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行政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王名杨丽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造性探索,旨在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北京市近年来通过网格化将对物的管理扩展到人、地、物、事、组织多个方面,将单一的管理衍生为管理与服务并重,使网格成为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平台,逐步形成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北京模式。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但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基层社会治理没必要也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关键在于合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各地自身情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网格化服务管理北京
引言
2011年6月以来,清华大学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组调研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信阳、巫溪、肃宁等省、市、县。调研发现,目前地方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呈现三种代表性的体制:一是党委主导的大推动体制,以巫溪、信阳为代表;二是党政一体的大协调体制,以北京、广东为代表;三是依托民政的大社会体制,以上海、深圳为代表。三种体制各有侧重和特色,但都是合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实践模式,对推动当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起到了主导作用。2其中,网格化服务管
1王名(195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丽(1973-),女,湖南涟源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2参见王名教授2011年9月29日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年会(2011·北京)上的发言,10月13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管理创新(概论)”课程的授课,以及11月9日在“百县工程-县长论坛”上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地方实践及启示”的主旨演讲。
理模式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是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北京市2004年以来创建网格管理法,开展网格化试点,推广网格化体系,逐步形成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北京模式。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从做法、成效、问题与思考几个方面对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始于2004年东城区创建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网格管理法3,主要是为迎接奥运,解决城市管理问题。2005年6-7月间,国家建设部和北京市下发文件,在全国27个4城市推广东城区做法。至2005年底,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平台和八个区级平台建成使用。2010年7月,北京市召开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确定在东城、朝阳、顺义开展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试点,西城等其他区县也开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探索。
(一)东城区。东城区以城市网格正常运行为基础,在建国门、东直门和东花市三个街道开展网格试点工作。一是在区、街、社区挂牌成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机构;二是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每个社区划分为2-5个网格;三是实行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力量和网格消防员“七种力量”进网格;四是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通过动态编码定义网格运行状态,实现动态化管理;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
(二)朝阳区。朝阳区以城市网格为基础,建立“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一是全区建立统一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二是系统中设置可单独运行的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
3 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9-66.
4 池忠仁,王浣尘.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2008.74.
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经济动态、法律司法、党建工作等10个模块,共设98个二级目录、583个三级目录和2840个细类,涵盖人、地、事、物、组织、社情民意等各方面内容;三是实行“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格局。区级建立独立、垂直的社会服务管理监督中心,1400多人的监督员队伍分布到各社区、村,加强对社会服务管理全过程监督、评价和考核;四是除设立监督员,实行楼门院长责任制外,还设立96105电话呼叫热线、信息网站和视频探头等,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
(三)顺义区。顺义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发展多元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为目标开展网格化建设。一是成立区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二是城区以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划为一个基础网格,农村地区以一个行政村为一个基础网格;三是启动城区市政市容网格化平台建设。确定主体工作内容,建立网格化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信息员队伍。
(四)西城区。西城区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是建立“全响应”工作格局。一是在社会管理上,整合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非紧急救助中心等职能,建立区城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在街道建立指挥分中心,形成集应急处置、城市管理、综治维稳、信访等为一体的城市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在社会服务上,按照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以需求为核心、以社会化为依托,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构建区社区服务中心平台,拓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楼宇工作站功能,形成区、街、居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三是在社会参与上,以社会协同、多元参与为目标,建立和推广楼门(院)长信息系统,构建社会参与网络,扩大社会参与。
二、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成效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开展网格化试点以来,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网格化服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细化。试点区(县)通过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库、电子图并综合运用,详细分析各类问题和情况的细节,将涉及的全部管理和服务主体、客体逐一落实到网格中,进行实时末梢管理;制定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标准,推进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处置流程、考核评价的标准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推动部门之间协同联动。资源整合、部门联动是网格化管理的又一显著特征。突出“块”的统筹作用,明确各个层级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为实现“小事调解不出社区,大事化解不出街道”的目标提供保障。强调“条”的专业功能,做到责任清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提高解决和处置问题的能力。东城区在区、街两级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构,形成“一个管理网络、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指标系统、一个服务平台、一支综合力量”的社会管理执法格局。朝阳区将各部门协作职责及其具体标准都列入数据库,为区(县)、街(乡)和部门间的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条块间信息共享、工作协同。
(三)推进基础信息共建共享。网格化管理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有效解决了“情况不明”和“信息孤岛”问题。东城区建立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朝阳区将门前三包、物业小区等5.8万余家涉及市容环境、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地下空间等管理领域的责任主体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房产、人口、单位等数据库,采集基础信息达1127万余条。西城广外街道目前完成了流动人口,建筑物、城市部件、社区服务、经济单位等17类78个图层近20万条属性数据的入库工作。
(四)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行网格化管理,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搭建了平台。东城区根据地域功能,划分出居民网格、商务网格、单位网格,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服务管理。西城区在月坛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