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谈如何选择时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空白点,也就是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学语文不仅仅要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节奏与韵律。

更重要的是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大多以学习小伙伴的提示性或发问性语句出现,也有的在课文中以省略号的方式出现。

教学中,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更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本对话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总结规律心灵对接一、切合提示,课外拓展,积累知识课文中常有一些学习小伙伴的话,提示同学们进行课外学习,积累知识。

比如:三册《识字一》后,学习小伙伴就提示孩子们:”我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在学习小伙伴的提示下,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如:”果实累累,秋风习习,一叶知秋,春兰秋菊,春去秋来,秋风过耳,桂花飘香”等。

在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后,学习小伙伴也提示说:”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通过孩子们的课外收集,让孩子们了解到了:荷花妈妈让莲蓬顺水漂流,漂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松树妈妈请小鸟帮忙,吃进松果,排出松籽,粪便留在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新家;柳树妈妈则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到四面八方。

在学习三册《识字五》后,学习小伙伴建议:”我们也去收集一些谚语吧。

”于是就有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独树不成林,独鸟不成群”这样的谚语。

孩子们在学习小伙伴的提示下通过课外阅读、请教他人等方式,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切合疑问,引发思考,拓展思维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新课标教材是要使教科书由”教本”变为”学本”,所以在一些课文中的练习中,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而不是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比如:《坐井观天》课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在学习小伙伴的引导下,学生猜想:”可能会大吃一惊,原来天那么大!的确是我弄错了,请原谅我,小鸟”。

如何与文本有效对话?——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路径

如何与文本有效对话?——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路径
本 , 会纷至沓来。 便 何谓线性思维7
有 效 与 文 本 对 话 ,不 可 避 免 地 要 与 文 本 亲 密 接 触 , 声 情 并 茂 的 朗 读 无 疑 是 亲 近 文 本 不 可 绕 开 的首 而
要路径。 更不容低估 的是 , 师有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 教
就能表率于学生 , 时传染语感于学生 。 以 , 即 所 朗读 没 有 理 由被 漠视 甚 至 被遗 弃 。 备 课 首 先 要 备 朗 读 ,其 理 想 境 界 意 味 着教 师 下 笔 写教 案 之 前 , 无 外 力监 控 与 约 束 的 前 提 下 , 够 在 能 自 觉 地 练 习 朗 读 课 文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亲 历 了 “ 。
与 文 本 对 话 的 有 效 路 径
口 孙 建 锋
与 文 本 对 话 的有 效路 径 很 多 ,所 谓 条 条 大 路 通 罗 马。 实践 表 明 , 以下 路 径 , 畅通 有 效 :

读 有 效 地 落 到 实处 。 二 、 “ 性思维” 向“ 线性思维” 从 线 走 非

备 课 首 先 要 备 朗读
词 须 关 西 大 汉 , 铁 板 唱 ‘ 江 东 去 ’ 执 大 。
备课 备 朗读 , 一 种 隐 性 活 动 。 强 教 师 的 自觉 是 增 自律 意 识 , 立 健 全 的 考 评 机 制 等 , 能 使 备 课 备 朗 建 才
如 小 猫 转 着 圈儿 咬 自己 的尾 巴 ,以 线 性 思 维
是夏天 !
表性事物 的描述 , 表现四季的特征 。 诗歌采 用拟人 的
手 法 , 比 的形 式 , 言 亲 切 、 动 , 来 朗朗 上 口。 排 语 生 读 下
笔 写教 案 前 , 我反 复 朗读 课 文 , 学 中 , 导 学 生 读 文 教 指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捷径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捷径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捷径摘要:朗读能够让学生“披文入情”,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超文本的阅读理解。

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

本文从感知性的讲前读、理解性的讲中读、品味性的讲后读三个层次阐述了如何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关键词:朗读文本感知理解品味徐世荣先生曾对讲解与朗读作过精辟剖析,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朗读是跃出文本;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赋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会使人感受。

”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披文入情”,才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超文本的阅读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消化、吸收,我认为可以把朗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感知性的讲前读在不同的学段应呈现不同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妨采用“素读”,简单地说就是素朴地朗读课文,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纯熟。

朱熹曾提出读的严格规范:“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要在素朴的诵读中感悟汉语言文字独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在读中感悟文章情感。

低年级所选的教材特别关注童心、童趣,老师更要努力建构儿童课堂文化,多一些形象描述,少一些抽象讲解。

此外,要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领读。

因为教师的领读能使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领会朗读的节奏,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

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就不可能深入。

可以从理解文章或情感表达方面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走近文本和作者。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时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一篇新课文,90%的字词句学生都学过,完全可以通过迁移旧知识、旧经验去理解新课文。

巧用“课堂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巧用“课堂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让 我 们 也 举起 小手 写一 个吧 。
( 生说 笔 顺 , 范 写 。 ) 师
学 、 习、 练 解疑几个环节有机结合 。 在教学中,尽管没有过多的讲解 , 但
是 , 生 们 通 过 读 书 、 流 , “ 石 ” 本 学 交 对 岩 这
词 , 句 的尾 部 往 上 扬 。 ) 问
师: 那我 们 就 试 着 一起 来读 一读 吧 。
( 生 配合 朗读 问 句。 ) 师
三、 超越 文本评议 , 升华情感
片段六 :
生: 印。 脚
生: 迹 。 足
是?川川的这 些问题都有答案 了吗 ? 请大
家 自由读 课 文 . 一 找 . 找 划一 划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在 五 步 教 学 法
师: 孩子 们 , 过这 节课 的 学 习, 通 我
大 书,这本 书里有许许 多 多神奇奥妙 的
知 识 , 议 你 们 课 后 读 一 读 《 自然 百科 建 大 全 书》 类 的 书籍 , 知 识 的 海 洋 中去 吸 一 到
质勘 探队员 的了不 起 。②培养学 生探索
自然 、 学习 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 、 扣 文本 解 疑 , 紧 有效 对 话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明 确 指 出 : 阅读 是 学 “ 生 的 个 性 化 行 为 ,不 应 以教 师 的 分 析 来
南 宁市 英 华 学 校 “ 堂互 动 五步 教 学 课
生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这 一 教 学 模 式 能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法” 以下简称“ ( 五步教学法”是依据素质 ) 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
改 革 传 统 课 堂 的教 学 方 式 而 构 建 的 新 型 课 堂教 学 模 式 。其 教 学模 式 基 本 流 程 是 :

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浅谈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游”。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能读书,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多向作品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品提出“我不同意”,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反驳、学会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对话;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其中的“对话”就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超越文本、超越自我。

下面我从四个层面谈谈如何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我知道你”——理解文本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和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材料的内容在理解上形成大体的统一。

可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更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

为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题目、重点字词、重点句段、文章矛盾等几个方面与文本交流。

与题目对话。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大多文章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与题目对话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教学时,可以从剖题入手,精心设问、各个击破,使讲读精要、理解深切。

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同题目进行有效的对话: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向谁借?在文章哪一部分写借箭?通过学生与题目的对话,直指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以“借“为突破口,创设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导读全文。

与字词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一字一词独具匠心,一些重点字词堪称“文眼”。

品味 体验 拓展_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文本对话例谈

品味  体验  拓展_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文本对话例谈

语文2011·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一、反复品味———让语言文字更饱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品味,品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厚度与深度。

【案例】《爷爷的芦笛》教学片段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对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生1:找到了,是“温润”和“温馨”。

作者写海水的时候用“温润”,写海风的时候用“温馨”。

师:是呀,海水是温润的,海风是温馨的,作者写得很美。

如果把这两个词换一下,可以吗?生2:不行。

因为“温润”这个词语经常用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下,用来形容海水比较确切;而“温馨”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一定的气息,用来形容海风比较确切。

如果换成“温馨的海水,温润的海风”,就会用词不准确。

生3:“温润”形容带有一定的湿度,“温馨”则形容有一定的馨香,所以“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才准确。

作者用词真是匠心独运。

师:是呀,“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作者写得多美呀。

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遍,去感受一下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

以上案例中,我根据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温润”和“温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品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两个词语进行了亲密对话,感受到了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

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_李文君

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_李文君

··················教研总之,老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引导激动、活跃起来,让学生自己“跳”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学习气氛定然是不受欢迎的。

【参考文献】1.卢爱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中学】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学生和文本对话都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和文本对话学生更能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愿就此谈一点浅薄之见。

一、回归——探究写作背景众所周知,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源于心,发乎情,他所写的是当时的情景,表达的是当时的情感,而文字正是作者的心声。

因此,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让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对文章思想的体会。

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早》一文,这是一篇游记,一般作者对于参观后的游记写法是描述建筑的布局,然而该文作者吴伯萧首先命题创新,为什么用“早”字作为游记的题目,学生不理解。

另外文中陈述鲁迅三味书屋的重点却是园内的蜡梅花以及“早”字的来历,这一点又让人心生疑窦: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这种写法?首先,教师找来吴伯萧所写的原作,通过细读比较,原来题目作了改动,内容上也作了改动。

原文写到吴伯萧去浙江绍兴,参观了当年鲁迅读书的场所,见到了那株饱经风霜雨雪而现在依然开得灿烂的梅花,也听到了讲解员介绍鲁迅在桌上刻“早”字的来历,想到鲁迅一生勤奋不止,熬干心血唤醒民众,吴伯萧感慨万分,他多么希望现在的少年朋友能够如园中的蜡梅花,做“东风第一枝”,一如鲁迅奋斗的一生——时时早,事事早,珍惜大好光阴,学有所成。

以“活教”促“乐学”——淡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以“活教”促“乐学”——淡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的探讨 和教师 的串讲 ( 历史 背景 、 作者思 想 ) , 主题
就如剥笋愈见分 明了。 这样 的教学能抓 住学 生的思 维, 在长文短 教的 同时 , 促 使学 生更好地 与文本 主
人公展开对话 。
情感 加工 、 润色。 ” 布置完 毕后 , 再 给学 生一定 的时 间揣摩 、 演练 , 进而 进行 展示 、 交流 、 评 价。 这样的教 学 明确了复述概括 的要求 , 能够使 学生通过 自身 的 实践 和倾听 同学的发言 , 获得能力 和素养 的提高 。
深刻 、 全 面地理解 文章 的多元 主题 , 积极培 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而创设 的教学环节 。 语文 阅读 中“ 换位 ” 的交换点可以是读 者与作者之间 、 读者与作 品人物
之间、 读 者与 物体 之 间 、 作 品 中的角 色 ( 物 与物亦
可) 之问 , 它的 目的是点拨 、 激励学生立体地探 寻作
容要 点 ; ( 2 ) 是否选择 了最重 要 的细节 ; ( 3 ) 是 否用
阅读是 一种 复杂的个 体心智 活动 , 学生通过对 阅读对象感受 、 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 ,
完 成教 师课 堂 布置 的 阅读 任 务 。 在这 里 主要介 绍
“ 换位 阅读 ” 。 语文课 堂里的“ 换位阅读” 指 的是为更
( 二) 案 例 探 讨
《 生命 生命 》 一文, 作者通 过讲述对 小生命 的
忽视或侵犯 , 重现小生灵对生命 的渴望 和顽强 的意
志, 从 而激起读 者对生 命 的感 悟——善待 小生命 , 学会坚强 , 不屈服命运 , 奏响生命 的最强音 。 文章主
题厚重 , 深远 , 但 七年级 的学生还 不适合 对生命 作 过深探讨 , 所 以我们教学 的重点可放在感 知故事材

谈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谈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读 者 对具 体作 品产 生 交流 。” 为促 进 学生 与 文
三、 帮助 学生 清除 阅读对话 障碍
本的有效对话 , 师可采取如 下策略 来引导学 教
生与作 品产 生 交流与 对话 。

在 阅读对话 中, 学生常常会 出现一些阅读
对话 的障碍 。比如 词语 障碍 、 背景知 识障碍 、 理
读技 能、 阅读 习惯的指 导 , 并且是有 关文学理
论 创 作 、 品叙 述视 角、 作 艺术 留 白 、 学 阐释 知 文
知识 , 或者所依托 的知识 不够 , 这样就 可能使
学 生无 法理 解或 达 不到 相 应 深度 的理 解 , 这种
识 等 可 以帮 助 学 生进 入 阅读 对话 的 知识 指 导 。 这 些 知识 不 一 定深 , 但要 实 用。 学 生在 较短 时
从 而更好 地 形成 对话 , 师在 学生 与文 本对 话 教
深入 的表 现 , 问题 中走 出则是 一轮 对话 的结 从
中, 起什 么作 用? 怎样起作 用? 罗森布拉特说 : “ 学是通过 阅读课文来引导 学生进行 自 教 我评
价 ,以提 高其 个人 从 课 文激 发 思 维 能 力 的过
的努 力 , 挥 自己的 才 智 , 对 课 文 的刺 激 组 发 针
方去 了吗? 等等。当提 出问题之后 , 就要 带着问
题 从 文本 中寻找答 案 。这样 阅读对话 就 不断展
开 、 断深入 。 不
织相应 反应 。教 师 的任务 就是促 使 学生形 成 良
好 的相 互 作 用 , 更确 切 地 说 , 引导 具 体 阅 或 是
情况下,可以指导 学生借助课 外资料进入 阅

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策略

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策略
同 时 , 时 地 点 拨 , 导 学 生 走 进 文 本 深 处 , 听 作 适 引 聆
者的声音 , 学生 换位思考 , 会作 者 的内心感 受 , 让 体
让学 生与 文本 产 生 强 烈 的共 鸣 。 三 、 注 式 阅 读 。 活 学 生 与 文 本 对话 的 思 维 批 激
之 中, 被红军英勇无畏 的精神 感动 了; 最后我在学 生
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
二、 自主 阅读 。 励 学 生 个 性 化解 读 文 本 激

点与归宿 ,其他 对话都是为实现 学生与文本 的深 入
对 话 创造 良好 条 件 。 而 , 日常 的 阅 读 教 学 中 , 然 在 我 们却 常常发现学 生与 文本 的对话往往 浅 尝辄止 , 内 容肤 浅 , 仅 停 留 在 表 面 的 现 象 , 生 根 本 没 有 深 入 仅 学 研 读 文 本 , 至 曲 解 文 本 、 离 教 材 。 么 , 师 应 该 甚 偏 那 教 怎 样 引领 学生 实现 与 文 本 的 有 效 对 话 呢 ?
质疑 , 出个人的思 考与看法 , 提 教师适时地进 行引导 、 点拨 、 归纳、 总结 。 在尊 重学生个性解读结 果的 同时 ,
引 领 学 生 的思 维朝 着 更 正确 更 完 善 的方 向发 展 。

创设情境 。 激起 学生 与文 本 对 话 的 兴 趣
阅读教学 中情境的创设 , 以激发学生丰 富的想 可
生, 更是激 动不已 , 们慷慨 陈词 , 出 了“ 爱、 他 说 溺 宠
爱 、 智 的爱、 性 的爱 、 励性 的爱 、 厉的爱 、 明 理 鼓 严 过 于 苛 刻 、 害 幼 小 心 灵 ” 不 同 的 观 点 , 举 了 自 身 伤 等 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作者:林文锋
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07期
早在上个世纪初,叶圣陶就提出阅读教学要“潜心会本文”。

用现代阅读教学理念来看,“潜心会本文”就是学生直面文本,和文本对话。

“潜心会本文”的目的不仅是理解课文,还在于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因此,教师不光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也要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倾听作者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一、潜心涵泳,培养倾听能力
对话首先是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应引导学生从“本文”着手,潜心涵泳,透过文章本身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当前一些阅读课堂满足于对语言文字浅尝辄止,而急于模仿表达,使阅读流于肤浅,甚至曲解文章,导致误读。

例如《伯牙绝弦》一课,以往有一种处理方式,即根据文中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设计仿写练习: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情景,子期又会怎样赞叹?于是,学生说:“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子期日:‘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
我们如果进一步思考: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中寄寓着古人的志向和情怀,子期听出了高山和流水,是听懂了伯牙寄予在山水之中的这份情怀,听懂了伯牙的心声。

正因如此,“高山流水”才被引为知音的象征,千古传颂,并非“炊烟”之类可以同日而语。

忙着去仿写,看似丰富了孩子的感受,而实际上是让他们的理解狭隘化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聚焦关键词句“泰山”“江河”,除了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还要引导他们反复诵读,联系相关诗文(如《望岳》《将进酒》等),领会“泰山”与“江河”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心中的象征意义。

潜心涵泳,需要充分阅读,要“知其然”,更要读出“所以然”——为什么作者写这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与文本对话之初,要先倾听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感受文本表达的精妙。

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倾听文本,而急于模仿表达,那是一种浮躁的态度,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二、个性表达,丰富阅读想象
不同的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发挥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对话能力的个性发展。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要留出学生读书与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还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如《梅花魂》一课对外公的一段语言描写,表达出他心目中的“梅花之魂”,由于语言比较概括,有的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大量的梅花图,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性。

在学生未对课文的文字进行充分揣摩的情况下,这种脱离文本语言的展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

实际上,外公对梅花的赞美语言正是培养学生阅读想象能力的好材料。

我在教学这一段时,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引导孩子们借助课文中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描绘各自心中独特的“墨梅图”:
师:再读读这段话,根据这段话想象: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会画出一幅怎样的梅花图?
通过阅读想象,学生将文章抽象概括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
生1:我会画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夜,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有一片雪白的梅花盛开着,风越大,它开得越灿烂,越迷人。

生2:我想画大雪纷飞的野外,有一株梅花,在风雪里傲然挺立。

厚厚的积雪覆盖在树枝上,但梅花没有被压垮,粉红色的花瓣在雪地里特别地鲜艳。

生3:我想画一幅这样的画——空中鹅毛大雪片片飞落,百花都凋零了,在一块岩石的缝中伸出了一枝红艳的梅花,一朵朵都在寒风中笑得很灿烂。

我们看到,学生描绘的画面不是停留在梅花本身的美丽,而都在有意识地突出并赞美梅花的精神。

他们通过想象,丰富了对课文相关文字的感受,进一步理解了外公心中的“梅花之魂”。

叶老说:“文学作品往往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必须靠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点燃学生对文本的热情,着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活阅读想象。

过早的直观展示,只会干预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三、披文入情,鉴赏语言魅力
阅读教学要重视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观照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叶老的话告诉我们:文章的语言文字是理解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唯一”桥梁和渡口,把握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始终离不开文本的语言文字。

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阅读教学,在大致了解到文章的主旨之后,为了升华主题,弃置原文,急于引入同主题或同作家的大量阅读资料。

随着其他文章的大量引入,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文本本身的感染力被冲淡。

比如《卡罗纳》一课,有的老师找来大量描写爱心的文章,大段朗读,以期掀起课堂情感高潮。

其实课文中就有许多表达情感的精彩语句,与其另起炉灶,不如创造机会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欣赏与品味语言,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感受并习得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我请学生再次静静地读课文,画出其中最能打动他们的词语或句子,反复品读,并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交流从中品味出了什么。

学生在自读、批注的基础上,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以及神态等描写来谈自己独特的心得。

有的抓住文中老师的话,感受到老师用了两个“不许”,是人们最不忍心看到的两个情景,这等于在卡罗纳的伤口上撤盐;有的抓住同学们的眼神,体会到“默默地望”“屏息凝神地看”等是大家体会到卡罗纳的难过,一时想不到办法安慰他,都用眼神安慰他……
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同学们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第二天,卡罗纳又来到班级,此时,老师、同学又会怎么做呢?可以用语言表达爱,也可以用动作、神态传递爱。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鉴赏文本的语言,比走马观花地去读其他表达关爱的作品要更有收获。

因此,在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写什么”之后,要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将关注点转移到表达上,从阅读感悟到品味鉴赏甚至模仿练笔,从感性升华为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