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文章编号 : 6 10 7 (0 8 0 — 8 — 7 17 —4 9 2 0 )3 13 0
医药管 理 局则称 ,取消 中医”是 “
“ 科 学 的肆 意否 对
定 ” 甚 至 国 家 重 要 领 导 人 也 不 得 不 在 不 同 场 合 为 中 , 医药正 言 。其 实 , 对生 存危 机 , 医药 界在 奋起 辩 面 中
~ ~ 异, 消除差异 , 实现 中西 医学的 完美结合 。 一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起源; 差异 ~ 中图分类号 : 2 0 1 R — 3 文献标识码 : A ~ ~ ~ 近 代 以 来 ,随 着 西 医 和 西 方 科 规 模 地 传 人 学 ~大
一
至 有 些 人 以 “ 医 不 科 学 ” 由 数 次 提 出 了 “ 止 中 中 为 废
医药 ” 口号 , 中 医药 陷人 生存 的困境 。正是 在 这 的 使
种 背 景 下 , 家 卫 生 部 不 得 不 公 开 表 态 “ 决 反 对 废 国 坚
除 中 医 ” 并 称 “ 是 对 历 史 的 无 知 , 是 对 现 实 生 活 , 这 也
收稿 日期 :0 8 0 — 0 2 0 — 7 3 作者简介 : 申俊龙 (9 3 ) , 15 一 男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学 。
维普资讯
南京医科 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 版)
・
1 4・ 8
A T N VE l A I D C N I AN I G( o il ce c ) C A U I I T T S ME I I AL SN JN S c in e S aS
医学 界 ( 别 是西 医学 界 和学 术 界 ) 广 泛 赞 同 , 特 的 甚
中西方医学理论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医学理论的比较分析引言中西医学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诞生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因此在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医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劣,为了更好的比较分析,我们先梳理一下中西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章中西医学概述1.1 中医学概述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医学主要包括中医经络、针灸、草药、推拿等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例如中医认为人体的表面是可以反映其内脏器官状况的,所以在针灸治疗中常将针灸点选在反射区上。
1.2 西医学概述西医学源于希腊文化,通常被称为现代医学。
西医学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科学知识,如X光、核磁共振、药物治疗等方法,这些方法使西医学在医疗技术和临床治疗上处于先进地位,同时西医学也更加注重疾病的病因和通过手术等方法直接治疗疾病。
1.3 中西医学差异由于文化和传承方式的不同,中西医学的观念和方法在理论体系上差异较大。
例如,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而西医学更注重症状和病因的治疗。
此外,在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两种医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章中西医学理论2.1 人体构成从中西医学理论上看,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组成,脏腑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同时,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动态平衡,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西医学则强调人体的器官和系统,认为人体由多个器官和系统组成,当这些器官和系统出现问题时,疾病就会发生。
同时,西医学更注重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通过研究这些过程来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2.2 疾病形成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而西医学则更强调病因和生理机制的关系。
中医学主张以整体观念看待疾病,建立起整体疾病观,强调防治疾病的病因掌握和调整人体的生态平衡。
而西医学则主要考虑疾病所在的器官和系统,以及病因和病理过程。
中学生物教案:探索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
精品中学生物教案:探索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我们经常去医院看病,很多人也会自己尝试一些中药或西药来治疗疾病。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医学是如何从古代发展至今,又有哪些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呢?一、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1、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医学体系。
我国古代医学实践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47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阴阳平衡和治标治本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2、西方传统医学西方传统医学源于古希腊,以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为代表,提出了“伤寒论”和“四体液论”,这是西方医学体系的开始。
在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罗马帝国后期的医学传承和自身创新的巨大贡献,成就了西方医学新的高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泛西欧的医学学派开始出现,如荷兰的“荷兰学派”、德国的“柏林学派”等,这些学派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异同1、中西方医学哲学差异中西方医学的重大区别在于哲学基础的不同,中国传统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主导,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认为人体是一体的、有机的,而西方医学更侧重科学实验和客观量化,将人体分解成部位和器官进行研究。
2、中西方医学疗法不同中西方医学的疗法也有所不同,西方医学注重通过药品和手术治疗疾病,根据证据进行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则强调草药疗法、汤药、按摩和针灸。
而且,实践中,这两种医学对于患者的态度和方式也不一样,中医注重“治未病”,也就是预防疾病,而西医则注重“治已病”。
三、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合理应用1、对于中西方传统医学的理性认识尽管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中西方传统医学学科学科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
中西方传统医学互有其长,可以彼此学习和借鉴。
应该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精神,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摘要: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
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中医;西医;起源;差异近代以来.随着西医和西方科学大规模地传人中国.面对这种与自身传统知识体系迥异的新的知识体系的挑战,许多中医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仍然试图像以前吸收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那样将西医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会贯通。
于是,“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创立新中医”等主张纷纷提出,形成了近代中西医融通的三次高潮:“衷中参西的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新中医学”。
遗憾的是,这些主张或者策略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特别是西医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赞同,甚至有些人以“中医不科学”为由数次提出了“废止中医药”的口号,使中医药陷入生存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废除中医”,并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甚至国家重要领导人也不得不在不同场合为中医药正言。
其实,面对生存危机,中医药界在奋起辩护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这一切争论都是中西医固有的理论和学说差异而导致的,化解危机的途径应是加强沟通和理解,这需要全面、深人地研究中西医差异的根源,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其学说发生和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其差异,从根源上消除其差异,从而探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古代中西医学的比较与评价
古代中西医学的比较与评价医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健康和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医学的理解和研究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和重点,其中中西医学是两种具有较为独特特点的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中西医学的比较与评价角度来探讨这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优势。
一、中医学的概述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先民时期。
中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病证诊断、中药学、针灸学等多个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诸多理论体系。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整机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中医学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中国人民的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贡献。
二、西医学的概述西医学是指源于欧洲的医学体系,其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西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影像学等多个方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疾病。
西医学强调解剖学和病理学的作用,以病因病机为核心思想,采用科学和技术手段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学的发展倡导现代化治疗方法,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确有很高的成就,例如在外科手术等方面已经较为成熟。
三、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中西医学作为两种独立的体系,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而西医则主张分析和研究疾病的具体机理。
从治疗方法上看,采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方式的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减少副作用、促进健康的功能;而西医提倡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具有更快、更直接、更稳定的治疗效果,但副作用也相对更大。
另外,两种医学体系还存在很大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参杂,例如中医所倡导的“和为贵”,西医强调的“客观性”等不同的理念。
这也体现了两种医学体系所面对的具体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差异。
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
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医学作为一门学科,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中医与西医作为医学领域的两大流派,代表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不同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和西医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理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差异。
一、理论差异中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
中医注重维持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密切,通过调节阴阳和平衡五脏六腑来治疗疾病。
中医还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进行辨证论治。
西医学源于欧洲,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为基础。
西医强调疾病的病理和生理机制,通过病因、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注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疗实践,依靠药物、手术和其他先进技术来治疗疾病。
二、诊断差异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来判断病情,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咳嗽等来掌握症状,问诊通过与患者交谈来获取相关信息,切诊通过按压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的诊断更侧重于整体观察和辩证施治。
西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医学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分析。
例如,常见的西医诊断方法包括X光、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实验室检验。
西医的诊断更侧重于科学化的实验室结果和影像学表现。
三、治疗差异中医治疗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自愈能力来治疗疾病。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中药通过植物和动物药材制成中药汤剂来治疗疾病,推拿通过手法和按摩来促进经络的畅通。
中医治疗更侧重于调整整体机能和增强免疫力。
西医治疗则注重通过药物和手术等直接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等。
药物治疗通过给患者使用药物来改善病情,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或修复损伤组织,放疗化疗通过使用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
中西医学差异
论中西医学文化之异同摘要: 从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异同比较,综合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阐明了中西医学是相互对立的两套理论体系,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而是前后相通的两道门,作者认为中西医的交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既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 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医学中医西医中西医学差文化异性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以来,有关中西医学比较之研究不断、争论不休,甚至多次出现了废止中医的音符.究其根本原因是有些人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简单地看问题造成的。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生发展都不可能逃脱其文化母体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支配着不同的行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西医学各自的发展都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虽然世界不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从未中断过交流,人们在解读过程中也有拓展、吸纳、碰撞。
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始终存在,从而形成了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
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理论。
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过程中,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理论体系的辨证思维方法,并对各学科的具体方法提供逻辑指导作用。
医学发展的关键是医学方法论的变革。
分析形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障碍。
本文试图从中西医学的文化差异作比较研究。
1 中、西医学的起源《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在公元前 800 至200 年这一阶段诞生。
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
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等. 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从外揣内, 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高深的; 《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 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 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
中西医比较史
浅谈中西医之异同中西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两者各具特色的文化影响,中西方医学犹如两株植物,起初并无太大差异,却开出两朵无与伦比单截然不同的奇葩。
其实,医学在其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在理论形成时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总体上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来观察的,中西方医学奠基的时间大体相同。
以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为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而与此同时西方古希腊医学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在死后其弟子们将他的学术思想整理成书——《希波克拉底文集》,该书的出现奠基了西方医学,两部经典著作虽然各具特点和体系,但都属于古典模式,以朴素唯物论为基础。
由此看来,中西医就像两颗刚刚发芽的幼苗,在发展初期几乎无不同,谁也无法料想将来它们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开出什么样的花朵,甚至都不敢肯定它们会不会在某一天就悄然夭折。
可是就是这样两种在初期几乎看不出异同的医学,竟然顽强地生长了下来,且渐渐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就像两个孩子,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下,不同的文化熏陶下,渐渐成长为了两个各有所长但同样优秀的人。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中西医开始有了不同。
张仲景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许多人被疾病夺去生命,现实逼迫医家进行新的突破。
由此,以张仲景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继续沿着《内经》的体系与整体论的道路前进,张仲景在临床医学上确立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而使临证医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西方恰逢古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社会相对安定,社会繁荣,这就为以盖伦为代表的医家提供了时间、精力、条件去游历、学习,尤其是盖伦研究人体解剖、生理,从而在遵循希波克拉底的整体论和四体液学说的基础上,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研究对象,确立了辨病论治的方法论原则,将单纯的解剖学发展扩充到实验生理学的层面,但盖伦的四体液病理学说存在大量的谬论,也成为后来中世纪西医临床治疗进步的绊脚石。
而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下,中西方医学也出现了更大的分野。
中医学在封建社会中期,不仅确立了系统的理论,而且掌握了较好诊治的方法和有效的药物和方剂;而西方医学在中世纪时代遭到严重摧残,且如我提到,西方信奉“四体液病理学说”,临床诊疗上滥用放血、吐泻、利尿等方法,严重误导了西方临疹医学。
中西医的形成历史与差异分析
中西医的形成历史与差异分析摘要:中医、西医都是人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文明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两者一直交相发展。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存在着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中西医的不同态度和认识。
本文面对中西医的差异,从历史源头进行分析,解析了中西医的形成历史,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从根源上认识差异、理解差异,以期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除人类之病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关键词:中医;西医;形成历史;差异一、中医的形成历史生活实践对于中医理论来讲极其重要。
我们的祖先在尝试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痛,产生了中药的原始雏形;在烘火取暖的时候,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对身体作局部取暖可减轻某些病痛,通过发展和优化,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长期生产劳作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另一部位的病痛可以得到减轻,从而创造了运用骨针治疗的方法,逐渐演化为针刺疗法,演化产生经络学说。
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医家“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广泛采集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中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基本保障,并赢得了民众的信赖。
二、西方医学的形成及在我国的传播?c东方相似,在旧石器时代,西方的生产力同样十分低下,“人们祈求超自然的力量,在对付疾病方面,西方诸民族也不是完全依赖巫术,他们懂得了利用夹板来进行断肢再续,懂得使用止血带,懂得敷用药膏和绑系绷带,懂得将放血作为一种疗法,还懂得灌肠疗法”。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把西方医学的最新成果传入中国,对于改善我国人民的医疗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以其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宗旨和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治疗技术,逐渐赢得了中国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接受,西方近代医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也产生了中西医学地位的长期争论。
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传统
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医学的探索与实践从未间断。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与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传统,各自发展并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实践与研究。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理论基础、诊疗方法、药物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与特点。
一、历史渊源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追求阴阳五行的平衡,认为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西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描述了一些病症和治疗方法。
西医则强调实证主义,通过病理解剖与实验研究,追求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等。
其中,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个相对矛盾的方面组成,疾病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而五行学说则将宇宙万物分为五大类别,相互对应、相互制约。
西医的理论基础则主要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三、诊疗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并以望诊为主要手段。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面色等现象来判断疾病的位置与性质。
在治疗方面,中医则采用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相比之下,西医的诊断方法则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并采用手术、药物治疗为主。
四、药物应用中医的药物应用主要是以中草药为基础,通过草药的组方、煎煮等方式治疗疾病。
中草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相互协同作用,可以综合调节机体的功能。
而西医则采用化学合成药物,这些药物经过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传统,各自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诊疗方法和药物应用。
虽然在当代医学实践中,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西医已经相互借鉴与融合,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与特点。
对于病患来说,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取决于病情、治疗效果以及个人的偏好。
中医和西医: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先进医学的比较
中医和西医: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先进医学的比较中医和西医: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先进医学的比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先进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医学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临床治疗等方面,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以期加深对这两种医学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一、医学的历史背景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农氏、黄帝、岐伯、扁鹊等人,他们打下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西医学的发展,则源于古希腊文明。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是西医学的鼻祖,他提出了“疾病不是神灵所为,而是人自身的身体机能出了问题”这个理论。
在中世纪以后,西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现代化医学科学。
二、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气血、精神等等组成的,医学看病也是对这些因素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学则认为,人体是细胞组织构成的,生命活动与物质代谢密切相关。
西医学主要通过检查、化验、影像学等手段,对人体机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诊断,然后针对具体疾病采取手术、药物治疗等方法。
三、临床治疗在临床治疗方面,中医学和西医学各有千秋。
中医学注重从病因病机入手,强调治疗的是整个人而非仅仅是疾病本身。
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手段,常常在临床实践中充当重要角色,慢慢地通过调节和改善人体的内部环境,达到扶正祛邪、通流调理、平补清泻、润燥化痰等治疗目的。
而西医学强调疾病的精准治疗,通过手术、放疗、药物等手段,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消灭疾病的目的。
西医学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很重视科学、精确和短时效,例如,通过手术切除癌症病变,通过用药治疗各种传染病。
综合来看,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有其独特的临床治疗方式,各有所长。
中西医学的渊源与历史变迁
中西医学的渊源与历史变迁中西医学,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各具特色,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对于中西医学的渊源和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寻。
一、中西医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中华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就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在隋唐时期,我国的医学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来的医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西方,古希腊的医学文化也非常发达。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治疗无害”和“自然疗法”等概念,被后世医学家广泛应用。
此外,罗马和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也使得西方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医学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唐朝与阿拉伯的贸易往来频繁,阿拉伯医学文化也开始传入我国。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所收录的中药和病症,就受到了阿拉伯医学的影响。
此外,唐代还有一位名叫法华的专门研究外科手术的医生,他就在手术技术方面吸收了阿拉伯医学的成果。
13世纪,蒙古人统一了欧亚大陆,促进了东西方医学的交流。
当时,蒙古帝国南方的医学文化非常发达。
蒙古医学擅长外科手术和骨骼治疗,在治疗外伤和疝病等方面有着独到的技术与方法。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蒙古医学文化也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4世纪末期,欧洲的黑死病大规模爆发,致使人类文明陷入了混乱。
而在东方,中国的传统医学和蒙古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控制疫情和治愈患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也让欧洲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东方的医学文化,并开始尝试与之交流与融合。
三、中西医学在近代的发展与变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医学研究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西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而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医学的挑战。
因此,我国开始在中西医学方面进行融合,探索新的临床和科研方法,以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
在中国,中西医学的融合首先出现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
中外医学发展史比较
中外医学发展史比较一、引言中医和西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两大主流,它们具有自身的系统理论,它们之间存在着渊源差异。
近几年来,中国各地各级医院开展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西方的内科技术和西药等对传统中医也有一定的互补性,中西医的结合,使传统的中医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比较中医和西医在临床上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的了解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实践。
二、中医发展史中国传统医学是历史悠久的,历史上有许多医家的经书被保存至今,其中最重要的文献是《黄帝内经》,记载了大量的中国医学知识,其中有治疗、诊断和药物治疗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医家不断总结,完善和创新,使中医在临床的应用和实践得到了进步,从而形成了传统中医的理论体系,如中医的病机学,针灸的理论,药物学等。
三、西医发展史西医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流派,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医学研究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史。
在古希腊,有著名的医疗家苏格兰和希波克拉底,古罗马的医学家马克斯·泰勒多,以及近代医学家麦克斯等,他们都对西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西医学在临床实践和学术理论方面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临床医学体系。
四、比较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至今仍在不断发展,但在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它们存在差异。
中医的理论着重于辨证施治,强调调摄平衡,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嗅觉,舌苔面色和体温等指标,进行诊断,以此确定病人的病机,并对治疗进行定制。
因此,中医以辨证施治为主要治疗方法,并使用中药、饮食和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脏腑机能来治疗疾病。
而西医则以客观的科学原理为指导,以治疗病因为主,以检查病人的影像学,血液检查和细胞检查等客观资料为基础,进行诊断。
治疗方式以西药和手术为主,手术加上西药疗法,可以快速抗击病毒,消除症状,控制病情。
总之,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和理论来源于中医传统和西医科学,它们可以互补,相互促进,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结合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现代西医的检查手段,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
中西方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
中西方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中西方医学是两个不同的、并行发展的医学体系。
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而西医则是从欧洲传入的一种现代医学体系。
长期以来,中西医学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和特点。
本文将就中西方医学的历史发展和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医的历史发展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中国古代。
据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草药治疗疾病了。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开始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黄帝内经”、“难经”等著作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地位。
中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气血”为中心的“气血理论”。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医的医学方法也逐渐成熟。
中医主要运用草药、针灸和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均是经过长期实验和临床验证的。
而在中世纪之前,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
在跨越千年的时间长河中,不少中医治疗方法也被推广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西医的历史发展与中医不同,西医作为古代医学的一种,在远古时代和中世纪是比较小众的。
现代西医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当时医学学说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范围,并且开始产生了相应的实践模式。
正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发明了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开启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
到了18世纪,现代西医得以迅速发展。
德国医生Badger于1750年开始创建最早的生理学实验室,由此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的基础。
在医学研究技术逐渐改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理论开始被建立并推广到全球各地。
在现代西医的发展历程中,罗马尼亚的凯旋门医学学院和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是非常著名的学术中心,他们的医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三、中西医学的比较中西医学虽然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它们的根源基础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中西医比较史
Ⅰ一,古印度医学(受宗教影响大):早期:《吠陀经》—《梨俱吠陀》将医生分为外科内科巫医中毒救治医生四个等级《阿闼婆吠陀》佛教婆罗门时期:外科:赛斯鲁泰“医圣”“妙闻”《妙闻集》①外科手术,器械②整形术③生理学说:三原质学说“气,胆汁,粘液”‖内科:查拉加《阇罗迦集》记录两千多种中药少数矿物动物药,指出良药四大特征,身体健康四要素:营养,睡眠,饮食。
此外,发明瑜珈。
类似中国气功。
二,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其学说内容:①四体液学说,在土气水火“四元素学说”基础上提出血液(火)粘液汁(水)黄胆汁(气)黑胆汁(土)。
后至二十世纪发展为“神经类型”②反对巫术,重视自然③注重实际观察④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
三,古罗马医学:1,公共卫生事业发达。
浴池,净水,公共医疗制度。
2“医王”盖仑。
五朝御医。
①“解剖学之王”《论解剖操作》《论人体各部之功能》强调解剖知识重要性。
了解肌肉骨骼神经在解剖上结构和质地上的不同。
②实验生理学:奠基人。
进一步吧研究目标扩展到组织器官上。
证明动脉含血,脊髓的阶段性功能etc③错误:灵气学说,血液潮动说,二期愈合说。
II阿拉伯医学:①阿尔。
拉兹“阿拉伯的希波克拉底”治疗方法多样,设康复室精神病房。
著作:《医学纲要》《万国医典》《论天花和麻疹》②阿维森纳《医典》记载放血疗法。
医学史上三大里程碑:盖仑,希波克拉底,阿维森纳。
III18~19C病理学的发展:①器官病理学的确立:意大利莫干尼对各种疾病的有关器官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翔实的描述,确立了器官病理学,从此医学诊病有了明确的“病灶”概念。
(受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影响,不了解联系其独立性是其局限性)②组织病理学的确立:法国医生皮尼尔在《哲学的病理学》中率先提出“类似组织有类似损害”的观点。
法国医生比沙受其影响将人体物质分为21种组织,经组织学原理引入到生理学和病理学中来,确立了“组织病理学”。
将“病灶”推向一个新阶段。
中西医差异原因
中西医差异原因中西医作为两大不同的医学体系,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理论、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
以下将详细探讨中西医差异的原因。
首先,中西医差异源于理论基础的不同。
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疾病是通过调节阴阳失衡来治疗的。
西医则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强调疾病的特定病因和机制,并采用特定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这种理论基础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医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其次,中西医差异也与文化背景有关。
中医历史悠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医学与哲学、道德伦理有着密切联系。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气功、中草药、针灸等自然疗法。
与此相比,西医发源于希腊古代文化,注重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强调疾病的确切诊断和治疗。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医在诊断及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取向。
第三,中西医差异还受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历经千年的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中医强调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将个体和整体结合起来,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
而西医的发展起步较晚,经历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注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这种历史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医在医学观念和治疗方法上的分歧。
最后,中西医差异也与学科发展有关。
中医在古代是临床实践和经验的总结,缺乏严密的科学验证和理论解释。
而西医发展在现代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规范的临床实践。
中西医学科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两个领域的不同特点和方法。
此外,在实践中,中西医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的政策和监管体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西医差异源于理论基础、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和学科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的医学思维方式和治疗理念。
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吸收两种医学的优势并结合于实际,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选择和福祉。
浅谈中西医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医文化差异中西医比较是医学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
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两者的比较,应属于医学史的范畴。
医学史是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中医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从而使中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医学特征。
独特的地理环境早就了中国附带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中国。
一面为大海所围,另一面被高山军峻岭,隔壁荒漠所隔,这一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互隔绝,使中国传统文化歌学术思想既有一脉相承,独立完整,日臻成熟,内容积累极为丰富的一面,又具有相对封闭,创新能力较弱的一面。
广义而言,从先秦时期的柱子败家乃至后世余绪,大多出自殷商时代的巫史文化,大都尊崇自然力,强调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不可违逆,各家学说又多崇尚权威,易于调和,推崇祖先慎重追远,重人伦礼乐而请自然事理,重思辨顿悟而拙于逻辑论证。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求实精神和实用主义倾向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特点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成为了中医理论的灵魂。
希腊学术是西方医学之母,在希腊爱琴海地区,航海条件优越,公元前就与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地区有着频繁的沟通,加之战争接连不断,民族的大批迁徙,杂居,使各民族文化处于经常性的交汇,融合和替代之中。
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方医学的开放性特征,创新意识很强,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不同学科的成就,这些特征促进西方医学近百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自13世纪的罗杰尔·培根确立了实验精神和基本程序后,实验方法逐渐被广泛采用。
哲学都给西医技术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在近代西方医学中,原子论思想进一步演化成生物还原论,把宏观的机体活动还原为低级的物理化过程,并以后者阐释前者。
另外,注重形态结构的特点导致西方医学始终把研究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作为主要任务。
从古希腊的希罗费罗,到罗马的盖伦直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维萨廖氏等体现了上述思想发展的一贯性。
中医西医发展史
中医西医发展史近年来,人们对中医和西医的关注逐渐增多。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拥有着独特的发展史。
本文将介绍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历程,探讨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医的发展史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医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草药的运用已经非常熟练。
《黄帝内经》是中医发展的里程碑,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经验修养被强调为核心要素。
古代医家通过不断观察和总结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平衡和调节,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近现代,中医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许多传统疗法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和认可。
中医在保健、康复和治疗许多慢性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尊重。
二、西医的发展史西医起源于古希腊,受到了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影响。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医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各种疾病都有自然原因”的观点,并通过实证方法和解剖学研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许多理性的观点。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医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解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相继建立,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世纪,西方医学开始注重实证研究和临床试验,逐渐发展出了现代西医学体系。
现代西医以科学为导向,强调临床实证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实践。
西医学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的机器,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来恢复和维持健康。
现代西医在急症处理、手术和高科技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医与西医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医注重个体化和整体化的治疗方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独到的优势。
中西医学人文的变迁、比较与启示
-医学人文-
2027年7月 JuI' 2027
第34卷第7期 Vcic 30 N-i 7
中西医学人文的变迁、比较与启示
杨嘉懿
(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2,85248 945@)
〔摘要〕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带来救治疾病的利器 ,同时也衍生科学伦理异化、医疗趋利 化和“药晶拜物教”等诸多现实困境。临床医疗被视作纯粹“生理-科技”的简单对抗过程,人的因素疏离于
医疗在以人为本、仁心仁术、减除痛苦、守护健康的 终极追求上实现理性复归⑵。中西医学人文各有 悠久的历史传承,发展亦多迂回曲折。复兴人性化 医疗,借助中西医学人文理论溯源与比较探索,从 中发掘有益的思想养分,提炼共性,融会贯通,将有 利于启迪和指引临床应用实践。
——877——
网址与投稿:http: 〃yxllp. xjtn. eUn. cn
1中西医学人文变迁的轨迹 1. 1中华医学人文的学说发P、沿革及其精髓
中医学发轲于古代道家元气论和阴阳五行的 自然哲学逻辑,将人和自然、社会、心理看作统一整 体系统进行综合诊疗,体现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 中华医科理论集大成文献汇集《黄帝内经》中,“天 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观点,表明早在周 秦两汉医学人文思想已奠定了深厚的学理根基;另 其“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传于后世,无有终时” 等理想构建,为后世培固坚守医者仁心、救世济民的 临床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典范;且其“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病理辨析阐发,系统揭示 了心理精神层面以及社会人际交往等多重诱导因素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今仍有实践探索启迪意义⑶”
一贡献是开启了西方医学伦理基本框架的构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摘要: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
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中医;西医;起源;差异近代以来.随着西医和西方科学大规模地传人中国.面对这种与自身传统知识体系迥异的新的知识体系的挑战,许多中医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仍然试图像以前吸收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那样将西医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会贯通。
于是,“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创立新中医”等主张纷纷提出,形成了近代中西医融通的三次高潮:“衷中参西的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新中医学”。
遗憾的是,这些主张或者策略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特别是西医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赞同,甚至有些人以“中医不科学”为由数次提出了“废止中医药”的口号,使中医药陷入生存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废除中医”,并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甚至国家重要领导人也不得不在不同场合为中医药正言。
其实,面对生存危机,中医药界在奋起辩护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这一切争论都是中西医固有的理论和学说差异而导致的,化解危机的途径应是加强沟通和理解,这需要全面、深人地研究中西医差异的根源,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其学说发生和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其差异,从根源上消除其差异,从而探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中西医学差异的演化阶段分析中医和西医分别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古中国和古希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差异之大融和统一之难成为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
近百年来,这两种医学知识体系的矛盾聚焦于中国,其间争鸣和交融引发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并日益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考察中陌医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三个非常清晰的阶段: (一)差异萌发阶段的中西医学公元5世纪之前的1000多年(在中国是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的北魏,在欧洲是从古希腊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中西医学差异的萌发阶段。
这个时期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所达到的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从整体上说,两者很难分出高低。
就医学而言,早期中西医学具有共同特征,如被动性、非理论性、经验性、无地域性等,其救护本能与医疗行为、求食活动与医药知识、巫术活动与医学渊源、朴素原始的解剖知识、医事活动等都以临床实践和对人的整体认识观为基础,强调机体对疾病的自然抗御,忽略实验研究等,都是从人类求生的本能荒漠中走过来的,两者有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在此期间。
东西半球北纬45。
附近的黄河流域与爱琴海区域,分别产生了两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中国有以黄帝名义著述的《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古希腊有希波克拉底的《希波克拉底文集》和盖伦的17卷本解剖学巨著《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将其进行比较,两者较相似,但更应注重它们之间隐而不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医学将阴阳、五行、元气等学说转化为医学理论,古希腊医学将原子论、元素论等转化为医学理论:中国医学以元气论来研究人的整体性.古希腊医学以原子论来研究人的整体性;中医注重功能性病变,发展了辩证论治,古希腊医学注重结构性病变,发展以解剖为基础认识疾病。
也许这两个医学体系在建立时期所萌发的差异正是日后中西医学分道扬镳的“基因”或“胚芽”,从而使中西医学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各自发展。
(二)差异扩大阶段的中西医学公元5世纪到公元17世纪的1000多年(在中国是从南北朝的北魏到明朝灭亡。
在欧洲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中世纪)是决定性地造成中西医学差异的主要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成就了中国医学发展辉煌的1000年.欧洲处于政教合一的黑暗的1000年,欧洲医学进入漫漫长夜的衰落。
此时,中国医学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时代的基础上长足地向前发展,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创造了西方医学无法比拟的辉煌成就,经典中医学的学术体系逐步完善、臻于成熟。
然而,欧洲医学却抛弃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被教会扭曲到神学道路上,处于停滞、衰落和凋敝之中。
所以说,这段历史将中西医学之间业已存在的差异扩大到了难以沟通的程度.对于造成中西医学现有差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差异加深阶段的中西医学从17世纪至今的短短300年。
元论是社会还是医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此时,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欧洲全新的资本主义文明为欧洲医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全新的学术体系和学术特色;近代中国的专制社会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结束封建社会制度以后却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致使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医学也因此进入了历史的低谷,没有多少新的突破而保持着业已形成的体系和特色。
中西医学在这300年间定格的差异远远超越过去的1000年,而且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近百年来,中国虽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但由于西医东渐使得中医不是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和革命。
而是如何处理与西医的关系,中医的存亡问题比发展问题显得更为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活跃局面.但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之间固有的差异之深仍处于格格不入的程度。
二、中西医学差异的起源之地域与人文环境的决定作用一定的地域及人文环境始终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条件和制约条件,尤其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地域及人文环境的依赖和地域及人文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决定了人类如何开展生产和如何进行生活,这就使得人类早期文明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地域环境的烙印。
中西医学分别作为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起源之时就必然蕴含了这种由东西方地域环境及生存方式引发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医学文化基因的差异古代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东南为浩瀚海围;西北近峭壁崇岭离隔,在这些屏障之外,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
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首先,地理屏障将我们的先民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隔绝开来,难以与外界交往,造成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明显差异。
但这不意味着在古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没有交流,只是说这种交流仅局限于在局部的有限的范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不可能因为有这些有限的交流而改变中国文化的特性和发展方向。
其次,在四方地理屏障围成的这一块区域中又多平原丘陵.腹地广阔,在这种地理环境中.适宜于强者生存,适宜于强悍民族进行战争兼并其他民族,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政治和文化系统。
再次,从农业的起源看。
中国有两个农业起源中心:一个在华北地区的黄河中下游一带主要是小米等黍类植物;一个在华中地区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革命意义的伟大事件,对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从此迅速发展起来,远远走在周围地区的前面。
而中心地区一旦走在周围地区前面就会对周围地区起着吸引和凝聚作用,使得整个中国自新石器时代文化就逐渐形成重瓣花朵或多元一体的格局。
因此,总体上,中国不适宜弱小民族长期生存,也不适宜诸侯长期割据存在。
事实上直到近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绝大部分时期都处于集权统治时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都是65多来融合吸收。
数千年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变化.文化保持长期延续性而没有断层,即使北方民族统治时期,其文化仍然延续不变,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进入后仍然未能打破中国学术的封闭式的一脉相承的传统体系。
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滋生于中国古代的气候地理环境.中国远古时代气候一直趋向于干旱,干冷的冬季风的搬运形成黄土的沉积,青藏高原的隆起,海岸线的后退,沙尘暴气候的影响.黄土高原形成是一本自然界变化和地球变化的无字天书。
中医药学在这种气候地理环境中发生,其思维方法、技术手段和药物资源都受其深刻影响。
中医药学发展了几千年,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理论体系和临床诊治特色.具有一种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排外的、自我封闭的和超稳定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彤成显然与中国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
然而,古希腊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不相同,地中海地区重峦叠嶂,群山一直延伸到岸边,层层叠叠,绵延不绝,风景秀丽.它们导致交通不便,道路弯曲,田园空间有限。
城市拥挤,麦田、葡萄园乃至橄榄园面积狭小。
在大山面前,人类的活动总是望而却步。
在平原地区,由于缺少大片空地,农田往往呈带状或块状。
这种有限便利的环境导致数百个城邦小国长期以来彼此独立.城际之问的交流就包含了较多的国际交流的因素。
此外,古希腊所在的爱琴海地区,海陆交错,城邦之间通过海路交流更为方便和快捷,而海运的进一步发达又使得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邦(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等)相联系。
由此海洋给希腊文明打上了四万观念的烙印。
地中海,命运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嵌人世界上最广大的陆地:雄伟的、“特大型单一大陆”、欧一非一亚大陆,本身就堪称星球;在这里,一切都堪称早熟。
通过这三块相互粘连的大陆.人类找到了上演世界史的大舞台,并在那里完成了重大交流毫无疑问,宽阔的海洋环境造就了希腊人的自由天性,具有挑战性的航海探险活动扩大了希腊人的眼界,培养了一种富于冒险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地中海的地缘环境催生了航海贸易,在商业信息交流中学习了古代美索不达尼亚、古埃及文明,形成早期古希腊文明。
除此之外,撒哈拉沙漠和大西洋也深深影响着地中海的地理环境。
每逢夏季,撒哈拉干燥灼热的空气笼罩整个地中海,在4月和9月间,强劲的东北季风丝毫不能减少撒哈拉的酷暑,增加不了空气的湿度。
为了等到一滴水,要遭受6个月的干旱:10月大西洋饱含水汽的低气压开始自西向东缓缓推进,沿途狂风大作,夹着暴风雨,有时是暴风雪,干涸的河床水位急剧上涨。
但这都让地中海的冬季温暖如春,在地中海地区当冬天植物休眠时雨量充沛,而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时,降雨却消失了。
由此,这种地理环境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方医学之开放性特征。
融合性特征,能够容易吸收苏美尔医学(苏美尔医学是我们所知的最古老的医学)、亚述和古巴比伦医学、波斯医学和古印度医学。
信息在大范围的交流产生创新意识,更容易接受并吸收不同地区、不同王朝的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创造的医学成就,促进整个古希腊医学的产生和繁荣,这是古希腊医学迅猛发展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