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妙制生物模型论文
自制简易小模型突破学习重难点
自制简易小模型突破学习重难点作者:赵林娥来源:《中学生物学》2012年第03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比较容易认同,但是,对于某些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的理解。
因此,对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生物学观点的认识比较肤浅。
为此,如何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值得教师去思考。
这往往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突破的重点或难点。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利用生活中的简便材料,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制作直观形象的生物简易小模型,从而获得对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性认识,提升相应的探究能力,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1 辅助实物观察,获得理性认识——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节的课题是“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这节课第一课时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主要特点。
探究实验的材料一般是实物——猪小肠,这是较好的观察材料。
但是笔者多次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发现预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验结束了,学生虽然对探究材料猪小肠的结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仍有些迷茫,他们没有深刻、到位地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隆起的绒毛大大增加了对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也就是说,学生对生物体的有关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还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时,采用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的方式,旨在通过模型的制作,帮助学生实现对生物学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先对小肠外壁、内壁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再通过对计算面积大小的直接比较,就可以形象直观地理解小肠内壁的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面积的结构特点。
此时,学生利用之前对实物的感性观察,再结合制作的小肠模型,获得对小肠的结构(皱襞和绒毛)与其功能(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相适应这个观点的理性认识,顺利掌握了本节的重点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作用论文
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作用论文摘要:自制生物教具在素质教育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符合当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物新课改的标准,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教学实践证明,自制教具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加深学生体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都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自制教具一般从日常用品中取材,如饮料瓶、易拉罐等都是自制教具的常用材料,能消除学生对实验教具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使学生怀着兴趣和自信参与到教具制作过程中。
学生在构思和制作教具过程中,相互评议构思的科学性,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改进设计方法,制作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具。
在进行“测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教学中,使用传统的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实验仪器为较厚的玻璃材质,在加热时容易开裂;温度计的高度无法随机调节;实验时热量流失多,误差大;实验仪器不透明无法观察到水温的变化;燃烧的食物无法固定,加热点不集中等。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后,分组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对其他组的创意进行评议和借鉴,可谓兴趣盎然,创新涌现,终于集大家的智慧,制作出了“食物能量测定仪”,如图1、图2所示。
学生通过亲手制作“食物能量测定仪”起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作用和效果:(1)学生用可直接加热的试管代替瓶壁较厚的锥形瓶,去除石棉网,不但排除了玻璃仪器受热爆裂的安全隐患,也极大地减少了热量的流失,提高实验装置的耐用性,同时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2)学生将温度计插在橡皮塞上,可根据实验的用水量随意调节高度,操作灵活,便于观察;用橡皮塞还能保温,减少热量散失,减少实验误差。
(3)学生在燃烧室上端使用透明的塑料矿泉水瓶制作的观察罩,既能观察到实验情况,又有利于保温,减少热量散失,使实验误差变得更小。
巧用自制模型 突破教学重难点
摘要以自制的细菌结构和细胞核等模型,例谈在土壤里的微生物一节中认识细菌内容中的应用,借助模型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制模型教学重难点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是土壤里的微生物中有认识细菌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重要概念。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够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是教学重点。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其微小不可见,也只是知其名而不知其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依靠书本提供的一张细菌模式图和一段简单的描述,对细菌的结构、特别是拟核的结构,许多学生学过以后只是掌握了一个名词,并没有真正掌握细菌结构的重要概念,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因此是初一学生学习的难点。
1 教学难点存在的原因从认知规律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擅长运用眼、耳、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后,再建立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由于细菌十分微小,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听说,但并没有亲眼所见。
即使是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也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因此学生感性经验不足,学习起来并不能真正理解,并且容易产生枯燥和兴趣降低的情绪。
2 模型制作方法有鉴于此,笔者设计并制作了细菌结构、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物理模型,用于教学。
经过实践,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在教学中的这一重难点。
2.1 细菌结构模型材料:透明塑料饭盒、红色塑料袋、琼脂、红色毛线、皱纹纸、铁丝、小刀等。
制作方法:将红色塑料袋裁剪成合适大小,放在塑料饭盒内;热水融化琼脂,将融化后的琼脂倒至塑料饭盒2/3;等到琼脂凝固后,用小刀挖去中间一块球形琼脂,露出空白处;将几股毛线打结连成一个圆环状,并揉成一团放在挖去琼脂处;最后用包着皱纹纸的铁丝做成鞭毛粘在饭盒上(图1)。
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近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的科技实践活动。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结构,并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分享我们的制作过程以及我们对此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在开始制作前,我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仁等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视频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这些知识。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
我们首先使用透明胶纸制作了细胞膜,然后用糖果缠成的线粒体、牛奶糖制作的高尔基体、棉花球制作的细胞质等材料拼接起来,最后用彩色泥土制作出核糖体、核仁、蓝色泥土制作内质网和其他细胞组分。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和调整,直到最终完成一个完美的细胞模型。
这个过程既有挑战,又有趣味,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掌握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发挥我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最终,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了一个逼真的动植物细胞模型,每个细胞组分都非常清楚地呈现出来。
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原来远隔天涯、只在课本中出现的生物结构,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被我们还原得如此惟妙惟肖。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学生对细胞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了解生命科学的奥妙,更加深入地探究细胞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总之,这次细胞模型制作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技实践活动。
它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们相信,这次学习将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物模型制作
生物模型制作生物模型制作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制作生物模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结构、生物进化、生物系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生物模型制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并分别从细胞、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生物模型,以期为相关科学教育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生物模型制作的基本原则生物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确定模型的目的和形式:生物模型的制作目的必须明确,并确定适合的模型形式,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精细建模:生物模型的制作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实际生物样本,采用科学技术建立模型,确保每一个细节和结构的准确还原。
3. 常用材料:生物模型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石膏、泥土、木材、塑料、玻璃等,以便于操作和加工。
4. 关注可视化效果:生物模型的制作需要注重可视化效果,运用色彩、光影、材质等要素,使模型更加逼真和生动。
二、生物模型制作的常见方法生物模型制作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方法包括:1. 3D打印:3D打印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创建生物模型,然后通过打印机使用塑料等材料来制造模型。
2. 黏土模具:使用黏土制作模具,制作流程简单、成本低,并且能够制作各种形状的模型。
3. 溶液模型: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的溶液模型,可以制作出生物蛋白质等高分子结构模型。
4. 切片模型:利用显微切片技术,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将切片嵌在树脂中,最后切割和固定成为生物模型。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制作方法,可以根据所需模型的具体形式和制作需求来灵活选择。
三、细胞模型制作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和起源。
制作细胞模型有助于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常见的细胞模型有植物和动物细胞模型。
1. 植物细胞模型植物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细胞类型,不同于动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特殊结构。
手工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众所周知,生物知识和其他知识有些不同。
生物知识既有一定的抽象性,又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比较流行自制教具,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
自制教具非常灵活,而且还能够准确传递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自制教具非常有针对性,老师可以开动自己的大脑,制作多种多样的教具,弥补现有生物教学仪器的不足。
而且老师自己制作教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现在课程改革不断进行,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模拟实验,通过模型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自制教具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并不理想,有些高中生物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制教具的重要性,也没有广泛使用自制教具,有些老师虽然制作了教具,但是也仅仅是在参赛的时候使用,笔者根据自己亲自动手实践,结合一些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了阐述,以期给高中生物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自制教具的好处1.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思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选择的材料是和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材料,通常是生活用品以及废弃物,而这些材料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热情,比如,老师在讲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的饮料瓶和气球制作无氧呼吸的简单装置,学生可以在课上看老师演示,而且自己也可以在家里面制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能够不断完善生物研究的思维。
2.高中生物老师使用自制的教具,能够很大程度上填补生物仪器的不足我们知道高中生物课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比较高,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提供的生物教具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给学生传递完整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就需要老师自制教具。
手工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工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培瑕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02期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具去辅助教学,这样能够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和生动化,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现在非常流行自制教具,高中生物老师可以开动自己的大脑,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利用自制的教具更加接地气。
探讨了手工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希望给高中生物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自制教具;高中生物;教师;学生;课堂众所周知,生物知识和其他知识有些不同。
生物知识既有一定的抽象性,又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比较流行自制教具,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
自制教具非常灵活,而且还能够准确传递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自制教具非常有针对性,老师可以开动自己的大脑,制作多种多样的教具,弥补现有生物教学仪器的不足。
而且老师自己制作教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现在课程改革不断进行,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模拟实验,通过模型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自制教具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并不理想,有些高中生物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制教具的重要性,也没有广泛使用自制教具,有些老师虽然制作了教具,但是也仅仅是在参赛的时候使用,笔者根据自己亲自动手实践,结合一些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了阐述,以期给高中生物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自制教具的好处1.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思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选择的材料是和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材料,通常是生活用品以及废弃物,而这些材料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热情,比如,老师在讲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的饮料瓶和气球制作无氧呼吸的简单装置,学生可以在课上看老师演示,而且自己也可以在家里面制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能够不断完善生物研究的思维。
粘土模型生物教学论文
粘土模型生物教学论文概要:在生物课堂中使用自制的物理模型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地选择材料、制作教具,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众多材料中,超轻粘土凭借其自身的诸多優点,在物理模型制作过程中应用广泛。
在教学中使用自制的粘土模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师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将模型简单展示出来,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紧凑地安排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模型的构建、观察和使用中,理解所学的生命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可以采用物理模型进行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例如,细胞器、细胞核和细胞膜的结构,以及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噬菌体的结构等,都可以通过物理模型呈现。
可以用来制作物理模型的材料也各式各样、不拘一格,如橡皮泥、超轻粘土、卡纸、泡沫、乒乓球、塑料袋、豆类、废弃金属等等。
在诸多材料中,由于超轻粘土具有可塑性强、色彩丰富、干后轻便易于运输、模型储存期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在物理模型的制作中应用广泛。
一、课例分析基于超轻粘土的诸多优点,本文将重点介绍粘土模型的制作和应用。
模型制作上,教师要有巧妙的心思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课堂应用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课堂中设置小组合作探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通过以下两个课例,介绍核心素养背景下超轻粘土模型的制作过程、课堂上的应用及其教学效果。
(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制作过程制作线粒体时,先用一种颜色捏好椭形或棒状的外膜,用吹风筒定型。
再用另一种颜色捏出内膜向内折叠成嵴的形状,同样用吹风筒将捏好的内侧定型,可以避免内膜的嵴在接下来的放置过程中由于不小心轻微挤压而相互粘连。
制造水母动物模型感想怎么写
制造水母动物模型感想怎么写
制造水母动物模型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
首先,我需要收集关于水母的相关资料,包括外观、结构和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仔细研究,我了解到水母是一种柔软的无脊椎动物,通常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并且具有敏感的触觉器官和触手。
接下来,我开始设计水母动物模型的外观。
为了使模型更加逼真,我选择使用透明的材料来模拟水母的身体。
我还添加了一些细节,如水母的触手和眼睛,以增加模型的真实感。
在制造过程中,我使用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如塑料、线材和胶水。
我小心地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确保模型的稳固性和可动性。
最后,当我完成水母动物模型时,我感到非常满意。
它看起来非常逼真,仿佛一只真正的水母在水中漂浮。
我对自己的设计和制造技能感到自豪,同时也对水母这个神奇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制造水母动物模型是一次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水母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手工制作技能。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科学和探索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生物模型手工制作3篇
生物模型手工制作第一篇:生物模型手工制作——制作流程介绍生物模型是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教具,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介绍一下生物模型手工制作的流程。
1.准备工作:先准备所需的材料,通常需要纸板、胶水、剪刀、细圆珠笔、颜料、画笔等。
2.选择模型类型:依据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模型类型,并在网上搜索一下该模型的图片,了解其形状结构等信息。
3.绘制草图:根据所搜索到的图片,用细圆珠笔在纸板上绘制出该模型的草图。
4.剪切模型零部件:按照草图上的线条,使用剪刀将草图上的模型零部件剪切出来。
5.组装模型:将所剪切出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用胶水将不同部位的零部件连接起来。
6.上色:将组装完成的模型进行上色,根据实际生物的颜色来选择颜料,使用画笔将颜料均匀地涂抹在模型上。
7.完善细节:在上色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完善细节,如添加眼睛、耳朵等,让模型更具有真实感。
8.完成展示:最终将制作完成的模型进行展示,通过模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形态及其结构。
通过手工制作生物模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想要制作生物模型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二篇:生物模型手工制作——注意事项在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下面介绍一下这些事项。
1.材料的选择:在选购材料的时候,最好选择环保无毒的纸板和颜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
2.线条的处理:在绘制草图、剪切模型零部件和组装模型时,要特别注意线条的处理,线条要清晰明了,不要有乱糟糟的错位。
3.比例的准确性:在绘制草图和剪切模型零部件时,要特别注意比例的准确性,模型的各个部分的比例要与实际生物相符合,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模型的还原。
4.细节的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有一些细节需要处理,也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细节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模型的质感,例如动物的眼睛、毛发、羽毛等等。
5.颜色的选择: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生物的颜色来选择,不要随意涂抹,否则会让模型失去真实感。
学生科技节 生物制作
学生科技节生物制作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我校举行了一场生物模型制作大赛。
本次活动经过各班生物教师的前期宣传动员,学生利用回家周末时间进行模型的构思与制作,个人或小组团队制作的生物模型作品百余件。
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放大化、直观化、具体化,个个栩栩如生,宛如一幅美画,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生物结构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选材上可谓因地制宜,有的用五彩斑斓的橡皮泥、超轻黏土;有的用A4纸、报纸,更有同学用起了蛋糕盒、蜡、塑料泡沫等。
模型作品也是涉及广泛,有动植物细胞模型,噬菌体模型,也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模型,还有红细胞、细菌等细胞结构模型。
他们利用这些奇思妙想的材料将提供能量的线粒体,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等生物结构唯妙唯肖地呈现出来,明艳生动又不失科学严谨。
染色体模型制作模型论文
染色体模型制作模型心得体会
科技节中提出“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参加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直接体现,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现以“染色体模型”与各位分享。
一、设计意图
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几个概念比较抽象,只靠讲解学生不易理解。
借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等抽象概念的认识。
二、材料用具
曲别针、橡皮泥、彩笔、纸条
三、制作过程
1、取三个曲别针串成一串,共串两串。
将橡皮泥搓成小球状,共六个。
每个曲别针上固定一个小球。
每一串代表一条染色单体。
橡皮泥搓成的小球代表蛋白质。
2.取两张长短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涂上几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基因。
将纸条卷成螺旋型,螺旋型的纸条代表DNA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同样的纸条再做两条。
3.将两张螺旋型的纸条即DNA链缠绕在球状的蛋白质上组成染色体。
另一条相同的做法。
4.DNA的链状结构被拆开。
本模型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自己演练。
同学们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既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知识内容,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树立了学习信心。
创新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习中我们还需不断地摸索探求。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试论自制教具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试论自制教具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论文关健词:自制教具课堂教学创新论文摘要:自制教具除了拥有其本身固有的取材易、成本低的经济性,且与商品教具相比,科学性并不进色,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创新性和艺术性。
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教学需求,如宏欢知识点缩微描述,微观知识点放大描述,抽象概念具体化描述。
每遇此类教学需要,常感无现成商品教具之苦。
笔者常因陋就简,自制一此简单教具,既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又弥补了教学经费之不足一、自制教具的特性自制教具除了拥有其本身固有的取材易、成本低的经济性,且与商品教具相比,科学性并不逊色;又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因而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创新性和艺术性1.经济性。
自制教具取材一般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或废弃物,成本极其低廉或干脆无成本,一般都可以被重复使用。
这大大节约了日常教学的成本开支在教学经费井不宽裕的今天,其与商品教具比较在经济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2.适用性。
自制教具是课任教师在备课中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而设计制作的,因此更贴近教材、大纲要求和授课对象,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如对中职学生一般不要求掌握DNA分子的分子结构组成,故可以用绳子来演示其大致空间结构的特点。
但高职、本科学生则要求掌握DNA分子的具体结构组成以便进一步学习DNA的各种功能、DNA修复、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原理等,可改用两张透明薄膜事先画好单核昔酸长链(示单个核着酸如何组成长链),再演示两条链如何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碱基之间形成氢键成为双链,最后演示双链同时向右螺旋。
3.科学性。
自制教具不必拘泥于形似,.但必须是“神似”。
如通过钢笔、笔套、笔尖的逻辑关系,来阐述“酶原、酶原的加工、酶的功能部位”的相应逻辑关系,从“形似”的角度看是不适合的,但从“神似’,的角度看却恰能准确反映其逻辑关系的特点。
因此,这种来源于全活的比喻型的教具,能起到加深抽象概念理解、理顺逻辑关系的效果,又是科学的4.创新性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对同一教材的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处理。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模型课题研究报告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模型课题研究报告一、废品制作生物实验教具的意义1、让学生利用废品进行生物实验教具的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制作的教具贴近生活,来源广泛,有很强的新颖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各种废品进行生物实验教具模型的制造,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自制的血液循环演示,用一个特殊的装满水的气球在相应的位置充满柔软的皮革管让学生试着挤压、观察,血液循环就形象和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的眼前,对学生来说这很有吸引力,他们觉得很有趣,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教学教具的制作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利用废品进行生物实验教具模型的制作可以更容易地突破学习的难点。
利用自制教具,可以使抽象、困难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观察小肠绒毛实验时,让学生了解小肠作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它的结构增加了表面积的吸收。
实验还只是让学生看23厘米的新鲜鸡小肠基本上没有皱纹,这个实验很简单,非常抽象,我认为,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说明这问题,我给学生的是一截猪大肠,让学生比较有褶皱的纸和一张常见的普通纸张的大小占地面积,学生就会更容易明白知识点,这一章的重点、困难就会突破。
3、让学生利用废品进行生物实验教具模型的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具的制作和实践观察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探索光线对老鼠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在实验盒的制作方法上,我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可以用火柴盒、矿泉水瓶或者一些金属盒子材料。
选择的材料不同,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也会不同。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使用锤子、剪刀、锯子、刀、螺丝刀等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的学生的实验箱非常美观精致,非常实用,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缺少工具,老师和学生就会找到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自制简易生物教具
体的、活动 的事物
化、模式化;可将抽象
过程具体化;可演示生
命活动阶段性流程;可
呈现生物体内外部各种
联系
7
一、直生观物教具的种类及特点
名称 性质
集电影、录
电 音、摄影、 视 录 幻灯的功能 像 于一身
特点
1、不受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 2、生动逼真地表现 生物的动态形象和 行为; 3、可做快、慢速播 放的技术处理; 4、便于形象地创设 教学情景; 5、声像结合,易于 重播
①构思的巧妙
②设计的新颖
③材料的易取
④结构的合理
⑥制作的容易
⑤种类的多样
⑦性能的可靠
⑧操作的便利
⑨造价的低廉
⑩推广的快捷
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
关注学生的 生命成长
关注职业的 生命成长
关注自身的 生命成长
成为促进学生 生命和谐发展的育Βιβλιοθήκη 专家成为让课堂焕 发生命活力的
教学专家
成为积极反思 终身学习的 育己专家
制作出为你所用的 生物学教具吧!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噬菌体
叶片的气孔
胚芽鞘向光生长演示器
物质跨膜运输展示器
• 医用器材:充气球、输液管、注射器、
•
药瓶、止血带。
• 连接材料:胶(双面胶、胶水、浆糊、
•
透明胶带)、铁丝、磁铁、
•
绒布+棉花、毛线、绳。
四、自制教具的方法
(1)仿制法: • 从形态结构上仿制,
根据大小,形状,结 构,用塑料泡沫、纸 浆等仿照制作。
• 从材料用品上仿制, 材料本身酷似生物。
(2)改造法
不易控制;
受时空、个 体大小、生 态保护的限 制
初一生物细胞模型制作过程
初一生物细胞模型制作过程《初一生物细胞模型制作过程》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我做初一生物细胞模型的超有趣过程。
我一听到要做细胞模型,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可激动啦。
我想啊,细胞在我们身体里那么小,我居然能把它做成一个大大的模型,这简直太酷了。
我就开始找材料,那感觉就像是探险家在寻找宝藏一样。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来了各种东西。
我觉得透明的塑料盒可以当细胞的细胞壁,因为细胞壁就像一个保护罩一样,把细胞里的东西都保护起来。
这时候我妈看见了,她笑着说:“你这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能做出个啥呀?”我不服气地说:“妈,你可别小瞧我,我肯定能做出超棒的细胞模型。
”接着我就开始思考细胞质用啥做呢。
我看到了一团棉花,那棉花白白软软的,就像云朵一样。
我想,这棉花不就很像细胞质嘛,细胞质就是那种黏黏糊糊,能让细胞里的其他东西都在里面“生活”的地方。
我把棉花小心地放进塑料盒里,就好像给细胞里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床。
细胞核可重要啦,那可是细胞的“大脑”呢。
我找来找去,发现了一颗黑色的弹珠。
这弹珠圆溜溜的,黑亮黑亮的,放在棉花中间,就像细胞核在细胞质里指挥着一切。
我看着这个弹珠,就好像看到了细胞的核心,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我绞尽脑汁,突然看到了我以前玩的小电池。
小电池长长的,像个小圆柱。
我把小电池放在棉花里,就想着它能像线粒体一样给细胞提供能量。
我自言自语道:“嘿,这小电池现在可是细胞里的能量站啦。
”叶绿体呢,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我跑到厨房,拿了几片绿色的菜叶子。
我把菜叶子剪成小小的形状,就像叶绿体的样子,然后也放进了我的细胞模型里。
我想象着这些叶绿体在细胞里进行光合作用,就像小小的绿色工厂在制造食物。
溶酶体就像是细胞里的“清洁工”。
我找了一些小珠子,把它们涂成了彩色的,代表溶酶体。
我把这些小珠子撒在棉花里,就像溶酶体在细胞里到处游走,清理那些没用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看着我的细胞模型,可高兴啦。
在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小型论文的写作,即以有限篇幅来阐述作者的观点或介绍研究成果。
为了帮助科教工作者了解小型科教论文的规范写作方式和呈现形式,从2012年起,本刊增设了“科教新语”栏目,用以刊登小型科教论文的范例。
本期文章选自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中的一等奖获奖论文。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每年举办1次,旨在为广大会员、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工作者营造科学教育理论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
2014年举办的第22届论文征集活动主题为“创新科学教育内容的实践探索”。
摘要: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生物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自身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综合素养一、活动设计依据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校内外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联合学校积极开展了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展示活动,通过校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探索校内外教育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师生搭建实践及展示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新课改生物教材中,实验占有很大比重,实验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学习求知方法的重要过程。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是生物实验的一部分。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领悟、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初中生物,模型制作
初中生物,模型制作篇一:生物模型制作肾单位模型介绍一、材料准备:一条塑料管,一个漏斗,红色绳子,乒乓球,胶带,剪刀等。
二、制作过程:1、把漏斗与塑料管相连;2、把红绳子缠成团,包裹住乒乓球(用胶带粘好),表示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两边用较细线相连接,汇集处较粗,用来表示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汇集形成出球小动脉;3、再用红色绳子缠绕在塑料管上,表示肾小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绳子汇集处也是由几股细绳子逐渐变粗,表示毛细血管又汇集成小静脉;4、把出球小动脉和缠绕在肾小管上的较粗红绳子连接,就成了一个肾单位模型。
三、使用效果:形象、直观,便于识记,重点和难点非常容易突破,记忆效果非常好。
肾单位介绍:每个肾约有120万个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1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位于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构成。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
这些毛细血管在出肾小体前再汇合成一个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将血液过滤到肾小囊中,这是原尿。
被称作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接着注入肾小管,将原尿中的有利物质重吸收到身体里。
称作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成果展示: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制作人:初一(6)班篇二:制作初中生物模型活动方案制作生物模型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学以致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时间:2015年寒假三、活动对象:初二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要求:(1)寒假期间,每位同学在以下内容中选择一个制作模型。
例如,花的结构、蚕蛹、鸡蛋内部结构、水螅、蝗虫、大肠杆菌噬菌体(8上,p91)、心脏模型、肾脏模型、肾单位模型、眼球模型、三种血管模型(能体现三种血管的差别,静脉中有静脉瓣)、神经模型(能体现出神经的组成过程)、神经细胞、反射弧的模型、植物细胞模型(能体现出植物细2胞的结构,如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DNA分子模型、草履虫模型、消化系统模型、呼吸系统模型等。
制作生物模型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62文章录入:alicel]
作品名称
噬菌体模型
作者姓名
陈灵洁
作者单位
东莞中学
辅导教师及联系电话
粱智敏13712382200
作品采用的主要材料
废弃的广告卡纸、透明胶、泡沫、电线、橡皮筋
作品制作的主要步骤
先在卡纸上画好图形,再折叠,用透明胶连接好。在噬菌体的头部剪掉一面,便于看见里面的DNA
作品名称卵子细胞
上一篇文章: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模型(大岭山中学)160号
1、拿一个废旧的电灯泡,取出内部构件,留下灯泡。
2、注入1:1的石膏浆,1小时后轻轻敲去外面的玻璃,取出里面已凝固的石膏球体。
3、用锯子锯去球体的1/4体积,并用用铅笔把那1/4体积描出来。
4、用剪刀上的刀尖在球体外挖出一个个小洞,那1/4体积除外。
5、用一些石膏浆放在球体的中心处,并尽量把它磨得圆滑。
制作生物细胞模型
组长:陈振辉
组员:陈富康陈日辉陈任基陈振帆林桥威
指导老师:李建华
材料:苹果马铃薯豆角荷豆桔
工具:小刀
这个生物模型,是关于动物细胞图。这个生物模型的主要材料是蔬菜和水果结合。我们参照了课本的动物细胞图。首先,我们用刀将苹果由上而下切开一小块,再用刀在水平的面上切开一个仅可容纳一个桔的小洞。这样,苹果就成了细胞核了。然后桔作为核仁放在那个小洞里。然后,我们就选择了豆角作为高尔基体,因为我们在课本上看见那高尔基体是层层叠叠的。先把豆角折成长短不一的四五段,按长顺序排好,这样高尔基体就完成了。接着溶酶体用马铃薯做,用刀把马铃薯切成多边的中块状。线粒体就用荷豆做,因为我们认为荷豆的形状与课本图上的线粒体形状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手妙制生物模型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几大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是提高高中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基石,高中生只有掌握好这些核心内容,才能真正熟练自如地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理论同实践联系起来,既能备战考试,也能自觉应用于实践;但当代高中生由于其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直接受到其现实年龄影响,他们要能真正深刻理解一些平时接触少的、或是要么微观要么抽象的概念或结构,可以说难度很大;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如果用自己动手制作好的生物模型或是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的生物模型来演示、模拟一些生物结构、生物分子及动态的生命过程,这对于生物课的教授以及学生对生物学核心内容的理解、掌握、运用会是大有裨益的。
人教版的新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在必修1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和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两节中分别穿插了“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这两节内容;在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及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两节中分别穿插了“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和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两节内容。
这些内容将生物学知识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模糊不清升华到动手实践、建构模型,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同时也给生物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果老师自己动手做,会不会做不成功?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给学生的动手
实践一些指导或建议?除了书本上讲到的一些材料,我们还能不能用其他适合的材料来进行实践?别急,以下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亲历及心得,与各位生物教师分享!
先说说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实物模型吧!课本上给出了两张照片,一张为北京某中学的作品,一张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展品。
就高中生而言,他们制作类似博物馆中的展品确实不现实,可以看出那件展品体积大,材料为金属和塑料,耗材也多;另一个中学制作的模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用橡皮泥制作细胞器这一点,书上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制作所用材料,比如:泡沫塑料、木块、纸板、纸片、塑料袋、布、线绳、细铁丝、大头针等;但当我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我发现在下次上课时,他们拿来交流的作品太让人欣喜、惊奇、爱不释手了!作品既遵从科学性的要求,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成本低廉更是不在话下,从这几个角度评价真是无可挑剔!首先从取材来看,他们的作品不仅用了书上供参考使用的材料,还用到了一些绝对原创的替代材料:大柚子的壳晾干后,将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制作成的各种细胞器用大头针固定于其中,此时的柚子壳,俨然一个非常立体的细胞模型的截面,也有同学用晾干并锯开的葫芦作为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也非常形象,还有用金属易拉罐作为细胞,还有用大碗状的果冻盒子作为细胞,做出的模型效果都很好!最简单的是一位同学用硬纸片剪成圆形从中间折叠一下成为两个半圆,一半放在桌子上,一半折起直立,成为书中立体图的样子,再将带状的纸条盘曲缠绕成迷宫状,模拟内质网的样
子围绕在纸质的细胞核周围,再加上其他用纸制成的细胞器,一个栩栩如生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就诞生了!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制作更加神奇,更让人惊叹!仅用矿泉水瓶盖子和少许细铁丝就制成了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的
骨架,再配以大型号的类似营养快线等饮料的大号瓶盖,安插在双分子层表面或是内部或贯穿双层,即可模拟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是贯穿双分子层,整个作品再安上一些纸片做成的多糖就成功了,精致得简直像是由专门加工模型的工厂制作出来的!如果有装中药的药丸盒或是废旧乒乓球也可替代瓶盖模拟磷脂分子
的“头部”呢!
再来看看必修2中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建构吧!书中用到了红、黄两色橡皮泥代表来自父方和来自母方的同源染色体,另有一张较大白纸用来表示背景,在上面画出相应的线代表纺锤丝,用手抓住橡皮泥向两极移动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我在实验中则只需用按扣和硬纸片(比如食品的外包装盒)。
具体做法是:将硬纸片剪成长雨点形若干片,将两片长雨点状纸片的两个尖头对头,使其尖端重叠一部分,在重叠部分钉上一整颗按扣的一半,这样两片长雨点状纸片就固定在一起了;再将另外两片长雨点状纸片同样尖头相对,部分重叠,钉上刚才那颗按扣的另一半,此时将两个按扣对扣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经过染色体复制的、具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了,其中央的按扣即为此染色体的着丝点!当模仿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的
情况时,只需将此按扣打开,就可直观地看到刚才的一个染色体现在变为两条子染色体了,每个子染色体中央仍有按扣作为着丝点,这个方法非常直观形象,做完的成品也不容易破坏、不占地方,很容易保留,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可谓一劳永逸!如果你还想让子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看起来更加逼真、直观,那还可以加一个小小魔术进去,其实就是将作为背景的纸板立放在你做好的“按扣染色体”与两块吸铁磁石之间,在纸板后你的手操纵磁石吸引着纸板前的按扣上下移动,在你面前的人就可以看到子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正在上下移向细胞两极,效果棒极了!还等什么?赶快做上几对“按扣染色体”,留着你下次讲细胞增殖的内容时用吧!
最后就来说说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吧!我有一节参赛的说课就以dna分子结构为题,穿插了学生动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视频片段,这成为此次说课的亮点,在比赛中我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科书中说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牙签、橡皮泥可作为dna模型制作的材料,但仔细观察书中的模型制作举例的照片不难发现,书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糖都是用具有一定硬度、厚度的材料制成的,应该不是书中文字部分提及的那些材料;我自己制作的模型以及我的学生制作的模型都是用彩色吹塑纸制成的,纸的价格不贵,效果一样很好;另外,书中为dna分子提前搭好了它的骨架(即书中模型上的两侧的铁丝状结构),我认为这一举动确实可以使dna模型更加稳定,但却违背了模型制作应遵从的科学性,容易让学生误以为除了磷酸、脱氧核糖交替相连形成dna分子的骨
架之外,dna分子外侧还另有一个骨架在支撑。
所以我在制作模型时虽仅仅以订书钉代表磷酸二酯键,并没有另外加任何的用于固定的结构,做成的模型仍然很稳固。
总结我的经验,做dna分子模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代表各种结构的纸片的大小比例要大概目测估算好,如果大小比例失调,就容易使所做模型不稳定。
总体来看,先将所需各种形状的纸片剪好待用,将代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的纸片依次序用订书针订好,为增加稳定性,可以将每片小单位都再加贴一片相同的单位用作加厚、加固;多连接几对之后,dna长链的雏形就具有了,可以用手抓住两端,一手固定,一手扭转,即可转出立体的螺旋效果了。
以上说的4类模型的制作,在此仅和各位一线生物教师分享,有可借鉴之处,请大家尽量借鉴;有考虑不周或方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另外,每个学校有不同的情况,大家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一定会让生物教学显出勃勃生机,使学生更爱学习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