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文化、商贸中心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成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对成都经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历史背景成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川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唐朝时期就被确定为泛西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都在农业、畜牧等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同时,成都温和的气候也使它成为中国主要的花卉产地之一。

成都市也因此拥有了许多享誉全国的传统行业,如川绸、川剧等。

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成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变。

2021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9843.6亿元,位列全国前列。

成都的发展不仅在人口和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且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比如腾讯、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

成都市还拥有大批优秀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如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这些学府不仅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也为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发展阶段成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快速发展阶段;2. 21世纪初,成都开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3. 目前,成都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未来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成都经济未来可预期的发展方向将是进一步推进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成都市有望逐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和经济中心。

在现代制造业方面,成都市将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并在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推动相应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同时,成都市还将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业、现代物流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成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成都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

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级航空枢纽城市之一。

近年来,成都临空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现状1. 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优势:成都作为国家级航空枢纽城市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优势。

同时,成都还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成果:成都已经建成了天府国际机场和长城航空港,航空客运和货运业务不断增长,且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航空维修等多个方面。

成都的临空经济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挑战:成都临空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与其他城市竞争的压力、人才短缺、技术创新不足、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临空经济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 增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成都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

3. 推动技术创新:成都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创新环境等方式,推动临空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4. 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成都应该与其他城市加强合作,通过建立联盟、共享资源等方式,共同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

5. 发展多元化的临空经济:成都应该发展多元化的临空经济,通过拓展航空领域的业务范围,开展航空制造、维修、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业务,推动临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于《成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的内容和建议。

希望成都的临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成都各地发展现状

成都各地发展现状

成都各地发展现状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

以下是成都各地发展现状的一些方面。

一、经济发展:成都是重要的经济中心,GDP连续多年领先西部城市。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不断推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成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制造业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二、交通发展:成都的交通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内地第四大基地机场,并且有多个国际航线。

成都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和轻轨,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助力了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建设:成都市高楼林立,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成都的天府新区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新区之一,其规划建设不断推进。

成都天府绿道等公共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成都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宽窄巷子、锦里等传统街区的保护和利用,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四、文化产业:成都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成都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包括传统文化、音乐、舞蹈、戏剧等。

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等文化旅游街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五、创新创业: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发展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地位。

成都有许多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培育了许多创新企业和创业者。

成都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

总体来说,成都各地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就。

成都正在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为外来游客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优势。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成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成都历史悠久,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早在汉代,成都就是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起伏和变化。

19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成都经济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性的商业和零售市场如家乐福、麦德龙、卡尔文内尔等陆续进入成都,都市化进程加速,成都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截至2021年,成都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交通和科技创新中心。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GDP达到1.67万亿元,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中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成都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在汽车、电子、石油化工、医疗设备和食品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同时,成都也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在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成都也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成都熊猫基地、宽窄巷子、青羊宫等著名景点,以及象棋围棋、篮球、足球等三大联赛承办城市。

三、未来发展未来,成都的经济发展将从“高质量”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更多高科技企业的入驻,加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培育。

为此,成都将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城市品质和全球竞争力。

同时,成都也将致力于保护好生态环境,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开发,打造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绿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成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1. 引言1.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新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的代表,新经济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经济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经济的发展无疑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人才流入成都,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新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上,更体现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上。

只有不断推动新经济发展,才能使成都市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2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正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市连接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具有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成都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便利了城市的对外联系和国际合作。

成都市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创新环境。

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众多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

成都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生态。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正朝着更加繁荣和创新的方向迈进。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持续创新,相信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正文2.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新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研究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研究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研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成都市作为西部城市,在吸纳高端产业转移、推进外贸出口、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成都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挑战和路径,对于成都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机遇1.加快引进高端产业成都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加之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使成都市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可以更大程度吸引高端产业转移,提高区域产业的密集度和规模,使城市产业结构更为优化。

2.推动国内外旅游业的合作成都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支持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为成都市和外国人民的文化和旅游交流搭建平台,提高成都市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拓展贸易市场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处重要的贸易通道上,与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交通联系密切,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成都市可以更多地开拓周边市场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成都,提高成都市的国际化程度。

二、挑战1.经济状况不稳定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成都市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经济挑战,如经济差异、市场开拓难度、货币汇率波动等等,因此加大监管、完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2.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冲突成都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可面临着环境、文化、历史保护的问题。

成都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四川具有文化底蕴的代表之一,大量的开发和建设可能会对成都市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产生破坏,因此需要经过人们的系统规划和科学保护。

3.角色定位的问题成都市虽处在战略中心位置,但它和唐山、宝鸡等城市会有角色重叠的问题,战略合作中应确定各自的优势和角色,避免重复竞争,模糊定位,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

然而,国际化建设过程中,成都还存在许多短板。

本文将重点探讨成都国际化建设中的短板和对策。

一、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在国际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成都在该方面仍存在短板。

首先,成都的交通设施缺乏完善性,尤其是交通枢纽建设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其次,城市审美形象不够美观,需要加强城市公共颜值的设计和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增加交通枢纽建设和公共交通投入,加强城市交通网的建设,提高成都市的综合交通水平。

2、加强城市公共颜值的设计和规划,实现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优化城市形象。

二、产业结构不够完善成都在国际化建设中,产业结构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压力大,新兴产业比较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2、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变单一的生产型经济结构,发展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三、国际化水平不够高1、加强国际化规划的制定,完善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化进程。

2、加强外宣,提高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四、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够高成都在国际化过程中,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够高,主要表现在政策实施不够到位,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政策落地和执行的效果。

2、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满足市民和企业的需求。

综上所述,成都市国际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短板还很多。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以便成都市更好、更快地走向国际。

魅力成都、swot分析1

魅力成都、swot分析1

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 《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 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为 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 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 后,随着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 都落户,经营饮食业,因而川菜又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 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 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 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 发展。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 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 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 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 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 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 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 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 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 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 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省, 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 在四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 有少量大熊猫出没。 为了强化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成都分别在都江堰市建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崇州市建 有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邑县建有省级黑水 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1、现有旅游吸引物 2、SWOT分析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化城市,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服务等方面分析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城市形象短板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对成都国际品牌的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加强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宣传,打造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城市形象。

加强对外传播,深挖成都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成都的城市环境基础相对薄弱,环境治理和保护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城市交通效率低。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不佳,城市绿地和环境保护还有待加强。

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垃圾和污水排放问题严重。

成都在城市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国际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缺乏国际化服务人才和体系。

城市对外国资本和企业的吸引和服务力度不够,缺乏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化城市,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

要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需要在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成都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成都能够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国际化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路径思考

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路径思考

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路径思考成都,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的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成都市提出了“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目标,旨在通过打造成都国际城、成都国家创新城、成都生活家园,构建四个中心和“五大功能区”,推动成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世界知名城市。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实现“三城三都”的城市品牌塑造目标,成都需要通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品牌。

成都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城市品牌建设,以实现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还需要将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促进城市各方面的发展与提升,从而实现城市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成都国际城,提升城市形象成都国际城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成都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塑造成都国际城的城市品牌时,成都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等优势,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高端化的城市品牌形象。

成都可以通过加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推广和传播力度,将成都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形成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进而塑造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成都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方式,将成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创新相结合,提高城市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成都可以通过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城市对外开放和外交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成都可以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文化交流的力度,打造国际友好交流的城市形象,促进成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成都还可以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提高城市国际化经济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都可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成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提高成都的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

成都可以通过加强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从而促进成都国际城的形象提升,实现城市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研究

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研究

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研究一、引言城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拥堵、房价飞涨、农地流转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本文从成都市的角度出发,对成都市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

二、城镇化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及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成都市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1639.7万人,城镇化率为78.3%。

三、成都市城镇化现状1. 城市扩张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市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扩张也日趋明显。

城市扩张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里的空地日趋减少,城市生活成本也日趋提高。

2. 居民户籍问题由于成都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人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户籍制度限制仍然存在。

这个问题使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很多常住居民不断加入“被流动”的行列。

3. 城市交通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起来。

尤其是高峰期的堵车现象让成都市的居民们倍感折磨。

四、解决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的建议1. 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可以通过调整城市规划以及科学开发城市的空间来优化城市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2. 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应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户籍限制,让更多的农民工享受到城市政策,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长的空间。

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可以发展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公共交通工具,推广大众化的化能源工业、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

五、结语成都市的城镇化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的“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大要求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标,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成都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意义(一)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持续高增长,我国逐渐成为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位的经济大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我国要从经济大国成长为经济强国,必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分享世界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先进成果的同时,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并必然会有一批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宏观格局已由沿海、沿江、沿边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转变,西部地区正成为对外开放新战场。

作为在西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中心城市,成都肩负着带动全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任,必须把握机会,发挥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在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大局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引领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

(二)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战略举措。

全球化时期,核心城市间的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体现。

未来一段时期,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并将深刻影响今后的城市格局和地位。

成都如果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就会在未来的国际产业分工及全球和区域要素配置中处于劣势,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落伍。

成都必须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紧迫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尽快融入到世界城市网络体系,明确发展定位,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发展道路,才能在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三)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成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成都正面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具备了更加充分的发展条件,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历史赋予成都的重大使命。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国际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成都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短板分析1.人才流动问题。

虽然成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与一些大城市相比,成都在政策、工资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才选择离开成都。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尽管成都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调整,但是在城市建设的全局视野中,还有很多短缺之处。

例如,成都的地铁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还存在一些线路断头路的情况,这就很难让城市的交通成为也能够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

3.信息化水平低。

成都在信息化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这不仅限于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投入不足问题,同时也包括在管理和应用方面的缺陷。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加速应用,需要成都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化的生态中安身立命。

二、对策提出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成都政府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扶持,增加他们的收入,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成都。

同时,要加速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形成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和创业环境。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成都城市发展中要加强地铁规划与建设,丰富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城市交通工具多样性。

同时,还要在城市运输网络建设中做好优化和调整工作,为成都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和安全的社会基础设施。

3.加快信息化建设。

成都应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建设、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智能化水平,经由新科技的力量,加速推进成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结论通过分析成都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有助于成都更好地实施国际化建设,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的同时,积极化解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进而为实现成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

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

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附件二: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成都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

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0万~流动人口250万。

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193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分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在盖洛普咨询公司进行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主观调查中排名第三~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2011年被《财富》杂志评为15座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之一。

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社会文明和谐有序~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初步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和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同口径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这些数据在中国同类城市中均位居前列~也基本可以看出成都经济整体规模和良好发展态势。

一、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相比国内同类其他城市~作为致力于建设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1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投资环境还具有以下比较优势:一是人居环境比较优良。

成都境内水系发达~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年总降水量998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覆盖率36.8%~距离成都主城区不到50公里就有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摘要】成都作为西部大城市,国际化建设存在着短板问题。

本文从成都国际化建设现状、面临的短板问题和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播两项对策。

加强国际交流可以拓展成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优化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国际化建设。

通过对短板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提出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成都国际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展望未来,成都将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活跃,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和合作机会,实现全面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问题,对策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城市形象,文化传播,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成都作为西部大开放的重要区域和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成都来说,加快推进国际化建设,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探究成都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面临的短板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播等对策措施,旨在为成都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短板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成都城市发展的方向,推动成都向着更加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1.2 研究意义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国际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成都面临着国际化建设短板问题亟待解决。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影响成都国际化建设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推动成都国际化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对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

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制造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的传统制造业在逐步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 业迈进。
成都市经济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 势,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 长的重要引擎。
VS
挑战与问题
成都市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 大、人才流失等。
02
成都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01
产业链不完善
02
创新驱动不足
成都市产业发展尚不均衡,部分产业 环节存在短板。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 ,提高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尽管成都市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但 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尚显不足。需要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产业 附加值。
03
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部沿 海城市仍有差距,人才流失问题较为 突出。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提高城市吸引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济结构转型压力
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 的压力。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新兴产业尚在 培育期,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
区域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成都市需要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应对周边城市的竞争 压力。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成都市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供了新的增长点。
成都市产业转型升级及发展情况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的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和挑战。为了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 发展能力,成都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 型升级,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 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成都可行性分析

成都可行性分析

成都可行性分析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成都的可行性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成都的可行性进行详细探讨,以揭示其在多个领域的潜力和机会。

**1. 经济可行性分析**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其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成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作为一个大城市,拥有广泛的劳动力市场,满足各种行业的用工需求。

其次,成都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

它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靠近中国内地和西部地区,便于与周边省份和国际市场进行贸易往来。

再次,成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教育和医疗等方面。

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最后,成都的政府一直在积极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2. 文化可行性分析**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其独特的文化元素为发展多个领域提供了机会:首先,成都以其丰富的川剧、川曲和川菜而闻名。

这些文化元素具有吸引力,可以成为旅游和娱乐产业的重要支持。

其次,成都有着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这里诞生。

这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再次,成都的古迹和历史遗址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这为文化旅游业带来了机会。

最后,成都的文化交流一直活跃,国际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

这为国际文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环境可行性分析**在环境可行性方面,成都也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成都的自然环境相对宜居。

其四季分明,气候适宜,这有助于吸引外来人才和企业。

其次,成都一直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再次,成都的城市规划注重绿色建设,城市绿化率较高。

这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为农业和资源开发提供了机会。

**4. 技术可行性分析**成都一直在积极引进和发展先进技术,这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成都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一直在推动科技创新。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

成都国际化建设短板与对策研究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但也面临着一些短板和挑战。

本文将从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短板入手,探讨对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以期为成都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状1. 城市形象和品牌建设成都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化创新中心”,但在城市形象和品牌建设方面尚存在不足。

虽然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形象仍有待提高。

成都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城市层面的,还需要在国际视野中提升成都的品牌形象,向世界传递更多关于成都的信息,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城市形象。

2. 人才引进和留住成都一直在努力吸引国际人才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但实际效果仍有些不尽如人意。

相比一线城市,成都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对于外国人才的留住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成都本地人才在国际化方面的培养和培训也需要加大力度,提高竞争力和国际视野。

3. 经济开放和合作成都一直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但是在招商引资、跨国企业投资和国际贸易方面还存在瓶颈和问题。

成都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提高外商投资的便利化和透明度,以促进更多外资企业和国际贸易在成都发展。

4. 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虽然成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国际比较中还有一定差距。

成都的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和服务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国际化的需求。

1. 品牌宣传和推广不足成都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对外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全面和有力。

在国际化建设中,一个城市的品牌宣传影响力至关重要,需要注重文化、旅游、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宣传推广,提高成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人才引进和留住政策不够吸引力成都的外国人才引进政策相对较为保守,对于高端人才和留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本地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培养和成长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投入,以提高整体人才竞争力。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02
成都经济发展的要素
投资对成都经济发展的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FAI)
过去几年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对经济发展起到了 关键作用。
招商引资
成都市政府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来蓉 投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创新对成都经济发展的作用
技术创新
成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 的活力。
优化政策环境
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
完善法规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规 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 率和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创新产业园区
成都建设了多个创新产业园区,吸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了经济发 展。
人才对成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才引进
成都市政府制定了多项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来蓉发展,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人才培养
成都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人力资源保障。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科 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 共享和转化。
鼓励创新创业
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发展,提供创业孵化、融资、法律 等专业服务。
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封闭。
02 03
经济发展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制造业和 金融业实力。而成都在西南地区具有较为完善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业结构,但相较于 深圳还有一定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分析2013年01月30日09:26 来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第4期作者:孙恪廉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1摘要:本文以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系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并依据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分析了成都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劣势与优势。

关键词:成都,国际化,劣势,优势,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一极两化”是成都市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它的含义即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本文以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以及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探析了成都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劣势与优势。

一现代化是一个与国际化紧密联系的概念,离开国际化,既难以对现代化作出定性判断,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国际化既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又是参与世界交流合作、塑造全球比较优势的现代化。

现代化既是数百年来整个人类的基本取向,又是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是我炎黄子孙的奋斗目标,当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成都人的共同梦想。

追溯过去,成都人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和“加速期”这样两个时期: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至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是成都人追求现代化梦想的起步时期;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全面铺开西部大开发之后,进入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

2012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成都市现代化的未来目标,即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或者再稍长一点的时期内,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整体水平作为成都着力追赶的既定目标,并且在会上还明确提出了要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而,“现代化”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今天的现代化,已经不是我们在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所瞄准的那个“现代化”目标了。

况且,处于高质量形态的事物,较之于处于低质量形态的事物,其量变质变周期更短,由量变到质变的频率也更高,也就是说,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现代化”各种元素升级换代的势头就更为迅猛。

成都作为后发的城市,如果孤立地就现代化谈现代化,是难以担当起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历史使命的,那么“现代化”对成都而言,将始终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未来目标。

因此,成都提出的“一极两化”,紧紧抓住了现代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充分参与世界城市分⊥和全球产业合作,另一方面,在迎头赶上迅猛发展的国际化浪潮的过程中实现成都发展的现代化。

未来几年,既是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攻坚克难期,又是成都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奠定时期,同时也是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增长极的时期。

当然,这里的“核心”不是“中心”,“中心”只有一个,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核心”则可能多个。

目前,外部世界和成都本地为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提供了两个机遇:其一,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此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被大多数专家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轮、也是最大规模的一轮。

看到并充分利用此难得的机遇,把成都建成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国际化城市,不是没有可能。

其二,从2012年开始推进的成都新区—天府新区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川西平原数千年历史形成的建城格局,还将为未来百年成都的发展奠定基础。

天府新区建设,就是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这个难得的机遇之外的又一良机。

这两大历史机遇,有可能为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潜在支撑。

“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就是成都人利用好这两个机遇的一个现实期待。

二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举措。

“成都国际化”,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

因为,成都的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成都面临着优化城市功能、做大城市体量等多重任务。

根据国内有关专家建立的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将成都2011年有关数据与这一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成都除人均住房面积、每万人拥有机动车数量、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每万人拥有电话数等少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初级标准外,大多数指标还未达到初级标准。

与国内有关城市相比,目前成都国际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成都本土学者陈从和的相关研究,成都的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与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的明显差距包括:“成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研发投资占GDP比重、本地产品出口占GDP比重、进口额占GDP比重等指标值低于国际化城市初级标准值,特别是进口额占GDP比重还不到国际化城市初级标准值的一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低于深圳市的人均16.4平方米、北京市的人均15平方米;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不能满足需要,一些公共场所和政务服务没有双语环境,外籍人士在蓉工作生活还有诸多不便;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还没达到国际化城市初级标准值;全市汽车保有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4.89平方米,中心城区交通较为拥堵;仅有27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与初级标准值的200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市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国际性的文化体育活动较少。

”[1]此外,成都市的经济外向度只有30%,参与全球生产链条和国际经济合作还很不充分。

2010年境外来蓉人员为52万人次,外籍常住人员不到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七。

总之,无论是成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对外开放交流等各个方面,都有待加强、提升和拓展。

基于此,今年召开的成都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开放水平。

具体来讲,就是要坚定按照业已确定的“双需驱动”、“两型增长”这个路子往前走。

“双需驱动”,即依靠内需和外需协调增长来推动经济发展,既要将提振内需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要把扩大外需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动能。

“两型增长”,即把内生型增长和外生型增长这两种增长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把内生型增长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总的方向,依靠自身的科技进步、结构优化、管理提高来推动发展,也要把外生型发展作为迅速做大经济规模的现实路径和重要机遇,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省外、国外的成套产业更多地转移到成都来,采取“拿来”的办法迅速做大经济规模。

特别是要把外需驱动的短板做长,把外生型增长的机遇用好。

综合研判今明两年的对外贸易形势,虽然国际需求总量增长的空间被大幅压缩,但结构性增长的机遇依然存在。

因为我市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体结构,国际竞争力和需求刚性比较强,所以,我市对外贸易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是大有可能的。

要把握富士康、仁宝等一批重大加工贸易项目今年进入量产阶段这个有利时机,突出抓好机电、高新等重点产品出口贸易,培育我市外贸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要认真落实外经贸专项促进政策,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支撑功能,继续加大外贸主体队伍孵化培育力度,全力做好生产保障和出口服务,力争在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我市今年出口增长18%以上的目标。

即如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所确定的举措那样:“突出抓好外需驱动和外生型增长,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快速做大我市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要落实‘招大引强’方针和‘招商选资’原则,抓好重点企业招商、重点产业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建设一批国际化、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增强在全球市场体系中的竞争优势。

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突出抓好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出口,积极培育服务贸易,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势头。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并购融资。

”[2]三应当看到,成都是内陆城市,越是身处内陆盆地,越要深化改革开放。

内陆区位不可怕,可怕的是内陆心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成都不仅是四川的成都,更是中国的成都、世界的成都。

成都虽然与国际化城市标准存在差距,但也有实现国际化的若干优势。

今后若干年西方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西方市场对中国支撑能力下降,加之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商品进出口贸易处于困难阶段。

[3]因而,立足于国内市场,发现并瞄准成都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一个重要环节。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从成都所处的特殊地位出发,阐述了成都缩小与国际化城市差距的区位优势:“第一,成都实际上是中国的中心地区。

成都和兰州、西安、重庆、贵阳、昆明等城市都是等距离辐射。

第二,成都有一系列的未来空间。

一是昆曼高速公路,形成东南亚走廊。

二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形成西南亚的走廊。

三是蒙古满洲里到新疆阿拉泰东西走向的铁路。

这些在成都周围形成屏障,成都的地缘经济有向外扩张的空间。

”[4]此外,成都还具备制造业优势,成都是装备产业核心区之一,有制造飞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的军工企业以及其它大型军工企业。

同时,成都还有文化优势,在中国把世界文化产业中的最强引进来提升国内文化产业之际,成都这样文化底蕴浓厚、历史悠久的内陆古城,其国际高度无疑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5]从这个层面看,“国际化”与“成都化”就是一体两面的整体,我们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要思考这几个问题:成都文化核心是什么?价值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我们可以贡献给国际化的最深刻的资源?成都在国际化进程当中学习其他城市国际化经验时,一定要把这些经验放在成都的文化身份上来消化并加以利用。

[6]总之,后发是劣势,这是客观事实,但它也是优势。

成都人业已形成共识:“越是处在后发态势,越要谋求领先发展。

后发意味着发展差距,但也蕴含着高点起步、高位切入的可能。

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越是面对困难局面,越要强调砥砺奋进。

发展中的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难别人也难,关键是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比别人更不怕难。

只要有这种精神,成都就能担当起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孙恪廉(1957—),男,教授,成都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等。

参考文献:[1]陈从和.推进成都国际化进程对策研究[EB/OL].http://.成都社会科学在线。

[2]黄新初.在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N].成都日,2012-04-14.[3]范剑平.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中国经济前景预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1).[4]黄伟文.国际化环境变化对成都发展的战略机遇[EB/OL].http://.成都社会科学在线。

[5]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6]陈柳钦.知识城市发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