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全部各论、里面重点部分有提示、生药学重点 ppt课件
《生药学总论》课件
![《生药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8d52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6.png)
采收原则
采收生药时应遵循适时、无损、保质、 保量的原则,确保生药的质量和药效。
VS
采收时间
生药的采收时间应根据其生长周期和药用 部位来确定,通常在适宜的季节和时段进 行采收,以确保药效成分的含量和品质。
生药的加工方法与目的
加工方法
生药的加工主要包括去杂、清洗、干燥等步 骤,目的是去除生药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 保持生药的品质和卫生标准。
生药的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生药资源的 重要手段,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采收规 定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瘤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抗炎作用
生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 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对 于治疗炎症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生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 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对 于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有一定作用。
04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总结词:实际意义
详细描述:生药学在现代医疗保健、中药产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药物研发、质量控 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结词
发展与展望
详细描述
生药学经历了古代传统用药、近现代 生药学建立和现代生药学发展等阶段 ,未来将更加注重生药的活性成分研 究、质量控制和国际化发展。
02
生药的分类与鉴定
生药的分类体系
植物药分类
矿物药分类
根据植物来源、形态、生长环境等进 行分类。
根据矿物来源、成分、用途等进行分 类。
动物药分类
根据动物来源、形态、生活习性等进 行分类。
生药的鉴定方法
01
药学导论第2章-生药学PPT课件
![药学导论第2章-生药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5434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7.png)
目录
CONTENTS
• 生药学概述 • 生药的分类与鉴定 • 生药的化学成分 • 生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存 • 生药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01 生药学概述
CHAPTER
生药学的定义
总结词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天然药物来源、生产、品质评价和开发利 用的学科。
加工流程
制定合理的加工流程,确保生药加工过程中的质 量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药效损失。
生药的储存
储存环境
选择干燥、通风良好、阴凉、避光的地方作为生药储存场所,避 免潮湿、高温和污染。
储存容器
使用密封性好、透风性佳的容器储存生药,避免生药受潮、发霉和 虫蛀。
储存管理
建立严格的储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生药的品质和安全,及时处理 过期和变质的生药。
油类等。
生药的鉴定方法
01
02
03
04
外观鉴定
通过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 颜色、质地等特征进行初步鉴
定。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药的显微结 构,如细胞、组织、粉末特征
等,进行鉴定。
理化鉴定
通过化学反应、色谱分析、光 谱分析等理化方法对生药进行
鉴定。
生物学鉴定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DNA 分子标记等,对生药进行鉴定
02 生药的分类与鉴定
CHAPTER
生药的分类
自然来源分类
根据生药的来源进行分 类,如植物药、动物药
和矿物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效分类
药用部位分类
根据生药的药效进行分 类,如解表药、清热药、
活血药等。
根据生药的入药部位进 行分类,如根类、叶类、
《生药学》幻灯片PPT 主讲:万定容
![《生药学》幻灯片PPT 主讲:万定容](https://img.taocdn.com/s3/m/1d96e0412e3f5727a5e962ab.png)
(7)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多卷,南方篇/北
方篇;徐国均、楼之岑院士等主编)
(8)中华本草(共30卷)
2、综合性刊物: (1)《药学学报》(中、西药物) (2)《中国中药杂志》(原名“中药通报”) (3)《中草药》(原名“中草药通讯”) (4)《中药材》(原名“中药材科技”) (5)《中成药》(原名“中成药研究”) (6) 《中国天然药物》 (7)《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
(4)生物技术研究
利用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 分高含量的物种和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的新物种。
如对药用植物进行组织培养(适于不易采集的品种与 珍稀名贵药用种)。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部分组织细胞经培养,在 试管内繁殖试管苗。 利用细胞工程,使植物体培养物产生高含量成分。 利用Ri质粒转化,使植物体受伤部分产生大量“毛状 根”,生产高含量药用成分。
绞股蓝
7 、民族药( ethnomedicines ):以民族医药理论或
经验为指导所应用的药材及生产的制剂(藏、蒙、维、傣、彝 药,等)。
8、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源于特定产区、
品质优良的药材。
9、生药(crude drug):源于天然、未加工或只经简单 加工的植、动、矿物类药材(“生货原药”之意)。 包括中药材 ( 药材 ) 、草药、民族药材、提制化学药物的原 料药材。 (范围不限国内)
① 常规的化学定性鉴别只具参考意义。
②薄层色谱法是理化鉴定的重点(专属性强)。 ③ 红外光谱法,高校液相法、气相色谱法,等。
含量测定 的规定。
生药中化学成分测定的方法,及量
10、药理作用 主要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阐明药物治病的机制。也包含毒理学内容。
药学导论之生药学PPT课件
![药学导论之生药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ebba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e.png)
生药学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传统医药的传承与 创新,发掘传统生药的独特疗效和应用价值,推动传统医 药现代化发展。
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促进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推广生态友好型的生药生产方式,降低生 药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医药产业的绿色发展。同 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生药学领域的共同进步和 繁荣。
抗炎镇痛
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抗肿瘤
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生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01
人参
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改善 记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 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
02
03
黄芪
当归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心脑血管 疾病等。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疾 病。
04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存
CHAPTER
生药的采收原则与方法
采收原则
采收的生药应符合药用要求,确保品质和安全。采收时应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时间,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采收方法
根据生药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采用适宜的采收方法,如手摘、刀割、挖掘等。采收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避免过度采收和破坏。
生药的加工方法与目的
加工方法
生药的加工包括洗涤、修整、干、 炮制等步骤。根据生药的性质和用途 ,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以保持生药 的质量和药效。
加工目的
加工生药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杂质、清 洁卫生、保持药效和便于储存运输。 通过合理的加工,可以提高生药的药 用价值和安全性。
《生药学复习》课件
![《生药学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8a23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1.png)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生 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药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利用生药资源
在确保生药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生药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采。
拓展生药应用领域
将生药应用到更多领域,如保健食品、化妆 品、日用品等,扩大生药的市场需求。
研发新型生药产品
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新型生药产品,提高生 药的应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部分生药含有抗菌成分,可以有效抑制或 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一些生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生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对于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生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治疗
生药作为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广泛应 用于各种中医临床治疗,如感冒、咳嗽
生药的资源保护措施
建立生药资源保护区
通过建立生药资源保护区,保护野生生药的生态 环境和种质资源,确保生药的可持续利用。
推广生态种植
鼓励生药种植企业采用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ABCD
制定生药资源保护法规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限制生药的过度开采和滥 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结构等特征进行鉴定。
理化鉴定
通过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生药的化学成分进 行鉴定。
生药的显微鉴定
01
02
03
切片制片
将生药材料切成薄片,用 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和组织 结构。
粉末制片
将生药研成粉末,用显微 镜观察其细胞和组织碎片 特征。
生药ppt
![生药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3d5798cc22bcd126ff0ceb.png)
生药ppt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第一节绪论一、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鱼腥草、甘草、鹿茸、蟾酥2、生药学: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生药学: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鉴定、化学成分、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的科学。
(二)任务1、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2、绿色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4、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二、生药的起源和发展(自学)1、生药学的发展、生药学的发展2、我国生药的起源和本草沿革、我国生药的起源和本草沿革三、我国生药的研究进展(自学分组)1、资源调查及整理、资源调查及整理2、栽培与饲养、栽培与饲养3、中药材质量研究、中药材质量研究4、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5、中药炮制研究、中药炮制研究6、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7、新药开发、新药开发8、海洋药物研究、海洋药物研究第二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一、生药的分类1、按药用部位分类可分为:植物药(vegetable drugs)动物药(animal drugs)矿物药(mineral drugs).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唐古特大黄、麻黄、红景天、人参–茎木类、皮类:杜仲–叶类:大青叶–花类:菊花、金银花–果实类:山楂、巴豆–种子类:杏仁、酸枣仁–全草类:霍香2、按化学成分分类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含黄酮类成分的生药–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含蒽苷类成分的生药–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3、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生药学-- PPT课件
![生药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abe1b2af90242a895e56e.png)
教学目的 第二篇 各 论 第一章 根及根茎类生药 1、了解根及根茎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各种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及功效; 3、了解一些重点药的伪品。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本章计划学时8 一、 根类生药:甘草、葛根、人参、三七、当归、丹参、黄芩、何首乌、百部、白芍、防已、板兰根、黄芪、川乌、柴胡、麦冬、天花粉、党参、桔梗、木香、地黄、牛膝; 二、 根茎类生药:大黄、延胡索、川芎、黄连、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姜、天麻、半夏、白术、黄精、知母、山药;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各种药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详见备课稿) 教学参考书 《中国药材学》 《中药鉴定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相关期刊杂志的相关研究论文 本学科研究生的研究论文 本章内容的重点 重点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及功效。 本章内容的难点 1.重点药的显微特征; 2.重点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目前教科书以性状、显微鉴定为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略显不足,教师应重点补充,定量分析方法以现行版药典为主,如药典没有,则介绍文献中的方法,首选HPLC法。有的药 也可适当增加相关新药开发实例,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生药学科在药学科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复习思考题 1、下列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及功效:甘草、白芍、人参、川乌(附子)、当归、丹参、黄芩、大黄、延胡索、川芎、黄连、 川贝母、浙贝母、天麻、何首乌、百部、黄芪、麦冬、党参、木香、柴胡、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地黄。 2、下列生药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及功效:半夏、三七、防己、姜、牛膝、远志、黄精、知母、山药、泽泻、太子参、天冬、白头翁、防风、明党参、南沙参、前胡、玉 竹、白及、姜黄、桔梗。 3、人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伪品有哪些,它们与正品的区别何在? 4、天麻市场上的伪品常见的是哪些,如何鉴别真伪?
《生药学基础》课件
![《生药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065d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f.png)
总结
生药学在新药研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涉及自然界的生命科学、化学、 物理等多个方向,是中药研发,以及现代医药研究的基础核心学科。
生物转化及其机制
通过微生物、酶等方法提取和改 良药物有效成分,加强药效,减 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
中草药作为重要的生物药物资源,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药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1 组织培养技术
人工培育出生物药物所需的植物和动物组织。
2 分离纯化技术
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纯度高的具有药理活性物质。
1
药物临床前研究
2
进行药物的毒理、药效、代谢动力学等
方面的研究,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
3
性。
临床后研究
4
进行药物的追踪和监测,评估长期疗效 和安全性。
药物前期研究
初步确定疾病靶点,筛选药物候选化合 物。
药物临床试验
进行新药的三期临床试验,评估其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生药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药物发现
生药学通过植物、动物等自然资源筛选出具有药 理学活性的物质。
3 生物反应器技术
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微生物、酵母、真菌、哺乳动物细胞等的培养,制备生物制品。
生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 趋势二 趋势三
生物技术创新与前沿:如基因编辑、质谱分析等 技术的发展应用。
绿色生物研究转型: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
人工智能引领生物医药:新型药物的快速发现、 人体模拟等方药物的基础学科,它在新药开发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本课程介绍了生物药物的定义、分类、研发流程、生药学基本概念、实 验技术与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药物的分类
蛋白质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乌
2020/7/25
川乌原植物
附子-中药材性状
川乌饮片
川乌-原植物
2020/7/25
川乌-草乌-饮片
川乌-草乌-药材
附子—黑附片 2020/7/25
附子—白附片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采制】(简述)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 挖,母根和子根分开, 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 干后为川乌, 较大的子根, 称为泥附子,进 行下列加工: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 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 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 质样。以身干片大均匀、皮灰褐色、切面 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 约0.3cm。以身干片大均匀、色黄白、油润 半透明者为佳。
【前言】:(简述) 川乌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载有附子、乌头、天雄, 列为下品。陶宏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叶初生 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 《蜀本草》云:“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 者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根 傍如芋散生者名附子,傍连生者名侧子, 五物同出而异名。”
第二篇 各论
川乌 与附 子 Radix Aconiti et Radix Aconiti LateralisPreparata Aconite Root, Common Monkshood Root, Prepared Daughter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2020/7/25
⒊ 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 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 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 的 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 以硫磺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2020/7/25
【生药性状】 生川乌 不规则圆锥形,顶端常有茎痕,
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 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 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 类白色,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气微,味辛辣, 麻舌.以身干、个均匀,肥满坚实,无空心 者为佳。制川乌为不规则或三角形的片, 表面黑褐色和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 纹,质坚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 舌感。
⒈ 取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 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 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 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 称“盐附子”。
2020/7/25
⒉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 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 心,捞出,水漂,纵切成 的厚片,再 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 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 再】 川乌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 栓化细胞,皮层偶见石细胞,内侧偶见纤维束。 形成层类多角形,其内外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 束。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 列,髓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川乌粉末灰黄色。⑴淀粉粒类球形,直径 322μm ,复粒由2-15分粒组成. ⑵石细胞类方形后 多角形或一边斜尖, 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⑶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 突入细胞腔. ⑷主为具缘纹孔导管.
2020/7/25
4 乌头碱限量检查: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 粉20g,加乙醚150ml,振摇10分钟,加氨试 液10ml,振摇30分钟,放置1-2小时,分 取醚层,蒸干,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 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 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 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 5μl,分别点于同一碱性氧化铝薄层板上, 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 开,
2020/7/25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 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 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 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 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 侧导管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 舌。以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 者为佳。
2020/7/25
2020/7/25
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钾碘试液与碘化铋钾试液的 等溶混合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 出现斑点。 【品质评价】:(重点)
传统认为:川乌以身干,个均匀,肥满坚 实,无空心者为佳;盐附子以个大,体重,色灰 黑,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顺片以身干,片大均 匀,皮灰褐色,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白附片 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2020/7/25
2020/7/25
总生物碱
2020/7/25
【理化鉴定】 1 川乌或附子粉末,加亚铁氰化钾颗粒 少许,再加甲酸1滴,产生绿色。 2 川乌或附子的乙醇浸出液,甲香草醛 和0.5N硫酸溶液少量,在沸水浴上加热20分 钟,显红紫色。
2020/7/25
3 薄层层析: 乌头或附子粉末2克,以10% 的碳酸钠溶液湿润,加苯冷浸过夜,滤取 苯液并用2%盐酸提取生物碱;酸水甲浓 氨水碱化,用乙醚提取总生物碱,供点样 用。取样品溶液与乌头碱、中乌头碱和下 乌头碱的对照品的混合液,分别点样于同 一块碱性氧化铝G薄层板(120-140℃活化 1小时)上,用乙醚-石油醚(10:1)展开16cm, 碘蒸汽显色,斑点均显棕色.
2020/7/25
2010年版药典规定:川乌总灰分不得过 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制川乌 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过0.15%,含 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小于0.20%。
2020/7/25
【化学成分】(重点) 主含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
碱、下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异翠雀碱、北乌碱 等,此类成分是乌头的主要有毒成分;单酯型乌 头碱,如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 酰下乌头胺,此类成分的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 的1/100-1/1000; 若进一步水解,则成为相应的乌 头胺、中乌头胺和下乌头胺,它们几无毒性。尚 含强心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和棍掌碱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