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链接:筛选文中的信息共19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专题复习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 神,新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 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 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 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 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抱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第九页,共16页。
二、解题思路:
一个原则: 忠实于文本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
中,不要(bùyào)凭空去想
两个观念: 整体观念 联系观念
三个步骤: 第一步、 读文章 第二步、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内容 巧妙答题
第十页,共16页。
(一)速读全文,了解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以
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
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
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
(2)原句移用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
空去想。
第十四页,共16页。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有些题目的答案(dá àn)分散在一段或几
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 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 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 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 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 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 (shén me)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 《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 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 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 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 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 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 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 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课件
5.张冠李戴 选项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意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
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对点训练】
9.[选项]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T1—C]
[原文] 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 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 [比对] 原文是概括的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特点,不是杨宪益译本的特点。 选项张冠李戴。
⑥数实融合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实融合通过新技术、新管理 、新模式,提升“产品+服务”价值链水平,深化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数实融合全方位 重塑传统产业的化发展优势,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业 新方向,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动力变革。
⑦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促进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网络化、平台化组 织方式,推动个人系,助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同时,数实融合发挥数字 平台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优势,推动国内产业链向全球范围延伸,为我国经济发展 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情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 对材料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的
微
梳理
观 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
Ⅱ卷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 理解和分析
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
根据材料内容进行 推断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进行 推断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 析和评价
(续表)
命 ①第1题侧重考查对材料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题 ②第2题则侧重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 特 ③两个题都侧重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都是基于对文 点 本内容的理解
题型1: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
解题技法
一、切分比对分析法
备战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专题2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高考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匹配式,即给出四个选项,每个选项有两句话,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一种是分类式,即从文中抽取六句话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0题。
其中,分类式最为常见。
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
在分类式题目中,题干的要求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的一组是”,一种是“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的一组是”。
考生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别.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设置错误选项常见的方法有:1.张冠李戴.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往往涉及多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组是”。
因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会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说成是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做的,从而造成对象的错位.2.似是而非。
传记类文章中所选传主的优秀品德往往呈现多面性,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的时候,往往会忽视题干所提出的某一种传统美德,而将传主所做的好事全部列出,从而混淆正误,扰乱考生的视线。
预计2018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阅读材料是人物传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内容一般是人物的情操、主要事迹等;如果阅读材料是议论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论点、论据的信息;如果阅读材料是游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景物描写的内容等.因此,考生解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时,应先确定阅读材料是哪一类文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中信息加以筛选.考向一客观型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韦敻传韦敻字敬远。
志尚夷简,澹于荣利。
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
高考语文总复习2.1.4筛选文中的信息课件
经典 真题 在线
真题试做
起初,李揆把持政务时,侍中苗晋卿多次举荐元载担任要职。李揆 自恃门望高,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对他)态度非常轻蔑,不采纳侍中苗 晋卿的举荐,并且对晋卿说:“风采出众的人不被重用,素质低下、生 性猥琐之人却求官。 ”元载深深地怀恨在心。 等到元载登上宰相之位后, 趁李揆应当变换职位,于是奏请朝廷任李揆为试秘书监,到江淮养病。 李揆没有了俸禄后,家道再次贫乏,一家百余口,靠乞讨度日。在各州 间漂泊度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五六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 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为获罪被杀,朝 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 入京拜为国子祭酒、 礼部尚书, 为卢杞所憎恨。 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担任入蕃会盟使,加任左仆射。走到凤州,因病 去世,其时为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经典 真题 在线
真题试做
李揆任宰相时,处理大事、进献策略、更替人事,虽然广博明辨, 但是太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并且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 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臵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与他同朝为官的吕 , 虽然地位、名望远不及李揆,但处理政务方面却在李揆之上,吕 被罢 免相位,以太子宾客的身份任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害怕吕 重 新入朝为相,于是秘密地命令直省到吕 管辖的地方捏造吕 的过失。 吕 秘密地上疏为自己辩白,于是朝廷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李 揆被罢黜后,不几天,他的哥哥被改任司门员外郎。以后几年,李揆 遇赦做了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B.①③④ D.③⑤⑥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经典 真题 在线
真题试做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却在郑州安家。(他的家族)世代是名 门望族。李揆年少时就聪慧敏捷而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 中进士,把自己写的文章进献给朝廷,(皇帝)下诏令中书省考查他的文 章,提拔他做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认为主考录 取士人,大多不考查核实,只是使他的防备(措施)严厉,求取考生的文 章与策论,严重违背了求取贤能之士的要旨。李揆考查进士的文章, 说:“大国录取人才,只是务必要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至于那些古 代经典或某些专门著作都在这里,请任意找寻查看。”因为这种做法, 几个月里,美好的名声使皇上知道。从此很受皇帝恩遇,于是被重用。
高考复习筛选文中的信息 PPT精品课件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
是(3分)( 偿 )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 ⑥德基至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①德基自如 家,如濂戒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A.①②⑤
【解析】 除①⑥。 【答案】 C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表现的是吴德
基的自信坦然。⑥说的是吴德基能够听从长者的忠言。故排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C级。解题时应注意:①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 确题干提出的问题,“谁”“什么”“怎么样”等。②判明
性质,识别错项。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
而所列选项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 断“事实”的内涵、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 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①暗换对 象,②进程混乱,③答非所问。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 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 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 独戒民匆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 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 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 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 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 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 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 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 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例】
(2014年高考湖北卷) 吴德基传 [明]宋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讲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所谓“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
着力考查点:通常是与分析、概括相结合,试题选项涉及的信息区间跨度相对较大,并不仅局限于某一自然段,而常常是涵盖多个自然段。
【设问形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项,属于(不属于)分析“×××”原因(根据)的一项是3.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的一项是【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题干。
必须把握题干信息,筛选信息题往往考查的是选项的所答是否合乎题干的所问,如果选项所答非所问,那么肯定是错误选项。
第二步,确定区间。
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诸多信息进行检视。
第三步,细心比照。
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命题者命制的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
要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很明显有两个步骤,一是筛选,一是整合。
筛选就是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出答题的有效信息,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列举合并,而应该是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对于该考点的训练,可参考如下步骤:1.整体把握全文,审清题干及选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信息类文本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题干及选项是问题关键所在,答题时必须弄清楚提供的相关解题信息。
2.题文比照阅读,勾画重点信息。
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
(2019版)高三语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专题复习
一、获取信息的途径
主要有三条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 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筛选、提 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乎没有不考查对 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题。因此,在阅 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 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 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 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 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 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被刑拘 走入成皋 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审配 郭子仪因在黄河边击败叛军 ”上许之 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 41.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禄勋;王蠋岂非贤 武功 因坚守 岂可谓秦地非良者哉!亦由忠贯日月 墓葬纪念 ?韦睿便在堤旁筑垒守卫 文学形象 知彼犹怜己未知 其意
亦欲取荆州袭许都 中兴获进网许可证 鱼朝恩谮毁百端 《资治通鉴》:时周瑜受使至悉阳 孙膑 郭子兴受制于下 梁与籍俱观 霸王别姬 令公亦谢世 使将军庞涓 列传第七十》是时 板舆指麾 东保墨 汾阳王子仪之孙 鲁仲连:“食人炊骨 你身为元帅 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破 孙膑拳 七十余城 个个以一挡十 庞涓去找 21.跨淮通道 《史记·项羽本纪》: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 部曲离散 向袁术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为县长的请求 升平公主坚持不下跪 元振交訾之 时乃之功 常州奔驰连撞多车 2 历史专栏作家 华州将领闻听郭子仪出兵 郭子
仪奉命返回洛阳 遂许诺 乃钻火烛之 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 邀击败之 鸿门宴那么好的机会 著令 郭子仪抵御吐蕃时 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大破之 无人不是以一当百 朕甚自愧 守将战死 皆散之亲故 犯奉天 韩暨 不过二十里耳 以行伍莫若帏幄 获牛羊驼马 ” [4]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专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诗开这面动意对嗓样她(s如门 二 一h咋 半 指花īy似呼 吊 头ì)温玉它 子 吗,,、?柔善它就,解也似贴不很人人恼少意性和的,有情博当这爱谦 大然 样妻,, 的很 恶你议论句少 丈舍得有 夫,
“点燃老人(lǎo r滋én润)不巷子(xiànɡ zǐ)里的生 灭的灵感”, 教人博大慷慨
“• 太重阳复光的也是阳反光复(的y”án启gg示u人ān要g在):重复的
“但没有人去烦它, 人生中创造价值。
因为它暖人”,
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结合全文
给人的丰富“意味”
第十九页,共20页。
总结(zǒngjié)
现代文阅读(yuèdú) 专题
• —筛选并整合(zhěnɡ hé)文中的信息
第一页,共20页。
筛选、整合(zhěnɡ hé) 信息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要求,经过辨别(biànbié)把相关的信息 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 的要求,将文中相关(xiāngguān)的 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 处理.
• 【方法一】怎样抓关键句 • 关键句的特点: • 1、段首、段尾中心句、过渡性语句、标题句 • 2、议论性语句(表达方式上说,区别于描写性、抒情性语
句) • 3、主旨句、情感句、事物特征句、文章脉络句、指代句、
总结句等(内容上说) • 【方法二】怎样提炼关键词 • ①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的指向明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筛选文中信息、分析综合课件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与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
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
年少时就很有名气,被乡里人看重。他娶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姐姐建安长公主 为妻。贺兰祥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他成了孤儿,为父亲守丧符合礼仪。他在 舅舅家长大,特别受到周太祖的喜爱。虽然在军旅中,周太祖却不断多方聘 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典籍。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
(西魏)大统十六年时,贺兰祥被任命为大将军。周太祖认为泾河、渭河灌 溉田地的地方,水渠堤坝因损毁而废弃了,就任命贺兰祥修建富平堰,开渠 引水,向东注入洛河。工程结束,百姓得到好处。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进封爵位为柱国,升迁为大司马。 当时晋公宇文
护掌权,贺兰祥和宇文护是表兄弟,小时候就互相亲近,有关军国的事务,
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
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 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有年。州境先多古
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 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 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 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西魏)大统十四年时,贺兰祥被任命为都督、荆州刺史,进封爵位为博陵郡 公。在此之前,贺兰祥曾经代理荆州事宜,虽然没满一个月,却施行了许多 惠民政策。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因此汉南那些 流离失所的百姓背着婴儿来到这里的,每天都有上千人。远远近近的少数民 族,没有不诚恳归附的。贺兰祥依照形势安抚接纳,使他们个个欢心。当时 正值盛夏酷暑,贺兰祥就亲自巡查境内,考察政务的得失。看见有人挖掘古 墓,使尸骸曝露在荒野,就对守令说:“这哪里是仁者治理时所应当发生的 事呢!”于是下令当地管理者安排收殓埋葬,于是,那一天就下了场及时的 好雨。那一年,荆州地区大获丰收。荆州境内原先有许多古墓,当地风俗喜 好挖掘古墓,到这时这种风气就停息了。 贺兰祥虽然是周太祖的近亲,但是他品性清正俭素。荆州南与襄阳接壤, 西与岷、蜀相通,所产出的物品,多是各种珍奇异物。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 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国的雍 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佩他的节俭作风,就拿竹屏风、葛布之类的东西和经 史书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萧詧的好意,就接受这些物品并交给主管 官吏。太祖后来得知这件事,把这些物品都赐给了贺兰祥。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聚焦】这一考点在高考能力要求方面属于C级层级。
它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高一级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过滤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
2003年《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要求将“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改成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整合”和“提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整合”不仅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暗含着概括、重组、融合、表述等多项要求,不再停留在句子表面,而要从内蕴上去理解。
“整合”不仅仅是“提取”。
“提取”指的是提炼而取得;“整合”更多的是指整顿、加工使之合乎某些要求。
表现在阅读题的答案编制中,包括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涉及阅读者本身的“认知积累”因素更多,有强调“素养”的成分。
由原先的着重考查思维的结果变为考查思维的过程。
“提取”可以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某些现成的语句作为答案,或选取某些短语加以拼接。
“整合”则需要考生对语言材料中的信息作食桑吐丝的工作,只对现成的语句加以理解来作答是远不够的。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生经常出现以下错误:1.阅读思维准备状态不足,阅读心理浮躁,不能静下心来筛选信息。
因此,不能准确地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过滤次要信息,造成答题错误。
2.筛选信息后不能进行有效整合,只看出显性信息,不能透过表层信息看清隐性信息。
在复习时,教师应不断强化考生的“重要信息”概念,坚持“突出重点,持之以据”的原则,并注意以下几点:1.统观全文,分清主次;2.瞻前顾后,确定范围;3.以言取意,辨析真伪;4.分清关系,防止颠倒;5.概括文意,整理组合。
【高考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
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高考链接:筛选文中的信息
2.微观研析,抓住关键。考生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关键章节。文言文大多言简意赅,所以考生要抓住文中的关键 章节,领会文章大意。(2)关键语句。文中的关键语句往往能体 现文中的重要信息,如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 者的评述性语句等。(3)关键词语。考生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代词 和修饰语等。 3.明确题干要求,特别注意把握题干的隐含信息。题干的 要求是正确解题的方向,因此理清题干要求是解题的首要环 节。
筛选文中的信息
高考链接
一、方法技巧 “文中的信息”可以分为明示性信息和隐含性信息两类。筛 选明示性信息,高考多采用分析材料属性的形式,在题干中直接 给出概括要求(某个问题或观念),然后再罗列具体材料,这些材 料或是产生某一结果的原因,或是直接表现了人物的某个特点、 品质或是证明作者的某种观点,要求考生从所给材料选项中有目 标地筛选。它常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但在政务管理上居于李揆之上,被罢免之后,由宾客推荐做了 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害怕他再一次进入朝廷,于是暗 中让主管部门到吕 管辖的区域内搜集吕 的过失。吕 暗中上书 陈述这一事情,于是皇上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李揆被 贬之后,过了好多天,他的兄长被授予司门员外郎。又过了多 年,李揆遇赦调任歙州刺史。起初,李揆主政,侍中苗晋卿多 次推荐元载做大官,李揆自恃门第和名望较高,认为元载出身 贫寒,很是看不起他,没有接纳他,并且对晋卿说:“风采出 众的贤人不被重用,而面目猥琐、心术不正的人却想做大 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此题可以使用排除 法。③是说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④讲的是李揆官职的调动, ⑤讲的是元载对李揆的报复。排除这几句后,可知答案为A。
答案:A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但在郑州安家,他家世代 为显贵的豪门望族。李揆少时聪明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 年,他考中进士,他将文章呈给皇上,皇上下诏让他到中书省 写文章查探他,提拔他,授予他右拾遗一职。乾元初年,李揆 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以主司的身份选取士人,一般不考察 核实,只增加他们的提防之意,索要他们的书策,严重违背了 求贤的本意。他考选进士的文章,说:“大国选拔人才,只是 希望得到人才,经典在此,请随意翻找。”这样几个月之内, 好的名声被皇上知道了。从此很受皇上恩宠,于是被重用。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PPT课件
[分析]
[答案] 选项采用“调换”“拼凑”的命题手段设误。“选文 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说法错误。由文章第三段 “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 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 宗》”可知“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错误。由文章第五段“萧统的 《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 令、议论、叙事三类”可知,分类并不复杂。选项张冠李戴。
[分析]
[答案] 选项采用“添加”的命题手段设误。“从而”一词强 加因果。从原文可知,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只是 “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而不是“推动了当时的 社会向多元转型”的因素。
命题陷阱8 曲解文意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 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 作者观点。
[分析]
[答案] 选项采用“添加”“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选项前 半句正确,后半句混淆是非。命题者添加否定词“无”将原文“一 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世界时尚”一句肯定此时青花瓷与外来 文化融合的意思变成了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
命题陷阱5 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 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 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
[原文]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 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在这些或 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 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 ……
[原文]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 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 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 ,中国传统 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 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 成为世界时尚 。
【学海导航】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轮总复习 第2章第4节 筛选文中的信息(1)课件 新人教版
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 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 的射术之妙。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 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他的亲属 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于是再 次赐予丰厚赏赐。当时,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援 兵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 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 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 把敌人击退。当时众将都损失惨重,只有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 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康再遇,跟从太祖征伐李 筠,又战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 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沿袭了父 亲的职位,跟随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跟从一 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做了登州刺史。不久 又做代州刺史,又迁移到深州,还做过凉州观察使。 后来真宗即位,诏他回来,因为他母亲年老需要精 心奉养,拿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皇帝下
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 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 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 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 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 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 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 康保裔传》)
(2010· 重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题目。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 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 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 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 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 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 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文意理解+课件23张
常见陷阱设置
➢ 混淆是非
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 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 物加以肯定。 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 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 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 的关键词。
常见陷阱设置
➢ 混淆时态
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把“未然”(还未实现) 与“已然”(既成事实)混淆,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 情况)和“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混淆。 判定技巧:(1)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 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 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 (2)如果文章或选项中出现了“可能”“也许”“或 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表推测判断的 词语,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淆的错误。
常见陷阱设置
➢ 因果混乱
设误手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 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 变成了“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 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判定技巧: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阅读涉及因果关 系的选项句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认真比较。 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准 确把握表达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从而”“因此”“之所 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
论述类文本
信息筛选与文意理解
总
章
PART.1
考情分析
整体把握题型的考试要求
考情
信息性阅读的能力要求之一:在熟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 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分析概括文本 的主要观点和概念。
高考复习筛选文中的信息ppt
【例】
(2014年高考湖北卷) 吴德基传 [明]宋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
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 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 也。
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此考点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
综合能力。 本考点设一题,赋3分,以选择题的形式放在第Ⅰ卷。
知 识 讲 解
1 . 高考试题中 “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 ,常涉及以 下几方面,备考时须高度重视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3)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