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合集下载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唐诗中组合意象的翻译——以《枫桥夜泊》译本为例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唐诗中组合意象的翻译——以《枫桥夜泊》译本为例

力 通 过 表 面 的物 象 去理 解 与揣 摩 诗人 所 要 表 达 的情 感 ,为 此 我们不得不感到庆幸 。 然而 , 当我们的文化开始通过译介走向 世界的时候 , 面对异域读者 , 译者就必须思考如何在不同的文 务 印 书馆 出版 的龚 景 浩译 本 ,另 一个 是 由北 大 出版 社 出版 的 化间寻求一种关联。 许渊冲译本 ) ,并对这两个版本 中的意象翻译进行对比分析 , 3 . 关 联 理论 与意 象翻 译 希望对读者及翻译爱好者们有所启示。 关联 翻译 理论是格特 ( G u t t ) 基 于斯 珀伯( S p e r b e r 1 与威尔 2 . 《 枫桥夜泊》 中的意象分析 逊( wi l s o n ) 的关联理论创建的。关联 翻译理论的诞生为翻译 在诗歌创作过程 中,某个意象的出现或许 只是诗人的灵 研究打开了一扇崭新 的窗户 ,它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对翻译 光一现, 但它绝不是凭空的想象和捏造。相反 , 它是诗人将 自 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在关联理论 的框架下 , 语境并不是指 身情感与特定物象相结合 的产物 ,是诗人 内心涌动的激情物 交 际双方所处 的外 部环境 , 而是双方的认知环境。 如果交流中 化后的最终定格 。 诗人在创建 意象之时 , 会对物象进行甄别与 的双方想要达成成 功的交际 ,听者就必须从言者所有可能的 筛选 , 其中涉及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 物象选择一定要能 语境假设中筛选出最为适合的那一个 。在筛选和推理的过程
【 摘 要】 唐诗 中的意象翻译一直 以来都是 文学翻译工作 通过意象的运用将旅途 中的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全诗的 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 意象是诗人 的宠儿, 但却是翻译者永远 第一句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中, 诗人通过 ‘ 月落 ’ 、 ‘ 乌啼 ’ 、 ‘ 霜满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_以唐诗_春望_五种译文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_以唐诗_春望_五种译文为例

2010年7月第31卷第4期 外语教学Fore i gn Language E du cati onJ u l y.2010V o.l31No.4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以唐诗 春望 五种译文为例段奡卉(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洛阳471023)摘 要: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 推理过程。

说话人提供最大的关联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选择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诗词翻译也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

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必须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

因此,关联理论可以作为指导诗词翻译的语用翻译理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诗词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关键词:汉诗英译;认知差异;推理过程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544(2010)04 0096 05Abstrac t:R elevance theory ho l ds t hat hu m an communicati on i s an o stensi ve i n ferenti a l cogn i tive process i nvo l v i ng i nfor m ative intention and co mmun ica ti ve i ntenti on.T he speaker prov i des the m ax i m al relevant i nforma ti on wh ile t he hearer is constantl y reason i ng acco rding to the context or cogn itive env iron m en t of i n f o r m ati on,selecti ng the bi gg est assu mp tion o f re levance to a ch i eve opti m a l relevance and fi na lly ach i ev i ng the purpose o f co mm un i ca tion.The translati on of po etry i s a ki nd o f i nfe renti a l cognitive process o f language.N 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 ng plays a v ita l ro le i n the process of ach i ev i ng pragma ti c equ i va lent effec t i n trans l ation.Therefore,re lev ance theo ry can be the prag m atic translation t heory i n poetry transl a ti on.W it h i n the fra m ework o f re l evance t heory,t h is paper m akes a st udy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oetry i n trans l ation.So the Ch i nese dis course can be comprehended t horoughly and ob j ec ti ve l y,and the hum an co mm un ica ti on w illw i n out fi nall y.K ey word s:Eng lish translation o f anc i ent Ch i nese poe try;cogn iti ve d ifferences;i nferen tia l process1.引言从1871年英国传教士理雅各(Ja m es L eague)的 诗经 英译本问世算起,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已经走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历程。

从“关联理论”视角赏析中国古诗英译文本--以许渊冲译《春江花月

从“关联理论”视角赏析中国古诗英译文本--以许渊冲译《春江花月
第3 4卷 第 7期 2 0 1 4年 7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4, No. 7
出的会话含 义学说基础上 , 对其进行 了补充 和发 展 , 形成 了

种 对 于认 知 与 交 际活 动 的 新 的 研 究 理 论 。S p e r b e r和
Wi l  ̄n认为言语交 际活 动中存 在两 种模 式 , 一种 是代 码模 式, 一种是推理模式 。其 中后者为交 际中的基本 过程 , 前者
J u 1 . 2 0 1 4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0 7- 0 0 4 1 - 0 3
从“ 关联 理论" 视 角赏析中 国古诗 英译文本
— —
以许 渊 冲译 《 春 江 花 月夜 》 为例
高 越
(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
译工 作者 们 面 临 的挑 战。2 0世 纪 8 O年 代 , 由S p e r b e r和 Wi l  ̄n提 出的关联理 论 , 在语 用学 研究 方 面产生 了巨大影 响。关联 理论对于应用 语言学 的各 领域 , 特 别是 对认 知语 用学 有很 深的指导作用 , 是 认 知语用 学的基 础与 核心 内容 之一 ( 冉永平 、 张新 红 , 2 0 0 7 ) 。由 G u t t 从 该理 论 衍生 发展 出的关联 翻译 论 , 更是 对翻译活动开辟 了一 种别 样 的思路 。 将关联理 论 , 引入 中 国古诗 翻译 中 , 对 于诗 歌译 文 中的意 境、 思想 的表达 和认 知的重构 , 发挥 了特殊的作用 。本文将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古诗词意象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古诗词意象的翻译

2017.12语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古诗词意象的翻译○赵 雪 陶嘉玮摘 要:汉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气息,其中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中外文化交际的频繁,大量中国作品被输出海外,古诗词的外译也日趋重要。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翻译中很难找到中英完全相互对应的表达,如何将古诗词中的意象有效传递成了本文的关注点。

因此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选取著名诗人李白、苏轼和白居易诗词中较有代表性意象的诗词译文为例,采用对照分析法探讨关联理论在诗歌意象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诗词意象 翻译一、引言汉语古诗词凭借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早在三千多年前,出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后,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就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且诗词与生活息息相关,展现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今国际间的交流频繁,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人们的认知也各有不同,如何有效完成诗词翻译,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

因此更需深刻研究我国诗词的翻译,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活动,传播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关联理论属于交际理论,而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属于译者与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间的交际。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对照分析古诗词译文中的意象翻译,探讨该理论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其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对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了修正和发展,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并从认知角度对明示推理交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此后于1995年,出版了第二版,在其原本的基础上补充了一条认知关联原则。

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需要以关联性为取向。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诗词中文化元素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诗词中文化元素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诗词中文化元素的翻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文文化元素在国际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文文化元素的翻译也成为了一个挑战。

尤其是对于古诗词这种传统文化形式,其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更是深邃、丰富。

在翻译古诗词时,如何将其中的中文文化元素准确、完整地转化为其他语言的文化元素,成为译者们面临的难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运用关联理论视角,探讨古诗词中的中文文化元素在翻译中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古诗词中的中文文化元素在翻译中的影响,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中国文化的外传提供有益的参考意义。

三、研究内容(一)关联理论介绍关联理论是通过概念、符号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描述和解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论。

通过构建概念网络、符号矩阵等方法,把各种概念或符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梳理出来,从而分析和理解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二)古诗词中的中文文化元素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中文文化元素,如“山水”、“牡丹”、“月亮”等。

这些文化元素赋予古诗词独特的意境和内涵。

(三)中文文化元素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古诗词中的中文文化元素时,应根据不同的元素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比如,对于“学士”这一文化元素,可以采用音译、义译等方法进行翻译。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中文文化元素的翻译分析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古诗词中的中文文化元素在翻译中的影响,探究翻译中的元素关联、符号之间的联系等问题,从而深入理解中文文化元素的翻译。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于古诗词中的中文文化元素进行归纳分析,了解它们在古诗词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结合具体例子,通过对元素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翻译对整体句子和文本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关联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探究中文文化元素的翻译以及其在翻译中的关联、符号之间的联系等问题。

从关联理论看李白诗歌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重构开题报告

从关联理论看李白诗歌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重构开题报告

从关联理论看李白诗歌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重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核心要素。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工具,其目的是在跨语言、文化之间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而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更是需要特别的精准解读和翻译。

李白是唐代文学巨匠,其诗歌创作风格独具特色,经典程度非常高。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李白诗歌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诗歌的翻译往往存在文化缺省和歧义,甚至产生误读。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诗歌的传播和理解。

为此,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李白诗歌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相应的重构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李白诗歌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提出有效的重构策略,从而实现跨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李白诗歌中存在的文化缺省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2.通过关联理论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把握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3.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诗歌翻译提供经验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李白诗歌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重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2.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探讨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

3.分析李白诗歌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4.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并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和李白诗歌的文献研究,分析其特点和文化背景;其次,通过关联理论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分析李白诗歌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问题。

最后,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并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古诗英译——以《江雪》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古诗英译——以《江雪》为例

- 23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古诗英译——以《江雪》为例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超龙一、引言翻译作为跨越千年的语言交际活动一直以来都在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重要的意义也不断地推动各种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并吸纳其他学科理论以应用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活动,关联理论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自Sperber 和Wilson 于1986年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之后,关联理论就此走入人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作为翻译活动一部分的古诗英译从1897年美国诗人Stuart Merrill 的英译本《玉书》算起至今已经走过120年的历程,虽说发展时间不算太久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发展中国璀璨文化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支。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古诗英译研究更为符合诗歌英译认知推理的活动特点,也能更为全面彻底地了解古诗英译的过程。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1986年Sperber 和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关联理论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这一概念,分别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以完整并成功的交际为前提所进行的阐释,说话人需要尽力使自己的言语明确地表达一种意图,而听话人需要对其话语信息进行分析以充分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以此来完成交际。

除此之外,还有认知语境因素。

所谓的认知语境与宽泛的传统语境不同,传统语境概念几乎包括万象,对实际的语用推理交际作用不大,而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是交际双方互为显映的一部分,听话人在双方显映的这一部分的帮助下理解说话人意图,以认知语境来寻找关联意图,完成交际。

翻译的过程也是认知推理的过程,译者对原文进行解读推理,在了解原文作者意图之后,再将其以接收者的语言特点进行传达。

这个过程和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概念颇为相似。

翻译可以被看做是两种语言的言语交际活动,其过程涉及源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方面因素包含了对语言的三重认知推理过程,译者解读源语作者的言语代码并转换为目标语的代码,这一转换过程需要译者对源语的内容进行认知推理了解作者意图,然后再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进行某种合理的假设,以译文读者的接受为目的进行代码转换——也就是选择合适的词汇与叙述风格。

从关联理论探讨《天净沙·秋思》的英译

从关联理论探讨《天净沙·秋思》的英译

含” 。本文以《 天净 沙 ・ 秋思》 为例 , 助关联理论的“ 借 弱势暗含” 来探讨 中国诗词 的英译。 ,
关键词 : 诗词 ; 关联理论 ; 弱势暗含
中 图分 类 号 : 35 9 H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 1 (0 9 0 0 5 0 1 4— 30 20 )5— 0 6— 3 0
译时应尽量 保留这 些特 色 , 译语 读 者 留有 相 应 的 含 义负全部 责任 ; 给 隐说 是 那 些 听话 者 受到说 话 者强
审美空 间。译 语读 者欣 赏 诗 时所 付 出 的努 力越 大 , 烈鼓 励 , 并 不 被 迫 提 供 的 暗 含 前 提 和 暗含 结 论 。 但 得到 的语境效 果就 越大 , 即能 够欣 赏 到 的诗 的 意境 听话 者受 到 的鼓 励 越 小 , 选 择 的可 能性 越 大 , 可 含

收稿 日期 :09— 7— 3 2 0 0 2 作者简介 : 杨
5 6・
静( 9 1 , , 18 一) 女 河南开封人 ,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 学院助教 , 士, 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 实践、 用语 硕 研 应


引言
所谓最 大关 联 指 的是 , 话 者 在 理解 话 语 时 , 出 受 付
关 联 理 论 最 早 由 S eb r和 Wio p re l n(18 / s 9 6 最小 的处理 努力 就可 获 得最 大 的语 境 效果 ; 而最 佳
19 ) 9 5 提出 , 后来 , l n的学 生 G t运 用关 联 理论 关联 指 的是 , 话 者 在 理解 话 语 时 , 出适 当 的处 Wio s u t 受 付 理努 力而获得 足够 的语 境 效果 。也 就 是说 , 言语 在 对翻译进行 了专 门 的研 究 , 在 其 博 士 论 文 《 联 他 关 与翻译 : 知 与语 境 》 认 中提 出 了一 种 全 新 的关 联 翻 交 际中说话 者 采 用 载有 含 义 的 隐说 而 非相 应 的显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诗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诗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诗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作者:池铭渌马翔杨万祺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2期【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往的深入,中国古诗词也借助翻译走出国门。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所引用古诗词的英译文本为语料,探讨古诗词翻译策略,力求达到交际双方互明的同时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关联理论古诗词翻译两会一、引言法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Wilson在1986年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有关语言交际的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眀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作为语用学翻译理论框架下的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正日益受到中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成为语用学新的研究热点”。

诗是中国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炼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词是诗歌的一种,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

(《大辞海》)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其两届十年任期内的两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曾多次引用古诗词,现场译员精彩绝伦的翻译既是记者会上的一大亮点,也为中国古诗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两会总理答记者问引用古诗词的英译为例,探讨如何将关联理论系统、创新、实效地应用于古诗词的英译中,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他们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他们认为,格赖斯准则,包括合作原则本身,都可以简化成一条关联原则,定义如下:每一个明示交际行动,都传递一种假设:该行动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

交际成功的要求之一是“让信息发出者的意图为听众所认识”。

Gutt认为,关联原则将对译文想传达什么及如何表达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对于译文试图进行的解释应该在那些同听众有着足够关联性的部分——也就是能够产生足够语境效果的那些方面。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诗歌的风格翻译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诗歌的风格翻译

下, 分别从音律、 词汇、 句式、 意象四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风格翻译。
关键 词 : 关联 理论 ; 诗歌 ; 风格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l 6 7 3 — 0 0 9 7 ( 2 O l 5 ) 0 3 - 0 0 7 9 - 0 6
O 引 言
诗 歌语 言精炼 , 具有丰 富的意境 , 鲜明地节奏
联 。格特 ( E ns r t — A u g u s t G u t t ) 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
于 翻译 研究 中 。他 指 出 , 翻译 是 两 种语 言 之 间进 行
感, 在诗歌翻译 中, 如何更好的体现原作风格是译者
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 问题之一 。因此 , 译者在诗歌 翻译 中不仅要准确表达原文字面意思 , 还要再现原 文风格 。本文在格特 的关联翻译理论框架下 , 分别
再现。
个明示推理过程 , 其一是原作者与译者间的明示推 理过程 ; 其二是译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明示推理过
程 。也 就是 说 , 译 者 在 翻译 中充 当交 际者 和接 受 者 双 重角 色 , 他 首 先推 理 出原作 者 的意 图和 目的 , 然后
1 关联 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
1 9 8 6 年, 斯波伯 ( D a n S p e r b e r )  ̄威尔逊 ( D e r i d a 再 对译 语读 者 进行 明示 。
虽能 反应 作 品 的一部分 风 格特 征 , 但 是太 过抽 象 , 很
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 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 。也
就是说 ,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发话者通过 明示行为向
听话 者 展 现 自己 的信 息 意 图 和交 际 意 图 , 听 话者 根 据 对 方 的明示 行 为并结 合 语境 对 发话 者 的意 图进行

从唐诗典故的文学表达看英译所体现的关联理论

从唐诗典故的文学表达看英译所体现的关联理论
上 经过推理 而获得
可 接受性 。因此 , 在关联理论 翻译观 的指导下 , 在典故 英译
通常情 况下 . 译者 首先 要译 出原语 的明示 意 , 并提 供相 的众 多翻译 策略中 .可 以总结 出四种 适合唐诗 典故英 译的 关 信息 帮助读者理 解其 隐含 意 , 是在唐诗 翻译 中 , 故 的 策 略 : 但 典 直译典 故 不加 注 , 直译典 故加 注 。 留典故 意译 和舍 保 许 多隐含 意是不需要 明示 的 。富含 隐含 意才使得 唐诗 充满 弃典故 意译 。
文 化息息相 关 . 作者往往 通过用典 来暗示 自己的思想 意 图 。 解释原 文的文化 缺省 .消 除读者 的理 解障碍并 传达原文所 因此 . 为了使译语 读者更 好地揣摩 作者 的意图 。 译文 中传 蕴含 的语义 和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还 要对译文 读者 的思维 在 采用 灵活多样 的翻译策 略 , 使译 达 出原诗典故 的隐含意义至关重 要。关联理 论翻译观认为 , 方式 与理解 能力 作 出评估 。 原 语作 者 试 图传 达 给译 语读 者 的信 息 包括 明示 意和 隐 含 语获得 与原语高 度一致 的文化等效 。典故翻译 应注意在保 体现 忠实性 、 传达文化性 和考虑读 者 意。隐含意是说 话人话语 的间接表达 . 它往往在 明示 的基础 留原语 风格 的前提下 .
收稿 日期 : 0 1 0 — 2 2 1- 3 2
作者简介 : 薛恒威 , , 男 江西赣州人 ,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 1 0 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研究生 ; 李亦凡 , , 男 江
关联 理论 翻译观探讨 唐诗 中典 故 的英译 。寻求适 合唐诗 典 心作用 。 典故 翻译重在译 出其文 化内涵 .传达 出作 者的信息 意 故 的翻译方法 。

关联理论和唐诗中双关的翻译——以《竹枝词》为例

关联理论和唐诗中双关的翻译——以《竹枝词》为例
wo n de r f u l wi t h v a r i o u s ig f u r e s o f s p e e c h .o n e o f wh i c h i s p u n . i s p a p e r wi l l d i s c us s t h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pu n i n Ta n g p o e t r y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r e l e v a n c e t h e o y ,t r a k i n g z h u z h i c i a s a n e x a mp l e . By c o mp a in r g d i f f e r e n t v e r s i o n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t ie r s t o in f d t h e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t r ns a l a t i n g p u n .
【 摘 要l 唐诗是 中国古代文 学的瑰 宝, 其独特 的形 式和丰 富的 内涵使 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而 多样的修辞手法又给唐诗增 色不 少, 双 关, 就是其 中一种。本文将在 关联理论 的指导下 , 以《 竹枝 词》 为例 , 探讨唐诗 中双关的翻译。并通过对 不同译文的比较 , 探 索双关英译的方法。 【 关键词 】 双关 ; 关联理论 : 最佳 关联 【 A b s t r a c t ] T a n g p o e t r y , f e a t u i r n g i t s d i s t i n c t i v e f o r m a n d p r o f o u n d c o n n o t a t i o n , i s g e m o f nc a i e n t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 T a n g p o e t y r i s e v e n m o r e

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案例分析

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案例分析

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案例分析以下是本文按照列表划分好的文章:一、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案例分析1.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孕育了众多美丽的文字,成为历史上留存最完好的文字资源之一。

翻译艺术的精髓,在于把保存最完整的语言文本转变成其它有效的文本信息,把古典诗歌需要被传达应当引发翻译者的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手法,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案例,以拓展性的逻辑以及输出可逻辑性的诗歌译文来更好地将古典文学文本的魅力传达至读者外界。

2. 关联理论关联理论(Association Theory)源自社会心理学,它是一种超越传统的时空范式,检视思维(thought)与行为(behavior)之间因果关联,关联理论强调准确性。

它倡导通过检视这些关联关系,迷惑内心与身体反应在做出决策中的角色,以及告知认知行为研究者怎样考虑解决科学和实践问题。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关联理论贴到实践中呢?3. 隐喻翻译翻译的困难性不仅在于完整性与准确性的翻译,亦在于营造精致的氛围和魅力,隐喻是很好的文字艺术形式,引发翻译者的思考,传达古典诗歌的魅力外,更需要发掘原文的文化关联,比如古诗词的隐喻手法,处理翻译隐喻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找出原文的关联要素。

因此,结合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手法,对于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案例,可以从三方面入手:4. 完整性和准确性翻译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也是最基本的翻译本质。

要求翻译者从语法、句法、修辞、格律及文化因素等多种方面,努力保留原文的内涵意义和风格,以使整篇原文的内容能够融入至翻译文章中。

在翻译古诗文中,因为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必须要具备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给读者一种真实并得到远观者眼光。

5. 关联贴合度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用字以及上下文情境做出灵活的翻译,确保输出译文的关联贴合度。

例如,结合创造性思维,对于比喻尤其重要,在比喻内容中,准确把握一词,可以把原文的文化色彩表达至读者外界。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以《春望》的翻译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以《春望》的翻译为例

参考文献
[ A n l J & B o n H D A fc i L n ug 1 】 rod . , rw , . . f tn a g a e e
不 同版 本 译 文 为 例 进 行 分 析 , 以证 明关 联 理 论 亦 可 应 用 于 中 国古
代 诗 歌 的 翻译 。
Lan gM]C m r g : a r g n e i eri [ . a bi e Cmbi eU i r t n d d v sy
bigu n u ha e t nt , ic rn r pe o g t ni i s eii po e n t o o t n ts t engetdi es d fS cn ag ae ob e lc t t yo e o dL n u g e nh u
A qitn c us i . io
l g a e erig M] N w Jre : r t e l Ic a ug an [ . e esy P e i Ha , n , n l n nc l
【 章 编 号 】 096 6(0 21-0 50 文 10.172 1)1 2 —3 0
13 . 8
[ 3 B o , D u l . r c l f a g a eL a ig 】 rwn H. o ga P i i e o L n u g e r n s np s n
关联理论视角 下的 诗歌翻译
— —
以《 春望 》的翻译为例
口 秦 玉根
浙 江海 洋学院外国语 学院
o mb ra s n rn g t e f e b c ih a e fe ar s me to e a i e d a k wh c r v mo el ey t r u e la e s i a in l x ey, r k l a o s r r t t a i t i o en su o n a

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古诗英译的启示

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古诗英译的启示

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古诗英译的启示以《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古诗英译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尤其是古代文学翻译,更是一门技巧性极高的艺术。

古诗翻译对于把握其历史、文化、哲学背景,适当传达文化氛围和诗文表达要素,往往更难把握。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翻译理论更加重视语料库和机器翻译,为古诗英译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将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古诗英译中的运用及对古代文学翻译的启示。

一、“关联翻译理论”的概念关联翻译理论,也称为“内容-结构性翻译技术”,指采取内容(语义内容)和结构(句法结构)两个方面的方法,结合机器翻译技术,加以关联,以求更精确有效地实现古诗英译的一种翻译方法。

它具有特殊而灵活的特性,在实践中可以更加适用于实际的文本翻译。

关联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翻译中,句子结构和语义内容协同作用,一个影响着另一个,有效地关联起来,以达到更高的翻译效果。

简而言之,关联翻译理论的出发点是将翻译策略应用到关联语义和句法结构上,以更好地传达古诗英译的文化要素。

二、关联翻译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关联翻译理论在古诗英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以更有效的方式把握古诗语义,再现古诗内容,把握历史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把握古诗结构,注重古诗文体和形式,更好地再现作者对古诗的表达,并传达相关文化氛围。

1. 以语义内容关联翻译古诗的语义内容常常涉及多种历史、文化、哲学的背景方面,要将古诗原有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需要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相应的概念,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之类的艺术手法,使翻译的整体语义更加精致细腻。

关联翻译理论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表达古诗原文的内容信息,可以说是古诗英译的利器。

2. 以句法结构关联翻译古诗经常有特殊的结构,如双韵、折衷句、象征性词组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到翻译的句法结构,要把握好古诗的文体和形式,并正确传递古诗的内容信息,就必须注重句子结构的关联和表达方式的重现。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本分析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本分析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本分析摘要:古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音律结构,创作技巧,诗意美感无疑都达到了汉字凝练、有内涵的巅峰。

本文从格特的关联理论视域下入手,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译文产生的效果,为古诗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关联理论;交际意图;最佳关联对等;认知语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汉文学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也对周边国家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译唐诗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则是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翻译诗歌却是翻译界公认为“攻坚难题”,不仅要求通顺忠实,还要保留原文独特的风格和唯美的韵律,以达到最大限度传播其优美有韵味的特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是一首送别友人,情感真挚,寓情于景的佳作。

在国际友人日益频繁访问、求学于中国,领略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下,将此佳作传颂其间,何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之举。

1文献综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用学已经成为语言学学科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包含的理论,例如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语言礼貌理论等,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范式中。

译者在翻译时能否把握或最大程度上把握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是成功翻译的关键所在。

在翻译活动中最佳关联(最大限度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最大限度上增加话语的语境效果)也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将翻译和关联理论结合到一起。

关联理论关照下的翻译,无疑能让接受语读者能更加轻松领略源语言文化内涵,让文化间的交流更为流畅自然。

2诗歌赏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该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春,当时李白正游历于汉口一带,恰逢落第而归的孟浩然要东游吴越,李白为之送行。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中国古诗中文化元素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中国古诗中文化元素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中国古诗中文化元素
的翻译
中国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可以给我们提供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古诗中有许多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表达,其中一些表达可以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但是其中一些表达更多的是隐喻性的,比如“西风烈”这个表达,就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达,因此如何在翻译时将这种文化元素表达出来就成为一个挑战。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看,翻译中的文化元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语义层面,二是文化层面。

从语义层面考虑,可以通过对古诗中所使用的词汇进行替换,以此来表达这一概念。

例如,“西风烈”可以被替换成“激烈的西风”,这样就可以达到
同样的效果,但是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这一概念。

从文化层面考虑,可以通过相应语言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文化元素,比如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古诗中的文化元素。

此外,在翻译古诗中的文化元素时,翻译者还需要考虑文化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该诗句所描述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化元素的核心内涵,进而进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总之,翻译古诗中的文化元素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翻译者综合考虑语义和文化层面的因素,并考虑到文化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将文化元素准确地表达出来。

从关联理论翻译看《泊秦淮》一涛典故的英译

从关联理论翻译看《泊秦淮》一涛典故的英译

从关联理论翻译看《泊秦淮》一涛典故的英译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 ancient land of China known as Bo Qinhuai. According to legend, the Bo Qinhuai River originated from a small stream at the bottom of Yuzishan Mountain that stretched to the Qinhuai River, winding along the ancient city walls.The story of Bo Qinhuai begins with two estranged brothers-in-law—the legendary marine expert., Qu Yuan and his rival, Jin Xuan. During their conflict, a typhoon swept the river, leaving boats destroyed or sunk in the river. Qu Yuan was able to sail the boat of one of his assistants, but Jin Xuan was unable to survive and drowned in the river, just like a willow branch. Since then, this story has become a popular proverb, “Bo Qinhuai, a single leaf floats, a willow branch drifts”.Qu Yuan took this story as a metaphor, expressing the emotions of sorrow, sorrow and impoverishment. He interpreted it as the meaning of the hard-working people who could be easily forgotten if they did not have anyone to rely on.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an ancient saying of sympathy and encouragement for the working class.The story of Bo Qinhuai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s spirit and philosophy continue to inspire generations of people with its message of valuing and protecting the people around us. Toda y,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to value people’s efforts and to help those in need whenever possible, whether it is in our everyday life or our career endeavors.In conclusion, the Bo Qinhuai story has become a classic, timeless tale of love and perseverance that resonates with different generations. It conveys a timeless message of 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hip, community, and helping those in need. This timeless spirit lives on and will continue to inspi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for many years to com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2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3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4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5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6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1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1 《一件小事》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12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13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5 浅析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人文主义16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1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19 萧伯纳的费边思想在芭芭拉少校中的体现20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2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23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2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25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26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27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28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29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30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31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32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33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34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35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38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39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40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41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42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43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44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45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46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47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4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49 论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50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51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52 论电影《芝加哥》中的格雷马斯叙事模式53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54 论后现代写作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运用55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56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57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58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59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60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61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62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63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64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65 分析托马斯•哈代对西奥多•德莱塞的文学影响66 从翻译美学角度评析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本的得失67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68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69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70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71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72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73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74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75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76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77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78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79 立法语言模糊现象研究——以刑法为视角80 从亚历克斯•哈利《根》看非裔美国人寻根史81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82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83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84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85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8687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88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8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e by Tao Yuanming9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9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92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93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4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95 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力96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97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98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99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100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教父》中的人物形象101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102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03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104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105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106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107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108 中西方文化面子观差异分析109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110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111 《当幸福来敲门》之美国文化价值观分析112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113 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风格传译策略研究11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5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116 两性英语会话话语分析研究——以小说《简•爱》为例117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118 从语用模糊理论看国际商务合同的模糊用语的功能119 The Reflec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120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Functions121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122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123 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124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125 写作的真“趣”——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文体学分析126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127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128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129 浅析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130 查尔斯•弗雷泽《冷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31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132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133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134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135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136 学生性格与口语能力初探137 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138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139 “eye”的认知分析140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141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142 孤独的灵魂—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克兰德143 论中美礼貌用语差异144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英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以《IT狂人》为例145 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146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147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148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149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150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151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模式探讨152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153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154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155 自我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由之路156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157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158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159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160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161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162 苔丝形象浅析163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164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165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166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167 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168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169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70 Analysis on the Withdrawal of Feminism in The Great Gatsby171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72 从《唐山大地震》和《独立日》分析中美灾难片的异同173 分析《哈姆雷特》中两位女性的性格特点174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现状及原因175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176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m in A Room of One’s Own17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178 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179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180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181 电影片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82 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183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184 女权主义翻译理论关照下的《呼啸山庄》多个译本比较研究185 论《外婆的家什》中的象征意义186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1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8 对《驯悍记》中泼妇凯萨琳娜的简略分析189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190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191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192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193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194 View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from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and Romeo and Juliet 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6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197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198 对《人性的枷锁》中枷锁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