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教案(2课时)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生物八上《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6)

(新)苏教版生物八上《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6)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

5、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目标:1、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2、通过观察图片,影片欣赏,使同学们在欣赏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时,受到美育教育,从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只有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及比较抽象的分类等级,才能为以后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打下坚决根底制定教学重点为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教学难点:依据学情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分析教学难点为:描述种的定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组间互动。

学情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学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演示学生准备:收集生物分类相关材料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游戏1 、出示实物:笔、本子、苹果、桔子、肉、蔬菜等2 、让学生当超市效劳员:如何摆放这些东西。

3 、引导学生说出摆放的原因及这样摆设的好处。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
教案主题: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动物的常见行为特点。

2. 探索动物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3.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与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
活动一:动物行为图谱
1. 准备一些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可包含飞行、游泳、跳跃、奔跑、捕食等各类行为。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动物行为,用图谱的形式描述该行为的特征、目的和方式。

3. 学生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图谱。

活动二:动物行为观察
1. 随机分发给学生一张调查表格,内容包括观察动物的行为种类、频率、时长等。

2. 学生可选择观察家中的宠物、动物园的动物或周围的野生动物。

3. 学生填写调查表格,并在下节课上汇报观察结果。

活动三:动物行为研究
1. 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并就其某一种行为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调查该动物的行为背景、动机和影响因素。

3. 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学评估:
1. 活动一中,学生的图谱是否准确地描述了动物行为的特征和目的。

2. 活动二中,学生填写的调查表格是否详细和准确地反映了观察结果。

3. 活动三中,学生研究成果的全面性和深度。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物行为素材,让他们自由选择进行深入研究。

2. 鼓励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观察野生动物的行为,并以观察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探索动物行为与其生存环境、食物链以及生物适应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动的鸟筑巢场景作为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生活实例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动物行为的学习内容。
2.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在讲授动物行为分类和特点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实例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意义,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物行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和补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总结归纳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还强调动物行为在生物生存和繁衍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的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后,对动物行为进行深入探究的一节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意义,提高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对生物学的研究兴趣;
3.通过动物行为的实例,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17.2 动物的行为(2)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2024年)

6.17.2  动物的行为(2)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2024年)

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一、课程分析《初中生物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本节课内容,可通过学生提出的生活实例和教师提供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理解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提高存活的繁殖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体会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热爱生命以及交流合作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区别各种动物行为。

2、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观察图片,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蜗牛的觅食行为。

(三)情感目标1、认同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其适应环境的表现。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分享、合作的精神。

3、关注身边小动物,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意义四、教学难点蜗牛觅食行为的探究设计五、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用具(蜗牛、饲养盒、放大镜)蜗牛觅食的小视频六、教学过程课前重复播放《动物世界》片头的视频(一)导入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视频,里面呈现了自然界中一些动物的生活场面,大家一定感受到了动物们生活的精彩!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有些什么活动)?我们接着看,请仔细观察,看看在做什么?想想为什么这么做?(暂停2、3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探索这些活动背后的奥秘。

课题呈现:(板书:课题)(二)动物行为的类型讲述:动物生活的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动物的行为表现也多种多样。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学案:“动物行为的类型”。

找出最重要的特点,划一划,尝试找出重要字词。

回想一下刚才的视频、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或,能不能举出更多的例子!一起来判断:屏幕上呈现的场景分别属于什么行为?动物要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主要依靠哪种行为?讲述:对于动物来说,要存活下来,第一个要学会的本领就是从外界获取食物,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动物行为特征教案二

动物行为特征教案二

【教案二】动物行为的交流和协调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间行为交流、协调的方式及意义。

2、认识动物间信号传递的常见方式和分类。

3、获取生态学中关于动物行为交流与协调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行为交流与协调动物间的行为交流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为交流包括视觉、听觉、化学和触觉等方式。

这些并不是完整的交流方式,但是却是较为常用的。

行为协调也有助于确保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一般包括同步行动和相对距离的维持,有时还需要相互配合的快捷反应。

2、动物间信号传递通过一定的方式,动物间能够传递出信号。

信号可以告诉接收者一些信息,如食物信息或危险信息等等。

方式包括化学(分泌物)、声音和视觉等,还有一些特化的结构,如电器感应器和触觉器官等。

信号也能被划分为一些不同的类别。

这取决于其类型、目的和是否特化。

信号可以是指示行为、情绪表现、警告、吸引或导航等等。

信号可以是非特化的,如一个一般性的感官体验(如听觉),也可以是特化的,如声音(警报)或行为(舞蹈)。

3、动物间信号和协调的分类行为分类同步行动:动物间的行动往往是协调同步的,尤其是当它们是群体动物或在繁殖期如果是。

相对距离的维持: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例如河马或大熊猫)中,相对距离一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协调因子。

它确保了相邻个体之间有足够距离,以便避免受到潜在的威胁或过分依赖某些个体。

信号分类1、视觉信号视觉信号可以告知接收者一些关键信息,如体形、颜色和前景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明显地表明该个体对自身生存以及群体生存的适应。

接收者可以通过其表现出来的信息导致行动的变化,或者变得更为主动。

2、听觉信号声音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而且受动物们极其重视的,感觉体验。

它是一种可靠的、方便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耗费较少的体力。

在许多的鸟类或哺乳动物中,声音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3、化学信号生物体通过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来向外界传递信号。

化学信号不能直接被接收,而是需要特定的呼吸器官来反应和感知。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动物在同一生理活动中的行为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实例。

(2)学生能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动物行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2)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行为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

(2)提问:你们观察过动物的哪些行为?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为什么动物会有这些行为?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行为,进行案例分析。

4. 展示与评价(1)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各种行为,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注动物行为,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内所学,观察和记录家中或周围的动物行为。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动物行为的书籍或文章,增加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分类、产生原因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能力。
3.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鸟类筑巢、蝴蝶迁徙、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的?”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发展的活动。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交行为等。针对每种行为类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3. 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以及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功能和观察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行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等内容。

2. 动物行为案例图片或视频: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观察动物的场所: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

4. 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详细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动物行为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 分析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介绍动物行为的分类,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并分析各种行为的功能。

4. 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组织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记录和分析动物行为。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动物行为案例,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7. 教学拓展: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9.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动物行为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课后完成,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通用8篇)《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2、动物社会行为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分类与特点。

2. 通过实例了解动物的行为表达意思。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2. 理解不同动物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五、教学过程【导入】1. T: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动物行为吗?我们日常观察和接触到的动物都有不同的行为,比如狗会摇尾巴表示高兴,猫会抓东西锻炼爪子,这些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目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动物的行为。

【呈现】2. T:根据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社交行为:包括求偶、交流等。

- 食性行为:包括觅食、捕食、储存食物等。

- 防御行为:包括逃避天敌、建立领地等。

- 繁殖行为:包括交配、孵化、育儿等。

【探究】3. T: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其行为特点和示意图。

-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并总结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4. T: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案例。

- 学生依次分享并展示所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 教师通过提问和辅助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拓展】5. T: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动物的行为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的动物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呢?- 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解释。

【归纳总结】6. T: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动物行为有其特定的分类和特点,而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作为人类,也要尊重和保护动物的行为和生存环境。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7.2动物的行为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7.2动物的行为教案

第2节动物的行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2.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例子。

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自然为我们展现了动物行为的千姿百态,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在忙些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

展示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

(二)学习新课一、动物行为的类型播放视频,引入动物行为的概念。

同学们观察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怎样的活动呢?自然界中类似的场景随处可见。

无论是青蛙冬眠,树懒蛰居,还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我们把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的表现形式,称为动物的行为。

展示图片,组织学生探讨动物的争斗行为,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根据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动物的行为类型。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刚才的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动物的行为,说说这种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讨论:1.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行为,说说这种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2.你还能列举动物行为的其他例子吗?在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过程中,一方面让其他学生质疑,一方面教师及时地引导和补充。

投影:争斗行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1)发挥你的想象,两只雄斑鹿为什么打架,结局怎样?(2)你还能补充其他动物争斗的例子吗?(3)这位同学提到院子里猫和狗之间的战争,是否属于争斗行为?(4)概念: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经常为了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发生争斗。

(5)意义:争斗行为使强壮的个体获得了更多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机会,提高了种群的整体素质,对种群的发展有利。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动物行为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动物的行为进行解释和判断。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体会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感受生命的奇妙。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常见动物行为类型的特点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行为的产生机制。

(2)如何引导学生将动物行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使学生对动物行为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动物行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意义。

3、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的视频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综合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如猴子互相梳理毛发、蜜蜂采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行为。

2、讲授新课(30 分钟)(1)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举例说明,如猫抓老鼠、鸟筑巢等。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①先天性行为解释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举例,如蜘蛛织网、蜜蜂跳舞等。

②学习行为说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济南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济南版) 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学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物的行为是在长期的物种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动物的行为这部分内容是生物课程标准第六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行为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前面各节的基础上讲述的,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验,以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动物多姿多彩的行为奥秘,进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初步学会探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4.参与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5.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鲫鱼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如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搜集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探究鲫鱼的觅食行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用具:鲫鱼、鱼缸,隔离板,纱网,秒表,多种饲料等。

教学程序:一、情景创设:1.播放视频资料:聪明的海豚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蛇的冬眠;蝙蝠的睡觉等,让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资料中展示了动物的哪些行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视频资料,加强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将丰富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有关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即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3.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畅谈日常生活中动物行为的实例,从而导入新课。

第2节动物的行为(2课时)

第2节动物的行为(2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节动物的行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主要作用及类型
(3)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及类型
(4)认识动物行为的主要特征
(5)说出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作用与获得,训练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自然界动物表现出的各种行为的作用与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与繁衍
(2)培养科学认识、保护与利用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行为的作用、获得与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的概念,及与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方法
观察法、资料分析法。

课前准备
课前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多媒体课件
第2节动物的行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理解动物行为的获得,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动物行为的获得方式,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2.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法、资料分析法。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案 2022年初中生物精品

《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案 2022年初中生物精品

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比照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根底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提出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讲授新课一、社会行为的特征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录像答复以下问题,在此根底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根底上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二、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教案鸣鹤初中晁莹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知道动物觅食行为的概念和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实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重点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难点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因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植物受光照的刺激,表现为向光性,受水分的刺激,根表现为向水性,那么,动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吗?出示图片燕子下雨前低飞,蚂蚁忙着搬运食物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个体会作出适应性反应和活动,下面我们先来探究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实验: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阅读P136实验要求,各小组按要求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写完整1、草履虫对电流的反应现象草履虫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草履虫对电流刺激的反应是趋向______极2、观察草履虫对化学物质的反应现象草履虫向_______方向集中结论草履虫趋向_______,避开_________3、观察草履虫对重力的反应现象草履虫_________________结论草履虫对重力表现为______趋性4、观察草履虫对光刺激的反应现象草履虫___________结论草履虫对光表现为______趋光性总结草履虫对电流、化学物质、重力、光照刺激作出了应激性反应,与草履虫的应激性相类似,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个体或群体都会作出适应性反应和活动,动物的这些所作所为,称为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动物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任何一种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的任何一种状态都是表现出的一种行为。

一个动物站立不动只是竖耳静听或注目凝视,也都是一种行为。

二、觅食行为1.读图6.2.1仔细观察这六幅图片,这些动物在干什么?_____它们的食物各是什么?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同吗?它们的觅食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吗?请看书本P138阅读材料回答2.动物觅食行为的补充: 贮食行为教师讲解在农田附近的蚂蚁能够把麦粒等食物贮存在它们的巢穴里,蚁巢在阴湿的地下,不免有的麦粒会发霉或发芽,蚂蚁便把一些变质的麦粒搬到阳光下去晒干,实在不能吃的便不要了。

教师:蚂蚁贮存麦粒的行为多么巧妙,不但会贮存、会晾晒、还会挑捡。

是谁教会它们这样做的呢?学生:没有人教它们,是它们生来就会的。

或答:是遗传的。

教师:不同动物贮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非洲,鬣狗和豺没有贮食行为,捕不到猎物时便吃其他动物剩下的食物。

金钱豹能把吃不完的食物挂在高高的大树上,虽然鬣狗、豺等动物看得见,但吃不着。

当金钱豹饥饿时再爬到树上去吃,直到吃光为止。

此外,黄鼬、美洲狮、松鼠和鼠类等动物也有贮食行为。

松鼠最喜吃核桃和松子。

也常把采到的蘑菇挂在树枝上晾晒。

秋季常把大量的食物分散贮藏起来,准备越冬食用,由于过于分散,经常忘记贮藏地点。

在平原,仓鼠、社鼠、家鼠、鼢鼠也都有贮存粮食的行为。

1只大仓鼠秋季通常搬运粮食1—10多公斤,多的可达20公斤,所以鼠类是人类的大敌。

群居生活的蜜蜂所酿的蜜和采集的花粉,大部分也是贮存起来为了过冬用的。

大多数动物的贮食行为是由干食物来源不均衡而引起的。

在四季常青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草食动物就很少有贮食行为;一年四季或干湿两季明显的地带,尤其是在食物稀少的季节,许多种不进行休眠的动物便有贮食行为。

虽然各种动物的贮食方式足千差万别的,但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贮存了食物,可以使它们度过食物缺乏的严冬季节,对维持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

[小结]:动物的觅食行为及贮食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活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分组实验,前后桌为一组,按P138活动步骤进行实验,要求仔细观察,适时记录,观察蚂蚁靠什么来传递信息。

[例题1]除哪项外,其余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A静止不动 B动物取食C胃肠蠕动 D候鸟迁徙[例题2]下列哪种动物需要为越冬储存食物( )A松鼠B大雁 C 蛇 D青蛙[课堂小结]1.动物行为的概念2.举出几个动物行为的实例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案鸣鹤初中晁莹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的行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2)说出动物行为有哪些类型以及对动物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除了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它们和我们是好朋友,所有的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2)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二.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并知道动物的觅食行为(播放课件)观察下面的动物,你能猜到它们在干什么吗?(孔雀开屏、狼扑杀羊、蜜蜂采蜜)其中属于动物觅食行为的是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动物的其它常见行为二、新授课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动物中比较高等的如猩猩,它们又有哪些行为呢(播放课件)观察猩猩的行为。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练习:下列动物的行为那些是先天的?那些是后天的?①蚂蚁贮食 ②海狮顶球 ③羚羊一生下来就能跑 ④燕子南飞 ⑤鹦鹉学舌 ⑥警犬侦察 ⑦狼哺育狼孩属于先天性的行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后天性的行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阅读课本。

交流讨论各种行为的特点及其意义⑴觅食行为特点:一种本能,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意义:是生命得以维持的根本,是种族得以繁衍的基础。

觅食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同种动物在食物紧缺时,有能力者生,能力弱者被淘汰,对于种群来说保存了强者。

同时,对于被猎食动物来说,由于被捕食的总是一些年老体弱或者有伤病的个体,这对被猎食动物种群朝着良好的方向进化起到推动作用。

⑵.攻击行为特点: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意义:争斗的结果,对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失败的个体总是体弱的、年老的或病残的;战胜的个体一定是体强的、健壮的,胜利者可以把自己的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这样可以提高种群的整体素质,对种群有利。

⑶防御行为特点:动物具有的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意义: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机会,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对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其重要作用。

A.保护色 B .警戒色 C .拟态D. 假死 E .逃跑⑷繁殖行为特点:使动物产生大量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良好的照顾,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意义: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提高子代的成活率,有利于动物的传种接代。

繁殖行为包括:占领巢区、筑巢、求偶、育雏等。

⑸社群行为特点: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共同维持种族的生存和发展。

意义:单个个体力量不强,无法适应生存环境,组成社群后,各尽其能,分工合作。

可以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先天性的行为:本能后天性的行为:后天学习和训练才能具备如:蜜蜂的社群。

在蜂群中有雌蜂,专门负责产卵;雄蜂专门负责和雌蜂交配;工蜂,专门负责干活,如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蜂、清洁蜂巢、保卫安全等。

⑹节律行为(包括鸟类的迁徙行为和鱼类洄游行为)特点:动物自己的行为随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有节律的改变。

猫头鹰和田鼠都是在晚上出来活动,而有许多动物在白天出来活动,这是昼夜节律行为。

许多鸟类,如大雁、天鹅、白鹭等,每年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又回到北方繁殖,这种有规律的迁徙就是季节节律行为。

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潮水的涨退变化相适应,叫做潮汐节律行为。

如招潮蟹,落潮时在海滩上觅食,涨潮前10分钟就躲进洞里。

潮汐每天总向后推迟50分钟,而招潮蟹出入洞的时间也恰好与潮汐的变化时间相吻合。

为什么动物在时间上能与环境的变化如此吻合?因为动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

生物钟能调节动物的行为,使之发生有节律的变化,来适应变化着的生存环境。

[课堂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求生和延续种族的本能,正是由于动物的各种行为才使得它们能生生不息,种群能适应环境,健康发展[巩固练习]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B)A.青蛙鸣叫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2.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D )A.狗拉雪撬 B.马拉车 C. 猴子剥花生 D. 蚕吐丝3.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B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5.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B)A.密蜂群体 B.绵羊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6.“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的是哪一项( C )A.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B.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动物的行为都是为了扩大生存空间。

D.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