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概论

合集下载

秦汉工艺美术总结

秦汉工艺美术总结

秦汉工艺美术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表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对于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陶器方面,秦汉时期的陶器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秦陶的器物形制简约大方,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而汉代的陶器则更加精细,技术上更为成熟。

汉代陶器的装饰性也更为突出,常常运用素雅的线刻和彩绘等装饰手法,使陶器更加精致美观。

在青铜器方面,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大多采用象征性的纹饰图案,如龙纹、凤纹、云纹等。

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贵族社会的身份和地位,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力量崇拜的意味。

此外,秦汉青铜器的工艺技术也日臻成熟,铜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质感更为细腻。

在漆器方面,秦汉时期的漆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顶峰。

秦代的漆器多为红色或黑色,且纹饰简单;而到了汉代,漆器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纹饰更加繁复。

漆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刨、砂、涂、雕、磨等多个环节,这些工序中的每一个都要求高度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此外,秦汉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工艺美术,如玉器、金银器、帛织品等。

秦代的玉器制作技术较为简单,形制主要以圭、玦、璧等为主,而到了汉代,玉器的种类更加丰富,技术上也更加成熟。

金银器方面,秦汉时期的工艺水平也非常高,金银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制品质地纯净,质感强烈。

帛织品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丝织工艺,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在陶器、青铜器、漆器、玉器、金银器、帛织品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这些工艺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丰富多样,而且在工艺技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些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成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力。

这些古老的工艺美术之美,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而且也对于今天的时尚与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富。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银扣贴金箔云纹漆奁
羽人、鸟兽穿行于云气之中,形象颇生动。盒盖、 盒身各包银片三周,他们既是装饰,又在加固夹纻的 胎体。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四节 青铜工艺
秦汉时期的青铜工艺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 具发展,如灯、炉、镜、带钩、鐎斗等。汉代的青铜器 已经生活化,其制作特点是以“素”为主,不再注重 (商、周、战国时期)繁缛的花纹。汉代青铜器较有特 色的是铜灯与铜镜。造型与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秦砖汉瓦” “秦砖汉瓦”反映了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成就。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秦代方砖通常用于地面, 既实用又美观,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 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也有用于台阶 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 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 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 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是瓦的头端, 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 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原始瓷提龙形梁壶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工艺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远非其他朝代可比。汉 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 细。据漆器铭文记载,汉时漆器分工多达十余种。 秦汉漆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具,也有 如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及屏风、几、案等各式家 具。在造型设计上汉代漆器不拘一格,同一种器形亦 能生出多种变体。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 与多子妆奁(lian)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3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3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三章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美术发展的情况?
答案: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1)其出现了缣帛画,如战国楚帛画:《人物
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西汉帛画;《马
王堆一号墓帛画》。

(2)在两汉时期出现了别
具特色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著名作品有《山东
武氏祠画像石》、《武梁祠画像砖》、《宴月歌舞
画像砖》、《弋射收割图》、《弋射画像砖》。

(3)
在皇帝的宫室、平民的神祠、贵族的殿堂,官
吏的宿舍、学生的学校、死者的陵墓中都拥有
壁画,代表作品:东汉林格尔墓的《乐舞百戏
图》、东汉王都墓壁画《行列图》、西汉卜千秋
墓壁画《升仙图》。

(4)战国时出现了,铜壁
上的装饰画,代表作品:《水陆攻战图鉴》。

2.《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怎样?
答案: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分成天,地,
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
谐而有变化。

3.什么是画像石(砖)?你都知道那些知名画作?
答案:(1)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的壁画上和墓室表面的装饰性雕刻。

以砖石
为质地,但构图与造型都是绘画式。

(2)知名画作有《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武梁祠
画像砖》、《宴月歌舞画像砖》、《弋射收割图》、《弋
射画像砖》。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 当然,汉代的艺术也有许多静止状态的形象,在静态之中仍然令人感受到内在的运动力量 的速度感。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 也就是他对世界的直接外在关系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也正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 靠细节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 何细部的重视描绘,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古拙”风貌。我们看到的是笨拙古老,姿态不 符合常理,长短不符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的突出,但这一切根本没有减弱 汉代艺术的运动、力量和气势的美,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古拙之美构 成了汉代艺术风貌。
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运镜,汉武帝后又有日光镜、昭明镜 等。
螭形镜
昭明镜
“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
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因其纹饰上有类似于T
LV的图形,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
规矩镜
关于TLV,实际 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 而六博则是古代宴乐时 的一种文娱活动。
“见日之光”透光镜
第四节 金银工艺
• 汉代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加工工艺的又一个高峰期,尤以掐丝和焊缀金珠工艺最为成 熟。掐丝工艺,是将捶打成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慢慢扭搓成丝。焊缀金珠工艺是将金 片切碎后加热熔聚成粒,使其凝结在金银丝一端备用。
• 掐丝工艺和金银珠工艺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许多器物即是掐丝工艺的精品,又是金银珠 工艺的杰作。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小金花泡,形状如纽扣,直径仅1厘米左右,用薄金片锤出 半球形,周围有用金丝捻成的两重边饰,顶面也有金丝捻成的花瓣和焊缀得极为细小的金 珠,工艺极其精湛。而羊角纹金饰片也是汉代金银加工工艺的代表作,由于在满城中山王 墓和广州南越王墓中均出土过同类物品,一般认为此类羊角纹金饰片的使用规格极高。

秦汉工艺美术史

秦汉工艺美术史

秦汉工艺美术史一、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四个方面,探讨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二、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陶瓷制作中普遍采用胎釉法,使得陶瓷具备了一定的瓷化特性。

同时,秦汉时期的陶瓷装饰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刻花、印花、刺花等装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精致。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陶瓷器物,如剑套、锡珪、壶、罐等,这些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漆器漆器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

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相对成熟,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漆器通过在器物表面涂刷上数层漆油,经过多道磨砂和镶嵌等工序,最后经过打磨和抛光,形成一个光滑、坚实的漆层。

漆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镶嵌、彩绘等方法,图案多样,形象逼真。

漆器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成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四、丝织品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丝织品纺织和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丝织品的品质得以提升。

秦汉时期的丝织品以丝织缎、丝织罗等为主,纹饰繁密、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丝织品在服饰、礼仪用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秦汉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品。

五、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铸造技术高超,铸件往往制作精美,刀削痕迹清晰可见。

青铜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铭文、纹饰和铜钿等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六、总结秦汉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等工艺品制作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

2021/3/10
32
陶塑
汉代的陶塑,主要是用作明器。有专门的 生产作坊.设专官管理。 在汉代,陶塑的题材更 为扩大,除了战国时期所流行的各种器皿外,还有 用具、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有的形制宏大, 制作精巧。器皿有壶、盘、杯、罐、灯、炉、奁等 。用具有灶、并、船、车等。
2021/3/10
33
2021/3/10
2021/3/10
7
在陶器上艺中,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瓦。秦砖的质地坚硬, 有“铅砖”之称。砖坯用模制成后,还用花模印花进行装饰。常见的 有菱形纹、方格纹、回纹、卷云纹、三角云纹、s纹、圆壁纹、绳纹、 粗布纹等多种。而泰瓦则是以卷云纹为主,变化多样,风格秀丽。
2021/3/10
8
第三节 铜器工艺
2021/3/10
17
在汉代不同历史时期,铜镜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 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西汉时期。
这一时期,铜镜多用平雕法,镜边较平,镜边简略, 或用弧纹作边饰。铜镜种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运镜, 汉武帝后又有日光镜、昭明镜 等。
螭形镜
昭明镜
2021/3/10
18
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
秦鼎的造型。腹 浅,矮蹄足,腹间 有—道弦纹。
2021/3/10
4
蒜头瓶和鍪则是秦代具有 浓厚地方艺术特色的品种。蒜头 瓶是在壶的近口处鼓大如蒜头, 通常作六辩形。
鍪是一种锅,扁圆腹,圜底, 敛颈而口沿外张,流畅的曲线轮 廓,造型优美。鍪的肩腹交接处 附有环耳,有的对称,有的一大 一小,有的则仅有—耳,变化多 样。耳上常饰以叶脉纹。
2021/3/10
24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hui)纹等。
蟠虺纹 蟠螭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
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体方 法有:1、焊接 2、刻划 3、镶嵌 4、金银错 5、鎏
金 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p70)
春秋战国期间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曾侯乙墓青
春秋战国金器
金盏、金勺(曾侯乙墓)
战国末期龙凤纹金花银盆
二、丝绸
丝绸是个统称,泛指以蚕丝织造的各类纺织品,包括较为
朴素的绢、缣(jian细绢)、绸,甚为轻薄的纱、縠(hu/
有皱纹的纱)以及若干种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重纹 彩的绫(一面光的很薄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缎(一面光质地厚密的丝织品)、绒、刻丝(一种欣赏装饰 性丝织品)等。除染色以外,丝绸的装饰方法有织纹、印花、 刺绣、彩绘等。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等, 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战国青 铜耳杯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的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成为各诸侯国富国强邦的重要行业,
官府与民间纺织业都很发达。这一时期的丝绸织造非常精美。 云雷纹、菱形纹、龙凤纹、舞蹈人物、狩猎等是春秋战国丝 织品的常用装饰纹样。
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四、漆器工艺
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取漆液后去

战国秦汉时期美术

战国秦汉时期美术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 为东汉青铜器 青铜器, 年出土于甘肃 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 年出土于 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 张掖的军事长 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 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 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 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 厘米,宽 厘米, 厘米, 物馆。奔马身高 厘米 身长45厘米 13厘米。 厘米。 厘米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 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 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 的亲征 的盛世 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 等的开通西域 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 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 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 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 青铜陪葬器物 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 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 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 在近两千年之后, 在近两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 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 惊人发现。 惊人发现。
第四讲 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一、概述
1.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 220年 2.秦、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 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 固的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 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二、绘画艺术
1.··种类:多壁画 ··题材:····神话、神仙世界 ····羽化升仙、趋疫逐邪 ····历史故事、颂扬圣贤 ····生活、自然描绘 2.缣帛画:··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汉代··帛画··“T”型帛画 ··角抵图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漆器工艺
在生产规模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既战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出土地点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装饰技法仍然以木雕彩绘为主,并新创了堆漆工艺。 堆漆:是用漆枪挤出漆液,形成凸起的线饰花纹,再填以彩漆描绘而成。
彩繪變形鳥紋雙耳長盒蓋 通長26.5,高6.2cm 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西漢 1978年雲夢睡虎地47號墓出土 木胎,挖製輔以雕製。兩端短把雕出豬頭形象的輪廓,器內髹紅漆,器表髹黑漆,並用紅、褐漆彩繪 花紋:兩短把與蓋麵加飾豬頭部的眼、眉、鼻等,蓋麵中部繪變形鳥紋、鳥頭紋、圓卷紋,兩長邊繪 波折紋、點紋、圓卷紋。
丝线编成宽窄不同的小辫条(每根辫条多数只用一种颜色),然
后将这些小辫条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地平铺在纸花上,另用一根 同色丝线把它钉紧,即成编绣。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71.8、宽52.1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高贵华丽的衣料。三色锦。经线有深黄、深红、棕三色, 纬线为棕色。其纹样是由纬向排列的上下七组不同的小图案 组成,横贯全幅。每组小图案分别以波折纹相隔,波折纹内 填以龙纹和几何纹。小图案以对称的舞人动物纹为主题,舞 姿翩翩的人物、长尾曳地的峨冠凤鸟,以及姿态各异的龙纹、 麒麟,加之深红、深黄、棕三种温暖的色调,显得意趣盎然, 构成一幅欢快明朗的画面,反映出楚人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对 自由境界的追求。明显有别于中原严肃、庄重的艺术情调。 其中长袖飘拂的舞人纹样,表现的或许是楚地的巫舞活动, 巫师通过歌舞与鬼神沟通,而龙凤为通天灵物。这种锦主要 用作面料和一些衣物的边缘部,是迄今见到的战国时期图案 最复杂、花纹单位最大的一种锦,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 练的技艺才能织成,无论织造技术还是色彩图案,都堪称战 国时期织锦的典范。

设计概论第五章 秦汉工艺美术

设计概论第五章 秦汉工艺美术

(三)早期瓷器



汉代以后,瓷器迅速发展起来。东汉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陶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瓷器迅速崛起。(陶器温度在 100°以下,瓷器在1200°以上) 早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含铁元素,铁元素越高, 颜色越深,反之颜色越浅) 技术:考古发现,汉代的制瓷技术,已经具备了成熟的 条件,使用“龙窑”,提高了温度,烧成温度已达1300度左 右。同时也选用高岭土作原料,氧化铁的含量较高,能在较 低的火度中烧成具有强度、硬度较高的瓷器。 种类:壶、钟、罐、碗、洗、盘,此外还有五联罐、耳 杯、唾壶等。 特点:早期的瓷器往往挂釉不到底,其纹样有简朴的弦 纹、波纹等
第五章 秦汉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
大一统的政治格美术
一、青铜器 青铜器是秦代的一个重要工艺生产部门。考古发 现,在秦代的首都咸阳(西安)有一处制铜工厂, 占地900平方米。但是青铜器的出土却反映了两种 情况。 一是秦代早期,一些器物来自于其他国家(因为秦 统一六国,六国王室的器物作为秦国的战利品被运 往秦国,而归其所有。) 二是秦统一后,秦代制作了具有其时代特色,而具 有秦国地方特色风格的青铜器皿。

秦鼎
蒜头瓶

第三节 铜器工艺



汉代的青铜器已经生活化,其制作特点是以“素”为主,不 再注重(商、周、战国时期)繁缛的花纹。 制铜机构:尚方令、考工令,在汉武帝的时候把尚方令分 为左、中、右三官署,这些机构负责铜器的制造。 铜器的种类:传统器皿以及生活用具,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此时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青铜雕塑品,如“马踏飞燕”、铜 奔羊等。 铜器中的灯、炉、奁、壶、洗、镜等产量较大,制作精美的 主要品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铜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七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七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
贵的景象。
武则天
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 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 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 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 成云朵型。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 益丰富。唐初妇女服饰,仍以小袖短襦及长 裙为主,裙腰束至腋下。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 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 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
唐朝建筑及朝见公使时的着装
隋唐胄甲 ,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 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 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 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 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 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 用的装束。
二、女子冠服与妆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 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
汉代之后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是最重要、最强盛的
国家之一,并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中国工艺美术在唐朝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
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建筑等的技艺水
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
3、乌皮靴 皮靴为这一时期普遍的所着履式, 居家时方着丝履等。 幞头、圆领袍衫,下配乌皮六合 靴,即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 气,是汉族与北方民族相融合而 产生的一套服装。
唐代文吏服饰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 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 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裲裆,也是隋唐 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

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

漆木梅花鹿欣赏

虎座鸟架鼓通高 149.5cm,连体宽 145.7cm,为战国时期 楚国的乐器,距今已有 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是荆州楚墓中出土的最 为典型的文物。其主体 由双虎、双凤、扁鼓三 大部分组成,均为楠木 雕刻,木胎上髹生漆, 绘有凤、虎以及其他装 饰图案。绘画线条流畅, 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虎座鸟架鼓这一造型的 内在实质是楚人的信仰 与观念的生动体现,反 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 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 不畏强暴的精神。


陶女俑,高31厘米,出 土于陕西汉长安城址。 这位汉代妇女,身穿深 衣,头上像我们现在常 见的农村妇女一样包着 头巾,丰满的面部似带 着微笑,清秀的眉目流 露出含蓄的愉悦。她拱 手而立,显得那么娴淑 端庄。作者以简化繁, 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 使对象亲切地站在观者 面前。整体的轮廓线简 洁而优美,形体对称的 处理及富有条理性的衣 纹,再加上细腰与宽大 下摆所形成的强烈对比, 构成了作品和谐统一的 装饰趣味,于稳定之中 又具有一种轻盈洒脱的 视觉效果,如果除却衣 装因素的话,她简直就 是一个我们身边随处可 见的活生生的人。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 年)
高55厘米
1957年四川省成都天回 山出土 秦汉陶俑的造型不仅有 威武的军阵,也有这样极具 生活气息的人物。这件陶俑 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 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状, 正忘情地进行说唱表演。其 手舞足蹈的形态,眉飞色舞 的表情,将一位汉代“说唱 艺术家”的现场感觉展现得 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东汉时 期高超陶塑艺术水平。
它们的花纹式样构 图独特,以人物、 鱼鸟、车马、故事、 狩猎等为主要题材, 画工精细;现代仿 制者均难与伦比。
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 鼎盒钟盘,常较厚重 斫(zhuó)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 杯匜(yí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案, 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 裂变形,用于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 匣子 )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 量四升)等,较轻巧

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品鉴赏作者:程庸

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品鉴赏作者:程庸

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品鉴赏作者:程庸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品鉴赏作者:程庸虽然战国是战争时期,但工艺美术却得到了大发展,青铜、金、银、铁等工艺,出现了金银错、鎏金、镶嵌、焊接等新工艺。

丝、麻等织、染、绣工艺高度发展,产量空前。

之后提花织机在西汉诞生,产量更是空前,生产出有精美图案的丝织品,在丝绸之路上大放光彩。

髹漆工艺和青瓷工艺的成熟和普及在日用工艺品的生产上取代了原来的青铜制品。

这时时代在呼唤新的艺术品的诞生。

湖北随县战国墓中,陪葬品还以青铜器居多,到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墓中的出土品,日用器已几乎全部为漆器。

秦汉兴起了建造宫殿和厚葬之风,产生了砖、瓦、雕塑以及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建筑装饰工艺,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祠堂,不仅作为表现等级的工具,又体现当时极高的艺术性,还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情况。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总体上说突破了商周时期浓厚的神秘色彩,造型上注重使用,充分体现材料本身的美,追求做工之精巧,形体之灵巧。

装饰上面向现实生活,由装饰纹样向装饰绘画过渡。

战国时期的铜器,祭祀和礼器功能在减少,生活享乐功能在增加。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如“宴乐采桑攻战壶”,壶身满饰图案、图案结构为横向展开的装饰带,题材分三层六组,每层画面都用三角形的连续卷云纹组成花边,进行分段,上层为采桑和涉猎,中层为宴乐和弋射,下层为水战和攻城,反映出当时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侧面。

在艺术处理上针对金属工艺的特点,形象采用剪影效果。

这件战国铜器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战国山字镜战国铜镜的制作,北方工艺朴素,南方产于楚国,制作精巧,纹饰丰富,产量也大。

战国铜镜的时代特点,圆形,薄胎,卷边,川字纽。

山字纹镜,是战国特有的一种镜纹,主纹为斜山字,以四个山字为多。

还有双菱纹镜、夔凤纹镜、四叶纹镜、藩螭纹镜、连弧纹镜等。

汉镜与战国时期比,则更为丰富,不仅满足上层少数人的需要,而在平民中普遍流行起来。

汉镜的主要特征,平雕、浅浮雕、铭文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

《“五星出东方利 中国”彩锦护膊 》
• “五星”锦是一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的护膊用的面锦,长16.5厘米, 宽11.2厘米,为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纹 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气势雄伟。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 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 虎等端禽兽纹样,上下每二个循环花纹之间贯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文字。绢锦组织结构复杂,工艺精湛。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 县尼雅遗址一号墓地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汉代手工业工人有3种:工、卒、徒
第二节 铜器工艺
秦朝《铜车马》,两辆大型铜车马两件作品
都为单辕,四马,单御者编制,尺寸约为车马实 际大小的二分之一。一号车为伞盖,驭手呈站立 姿势,其伞盖为圆型,车厢为方型,取天圆地方 之意;二号车为篷盖,驭手作跪姿。铜车结构十 分精密,镂雕成菱形花纹格的车窗启闭自如,金 属鞍辔上雕有精美的花纹装饰,辔绳婉转灵活。 整个车通体彩绘,。它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 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
术高超。
《龙凤虎纹绣》
马山楚墓出土龙凤虎纹绣, 战国中晚期刺绣珍品。 1982年湖北马山一号楚墓 出土。龙凤虎纹绣为罗地 禅衣,灰白色罗地,其上 图案长29.5厘米,宽21 厘米。刺绣由两个对称的 花纹单位,组成菱形图案。 沿四边用褐色和金黄色彩 线各绣战国龙凤虎纹绣一 龙一凤;中央绣对向双龙 和背向双虎,虎身斑纹用 红、黑两色相间绣出,虎 牙、眼、爪,用异色相嵌 锁绣。整个图案表现出龙 飞凤舞、猛虎腾跃的生动 场景,充满神奇色彩。构 图匀称,色泽华丽,绣工 精细,表现了楚绣的高水 平。
错金博山炉
(三)铜奁lían
古代放梳妆用具、食物的盒子,圆形、直壁、 有盖、器腹较深,盛行于汉代。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解析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解析
(二)临淄(zi)
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纺织最发达的地区, 史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 下”(《汉书·地理志下》)
(三)襄(xiang)邑
襄邑在今河南东部的睢(sui)县。这里的丝织业也是同 样发达,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西晋。
(四)成都
汉代,这里的丝绸织造行业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当属 蜀锦。(蜀锦)
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很大,不仅官府织造兴旺 发达,民间的丝织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由于中国的高 档服装基本都是用丝绸织造,从而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为 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
(一)都城
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高档丝绸的 主要产地。
黑桃壶 战国
三、金银器和染织工艺
一、金银器
金和银都是贵金属,尽管矿藏量极为稀少,但由于其色泽 美丽异常,故在工艺美术中早有运用。中国发现最早有金银 饰品的是在夏。进入春秋战国,金银器数目大为增多。
考古学显示,进入春秋战国,金器数量大为增加。器物多 铸造完成,工艺品的装饰意义依然突出,但一些日常实用品 也开始用金银制作。如车马用器、兵器、钱币、容器等。
螭形镜
昭明镜
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
因其纹饰上有类似于TLV的图形,外国学者也称之为 TLV镜。
规矩镜
关于TLV,实际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而六博则是 古代宴乐时的一种文娱活动。
关于四神,四神为: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
3、晚期,即东汉时期。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夹 纻 4、皮胎
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器 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lian)、卮(zhi)、 豆、盒、杯、壶、尊、盘。此外还有许多新的器形出现,如耳 杯。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1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
第一节
墓葬美术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 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 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 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 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 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 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 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第一节
墓葬美术
兵俑身上的奇异文字,暗示兵马俑属于秦宣太后 。
是秦朝著名的宣太后。他认为这兵马俑极有可能是宣太后的。宣太后是何许人?公元前306 年,昭襄王年少即位,宣太后摄政。“宣太后当政,可比慈禧还厉害。她在位多年,可还不 肯让出政权。昭襄王却早已白了头,眼看就做不到真正的王位了。通过各方协调,太后让座, 但要塑造真人大小的殉俑,布置一个辎重车队,象征性地让太后回归自己的楚国故里。”陈 景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陈景元说,据《史记》记载,可知芈(音qi)氏宣太后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还是个 “楚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和当时少数民族相似。而且兵马俑的位置 与史书记载的宣太后的墓葬是非常接近的。 并且陈景元宣称,他在兵马俑武士身上还找到了“芈”的繁体,这更加证实了陈景元 “兵马俑极是宣太后”的想法。记者看到,陈景元在60万的文字里,列举了多样证据,比较 了殉俑制度的异同,考证了铜钠年代的顺序,追溯了大多数武士俑独特的头冠和发式的本源, 从建筑学和考古学的方面多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坚决否定了兵马俑是秦始皇的说法。
汉代男木俑
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1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第一节
墓葬美术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 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 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 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概论
姓名:杜前胜学号:1108031008 班级:工业设计(3)班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中汇聚了大量的优秀工艺作品。

而在这之中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可谓是到了繁荣昌盛的地步。

而这之中原因何在?这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公元前475年左右,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完全统治。

从此,诸侯国间陷入了长久的战争中,在最后的只剩下齐楚赵魏韩燕秦七国,七国间的纷争不断,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在此期间,政治上:春秋末期,奴隶起义不断。

新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实权。

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专政,各地主阶为了状大阶级的统治,努力鼓励社会的生产,这为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的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由于战国时期是历史上封建统治的开端,因而使大量的奴隶从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人生自由和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一些自由民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者,这在一定程度又一步的刺激了战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

文化在一种事物的发展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对于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社会人们对法律的重视。

而且,在古代时统治阶级对于迷信的崇拜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往往将政治与宗教联系,当然,这里的宗教并非是某个团体或组织,而是封建统治者心中对迷信的的崇拜心理。

由于统治阶级政教合一,地主所讲究实际生活的享受。

例如铜器的发展,由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都变成了那些精巧的实用器物,从而使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代表统治权力的作用渐渐淡化。

这些都有助于青铜器漆器染织等方面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前221年时,当时中国大陆上最强大的帝国秦国在狼烟中建立了起来。

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的封建集权制。

秦始皇嬴政灭六后,设“三公九卿”管理政务,从中央到地方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兴修水利,以此来发展经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对封建文化的高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上秦朝人崇尚纯朴自然的美学关。

由于暴政,不久,农民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15年秦王。

但秦朝15年的工艺美术发展为后来的汉朝
建立以及过后的几千年的中国社会都有深远影响。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陈胜、吴广,建立了大汉帝国史称西汉。

汉朝初期许多政策沿袭秦朝,因此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政治上,汉初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鼓励人们发展生产,逐渐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经济政策方面:大力兴修水利,收盐铁铸钱为国有。

开发西南,派使者出使西域,促进汉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文化往来。

西域的血汉马、葡萄、石榴、胡桃和乐器传入我国,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使得工艺美术的题材变得多样化。

我国的丝绸流入西域,增加了西域各国对汉朝的了解。

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及后世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国外的工艺引入中国
思想文化方面:汉朝建立初期,彰显了一种浑厚大气的气势,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确定了儒家思想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他教化人们重天伦;以及以神巫性、浪漫型、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为总体特征的原始楚文化的熏陶,使得汉朝文化体现出一种迷信升天的思想,使之表现在当时的工艺美术作品之中。

战国、秦、汉的工艺产品不仅形式多样,制作精巧。

更突出表现出来的是产品与科学、与生产、与实用紧密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利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而这期间的工艺美术风格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在以后各个时期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战国到汉末,期间数百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虽原因方式各不相同,但总体的趋势都是螺旋式的继承上升,从原始的粗劣到精致,没个时期都包含的特定的艺术的形式之美。

在每个时期中,发展的先决条件都是伴随着破坏的前提。

在每一次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到安定的过程中,工艺美术产品在战争的动荡中接受考验,从而遗留下了更适于人接受的形式美感的产品。

而发展的方式都是由特定时期的技术水平决定的,战国时期开始了青铜器的巅峰铸造,到秦朝时质朴陶器的发展,再到后来汉朝漆器的造型艺术和石材玉材的雕刻加工,都体现了不同的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审美趣味的不同。

这也造就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璀灿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