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1景观: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3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4尺度: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测度。
5尺度效应: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产生的不同的生态系统。
6空间异质性: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7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的2个或2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8气候:是指地球表面长期以来大气物理现象的综合体现,既包括稳定的情况也包括其变化和极端的情况。
8有效积温:从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再乘以该时期天数。
9物候: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受外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季节性现象。
影响因素有纬度、经度、海拔高度。
10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11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12边缘:指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而形成的狭窄空间。
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
13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14生态交错带: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有河岸带和林带填空:1景观的三种理解:视觉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2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补充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对应。
景观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景观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破碎化与异质种群动态 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基底的判定方法:
•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基质
Meta-种群理论
Meta-种群的定义 – 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或是在空间上隔离,但具有功能联系的二个或以上的 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Meta-种群理论 – 亚种群频繁地从生境缀块中消失(局部性绝灭); – 亚种群之间存在的生物繁殖体或个体的交流使它们在景观水 平上表现出复合稳定性。 – 该理论可以反映出种群在景观缀块复合体中的运动和消长; – 也是关于空间格局和种群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理论。
环境资源斑块 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引进斑块 种植斑块
聚居地
斑块
斑块
Humans
Environmental
Fragments
Introduced
斑块
斑块化的机制
斑块化是指斑块的空 间格局及其变异,通 常表现在斑块大小、 内容、密度、多样性 、排列状况、结构和 边界特征等方面。
约作用(constraints)
低层次则为高层次提 供机制和功能
智子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 如,对物种的保护,强调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强调区域性景观的最合理的尺度;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性;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
•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 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 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所在。
•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 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
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景观的含义
1、景观的含义
• 景观的对比度也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尤其在季节分明的 地区。
• 景观对比度高低只是描述景观外貌特征的一个指标,其 高低大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四、景观连通性和连接度
•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
系。
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结构景观连通性的差异(引自Farina, 1998) 从(a)到(d)依次降低
廊道
• 廊道(corridor)是指线性的景观单元,景观中的廊
道通常具有通道与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几乎所 有的景观都会由廊道分割,另一方面景观要素又被廊 道连接在一起,成为功能 的整体。
一、廊道的作用与起源
―廊道的作用:通道(运输)的作用和阻隔(资源保
护)的作用。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的作用。 ―廊道的起源 廊道的起源和形成与斑块的形成相似。
基底的判定方法:
1.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2.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3.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 孔隙度(porosity)是景观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 位面积的 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 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 关。具有闭合边界 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越高。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利用地理学、生态学、遥感技术、测量技术以及GIS等多种方法,研究地理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景观结构、景观功能、生态过程以及景观管理等方面。
景观结构指的是景观的形状和尺度,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中各种功能如生产功能、保护功能、休养功能等;生态过程指的是景观中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相关过程;景观管理指的是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
1、景观的生态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公益价值,如提供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物种和遗传资源,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护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景观的这些功能虽不能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和消费价值,但它们是景观中各种直接价值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景观从不同的角度定义是不同的。
想必如若闹市里没有一点森林景观,没有给鸟类提供栖息的地方,它们也绝不会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当中。
植物是万物生存的最基本物资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使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物资循环与能量传递。
我国南北、东西的气候差异,西部沙漠,东部沿海,高山植被,城市公园、湖泊、河流等各种可形成景观的基底,都使当地的气候环境有所差异。
现在流行的“热岛效应”不会发生在森林聚集的地方,没有树木的地方其水源深度也不相同,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方式就是要有植被覆盖土壤等等,这些无形的价值都要有合理的景观建设才能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各项社会福利的逐步改善,景观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美的享受,故此景观在人们精神的上也倍加认可。
2、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景观异质性的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思路掌握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目前得到认同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首先,景观异质性意味着景观中景观要素类型的多样性,也就意味着生境类型多样性,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可以维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其次,异质性会增加边缘生境和边缘种的丰富度,增加需要多重景观要素的物种丰富度,增强了物种共存的总体潜力,为多种生物共存提供生境基础;景观异质性大,大规模斑块减少,完整的大面积内部生境面积缩小,稀有内部种的丰富度减少,边缘生境和边缘物种的丰富度增加,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物种的丰富度增加,同时提高了总的物种共存潜力。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一词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一、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 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1.1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几种代表性的景观定义⏹Naveh: 景观是自然、生态和地理的综合体,包括所有的自然与人为格局和过程。
⏹Haber:景观是为生物或人类所综合感知的土地,而不考虑其单个成分。
⏹Forman: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最新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课件
3
生态适应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的维护等方面。
0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感知,获取地表信息,为景 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大量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将地理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 据管理和分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 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
总结词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包括对保护区的选址、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景 观生态学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
能等方面的探讨。这些案例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空间异质性原理
空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的 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空间异质性原理认为,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 和演替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景 观格局的优化、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城 市和区域规划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 大小、分布和排列等特征。
景观格局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 指导景观生态系统的分析和模拟,以 及景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认为,景观格局的演变 和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 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景观?答: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答: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
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
包括下述内容:(1)景观生态分类;(2)景观生态评价;(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4) 景观生态生态规划设计实践。
4.德国科学家 C.Troll在景观生态学界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会重提他的科学贡献?答: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建立了植物生态学学科体系。
原因:景观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
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
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相关研究
景观生态学
相对于国际上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而言,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一篇是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1985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第3期发表了陈昌笃《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986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该文扼要地介绍了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其在北美的研究状况,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
景观生态学-学科起源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从一开始,Troll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Troll,1983)。后来,Troll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C.Troll,1984)。在提出概念的同时,特罗尔亦认为,景观生态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或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Troll,1983)。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景观生态学研究处于停顿状态。二战以后,由于全球性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才使得生态学一词开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也大大促进了生态学的普及工作。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与利用,从而出现了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在这一时期至8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中欧成为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而德国、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德国在这时建立了多个以景观生态学为任务或是采用景观生态学观点、方法进行各项研究的机构。1968年又举行了德国的“第一次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同时,在德国的一些主要大学设立了景观生态学及有关领域的专门讲座。这些工作对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一时期,景观生态学在荷兰亦发展很快。I.S.Zonneveld利用航片、卫片解译方法,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C.G.Leeuwen等人发展了自然保护区和景观生态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亦很有自己的特点。该国较早地成立了自己的景观生态协会,在捷克科学院内,亦设立有景观生态学研究所,而且Ruzicka倡导的“景观生态规划”(LANDEP)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方法体系,在区域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景观生态学
景观组分:斑块(patch)
§一、斑块的起源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 局部干扰活动而形成小面积斑块(小火 等);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大面积干 扰而形成或局部幸存的的斑块类型(森 林大火等);
景观组分:斑块(patch)
§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 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土壤类型、 水分差异等); §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 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形成斑块类型; §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 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种植园等)。 § 斑块除起源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外,其它重要形状 特征还包括斑块面积、边界和形状等,这些性状均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国内学科发展简介
1)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2)地理学家们在寻求新的学科定位过程中率先注意到 欧洲的经管生态学研究思路;
3)八十年代初期北美景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 内一批学者的关注;
4)国内有诸多科研单位面临业务重新定位的发展需求; 5)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景观生态学进入蓬勃 发展阶段; 6)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
4)注重人活动
§ 景观的宏观性特征使其成为很容易与人为活动研究 进行衔接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城市景观、人为景观、 干扰等),Naveh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和人类 生态学研究的桥梁。(以下是最初国际景观生态学 大会的一些讨论题目) § 1)研究和规划的方法论(地域尺度上的应用研究) § 2)土地利用格局对景观功能的影响 § 3)生态理论及其管理涵义 § 4)景观生态学中的联结度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
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
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
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
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
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
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
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
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
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
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
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
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5、廊道的功能:(1)传输通道功能(2)过滤和屏障功能(3)生境功能(4)物种源汇功能
6、廊道的类型:(1)线状廊道和带状廊道(2)河流廊道
7、生物多样性层次: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景观多样性
8、景观格局的类型:(1)规则式均匀格局,例如平原农业景观(2)聚集格局,例如丘陵地
区农业景观(3)线状格局,例如村庄沿公路和河流的分布(4)平行格局,例如山林区多种森林类型和其他植被带沿等高线的分布格局(5)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如城镇与道路相连接。
9、景观结构类型:(1)散布型(2)网络型(3)指状型(4)棋盘型
10、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重力和运动。
11、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12、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流动主要依靠:风、水、动物、重力和人等5种媒介物。
13、运动格局:(1)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2)扩张散布
14、廊道对流的影响:(1)作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2)物种沿廊道迁移的通道(3)分隔地
区的屏障或过滤器(4)影响周围本底的环境和生物源。
15、景观的一般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
16、景观稳定性做出适当评价:(1)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能力(2)景观中的生物组
分、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的高低,是否能够保持景观生态系统过程的连续性和功能的稳定性(4)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超出了景观的承受能力
17、景观(本底)变化的判断:(1)某一不同景观要素类型以景观取代原来的本底成为新的
本底(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的百分比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的覆盖范围。
18、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1)景观变化的基本参数a、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
趋势)b、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c、波动的韵律或节奏(规则和不规则)。
(2)景观变化的基本类型
19、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边缘式、廊道式、单核心式、多核心式、散布式、随机式。
20、颌状模式的优点:(1)一直维持着原来方形的生境斑块,尤其是在镶嵌序列的最后阶段
(2)廊道连接性得到加强,小的残余斑块在新的土地类型所构成的区域中起的是物种的‘踏脚石’作用(3)颌状模式很明显地增加了边界长度,为多生境物种和边缘物种提供了更多的生境。
21、破碎化过程对景观的主要作用(景观破碎的生态效应):(1)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降低
生物多样性作重要的过程之一。
(2)植被的破碎化能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给景观生态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3)景观的破碎化使斑块对外部干扰表现得更加脆弱(4)破碎化对许多生物物种和生态过程均有负面影响。
22、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收缩、磨蚀。
23、人类对自然景观干扰的方式有:旅游、狩猎、采集、采樵、污染。
24、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1)保障生态安全,控制和改善生态脆弱区景观的演化,加强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2)提高景观内各生态系统总体生产力,如土地生产潜力或水体生产潜力,提高能量与物资投入的效率(3)保护和促进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景观多样性,发挥景观的综合价值(4)建造适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利用景观模式。
25、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1)景观结构与功能的交互影响与促进(2)人类调控与生物共
生相协调(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整合(4)保护和提高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5)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26、景观生态建设的内容:(1)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2)控制人类活动方式与强度,恢复
景观生态功能(3)按生态学规律进行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活动(4)依据师法自然原理,建设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的新型人工景观。
27、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1)综合整体性原则(2)生态可持续性原则(3)资源可持续利
用原则(4)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5)社会广泛参与原则(6)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28、景观生态属性分类:(1)根据景观自由度分类(自然景观、亚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
农业景观);(2)按照景观生态流性质分类(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郊区景观、城市工业景观);(3)按照人类影响强度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29、景观评价的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包括景观自然属性和景观人文属性(美学
质量)的评价(2)对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包括根据对景观组成、结构、功能动态的分析结合一定的景观功能要求,提出并比较不同规划与利用方案优劣的评价过程(3)景观功能价值评价:对景观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甚至将景观功能货币化。
30、景观美学评价:(1)正向美学特征有:①合适的空间尺度;②景观结构的适量有序化;
③多样性和变化性;④清洁性;⑤安静性;⑥运动性;⑦持续和自然性。
(2)负向美学
特征有:①人类尺度的丧失;②极端无序;③空间组合性的丧失;④景观经济或生态功能的损失。
31、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综合整体性、生态可持续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合理性和针
对性、社会广泛参与、景观改造谨慎性。
32、景观生态规划的任务:(1)分析景观组合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2)发现制约景观稳定
性、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3)确定景观最佳组成结构(4)确定景观空间结构和理想的景观格局(5)对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调整、恢复、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措施(6)提出实现景观管理和建设目标的资金、政策和其他外部环境保障。
33、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工作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2)进行景观调查和规
划资料的收集(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4)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5)景观生态适应性和景观评价(6)景观功能区划分(7)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编制和评价(8)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三、论述题。
景观生态规划的要点:
1、景观格局规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
它包
括七种生态属性:(1)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和维持关键物种的存在(2)粒度大小,既有大斑块又有小斑块,满足景观整体的多样性和局部点的多样性(3)注重干扰时的风险扩散(4)基因多样性的维持(5)交错带减少边界抗性(6)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临时栖息地或庇难所(7)廊道用以物种的扩散即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与流动。
2、斑块规划设计:(1)斑块大小:大型斑块比小型斑块内部有更多的物种,能提高复合种
群的存活率,更有能力维持和保护基因的多样性(2)斑块数目:一般至少需要4~5个大型斑块(3)斑块形状:紧凑或圆形的斑块有利于保护内部资源(4)斑块位置:相邻或相连的斑块内物种存活的可能性要比一个孤立斑块大的多,设计连续的斑块有利于物种的扩散和保护。
3、廊道规划设计:(1)廊道的数目:若斑块是农业区,则廊道两三条即可,而进行自然保
护区设计时,廊道数目应适当增加(2)廊道的构成:连接居民区和商业区德廊道,多有道路构成,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连接保护区的廊道最好由本地植物种类组成并与作为保护对象的残存斑块相近似(3)廊道的宽度:进行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廊道宜宽则宽,宜容则容,若保护对象是一般动物,廊道宽度1km左右,而大型动物则需几千米(4)廊道的形状:生态学家对斑块内的物种如何在景观中迁移,是沿直线、曲线,还是随机迁移,知之甚少,所以对廊道的形状的规划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