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专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习题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课件(共43张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课件(共43张PPT)
返6 回目录
(5)《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1792—1841), 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 杭州)人。此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 好河山,目睹了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己亥杂诗》组诗。 【文本链接2】理清诗歌的脉络 (1)《登幽州台歌》:①“见”——登楼远眺,抚今 追昔。②“念”——联想感慨,大地茫茫。③“独”— —直抒胸臆,孤寂悲愤。
返5 回目录
(3)《登飞来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诗是他初涉 宦海之作。 (4)《游山西村》: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 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存诗9 300多首,是我国 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其中许多诗篇抒发了抗金杀敌的 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 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会当凌绝顶, 可知时已薄暮,而诗人还在望,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一览众山小。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
赞美之情。
下的豪情壮志。
返11 回目录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是一首借景说
赏析:诗中“不畏”二字做峻语, 理、登高抒怀之作,
返7 回目录
(2)《望岳》:①远望——设问,写其雄伟阔大。② 仰望——拟人,写其险峻神秀。③细望——神态描写, 写其雄伟壮丽。④极望——想象,抒发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①写景: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衬托塔的高耸。 ②议论:不畏云遮—— 坚决斗争;身在最高——政治理想。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语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语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
25. 诗词五首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此山采问结
中气菊君庐 有日东何在

真夕悠心而 陶
辨鸟然远无 渊
已相见地车 明
忘与南自马
言还山偏喧
。。。。。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 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 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 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 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 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 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 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 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并不低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 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 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 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 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 南宜阳西)人。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 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 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 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 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 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 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 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 编诗五卷。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共6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共6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歌解读 游山西村
莫:不要。
酒陆以清浑游为:贵浑。浊。
豚:小猪, 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 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 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疑:怀疑。
暗:暗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重峦叠嶂, 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 面没有路,(突然)出 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 山村。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 版)。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 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开始过 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漫游途 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 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那种蓬勃的朝气。
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这样不但能望得远,而且可以俯视一切。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积 极进取。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 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豪情勃发,壮志凌云,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的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 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 景象。(远望)
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 的景象。(近望)
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 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
课堂小结
《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 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 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 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 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 深思,大有“汉魏风骨”。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涕下( tì) 生曾云( céng ) 自缘( yuán ) 箫鼓( xiāo ) 己亥( jǐ hài )
悠悠( yōu ) 决眦( zì)夫如何( fú )
足鸡豚( tún ) 白日斜( xiá )
2、词语解释《登幽州台歌》(1)幽州台:即蓟北 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 京西南。(2)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具体指燕昭王。(3)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 君主。(4)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5)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6)涕:古时指眼泪。
问题探究
从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中你读出了什么?首先, 这一联给我们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其次,这两句说 明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十分热情周到;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 其所有的盛情,又照应“丰”字,暗示出去年农民又过了一个丰收年;“莫 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字词学习
《望岳》(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 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 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2)夫:读“fú”。句 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3)如何:怎么样。(4)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 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5)造 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分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 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 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的后两句正 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 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 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诗人把自己比作落花,愿意 身化春泥以护心中的花蕊,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愿意尽自己最后一份心 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 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 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 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 和眼界的空阔,充满对泰山迷人山色的沉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字之中充满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 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甫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也常 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 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 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游山西村
莫:不要。
酒陆以清浑游为:贵浑。浊。
豚:小猪, 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 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 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疑:怀疑。
暗:暗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重峦叠嶂, 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 面没有路,(突然)出 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 山村。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体诗中表语气停顿的虚词 古体诗中,常用“之”“夫”“兮”“哉”等虚词,
表示语气停顿,使句式便于诗人表达情感,具有艺术感染 力。《登幽州台歌》上两句每句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 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一个语气停 顿,充分表达诗人的悲伤之情。前后句式,长短参错,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8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8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 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存诗100多首,有《陈伯玉集》 传世
青年时轻财好施,任侠仗义,后慨然立志,深钻经史,24岁时 考中进士。因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在26、36岁时两度从军边 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见识。回乡后射洪县令段简贪图陈子昂家钱财, 肆意勒索,家人纳钱20万,段简觉得少,把陈子昂捕进狱中,陈子 昂42岁死于狱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表达以死报答君王知遇之恩的决心。
诗歌解读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登台观景为什么会悲伤落泪?
“前”“后”写时间久远,上下写“天地悠悠”,诗人由宇宙永恒、天地 广阔想到了生命短暂、个体渺小,因而孤独落寞。
诗人对自己无缘见前代、后世的贤君而万分感慨,抒发了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与孤寂。
仕途、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用典:浮云 喻奸邪小人
西汉·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宋史·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
唐诗重情(趣),宋诗重理(趣)
• 唐诗重形象思维,偏重对事物、事件的感性体验; • 宋诗喜议论说理,偏重对事物本真的理性思考。
远望 山色郁郁青青、苍翠葱茏、连绵不绝、高峻雄伟
岱宗 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
设问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
泰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文史知识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为居五岳之首,故尊为 “岱宗”。古人认为“岱为山宗”, 《史记·五帝本纪》 中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尚书•舜 典》中记载舜“东巡守至于岱宗”。 后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泰山举办封禅大 典, 以昭示其政权的神圣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

sāo( 搔 )更短 lán( 阑 )干 pí pa( 琵琶 )
风chè( 掣 )
17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路转溪桥忽见(同“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 1.终日不成章。 古义:花纹;今义:文章 2.仍怜故乡水。 古义:怜爱;今义:可怜 3.明月别枝惊鹊。 古义:另,另外;今义:分离
部分来自《点拨》
一 读一读字音
tiáo 迢迢
jiǎo 皎皎
xiān 纤纤
jiàn
zān cén shēn
一水间 不胜簪 岑 参
qiú 狐裘
qīn 锦衾
hàn 瀚海
部分来自《点拨》
zhá 札札
shé 白草折 qiāng 羌笛
16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zhuó( 擢 ) 机zhù( 杼 ) dǐ( 抵 )万金
5
来自《点拨》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 南巩县人,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 陵原,故自号“少陵野老”。杜甫 早年仕途失意,安史之乱后,被授 为左拾遗,后弃官入蜀,一度挂着 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 称他“杜工部”。杜甫是唐朝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6
来自《点拨》
8
来自《点拨》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氏作。南北朝时南朝梁代 的萧统编辑《文选》时,因为这十九首诗的风格和内 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到一起,统称《古诗十九 首》,内容上多写夫妻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 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艺术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 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叙事言情反复低回, 余韵不尽,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迢迢牵 牛星》是其中的第十首。
11
来自《点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宝十三年(754),岑参 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 判官可能是他的前任,要回京。诗人在中军帐里摆设 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有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派建安 王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任右拾遗参 谋军事。武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 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故址在今 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整体感知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 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来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 和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 体,包括绝句和律诗。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
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 革新人物之一,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在诗 歌上,他推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 之风。他的作品《感遇》等指斥时弊,书写 情怀,风格高昂清峻。有《陈伯玉集》。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难点)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重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 美情趣。(素养)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 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朝之后的诗歌不一 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合作探究
《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孤独悲伤的感情。
《观沧海》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的宏伟抱负和宽广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态度。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此 诗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抱负。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7
理解诗歌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浩荡:无限。 • 东指:东方故里。
•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 天涯: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 落红:落花。
8
合作探究
1.说说《游山西村》的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殷勤、客人留恋。这不仅说明了诗人与当地村
民相处得非常愉快、融洽,也充分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 爱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9
合作探究
2.《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
译文: •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气仍然保存着。 •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
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的门。
7
精读细研
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2.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 乡民的信念。
19
合作探究
3.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离愁: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
,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20
合作探究
4.学完全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红”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第十五页,共28页。
(5)辛弃疾《西江月》中“______稻__花__香__里__说__丰,年__(f_ē_n_g_n_iá_n_)__听__取__(_t_īn”g运qǔ用)蛙(yù声ny一òn片g)侧面
烘托的写法,表达自己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第十六页,共28页。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蕴含着诗人(shīrén)
21 诗词(shī cí)五首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1.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 “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后来往来边塞,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 军旅生活,风格为之大变,诗风雄奇瑰丽、气势(qìshì)豪放,洋溢着积极乐观的 思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 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第四页,共28页。
3.结构(jiégòu)图解
第五页,共28页。
第六页,共28页。
第七页,共28页。
4.重点聚焦 师(1):怎样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尾联所表达的感情(gǎnqíng)及作用? 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长江水自蜀东流而 下,因此作者称其为“故乡水”。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依依不舍,但并 未直接说破,而是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来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 人到楚地。水尚有情,何况人呢?这样写使人愈觉情味无穷,余音袅袅,富 有情趣。 师(2):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生:这两句诗 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由于赶上国家破败,看到美丽的花、听到动听的 鸟鸣,反而更加增添了自己的感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36/73
新课·讲解
“国”是指都城长安,是当初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其繁荣热闹能够想见。 但当前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意味着过 去繁荣都城已被叛军糟践殆尽,只剩山 水。春天是充满希望季节,这里“草木 深”写出了长安城内杂草丛生。所以, 这一句是用“山河在”、“草木深”反 衬了长安城残破和凄凉景象。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许?盈盈一水间,脉脉 不得语。
那银河清清浅浅,两岸间 相距又该有多远呢?清清 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 望,不能互诉衷肠。
视点:从织女角度写。
一水相隔 咫尺天涯 10/73
新课·讲解
《迢迢牵牛星》中叠词利用
“迢迢”写是星空距离,写出了牵牛星招摇悠远, “皎皎”写是星空光线,写出了织女星光彩照人。 “纤纤”写是手形态,写出了织女手纤细感人,“札 札”写是织机声音,写出了织布繁忙。“盈盈”写是 水形态,写出了河水清浅,“脉脉”写是对望眼神, 写出了两人相思之苦。
在五言诗发展上有主要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新阶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相对于先秦两汉是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个人创作
为主,“古诗”则恰好是二者之间过渡。以《古诗十九首》为
代表“古诗”,从来受到极高评价。刘勰《文心雕龙》曾说
“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
20/73
新课·讲解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大好河山,心生豪放。 抒发了自己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 前三联描写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奇妙美景。最终 一联写是诗人在观赏荆门一带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 滔滔江水,所产生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 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 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思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2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2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 名句而广为流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掉 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而是消融在泥土中, 更好的保护盛开的花朵,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 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化作春泥更护花”, 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 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祖国的一片热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 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 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己亥杂诗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 。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有很 深的造诣,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宜南诗社 ”,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主张改良内政 ,抵御外侮,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 之一。他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 忧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瑰丽,气势挺拔,颇有 特色。他是晚清重要的诗人,著有《定庵全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中的“会当”如何理解?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会当”是终要,终当,一定要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一切的雄心气
概和远大抱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人称半山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 家。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 称“王荆公”。卒谥文。其文雄健峭拔,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 《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 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