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课件: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
C.实践感悟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c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死于理,其谁怜之?”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 多于肯定,对朱熹 、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 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 Nhomakorabea作用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 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 →战国后期,蔚然 →秦朝时候,遭到
→西汉初年,逐渐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 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 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 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 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 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 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 峻挑战。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PPT课件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PPT课件
2、积极:
⑴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 家的和谐的意识。
⑵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⑶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 进文明的进步。
⑷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 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方法论:格物致知
修养的最 高境界

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
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
16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正君心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鲁迅《狂人日记》29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⑴尊卑等级观念;
⑵重男轻女的观念;
⑶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⑷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⑸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
30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朱程子说说: :“ “天 对生 ,的 天。生”的。”客观唯心主义
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
不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 的“心”,认- 为本心是“理”。 26
32
五、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宋明理学课件PPT

宋明理学课件PPT
天人合一
宇宙的运行与人伦道德相ຫໍສະໝຸດ ,天道与人道相互关 联。无为而治
宇宙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
人与宇宙的关系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人生活在宇宙之中,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息息相关。
人与天道相通
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应与天道相符合,以实现天人合一。
人对宇宙的认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人可以认识宇宙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更好 地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道德教育
宋明理学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之为人之本,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加强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 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和谐社会
宋明理学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和谐稳定,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倡导和谐、稳定 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追求内心平静
宋明理学家强调儒家政治伦理,主张君主的道德责任和以德治国 ,认为政治应当以仁义道德为基础。
天理与政权
理学家认为天理是宇宙间最高的原则,政权应服从天理,政治权力 应当基于天理而非私欲。
民本思想
理学家强调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政治应当以保 障人民福祉为目标。
政治制度设计
三纲五常
理学家重新阐释了三纲 五常的政治制度设计,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和 臣子的忠诚义务。
国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影响了后世的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如清代的思想家王夫之、颜元等人都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塑造了民族精神
宋明理学所强调的道德、仁义等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成为 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轮复习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宋明理学 ppt

一轮复习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宋明理学 ppt

三、【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一)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
思考1:在陆九渊看来,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心 即理
1、世界观:心是本原,心即理
思考2:在陆九渊看来,怎样才能把握“理”?
2、方法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

5.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 一个手 段。素 芭身边 的人们 可以用 话语交 流,他 们是一 群极为 普通的 劳作者 ,包括 帕勒达 帕,可 是他们 对素芭 的表现 却显得 极为冷 漠和麻 木。

6.素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 到温暖 。在小 说的第 五章, 父母打 算用欺 骗的手 段把素 芭嫁到 加尔各 答,而 且“没 有作任 何安慰 ”。
三、【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二)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材料一 心外无物理,在心心外中无事,心外无理。
灵觉处材,料故二良心知之即本天体理,。原是个良天知理即,天原理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
材料三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
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人恻天隐生,具此有便良是良知知 。
积极: 消极:
思考: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审视宋明理学, 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也看到了无数因追 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 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 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 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 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 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 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那么人欲亡,人欲胜那么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 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精析] 此题考察宋代理学。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 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考向 此题准确理解材料信息——“仁〞生天地 阴阳。
预测 宋明理学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教合一〞“程 朱理学〞“陆王心学〞。“三教合一〞主要从三教相互吸纳、 糅合的角度考察,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宋明理学〞一是侧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的 考察,二是侧重考察理学对中华民族人格品德的塑造作用的 考察。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
观,挽救衰退
的城邦制。
4、中外思想家在人的价值(人与万物自然界)问题上的比较: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老子
万物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 欲,社会动荡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 ”
庄子
“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思维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界 “理”在心外 “理”在心中“心”即“理” 观 认 识 论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致良知
共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 然欲求。

(2015·江苏单科·21)(12 分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 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 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 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 事开太平”;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 位遭受挑战。 (5)唐宋以来,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如韩愈、 周敦颐、张载等。
概念解释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天理” 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理论化、思辨化新 儒学体系。 理学家的“理”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封 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宋明理学——儒学发展为理学 (共64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宋明理学——儒学发展为理学 (共64张PPT)

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 重礼轻法 因循守旧 等观念
①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②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宋明理学——儒学发展为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三)宋明理学——儒学发展为理学 注意点:
董新儒学 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宋代理学 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
命题研究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
革和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新的
机遇期,炎黄子孙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挖掘宋明理学和顾炎武的思想的民族责任意识,是 命题的一个热点视角。
【题点】 理学的影响——社会责任意识
1.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 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 并非“禁绝”个人欲望,故④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D两项。 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②正确。故选C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 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
(三)宋明理学——儒学发展为理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宋明理学课件

宋明理学课件
响。
程颢、程颐
宋中期以后的学者,进一步发 展了理学,形成了“理学”的
基本框架。
朱熹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进一步 发展了理学,并建立了完整的
哲学体系。
02
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
理气论
总结词
理气论是宋明理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理论,主要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原和 构成问题。
详细描述
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由理和气两种基 本要素构成,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气则是构成事物的材料。理在气先 ,理为主导,理气不可分割。
成熟期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进一步发展了理学,并建立 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衰落期
明朝中后期以后,随着社会的 变化和思想的多元化,理学逐
渐失去了影响力。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01
02
03
04
周敦颐
宋初学者,提出了“天人合一 ”等重要思想,被视为宋明理
学的鼻祖。
邵雍
宋初学者,提出了“象数之学 ”,对后世理学产生了重要影
文化传承与创新
宋明理学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 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明理学的缺陷与局限
思想保守
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思想保守的特点,限制了社会进步和 创新。
强调权威
宋明理学过于强调权威和传统,有时阻碍了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
偏重内在修养
宋明理学过于偏重内在修养,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实践 。
03
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
天理
天理即宇宙万物的本 原,是宋明理学的核 心概念。
天理的内涵包括仁、 义、礼、智等,是人 之初生所具备的良知 良能。
天理是道德、伦理的 最高准则,是儒家学 说的基础。
人性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2.心学的基本特征: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精,选课直件p奔pt 主题
13
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③求“理”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
道学数学气学理学特点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的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
朱 熹
王守仁 陆九渊

颐 精选课件ppt
1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习时无需深掘其 内涵。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和“周敦 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 为课外阅读内容。
精选课件ppt
22
5.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精选课件ppt
23
• 用《周易》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 【特点】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
起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 路

三-宋明理学-一轮复习PPT课件

三-宋明理学-一轮复习PPT课件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
陆九渊 王守仁
12
(一)创立: “北宋五子”周、邵、张、二程)
1、总特征: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
套严密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实质: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2、代表及观点:
(二)成熟: 朱熹理学<南宋>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
10
儒家学者重新诠释儒学经典,融合佛、 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 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探 讨,创成以“理”为核心的更精致完备的 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
16
程颐像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 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
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 备”,要么是“不明”。
.
7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曹聚仁打了一个有趣
的比方:如果敌机来了,该怎么办?
朱 熹 :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 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陆九渊:让弟子们闭目静 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 瞬,不为机声所慑。
宋明理学的新特点及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继承: 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汉朝——官方化;宋明——世俗化
2、理学产生背景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和学案材料,总结理学产生背景。 材料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
炼汞烧铅四十年,
多少楼台烟雨中。
至今犹在药炉前。
—杜牧
—高骈
(1)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 佛教、道教的挑战。——必要性
表现:三教合一、三教并行
2、理学产生背景
材料二: 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
品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伴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 不断膨胀,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 象。
(2)是哲学化的儒学(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传统儒学经由宋元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发展成哲学理论体 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抽象性和普 遍性的特点),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3)是佛道化的儒学(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 化的特点: 一是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思辨方式方法,来弥补以往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构 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 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 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一、群星灿烂 ——代表及主张
派别 代表
世界 本原
程朱理学
二程
朱熹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阳明
1、“天理”或“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主 伦理观 要 思 想
哲学 范畴
2、“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理就 是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所、蒙都蔽认。““为—存致内人—天良心性“性理知反本近”省身、习“—是灭远知陆善人”行,的欲合,”一但—”容朱—易;王被后。天欲望
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完 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儒学的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 明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宋明理学的新特点及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1.宋明理学的新特点
1)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宋明理学借鉴佛教和道 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 理论体系变成囊括天人关系在内的哲学理论体系。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其对伦 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区别于先秦、 汉唐以政治哲学为核心的思想。 3)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如借鉴佛教的禁欲主义 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 张等。
—西北大学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2)商品经济的繁荣引起社会道德、人性修 养的缺失。 ——必要性
2、理学产生背景
材料三: 韩愈一生,即以复兴儒学为己任,韩愈是唐代以排佛、
道著称的儒家学者,他不惜得罪皇帝而公然“谏迎佛骨”, 又撰写了名篇《原道》以辟佛、道二教。韩愈提出要构建 儒家“道统”以与佛教的“法统”相抗衡。这些新的思想 内容,均为后来的理学家所吸收并发挥。
二、发展创新 ——儒学的发展
1、宋明理学新发展——【合作探究】
发展一:世界观
宋明理学以“ 理 ”为核心,吸收道教 和 佛教 思想,探究万物本原和人生命运问题,是理论 化 思辨 化的新儒学体系。
发展二:伦理观
传统儒学主张性近、性善论、性恶论; 理学认为性近习远。
二、发展创新 ——儒学的发展
1、宋明理学新发展
—— 《朱子语类》
反省内心(简单)
(2014全国高考)人性是先秦以来 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 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D 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016徐州模拟)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 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 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 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天理
人欲
“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 伦理道德的欲望。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相对立。
一、群星灿烂 ——代表及主张
派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表
程朱理学
二程
朱熹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阳明
主 要 掌握理 思 的方法

格物致知(繁琐)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 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 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发展三:信奉经典
传统儒学主要信奉“五经”;理学使“四书”地 位提升并超过“五经”。
(1)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更加 伦理道德为思 想核心)
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为本位,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并不在政治 方面,而在伦理道德方面; 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理”存在于人意识之 外的客观世界中 (理在心外,属客观 唯 心主义)
“(心“““即““理理主心心宇是心心”义在””宙真外外在)心是即便理无无心中万“是”物理中,物吾理””属—的心”主——本,观陆—原吾唯王心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3)唐朝韩愈等掀起复兴儒学 运动。——可能性
第3课 宋 明 理 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群星灿烂 ——代表及主张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
宋明理学
派别 代表 (朝代)
地位
程朱理学
二程
朱熹
(北宋) (南宋)
理学的主 要创立人
理学集 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阳明
(南宋) (明朝)
创立心学
心学集大 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