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杜甫唐诗鉴赏
沪教版语文四上《百忧集行 浪淘沙(其一)》精品课件
用白描的手法描 绘了来自天边, 奔腾千里的壮丽 图景。
白描——即用最朴 素最简练的笔墨, 不事雕饰,不加烘 托,抓住描写对象 的特征,如实地勾 勒出人物、事物与 景物的情态面貌。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 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 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古诗诵读
百忧集行 浪淘沙(其一)
百忧集行
【唐】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dú )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简介 杜甫,人称杜子美( 公元712—公元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杜少陵,杜 工部等,盛唐大诗 人,号称“诗圣”。 同李白被后人称为 “李杜”。
忆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走复来。
想起我十五岁时,童心未泯, 健壮如同小牛般,东奔西走。
一个“尚”字,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 仍在持续跳跃着。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 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 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 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 的夜晚相会一次。
八月时,庭院中的梨枣都已成熟, 一天登树采食,不下千回儿。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表达次数的 多。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qū)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qū)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百忧集行原文及赏析
百忧集行原文及赏析《百忧集行》原文及赏析。
《百忧集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
白居易以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爱情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思考,被誉为“诗中之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百忧集行》的原文进行逐句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伟大的诗作。
《百忧集行》原文如下:百忧集行,万虑俱除。
自从心事扰,愁多欲死难生。
不见黑云飞,何时见白云初。
愿得一归去,长作青山人去。
首先,我们来分析诗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都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唐诗的一种流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每句之间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相互呼应,形成了整体的韵律美。
整首诗以“百忧集行”为题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烦恼和忧虑,希望能够摆脱这些烦恼,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一句“百忧集行,万虑俱除。
”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烦恼和忧虑如同百千之多,但是在行走的过程中,这些忧虑和烦恼都将一一消除。
这里的“行”可以理解为旅行,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旅程,诗人希望通过行走来摆脱内心的烦恼和忧虑。
第二句“自从心事扰,愁多欲死难生。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恼和忧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使得他内心的苦闷和痛苦达到了极点,生不如死。
这里的“心事扰”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烦恼和忧虑不断地扰乱着诗人的内心。
第三句“不见黑云飞,何时见白云初。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黑云飞来,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而白云初现,则预示着暴风雨过后的晴朗天空。
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看到白云初现,摆脱内心的烦恼和忧虑,迎接美好的未来。
最后一句“愿得一归去,长作青山人去。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青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宁静、安宁和清新,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尘世的烦恼和纷扰,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成为一位隐居在青山中的人。
通过对《百忧集行》原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烦恼和忧虑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直抒胸臆 聊以解忧——略说杜甫的《百忧集行》
忧集
”
了
。
显然
,
,
此 刻 诗人 有 感 于 衰 老
、
这一 切 忽 然 使 诗 人 忐起
。
追忆 自 己 少 年时 代 的 那 种 自 由 自在 羁 的生 活 情 况 老年 寄人 篱下 的悲 哀 人 生 活 的 变 迁情 况 时 代的 面貌
:
, 。
豪 放不
了 他 小 时 候 在洛 阳 仁风 里妇 往事
竞 然 倒 在地 上
,
那 被 狂风 吹
明 显对 照
留 下 中 间 的 空 白让 读 者 去 巴 考
,
破 的 屋 顶 也还 没 完 全 修 好
,
厨 房里 妻 子 正 忙
就 更加 衬 托出 诗人 拙 于 逢 世 的 感俪
而
“
-
百
,
着做 饭 进 进 出出 ; 而不 懂事 的该 子 却 守在 厨 房 门 口 闹 看 荣饭 吃
周围
,
。
每段 四 句
第一 段
,
而 振奋 之 心 l句存
“ ” “
紧 接右更 以
“
,
强 将 笑语
” 、
诗 人 坐 在 草 堂 庭 前憩 息
“
环视
两 句照 应 上段
庭 前八 月 ”
、
堂前 那株
,
故 老 相 传二 百 年
,
”
的格树
” 一 日上 树 两 句
形成 老年 与 少 年 景 况 的
J 、
已 为风 雨 所 拨
蜀州
,
诗人 住 在 草 堂
,
,
全家 人 虽说
,
诗人入 蜀后
居 住在 成都 倪花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原文、赏析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出自唐代杜甫的《百忧集行》
原文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百忧集行》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百忧集行》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百忧集行[唐] 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首七言古诗作於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
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著。
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著悲痛、愤懑的感情。
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
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著,还须出入於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内心痛苦不言而喻。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
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
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
百忧集行节选
百忧集行节选
《百忧集行》是一首古代中国传统诗歌,据史料记载,这首诗歌是在春秋时期古代楚国有名的诗人老子所作。
诗歌由三段组成,记叙百家种种忧愁的现况,反映出古代的社会生活。
此诗歌的第一段讲述了古时候的贫穷,指出“民多负薪,家室负债”,社会上饱受痛苦和折磨的普通民众的日子不好过,“忧伤似海深”,而在这之中有一种苦难凌驾而上“负薪把乡里,家室争气消”,即三
百两银子的负薪,结果使得家里常常争吵,让家庭变得不和谐。
此诗歌的第二段,是个农民的痛苦生活,他们受到地方上的领主,他们被要求出贡,“客从南来问”,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得不听从,导致“只有把粮食商,免得问臣妾”,他们把家中的食物都卖出去,故地
里的“两个小孩儿,蓬蒿睡在地”,他们没有办法把家里的小孩子喂饱。
此诗歌的第三段,是记叙一位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哭在桑落边”,哭得前仆后继,“恸哭到如今”,这首诗让人感受到古代悲
惨的生活状态,令人悲痛不已。
整首诗歌,是一个关于贫穷、苦难和悲伤的集子,然而这首诗歌的最后,又留下了百家怨,作者关切地看到了古代社会上存在的不公,也不可避免地将它们带入诗歌中,这首诗可以让当今的文化受众从古往今的社会发展中获得启发,让当今的社会有所启迪。
总而言之,《百忧集行》不仅是一篇古老而优美的诗歌,而且是
一篇古代社会人生真实写照,它展示了古代社会所面临的贫穷、苦难
和悲伤,也是一篇能够激发人们思考的作品。
通过对《百忧集行》的分析,可以深刻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使我们更加关心当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当今社会的生活状况,从而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
直抒胸臆 聊以解忧——略说杜甫的《百忧集行》
杜 就
这首 诗 的 题 目
( 于 i 路 难》
: “
。
,
论 者 多认 为 取 自 王 翁
,
甫 到成都 后 的 生 活主 要是 靠 亲友 的接 济 连 草 堂 也是 他 们 帮 助盖 的
,
,
所 以
,
百 优 俱集 断 人肠 ”
其 实应
为
,
了 生
是 自命 新 题 看
,
对 之 我们 不 能 单 纯 地 从 表 面
:
这里
,
,
让 我 们 进 而对 之
。
且 又以
坐 卧 只 多少 行立 对比
。
与上 段 次 句
,
健 如 黄犊 走复来 悲见 生 涯
,
叹 老 之 感不 无
“
全 诗 依 韵 可 为三 段 是 回 忆 往事
周围
,
。
每段 四 句
第一 段
,
而 振奋 之 心 l句存
“ ” “
紧 接右更 以
“
,
强 将 笑语
” 、
诗 人 坐 在 草 堂 庭 前憩 息
,
厨 房里 妻 子 正 忙
就 更加 衬 托出 诗人 拙 于 逢 世 的 感俪
而
“
-
百
,
着做 饭 进 进 出出 ; 而不 懂事 的该 子 却 守在 厨 房 门 口 闹 看 荣饭 吃
。
忧集
”
了
。
显然
,
,
此 刻 诗人 有 感 于 衰 老
、
这一 切 忽 然 使 诗 人 忐起
。
追忆 自 己 少 年时 代 的 那 种 自 由 自在 羁 的生 活 情 况 老年 寄人 篱下 的悲 哀 人 生 活 的 变 迁情 况 时 代的 面貌
《长安三万里》杜甫小时候形象正确吗
《长安三万里》杜甫小时候形象正确吗《长安三万里》杜甫小时候形象正确吗《长安三万里》杜甫小时候形象是符合历史的。
杜甫以前在父亲没有去世的时候,家境还是不错的,而且还有一点,就杜甫这个少年的时候非常的活泼好动,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淘气,比如说在《百忧集行》,他就说:“一日上树能千回”。
由此可见,那个杜甫真的跟那个动画片里面一样,青少年时代的杜甫真的很活泼,那还没有历尽沧桑呢。
(源于“于赓哲”教授视频解释)百忧集行原文(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长安三万里电影简介本片以唐代历史为背景,讲述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
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
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进而展现壮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唐诗流传千年的经典魅力。
所以说本片的时长也是颇为感人,片长168分钟,成功登顶全球最长动画电影。
据悉,影片在点映当日就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和票房,数据显示点映票房已达2466万元,成为2023年动画电影点映票房冠军。
与此同时,电影首映礼也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圆满落幕,不仅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同时还吸引了包括中国电影报道、1905电影网等50家媒体在当日实时全景直播。
由此可见,影片主创们的确是下足了功夫,不过从豆瓣留言来看,还是有少数人对影片剧情提出了质疑。
但整体来说,这的确是一部画面精美的电影,电影的主要视角放在了诗人们的怀才不遇与王朝的危亡衰落。
可能很多人看到片名会认为这是一部讲述大唐盛世,夜夜笙歌的作品。
但其实却不是这样的,所以在这里也要给没看过的朋友打一剂预防针。
并且由于影片的内容与历史相结合,基调偏严肃,因而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不太适合小孩子,或者是渴望娱乐化的朋友。
不过对于大唐的还原,可谓是在二次元的世界,美轮美奂的为观众们展示了出来。
《百忧集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百忧集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百忧集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百忧集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作品原文百忧集行[唐] 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作品注释⑴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⑵犊:小牛。
健:即指下二句。
⑶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⑷强:读上声。
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
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
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⑸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⑹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⑺古时庖厨之门在东。
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
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作品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创作背景《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 冀教版(2021学年)
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注释】心尚孩:还有孩子气。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天能爬上树几千回。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杜甫《百忧集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以下这首唐诗,达成14-15 题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仍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 761 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贫寒,只有充任幕府,仰人鼻息,牵强度日。
B.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能够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想年少之时,无牵无挂,体魄强健,精力充足,真是生机蓬勃。
C.“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诗人虽用“倏忽” 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此间沧桑都是读者能够想见,此间的感触又可想而知。
D.为了表现感慨万千的感触,加强悲的情怀,诗人使用数字进行对照,比如,“十五”和“五十”的对照,“四壁空”和“百忧集”的对照等。
E.此诗中诗人不幸的遭受,亲身的体验,心里的苦楚,化为一股股感情谢流,盘旋跌荡,悲忿呼号,久久不息,正是杜甫作品“沉郁顿挫”风格的表现。
15.“悲”贯串全诗,也是本首诗歌的感情表现,请联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一)(9 分)14.AD (本诗体裁是七言律诗错,应是古诗;应当是烘托的手法 )15.因老而悲,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此刻已年过半百,疾病缠身,不再身强体健了;因贫而悲,入门仍旧四壁空,叫怒索饭啼门东,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孩子经常处在饥饿状态之下,因此悲;因依赖他人、缺少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强将笑语供主人,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察言观色,仰人鼻息,强作欢颜;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世,“悲见生涯百忧集”实拥有高度的归纳性,正因这样,杜甫才更为理解人民的艰辛与磨难。
(答对三点即可满分)译文:年少之时,无牵无挂,体魄健全,精力充足,真是生机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屡次上树摘取,一日起码千回。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
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注释】心尚孩:还有孩子气。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天能爬上树几千回。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百忧集行诗词解析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注释】心尚孩:还有孩子气。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天能爬上树几千回。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F32杜甫五律《百忧集行》读记
F32杜甫五律《百忧集行》读记杜甫七古《百忧集行》读记(小河西)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此诗中有“即今倏忽已五十”一句。
因而人们多认为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时杜甫年五十,客居成都草堂。
但仔细阅读,此诗与上元二年的诸多诗篇流露的安适惬意的生活不甚合。
倒是与上元元年(760)秋的情景较为契合。
线索有二:一、时杜甫刚到成都半年,生活主要考“主人”接济。
有时会出现“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情况(见杜甫《狂夫》)。
二、杜甫曾向尚在彭州刺史任的高适求助。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见杜甫《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黄犊:小黄牛。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吴兴道中》(宋-梅询):“黄犊青山下,垂杨古道边。
”大意:想起十五岁时心态还像个孩子。
体魄健壮像一个黄牛犊,整天跑来跑去。
门前八月梨枣成熟时,爬上爬下,一天上树上千回。
参阅:《壮游》(唐-杜甫):“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倏忽:《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人生倏忽如绝电。
华年盛德几时见。
”《拟咏怀》(南北朝-庾信):“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
”行立:与坐卧相对。
《咏怀》(唐-白居易):“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主人:相对于客人。
杜甫在成都属客居。
此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百忧:种种忧虑。
《兔爰》(先秦-诗经):“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百忧集行 杜甫范文
百忧集行杜甫范文【原文】百忧集行作者: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百忧集行翻译: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百忧集行背景:《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百忧集行字词解释:⑴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⑵犊:小牛。
健:即指下二句。
⑶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⑷强:读上声。
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
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
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⑸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⑹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⑺古时庖厨之门在东。
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
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百忧集行赏析: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杜甫百忧集行古诗
杜甫百忧集行古诗
杜甫百忧集行古诗是: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百忧集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多岁时回忆儿时生活所作。
头四句写了自己十五岁时顽皮无忧的生活,反衬出眼前现实生活的惨淡,身体衰老,事业无望,家徒四壁等种种景况,真是百种忧愁纠集心头。
它回旋激荡,悲呼号,久久不息。
原文意思是: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百忧集行 杜甫
百忧集行杜甫【原文】百忧集行: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仆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照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百忧集行翻译: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足,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如今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仆人。
不禁悲从中来,悲伤满怀。
一进家门,照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稚嫩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百忧集行背景:《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牵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百忧集行字词解释:⑴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⑵犊:小牛。
健:即指下二句。
⑶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⑷强:读上声。
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
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
仆人:泛指全部曾向之求援的人。
⑸照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旧得不到人家的救援,穷得只有四壁。
⑹此句是说老妻观察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⑺古时庖厨之门在东。
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爱和悲伤。
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怜悯。
百忧集行赏析: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足,真是朝气蓬勃。
直抒胸臆 聊以解忧——略说杜甫的《百忧集行》
直抒胸臆聊以解忧——略说杜甫的《百忧集行》
李炎
【期刊名称】《零陵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正> 杜甫一生的政治生涯是很不幸的,特别是遭逢安史之乱以后,更是到处流离,受尽了千辛万苦。
诗人入蜀后,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修起了一座草屋,才算有了一个暂时按身的处所,生活比当年在鄜州和同谷时好了一些。
这时,由于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诗人的生活也稍稍有了些乐趣。
他的北邻是一位退戢的县令,能诗喜酒,常常踏着蓬蒿前来拜访。
南邻的朱山人也与他关系很好,彼此经常往还,一起饮酒消遣。
而以卖文为生的斛斯融更是他的酒伴,对酌的日子就更多。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李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论杜甫对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 [J], 李佳芳;
2.邓显鹤《沅湘耆旧集》选录杜甫相关文献略说——兼论沅湘杜诗学的传承发展[J], 曾亚兰
3.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略说杜甫的《丽人行》和《虢国夫人》 [J], 李炎
4.杜甫《行次昭陵》诗略说 [J], 李华
5.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简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J], 李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忧集行》杜甫唐诗鉴赏
《百忧集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注释】
⑴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⑵犊:小牛。
健:即指下二句。
⑶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⑷强:读上声。
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
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
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⑸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⑹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⑺古时庖厨之门在东。
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
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白话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创作背景】
《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赏析】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
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
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
”(《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
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内心痛苦不言而喻。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
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
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
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
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
“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写家中
凄景。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
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
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
以“八月”果熟,“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
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
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
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
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
在诗人笔下,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
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
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