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
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

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第一篇: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姓名:李嘉威学号:2013124031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中外音乐鉴赏的课程就要结束了。
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己真的收获良多。
还清晰地记得,在第一堂课时,老师就郑重地对我们说,学生绝不可以带笔记本电脑到课堂上并且在欣赏音乐时不可以聊天。
或许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位老师对音乐的尊重。
而这也让我明白了,欣赏音乐的最重要的前提并不是你要有多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而是要首先学会尊重音乐。
在随后的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欣赏了《红色娘子军》音乐剧《钟楼怪人》《圆舞曲》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中外经典作品。
其中《红色娘子军》让我知道了如何利用音乐来表现南霸天的坏人形象。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首先以长笛的柔和以及竖琴的甜蜜展现了两人相爱的美好与动人;接着利用钢管演奏出严峻节奏和阴森的音调完美的表现出压迫与无奈的感情;最后以小提琴的与快板交替深刻表现出一种悲伤并夹杂着反抗与哭诉。
通过这部作品让我深刻的明白了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调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主题,并通过它们的有机结合,让人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一个触碰心灵最柔软处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我对音乐剧歌剧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和背景都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同时充实了我们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了音乐知识,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音乐的美。
最后向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将所有的学生统一分成一个小组,然后欣赏完一个作品后,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话既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第二篇:中外经典电影音乐赏析中外经典电影音乐赏析作业题目:一、说出感动你的一部电影中的音乐及原因(课内外均可)二、结合自己的体会浅析电影音乐欣赏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产生的影响与意义(分若干小标阐述,不少于1000字)一、《August Rush》(《八月迷情》)翻看各个权威电影网站的影评,对《August Rush》一片的评价不甚良好,我却固执地以为这是我看过最打动人的电影,它有着催促我相信奇迹、相信自己的神秘力量。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个人感受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个人感受
西方古典音乐是一种充满魅力和深度的艺术形式,对我个人来说,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妙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首先,西方古典音乐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情感共鸣。
每当我听到悠扬的小提琴声或雄壮的交响乐,我常常感到自己被音乐所打动。
音乐家们通过各种乐器和旋律创造出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让我沉浸其中。
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让我感同身受,让我能够放松心情,平静思绪。
其次,西方古典音乐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无论是浪漫时期的贝多芬音乐还是巴赫的管风琴曲,每一段音乐都能够勾勒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或情境。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我能够想象出各种情景,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色彩与画面。
这种想象力的激发让我在音乐中找到了一种无尽的创造力和乐趣。
最后,西方古典音乐教会了我欣赏不同风格和时代的音乐。
从巴赫到莫扎特,从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通过研究和欣赏这些不同的音乐作品,
我不仅能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也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美妙之处。
这种多样性让我对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尊重。
总之,西方古典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
带给我情感共鸣和想象力的激发,还让我能够欣赏不同风格和时代
的音乐。
通过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我愿意去探索更多的作曲家和作品,体验更丰富的音乐之旅。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艺术歌曲是一种注重艺术、形式、内涵、诗意的音乐作品,是一种音乐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从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一、音乐形式中西方音乐的形式各具特色,对于艺术歌曲来说尤为明显。
在西方的艺术歌曲中,最常见的的形式就是“诗歌-旋律-伴奏”的结构。
用相同的旋律反复奏响,或者在不同段落配以不同的旋律作伴,来呈现一首时长较长的艺术歌曲。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在音乐形式和唱法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早期的艺术歌曲往往有吟诵歌唱、说唱歌唱、对唱等形式,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歌曲的情感。
二、曲调中西方音乐的曲调对于艺术歌曲的表现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西方艺术歌曲中,往往采用的是富有变化的旋律曲调。
音乐旋律通过高低、节奏、长短音符的变化,往往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西方艺术歌曲往往更强调音乐的音调组织性,要求歌唱者达到高度的技巧和稳定的音乐感。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曲调的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美感。
中国的艺术歌曲更强调的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连贯性,注重音乐的自然流动和连贯性。
三、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中西方艺术歌曲也各具特色。
西方艺术歌曲在情感表达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和震撼人心,音乐更加热情澎湃,歌曲也往往以深情洋溢的方式呈现出其内涵。
而中国的艺术歌曲则通常更注重细腻、典雅的表现方式。
中国艺术歌曲追求静态美和情感的内敛,更强调的是唱者的情感韵味和唱腔的典雅神韵。
四、文化背景中西方音乐艺术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人民生活影响的。
对于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来说,西方音乐在表现时往往比较直率,而中国的音乐表现方式则更注重其间接性和寓意性。
文化背景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在音乐创作、表现和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总结来看,中西方音乐的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音乐鉴赏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流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名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外的民歌各有什么特色,为何到现在还处处传唱。
中国民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因此在中国民歌的演唱上,我们应该掌握它的风格特点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才能唱出味道来。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演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述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到了南宋讽刺性的歌谣多了起来······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谈谈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中外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我自己对器乐音乐的爱好也比较广泛,中国的二胡、古筝、胡琴、琵琶;国外的管弦乐、大提琴、钢琴等等。
从器乐的不同,就能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文化。
现把我表达一下对听这些乐曲的一些感受和理解。
首先谈谈我对民族器乐音乐的感受。
我国的器乐发展源远流长,可分为吹奏乐器、弹奏乐器、拉奏乐器、打击乐器,有二胡、琵琶、古筝、胡琴等等。
其中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二胡了,音色柔美,细腻柔情。
二胡中最让人熟知的是《二泉映月》了,是由民间音乐家阿炳所作,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真切意情,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阿炳的乐曲和琴音民族风格浓郁,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拧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
《二泉映月》所以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正是这首乐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我第一次听《二泉映月》的时候,二胡独特的音色就深深打动了我,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在我看来唯有也只有二胡能演奏出《二泉映月》的真实情感,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除了二胡以外,琵琶也是一种流传久远的乐器,其代表作《十面埋伏》广为流传。
“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的琵琶音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两军交战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
其感人如此。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音乐给我的感受是一般以单奏为主,更加自由和自然。
而西方器乐音乐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我看来,不管是古典主义时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器乐都是以交响乐为主。
在古典主义时期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第一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
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
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
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
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
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
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
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本次选修中外名曲欣赏课,抱着一个培养音乐兴趣的态度去了解学习中外交响乐,回过头来想上过的几次课,这个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
听到了一些名曲,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私下里下载了贝多芬第一到第九交响曲,了解了各自的创作背景,更加喜欢上了它们。
下面就选择课上听到的《第九交响曲》和李焕之的《春节序曲》结合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气势。
一开始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第三乐章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开始就像狂风暴雨一般,象征着从黑暗里杀出来,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接着慢慢地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
《春节序曲》又称《序曲—大秧歌》,是李焕之管弦乐组曲《春节》的第一乐章。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其中,引子就概括了全曲的情绪,集中体现了全曲主要旋律和节奏的特点。
【精编范文】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与感受

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与感受
中外艺术歌曲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认识与感受。
对于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文化传承:中外艺术歌曲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和传承的,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外艺术歌曲,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2. 音乐风格:中外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腻的音乐构建,常常以柔美、含蓄的方式表现情感;而西方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声乐技巧和音乐结构,风格多样,既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也有古典主义的严谨。
3. 表达主题:中外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多样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文艺术歌曲常以诗词为歌词,反映了人生哲理、爱情情感、自然景观等主题;而西方艺术歌曲的歌词则涉及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历史故事、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等。
对于中外艺术歌曲的感受,则因个人经历和审美偏好而有所不同。
中外艺术歌曲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歌词表达,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有些歌曲可能会带给人愉悦和温暖的感觉,有些歌曲可能会引发思考和内心的共鸣,还有些歌曲可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震撼。
总之,中外艺术歌曲是文化交流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歌曲,能够丰富个人的审美经验、改变对世界的认识,并在不同文化之间构建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小编整理)

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小编整理)第一篇: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当拿到这学期的课程表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艺术欣赏到底是学什么,没有上课之前我都非常的期待。
一直就很喜欢欧阳老师,因为我认为老师是个很温柔并且很有才华的人,我一直觉得做艺术的人都是很特别的。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只能从节奏的快慢来感受,而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家想表达的主题。
但是在音乐的广度方面,我真的领略了很多,可以说了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享受了一次音乐的盛宴。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只是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
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我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分类的,只知道经典歌曲和流行乐。
这一学期,欧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四类音乐。
一,布鲁斯;二,爵士;三,摇滚;四,乡村音乐。
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
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几部以音乐或音乐家为主题的电影。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布鲁斯《骚灵乐父》,讲述了主角雷一生的事迹。
他对音乐的热爱让我震撼,还有他的才华,在那个年代他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尤其他还是个瞎子,虽然收到很多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最后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他的每一首歌曲我都非常的喜欢,虽然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都不是我们所喜爱的,尤其像布鲁斯。
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关于音乐方面的电影,想到的话也觉得是枯燥的,但是老师给我们放的电影都很不错,让我们可以从电影中了解到当时产生那种音乐的社会和背景,使人印象深刻。
说到爵士我就会想起爵士舞,我很喜欢那种舞蹈,让人觉得很奔放,可以放飞心情。
有时我会分不清布鲁斯和爵士,现在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很多音乐都混合在了一起,有时我真的辨别不清。
但是老师和我们讲了每种音乐里面所具备的乐器,所以通过辨别乐器我也能够辨别了。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艺术歌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方音乐文化蓬勃发展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音乐品种。
是19 世纪欧洲音乐社会生活中最为短小、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融诗歌、音乐、钢琴伴奏为一体。
诗歌因音乐的表现使内涵、意境得以升华,音乐因诗歌的启迪而更能引发作曲家和听众美妙的遐想,而钢琴伴奏则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三位一体”的创作方法,已成为中外艺术歌曲的主要创作特征。
艺术歌曲创作水平的高低,在当今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时代,是衡量一个国家歌曲创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回顾西洋艺术歌曲进入中国的过程,是一个从徘徊到交融、根植、结果的过程,是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近百年来,经过几代作曲家的不断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歌曲宝库。
最近,一个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及欣赏艺术歌曲的热潮正在兴起,大家崇尚高雅艺术,更需要作曲家们创作出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歌曲。
在热情的听众面前,鉴借先进的,摒弃落后的、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法写作艺术歌曲就成为当前每一位词、曲作家应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谈谈中外艺术歌曲名作中做融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
一、旋律中的民族主题" 民族,是我们的理想。
"---勃拉姆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中、外作曲家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与当时德国民族诗人的诗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有着血缘关系。
在舒伯特最优秀的歌曲旋律中,融合了奥地利、德国民族音乐音调的主题,并把它们纳入到作品中去,使富有民族特点的抒情性旋律成为当时音乐会上的主要抒情形式。
同样,与舒伯特同时代的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所有从事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都喜爱运用本民族音调作为旋律主题进行创作,用以表达他们的民族情怀。
如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就是根据莱茵河下游的民歌主题创作的;《徒劳小夜曲》的主题旋律则取自波西米亚民歌音调;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别唱,美丽的人儿》是一首充满了格鲁吉亚民歌风情的艺术歌曲。
学习外国音乐鉴赏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外国音乐鉴赏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外国音乐对我来说可谓一件诗意的事情。
它为我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让我可以看到一种更多元化的音乐样式和更多复杂的音乐结构。
令我惊艳的是,外国音乐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灵活性,我还能从中发现复杂的旋律、精心的编曲,以及流畅的乐句。
通过长期的学习,我也渐渐明白了欧洲等地的传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听懂了昔日音乐传奇们使用的中外乐器,也吸收了世界各地音乐家使用的技巧来实现华丽的音乐构架。
除了学习,还可以在名师的指导下体验外国音乐的独特性和如何演奏。
与我的师傅一起研究和演奏经典的外国古典曲目,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技巧非常有用。
例如,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准确地扶乐节奏,以及如何擅长掌握即兴时可能出现的变数。
此外,外国音乐也激发了我更多的创造性思考,让我更加灵活地调整奏路,激发实际上还不存在的更多可能性。
学习外国音乐的经历,真是令我赞叹不已。
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更好的借鉴与消化,最终创造出一种符合自身演奏理念的独特性。
从历史理论、技术细节到实践,我收获颇丰,也让我的音乐审美变得更加坚实深邃,可以心宽体胖的融入世界文化,走上真正的音乐旅程。
中外音乐鉴赏心得

中外音乐鉴赏心得第一篇:中外音乐鉴赏心得中外音乐赏析心得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
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
音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
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音乐赏析这门课程。
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受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
同时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治愈我们的心理。
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赏析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第一,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乐流派。
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存在着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与流派。
每一种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或者表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它们平等地共存于人类音乐文化的宝库中。
在电子科技、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村”,而且还要更加开放的视界体验并鉴赏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练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耳朵”,不断扩大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二,把握音乐的情绪与情感。
音乐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形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体验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我们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中外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中外音乐鉴赏心得体会音乐鉴赏心得体会自从第一次上了音乐鉴赏课,我就对这门课很感兴趣。
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音乐本身,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我都觉得受益匪浅。
经过半学期的相处和学习,在音乐方面我也略有所知,了解了不同音乐的发展史。
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以及中外艺术歌曲,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也了解了很多。
,在我们了解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去听每一首歌,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不像以前总是很盲目的去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扰到老师上课了,老师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同样保持很投入地讲课。
一堂9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
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两节的课。
第一次去听课的时候,就喜欢听老师唱歌,很动听。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
”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
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
《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第一篇: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
美国民歌手WOODY GUTHRIE 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FOLK)的祖师。
之后 PETE SEEGER、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
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
如此类推,可以有中国的民歌,美国的民歌,英国、俄国、苏格兰、澳洲或非洲民歌等等。
就像如果这几天大家有到海运大厦天台参与德国啤酒节,大家一定到听到不少他们以吉他、手风琴等奏出的的普鲁士民谣。
民歌的特色,是在于其能否反映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
(当然无可否认,乐器本身很多时亦能反影民歌本身的文化背境。
)今天,我们活在香港,民歌音乐的文化早以支配在西方篷裙之下,我们今天说的民歌,大多数也就是西方(美国)的民歌。
民歌还分少儿,成人。
一、民歌的起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2008年世界民歌博览音乐周活动。
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最新中外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音乐欣赏心得体会300字(合集)(范文推荐)

最新中外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音乐欣赏心得体会300字(合集)(范文推荐)中外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音乐欣赏心得体会300字篇一“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每每听到结尾,幽远深沉的大提琴独奏,加上少东的这段独白,眼泪总是止不住掉下来,为了那段如泣如诉独白式的音乐和没有结果的爱情。
把《夜奔》的原声带下到mp3里,在高三最暗淡无光的岁月里,我总是独自站在教学楼寂静的走廊上向远方的黄昏凝望,耳边来回重复着这盘原声带,看着凄艳的晚霞一点点染红那个南方城市温润氤氲的天边,心里涌出无数细碎纷乱的情绪。
电影音乐里,有咚咚锵锵的锣鼓声,那是女主人公英儿最爱的昆曲,好戏开场前,总是这样喧哗而热闹。
可每每戏一散场,哀婉舒缓的大提琴独奏就会响起,是曲散人终的不胜寂寥。
那是中国式的家常喜乐和西洋式戏终谢幕的鲜明对比。
——很久没有给你写信了,你好么?——知道金秋是你的归期,心里有莫名的高兴。
——我该送什么当作见面礼?——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告诉我,你最想念什么,关于家乡的事。
——我离家太久,家乡对我,比异国还要陌生。
很多看来理所当然的情感,其实并不纯粹。
比方乡愁,亲情。
虽然读过许多对它的描述,但我找不到属于它的声音,颜色和气味。
还有爱情,理所当然的爱情。
这对我是另一个讽刺。
我的感知依靠接触,好比琴弓压在弦上擦出来的声音,至少我可以听见它,感觉到它震动我的指尖和胸口。
我不迷恋虚构的世界。
——你的话让我惭愧,我是这样心甘情愿的沉迷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那些戏台上的忠义和情爱。
昨天看了《牡丹亭》的寻梦,还是哭了,比起现实生活,我更熟知那些戏曲故事里的人,他们的悲喜冷暖,有时候一句唱词就能让我落泪。
我但愿你,不至于觉得我可笑。
——不。
也许我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这一生,也有乡愁。
上中外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5篇

上中外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5篇第一篇:上中外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上中外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时间很快,转眼我们这学期就将结束了,我们的中外音乐鉴赏课也快结束了。
想想这学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还真是很多。
忘不了第一堂课,走进大教室的那种感觉。
满满的100多人做在大教室内,人头攒动。
忘不了老师风趣幽默的排座位的签到模式。
忘不了···课堂上也是风趣幽默的。
对老师那句模仿的哼唱有很深的印象。
老师随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不愧是音乐老师啊。
老师,为我们放的《音乐之声》又让我们驰骋在音乐的世界里,为我们放的《猫》让我们又认识到一个新的歌剧,了解了一个新的剧目。
同时,这些都深深的培养了我们的音乐素养。
我觉得,我的收获还在于对于音乐我又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
一.对音乐认知领域更加广阔。
由于从小就没有被音乐知识熏陶过的我,对音乐的专业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知道音乐的类型有哪些。
尽管我平时经常听歌,但听的都是些流行歌曲。
对其它类型的音乐的了解真的少得可怜,只知道一些如贝多芬的《欢乐颂》、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这种耳熟能详的乐曲。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系统性学习,从合唱到世界音乐,以及后来的歌剧、音乐剧、民族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流行音乐……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大大扩展了我对音乐的认知领域。
并且音乐的多元化让我能从更多音乐类型中享受到我自己喜欢的音乐。
音乐的选择不再限于旋律的优美以及歌词的含义,而是体会音乐内在的感觉即感受的释放,只有这样才会知道哪一种音乐才真正适合我。
更广阔的音乐使我有了另一片真正属于自己蓝色的天空,不同的音乐类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现在我把许多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都放入了电脑的音乐收藏夹里,它们都已成为我的经典音乐。
二.情有独钟的世界音乐。
翻开笔记本,世界音乐一行用五角星重重的做了记号。
是啊,世界音乐对我而言印象真的十分深刻。
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之前,“世界音乐”对我来说就是一张白纸,我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一种音乐类型存在。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分析与感悟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分析与感悟中外艺术歌曲演唱分析与感悟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重要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中外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感人的主题吸引着无数听众。
通过对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和深入思考,我对其艺术价值和表达方式有了更多感悟。
首先,中外艺术歌曲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以其深沉的文人情怀和抒发愁思的方式而著称。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她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和婉转的歌词,将悲凉的离别之情娓娓道来,令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而西方的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个人内心的体验。
例如著名的德国艺术歌曲《寂静的夜晚》,作曲家舒伯特通过轻柔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将心中的寂寞和孤独表达得淋漓尽致。
中外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各具特色,既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其次,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各有卓越之处。
中国艺术歌曲注重咬字准确、声调清晰和旋律的流畅性。
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有出色的音乐素养和良好的声音控制力,以确保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
中国著名歌唱家邓丽君的演唱风格就兼具了婉转柔美和清晰准确的特点,她无论演绎古典艺术歌曲还是流行音乐,都能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而西方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声音的感染力和个性化的表达。
例如美国歌唱家惠特尼·休斯顿的演唱风格充满了热情和力量感,她能通过自己独特的嗓音和动人的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令人陶醉其中。
最后,中外艺术歌曲给予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歌曲往往通过诗意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思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更融入了广泛的人类共同关怀。
例如中国艺术歌曲《但愿人长久》,以其唯美的歌词和深刻的哲理,勾勒出对于幸福与真爱的向往和追求。
而西方艺术歌曲《时间如河》,通过细腻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反思。
这些歌曲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我珍惜每一刻,追求真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
艺术歌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方音乐文化蓬勃发展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音乐品种。
是19世纪欧洲音乐社会生活中最为短小、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融诗歌、音乐、钢琴伴奏为一体。
诗歌因音乐的表现使内涵、意境得以升华,音乐因诗歌的启迪而更能引发作曲家和听众美妙的遐想,而钢琴伴奏则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三位一体”的创作方法,已成为中外艺术歌曲的主要创作特征。
艺术歌曲创作水平的高低,在当今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时代,是衡量一个国家歌曲创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回顾西洋艺术歌曲进入中国的过程,是一个从徘徊到交融、根植、结果的过程,是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近百年来,经过几代作曲家的不断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歌曲宝库。
最近,一个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及欣赏艺术歌曲的热潮正在兴起,大家崇尚高雅艺术,更需要作曲家们创作出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歌曲。
在热情的听众面前,鉴借先进的,摒弃落后的、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法写作艺术歌曲就成为当前每一位词、曲作家应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谈谈中外艺术歌曲名作中做融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
一、旋律中的民族主题
"民族,是我们的理想。
"---勃拉姆斯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中、外作曲家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与当时德国民族诗人的诗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有着血缘关系。
在舒伯特最优秀的歌曲旋律中,融合了奥地利、德国民族音乐音调的主题,并把它们纳入到作品中去,使富有民族特点的抒情性旋律成为当时音乐会上的主要抒情形式。
同样,与舒伯特同时代的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所有从事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都喜爱运用本民族音调作为旋律主题进行创作,用以表达他们的民族情怀。
如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就是根据莱茵河下游的民歌主题创作的;《徒劳小夜曲》的主题旋律则取自波西米亚民歌音调;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别唱,美丽的人儿》是一首充满了格鲁吉亚民歌风情的艺术歌曲。
另外,还有一些经过作曲家编配,通过美声唱法传唱下来的优秀民歌,如:意大利《我的太阳》、苏格兰《友谊天长地久》等,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精品。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波兰浪漫主义音乐的唯一代表肖邦,一生以从事钢琴演奏与创作钢琴作品为主,波兰民歌的影响表现在他作品旋律的总体轮廓上,在他为数不多的歌曲作品中,如《宴会》、《漂亮的小伙子》、《我的爱》、《指环》等,都能直接找到波兰民歌的主题,这种把民歌主题,甚至把民歌旋律直接纳入到音乐创作中去的现象,在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的作曲家那里,是一种理想的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在借鉴西方艺术传统,继承我国音乐传统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
在歌曲主题音调的运用上,把民歌音调用于旋律创作中,或主题旋律直接取自民歌进行改编的也有不少。
仅用新疆民歌改编的就有丁善德的《玛依拉》、黎英海的《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光下》、严良昆的《马车夫之歌》等,这些作品在旋律写作、在钢琴伴奏的织体的写作上都是根据民歌的内容灵活改编,很有特色,这些歌曲已成为我国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
这些直接从民歌中提取音乐素材的、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与鲜明的民族个性,这些艺术歌曲是民族音乐文化中、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中最完美的、最宝贵的艺术财富。
二、织体中的调式色彩
“调式是人类音乐思维的基础。
”---玛采尔
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十分重视钢琴伴奏的织体写作(也包括交响乐队的织体写作),一改古典艺术歌曲中仅将钢琴伴奏作为人声部分的和声、或节奏的烘托手法,而是赋予伴奏织体以鲜明丰富的音乐形象。
舒伯特来自于民众,舒曼、勃拉姆斯与民间音乐的联系也非常密切,他们创作的艺术歌曲都是建立在西洋民族大、小调体系之上,具有深厚的民族调式基础。
使艺术歌曲的民族气质、民族韵味符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
舒伯特的《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色彩很浓的叙事歌曲。
钢琴伴奏的织体刻画了诗中不安的气氛,在低音部隆隆作响的音型上是奔驰的三连音,它贯穿、赋予全曲以统一性。
歌曲中四个不同的角色用旋律、和声、节奏和伴奏类型的变化来加以区分,孩子三次惊呼时的织体,三次用了调试中的不协和音程,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歌曲的紧张情绪。
在歌曲《菩提树》、舒曼的《两个近卫兵》中,作者采用了同名大、小调式的交替。
前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流浪者在“现实”与“回忆”中的强烈感情对照;后者,用小调描绘了两个近卫兵紧张、不安、悲壮的情绪,而歌中大调《马赛曲》的曲调,则描绘了经久不息的激动人心的效果。
体现了大师们充分运用大、小调式的明暗色彩变化创作织体的高超技术。
我国作曲家在创作中探索用民族调式的和声色彩写作钢琴织体的方面也做了不懈的努力。
赵元任曾提出:“中国人要么不做音乐,开张明义的第一条就是要用和声。
和声要中国化。
”在他的歌曲《海韵》、《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钢琴织体写作中,前奏、间奏、尾奏中的纯五声和声的运用,使作品充满了中国色彩、受其影响,我国当代作曲家中也涌现了大批勇于实践的探索者。
如瞿希贤、杜鸣心、朱践耳、黎英海、陆在易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已经融汇了西洋先进作曲技巧和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声色彩,融入了中华名族的情韵。
主要优秀作品如《把我的奶名儿叫》、《祖国。
慈祥的母亲》、《玛依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都已成为广为流传的艺术精品。
另外,用中、外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中,调式、调性的和声色彩也非常丰富,如意大利拿波里民歌《我的太阳》,采用西洋大调式音阶写成。
A段旋律,织体音响色彩辉煌;B段旋律,织体音响高亢明亮。
高潮乐句中运用了和声大调降六级音,使音乐的色彩变化一新,织体中则贯穿了意大利民间音乐节奏的主导音型,亲切感人。
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采用典型的苏格兰民族五声调式写成。
旋律、织体呈现出浓郁的异国色彩,与我国民族五声调式从旋法上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
我国新疆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旋律、织体中运用了增二度和声色彩的配置,这是我国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调式音程,加上新疆手鼓舞的节奏贯穿在歌曲织体中,使歌曲的民族地域色彩更加浓郁。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民歌《茉莉花》自19世纪中叶以来,被西方作曲家多次改编。
1943年英国作曲家格兰维尔班托克再次修订,并配上了钢琴伴奏,他说:“节奏和旋律是东方音乐的基本特征,但还是产生了偶然和声的效果。
《茉莉花》包含着同时能为西方人和东方人的耳朵所接受的优越性。
”
我们说,在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文化中,保留了真正的、色彩各异的民族民
间音乐调式,我们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源泉。
只要我们真正融西方音乐创作技巧于我们的民族音乐中,就能创作出具有本民族调式特征和本民族旋律、织体特点的,又能与西方音乐创作思维、音乐审美习惯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歌曲。
三、结构中的民间形式
“分节歌是中外各名族最普遍运用的形式。
”---钱仁康
分节歌起源与民间。
中外许多民间器乐曲、民间歌曲都是通过这一简短的、易于传唱的形式保留下来的。
分节歌的旋律必须动听,音乐形象必须准确,才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砺。
由于这一形式在民间音乐中的独特地位,所以中外作曲家纷纷采用这一形式谱写他们的艺术歌曲。
德国西歇尔的《罗雷莱》,俄国格林卡的《别唱吧,美人》,德国勃拉姆斯的《要知道我该回头该有多好》,舒曼的《月夜》,奥地利舒伯特的《鳟鱼》、《菩提树》、《听、听、云雀》等,都是分节歌形式的艺术精品。
分节歌形式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他根据歌词内容的要求,用变奏和展开主题的手法来丰富这一形式。
《鳟鱼》和《菩提树》就是典型的例子。
《鳟鱼》是一首分节叙事歌曲,全曲共分三段:A A1 A2结构,采用旋律变奏、伴奏织体中贯穿休止符的六连音和两个八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出波光闪烁、小鱼畅游及跳跃出水面时的活泼情景。
《菩提树》也是一首分节叙事歌,全曲共分四段,其作品分析如下:
①曲式结构:前奏 A--间奏 A1--间奏 A2--间奏 A3
②小节: 8 16 4 8 8 1 8 3 18
③调性布局: E e e E e E
④创作特点:采用同名大、小调式色彩交替的变化刻画出主人公在旅途的不同心里感受;同一主题的转调变奏使音乐形象在对比中得到了统一;另外,旋律中带有宣叙调特点的音调,变化织体中交织的大小调式的色彩则很好地烘托了歌曲的气氛。
在我国,近、现代作曲家的艺术歌曲也有不少分节歌的优秀作品,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作品,既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中调式、调性的布局和织体写作的创作方法,又继承了本民族的传统音调,开创了五声音阶式的民族和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黎英海的《在银色的月光下》、瞿希贤的《把我的奶名儿叫》、谷建芬的《那就是我》等,都不同程度地在民间分节歌的结构形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为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形式成为我国抒情歌曲演唱中的重要品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他编成曲子而已。
”艺术歌曲与其他体裁的音乐品种一样,也是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之中的。
因此,一切优秀的中、外艺术歌曲,都具有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诸多元素。
正是这些诸多元素,才使得艺术歌曲的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生命长久。
今天,我们的作曲家正站在打破传统音乐的许多局限、形成世界音乐大融合的发展潮流之中,更应该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去寻找艺术歌曲的创作元素,使艺术歌曲在其共性化的创作规律下,更加旋律有没、色彩丰富、个性鲜明、风格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