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第6章-对流换热1PPT课件
一、换热微分方程
由牛顿冷却定律:
q w ,xh x(tw-t ) W m 2
由傅里叶定律与牛顿冷却公式:
对流换热过程
hxtw t y tw ,x
微分方程式
W (m 2C ) (62)
-
22
五、流动边界层
层流
过渡流
湍流
u
y
x
xc
层流底层 缓冲层
五、流动边界层
2. 实验测定 若用仪器测出壁面法向
一、牛顿公式
qht QhAt
15 16
只是对流换热系数 h 的一个定义式,它并没 有揭示 h 与影响它的各物理量间的内在关系
本章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这种联系,即求解表面换 热系数h的表达式。
6.2 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
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h 的因素有以下 5 方面 流体有无相变 流体流动的起因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流体的流动状态 流体的物理性质
6.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一、能量微分方程
作为一种能量输运过程,对流换热过程必然 遵循能量守恒原理,对流过程中的流体温度场 应是能量守恒原理与对流换热具体的热量输运 形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其数学描述称为能量 守恒微分方程,简称能量方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 能量守恒原理 —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输运形式 — 导热+对流。
质量*加速度=体积力+压力+粘滞力
D D u uu u xv u yw u z
(u
uuvu) x y
Fx
px (x2u2
y2u2)
(v
uvvv) x y
Fy
py (x2v2
y2v2)
二、动量守恒微分方程(Navier-Stokes)
稳态下自然对流:
对流换热能量方程
对流换热能量方程一、概述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对流换热能量方程是描述这一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流换热能量方程的含义、推导过程和应用。
二、对流换热能量方程含义对流换热能量方程描述了在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到单位面积上的热量。
它可以表示为:q = hA(Ts - Tf)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h是对流换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Ts和Tf分别是固体表面温度和流体温度。
三、对流换热系数对于不同的情况,对流换热系数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自然对流中,h通常非常小;而在强制对流中,h则会比较大。
此外,在液态介质中和气态介质中,h也会有很大差别。
四、推导过程为了得到上述公式,我们需要做出以下假设:1. 流体速度与距离无关;2. 流体温度与距离无关;3. 流体是定常的。
在这些假设下,我们可以通过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推导出对流换热能量方程。
首先,考虑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
根据热传导定律,这个值可以表示为:q = -k(dT/dx)其中,k是热导率,dT/dx是温度梯度。
但是,在对流换热中,温度梯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因为它随着流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将上述公式进行修正。
假设在距离x处的流体速度为v(x),温度为T(x),则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可以表示为:q = -k(dT/dx) + pvCp(Ts - T)其中,p是密度,Cp是比热容,Ts是固体表面温度。
第一项表示由于温度梯度引起的传热;第二项表示由于流体运动引起的传热。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对流换热系数h。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q = hA(Ts - Tf)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中的q和Ts替换成上述修正后的公式,得到:h = pvCp(v/x)最终,我们将上述公式代入修正后的热传导定律中,即可得到对流换热能量方程。
五、应用对流换热能量方程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换热
Nu = c Re Pr 令 Re = const C ′ = c Re n
n m
lg Nu = lg C ′ + m ln Pr m可求,同理使 Pr = const
Nu lg 0.4 = lg C + n lg Re Pr C, n可得
Nu = 0.023 Re 0.8 Pr 0.4 (管内紊流)
如: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虽然都是对流换热现象, 但它们不是同类现象。点场和温度场也不是同类现象。 两个物理现象相似时,其有关的物理量场分别相似。 重要性质:彼此相似的现象,它们的同名准则必定相等。
换热微分方程式:α = − 现象a: 现象b:
λ ∂t
∆t ∂y
y =0
α′ = − α ′′ = −
Pe′ = Pe′′ --贝克利准则
uL νuL Pe = = = Pr⋅ Re a νa 对于自然对流,则须
(Pr⋅ Re)′ = (Pr⋅ Re)′′
Gr ′ = Gr ′′
--格拉晓夫准则
βg∆tL3 Gr = ν2
几个准则的物理意义: 雷诺准则:反映流体的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的相对大小。 格拉晓夫准则:反映流体的浮升力与惯性力的相对大小。 普朗特准则:反映流体的动量传递能力与能量传递能力的相对 大小。 努谢尔特准则:反映实际热量传递与导热分子扩散量传递的比 较;Nu越大,则换热越强。 Bi和Nu的区别: 1、λ不同。前者为固体,后者为流体 2、物理意义不同。 αL 公式Nu =
λ
3.相似准则之间的关系 Nu = f (Re, Pr) 紊流强制对象: 过渡区: Nu = f (Re, Pr, Gr ) 自然对流:
Nu = f (Pr,Gr )
其中: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课件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相似理论
相似理论是研究两个或多个物理现象之间相似性的理论。在对流换热问题中,如 果两个物理现象的相似准则数相等,则它们之间的对流换热过程具有相似性。
量纲分析
量纲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物理量之间的量纲关系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在 对流换热问题中,可以利用量纲分析来确定影响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参数,从而简 化对流换热问题的研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对流换热基本概念 •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推导 •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求解方法 • 对流换热强化技术及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对流换热现象
01
02
03
定义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 壁面之间由于温度差异引 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分类
对流换热可分为自然对流 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对流换热研究有助于降低设备能耗、 减少废热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重要性
描述对流换热过程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是描述对流换 热过程中热量传递、流体流动及 物性参数变化等规律的基础工具
。
指导工程实践
掌握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有助于工程 师在设计、优化和运行工程设备时 做出合理决策,提高设备性能和经 济性。
推动理论研究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是研究对流换热 机理、探索新现象和新规律的基础 ,对于推动传热学及相关领域理论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2 对流换热基本概念
对流换热定义及分类
对流换热定义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 热量传递过程,其中流体可以是气体 或液体,固体表面可以是各种形状和 材料的壁面。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A
2.质量守恒与连续性方程
12
通过消去控制体体积得: (u) (v) 0 x y
拓展到三维表达式为: (u) (v) (w) 0
x
y
z 13
其矢量形式为 div(V ) 0
D divV 0 D
A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密度ρ为常量,则得到连续性方程:
二维连续性方程: u v 0 x y
式中,tm为换热面积A上的平均温差。约定q及总是取正值,因此t及tm也 总是取正值.
研究对流传热问题的关键和难点是确定公式中的表面传热系数h。
牛顿冷却公式只是对流传热表面换热系数h的一个定义式,它 没有揭示出表面传热系数与影响它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 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凡是影响流体导热和对流的 因素都将对对流换热产生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
A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写包括对流传热微分方程1组1及其
定解条件。前者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这三大守恒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首先,就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质量守恒、动 量守恒微分方程式的推导作扼要说明:
由于由二维流场的结论很容易推得三维的情况,故在推 导过程中,优先采用二维讨论,并在最后给出三维的结论。
之间的换热。
对流传热是由流体宏观流动所产生的热量转移(热对流)以及流体中分子的微观 热运动所产生的热量转移(热传导)联合作用的结果。
即: 对流传热 = 热对流 + 热传导
对流换热概述
对流换热的换热量用牛顿冷却公式计算。对单位面积有:源自4对面积为A的接触面:
q = h( tw-tf ) =h tm
A
= A h( tw-tf ) = Ahtm
对流换热公式整理
/2 1/3 , 0.664 Re1 x Pr x
(0.6<Pr<60)
/5 1/3 恒热流: Nu x 0.0308 Re 4 Pr x x
3 1 0.14
Pr f Prw
) 0.25 _________。
1.3 过渡流: Nu 格尼林斯基公式: f
Pr f 修正:①温差(加热或冷却): Pr w
f Tf 或 或 T w w
k
0.7
l d ②入口段(短管 l/d<60): 或 c l 1 d l
d 列齐德-泰特公式:__ Nu 1.86 Re Pr l f ________ w ( f 8 )(Re - 1000)Pr f d = 1 + ct 1 + 12.7 f 8(Pr f 2 3 - 1) l
③弯管:
d 气体:c R 1 1.77 R
d 液体: c R 1 10 .3 R
3
④非圆管:当量径:de = 4Ac/P 2.外部流: 2.1 平板:
1/3 2.1.1 层流: Nu x 0.332 Re 1x/ 2 Pr x /5 1/3 2.1.2 湍流: Nu x 0.0296 Re 4 Pr x x
对流换热公式
一、强制对流换热
l l 粘性流体强制流: Nu f l , Re, Pr l , Re, Pe 或 Nu f 0 0 l/d>60,短管 1.内部流(管内流,(长管 l/d&s-Boelter 公式:_ Nu 0.023 Re 0.8 Pr n _, 条件:__气体≤50℃,水≤20~40℃,油类≤10℃。 Re=104-1.2×105_,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 ②温差大:修正或 米海耶夫公式:_ Nu f 0.021 Re 0f.8 Pr f0.43 ( 1.2 层流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用矢量形式表示,则为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即
对于不可压流体,密度为常量, 连续性方程为
考虑到
( )=0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6-2 动量方程(参见图6-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考虑作用于控制体上的力平衡
应用在x方向, 得到:
切向应力
得到
法向应力
能量方程(参见图6-3)
单位时间内由于热对流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由于导热(分子扩散)在界面处净导入控制体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作用在界面上的力对控制体内流体所作的功dW 之和,等于控制体内流体的总能量对时间的变化率dE
添加标题
热对流携入的净能量
01
添加标题
单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由内能与宏观动能组成,称为总能
因为
1
得到
2
等式左侧是熵的输运项,右侧两项分别是熵流和熵产(发热与耗散引起),若控制体内存在内热源,右侧则增加内热源引起的熵增.
3
6-5 方程的封闭与求解方法 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基础上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揭示了流体的速度、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5个方程包含了u,v,w,p,t 5个未知量,对于三维常物性对流换热问题,方程组是封闭的,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到速度场和温度场。 若热物性随温度变化,可以利用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耦合求解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但必须补充物性方程,以使方程组封闭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途径主要有:数学分析方法,数值求解方法和实验求解方法
01
数量级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数量级分析的目的是,应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对所研究的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估算,即确定其数量级范围
传热学(chapter7)-边界层 数量级分析
t − tw = 0.99 t f − tw
1 >> δ
∂ 2u ∂u ∂p ∂u ρ = − ∂x + µ u ∂x + v ∂y ∂y 2
∂ 2u ∂u ∂p ∂u ρ = − ∂x + µ u ∂x + v ∂y ∂y 2
∂ 2u ∂u ∂p ∂u ρ = − ∂x + µ u ∂x + v ∂y ∂y 2
∂ 2u ∂u ∂u u +v =ν 2 ∂y ∂y ∂x
∂ 2t ∂t ∂t ρc p u ∂x + v ∂y = λ ∂y 2 Fra bibliotek物理现象
(1)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 在贴附于壁面的流体速度实际上等于零,即在 y=0,u=0处;。 (2)此后随 y 增加 ,u增加 。
(3)壁面法向(y 向)的速度分布,如上图所示。 经过一个薄层后u接近主流速度。 (4)
空气 u∞ = 10m / s 平壁
2mm
µ =0
第六章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1什么是边界层流动和热2为什么研究边界层流动和热变化的分布区域边界层外流动和热稳定物理现象1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在贴附于壁面的流体速度实际上等于零即在增加u增加向的速度分布如上图所示
第六章
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
1、什么是边界层(流动和热)
2、为什么研究边界层(流动和热变化的 分布区域,边界层外流动和热稳定)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知识点:对流换热计算的基本公式与对流换热系数PPT.
t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或写成
W
(1)
t t W 1 R F
(2)
1 R 称对流换热热阻;℃/W (3) F
知识点:对流换热计算的基本公式与对流换热系数 式中 Δ t—流体与壁面的温差,℃; F—对流换热表面面积,m2; α —对流换热系数,简称换热系数,W/m2.℃。 2.对流换热系数及意义 对流换热系数α 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在数值上 等于当流体与壁面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单位壁面面积上的 对流换热量。
对流换热系数及意义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在数值上等于当流体与壁面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单位壁面面积上的对流换热量
知识点:对流换热计算的基本公式与对流换热系数 1.对流换热计算的基本计算公式 前面讲过,流体和固体壁面间的热量传递,称为对流换 热。对流换热是流体导热与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流换热热流量采用牛顿冷却公式计算
第六章 对流换热2010
3、 自然对流换热的分类 大空间和有限空间 所谓大空间就是流动过程中,边界层不受干扰
如果容器内的边界层相互干扰,则称为有限空间
如图两个热竖壁。底部封
闭,只要 a H 0.28
底部开口时,只要
b H 0.01 壁面换热就可
按大空间自然对流处理。
(大空间的相对性)
4、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工程中常用的实验关联式的形式为:
后面介绍的关联式是前人大量实验数据整理 的结果。
无量纲准则数
Nu x Re x hx x
努塞尔(Nusselt)数 雷诺(Reynolds)数 普朗特数
u x
Pr
a
Gr
gtl 3
2
格拉晓夫数
Nu数 Nu是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对流换热强弱的一种 度量。 h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的无量纲化:
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杂,但从平均 表面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性很明显。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烟气及其它双原子气体)
Nu C Re
n
C和 n Re 4-40 40-4000 4000-40000 40000-250000 c 0.809 0.606 0.171 0.0239 n 0.385 0.466 0.618 0.8052、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
图5-17 管内流动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x的变化 (1)层流;(2)湍流
l 层流: 0.05 Re Pr; d
2
t
流体的热导率
y w, x — 在坐标( x,0) 处流体的温度梯度
W (m C)
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qw, x hx (tw-t ) W m2
知识点:对流换热准则方程的一般形式PPT.
描述对流换热现象的方程式,原则上是由与对流换热相 关的准则组成的函数关系,称为准则方程式。对于无相变对 流换热准则方程通式为 Nu=f(Re,Gr,Pr) (1) 对某些特定情况,上述通式还可以简化。 对于受迫紊流对流换热,由于Gr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通式可写成 Nu=f(Re,Pr) (2a) 一般整理成幂函数形式 Nu=CRenPrm (2b) 对于自由流动对流换热,由于没有强迫流动,上述通式 可写成 Nu=f(Gr,式
Nu=f(Gr,Pr) (3a) 一般也整理成幂函数形式 Nu=C(Gr.Pr)n (3b) 以上各式中C、n、m都是由试验确定的常数。 在上述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中,待求量α 包含在Nu准则 中,所以称Nu准则为待定准则。对于求解Nu的其他准则,由 于准则中所包含的量都是已知量,故这些准则通称为已定准 则,已定准则的数值一经确定,就可利用准则方程式求出待 定准则Nu。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精编版
类似可以得到y,z方向流体净携入的能量
(ve) dxdydz y
(we) dxdydz z
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
dQconv
(ue) x
(ve) y
(we)
z
dxdyd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2 通过导热在界面导入的净能量
Fx
考虑前面得到的连续性方程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Du
D
x x
xy y
Fx
D u v w D x y 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x
P
2
u x
2 3
( u x
v ) y
x
( u x
( zxu) z
( x
u)
Fxudxdyd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类似的,y,z方向作用力的净功为
( xyv) x
( y y
v)
( zy z
w)
( y
v)
Fy
vdxdydz
( xzw) x
( yz y
w)
x y z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u v w ( u v w)=0
x y z
x y z
对流换热 基 u本方程v w ( u v w)=0
x y z
对流换热公式整理
d 气体:c R 1 1.77 R
d 液体: c R 1 10 .3 R
3
④非圆管:当量径:de = 4Ac/P 2.外部流: 2.1 平板:
1/3 2.1.1 层流: Nu x 0.332 Re 1x/ 2 Pr x /5 1/3 2.1.2 湍流: Nu x 0.0296 Re 4 Pr x x
1.无限空间:
Nu cGr Pr ,
n
Gr Pr 区分层流、湍流,c,n 取值见 P161,表 3.7 2.有限空间: n H Nu cGrd Pr ( ) m 1/ 4 H 空气,竖立: Nu 0.197Grd Pr ( ) 1 / 9 (8.6×103<Grd<2.9×105)
2.2 管外流 2.2.1 单管:
1/3 Nu c Re n Prx
c,n 取值:圆管见表 3.3,非圆管见表 3.4, P158
0.62 Re1 / 2 Pr 1 / 3 Re 5 / 8 4 / 5 或:邱吉尔-朋斯登公式: Nu 0.3 [1 ( ) ] 2 / 3 1/ 4 282000 [1 (0.4 / Pr) ]
空气,水平: Nu 0.212Grd Pr
Nu 0.061Grd Pr
1/ 4
(1×104<Grd<4.6×105) (Grd>4.6×105)
1/ 3
5 8 /5 1/3 前层流后湍流: Nu x (0.0037 Re 4 x 871) Pr x (0.6<Pr<60,5×10 <Re<10 )
/2 1/3 ,பைடு நூலகம்0.664 Re1 x Pr x
(0.6<Pr<60)
传热学课件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1.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2>.对于换热状态 将上述无因次温度对r求导后且令r=R时有: t t t r r R w t t t t r w f w f
由于无因次温度不随x发生变化,仅是r的函数,故对无因次 温度求导后再令r=R,则上式显然应等于一常数。又据傅里叶 定律:q=-(t/r)r=R及牛顿冷却公式:q=h(tw-tf),上 t 式变为: t t r r R h Const w tw t f r tw t f
另外,不同断面具有不同的tf值,即tf随x变化,变化规律 与边界条件有关。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2.定性参数 2>.管内流体平均温度 ①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 t tw// tw/
tf /
进口段 充分发展段
tf// x
如图,此时:tw>tf 经分析:充分发展段后: tf呈线性规律变化 tw也呈线性规律变化 此时,管内流体的平均温度为: t f t f tf 2
第三节
自 然 对 流 换 热
一、无限空间自由流动换热(大空间自然对流)
指热(冷)表面的四周没有其它阻得自由对流的物体存在。 一般准则方程式可整理成: Nu=f(Gr· Pr) 一般Gr· Pr>109时为紊流,否则为层流。 对于常壁温的自由流动换热,其准则方程式常可整理成: Num=C(Gr· Pr)mn C、n可参见表6=5,注意使用范围、定型尺寸、定性温度。 令:Ra=Gr· Pr Ra为瑞利准则数。 既适用常壁温也适用常热流边界的实验准则方程式,常见的 为邱吉尔(Churchill)和朱(Chu)总结的式6-19,20。
第六章 层流对流换热
u max
= − r02 4μ
d ( p + ρ gh ) dL
(6-8)
由于旋转抛物体的体积恰好等于它的外切圆柱体体积的一半,因此,平均流速等于最大流速 的一半,即
U
=
1 2
u max
= − r02 8μ
d ( p + ρ gh ) dL
(6-9)
同时,无量纲速度的分布为
φ= u U
=
⎡ 2 ⎢1
ρc
p
(
w
∂T ∂r
+u
∂T ) ∂x
=
λ
(
∂ 2T ∂r 2
+
1 r
∂T ∂r
+
∂ 2T ∂x 2
)
(6-15)
因为是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故 w = 0 , ∂ T ∂x
沿x
不再变化,
∂2T ∂x2
=0
,上述能量方
程即成为
ρc
pu
∂T ∂x
=λ r
∂ (r ∂T ) ,根据 ∂T
∂r ∂r
∂x
=
d T~ dx
3
流动,由于流体的物性不随温度变化,即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之间没有藕合作用,因而可以
先求速度场,后求温度场,而速度场已由上述方法求得,
再利用能量方程就可求出温度分布。
三、 恒热流密度时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t
tw
tm
恒热流密度下的换热,如电加热、辐射加热、以及换
tc
热器中单位面积换热量为常量的情况,其温度(壁温、容
和u
=
2U
⎡ ⎢1 ⎣
−
(
r r0
)2
⎤ ⎥ ⎦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根据质量守恒,掠过前半部时,
由于流动截面积逐渐缩小,流速
将逐渐增大,而到管子后半部,
由于流动截面逐渐增大,流速将 逐渐降低,大约以 = 90为界。
2013-7-9 15
3、横掠管束:
换热设备中管束的排列方式很多,比较普遍的 是顺排与叉排二种。
2013-7-9
16
流体掠过管束时,流动受到各排管子的连续干扰。来流 稳定,流经第一排后就产生扰动,以后又流过第二排、第三 排、扰动不断加强。叉排排列时更甚。在经过一定排数之后, 不管来流情况如何,流动都是很强烈的涡流 —— 达到管束 特有的稳定状态。
流动 起因 几何
形状 平壁: 自 由 流 动 换 热 竖壁 水平壁
流动 状态
层流 紊流 层流 紊流
准则方程式
Num C (Gr Pr)m
― P.165
式(6-16)
n
园管 (水平放 置)
式中:C、n值, 查P.166表6-5 (Gr.Pr)
29
2013-7-9
对 流 换 热 类 型 的 分 类 及 其 准 则 方 程 2013-7-9 式
4r 2 4f 2r d de 2r U
9
r1 r2
(5) 圆形管道:
d
2013-7-9
《注意》
把当量直径de作为定型尺寸,用同一公式进 行计算,并不是说明这二个现象相似。因为非 圆管与圆管,首先几何条件就不相似,而物理 现象的相似首先要满足几何相似的条件。
由于不是理论分析解而是实验解(经验公式), 所以有误差。有误差存在,就有可能使二组不 相似现象的实验点落在同一个误差带范围内, 用同一个方程式来描写。 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物体能整理成一个经验 公式的话,说明几何形状的影响不大。
第六章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dE
( e) dxdydz
( ue) ( ve) ( we) T T T dxdydz ( ) ( ) ( ) dxdydz dW y z y y z z x x x ( e) dxdydz
u v ) y x
(6-2-6)
6-2 动量方程
将应力关系式代式(6-2-5)、(6-2-6),即得到x方向的纳维-斯托克
斯方程:
如果流体是常物性和不可压缩的,则上式简化为
Du P u 2 u v u v 2 ( ) ( ) Fx (6-2-7) D x x x 3 x y y y x
通过消去控制体体积ΔxΔy,得到
( u ) ( v) 0 x y
(6-1-3)
对于三维流动,类似地可以得到
( u ) ( v) ( w) 0 x y z
(6-1-4)
这就是流体的连续性方程,用矢量形式表示,则为
高等传热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导热理论和导热微分方程 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凝固和熔化时的导热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层流边界层的流动与换热 槽道内层流流动与换热 湍流流动与换热
第十章 自然对流 第十一章 热辐射基础 第十二章 辐射换热计算
div( V ) 0 式中div表示散度,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mc (t t )
q h(tw t f )
第六章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除稀薄气体外,连续介质的假设同样适用于对流换热,因而连续
介质力学与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仍然适用,微元体和控制体的 方法始终贯穿于对流换热的分析之中。 对流换热的发展与流体力学密切相关。正确地理解与掌握传热学 与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是研究对流换热的基础。在过去130多年的 传热学与流体力学的发展中,两者存在共轭关系,彼此促进,典 型的例子是1904年普朗持提出的边界层理论。 通常,流体的物性量是温度的函数,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相互影 响,求解对流换热问题时需要联立求解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 能量方程,以获得速度、温度和压力。对流换热问题的求解过程 十分复杂。许多问题难以得到分析解,而更多地依靠实验方法和 量纲分析、相似分析等。普朗持提出边界层理论后,对流换热开 始从实验研究向分析计算发展,一些对流换热问题得到了精确解 和近似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广泛 应用于对流换热问题,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6-2-2)
6-2 动量方程
图6-2 二维控制体在x方向上的力平衡
6-2 动量方程
等式两边同除以,得到
D x xy Du u v u ( ) Fx D x y x y D 考虑前面得到的连续性方程(6-1-4),有
div( V ) 0 式中div表示散度,即
(6-1-5)
div( V )
( u ) ( v) ( w) x y z
(6-1-6)
6-1 质量守恒与连续性方程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即
u v w u v w ( ) 0 x y z x y z
第十三章 复合换热
第六章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热对流是指:依靠流体的流动将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即运动的流体质点以热焓形式将热量带走。热对流传递的热量为
p f2 f1 热量传递中,流体是能量的携带者或传递者。 热对流只发生在运动的流体中。流体流动时,流体微团运动的 同时,伴随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即导热,热对流与导热同时发 生,两者密不可分。 工程中,对流换热是指流动流体与固体壁面或其它界面之间的换 热。但是,由于紧贴固体壁面或其它界面处的流体因其粘性而停 滞不动,此处的传热是导热占主导地位,而热量的传递必须通过 这个区域,因此对流换热必然是导热与热对流的联合作用,或称 为运动的流体的热扩散。为使问题的描述更直接,1701年牛顿提 出了对流换热的冷却公式:
u v ) y x
(6-2-6)
6-2 动量方程
将应力关系式代式(6-2-5)、(6-2-6),即得到x方向的纳维-斯托克
斯方程:
如果流体是常物性和不可压缩的,则上式简化为
Du P u 2 u v u v 2 ( ) ( ) Fx (6-2-7) D x x x 3 x y y y x
u u u P 2u 2u ( u v ) ( 2 2 ) Fx x y x x y
(6-2-8)
下面给出了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常物性、不可压缩流体的纳维
-斯托克斯(N-S)方程:
u u u u P 2u 2u 2u ( u v w ) ( 2 2 2 ) Fx x y z x x y z
高等传热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导热理论和导热微分方程 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 凝固和熔化时的导热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层流边界层的流动与换热 槽道内层流流动与换热 湍流流动与换热
第十章 自然对流 第十一章 热辐射基础 第十二章 辐射换热计算
(6-2-3)
式(6-2-4)中的法向应力 y 和切向应力 xy 由下式给出:
x xy Du Fx D x y
(6-2-4)
x P 2
u 2 u v ( ) x 3 x y
(6-2-5)
xy (
(6-2-9)
v v v v P 2v 2v 2v ( u v w ) ( 2 2 2 ) Fy x y z y x y z
(
w w w w P w w w u v w ) ( 2 2 2 ) Fz x y z z x y z
通过消去控制体体积ΔxΔy,得到
( u ) ( v) 0 x y
(6-1-3)
对于三维流动,类似地可以得到
( u ) ( v) ( w) 0 x y z
(6-1-4)
这就是流体的连续性方程,用矢量形式表示,则为
6-3-3 控制体内总能t 随时间的变化率 控制体内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能量守恒方程
dE
( e) dxdydz
( ue) ( ve) ( we) T T T dxdydz ( ) ( ) ( ) dxdydz dW y z y y z z x x x ( e) dxdydz
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运动的流体(控制体)中,可以得到动量方
程。控制体上的外作用力分为表面力(与表面积成正比,如压力和 粘性应力等)和体积力(与体积成正比,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和离心力等)。 考虑作用于控制体上的力平衡,有
( Mvn )cv (qm vn ) (qm vn ) in out
conv cond (6 -3 -1) 注意,对于工程热力学,规定流体对外作功为正,而传热学中外
dQ
dQ
dW dE
界对流体作功为正。有时,为了区别Q 与E,用Ec和Em代替Qconv 和Qcond。图6-3 是控制体能量平衡示意图。
6 -3 能量方程
图6-3 控制体能量平衡
6 -3 能量方程
D 其中 为全导数,即 D D u v w (6-1-8) D x y z 为当地变化率。· V即速度矢量V的散度divV,因而方程形式变
为
D V 0 D
(6-1-7)
6-1 质量守恒与连续性方程
D divV 0 D
( ue) dxdydz x
( ue) ( ve) ( we) dQconv dxdydz y z x
6 -3 能量方程
6 -3 -2 通过导热在界面导的净能. x方向净导能量为
qx dydz 与
( qx
qx dx)dydz 之差,即 x
qx dxdydz x
由傅里叶定律
q x
T x
6 -3 能量方程
因而x方向净导的能量可写为:
T ( )dxdydz x x
类似的,y、z方向的净导的能量为:
T ( )dxdydz y y
和
T ( )dxdydz z z
6 -3 能量方程
)T dP ( ) P dT (6-2-13) P T 一般( )T , ) P不为零,但dP、dT较小时可以认为dρ0, ρ=常数。 ( P T d (
6 -3 能量方程
对流换热的温度场,可以通过求解能量方程获得。对于选取的控
制体,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如果不考虑内热源,控制体的 能量方程可以表述为: 单位时间内由于热对流流体通过界面净携控制体的能量dQconv、单 位时间内由于导热(分子扩散)在界面处净导入控制体的能量dQcond 以及单位时何内作用在界面上的力对控制体内流体所作的功dW 之和,等于控制体内流体的总能量对时间的变化率dE。用公式表 示为
2 2 2
(6-2-10)
6-2 动量方程
为简洁,可以表示为向量形式: DV F P 2V (6-2-12) D 如果介质是常物性的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无关,可以
单独求解,因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成了关于压力P和速度u、v、 w的封闭方程组。对于可压缩流体,密度ρ不是常量,即使其它物 性参数保持常量,动量方程也不能单独求解,因为密度ρ与温度相 关,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是耦合的,通过补充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式,同时求解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或已知温度分布,才能获得 速度分布。 由热力学知 f ( P, T )
6-3 -1 热对流携的净能量 单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e 由热力学能与宏观动能组成,称为总能:
1 e U (u2 +v2 +w 2) 2
uedydz+
(6-3-2)
( ue) dxdydz 之 x
x 方向流体携入控制体的净能量为ρuedydz与
差,即
类似地可以得到y 、z方向流体净携入的能量为 ( ve) ( we) dxdydz dxdydz 和 y z 因而,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为dE或
( vi ) 0 x
(6-1-9)
也可以用张量形式写出连续性方程,即
(6-1-10)
其中i=1,2,3。
D 对于不可压流体,密度ρ为常量, =0,则连续性方程为 D
divV
u v w 0 x y z
(6-1-11)
6-2 动量方程
( u) ( v) ( xy ) uy vx u x y v y x 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