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注意障碍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
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第四章 知觉的生理心理学
颞下回20区和21区参与对图形或物体的特征识别与辨 认,21区参与对图形或物体特征的短期或长期记忆, 21区和颞上沟底部参与相貌失认。
(三)前额叶联合皮层
主要参与注意力调节、情感人格及工 作记忆,受损则导致注意力分散,反 应抑制障碍及情感人格异常
(一)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或ERPs, 又称脑诱发电位或平均诱发电位,简称诱发电位。 1、脑电(EEG):用电极在人和动物头皮表面记录到 的自发电位变化。 2、事件相关电位:又称诱发电位或诱发反应,凡外加 一种特定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 予刺激或撤去刺激时均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可测 出的任何电位变化,这种电位都称之为事件相关电位。
2、以潜伏期长短
3、临床
(三)ERP数据提取过程
EEG
放大
模滤
A/D 转 换
叠加 排伪 存盘 数滤
总 平 均
测量
绘图 统计
模拟/数字 磁带记录 (离线式)
处理软件
1、临床应用
2、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在完成某一认知任务时,脑内各部分的兴 奋的时间进程。 研究脑内注意选择的解剖部位,用于检验 语言理论的一些假设等。 记忆的编码和提取过程的研究 在学习阶段采用不同记忆策略
第二节 视知觉理论
一、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
(一)视觉特征处理系统 (二)理论内容 (三)证据(P67-69)
二、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 三、图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 (二)原型匹配理论 (三)精灵识别模型(特征检测理论)Selfridge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引言概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生理与心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延续前一篇文章,继续探讨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讨论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学习与记忆和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正文:一、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1. 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和皮肤的作用。
2. 感觉与感知的差异,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3.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基础,包括感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和大脑中负责感知的区域。
二、学习与记忆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输入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等步骤。
2. 记忆的类型,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并探讨海马和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
3. 生理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以及它们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情感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神经结构,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2. 情感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如情绪的调节作用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3. 动机的生理基础,如奖赏系统和多巴胺的角色,以及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自我意识和注意力。
2. 无意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如隐喻和失忆症等。
3.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无意识过程对决策的影响。
五、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1. 睡眠的生理过程和不同睡眠阶段的特征。
2.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症。
3. 梦境的定义和理论,如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和反映性梦境理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心理学是一个多领域的学科,涵盖了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感、动机、意识、无意识、睡眠和梦境等方面。
慢性压力的生理症状心境恶劣障碍(精神官能性忧郁症)是一种慢性情绪失调
慢性压力的生理症状心境恶劣障碍(精神官能性忧郁症)是一种慢性情绪失调展开全文【慢性壓力,會讓腹部脂肪堆積!】可體松是知名的「壓力荷爾蒙」。
如果壓力持續,『過多的可體松』會讓血壓不穩定、胃酸增加、骨質變化、大腦皮質細胞縮減、記憶力變差,還會壓抑免疫系統!長期壓力的影響有多大?即使只是20分鐘,就有可能壓垮免疫系統3天.慢性压力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几乎所有人都会经历一些来自家庭,工作,学校,资金和其它方面的压力。
尽管有一定压力有助于保持动力,但慢性压力会给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健康机构提供的资料,慢性压力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包括外貌和情绪方面的变化。
焦虑。
长期压力会使人感到焦虑,并担心生活,而这些担忧会给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
消化问题。
慢性压力可以导致失去食欲,反胃,便秘和腹泻等消化问题。
心脏疾病。
慢性压力可以增加发展成不同类型心脏病,以及血压和血糖升高等疾病的风险。
感染。
身体免疫系统在有长期压力的情况下往往难以正常工作,因此很容易导致频繁生病。
疼痛。
慢性压力会造成包括头痛,偏头痛,肌肉和身体疼痛在内的各种不适。
睡眠紊乱。
如果经常失眠和睡眠中断,就往往意味着是慢性压力的症状。
有压力的生理症状压力会破坏整体健康,让人变的更容易生病。
美国心理学协会在几年前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每个人有过极端压力体验。
并且大多数人都出现过与压力有关的生理症状。
学习掌握有效的压力控制技术是降低压力水平并保持健康的关键。
压力发生在受到威胁或过度劳累时。
在压力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心跳率和血压会升高。
血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以尝试提供给身体更多能量做好逃跑准备。
在压力升高时,身体大肌肉还会开始接受大量血液以提供更多力量做好攻击准备。
这些反应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
尽管这些东西在狂野中应对野兽很实用,但这与面对盛怒的老板有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这些反应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
压力是怎样引起疾病的?如果不停的经历压力,你的所有身体系统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性行为。
执行功能是指调节认知行为的能力,包括注意力控制、工作记忆、行为抑制等。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影响其学习和社交功能。
因此,探究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对于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及其神经机制。
具体问题如下:1.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与正常儿童有何不同?2.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电信号特征有何不同?3. 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功能连接是否与正常儿童不同?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深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为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目标如下:1. 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差异。
2. 探究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电信号特征及其区别。
3. 分析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功能连接差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行为学和脑电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抑制任务的测试,并比较两组儿童的行为表现、脑电信号和脑功能连接特征的差异。
具体方法如下:1. 实验对象:招募50名ADHD儿童和50名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采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其中包括Stroop任务和Go/No-go任务。
3. 实验步骤:实验前,对所有儿童进行行为学评估、心理问卷调查和脑电图检测。
实验时,要求儿童在电脑屏幕上完成执行功能抑制任务。
4. 数据处理:对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行为表现、脑电信号和脑功能连接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可以发现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行为表现和脑电信号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并且在脑功能连接上也存在差异。
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怎么治疗
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怎么治疗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可能是许多儿童所面临的挑战。
学习障碍通常涉及语言、阅读、书写和计算问题,而注意力缺陷则可能导致孩子难以保持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或易冲动。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习、家庭和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本文将介绍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陷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学习障碍的治疗方法1.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首先,建议与学校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该计划应该识别出孩子面临的问题,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并在学校里实施特殊的学习方法。
2.语言治疗对于那些存在语言问题的孩子,语言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
语言治疗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3.阅读治疗针对阅读障碍,可以提供专业的阅读治疗。
阅读治疗可能涉及使用字卡、音素卡、游戏和交互式计算机程序等教具,帮助孩子迅速提高阅读水平。
4.数学治疗对于数学障碍,数学治疗可能包括同样的教具和计算机程序等。
5.药物治疗一些儿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药物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例如,对于一些存在过度活跃的孩子,可能会推荐使用刺激类药物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二、注意力缺陷的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孩子学习掌握管理注意力的技能,例如,学习如何避免分散注意力以及如何集中注意力。
2.家庭和学校协同治疗治疗注意力缺陷也需要与家庭、学校密切合作。
老师和家长应该协调行动,确保孩子的特殊需求被满足,并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资源。
3.刺激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刺激类药物来帮助孩子克服注意力问题。
但是,这些药物应该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注意事项1.了解儿童的需求成功治疗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陷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
这需要医生、学校、家庭协同,共同制定适合儿童特点的个性化治疗计划。
2.家庭和学校协调家长和老师应该定期交流,携手协作实施治疗方法,并且毫不掩饰他们的困难和措施,在一个积极、合作的氛围中进行治疗。
成人常见心理疾病
常见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
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可根据不同方面定义不同的心理问题:工作适应疾病、职业性心理疾病、性心理疾病。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
抑郁症患者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生理心理疾病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结构: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认知资源理论、生理机制理论、中枢能量理论、注意的衰减模型理论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资料一一、注意的种类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指向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如果把注意比做一个可变焦距的聚光灯,这个聚光灯既可以指向外部世界的刺激,也可以指向个体内部世界的刺激。
注意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倾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一)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根据注意的功能,可以把注意分为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指个体在同一时刻只对有限的信息给予注意而忽视其他信息。
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被无数刺激所围绕,他总是不断地关注某些刺激并作出反应,同时忽视或至少弱化某些刺激,对它们不发生反应。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把注意指向于一项或一些工作和事件而不是许多工作和事件。
集中性注意(concentrated attention)是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集中性注意包含警觉和搜索。
警觉(vigilance)是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个体对某种或某些试图检测到的特定刺激保持注意。
在警觉的时候,个体警惕地注视、倾听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刺激信号。
特别是,在特定刺激很少出现而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即注意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警觉。
在执行高风险的警觉任务时,人们最担心的是漏掉有关的信息。
警觉是个体被动地等待特定刺激的出现,而搜索(search)则是主动、积极地寻找目标。
个体从许多不确定事物中寻找出特定的刺激就需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集中注意。
例如,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试图找到你所要的特定品牌的麦片。
在搜索的时候,人们最担心的是搜索到的信息是否会出错。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指个体能对几项不同的任务给予关注或能操作几项任务。
心理学ppt课件注意力课件
认知心理学研究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注意力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 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来解释注意力的本质和机制。
神经科学研究
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注意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 法,研究者通过脑成像等技术手段揭示了注意力相关脑区的 功能和结构。
对训练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评估,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05
注意力障碍诊断与干预
注意力障碍类型及诊断标准
0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影响学习和社交功能。
02
特殊学习障碍中的注意力问题
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常伴随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03
诊断标准
根据DSM-5或ICD-11等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心理评估等
影响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 新异性以及个体的兴趣、 动机和情绪等。
持续性注意力
定义
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 稳定地维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
的能力。
特点
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意志努力和自 控能力,以保持对任务的持续关注。
影响因素
任务的难度、个体的疲劳程度、外 界干扰以及个体的认知风格等。
分配性注意力
意志力与自控力
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有助于维持注意力的稳定。
环境因素对注意力影响
1 2
噪音与干扰 环境中的噪音和其他干扰因素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光线与照明 适宜的光线和照明条件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集中 程度。
3
气温与湿度
舒适的气温和湿度有利于人们保持注意力集中; 而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和湿度则容易使人感到不适, 分散注意力。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的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
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
(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
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
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
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的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中采用这个术语。
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活动与注意失调多动性品行障碍其它多动性障碍多动性障碍,未特定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的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的研究史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的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
下面是多动症的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认识与发现。
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的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的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的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
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的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的疾病。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以及精神障碍
常 见 精 神 障 碍
强迫观念 超价观念 注意、记 注意障碍 注意减弱(见于精神衰弱症候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与注意狭窄(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遗忘)、错构(张冠李戴,有中生它)、虚构(内容 忆与智能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综合症候群,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记忆智能受损,伴精神行为异常,脑器质性,须与应激性无器质性病变的假性 障碍 自知力障碍 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病情,要求治疗,称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指征之一。 程度变化的情感障碍类型: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情绪障碍 性质改变的情感障碍类型: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 精神分裂症 常见临床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妄想性精神障碍 (也叫偏执性):妄想持久的;妄想内容具有一定现实性。人格多固执、主观、敏感等;病程发展缓慢,多不为人觉察;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具 急性短暂性精神 共同特点:2周内起病;以精神病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病因;2-3个月可完全康复。 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轻型躁狂,有或无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症 抑郁发作 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 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 情绪高涨和低落交错出现 持续性心境障碍 发作极少严重到轻躁狂,不到轻度抑郁。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混合状态 神经症 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非人格障碍,可逆,自知力充分。包括: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急性应激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理⼼理学复习资料⽣理⼼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现⾏活动突然中⽌,将感受器(眼、⽿)朝向新异刺激的⽅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刺激,探究其性质对机体的意义的⼀种反射活动。
2.感受野:指视⽹膜上的⼀定区域或范围,当该区域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该区域有联系的各级神经元的活动。
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的特化结构4.受体:细胞膜上能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物效应的特殊⽣物分⼦5.失认症:是⼀类神经⼼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6.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与突起之间,构成神经元⽣长、分化、修复和功能活动的微环境。
具⽀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功能。
⼴泛地分布于胞体和神经纤维之间。
神经胶质细胞终⽣保持分裂能。
7.顺⾏性遗忘:凡不能在储存新近获得的信息8.逆⾏性遗忘症:正常脑功能发⽣障碍之前⼀段时间内记忆内容丧失9.全或⽆定律:“全或⽆”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10.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11.长时程增强:指对神经元的短暂⾼频刺激所引起的某些突触反应增强现象。
12.长时程抑制:指当轴突兴奋的速度较慢时,他们的突触反应强度下降的现象。
1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变化。
它使Na+⽐K+和Cl-更容易通过。
Na+进⼊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于膜外电位。
这⼀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第⼀章绪论第⼀节⼀、研究对象:⽣理⼼理学是研究和揭⽰⼈类⼼理和⾏为的⽣理机制,特别是神经机制的学科。
⼆、学科性质:是⼼理学和⽣物学的交叉学科三、⽣理⼼理学与⼼理⽣理学的异同同:⼆者同是探讨⼼脑关系。
儿童认知障碍
儿童认知障碍填空1. 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缩写ADHDStroop效应量或干扰量是用数值表示Stroop效应的大小。
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也提出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形成的。
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是错误信念。
项目记忆:指对事件本身的记忆,主要依赖颞叶的内嗅皮质。
源记忆:指对事件前后关系的回忆,是对信息来源的记忆,主要依赖于额叶。
Kerns发展了一种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的测量方法,即命名为“CyberCruiser”的计算机游戏程序。
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的变化存在年龄效应。
记忆广度测验:SPACESPAN(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量建立语义知识能力,图片命名用的是Renfrew Word Finding Scale (Renfrew的单词查找量表)and the Boston Naming Test(Boston 的命名测验)(Goodglass & Kaplan,1983).新的非语言记忆的获得是用复制图形测验测试的,图形来自Benton’s Visual Test (Benton,1974)。
Rey测验由非常复杂的图形组成。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病人右半球顶叶受到损伤,导致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上存在困难。
即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或其中的物体。
Strephosymbolia是“符号变性症”的英文形式。
Firth关于阅读障碍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模型—包括生理、认知和行为水平,模型强调先天与环境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对阅读障碍的理论解释为两大类型:语言特异性理论和非特异性理论。
执行功能研究中的典型实验范式: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
17. 有研究者把问题解决看作是由问题表征、计划、执行和评价四个阶段构成的过程。
名词解释认知神经心理学属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特定认知过程受损或未能正常获得某些认知能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的学科,是揭示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的核心研究手段之一。
心理学教程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
实可行的行动措施。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
三、心理健康七标准论
马建青(1992)从临床表现方面考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条基本标准
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
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
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四)人际关系和谐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
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二是
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
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于自信心过高
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可因自觉力不从心,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
安的情绪。为此,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
动性,但终究是不能脱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
关系等等。
在人的一生中,这些环境条件是在变化着的,有时变动很大。人虽有主动性,但有时
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仍然是无能为力的,在这时,所谓消极适应也是很重要的,起码在某一
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现实意义。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下来
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名词解释题汇总1.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
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
2.调节反射3.注意机制中的警觉网络4.非联想学习. 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
5.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
6.皮电反应7.颈紧张反射向一侧扭转头部造成另一侧颈肌紧张时,可以发现颈肌紧张侧上下肢屈曲,而对侧(头面转向侧)上、下肢仍处于强直状态。
这种现象就是~~。
8.晶态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其脑结构基础是言语功能区和概念形成与存贮的大脑结构。
9.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0.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11.顺行性遗忘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
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
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12.辐辏运动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辐辏运动。
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13.朝向反射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14.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实验考查言语听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到达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
注意力基础原理(心理学范畴)
注意⼒基础原理(⼼理学范畴)注意⼒基础原理(⼀)什么是注意⼒?1、基本解释从第⼆⽣命形态学专业术语上解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
从使⽤通道出发划分,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和触觉辅从注意⼒。
从沟通出发位置出发划分,视觉主动注意⼒、视觉被动注意⼒、听觉主动注意⼒和听觉被动注意⼒。
从沟通对象空间位置状态出发划分,视觉主动动态注意⼒、视觉被动动态注意⼒、听觉主动动态注意⼒和听觉被动动态注意⼒。
从语意功能出发划分,语听注意⼒使⽤系统和视触注意⼒使⽤系统。
与记忆⼒的关系,注意⼒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注意⼒的结果。
没有良好的注意⼒就没有良好的记忆⼒,良好的记忆⼒是建⽴在良好的注意⼒基础上的。
2、⼼理学解释注意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理过程的⼀种共同的⼼理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个是指向性,是指⼼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些现象⽽离开其余对象。
⼆是集中性,是指⼼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扰刺激的抑制。
它的产⽣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某些刺激⽽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在同⼀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
⼈在清醒的时候,每⼀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
通常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注意了其他⽆关的事物。
3、概念解释注意从始⾄终贯穿于整个⼼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定事物,才可能进⼀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瞳孔-皮肤反射:身体任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超柱:具有感受野相同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功能单元。
联想式学习: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多模式感知神经元:是指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他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和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共轭运动:当观察位于视野的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敏感化:重复刺激不但感觉阈值不再增高,反而有所下降,这就是敏感化。
逆行性遗忘症:对近期发生的事选择性遗忘,对早年发生过的事仍保持良好的记忆。
深层失读症:在词形和词的语义之间的转化中发生障碍。
病人对语义具体的单词能够正确读出来,但对语义抽象的单词却读不出来。
无创新脑代谢成像技术: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不同脑区的变化。
2、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F18的脱氧葡萄糖在脑内区域性的代谢率,以此作为脑认知功能的生理指标。
1、异源性突触易化:如果两种神经递质同时作用于一个神经元,则引起该神经元两类突触后成分的兴奋,重复几次就会形成联结功能,只要其中一种突出兴奋,就会使另一个突触乃至整个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起来,叫做异源性突触易化。
异源性突触易化的两种方式突触前成分间的活动依存性强化机制突触前、后间的强化机制前一种机制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传人神经元发出的突触前成分相互易化,两者互为活动依存性关系,只有两者极短时间相继兴奋,才能最有效地引起突触后条件反射神经元的兴奋,所以称之为活动依存性强化机制,异源性突触易化发生在突触成分之间。
两突触前成分共同作用于突触后成分上,异源性易化发生在突触后成分上,称之为突触前后间的强化机制。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05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opsychology开课学期:3学时(理论+实践):48(40+8)学分: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1、卡尔森著苏彦捷等译,生理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2、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生物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葛詹尼加等著,周晓林等译,认知神经科学一关于心智的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
它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属于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重要的功能,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就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各种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致力于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特别是脑机制)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不仅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还研究人的本能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生理心理学》的任务使心理学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心理现象、本能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为学习其他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behavior. Physio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hysiopsychology belongs to basic psycholog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subj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system.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Centering on the brain,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mind andbehavior,especially the Neural mechanism.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not only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Physiopsych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The task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physiopsychology 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stinctiv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learn the other courses of psyc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理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1、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由边缘叶、附近皮层的相关的皮层下组织结构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是调节皮层紧张度的结构,又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
•边缘系统中存在的“注意神经元”,只对新异刺激(变化模式)反应,对习惯了的刺激不再进行反应,因而可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2、大脑皮层•特别是前额叶,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且是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前额叶损伤病人---注意力高度分散,无法完成有目的行为。
•ERP、MEG、PET、MRI等现代研究结果---注意指向一定的认知活动时,相应皮层区神经功能单元激活水平发生改变。
•总结:注意有关脑区结构的功能假设•由LaBerge(1997)提出•对某一对象刺激的注意需要3个脑区的协同活动:•(1)认知对象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2)能提高脑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可经选择某些脑区作为注意的对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
•此3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进来,是产生注意现象的生理基础。
•二、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注意的细胞学和神经递质研究结果)•(一)胆碱递质系统•脑皮层的胆碱递质(Ach)主要来自于MBF(基底前脑),激活丘脑和皮层,对记忆、注意产生影响。
依据Posner的注意网络学说,胆碱递质系统主要与注意的空间定位网络成分有关。
•(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NA)•大脑皮层的NA主要来源于脑干中的蓝斑核,广泛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激活大脑皮层,维持主体的觉醒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NA可能影响注意的警觉系统,间接影响目标反应。
依据Posner 的注意网络学说,NA系统主要与注意的警觉网络成分有关。
•(三)多巴胺递质系统(DA)•供应大脑皮层的多巴胺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A8、A10细胞核团。
DA通过中脑前脑束向两侧大脑半球广泛投射。
DA系统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A TP循环的重要酶)的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发挥抑制或兴奋作用。
•由于注意所选择目标的转移需要执行功能的大量参与,依据Posner的注意网络学说,DA系统可能与注意的执行网络有关。
•三、注意的神经生物学模型•Posner和Peterson(1990)提出注意分为两个系统:•1、后部注意系统:由顶叶后部(以往注意解脱)、四叠体的上丘(视觉注意转移)、丘脑枕叶核(对新刺激注意的锁定)组成,主要负责注意的定位功能。
•2、前部注意系统:主要由扣带回组成,主要负责注意的目标搜索,同时负责注意资源的分配。
•两个系统同时受到上行网状结构唤醒机制的影响。
•后部注意系统:前部注意系统:•顶叶后部扣带回前部•四叠体上丘•丘脑枧侧核•上行网状结构••四、非随意注意机制•前述神经生物学理论对随意注意机制进行了说明,而对非随意注意机制的说明主要有两类理论:•(一)朝向反射•传统神经生理学和条件反射理论,把非随意注意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非选择性注意过程。
•当新异性刺激主体时,引起机体的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称为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二)模式匹配理论(对朝向反应的生理解释)•索科洛夫(N·E·Sokolov)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
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
•认为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儿童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一.症状•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
•二、病因导致注意缺陷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有多种因素(1)妊娠期,围产期或新生儿时期轻度脑损伤,可能是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
(2)除铅中毒之外,铜、锌等微量元素代谢失常都与脑功能轻度失常有关。
遗传、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形成,也具有一定意义。
(3)儿童脑内多巴胺β羟化酶(DBH)含量较低。
多巴胺β羟化酶促进脑内多巴胺生成去甲肾上腺素的生化反应,它的不足自然导致脑内多巴胺储量高,而去甲肾上腺素不足。
•三、治疗•1、药物•目前还缺乏对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有效的治疗办法。
一般采用小剂量精神运动兴奋剂,如苯丙胺(Amphetamine)、派甲醋(Methylphenidate)和匹莫林(MagnesiumpemOline)等,这些药物能促进神经元突触前末梢释放较多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丙咪嗪等三环抗抑郁药有时也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2、药物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对部分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能起到治疗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效果,使注意缺陷障碍加重。
此外,这些药物过量会出现许多副作用、苯丙胺等还会成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案例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案例报告,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表现、心理诊断、心理目标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以及及整个的咨询过程,最后进行咨询效果的评估,从而改善患儿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冲动。
一、郭云飞的一般资料主诉:患儿郭云飞,男,9岁9个月,小学三年级学生。
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学习成绩差3年”有家长陪同于2005年3月31日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儿于3年前发现其上课注意集中困难,经常被教室外边的脚步声、说话声及汽车喇叭声吸引,曾经教过他的一年级老师述其上课时经常叮嘱天花板看。
做作业不能全神贯注,比较粗心草率,不是漏字就是词意颠倒。
患儿自己述别人和他交流时,总表现的心不在焉,有时自己也意识到又走神了;当他想集中精力听课或做作业时,有时会想起两三件其他的事情;在做作业时,突然涌出另一种想法,就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做别的事了,接着,脑子里又会跳出另一个注意,他又转去做别的事情,如此折腾,结果什么也没干成。
家长述他对于特别感兴趣的事,比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玩电脑游戏则非常专注。
患儿3年前上课有时离开座位,到地上玩耍,于2年前上课听讲时不再离位,但仍好动,表现为坐立不安,上课时经常手中做拿着圆珠笔转圈圈等小动作,时有双腿在桌子底下不时摆来摆去。
家长述患儿做作业时喜欢站着,要不就来回走动。
话多,经常插嘴。
患儿交谈或行动时常不假思索,不考虑后果,评冲动做事,对刺激的反应强,并且不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在家里,爱和父母顶嘴,打断父母谈话,别人打电话时经常,乱插几句。
情绪不稳定,对骂人、打架反应过于激烈。
患儿学习成绩不理想。
患儿不能完成作业,粗心大意,课堂纪律差。
学习成绩低下,如果家长及老师抓紧一些,成绩会提高,如不抓紧辅导,成绩就会下降。
大体状况为,小学一年级时成绩一般,二年级开始下降,成绩为全班中下游,三年级后为倒数第3~5名左右,出现多次考试不及格情况。
个人成长史:患儿家住城区,既往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
患儿于1995年12月31日出生于东营市人民医院产科,系G1P1,足月顺娩,生后哭声响亮,无窒息、抢救史。
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异常,患儿自小好动。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非近亲婚配,其父幼时好动,学业欠佳。
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及精神病史。
母孕期间无异常。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经济条件可。
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可,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尚好,呼吸平稳,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红润,弹性可。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鼻腔通畅,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口周不绀,唇红润,咽无充血。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
心率10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平,触软,肝脾不大,。
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度适中,肌张力正常。
角膜反射、腹壁反射等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1.心理测验结果:1)韦氏测验(WISC-R):言语量表分34分,操作量表分42分,总量表分76分;言语智商80分,操作智商89分,总智商83分。
2)持续注意力测试(CRT):重度障碍。
错误数28,T分86.68,百分位数99.95;漏报数:17,T分86.68,百分位数99.95;平均反应时间:758毫秒,T分66.61,百分位数95.54。
3)儿童多动与注意缺陷调查表:注意缺陷型(I型)。
4)儿童行为量表(CBCL)[1]:社会能力总分10分(正常值11-30分),其中活动情况3.5分(正常1.5-10分),社交情况5.0分(正常3.5-12分),学校情况1.5分(正常1.0-6分);行为问题总分:65分(正常0-37分),其中退缩4.0分(正常0-6分),躯体主诉0分(0-6分),焦虑/抑郁:2分(0-7分),社交问题4分(0-5分),思维问题1.0分(正常0-2分),注意问题12分(正常0-10分),违纪问题12分(正常0-7分),攻击性问题21分(正常0-14分),性问题0分(正常0-2分),内向性问题6分(正常0-12分),外向性问题33分(正常0-14分)。
由上看出,郭云飞的WISC-R 在正常范围内;CPT重度异常;CBCL行为问题总分较高,其中注意问题、攻击性问题、外向性问题分值较高。
2. 脑电图:慢波增多,调幅不佳,不规则,基线不稳,β波的频度及波幅均较低,α波的频度增高。
二、诊断:诊断依据:(1)注意力不集中:a患儿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在做功课及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b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做游戏时患儿无法保持注意力,有始无终;c别人对患儿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d患儿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按时完成功课;e患儿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f患儿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受损。
(2)活动过度:a患儿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b患儿不能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上;c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患儿;d患儿难于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3)冲动性:a患儿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b患儿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c患儿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则做出恰当的反应。
(4)以上症状均持续3年。
(5)6岁(一年级)起病。
(6)目前已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7)心理测验及脑电图结果支持。
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鉴别诊断:1、小舞蹈症:它是风湿热的迟发表现,临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不规则的、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手足及面部最常见。
面部肌肉运动时可出现皱眉、耸肩、耸额、缩颈、咧嘴等,以及手不能持物、不能解结纽扣、写字不灵活等。
小舞蹈症的动作为不自主、幅度较大的不规则运动,多伴有风湿病的其他表现,如血沉快、抗链“O”增高,抗风湿药物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