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辩证分析【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中国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辩证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已不可回避。但是,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有自身特色,会计环境也存在诸多差异。全盘的会计体系国际化不能满足个体的利益诉求,显然又是不可取的。于是,会计的国家化问题,又亟待解决。
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发展趋势是一种矛盾,能否科学合理地解决好这种矛盾,将关系到本国能否顺利地融入到经济全球一体化当中。特别是对中国这种具有鲜明本国经济特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协调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矛盾,如何辩证的看待和处理该问题,直接决定其在21世纪的综合竞争力以及能否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摘得先机。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研究,对国际和中国的现状、原因和对策分别进行了总结评述。1、国际现状评述
1.1会计国家化具有短期绝对性和国家化长期相对性。
李来儿、周小红(2006)在《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辨证思考》中提出,会计国家化绝对性表现在决定会计国家化的环境是绝对的并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会计是与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素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系的。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明显地体现着各国不同的特点。会计国际化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国际会计的协调。孔富贵、王佳贤(2004)在《会计国际化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所谓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问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会计实务时,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统一,使会计信息在国际间具有可比性和等同性。会计的短期绝对国家化决定了会计国际化要经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交易的迅速或长,会计国际化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孙树昌(2008)在《会计属性辨析》中定义会计的自然属性是由技术性来体现,是指会计方法反映了生产力的技术和组织的要求,是指根据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操作程序、可继承性中介性、多样性和系统性。会计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运用,正体现了会计的国际化特征。会计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当会计人员面临因不确定情况而产生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时,必须进行的判断和选择。吴山音(2004)《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思考》认为这一主观判断会受到一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同一经济事项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塑造了各国不同的会计实务状况,使会计带有强烈的国家色彩,体现出国家化的特征。跨国公司和
国际资本市场的兴起和完善,也暴露了各国会计制度的差异对经济全球化造成的阻力。这是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冲突形成的根本原因。
1.2国家化体现国家统治意志,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李来儿、周小红(2006)《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辨证思考》认为各国会倾向于选取适合本国国情,符台各自经济利益,利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和处理方法,存在部分违反或者弃从国际会计公约的可能性。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倾向将影响国际交易的公平和合理性。这是会计国家化的消极面。从准则的制定方面来看,也表现出是一个政治过程。会计准则规范不同的计量实务和信息披露要求将影响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利益。吴山音(2004)《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思考》指出会计国际化的过程,既反映了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体现了不同利益要求的国家间的矛盾斗争。受经济实力不平衡影响,目前的国际会计协调化偏重于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的需要,相对地忽视发展中国家或东部国家的利益。这是会计国际化的消极面
虽然,两者存在对立面,但并不代表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是对立统一的。可采取的协调措施包括:双边协调,即通过双边协定,促进两个国家会计制度的相互一致;地区协调,即通过多边协定促进整个地区会计制度的相互一致;国际协调,即各国有一定代表性的组织机构在国际范围内经过协调、讨论和共同努力,确立能为各方普遍接受的最佳会计实务规范,缩小差异,使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趋于标准化。
我认为由于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的性质不同(即双重属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对立。而当下,会计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会计国家化在实施中必须要客服其短期局限性。
2、国内现状评述
王泽云(2007)在《当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指出,当前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会计国际化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目前在会计国际化问题上的现状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会计实务国际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推进和加强国际化进程。
2.1中国是个具有鲜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特色的发展中国家。
常青(2005)在《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刍议》一文中非常具体的分析了我国会计的国家化的存在有其必要性。经济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主导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在深层的原则上,还是在表层的运行机制上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底蕴,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显著差别。此外,我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也使得会计国家化必然存在。
2.2经济全球化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自然也不得不面对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长期共存并互相作用冲突的现实。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悬殊,无法提供相对可以的信息,从而使不少经济往来受到严重限制。另一方面,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具体会计环境的问题。李婉莹(2008)《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思考》认为我国尚处在转轨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我们操之过急,片面追求我国会计标准的英美化或国际化,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由此所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因此如何正确把握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家化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解决和平衡的问题。
对此,晓斌(2007)在《会计国际化中国道路探索及其全球影响》一文中指出可实施的策略建议包括:扩大对外交流,逐步由单向会计协调转向双向会计协调活动;加强具体经济环境下各个方面的配合,在一定的物质基础、法律环境和良好的执行机制的基础上来共同推进会计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接轨,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要努力推进会计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科学化、系列化、多层次化,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多层次的会计适用人才。
3、评述和启示
我认为会计国际化并非是指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标准,而是在会计国家化的基础上,协调各个国家在会计领域的差异和冲突,促进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只要在不影响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会计国家化是合理并应当自由存在的,而在此之上运行的会计国际化更是成功有效的。而对于中国来说,在复杂的会计环境下,如果一味地单纯地引进国际准则而不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就会出现会计国际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相矛盾的现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市场意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意识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泽云. 当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财会研究,2007(2):26-27.
[2] 查慧园.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有关问题的探讨[J]. 企业经济,2005(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