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民族舞蹈:打跳

合集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彝族“打跳”的探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彝族“打跳”的探析
2 彝族“ 打跳” 的起源 传说古代彝族部落为 了显示 自己的力量 , 在夜色笼罩 的山头 上, 点燃篝火 , 人们 围成 了圈跳跃旋转 , 熊熊篝火 , 人影 绰绰, 脚步
“ 打跳” 的形式是不管男 女老少 , 要相互 间手拉手 , 围成 圆圈 进行移步摆手和跳动 。男女边对 唱边跳 , 步伐有 抬脚 、 一跺脚 、 前 三 步一跺和 后三步一跺 、 三步一松脚 、 摆 手松脚 、 两 次跺脚三 摆 手、 快步转移等等 , 动作 十分丰富 , 风格 奔放 开朗、 扎实有力 。是 模拟动物及生产劳动和生活 中姿态和动作所取 , 反映当时居住 的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8 3 文献标识码 : c
1 前 言
现代社会彝族人们健身 、 休 闲、 娱乐 的一种方式 , 受 到了群众的重
视。
“ 打跳 ” 是彝 族人 民祖 , 又称踏歌 、 跌脚 、 左脚舞 , 意为 “ 打跳 ” 是踏着 挥厚深沉 、 热烈 、 欢快、 清脆 的笛子 、 月琴的音乐旋律翩翩 起 舞。 “ 一寨 打跳 , 八方 相聚” , 体 现彝族人们 对“ 打跳 ” 运动 的喜 爱 。研究彝族 “ 打跳 ” 的发展 问题 , 对保护和 弘扬这一宝贵 文化遗 产、 增强 国民体质 、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 意义。
刘麟
摘 要: 本 文通过 对彝族 “ 打跳 ” 的起 源、 特 点以及发展 演变进 行了深入认识 , 并结合 文献资料 法、 访谈 法对彝族“ 打跳 ” 发展 中的影响 因素进 行了全面分析 , 结果 显示: 彝族 “ 打跳 ” 作 为一项以健 身、 娱 乐、 审美、 消遣 为 目的的民族传 统体育活动, 具有民族性、 传 统性 、 体育 性特征 , 是 少数 民族 文化乃至世界 体育文化的优 秀遗 产。 关键词 : 彝族 打跳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全国12亿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1990年统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目前已识别并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

2.就中国少数民族现今的居住特点看,可分为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两大部分。

3.藏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五种。

4.《蝴蝶泉边》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爱情生活的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5.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其较为著名的音乐有白沙细乐等。

6.《摆时》是傈僳族民间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歌种之一,也有人将其称做“摆时摆”或“摆时摆哦”。

7.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其中大多聚居在大、小凉山一带。

人口约657万。

8.彝族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歌舞音乐与乐舞音乐两大类别。

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四弦等30余种。

9.傣族的戏曲音乐,被称为傣剧或傣戏,主要撒布在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保山和缅甸北部的傣族聚居区一带。

10.象脚鼓因其外形体酷似象腿、象脚而得名。

它是傣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111.《有一个艳丽的地方》是词曲作家杨非根据傣族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改变的。

12.侗族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歌、宗教歌和习俗歌三类。

13.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其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木卡姆(古典套曲)、赛乃姆音乐三大类别。

14.赛乃姆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间自娱性舞蹈。

依其地域风格可分为伊犁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刀郎塞乃姆等。

15.十二木卡姆中最为著名的有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

16.西北回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是花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白牡丹令等。

17.塔吉克族最为著名的边棱气鸣乐器为鹰笛。

18.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对生活在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统称。

高山族较为著名的民间乐器有杵等。

19.壮族“八音”的传统曲目为:《走马街》、《采花》等八个。

纳西族舞蹈“打跳”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发展

纳西族舞蹈“打跳”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发展

纳西族舞蹈“打跳”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发展
>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流传于丽江市、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

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

“咚罗丽”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

一些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也称之为“芦笙舞”或“笛子跳”。

特点打跳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在婚嫁、丧事、起房盖屋或欢庆丰收节日,不管是在狭小的院子还是在宽广的场坝,只要悠扬的笛声一响,刹时就可围拢一群群、一圈圈参舞者,舞场上顿时一片欢歌笑语。

从舞蹈里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比强大的内聚力。

动作简单易学,韵律感强,也注重舞者间的互动性,能较好地带动人体各处关节,加之其动作配合队形的变化,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适应各种主题的舞蹈形式。

发展丽江纳西族大都与各民族杂居,与邻近民族有频繁的交往,因此,从打跳的风格细微处也可看出它的变异。

“咚罗丽”因受手挽手、手拉手的限制,主要动律在胯部、腰部及膝下的腿部。

舞蹈时顺时针方向行进,最后一位是吹笛者,他也可在舞圈的中心,没有限制。

因此,吹笛者的舞蹈动作幅度较大,韵味极浓。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摘要】普米族的打跳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普米族先民的生活和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技巧和表现形式的舞蹈艺术。

打跳在普米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族群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

通过打跳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普米族人民传承着他们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至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普米族的打跳传统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重视打跳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普米族的打跳传统不仅丰富多彩,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关键词】普米族、打跳、文化传承、起源、发展、表演形式、技巧、地位、重要性、当代传承、发展、丰富多彩、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

1. 引言1.1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普米族的打跳是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

在普米族文化中,打跳被视为重要的表演形式,既是一种娱乐活动,又是一种传承文化的途径。

通过打跳,普米族人民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民俗文化,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特性,更在表达方式上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打跳,普米族人民能够表达对自然、生活和神灵的敬畏与崇拜,展现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打跳被视为普米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当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普米族的打跳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比赛,普米族文化得以传承,打跳的艺术价值得以展现。

普米族的打跳传统不仅丰富多彩,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

2. 正文2.1 打跳的起源与发展普米族的打跳是一种融合了歌舞、音乐、戏剧和手工艺等元素的传统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传,普米族的打跳起源于古代狩猎活动,是普米族祈求丰收和祈福的一种表达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跳逐渐演变为一种集体舞蹈,成为普米族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摘要】普米族的打跳舞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承载着普米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本文从打跳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和特点、在普米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也提到了普米族打跳舞蹈的传承方式和困境,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结论部分指出普米族的打跳舞蹈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强调了对普米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必要性。

普米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普米族的打跳舞蹈文化,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普米族、打跳舞蹈、文化传承、起源、历史、表演形式、特点、社会地位、传承方式、困境、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传统、宝贵财富。

1. 引言1.1 介绍普米族的打跳舞蹈普米族的打跳舞蹈是普米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是普米族人民在生活、劳作和娱乐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

打跳舞蹈是普米族人民用跳动的舞姿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景象和民族风情的一种舞蹈形式。

这种舞蹈融合了普米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多个方面的元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普米族的打跳舞蹈通常是在特定的节日、庆典、婚礼等重要场合进行表演的,舞者们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跳动着独特的舞步,配合着动人的音乐和歌声,展现出普米族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

打跳舞蹈的动作大多以脚尖着地跳跃为主,舞姿轻盈飘逸,给人以舒展自如、欢乐愉悦的感觉。

通过打跳舞蹈,普米族人民传承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弘扬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这种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普米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打跳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普米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探讨普米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普米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被称为打跳舞蹈,是普米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表现形式。

探讨普米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普米族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和谐发展。

浅析纳西族传统“打跳”音乐的特点

浅析纳西族传统“打跳”音乐的特点

纳西 族能歌善舞 ,在 生产劳 动和 民 族节 日中常有群众性 的歌舞活 动。纳西 族 的民间歌舞活 动 自古就很活跃 。 曾记 载在唐代樊绰 《 云南志》 中,4 0 0 多年前 木公 的诗 中都 有记 载 。如今 凡是 节 日、
男婚 女嫁 、开丧哀悼 ,纳西族 的歌 舞是

■ “ 打跳 ”的 音乐形式在 不同区或揪 不同的特征
过文字或者 伦理 的形式 ,而是通过 诸如
“ 喇 丝 ” 这 样 的 活 动 过 程 ,以 礼 仪 为 载
体 ,转变为大家的 “ 行” ,通过礼仪实践 转变为 大家的习惯 ,在历史 的长河 中形
诚愿望 。在村 民之 间他们强调淡化 富贵 尊卑 ,肯 定长幼 有序 ,强 调 以诚待 人 ,
建设和谐 社会乃 至于在学校教育 中进行 思 想 品德 教 育 ,都 有 耐 人 寻 味 的 启
想 ,说不出多少具体 的伦理要求 和原理 , 但他会通 过各种活动 中的礼仪把藏 民族
的伦理 思想实践得很好 。通过对 礼仪 的 遵循 ,人际关系得 到很 好的调整 。礼仪 实践是 藏民族伦理思想 社会化 的重要 特 征 。藏 民族的伦理思想 ,虽然也 有文字 记 载 ,但在广大群众 中 ,它 主要 不是通
尺蹉 ” ( 中甸 三坝 、洛 吉地 区) 等 ; 舞蹈歌 曲的演奏乐器 以葫芦笙 、竹 口弦
和竹 笛 为 主 。
翻译过来就是 “ 唱跳 ” 。 “ 打跳 ”以浓 郁 的民族 特色 、欢乐 热烈 的气氛 、强烈 的 艺 术生命力及感染 力而久久流传 在纳 西 族 民间 。
等 。1 9 5 4年 国务 院批 准确定 “ 纳西 “ 为 全族 族名 。主要 的音 乐形式有 :民间歌 曲 ( 谷 器 、劳动 歌 、习俗歌 、即兴歌 、 舞 蹈歌 、啊 哈 巴拉 、东 巴调 ) 、民间器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普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云南省等地。

普米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一种特有的文艺表现形式——打跳。

打跳是普米族的一种传统歌舞表演形式,它源自普米族的生产生活,是普米族劳动生活中的一种产物。

普米族的打跳表演通常发生在婚礼、丰收节等重要场合,是普米族人民表达喜庆情绪和祈祷祥和的一种方式。

普米族的打跳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通过跳跃、摇摆、舞蹈、唱歌等形式,传递着普米族祖先留下的智慧和普米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打跳表演中,普米族人民通常穿着民族服饰,手持鼓、锣、喇叭等打击乐器,跳跃起舞,歌唱着祝福的歌曲。

打跳表演充满了力量与活力,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普米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而打跳的歌曲内容通常描绘了普米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家园风光、动物传说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这些歌曲不仅反映了普米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普米族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打跳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表演形式,更是普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米族的打跳将普米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下来,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普米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让后人能够更加了解普米族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普米族的打跳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是普米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是普米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普米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普米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打跳,普米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并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使得普米族的文化能够在世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普米族的打跳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打跳是一种充满力量与活力的表演形式,它融合了普米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普米族特有的文化底蕴。

打跳的表演者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将普米族的传统文化展现给观众,让人们领略到普米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要想更好地传承普米族的打跳,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强对普米族打跳艺术形式的保护和传承。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摘要】普米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打跳作为普米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打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打跳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接着探讨了打跳传承中的意义,以及打跳对普米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最后分析了打跳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结论部分强调了普米族文化的传承重要性,以及打跳作为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通过对打跳这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展现普米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同时也能够激发普米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关键词】普米族,打跳,文化传承,重要性,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特点,传承意义,影响,当代社会,地位,独特价值1. 引言1.1 普米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普米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他们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语言文字、节庆习俗等丰富多彩,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普米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不断传承发展,成为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普米族的文化传统包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

他们注重家族和社区的团结,尊重老人和祖先,秉承着勤劳、朴实、善良的传统美德。

普米族的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他们的节庆活动和仪式中。

打跳就是普米族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表演艺术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普米族的文化传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与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普米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可以增强族群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不仅是普米族人民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打跳在普米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在普米族文化中,打跳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习俗。

打跳是普米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形式,被视为连接神灵和人类世界的桥梁,承载着普米族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在普米族社区中,打跳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资格参与和表演。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普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地。

普米族自称为“布比”,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支。

普米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打跳是普米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普米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打跳,是普米族传统的舞蹈形式,是普米族民间集体舞蹈的一种。

打跳的表演者一般由多人组成,舞者每人脚踩竹板,随着鼓乐和歌声,一起踏着节奏上下跳跃,舞姿豪放霸气,犹如勇士舞动的英姿,声势浩大,激情四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普米族的传统观念中,打跳是一种寄托情感、祈祷丰收、祭祀神祗、祈祷平安的表演形式,有着极其深厚的宗教、神话和历史内涵。

在每年的节庆活动中,普米族人民都会通过打跳来纪念祖先、祭祀神灵、祈祷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打跳还是普米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共同欢庆的重要方式。

打跳还是普米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普米族的民俗风情、民间传统、音乐舞蹈、服饰器物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特色。

打跳的音乐旋律优美悠扬,给人以愉悦的享受;服饰华丽多彩,独具特色,展现了普米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感;舞者们的表演风格独特霸气,真实地展现了普米族人民的豪放个性和喜庆情感。

在当代社会,普米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的传承困境,普米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其在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也要看到,打跳这样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普米族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普米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弘扬和发展普米族打跳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

要从制度上加强对普米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普米族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政策保障,鼓励普米族人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

通过挖掘普米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促进普米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社会共识和民间情感。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普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区。

普米族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便是打跳。

打跳是普米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打跳,普米族人民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同时也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弘扬了民族文化。

打跳是普米族人在特定场合进行的一种集体舞蹈表演活动。

在普米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丧葬等重要场合,人们会齐聚在一起,进行打跳表演。

打跳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手拉手、肩挨肩、手舞足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动作轻盈、优美、灵动的特点。

在打跳表演中,人们配合默契,舞蹈动作优美,富有活力和热情,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对于普米族来说,打跳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的方式。

普米族的打跳表演通常要求人们围坐在一起,合力合声演绎,形成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寄托。

在打跳表演中,人们不仅仅是在舞蹈上展现自己,更多的是在传递着普米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打跳中,人们传唱着古老的歌谣,歌颂着故乡的美丽和祖先的智慧,唤起了族人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

普米族的打跳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载体和传承方式。

通过打跳,普米族人们传承着自己的语言、音乐、服饰、饮食等多种文化元素,使得普米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打跳也带动了普米族的文化创新和发展,一些新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不断被融入到打跳表演中,使得普米族的文化传统更加生动和多元。

普米族的打跳活动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打跳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通过打跳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促进社区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打跳表演中,人们不分彼此,共同挥舞手臂,迈动舞步,展现出一种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精神风貌。

打跳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人们通过打跳来传承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培养普米族的后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使得普米族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纳西族的民间艺术

【民族文化】纳西族的民间艺术

【民族文化】纳西族的民间艺术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水族的“敬霞节”等等,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那么,你知道纳西族的民间艺术“打跳”吗?想了解纳西族文化吗?跟着留学一起看看吧!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流传于丽江市、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

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

“咚罗丽”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

一些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也称之为“芦笙舞”或“笛子跳”。

特点打跳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在婚嫁、丧事、起房盖屋或欢庆丰收节日,不管是在狭小的院子还是在宽广的场坝,只要悠扬的笛声一响,刹时就可围拢一群群、一圈圈参舞者,舞场上顿时一片欢歌笑语。

从舞蹈里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比强大的内聚力。

动作简单易学,韵律感强,也注重舞者间的互动性,能较好地带动人体各处关节,加之其动作配合队形的变化,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适应各种主题的舞蹈形式。

发展丽江纳西族大都与各民族杂居,与邻近民族有频繁的交往,因此,从打跳的风格细微处也可看出它的变异。

“咚罗丽”因受手挽手、手拉手的限制,主要动律在胯部、腰部及膝下的腿部。

舞蹈时顺时针方向行进,最后一位是吹笛者,他也可在舞圈的中心,没有限制。

因此,吹笛者的舞蹈动作幅度较大,韵味极浓。

当地传说远古的时候,在崇山峻岭中,居住着许多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

纳西族的部落里,有一户勤劳的农家,母亲早逝,留下五个儿子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对儿子们百般疼爱,尽心操劳把五个儿子拉扯成人,五个儿子长成了五条精壮的汉子,老人得到了无比的欣慰。

有一回,民族山寨与山寨之间发生了械斗,五个儿子均被首领召去,上了械斗的战场。

牛角号吹响了,呐喊声震荡着山谷,械斗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

年迈的父亲在家焦急地等待着。

三天三夜过去了,牛角号哀鸣着,呐喊声减弱了,寨子口出现了一队疲惫不堪,拖着竹矛拿着弯弓的汉子回来了,老人急急忙忙上前寻找自己的儿子,汉子们一个个从门口走过,一个、两个。

打跳欢歌赏析

打跳欢歌赏析

打跳欢歌赏析打跳欢歌,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舞蹈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打跳欢歌的形式、内容、赏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从打跳欢歌的形式来看,其诗歌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韵律方面,打跳欢歌通常采用叠句和韵脚,使得歌曲容易记忆,富有感染力。

在节奏上,打跳欢歌以明快的节奏为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此外,打跳欢歌的段落和标题也极具特色,如“蝴蝶舞”、“迎春歌”等,这些标题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其次,从打跳欢歌的内容来看,它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历史的长河中,打跳欢歌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如古代的祭祀仪式、民间的神话传说等,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和歌曲。

这些作品有的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有的则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在对打跳欢歌的赏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打跳欢歌以其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同时,打跳欢歌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它曾是古代人们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在今天,打跳欢歌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总之,打跳欢歌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还以其鲜明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民间艺术形式,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让它们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1. 引言1.1 普米族的打跳艺术概述普米族的打跳艺术是普米族人民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普米族的传统文化中,打跳是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

普米族的打跳艺术通常在节日、庆典、祭祀等重要场合中表演,以展示普米族人民的传统风俗和民俗文化。

普米族的打跳艺术形式多样,包括手鼓舞、刀弄、竹竿舞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音乐节奏,能够充分展现普米族的优美舞蹈风格和节奏感。

普米族的打跳艺术不仅在舞蹈动作上讲究力度和协调,更在音乐节奏和表演形式上注重传统和特色。

通过打跳艺术,普米族人民传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普米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1.2 普米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普米族的打跳艺术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打跳,普米族人民传承了祖辈留下的文化积淀,使其得以延续并保持原汁原味。

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可以让后代了解祖先的智慧和精神追求,还可以增强族群认同感,弘扬民族自信心。

普米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还在于打跳艺术的独特魅力。

普米族的打跳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节奏感和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对于推动普米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普米族的文化传统可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贡献。

普米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在于为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应该重视普米族文化传承的工作,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普米族的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

2. 正文2.1 普米族的打跳形式及特点普米族的打跳是一种源自古老传统的舞蹈形式,被视为普米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舞蹈形式融合了普米族的生活、宗教和历史元素,展现了普米族人民的独特风土人情。

普米族的打跳舞蹈通常由一群舞者组成,他们身穿传统民族服装,手持鼓、铃铛等乐器,配合着节奏跳跃起舞。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普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方。

在普米族的文化传统中,打跳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它不仅在普米族群众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我们来了解一下普米族打跳的基本概况。

普米族的打跳是一种伴随着打击乐器节拍的舞蹈形式,通常在集市、节庆等场合进行表演。

在跳舞的舞者们手持鼓槌或者手鼓,伴随着节奏有规律地击打乐器,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景观。

普米族打跳的动作大多围绕着农耕、狩猎、祭祀等主题展开,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对丰收和生活的祝福,体现了普米族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米族文化受到着越来越多的冲击和侵蚀。

普米族打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对普米族打跳的保护和传承,激发普米族群众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自觉性。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普米族打跳的学术研究和记录,深入挖掘打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以便更好地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文化传承工程,加强对普米族打跳的保护和发扬。

比如开展普米族打跳的展演和比赛、举办普米族舞蹈艺术的学习班和培训班、制作普米族打跳的文化宣传资料等,都是保护和传承普米族打跳的有效途径。

在继承和发扬普米族打跳的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于普米族打跳来说,适度的现代化改革是必要的,比如吸收一些现代舞蹈的元素,丰富打跳的表现形式,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将普米族打跳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为普米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进而更好地促进普米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普米族打跳作为普米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加强对普米族打跳的保护和传承,激发普米族群众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自觉性,同时也要注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的现代化改革和创新。

彝族舞蹈“打跳”活动特征及发展

彝族舞蹈“打跳”活动特征及发展

彝族舞蹈“打跳”活动特征及发展作者:张骥来源:《牡丹》2017年第36期彝族“打跳”是一项传统的民族舞蹈活动,其具有民族性、传统性、舞蹈性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节日风俗、感情交往的影响。

同时,彝族“打跳”以健身、娱乐、审美和消遣为目的,其中蕴涵着彝族人民长期积累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风情。

广泛开展彝族“打跳”活动,有利于民族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彝族“打跳”的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彝族“打跳”發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发展对策,旨在为彝族“打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成果,使之在保护“民族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世界舞蹈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一、彝族“打跳”活动的起源彝族“打跳”起源于狩猎劳动,它是模拟动物活动而发展起来的舞蹈形式。

从“打跳”的动作形式来看,舞蹈中有模仿斗鸡、斗羊的动作,这些动作的练习既可以娱乐身心,也有助于增强体质,特别是古代,通过这些活动的练习,人们可以增强抵御猛兽袭击的能力。

在形式上,围火跳跃,根据传说,是为了驱邪。

从前,有一个彝族壮汉与天上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大力士大败,并被摔死了,后来天上的人知道了,为了对彝族进行报复,就放虫子到彝族人民所种的庄稼地里。

彝族人民为了驱赶来吃庄稼的害虫,各家各户都把火把点得熊熊的,最后把虫子烧死了、驱赶走了。

为了庆祝胜利,彝族人民把胜利日定为火把节,这就有了现在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火把节。

总的来说,彝族“打跳”已经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彝族舞蹈“打跳”活动的特征彝族“打跳”首先具有舞蹈性、健身性特征,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

彝族文化丰富悠久,彝族人性格豪爽善勇,有强烈的荣誉感。

“打跳”活动可开发人体动作的协调性,人们在运动中可以获得欢快的体验,它可以作为现代社会彝族人民健身、休闲的一种方式。

同时,彝族“打跳”是世代相传的,不断沿袭、传承和发展,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阶段产生的,并逐步发展起来。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

普米族的打跳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普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普米族文化中的打跳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它既是一种民间文体,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普米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并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打跳是普米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普米族的打跳活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普米族在战争中用打跳来增加战斗士气和鼓舞士气。

后来,打跳逐渐演变为普米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并且成为了普米族重要的节日表演活动。

如今,普米族的打跳活动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普米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打跳在普米族文化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形式。

普米族的打跳活动通常发生在重要的节日和民间庆典中,例如新年、丰收节和婚庆等,这些节日是普米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打跳活动则成为了这些时刻的重要仪式。

在打跳活动中,普米族人民以舞蹈、歌唱和器乐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传承和弘扬着普米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得打跳成为了普米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和传播媒介。

普米族的打跳活动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它不仅传承了普米族人民的民族传统,也弘扬了普米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感。

在打跳活动中,普米族人民一方面传承了古老的舞蹈技艺和歌唱技巧,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新的艺术形式和创新方向,使得打跳活动在不断发展中拥有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打跳活动,普米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普米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表达情感的舞台,使得普米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普米族的打跳活动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普米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传统的打跳活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人才不足、传统技艺失传等。

保护和传承普米族的打跳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舞16个基础动作

民族舞16个基础动作

民族舞16个基础动作民族舞是一种表达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舞蹈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色。

对于学习民族舞的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民族舞中的16个基础动作,帮助初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起势动作起势动作是指舞者站立起始位置时的姿势。

通常,双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身体挺直,呈自然放松状态。

这是民族舞的起点,也是整个舞蹈的起源。

2. 抬脚动作抬脚动作是指舞者将一只脚抬起,然后再放下的动作。

抬脚的高度和频率取决于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节奏。

3. 旋转动作旋转动作是指舞者以自身轴心为中心,将身体转动起来的动作。

这是民族舞中常见的动作之一,可以增加舞蹈的动感和表现力。

4. 扭转动作扭转动作是指舞者将上半身或下半身扭转的动作。

通过扭转身体,舞者可以展现出更多的舞蹈变化和韵律感。

5. 扩展动作扩展动作是指舞者将手臂或腿部从身体中心向两侧展开的动作。

这种动作可以增加舞蹈的广度和舞台表现力。

6. 弓步动作弓步动作是指舞者将一只脚向前迈出,脚尖着地,膝盖弯曲的动作。

这是民族舞中常见的步伐之一,可以赋予舞蹈力量感和稳定性。

7. 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是指舞者用力腾空离地并着地的动作。

跳跃动作可以增加舞蹈的变化和舞台表现力,使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8. 抓步动作抓步动作是指舞者将一只脚“抓住”空中的一个位置,然后再放下的动作。

这种动作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平衡感和动作控制能力。

9. 扑腾动作扑腾动作是指舞者用力迈出一只脚,并试图将另一只脚迅速地抬起并迅速着地的动作。

这种动作要求舞者有较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10. 蹲下动作蹲下动作是指舞者下蹲,臀部靠近地面的动作。

这种动作可以使舞者与地面更贴近,增加舞蹈的稳定性和融合感。

11. 流水动作流水动作是指舞者将身体呈流畅的曲线运动,仿佛水流一般的动作。

这种动作要求舞者具备柔韧的身体和流畅的动作控制能力。

12. 打拍动作打拍动作是指舞者用手掌或其他身体部位拍击,产生有节奏的声音和动作。

仲霞教案《打跳欢歌》1

仲霞教案《打跳欢歌》1

姓名:仲霞
专业:葫芦丝
授课对象:葫芦丝社团全体成员时间:2016年7月
52 1
51 6
①教师讲解滑音吹奏的方法:

地进行到另一较高的音。

如,5
2
动并逐渐抬起。

低音

地进行到另一较低的音。

65
七孔的手指向下逐渐关闭滑至
,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平稳扇动,使其产生似揉弦时的效果。

)波音、打音
①讲解波音、打音及顿音吹奏的方法。

波音
一次或二次交替演奏,演奏长短由音
,,
在乐曲中所有的波音都要带吐。

的低二度,按闭发音孔的手指必须有
附点部分,,
点的感觉,切勿吹成奏。

叠音
音,具有将同度音断开的效果。

如,的连吐。

强调这里要利用舌尖的前部
6---
要吹得清晰可辨,加上
,中为第一种。

普米娃娃打跳来简谱

普米娃娃打跳来简谱

普米娃娃打跳来简谱
普米娃娃打跳来简谱
普米娃娃,是一种西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

它是用羊毛、红绸子等
材料制成的绒毛玩具,外形可爱、颜色艳丽。

普米娃娃在西藏地区被
视为吉祥物,寓意着平安、健康、幸福等美好的愿望。

跳来舞蹈,是藏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它源于西藏的林芝地区,通常由男女两人配合跳舞,经常被用于庆祝节日、婚礼等场合。

跳来舞蹈的动作优美、舒展,富有民族特色,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普米娃娃打跳来,是一种将普米娃娃与跳来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演出者将手中的普米娃娃与舞姿相配合,以表现出西藏地区独特的风
情与文化。

这种表演形式既展示了普米娃娃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丰富了传统舞蹈演出的形式和内涵。

以下是普米娃娃打跳来的简谱,供爱好者参考和演奏:
1. C1 D1 E1 F1 F1 E1 D1 C1
2. C1 D1 E1 F1 F1 E1 D1 C1
3. D1 E1 F1 G1 G1 F1 E1 D1
4. E1 F1 G1 A1 A1 G1 F1 E1
5. F1 G1 A1 B1 B1 A1 G1 F1
6. G1 A1 B1 C2 C2 B1 A1 G1
7. A1 B1 C2 D2 D2 C2 B1 A1
8. B1 C2 D2 E2 E2 D2 C2 B1
以上是普米娃娃打跳来的简谱,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美妙音乐和舞蹈体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民族舞蹈:打跳
少儿民族舞蹈:打跳
“从早跳到黄昏落,只见黄灰不见脚”这着滇西民歌所描写的正
是彝族人民“打跳”时的情景。

“打跳”彝族称“古蔗”,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也是彝族人民最
喜爱最普及的群众性舞蹈,各地区“打跳”的风格有异,在称谓上也
有差别,又叫“打歌”、“跳歌”、“叠脚舞”、“叠左脚”、“左
脚舞”、“三跺脚”、“芦笙舞”、“阿垂乐”等等。

传说,古代部落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在夜色笼罩的山头上,点
燃篝火,人们围圈跳跃旋转,火光熠熠,人影绰绰,跺地声隆隆,以
壮声势。

在楚雄州的永仁地区传说三国时期已有燃火打跳在的舞蹈,
据此,“打跳”的历史已近二千年之久。

彝族祖先居住山野森林中,
为抵御猛兽的袭击,围火跳跃,形成了简单的舞蹈动作。

经过漫长的
岁月,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和发展成为现在的民间舞“打跳”。

“打跳”的形式是男女相间、手拉手,围着圆圈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脚上的动作十分丰富,步伐有抬脚、一跺脚、三步一松脚、先跺脚、三跺脚、快步移动、旋转等。

“打跳”的风格奔放开朗、扎实有力。

各地的“打跳”各有特点。

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打跳”比
较粗犷、浑厚,节奏较缓慢有力,动作变化不大。

双柏县的“打跳”,时而激越,时而优雅。

姚安马淤及大理巍山等地的“打跳”则潇洒轻快、灵活多变,如单腿快速旋转等动作,还带有一定的技巧性。

“打跳”的伴奏乐器,各地也不尽相同,或笛子、或芦笙、或月琴,也有不用乐器的。

动作的组合有固定的曲子,伴奏者在圆圈中心
边奏边跳,有的加入到圈里与舞者同跳,有的地区还加伴唱,伴唱有
的有词,有的仅仅虚词。

在滇西彝族地区,每逢节日,首先吹起长号然后歌舞。

逢年过节,家家立青棚(即院里插上贴了红纸的小松树)全村挨户轮流主持“打跳”。

庆丰收或办喜事就更为热闹,往往是“一寨打跳,八方相聚”,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

气氛非常热烈。

与云南省接壤的贵州
省晴隆县的“跳脚舞”,也是以腿部变化为主,其风格与云南省的
“打跳”相似,可能同出一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